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上《1.2在社會中成長》教學設計【教材分析】《在社會中成長》是部編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一課第二框中 的內容,由“在社會課堂中成長”和“養成親社會行為”兩目組成,引導學生結 合個人經驗探究社會對個人成長的支持和幫助,認識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 程,養成親社會行為對個人成長的重要意義并努力踐行。通過對社會實踐活動的 思考、對自身行為的反思,引導學生認識親社會行為,愿意養成親社會行為;通 過體驗、感悟、自主探究等方式,引導學生認識“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學情分析】八年級學生身體發育迅速,但思想發展上存在滯后性。大部分學生愿意參與 社會生活,能夠遵守學生的公序良俗,樂于服務和奉獻社會,其行為表現出良好 的親社會性。通過學習本課,讓學生在認識個人與社會關系,認識到親社會行為 可以幫助青少年更好地融入社會,促進個人發展,在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服務社會 的同時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教學目標】政治認同:通過全紅嬋的成長歷程,學生能夠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關注社 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增進關心社會的情感,自覺踐行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 價值觀;道德修養:通過分享自己的親社會行為,學生能夠養成親社會的行為習慣, 做社會的好公民;責任意識:通過分享自己的親社會行為,學生能夠樹立主人翁意識,對自己 負責,關心集體,關熱心社會,積極參與志愿者活動、社區服務活動。【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人的成長離不開社會。教學難點:養成親社會行為。【教學方法】議題式教學法;合作探究法;啟發法【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猜猜她是誰 “我想賺錢寄回去給媽媽治病”“我也有年輕過,但怎么也回不到年輕的感覺了” “我不是天才,這三年練得很辛苦”“天才也是一遍一遍練出來的”“國家培養了我,為國爭光應該的”“小小巴黎,拿捏” 展示全紅嬋簡介:2020年東京奧運會跳水女子單人10米跳臺冠軍(打破世界紀錄)。 2024年2月,世界游泳錦標賽女子10米臺冠軍。2024年6月,全紅嬋搭檔陳芋汐獲得世界杯總決賽女雙10米臺冠軍,實現 世界杯該項目六連冠。2024年7月31日、8月6日,分別獲得巴黎奧運會跳水女子雙人10米臺金 牌、跳水女子10米跳臺金牌,成為中國奧運歷史上最年輕的三金得主。過渡:人們說全紅嬋“出征兩屆奧運會,歸來仍是未成年”,全紅嬋是如何從與一 名普通的農村少女一步步走向奧運冠軍的巔峰的 今天我們一起跟隨全紅嬋的 成長步伐學習第二框“在社會中成長”。設計意圖:借助熱點人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入課題。二、新課講授總議題:如何在社會中成長子議題一:從全紅嬋的成長看個人與社會【議學情境】“成功就是堅持到底,哪怕只有一線希望”出生:2007年出生于中國廣東省湛江市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全紅嬋父母 盡管并不富裕,但他們始終支持女兒的夢想。接受跳水訓練:2014年,全紅嬋在村里玩耍時由于身體協調性出眾,被啟蒙教練陳華明挖掘,開始接受跳水訓練。進入體校:2014年9月,進入湛江市體校接受專業訓練。進入省隊:2018年,天賦突出被教練推薦,進入了廣東省跳水隊。進入國家隊:2020年,在全國跳水冠軍賽暨東京奧運會、世界杯預選賽, 女子單人十米臺決賽中,全紅嬋以437.75分的總成績獲得冠軍。入選國家隊。登上奧運賽場,打破世界紀錄:2021年東京奧運會全紅嬋首次登上奧運賽 場,在女子10米跳臺決賽中,她以總分466.20分打破了奧運會紀錄,獲得金牌。【議學任務】(1)出生、上學、訓練、比賽、奪冠……,你認為全紅嬋是合格的社會成 員嗎 (2)成為一個合格的社會成員的成長過程叫什么 ——社會化 相關鏈接:社會化的含義。社會化:指一個人從最初的自然的生物個體轉化為社會人的過程。(3)全紅嬋的社會化之路得到了誰的支持和幫助 教師點撥: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全紅嬋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支持、 教練及同伴的指導和幫助、國家的培養以及自身的堅持和努力。全紅嬋不斷堅持 跳水訓練,得到大家的認可,成為一名合格而出色的跳水運動員。【議學情境】全紅嬋休假vlog請嘗試梳理全紅嬋休假一天的活動,思考這些活動與社會中的哪些行業和職 業發生了關聯 教師點撥:享用早午餐、坐纜車、釣魚、游樂園、馬戲表演……探究與分享: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說說你的成長和社會化的過程從社會中 獲得了什么 教師總結提升:個人依賴社會,我們吃的糧食、穿的衣服、住的房子、娛樂 活動都離不開社會的提供。除了物質上的依賴外,還有精神上的依賴。我們的大 部分知識和信仰都是通過社會交往取得的,我們的文化素質是受社會影響形成的。【知識總結】1.為什么個人的成長離不開社會 P7(1)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我們的知識不斷豐富,能力不斷提高, 規則意識不斷增強,價值觀念日漸養成,我們逐步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社會成員。(2)我們的衣食住行、學習和娛樂都與社會的方方面面發生著千絲萬縷的 聯系。人的生存和發展也離不開社會,每個人都從社會中獲得物質支持和精神滋 養。設計意圖:通過探究,在觀察和體驗社會生活的基礎上,明白每個人都要在 社會課堂中成長,經歷社會化的過程。子議題二:從全紅嬋做公益析親社會行為【議學情境】展示圖片 全紅嬋樂捐5000元;全紅嬋粉絲捐助山村兒童; 全紅嬋哥哥助農。【議學任務】小組合作:全紅嬋、全紅嬋家人及愛心粉絲們的公益活動是一種什么行為 有何意義 教師點撥:全紅嬋、全紅嬋家人及愛心粉絲們幫助他人、關心社會發展的行 為稱之為親社會行為。他們的行為有利于實現自身價值、幫助山區孩子,養成親 社會行為、傳遞社會正能量……相關鏈接:親社會行為是有益于他人又能促進雙方交往關系協調的行為。可 以是謙讓、分享、微笑、問好,也可以是幫助他人、主持正義、見義勇為,或一 些關心社會發展的行為。【知識總結】2.養成親社會行為的意義 P8(1)有利于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確的價值 觀,獲得他人和社會的接納與認可。(2)參與社會的過程,既是體驗社會生活的過程,也是在實踐中發展和成 就自己的過程。(3)我們只有主動關心社會,積極融入社會、奉獻社會,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探究與分享】如何養成親社會行為同學們參加過哪些親社會行為實踐活動 在生活中你還可以怎樣養成親社 會行為 【知識總結】3.如何養成親社會行為 P8(1)親社會行為要在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中養成。(2)我們要主動了解社會,關注社會發展變化,積極投身社會實踐。(3)在社會生活中,我們要遵守社會規則和習俗,熱情幫助他人,想他人之 所想,急他人之所急。設計意圖:通過本活動的設計,培養學生主動認識社會、積極融入社會、參 與社會生活,促進個人發展,在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服務社會的同時實現自身的 人生價值。三、課堂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人的成長離 不開社會提供的物質支持和精神滋養。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回饋社會,我們要 養成親社會行為,關心社會的發展,關愛他人,在奉獻社會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 值。四、板書設計在社會中成長在社會課堂中成 長養成親社會行為人的成長是不斷 社會化的過程人的生存和發展 離不開社會養成親社會行為 的意義如何養成親社會 行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