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標題 2024-2025學年統編版九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 《創新永無止境》教學設計核心 素養 目標 政治認同:認識到中國科技創新之路任重道遠,增強憂患意識,自覺融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之中。 素養目標 道德修養:通過對科技創新、教育的重要性的學習,理解科教興國戰略的現實意義,培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責任意識:關注時事,了解我國科技現狀,樹立創新意識,學以致用,為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貢獻一份力。 教學 重點 建成創新型國家的原因及做法,教育的重要性教學 難點 如何激發創新活力 教學過程導入 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飛行任務是中國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第3次載人飛行任務,也是載人航天工程第32次飛行任務。 神舟十八號飛船進行了多項技術創新,如首次采用大容量長壽命高可靠鋰離子蓄電池,采用新型高精度測控設備 ,采用空間站與神舟十八號飛船建立空空通信鏈路等技術。 思考:中國載人航天取得如此重大成就的原因是 學生: 教師:航天人不斷創新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永無止境。 授新課 材料分析:材料一 作為航天界的先鋒,美國的地位遙遙領先,上個世紀60年代,美國建立了太空軍,近期,還會重啟載人航天計劃,計劃將推出“火星移民計劃”。 材料二 中國擁有目前世界上第一個在運行中的空間站。中國的北斗衛星成功組網,以及嫦娥五號攜帶月球土壤回地球,宣布2030年之前完成首次載人登月。 材料三 在此之前,俄羅斯的航天排名一直在日本前面,因為日本只是一個島國,在二戰中還是作為戰敗國。但是近年來,日本后來居上,致力于研究航天技術。 思考:每個國家都積極發展航天技術,這說明什么? 學生: 教師:科技創新能力已經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 展示圖片:我國科技領域取得的成就 這些科技發明改寫了中國歷史和人類歷史,值得我們永遠銘記!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從2.1%提高到2.5%以上,科技進步貢獻率提高到60%以上。但與美國70%以上的貢獻率還有一定差距。 思考:結合圖片,閱讀材料,我們可以得出哪些結論 學生: 教師:同時,我們必須清醒認識到,我國推進高質量發展還有許多卡點瓶頸,科技創新能力還需進一步提高。我國要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任重道遠。 知識小結:1.科技創新的重要性:科技創新能力已經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 2.我國的科技現狀/國情: (1)成就: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加快推進科技自立自強,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不斷加強,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成功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2)問題:同時,我們必須清醒認識到,我國推進高質量發展還有許多卡點瓶頸,科技創新能力還需進一步提高。我國要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任重道遠。 (3)意義:有利于增強綜合國力,縮小于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有利于提高國際競爭力. 材料分析:材料一 在2024年8月29日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的璀璨舞臺上,華為董事IT總裁陶景文以堅定而有力的聲音,向世界傳遞了一個清晰而明確的信號:面對美國日益加劇的技術封鎖,中國科技企業不應畏懼,而應勇往直前,利用自主研發的系統和芯片,開創屬于自己的科技未來。為突破美國芯片封鎖華為僅三成員工可以在零點前入睡,22%的員工體脂率超標。很多員工,血糖、血壓超標,身體嚴重透支,而任正非自己也動過兩次手術身體非常不好。今天的這一塊芯片,是一代又一代的華為人前仆后繼,靠著血與淚堆出來的。 思考:材料啟示如何建成世界科技強國 學生: 教師: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 材料二 1995年黨和政府首提科教興國戰略 1997年黨的十五大提出把加速科技進步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地位 200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提出建設國家創新體系 2006年《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出臺 2016年《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提出我國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 思考:閱讀材料你能得到什么啟示? 學生: 教師: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 材料三 據介紹,該中心274個重點崗位中,30歲以下的年輕人占85%以上,他們多是1995年以后畢業的博士、碩士和本科生。其中,超100名青年科技干部已經成長為各領域的技術帶頭人,關鍵技術課題負責人平均年齡不超過30歲,形成了元氣滿滿的優秀青年科技人才方陣。 思考:年輕的中國航天“天團”是一群遙控太空“風箏”的年輕人,他們最低學歷是本科,從他們身上我們看到教育有何重要性 學生: 教師:一個民族創新能力的提高離不開創新人才的培養。