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 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第七課 繼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7.1 文化的內涵與功能一、教材分析1、本課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哲學與文化》第三單元第七課第一框的 內容。教材主要有兩個序列化的探究活動, 一是文化的內涵,引領學生認 識什么是文化,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文化的載體等;二是文化的功能, 要求能結合具體情境,領會文化的功能。2、立足于第三單元,以第七課為教學單元的設計過程中,對教材內容進行 了結構化調整。調整后,第一課時的內容包括文化的含義、文化的成因(涉及 到經濟、政治、地理、社會、實踐等)、傳統文化的特點、文化的功能等。二、教學目標1、政治認同:區別文化的廣義、狹義內涵,理解文化與政治、經濟的關系,筑牢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認同、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 自信。2、科學精神: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科學分析文化的內涵、特征,辯證分析文 化與文明的關系,深入理解文化對人的影響,正確認識文化現象。3、法治意識:在民主與法治建設中,自覺促進文化與政治、經濟的相互交融。4、公共參與:通過自主學習,主動接受健康有益的文化,學習優秀文化提升自己,發揮文 化對個人的功能。支持家鄉文化建設,致力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三、學情分析1、在九年級上冊的道德與法治第五課《守望精神家園》學習中,學生 已經初步學習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和作用,了解了中華優秀傳統文 化的魅力。但是,學生對什么是文化、文化如何形成、文化的功能有哪些等還缺少深入了解。2、哲學是文化活的靈魂。基于前期哲學板塊的學習,學生已掌握馬克 思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能夠用辯證的眼光,從歷史發展 的角度去看待、分析、解決問題。3、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學生通過研學游、網絡等途徑對西遞宏村已 有較多的了解,但學生往往承擔“文化消費者”的角色,視角停留于淺顯、 籠統的感性認識,缺少對背后的文化內涵、文化細節進行深入思考、探究 的耐心和能力。4、在本階段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將通過與學生合作,通過舉行攝影圖片交 流 會 的 方 式 ,一起深入了解西遞宏村,帶領學生一起了解以古村落為符號的中 華傳統文化的真正內涵與價值。四、教學重點1.理解文化的內涵、特征;(重點)2.理解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理解文化與文明的關系五、教學難點1、明確文化與文明的區別與聯系;2、把握文化的功能。六、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探究分享法七、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觀看視頻:請欣賞水中舞蹈《祈》,思考:文化的內涵是什么 (請欣賞水中舞蹈《祈》,思考:文化的內涵是什么 何南衛視《祈》作曲宋清森編導郭吉勇表演何顏號)第一標題 什么是文化 探究與分享:(分二組討論下面二個問題)1、文化的內涵是什么 學生活動:積極討論探究分析,舉手發言,集思廣益。 教師活動:及時評價學生發言,并總結正確知識點,及時板書。1、文化的內涵是什么 ①廣義的文化:是指人類認識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動及其創造的物質成果和精神 成果。②狹義的文化:是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現象,既包括世界觀、 人生觀、價值觀等具有意識形態性質的內容,又包括自然科學和技術等非意識形 態的內容。(圖騰文化) (校園文化)農耕文化(飲食文化) (企業文化)社區文化探究與分享:2、文化的特點是什么 ① 文化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純粹自然的東西不能稱為文化。②文化要通過載體呈現出來。③文化具有相對獨立性。(1.山、水本身不能稱之為文化。2.將山、水開發為旅游景區,或拍成照片、畫成美術作品則屬于文化。)1 . 文 化 的 特 點 : 文 化 是 人 類社 會 實 踐的 產 物 ,純 粹 自 然 的 東西不能稱為文化。(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思考:這些自然景觀能不能稱為文化 把景觀拍成照片呢 )(【注意】:判斷一種現象是不是文化,注意以下四點:1.經濟現象或活動不屬于文化,如商品交易等。2.政治現象或活動不屬于文化,如參加選舉活動等。3.純自然的山水,景觀不屬于文化,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4.文化既包括靜態的文化產品,也包括動態的文化活動。)