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標題 2024-2025學年統編版八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 《合理利用網絡》教學設計核心 素養 目標 政治認同:利用網絡為社會傳遞正能量,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道德修養:養成網絡素養,遵守網絡公德,養成文明上網、合理 用網的個人素質。 法治觀念:了解網絡交往的規則,形成正確的網絡生活意識和習慣,養成遵守網絡規則的意識。 健全人格:掌握網絡交往自我保護的知識,理解網絡的價值與作用,善用網絡帶來的正向價值,合理利用網絡促進自我和社會的發展。 責任意識:增強道德意識和法律意識,為維護網絡環境盡自己的 責任。 教學 重點 理性參與網絡生活。教學 難點 傳播網絡正能量。 教學過程導入 教育部網站發布《教育部辦公廳等六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預防中小學生沉迷網絡游戲管理工作的通知》。 網絡游戲企業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節假日每日20時至21時,向中小學生提供1小時網絡游戲服務,其他時間不得以任何形式向中小學生提供網絡游戲服務。 地方教育行政部門要指導學校對經申請帶入校園的手機等終端產品進行統一管理,嚴禁帶入課堂。 思考:國家為什么要出臺這一規定? 學生: 教師:沉迷游戲影響學生、生活;青少年自我保護能力較差,容易沉迷互聯網。 授新課 探究分享一:某短視頻APP宣布一項舉措:14歲以下實名認證用戶直接進入青少年模式,進入后無法退出,且無法觀看直播,僅能觀看平臺精選的適宜青少年的內容。 思考1:短視頻APP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學生: 教師:青少年的媒介素養普遍偏低,對網絡信息缺乏選擇、理解、質疑、評估等能力。 思考2:這啟示我們如何合理利用網絡? 學生: 教師:我們要提高媒介素養,積極利用互聯網獲取新知、促進溝通、完善自我。媒介素養:指人們正確地、建設性地使用媒介資源的能力。它包括人們面對各種信息時的選擇、理解、質疑、評估等能力。 探究分享二:觀看視頻:“打開手機忘正事” 我們經常會有一個“毛病”,每當我們打開手機想要做某件事的時候,如若彈窗突然跳出一個消息如新聞、微信、QQ、微博熱搜,當我們看到感興趣的事情就會點進去看額,然后忘記本來要做的事情。 思考:你有沒有遇到過類似的困擾? 學生: 教師:這是由于無限的網絡信息與有限的時間和精力之間產生矛盾,我們要注意瀏覽、尋找與學習和工作有關的信息,要學會“信息節食”。 材料分析一:網癮又稱網絡過度使用癥,主要是指長時間沉迷于網絡,對網絡之外的事情沒有多少興趣,影響身心健康的一種病癥。 網癮患者無法控制上網時間,關注網上的情況超過自己的現實生活,一旦減少或停止上網,就表現出消極的情緒體驗和不良的生理反應。 思考1:網癮對青少年的危害有哪些? 學生: 教師:①浪費時間,浪費金錢,危害身體健康; ②會出現品行障礙,誘發逃學、不與人交往、暴躁,產生攻擊性等反常行為; ③一些人甚至會滑向犯罪的深淵。 思考2:預防網癮,我們青少年應如何做? 學生: 教師:①學會信息節食,提高自控能力; ②嚴格遵守上網時間,請家人和老師監督; ③多參加無關網絡的健康娛樂方式。 材料分析二: 網絡上傳播了下列言論,你相信了幾個? (1)故宮建成600年沒有過積水 (2)持續強降雨致盧溝橋坍塌 (3)因日本福島核污水排海污染海鹽,鹽價將上漲 (4)燒傷燙傷后抹牙膏或醬油,可以減輕疼痛,消除腫脹。 (5)個人二維碼收款要補稅。 小強看了之后,立馬轉發到了微信朋友圈。 思考:小強的做法對嗎?為什么? 學生: 教師:我們要學會辨析網絡信息,讓謠言止于智者,自覺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 探究分享二:2023年4月,“清明節強制加班員工陳某龍怒懟領導”的相關聊天記錄截圖在網絡上熱傳,迅速沖上熱搜榜。4月5日,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回應,截圖中的內容非集團公司所屬成員單位和員工。4月7日,德陽市公安局經開區分局發布通報稱,陳某龍故意散布謠言的違法行為嚴重擾亂了網絡公共秩序,該局已依法對其作出行政拘留處罰。 思考:上述案例對我們有什么警示? 