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上《1.1我與社會》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我與社會》是八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圍繞學生 與社會的關系展開。教材通過豐富的案例和實踐活動,引導學生了解社會的基本 構成、社會的運行規則以及個人在社會中的角色和責任。同時,教材還注重培養 學生的法治意識和公民意識,使他們能夠在未來的社會生活中更好地融入和參 與。【學情分析】八年級學生正處于青春期,他們的思維活躍,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然而, 他們對社會事務的認識和了解還相對有限,缺乏足夠的社會經驗和法治意識。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認知水平,采用多樣化的 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教學目標】政治認同:通過本課程學習,學生主動關心公共事務,關心社會發展和國家 前途命運。責任意識: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應增強對社會的認識和了解,培養積極 參與社會事務的責任感。法治觀念:學生應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識,樹立法治觀念,學會依法行事,了 解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學會正確行使權利,自覺履行義務。道德修養: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應提升人文素養,學會尊重他人,理解 多元文化,促進社會和諧。【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學生理解個人與社會的關系,認識到個人不能脫離社會獨立存在, 個人與社會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關系。同時,感受并積極參與社會 生活,了解社會生活的多樣性。教學難點:學生了解如何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所學知識,提高適應社會、參與 社會的能力,明白如何在不同的社會關系中扮演好不同的角色。【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視頻《巴黎奧運會燃情時刻》關于巴黎奧運會,你知道哪些 巴黎奧運會開幕式地點:塞納河巴黎奧運會閉幕式地點:法蘭西體育場 巴黎奧運會吉祥物名稱:弗里熱巴黎上一次舉辦奧運會的年份:1924 巴黎奧運會口號:奧運更開放。教師過渡:觀看奧運是我們在關心時政、關心國家的發展,從這學期開始我 們將從家庭、學校空間走向社會生活,那么我們與社會到底有什么關系呢 今天 我們就來了解社會生活,走進《我與社會》課堂。設計意圖:通過觀看視頻,激發學生關注社會、關心國家發展的熱情,明確 個人與社會、與國家發展是緊密聯系的,激發學習興趣,自然引出本課。二、新課講授第一目感受社會生活【活動一】暑假生活交流會小組成員之間互相分享自己如何度過暑假生活。結合暑假生活的經歷,我們通過哪些方式來了解社會 教師過渡:暑假里,同學們有的外出旅游遍訪名勝古跡,有的居家休息不出 戶而知天下事,我們的生活絢麗多彩。我們也通過不同的方式了解社會,如閱讀圖書報紙、看電視、上網、開展社 會調查、進行社會服務、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觀光旅游等等。我們一起來看看李銘同學暑假的一天做了哪些事。 【探究一】課件展示:運用你的經驗情境一:周六早上6時30分,李銘和爺爺到公園晨練。情境二:上午8時20分,李銘和媽媽到家門口的菜市場買菜。情境三:下午3時15分,李銘和同學一起到敬老院看望老人,教老人用手 機。情境四:晚上8時10分,李銘和爸爸一起看電視節目并交流看法。 問題:結合以上情境談談李銘通過什么方式了解社會生活 學生:晨練觀察、進入市場、當志愿者、看電視教師總結:中學生李銘在一天中與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場景中相遇并且進行了 交流。在交流中,李銘接觸了社會,了解了社會。過渡:我們還可以通過什么方式了解社會生活 【探究二】課件展示圖片:走進農村、來到工廠、步入商場、參觀博物館、 觀看升旗儀式【知識總結】1.社會生活的特點及表現 P3特點:我們的社會生活絢麗多彩表現:走進農村,看到農民在田間辛勤勞作;來到工廠,看到工人在有條不 紊地工作;步入商場,琳瑯滿目的商品映入眼簾;參觀博物館,豐富的展品令人 震撼;觀看天安門廣場升旗儀式,感受到身為中國人的自豪……設計意圖:通過活動引導,讓學生分享自己參與社會生活的方式及感受,感 同身受地理解知識點。【活動二】社會實踐經驗分享會請同學們組內交流暑假參與了什么社會實踐 有何收獲 并說說參與社會 生活的重要性。預設回答:社會考察:革命紀念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公益勞動:社區志愿服務、公益環保、農耕勞動; 職場初體驗活動:體驗不同職業和崗位特征;安全實訓:地震科普、禁毒、消防救援、紅十字會。思考:參加這些活動有什么意義 【知識總結】2.感受社會生活的意義 P4(1)我們會與越來越多的人打交道,對社會生活的感受越來越豐富,認識 越來越深刻。(2)我們會更加關注社區治理,并獻計獻策。(3)會更加關心國家發展,或為之自豪,或為之分憂。設計意圖:學生分享自己的實踐經驗,激發參與感,強化責任意識,增強愛 國情感。第二目我們都是社會的一員觀看視頻《2024巴黎奧運會中國40金全回顧》本屆奧運會有許多00后的身影,其中一位人們稱之為跳水天才女孩——全 紅嬋。她除了奧運冠軍這個身份外,還有其他身份:中國國家跳水隊運動員; 廣東省湛江市市民;廣東省湛江市體育學校學生; 奧運冠軍陳芋汐隊友;中國女子跳臺跳水大滿貫第一人陳若琳的徒弟; 東京奧運會世界紀錄打破者;杭州亞運會跳水女子雙人和單人10米跳臺冠軍; 思考:同一個人,為什么身份不同 教師點撥:個人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人的身份是在社會關系中確定的。 在不同的社會關系中,我們具有不同的身份。追問:想想自己參與了哪些社會關系,在這些關系中扮演著什么角色 在家庭中,是父母的子女。(血緣關系)在小區里,我們是業主,也是其他業主的鄰居。(地緣關系) 在學校里,我們是老師的學生、同學的同學。(業緣關系)【知識總結】3.幾種主要的社會關系 P5血緣關系、地緣關系、業緣關系類別 內涵 表現血緣關系 以血親或生理聯系為基礎而形成 的社會關系 家庭、家庭成員之間的 關系、親戚等地緣關系 直接建立在人們空間與地理位置 關系基礎上的社會關系 同鄉、鄰居等業緣關系 以人們廣泛的社會分工為基礎而 形成的社會關系 同學、同事等教師總結:如果把個人看成點,把人與人的關系看成線,那么,由各種關系 連成的線就“織”成一張“大網”,每個人都是社會這張“大網”上的一個“結 點”。【知識總結】4.個人與社會的關系 P4-5(1)個人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2)人的身份是在社會關系中確定的。在不同的社會關系中,我們具有不 同的身份。設計意圖:向學生介紹常見的社會關系,意在幫助學生初步建立社會關系的 框架,明確幾種社會關系建立的基礎和分類,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自我定位,認 識自己的社會身份和社會角色,明確自己的社會責任。三、課堂小結感受社會我與社會社會生活的特點與表現 感受社會生活的意義幾種主要的社會關系我們都是社個人與社會的關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