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標題 2024-2025學年統編版七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 《家的意味》教學設計核心 素養 目標 政治認同:理解家庭對個人成長的重要作用,自覺傳承優良家風。 道德修養:用心感悟家庭的作用,感受優良家風的影響,向上向善,促進家庭幸福和諧。 健全人格: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力量,自覺接受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促進自己全面發展。 教學 重點 家的內涵。教學 難點 家的主要特點 教學過程導入 歌曲導入:《常回家看看》 教師:家是個有溫度的詞它不僅是我們身體休息的地方更是我們心靈停靠的港灣,倦鳥桂林.魚翔淺底,落葉歸根,這都是對家的渴望,也是生命在追尋一種歸宿。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那一個個的家,去感受家的溫暖 授新課 材料分析一:“家”的甲骨文是“宀(表示房屋)”“豕(豬)”。像屋下養了一只豬。對古人來說圈養的生豬能提供食物安全感,因此蓄養生豬便成了定居生活的標志,直到現在還有少數保留古風的客家人在居所內圈養豬只。“家”的造字本義是蓄養豬的穩定居所,是人最原始、最根本的環境。后來經過演變,“家”的“豬圈”這一本義消失了,逐漸成為繁衍后代的居所。 思考:請根據“家”的古意,解讀家庭的含義 學生: 教師:家庭是由婚姻關系、血緣關系或收養關系結合成的親屬生活組織。 知識鏈接:①依照法定條件和法定程序結婚而組成的家庭——男女結婚成家; ②因血緣關系組成的家庭——寶寶降生使家庭喜添新成員; ③依照法定條件和法定程序收養而組成的家庭——養子女與養父母成為一家人; ④父或母再婚組建新的家庭——繼子女與繼父母也是一家人。 探究分享:從中華詩詞中 感悟“家”的意義 “家”,是一個有溫度的字眼它不僅是我們身體棲息的地方更是我們心靈停靠的港灣。倦鳥歸林、落葉歸根,這是對家的渴望,也是生命的追尋。 思考:觀看視頻,結合你從課前董卿朗誦的關于家庭的優美詩詞中,能夠體會到“家”有何意義 學生: 教師:家是生命的居所,是心靈的港灣。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家,我們的生命是父母給予的,我們的成長也離不開家庭的哺育和支持。家不是房子,車子、票子而是,家里有親人,家中有親情,家讓我們的心靈有所依托,是一個溫暖幸福的“地方” 探究分享:從傳統文化 品味家庭教育的智慧 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畫荻教子等故事告訴我們,家長擔負這教育后代的責任,家長特別是父母對子女的影響很大,往往可以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思考: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說說家庭對個人成長的作用。 學生: 教師:家是我們的第一所學校,是我們的修身之所。父母是我們的第一任老師,我們在父母等家人的言傳身教中學習為人處世,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探究分享 探究分享:從儒家思想中領悟優良家風影響 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是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其家風以“仁愛”為核心奠定了中華民族家風思想的基礎。他還教導兒子“不學強調以仁為本,以孝為先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這句庭訓也傳承下來成為了孔氏家族的家風家訓。孔子家族注重培養后代對他人的關愛與尊重,認為仁愛之心是立身處世之本。兩千多年年來孔氏家族經久不衰,興旺發達,成為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家”。其原因也在于孔家世代傳承著“詩書禮樂”“仁孝忠悌”的良好家風。 思考:1.你還知道中華文化中提倡哪些優良家風 2.從“家”文化的傳承中,談談家有何作用 3.這些家風會產生哪些影響 學生: 教師:誠實守信;勤儉節約;待人真誠;寬厚忍讓等。家是代代相傳、血脈相連的生活共同體。在薪火相傳中,我們不僅接續著祖先的生命,而且傳承著家風。 探究分享:從現代歌曲中領悟家與社會的關系 歌曲:《國家》成龍 你知道哪些優良家風呢 或者家風故事呢 與同學分享。 孟母三遷:孟軻的母親為選擇良好的環境教育孩子,三次遷居。 