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課堂教學設計【教學內容】花城版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發現身邊的音樂:高和低(一)》第4課《快樂的羅嗦》【教材分析】《快樂的羅嗦》是花城版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發現身邊的音樂:高和低(一)》第4課唱歌課。《快樂的羅嗦》C大調,2/4拍,中速稍快、歡快地,歌曲有師生共兩個樂句組成的一段體。這是一首有濃郁彝族風格的樂曲,曲調簡樸、短小精悍,旋律優美、流暢,帶有舞曲性的音樂,給人一種輕松活潑的感覺,再現了彝族人民輕歌曼舞、歌唱美好生活的歡快熱烈的場面。【學情分析】一年級的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好奇、好動、模仿力強,因此在音樂課堂上要從把握歌曲的情緒開始,到打動學生的情感,通過啟發、引導、實踐等教學方式,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音樂活動的積極性,讓學生在這節音樂課中得到快樂的情感體驗。同時,一年級屬于小學段的低學段,自我管控能力和理解能力較差,因此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及時管控學生,管理課堂紀律,對待學生要有耐心,主動引導學生加強對學生興趣的培養,利用生動活潑、富于藝術魅力的形式,鼓勵他們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以此來激發、培養、發展他們的興趣。【教學目標】以2022年版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新頒布的課程目標為依據,圍繞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注重體現課程性質,重點反映課程理念,我們確立本節課的目標:(一)審美感知通過學唱歌曲,感受歌曲歡快的情緒(二)藝術表現能用歡快、優美的聲音表演唱歌曲(三)創意實踐能用簡單的肢體動作和樂器為歌曲伴奏(四)文化理解通過學習民族音樂,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使學生熟悉和熱愛祖國的音樂文化,增強民族意識,培養愛國主義情操。【教學重難點】(一)教學重點:1、能能用歡快、優美的聲音演唱歌曲(二)教學難點:1、能用簡單的肢體動作和樂器為歌曲伴奏【教學準備】多媒體、鋼琴【教學過程】激趣導入教師:同學們,你們聽說過哪些少數民族?預設:回答問題教師:你們知道哪些少數民族的歌曲呢?預設:回答問題教師:你們知道彝族嗎?預設:回答問題教師:彝族的風俗特點體現在節日、婚禮、喪葬、民居、服裝、飲食、音樂等方面:彝族民間傳統節日眾多,主要節日有十月年、火把節及區域性的節日和祭祀活動。婚禮:彝族的婚禮保留了許多古老的習俗,如潑水、抹黑臉、哭嫁、新娘婚前禁食、婚后“坐家”等。民居:彝族的房屋結構有的地區和周圍漢族相同,涼山彝族居民住房多用板頂、土墻;服裝:彝族男女喜用自織自染的土布做衣服。男子頭纏青布包頭,內襯白衣,外套青色對襟領褂,下著寬腰大褲腳褲。飲食:彝族的主食為土豆、玉米、蕎麥、大米等。音樂:彝族民間歌謠歌和謠是兩種有差異的文學表現形式,歌因配樂和受曲調制約,一般節奏比較緩慢。謠不配樂,沒有曲調,取吟誦方式,章句格式比較自由,節奏一般比較緊促。歌和謠,也常統稱為‘歌謠’。今天我們學習的這首歌曲,它的名字《快樂的羅嗦》,書寫板書《快樂的羅嗦》。(播放歌曲)【設計意圖:通過教師引導,激起學生學習學習的興趣為后續引出主題奠定基礎】二、師生互動,感受音樂教師:聆聽音樂,感受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預設:聆聽音樂并回答問題教師:再次聆聽音樂,該作品表現了怎樣的畫面?預設:聆聽音樂并回答問題教師:《快樂的羅嗦》C大調,2/4拍,中速稍快、歡快地,歌曲由師生共兩個樂句組成的一段體。這是一首有濃郁彝族風格的樂曲,曲調簡樸、短小精悍,旋律優美、流暢,帶有舞曲性的音樂,給人一種輕松活潑的感覺,再現了彝族人民輕歌曼舞、歌唱美好生活的歡快熱烈的場面。同學們你們知道“羅嗦”是什么意思嗎?預設:討論回答教師:“羅梭”是彝族的意思,歌曲給人一種輕松活潑的感覺,再現了彝族人民輕歌曼舞、歌唱美好生活的歡快熱烈的場面。下面我們朗誦歌詞預設:朗誦教師:歌曲由師生共兩個樂句組成的一段體。