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課題 《健康看電視》課型 新授 授課時間教學目標 1. 學生了解電視對人們生活的意義和作用,認識到不同類型電視節目帶來的不同影響。 2. 學生掌握正確看電視的方法,包括合理安排時間、保持適當距離、保護眼睛和身體等。 3. 學生學會反思和調整自己看電視的態度和行為,能夠處理好看電視和學習生活的關系。教學重點、難點 (一)教學重點 1. 學會辯證地看待電視節目,充分發揮看電視帶來的益處。 2. 掌握正確看電視的方法,養成良好的看電視習慣。 3. 反思和調整自己看電視的行為,處理好看電視和學習生活的關系。 (二)教學難點 1. 感受電視節目與生活緊密相關,同時避免過度沉迷電視。 2. 將正確的看電視觀念轉化為實際行動,自覺養成良好的看電視習慣。教學方法 1. 情境教學法2. 問題導向法3. 合作學習法4. 體驗式教學法教 學 流 程 動態修改部分 (一)導入新課 1. 播放一段精彩的電視節目片段,如動畫片、紀錄片、綜藝節目等,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 提問學生:“同學們,你們喜歡看電視嗎?電視節目給你們帶來了哪些樂趣和收獲呢?” 引導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 3. 引出課題:“電視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娛樂工具,但看電視也有學問哦。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如何健康看電視。” (二)探秘神奇寶盒 1. 謎語導入 (1)出示謎語:“四四方方一寶盒,千里萬里看得見,唱歌跳舞排球賽,好像就在我眼前。” 讓學生猜謎語,引出電視這個 “神奇寶盒”。 (2)提問:“為什么說電視是一個神奇的寶盒呢?” 引導學生思考電視的特點和功能。 2. 推薦卡:我最喜愛的電視節目 (1)讓學生填寫 “我最喜愛的電視節目” 推薦卡,要求學生簡要描述喜歡看的原因。例如,節目內容精彩、主持人幽默、能學到知識等。 (2)學生展示自己的推薦卡,分享自己最喜愛的電視節目和喜歡的原因。 (3)提問:“從同學們的推薦中,你發現了什么?大家喜歡的電視節目有哪些共同點呢?” 引導學生思考不同電視節目受歡迎的原因。 3. 推薦節目分分類 (1)按照節目內容分類:將電視節目分為影視劇、科教類、文化類、綜藝類、動畫類、體育類、戲曲類、紀錄片類等不同類型。讓學生回顧自己看過的電視節目,分別屬于哪些類型。 (2)按照節目占比分類:引導學生思考自己平時看電視的時間分配情況,哪些類型的節目占了絕大多數。例如,有些學生可能偏愛看輕松類的節目,如動畫片、綜藝節目等;有些學生可能更關注科教類、文化類節目。 (3)推薦電視節目:教師向學生推薦一些不同類型的電視節目,如體育類節目可以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和團隊精神;戲曲類節目可以讓學生了解傳統文化;紀錄片類節目可以增長見識、開闊視野。 (4)提問:“通過對電視節目的分類和推薦,你對選擇電視節目有新的想法嗎?” 引導學生學會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求,選擇不同類型的電視節目,豐富自己的業余生活。 (5)小結:豐富多彩的電視節目豐富了我們的業余生活,但我們要學會選擇合適的節目,讓電視成為我們的良師益友。 (三)發現寶盒奧秘 1. 說一說:電視節目中的奧秘 (1)讓學生分組討論電視節目中的奧秘,即電視節目給我們帶來了哪些好處。學生可以從見識、眼界、榜樣、放松、責任等方面進行討論。 (2)學生展示討論結果。例如,看科教類節目可以增長見識;看紀錄片可以開闊眼界;看榜樣人物的節目可以激勵自己;看輕松的節目可以放松心情;看公益廣告可以培養責任感等。 (3)提問:“電視節目除了給我們帶來好處,有沒有可能帶來一些不好的影響呢?” 引導學生思考電視節目可能存在的負面影響。 2. 什么類型的電視節目不適宜觀看呢? (1)學生回答不適宜觀看的電視節目類型,如恐怖、暴力、喪氣的節目等。 (2)教師講解不適宜觀看的電視節目可能帶來的危害,如影響心理健康、產生恐懼情緒、傳播不良價值觀等。 (3)溫馨小貼士:教師給學生提供一些選擇電視節目的小貼士,如選擇積極向上、富有教育意義的節目;避免觀看過度刺激、不良的節目;根據自己的年齡和興趣選擇合適的節目等。 (4)小結:在生活中我們要正確地選擇電視節目,充分發揮看電視帶來的益處,避免不良節目對我們的影響。 (四)眼睛的 “抗議書” 1. 大眼睛的哭訴 (1)創設情景:亮亮最近收到了一封來自眼睛的抗議書,哭訴了自己的遭遇。教師可以通過講述故事、播放音頻等方式,讓學生感受眼睛的痛苦。 (2)體驗:近視眼中的世界。讓學生戴上近視眼鏡或者通過模擬近視的方式,體驗近視眼中的世界,感受眼睛近視帶來的不便。 (3)提問:“體驗后的感覺如何?你能體會到眼睛的心情嗎?” 引導學生理解眼睛的痛苦,認識到保護眼睛的重要性。 2. 眼睛的來信 (1)寫信:讓學生想一想平時自己是如何看電視的,如果自己的眼睛也給自己寫信,會說些什么呢?學生可以以眼睛的口吻,寫下對自己看電視行為的看法和建議。 (2)提問:“感受到大眼睛們的心情了嗎?從眼睛的來信中,你得到了哪些啟示?” 引導學生反思自己看電視的行為,認識到不良看電視習慣對眼睛的傷害。 3. 保護眼睛有方法 (1)時間、距離 播放視頻,展示正確看電視的時間和距離要求。視頻中可以通過動畫、實驗等方式,讓學生直觀地了解看電視的時間和距離應該如何把握。 完成填空:看電視( )時間,應進行休息?一般家用電視,觀看距離( )米的距離較為合適?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填寫正確答案。 (2)想一想判對錯 出示一些關于看電視的行為,讓學生判斷對錯。例如,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可以預防眼睛干澀、視力下降等問題。(正確)換臺時,最好先閉上眼睛或者多眨幾下眼睛。(正確)晚上關燈看電視有電影院的感覺,效果更佳。(錯誤)可以隨時隨地觀看電視,比如在行駛的公交車上。(錯誤)看電視休息時,看看窗外的綠色能幫助緩解眼疲勞。(正確) 提問:“為什么這些行為是對的或者錯的?你平時有沒有注意這些問題呢?” 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正確看電視的方法,糾正不良看電視習慣。 (3)輕松一刻 帶領學生體驗閉眼休息的輕松感受。讓學生閉上眼睛,放松身心,感受眼睛休息的重要性。 提問:“閉眼休息后,感覺怎么樣?以后看電視的時候,你會怎么做呢?” 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看電視習慣,注意保護眼睛。 (4)小結:在生活中我們要科學、合理地看電視,保護好我們的眼睛和身體,充分發揮看電視的益處,避免給眼睛、身體造成負面影響。 (五)沙發里的土豆 1. 誰是 “小土豆” (1)猜測誰是沙發里的土豆。教師描述一些看電視過度的人的行為特征,如長時間坐在沙發上看電視、不運動、肥胖等,讓學生猜測誰是 “沙發里的土豆”。 (2)發現身邊類似的 “小土豆”。引導學生觀察身邊的人,發現有沒有類似 “沙發里的土豆” 的行為。例如,有些同學可能因為看電視過度,出現了 “電視頸”“電視胃” 等問題;有些同學可能因為看電視而變得心理消極,不愿意參加其他活動。 (3)提問:“為什么會出現‘沙發里的土豆’這樣的情況?過度看電視會給我們帶來哪些危害呢?” 引導學生認識到過度看電視的危害,如影響身體健康、影響學習和社交、導致心理問題等。 2. 不做 “小土豆” (1)提問:“課堂開始時我們聽到了來自眼睛們的哭訴,現在你已經了解了不正確的看電視會的種種后果,并且學會了科學的方法保護他們,你想對它說些什么呢?” 讓學生以自己的名義,給眼睛寫一封信,表達自己對保護眼睛的決心和對正確看電視的認識。 (2)學習單:選擇喜歡的方式記錄自己的看電視情況。讓學生制作一個學習單,可以用表格、圖表、日記等方式,記錄自己每天看電視的時間、節目類型、感受等。通過記錄,讓學生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的看電視習慣,以便進行調整和改進。 (3)小結:我們要避免成為 “沙發里的土豆”,合理安排看電視的時間,積極參加其他有意義的活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六)電視占據的時光 1. 活動一:電視搶走了什么? (1)學習單:豐富多彩的電視節目有著巨大的誘惑力,在不知不覺中,搶走了我們太多的時間。如果在接下來的討論中你也存在出現的行為,就會被電視搶走一朵美麗的花朵。請你記錄自己花盆中的花兒數量吧。 友誼之花:因為看電視而忽略了和朋友一起玩耍、交流的時間。 親情之花:因為看電視而減少了和家人相處、溝通的機會。 學習之花:因為看電視而耽誤了學習時間,影響了學習成績。 閱讀之花:因為看電視而減少了閱讀書籍的時間,影響了知識的積累。 