探究與分享:3、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是什么 ① 在人類社會發展歷程中,不同時代的經濟和政治,決定了不同時代的文化。② 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③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政治所決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經濟、政治,給予經 濟、政治以重大影響。探究與分享:3、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基礎經濟集中體現政治)文化優秀積極的文化 促進政治經濟的發展文化的反作用腐朽落后的文化 阻礙政治經濟的發展判斷:從狹義角度來看,下列哪些屬于文化現象 (1)參加村委會或居委會選舉 政治 經濟(2)參加自然博物館的各種展覽 文化(3)到市場上購物,挑選中意的商品 經濟 政 治(4)袁隆平團隊出資承包一片土地 經濟(5)就交通管理問題向有關部門提出建議 政治(6)參加一項精神文明共建活動 文化 文 化(7)袁隆平同志參加政協活動 政治(8)袁隆平同志發表雜交水稻相關論文 文化(探究與分享:4、文化的核心是什么 別上醫院,燒張紙就能好發高燒漫畫一:高考在即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探究與分享:4、文化的核心是什么 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影響著人們的文化實踐與文化生 活。探究與分享:(分二組討論下面二個問題)5、文化與文明的關系的關系是什么 區別:①文明與野蠻相對立,是人類進步和開化狀態的標志。包括物質文明、精 神文明、制度文明、生態文明等,只要是文明就是積極向上的。②文化則有先進與落后的區分,反映先進的經濟和政治的文化形成了先進文化, 反映腐朽落后的經濟和政治的文化形成了落后文化。聯系:文化與文明都是實踐的產物,其創造主體都是人。先進文化是人類文明的 一項重要內容。探究與分享:(分三組討論下面三個問題)6、文化載體的含義、功能、樣式分別是什么 含義:所謂文化載體,是指文化的記錄、記載、標識、傳承和表現的物化形式。 功能:文化載體承載、表達和展現著文化的內容。樣式:文化載體是多種多樣的,器物、行為、制度、民俗等都是文化的載體。敬酒器物、行為、制度、民俗是文化的載體,而非文化本身。 其體現和傳導出來的技術、思想、價值觀等才是文化。(文化要通過載體呈現出來。文化載體不是文化本身,但可以體現和傳導文化。)第 二 標 題 文化的功能 觀看視頻《革命者》,思考:文化的功能主要有哪些 探究與分享:1、文化的功能主要有哪些 (1)文化具有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功能。(基本功能)(2)文化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對民族的影響)探究與分享:2、文化的基本功能的具體表現是什么 (分四組討論下面四個問題)(1)文化具有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功能。①引領風尚:文化引導人們認識真善美,為人們提供精神指引,提升全民族的文明 素養。②教育人民:文化教化育人,幫助人們提高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 健康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③ 服務社會:文化服務社會,滿足人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為人們提供豐富的 精神食糧。④推動發展:文化推動發展,是國家繁榮振興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對 提高社會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引領風尚顧方舟的事業才中國現代史華羅庚李四光“縱使萬次失陳嘉庚錢學森樊錦詩鄧稼先謝晉教育人民袁隆平)服務社會 推動發展觀看視頻《改變世界格局的發明—火藥》思考:文化的基本功能的具體表現是什么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中觀著視頻《改變世界格局的發明一火藥》思考:文化的基本功能的具體表現是什么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火藥作為中國四大發明之一K5H00.01707.14自動民集)探究與分享:3、文化的基本功能的具體表現是什么 (2)文化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對民族的影響)①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②當代中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以認同、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文化為前 提。③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課堂總結】(課堂總結內涵文化的內涵與功能功能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文化與文明的關系①基本功能②對民族的影響廣義含義狹義含義含義特點)【易錯辨析】1. 