下面我們跟琴學唱第一樂句簡譜預設:學唱教師:下面我們跟琴學唱第二樂句簡譜預設:學唱教師:下面我們跟琴完整的演唱預設:演唱教師:跟音頻演唱預設:演唱教師:下面邊演唱邊做科爾文手勢預設:做科爾文手勢三、精彩演繹,自由發揮教師:下面我們創作舞蹈動作并利用樂器為歌曲伴奏預設:編創動作表現音樂【設計意圖:通過上臺表演,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讓同學們體會舞臺的樂趣,讓同學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讓歌聲、語言、動作充分融入到歌曲當中,讓音樂教學面對全體學生,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到教學當中來。】四、拓展思路,開闊視野教師:下面請同學們欣賞視頻預設:欣賞視頻教師:欣賞完視頻你們有什么感受呢?預設:回答問題【設計意圖:通過學習民族音樂,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使學生熟悉和熱愛祖國的音樂文化,增強民族意識,培養愛國主義情操。】五、結語教師引導學生談談本節課的收獲,教師總結。【板書設計】《快樂的羅梭》1=C 2/4 中速稍快 歡快地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23張PPT)第4課《快樂的羅嗦》第五單元 發現身邊的音樂:高和低(一)(花城版)一年級上01本課目標02新課導入03新知講解04課堂展示05課堂拓展06課堂總結本課目標01審美感知通過學唱歌曲,感受歌曲歡快的情緒藝術表現能用歡快、優美的聲音表演唱歌曲創意實踐能用簡單的肢體動作和樂器為歌曲伴奏文化理解通過學習民族音樂,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使學生熟悉和熱愛祖國的音樂文化,增強民族意識,培養愛國主義情操。新課導入02同學們,你們聽說過哪些少數民族?新課導入02你們知道哪些少數民族的歌曲呢?新課導入02你們知道彝族嗎?新課導入02彝族的風俗特點體現在節日、婚禮、喪葬、民居、服裝、飲食、音樂等方面:彝族民間傳統節日眾多,主要節日有十月年、火把節及區域性的節日和祭祀活動。婚禮:彝族的婚禮保留了許多古老的習俗,如潑水、抹黑臉、哭嫁、新娘婚前禁食、婚后“坐家”等。民居:彝族的房屋結構有的地區和周圍漢族相同,涼山彝族居民住房多用板頂、土墻;服裝:彝族男女喜用自織自染的土布做衣服。男子頭纏青布包頭,內襯白衣,外套青色對襟領褂,下著寬腰大褲腳褲。飲食:彝族的主食為土豆、玉米、蕎麥、大米等。音樂:彝族民間歌謠歌和謠是兩種有差異的文學表現形式,歌因配樂和受曲調制約,一般節奏比較緩慢。謠不配樂,沒有曲調,取吟誦方式,章句格式比較自由,節奏一般比較緊促。歌和謠,也常統稱為‘歌謠’。新課導入02歌曲《快樂的羅嗦》新知講解03聆聽音樂,感受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新知講解03再次聆聽音樂,該作品表現了怎樣的畫面?新知講解03《快樂的羅嗦》C大調,2/4拍,中速稍快、歡快地,歌曲由師生共兩個樂句組成的一段體。這是一首有濃郁彝族風格的樂曲,曲調簡樸、短小精悍,旋律優美、流暢,帶有舞曲性的音樂,給人一種輕松活潑的感覺,再現了彝族人民輕歌曼舞、歌唱美好生活的歡快熱烈的場面。同學們你們知道“羅嗦”是什么意思嗎?新知講解03“羅嗦”是彝族的意思,歌曲給人一種輕松活潑的感覺,再現了彝族人民輕歌曼舞、歌唱美好生活的歡快熱烈的場面。下面我們朗誦歌詞新知講解03歌曲由師生共兩個樂句組成的一段體。下面我們跟琴學唱第一樂句簡譜新知講解03下面我們跟琴學唱第二樂句簡譜新知講解03下面我們跟琴完整的演唱新知講解03跟音頻演唱新知講解03下面邊演唱邊做科爾文手勢課堂展示04下面我們創作舞蹈動作并利用樂器為歌曲伴奏課堂拓展05下面請同學們欣賞視頻課堂拓展05欣賞完視頻你們有什么感受呢?課堂總結06《快樂的羅嗦》1=C 2/4 中速稍快 歡快地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0.快樂的羅嗦(伴奏).mp3 11.快樂的羅嗦(民樂合奏).mp3 9.快樂的羅嗦(演唱).mp3 c3c0bd116fda60188eeee35595d5ea9d.mp4 【新教材新課標】花城版音樂一年級上冊-《快樂的羅嗦》教案.docx 【新課標新教材】花城版音樂一年級上冊-《快樂的羅嗦》課件.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