認知之花:因為看電視而局限了自己的認知范圍,缺乏對其他事物的探索和了解。 (2)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在學習單上記錄被電視搶走的花朵數量。 (3)提問:“你的花盆中有多少朵花被電視搶走了?你覺得電視還搶走了什么呢?” 引導學生反思電視對自己生活的影響,認識到過度看電視會讓我們失去很多寶貴的東西。 2. 活動二:電視還搶走了什么? (1)學生討論電視還可能搶走的東西,如運動時間、興趣愛好、創造力等。 (2)提問:“電視為什么會搶走這些東西呢?我們應該怎么做才能避免被電視搶走更多呢?” 引導學生思考電視對生活的負面影響以及如何應對。 (3)小結:電視雖然能給我們帶來很多樂趣,但如果過度看電視,就會讓我們失去很多寶貴的東西。我們要學會合理安排看電視的時間,讓電視成為我們生活的有益補充,而不是主宰。 (七)找回丟失的生活 1. 活動一:關掉電視,打開生活 (1)故事:周末的夜晚,豆豆一家圍坐在桌邊,邊吃飯邊看電視。突然眼前一黑。停電了,沒有電看不了電視,一家人百無聊賴…… 教師講述這個故事,引導學生思考如果沒有電視,我們還能做什么。 (2)提問: “這場‘意外’讓豆豆家收獲了什么?” 引導學生思考沒有電視的情況下,人們可以做哪些有意義的事情。 “你怎么理解‘關掉電視,打開生活’?” 引導學生認識到電視并不是生活的全部,我們應該多參與其他有意義的活動,豐富自己的生活。 (3)學生介紹有趣的活動。讓學生分享自己在沒有電視的情況下喜歡做的事情,如閱讀書籍、做運動、玩游戲、和家人聊天等。 (4)小結:當我們關掉電視時,會發現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可以做。我們要學會放下電視,積極參與各種有意義的活動,讓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2. 活動二:動畫片風波 (1)情景:亮亮和媽媽在看電視的問題上出現了分歧。亮亮想看動畫片,媽媽覺得亮亮看電視時間太長了,影響學習。教師創設這個情景,讓學生思考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2)學生討論:你認為他們各自還會有什么理由呢?讓學生站在亮亮和媽媽的角度,分別思考他們的理由。例如,亮亮可能覺得看動畫片可以放松心情、增長知識;媽媽可能擔心亮亮看電視時間過長會影響視力、耽誤學習等。 (3)提問:看電視的分歧是什么? 父母對于看電視所持態度。引導學生分析父母對看電視的態度和擔憂,理解父母的出發點。 學生探討:針對父母提出問題討論解決方案。讓學生思考如何在滿足自己看電視需求的同時,也能讓父母放心。例如,可以和父母約定看電視的時間、選擇有教育意義的節目、看完電視后及時完成作業等。 (4)形成看電視的約定。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制定一份看電視的約定,包括看電視的時間、節目類型、遵守的規則等。然后,各小組展示自己的約定,全班同學進行討論和完善。 (5)小結:在看電視的問題上,我們要和父母進行溝通和協商,制定合理的看電視約定,既能滿足自己的娛樂需求,又能不影響學習和生活。 (八)總結 1. 過度看電視會對我們的身心造成影響,我們要反思和調整看電視的態度和行為,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家人、朋友和自己,處理好看電視和學習生活的關系。 2. 電視可以是我們的良師益友,但我們要學會正確選擇電視節目,合理安排看電視的時間,保護好眼睛和身體,養成良好的看電視習慣。 3. 在生活中,我們要積極參與各種有意義的活動,讓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不要讓電視成為我們生活的主宰。 教學反思: 通過本次教學,學生對電視的認識更加全面和深入,了解了電視對人們生活的意義和作用,同時也認識到過度看電視的危害。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了多種教學方法,如情境教學法、問題導向法、合作學習法、體驗式教學法等,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效果。同時,通過小組討論、角色扮演、制定約定等活動,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交流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