文化是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思維科學等知識。( )提示:×。文化是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現象,既包括世界 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具有意識形態性質的內容,又包括自然科學和技術等非意 識形態的內容。2.文化對社會發展起著促進作用。( )提示:×。文化有先進和落后之分,不能籠統地說文化對社會發展具有促進 作用。只有先進的、健康的文化才起促進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則起阻礙作 用。3.一個國家的文化影響力是與經濟影響力同步增強的。( )提示:×。文化具有相對獨立性。文化影響力并不一定與經濟影響力同步增 強。4.文化可以服務社會,可以為人們提供豐富的物質食糧。( )提示:×。文化可以服務社會,滿足人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為人們提 供豐富的精神食糧。5.文化具有引領人們認識真善美,為人們提供精神指引,提升全民族的文 明素養的功能。( )提示:×。文化具有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功能。【課堂練習】1、云南哈尼族群眾把帶凹槽的橫木當作分配水源的“尺子”,讓山間流水經由大 小凹槽構成的橫木,沿著蜿蜒交錯的溝渠分配到一片片梯田。這千年傳承的農耕 智慧結晶被稱為“木刻分水”,體現了取之有度、用之有節的生態理念。“木刻分 水”的強大生命力( )①得益于傳統藝術的充分運用②孕育于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觀念③來自于人民的生產生活實踐④源自于對傳統文化的強烈認同感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 析 :C “木刻分水”的強大生命力,體現了取之有度、用之有節的生態理念, 得益于人們對優秀傳統思想的繼承與發展,而不是對傳統藝術的運用,①不選。 “木刻分水”的強大生命力,源自于中國人民的社會實踐,而不是源自于對傳統 文化的強烈認同感,④不選。2、2023年5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運城博物館考察時強調,要認真貫 徹落實黨中央關于堅持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 來的工作要求,全面提升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水平。這是因為( )①文物承載、表達和展現著文化的內容②文物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③讓文物活起來有利于傳承中華文明④文物是中華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B 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②不選。優秀傳統文 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④不選。3、紀錄片《奇妙之城》受到了廣泛好評。該片有著濃郁的煙火氣息,不僅 探索了不同城市的文化,而且講述了城市中眾多年輕人的故事,描繪出一幅中國 青年的奮斗圖譜,正是這群積極奮斗的青年,讓觀眾尤其是年輕人在感受不同城 市文化的過程中審視自己、思考人生,從而獲得一種精神力量。材料表明( )①城市文化能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 ②優秀文化能給人們提供精神指引③社會實踐是優秀文化作品的源泉 ④文化融合可以增強文化的感染力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 析 :C 城市文化有積極健康的,也有消極落后腐朽的,并不是所有的城 市文化都能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文化創新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①錯誤。優秀 文化可以增強文化的感染力,文化融合不一定增強文化的感染力,④錯誤。八、教學反思1、文化的美一定是要學生體會出來的,讓學生自己講出來。作為本單元的 第一課,如何讓學生體會到文化的美是我們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本課采用宏 觀——微觀的敘事視角,史論相結合,溯源和探美并進,感性認識逐漸走向對 問題的理性認識。使學生的素養得到了提升。2、本課教學中,圍繞“究天人之際探西遞宏村之美”這一議 題,為 學生創設了什么是文化、文化有什么功能等學習任務,問題設計層層遞進, 環環相扣,富有思辨性,也有利于增強對自己文化的自信。3、本課設置綜合探究的方式,與學生確定了靈巧的村落布局、精巧的牌坊 祠堂、新巧的楹聯文化三個圍繞巧字的策展主題,學生在講解圖片故事的時候, 采用互動的方式,加深了大家對徽文化的理解,達到策展的目的,促進了學科 實踐。4、受時間和疫情影響,不能把策展推向學校推向社會,不能帶學生開展研 學 游 是一大遺憾;上課過程中,其他學生的參與度如何進一步提高,可能還需 要進一步去優化設計。謝謝指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