岳母刺字:岳母在岳飛背上刺“精忠報國"四字,使其永以報國為志,終身報效祖國。 畫獲教子:歐陽修的母親用獲草稈當筆,鋪沙當紙,教育兒子讀書。 習近平: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所學校。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促進家庭和睦,使干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 思考:良好的家風對社會具有體么意義 學生: 教師: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家庭和睦則社會安定,家庭幸福則社會祥和,家庭文明則社會文明。我們要增強家庭責任意識,積極建設美好家庭。 相關鏈接:自古以來,家風家訓一直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家風家訓是家族長輩對后代的教誨和熏陶,是家族精神的傳承和發揚。家風家訓名言名句,既是對家族先賢的敬仰和緬懷,也是對后人的教誨和啟迪。 思考:從材料出發去思考家風具有什么作用? 學生: 教師:①家風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會融入家庭成員的血脈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家庭成員的價值觀念、性格特征、道德修養和行為習慣等。 ②優良家風引導我們向上向善,促進家庭幸福和諧。 知識小結:家庭的意義 家是生命的居所,是心靈的港灣 家是是我們的第一所學校,是我們的修身之所:父母是我們的第一任老師,我們在父母等家人的言傳身教中學習為人處世,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家是代代傳承,血脈相連的生活共同體;在薪火相傳中,我們不僅接續著祖先的生命,而且傳承著家風;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家庭和睦則社會安定,家庭幸福則社會祥和,家庭文明則社會文明。板書 設計課堂 檢測 1.下列對家認識正確的有 ( ) ①家就是我們住的房子,沒有其他意義 ②家是我們身心的寄居之所 ③家是我們心靈的港灣 ④家對于我們有著豐富的意義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八年級學生文文的博客摘要:我有一個溫暖的家,爸爸對我的愛是在生活上的,媽媽對我的愛是在學習上的。家庭生活中,雖然會有許多的煩惱,但更多的時候,給予我的是巨大的快樂,我愛我家!文文愛自己的家是因為( ) ①家是她成長的搖籃,是她的港灣和第一所學校 ②父母是她最親的人,也是她的第一任老師 ③父母一味地遷就她,滿足她所有的要求 ④父母無微不至地關心她、愛護她,使她盡享家庭的親情和溫暖 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重慶男子黃國全在病重時留給女兒的8段視頻,被稱為“最感人的生日禮物”——在得知自己已經是食道癌晚期、將不久于人世后,他在病床上錄了8段視頻,滿載著對女兒未來的期盼和祝福,希望分別在女兒每年生日時播放,直到她18歲。黃國全的生日禮物( ) ①體現了對女兒至深至純的父愛 ②只會帶給女兒悲傷 ③告訴我們父愛如山,深沉含蓄 ④會使女兒感受到父愛一直存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春節是在外游子與家中親人團聚的日子。不管離家有多遠,人在路途中,親人在心里,“回家”是春節每個在外打拼的中國人的共同主題。這表明( ) ①子女只有在父母身邊才能表達孝心 ②“孝”是中國家庭文化中的重要精神內涵 ③家是代代傳承、血脈相連的生活共同體 ④回家過年是我們每個子女的法定義務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十六條規定:“父母對未成年子女負有撫養、教育和保護的義務。成年子女對父母負有贍養、扶助和保護的義務。”法律條文體現的中華傳統美德是( ) A.仁愛孝悌,待人有禮 B.尊老愛幼,孝親敬長 C.誠信友善,樂于助人 D.善待父母,自立自強 6.網友們經常在假期結束后曬私家車的后備廂,里面全都塞滿了父母的食物。大家紛紛評論:我們看過笑了又哭了,滿滿都是愛啊!下列對此的理解錯誤的是( ) A.只有家里的食物才美味 B.我們的成長離不開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C.家是代代傳承、血脈相連的生活共同體 D.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份對家人割舍不斷的情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