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第七課繼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7.3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民族精神 一、教材分析1、本節課是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學與恩華》第三單元第七課第 三框,學習本框內容,學生要識記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理清中 華文化與民族精神之間的關系,明確愛國主義的核心地位、作用及新 時期的主題。深入理解中華民族精神的作用。從全書的構成系統來說,第三單元是對前面兩個單元內容的拓展, 是全書的內核所在,;從本課的內涵系統來說,該課是對中小學生全面 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關鍵,是全書的落腳點。二、教學目標1.政治認同:培養學生對世界先進的政治文明、中國傳統美德和中華民族文化 的認同感;培養保持民族團結、社會安定、顧全大局的熱情,堅持實現 中華民族全面統一的信心,樹立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 化自信。2.科學精神:理解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和新時代愛國的基本理念,中華民 族精神的產生與發展,我國文化和中華民族精神的關系,愛國主義的基本內容。通過項目化引導學生建立相應的科學研究意識,從而形成 相應的知識架構。3.公共參與:通過中國載人航天精神所反映的中華民族精神項目的開展,讓學 生可以在實踐中繼承中華民族精神,發展壯大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 設事業。三、學情分析1、學生經過前面兩框題的學習,深刻感受了先進文化對社會和個 人的深遠影響,并進一步認識了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 文化,為本節課的教學打下了理論基礎。2、高二學生已經開始掌握相應的學科知識,并且自我意識與思辨 意識也逐步提高,正是思想、生活方式、價值理念養成的時期。因此 采用項目化教學,使學生在項目進行和落實過程中,進一步認識以愛 國為內核的中華民族精神,提煉和升華學生的家國情懷和愛國熱忱。3、由于學生的基礎知識和興趣特長不同,因此要根據學生的基礎 知識,尤其是在資料搜集、電腦使用、繪畫手工、演講口才等方面的 特長對學生進行小組的合理劃分,以保證項目的順利實施與完成。四、教學重點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愛國主義的特點及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五、教學難點愛國主義是具體的,而不是抽象的。六、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探究分享法七、教學過程【導入新課】觀看視頻《新二十四孝》,思考:創造性轉化的標準、途徑、目標分別是什么 第一標題 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 探究與分享:(分三組討論下面三個問題)1、創造性轉化的標準、途徑、目標分別是什么 標準:必須按照當今時代的特點和要求途徑:對傳統文化中有借鑒意義的內涵和陳舊的表達形式予以改造 目標:轉化為符合時代特點和要求的新內涵和新的呈現形式,使之與 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探究與分享:(分三組討論下面三個問題)2、創新性發展的標準、途徑、目標分別是什么 標準:按照當今時代社會生活和社會實踐的進步和發展途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進行補充、拓展和完善目標:使之成為適合當今時代實踐和社會發展要求的文化形式。 區分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創造性轉化 創新性發展內涵 對傳統文化的內涵和 形式進行改造 對傳統文化的內涵進行 補充、拓展和完善側重點 內涵、形式兩方面 內涵實質 強調繼承 強調發展聯系 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礎,后者是前者的必然要求第二標題 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探究與分享:1、中華民族精神的內容是什么 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一、 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探究與分享:(分二組討論下面二個問題)2、愛國主義的地位、作用是什么 地位: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貫穿民族精神的各個方面。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精神,相輔相成,體現著 愛國主義這個主題。作用:無論什么時候,愛國主義都是動員和鼓舞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的 一面旗幟,是各族人民風雨同舟、自強不息的精神支柱。觀看視頻《四大精神》,思考:中華民族精神的作用是什么 探究與分享:3、中華民族精神的作用是什么 ①中國人民在長期奮斗中培育、繼承、發展起來的偉大民族精神,為 中國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 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的人民。②中華民族精神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整體風貌和精神特征,體現了 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追求,是中華民族永遠的精神火炬。觀看視頻《中華民族精神》,思考:中華民族精神的發展過程如何 探究與分享:4、中華民族精神的發展過程如何 ①民族精神作為民族文化的結晶,其形成和發展既是長期歷史積淀的 過程,也是隨著時代變化而不斷豐富的過程。②我們黨領導人民在長 期實踐中不斷結合時代和社會的發展要求,豐富著民族精神。【特別提醒】中華民族精神在不同時代有不同的表現時代 中華民族精神的體現 形成的具體精神新民主 中國共產黨人的革命精 “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主義革 神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 征精神、延安精神、紅巖精神、命時期 主體 西柏坡精神社會主 義革命、 建設和 改革過 程中 中國共產黨人不斷為民 族精神增添新的時代內 容 雷鋒精神、焦裕祿精神、大慶精 神、“兩彈一星”精神、紅旗渠 精神、抗洪精神、載人航天精神 、塞罕壩精神。