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是提高國民素質、培養創新型人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教育寄托著億萬家庭對美好生活的期盼。 材料四 在過去三十多年時間里,中國通信產業從“1G空白”“2G跟隨”“3G突破”“4G并跑”,到今天的“5G領跑”,逐步走出了一條自主創新的產業化之路。 近年來,中國高科技產業面臨著日益嚴峻的“卡脖子"問題。美國通過出口管制、技術管控等封鎖打壓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面對重重壓力,中國出臺各類舉措加強本土芯片制造能力,竭力擺脫對外依賴。 思考:結合上述材料,思考中國應如何建設科技創新強國? 學生: 教師: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材料五 顧誦芬、王大中獲得2020最高科學技術獎。我國最高科學技術獎自2000年正式設立,目前已有35位科學家獲此殊榮。國家仍在不斷完善科學技術獎勵制度。 思考:我國為什么要設立科學技術獎? 學生: 教師:形成有利于創新的治理格局和協同機制,搭建有利于創新的活動平臺和融資平臺,營造有利于創新的輿論氛圍和法治環境。 探究分享:近年來,北京飛控中心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年輕面孔。他們為了任務,30個小時廢寢忘食他們在面對國家級重大航天項目時,果斷、淡定,不亂陣腳。這批出生在上世紀80和90年代的航天青年科研工作者,在不斷“追星逐月'的同時,身上也漫射出“強國有我的熠熠星光。 思考:從航天青年科研工作者身上談談對創新精神的理解。 學生: 教師:時代需要弘揚創新精神。創新精神,表現為敢為人先、敢于冒險的勇氣和自信表現為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戰權威的批判精神;表現為承受挫折的堅強意志和溝通合作的團隊;表現為舍我其誰的責任擔當和造福人類的濟世情懷。 補充:青少年如何培養創新精神 ①樹立遠大理想,珍惜受教育的權利,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 ②敢于質疑,敢于挑戰權威,樹立敢為人先的精神。 ③勤于思考、善于觀察,培養動手能力,勇于在實踐中探索 ④積極參加各種小制作、小發明等實踐活動,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板書 設計課堂 檢測 1、高速鐵路建設走向世界,第二艘國產航母出海試航,“嫦娥四號”成功探月……我國一系列高新科技成果說明( ) A.我國在科技創新方面全面領先世界 B.我國成功跨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C.我國已經跨入發達國家行列 D.科技創新能力已經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 2、時代需要弘揚創新精神。創新精神,表現為( ) ①敢為人先、敢于冒險的勇氣和自信 ②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戰權威的批判精神 ③承受挫折的堅強意志和溝通合作的團隊精神 ④舍我其誰的責任擔當和造福人類的濟世情懷。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①④ D.①② 3、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黨的十九大從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高度,做出了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的重大部署。做出這一部署,主要原因在于( ) ①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 ②教育寄托著億萬家庭對美好生活的期盼 ③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事業取得巨大成就 ④教育是提高國民素質、培養創新型人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中學生小葉無意中把雨傘倒掛在圍欄上,傘里接滿了雨水。他想,北京那么缺水,要是能制作一個收集雨水、自動澆花的裝置就好了,由此引發了他的創新設計。經過不斷研究和反復實踐,他發明的節水器獲得國際青少年節水大賽一等獎。這說明( ) A.創新要善于思考,付諸行動 B.沒有天賦的人不能進行創造 C.科技創新都能推動可持續發展 D.中學生在萬眾創新中發揮主要作用 5、2022年3月23日,“天宮課堂”第二課在中國空間站開講,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相互配合進行授課,采取天地對話方式進行。由航天員在軌演示太空“冰雪”實驗、液橋演示實驗、水油分離實驗、太空拋物實驗等,介紹與展示空間科學設施。此次授課活動( ) ①表明我國在科技創新領域已經達到了世界最先進水平 ②彰顯了我國的國家實力及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底氣 ③說明科技創新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 ④進一步增強了我們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堅定了民族自信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6、2022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2022年我國將著力在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加大企業創新激勵力度、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和促進數字經濟發展等方面下功夫。為此要( ) ①持續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②充分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重視核心技術的研發 ③堅持讓創新成為推動發展的第一動力 ④營造有利于創新的輿論氛圍和法治環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