學生: 教師:自覺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負責的網絡參與者。 知識小結:如何理性參與網絡生活 ①我們要提高媒介素養,積極利用互聯網獲取新知、促進溝通、完善自我。 ②我們要注意瀏覽、尋找與學習和工作有關的信息,不可沉溺于網絡,要學會“信息節食”。 ③我們要學會辨析網絡信息,讓謠言止于智者,自覺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 ④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網絡生活的基本準則。只有自覺遵守道德和法律,才能做一名負責的網絡參與者。 探究分享三: 思考:觀察圖片思考如何傳播網絡正能量? 學生: 教師:①我們要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為社會發展建言獻策。我們可以向有關部門積極提出意見和建議,表達我們的訴求,為決策科學化、民主化貢獻自己的力量。 ②我們要在網上傳播正能量。我們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提高網絡媒介素養,共同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讓網絡公共空間充滿正能量,弘揚主旋律。板書 設計課堂 檢測 1.【時事熱點·“清朗”行動】2022年3月,國家網信辦啟動了“清朗”系列專項行動,重點開展打擊網絡直播、短視頻領域亂象等,提出要全面清理“色、丑、怪、假、俗、賭”等各類違法違規直播和短視頻。這要求我們 ( ) ①自覺遵守道德和法律,做負責的網絡參與者 ②專心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遠離網絡直播 ③學會辨析各種網絡信息,自覺抵制不良信息 ④學會“信息節食”,不可沉溺于網絡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門檻低、傳播快、交互性強、覆蓋面廣是自媒體的傳播優勢,但其中一些弄虛作假、涉黃低俗、宣揚仇恨、惡意營銷等有害信息將網絡空間搞得烏煙瘴氣。治理自媒體亂象要 ( ) ①將自媒體的管理納入法治化軌道 ②增強用戶的自媒體信息傳播素養 ③引導人們傳播正能量弘揚主旋律 ④把關閉自媒體平臺作為治本之策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3.《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七十七條規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通過網絡以文字、圖片、音視頻等形式,對未成年人實施侮辱、誹謗、威脅或者惡意損害形象等網絡欺凌行為。”對此,你認為網民應該 ( ) ①嚴格執法,建設和諧網絡環境②遠離網絡,以免自己受到傷害 ③明辨是非,尊重他人合法權益④遵守法律,在網上傳播正能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網絡時代有更多平臺可以表達情感、聆聽他人聲音,但也存在肆意的情緒宣泄和網絡暴力,給他人帶來精神壓力與心靈創傷。這提醒我們要 ( ) ①提高媒介素養②遠離網絡生活③防范網絡詐騙④合理表達情緒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合理利用網絡傳播正能量,從身邊做起,從點滴做起。下列做法屬于傳播網絡正能量的有 ( ) ①文明上網,傳播美好,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 ②依法上網,嚴格自律,培養良好的公民素質 ③理性上網,明辨是非,發出積極的行動倡議 ④自由上網,隨意評論,提高個人的參與意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集點滴之愛,捐綿薄之力。”越來越多的網民加入網絡公益活動中,這些綿薄之力正在匯成溫情脈脈的愛心洪流,給我們的社會帶來更多正能量。加入網絡公益活動( ) ①有利于培育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 ②有利于讓網絡公共空間充滿正能量 ③有利于引導人們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 ④有利于消除貧富差距,使社會和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