探究與分享:(分四組討論下面四個方面問題)5、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要求(在新時代,如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 神 )在新時代,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須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 觀。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強化教育引導、 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實現中華 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課堂總結】弘揚中華優秀傳統 文化與民族精神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要求內涵、作用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發展、要求【易錯辨析】1.中華文化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整體風貌和精神特征。( )提 示:×。中華民族精神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整體風貌和精 神特征。2.無論什么時候,愛國主義都是動員和鼓舞中國人民團結奮斗 的一面旗幟,是各族人民風雨同舟、自強不息的物質動力。( )提示:× 。 無論什么時候,愛國主義都是動員和鼓舞中國人民 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是各族人民風雨同舟、自強不息的精神支柱。3.在新時代,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須培育和踐行中華優秀 傳統道德觀。( )提 示:× 。在新時代,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須培育和踐行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課堂練習】1、從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高爐衛士”孟泰、“兩彈元 勛”鄧稼先,到改革開放新時期的“知識工人”鄧建軍、“白衣圣人 ”吳登云,再到新時代的“走鋼絲的高空醫生”陳國信、“金牌焊工 ”高鳳林……一大批建設者發揚“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斗、 勇于創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勞模精神,續寫著中華民族從站 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篇章。勞模精神是( )①衡量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尺度②不同勞模獨特個性的集中 體現③推動創新創造的強大精神力量 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 生動詮釋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D 實踐是衡量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尺度,“勞模精神”屬于 文化范疇,不能以文化衡量文化,①錯誤。勞模精神是不同勞模共 同精神品質的體現,②排除。2、某地舉行科學家主題電影公益展映活動,播放一系列影片, 講述科學家服務國家迫切需求,不計功利、獻身科學研究事業的感人 故事。如果以此撰寫一篇新聞稿件,最恰當的標題是( )A. 加強主題宣傳,弘揚愛國精神 B. 依托文化產業,助力文化強國 C. 追憶紅色故事,引領社會風尚 D. 延續傳統文化,彰顯歷史底蘊解析:A 材料中“某地舉行科學家主題電影公益展映活動,播 放一系列影片講述科學家服務國家迫切需求,不計功利、獻身科學 研究事業的感人故事”,這是在加強主題宣傳,弘揚愛國精神,A 符合題意。材料中“某地舉行科學家主題電影公益展映活動”,這 是公益性文化事業,而不是文化產業,B 不符合題意。材料中“播 放一系列影片講述科學家服務國家迫切需求,不計功利、獻身科學 研究事業的感人故事”,這是追憶科學家的故事,而不是追憶紅色 故 事 ,C 不符合題意。材料中“播放一系列影片講述科學家服務國 家迫切需求,不計功利、獻身科學研究事業的感人故事”,這是追 憶科學家的故事,而不是延續傳統文化,且傳統文化有精華也有糟 粕,要延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D 不符合題意。3、方圓之境, 一眼千年。在一塊宋代銅鏡的背面浮雕上,我們 有幸目睹一場“鏡上足球賽” 有人高髻笄發,作踢球狀;有人戴 幞頭,著長服,半蹲膝,身稍前傾,作認真接球姿勢。伴隨了中國人數千年的銅鏡已然成為一種文化意象,映照至今。由此可知( )①浮雕畫面蘊含著古代中國人民朝氣蓬勃的體育精神②銅鏡 與體育的生動融合拓寬了文化發展的基本路徑③銅鏡是中華優秀 傳統文化的傳承和表現的物化形式之一④銅鏡文化是中華優秀傳 統文化獨特魅力的集中體現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A 銅鏡上的“鏡上足球賽”,生動描繪了中國古代人民的體育 競技場景,浮雕畫面蘊含著古代中國人民朝氣蓬勃的體育精神,① 正確。銅鏡與體育的生動融合并沒有拓寬文化發展的基本路徑,② 排除。伴隨了中國人數千年的銅鏡已然成為一種文化意象,映照至 今,體現出銅鏡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表現的物化形式之一, ③正確。中華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現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華民族 精神,深深根植于綿延數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之中。銅鏡文化不是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獨特魅力的集中體現,④排除。八、教學反思1、應該探討了如何以學生為主導,實行以任務驅動教育、做中學、 學中做的"理論一體"的項目化教學模式,以增強課堂教學的針對性、效果與興趣。2、通過探究分享活動,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和創新意識,進 而引發學生學習濃厚興趣,全方位訓練學生的綜合素養和學科核心素 質。謝謝指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