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農業—八年級地理人教版上冊課前導學一、課前知識梳理知識點1 農業及其重要性1.農業是我們的[1]________之源、[2]________之本。農業的勞動對象是[3]________,獲得的勞動的產品也是[4]________本身,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2.農業主要包括[5]________、[6]________、[7]________、[8]________等部門。3.在耕地上種植水稻、小麥、大豆、棉花等農作物,這樣的生產部門稱為[9]________。4.種植、養育、保護、采伐林木以及對樹膠、松脂等林產品進行采集和加工,這樣的生產部門稱為[10]________。5.靠放牧或飼養牲畜及家禽等而獲得產品,這樣的生產部門稱為[11]________。6.在水域中進行天然捕撈,或者人工養殖有價值的水生生物,這樣的生產部門稱為[12]________。知識點2 我國農業的地區分布1.我國農業的地區分布西部地區天然草場廣布,以[1]畜牧業為主 原因四大牧區 牧場類型 典型牲畜 因為降水稀少,種植業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5]河谷和綠洲。棉花產區:[6]新疆南部內蒙古牧區 溫帶草原牧場 [2]三河馬、山河牛[3]新疆牧區 山地牧區 伊犁馬、細毛羊青海牧區 [4]高寒牧場 青海牦牛西藏牧區 高寒牧區 藏綿羊、藏山羊畜牧業區和種植業區的分界線:[7]400mm年等降水量線東部地區種植業 林業 漁業濕潤、半濕潤的平原地區以[8]種植業為主 三大林區 沿海地區是我國海洋漁業基地,南方地區[9]淡水漁業發達 [10]長江中下游地區是我國淡水漁業最發達的地區東北林區 西南林區 東南林區天然林區 人工林區知識點3 發展農業要因地制宜1.因地制宜發展農業:宜林則林、[1]________、[2]________、宜漁則漁。2.影響農業發展和分布的因素:[3]________條件和[4]________條件。3.農業發展的自然條件:[5]________、熱量、[6]________、地形和土壤。4.農業發展的社會經濟條件:[7]________、交通運輸、[8]________國家政策等。知識點4 走科技強農之路1.目前,我國[1]________對農業生產的貢獻率已經超過50%,我們還必須大力發展[2]________、[3]________、[4]________、[5]________、[6]________農業,加快我國從農業[7]________國向農業[8]________國邁進的步伐。2.科學技術在農業發展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近年來,綠色、[9]________、[10]________農業不斷推廣。二、課后鞏固練黃芪是一種常用的中藥材,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藥用歷史。圖為黃芪在我國分布的部分地區圖。完成下面小題。1.在圖中黃芪分布的地區,可能分布的主要農作物有( )A.茶葉 B.青稞 C.甘蔗 D.小麥2.受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僅從氣溫角度考慮,黃芪適宜的生長區主要會( )A.東移 B.南移 C.西移 D.北移日喀則素有“世界青稞之鄉”美譽,該地全面推進青稞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切實保障糧食安全。圖為日喀則多年平均各月氣溫和降水量。據此完成下面小題。3.日喀則成為“世界青稞之鄉”的有利氣候條件是( )A.高溫多雨 B.溫和濕潤 C.寒冷干燥 D.炎熱少雨4.日喀則推進青稞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主要措施是( )A.擴大種植面積 B.加大灌溉力度C.增加化肥用量 D.培育優良品種讀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5.南水北調有利于促進北方農業生產,圖中陰影中的兩省區主要的糧食作物為( )A.青稞 B.花生 C.冬小麥 D.春小麥6.據圖可知,下列兩省區并沒有以黃河作為分界線的是( )A.陜西省、山西省 B.河北省、河南省C.河南省、山西省 D.山東省、河南省答案以及解析一、課前知識梳理知識點1 農業及其重要性[1]衣食;[2]生存;[3]生物;[4]生物;[5]種植業;[6]林業;[7]畜牧業;[8]漁業;[9]種植業;[10]林業;[11]畜牧業;[12]漁業;知識點2 我國農業的地區分布[1]畜牧業;[2]三河馬;[3]新疆牧場;[4]高寒牧場;[5]河谷;[6]新疆南部;[7]400mm年等降水量線;[8]種植業;[9]淡水漁業;[10]長江中下游;知識點3 發展農業要因地制宜[1]宜糧則糧;[2]宜牧則牧;[3]自然;[4]社會經濟;[5]光照;[6]水分;[7]市場需求;[8]技術水平;知識點4 走科技強農之路[1]科技進步;[2]高產;[3]優質;[4]高效;[5]生態;[6]安全;[7]大;[8]強;[9]低碳;[10]生態;二、課后鞏固練1.答案:D解析:從圖示來看,黃芪分布的地區主要位于我國的北方地區,而茶葉主要分布南方的丘陵或低山地區,A錯誤;青稞主要分布在青藏地區,B錯誤;甘蔗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區,C錯誤;小麥是北方地區主要的糧食作物,D正確。故選D。2.答案:D解析:A“東移”和C“西移”指的是沿經度方向的移動,這并不是氣候帶變化的主要方向,A、C錯誤。B“南移”對于北半球來說是錯誤的方向,因為在北半球,隨著全球變暖,黃芪適宜的生長區會向北移動,接近北極,以適應更冷的氣候。而在南半球,適宜的生長區會向南極方向移動,B錯誤,D正確。故選D。3.答案:B解析:青藏高原氣候高寒,只有河谷地帶由于地勢較低,氣溫較高,氣候溫和,無霜期長,同時土壤比較肥沃,又有河水作為灌溉水源,因而適宜耕作,成為農業發達地帶,被稱為河谷農業,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區,以青海的湟水谷地、西藏的雅魯藏布江谷地也就是藏南谷地最典型,故日喀則成為“世界青稞之鄉”的有利氣候條件是溫和濕潤,B正確;A、C、D錯誤。故選B。4.答案:D解析:日喀則地區自然環境脆弱,不能盲目擴大青稞種植面積,A錯誤;加大灌溉力度和增加化肥用量不能推進青稞產業高質量發展,排除B、C;日喀則推進青稞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主要措施是培育優良品種。這一舉措有助于提高青稞的產量和質量,從而推動青稞產業的高質量發展,D正確。依據題意,故選D。5.答案:C解析:由圖可知,圖中陰影所示的省區是河北省和河南省,這兩個省區主要位于北方地區的華北平原上,因此其主要糧食作物是冬小麥,C正確。青稞是青藏地區的主要糧食作物,A錯誤;花生屬于經濟作物,B錯誤;春小麥是東北地區最主要的糧食作物,D錯誤。故選C。6.答案:B解析:結合所學知識,陜西省和山西省、河南省和山西省、山東省和河南省均是以黃河作為分界線,A、C、D與題意不符;河南省因位于黃河之南而得名,河北省因地處黃河之北而得名,但是兩省并沒有以黃河作為分界線,B符合題意。故選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