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66張PPT)地理信息技術在防災減災中的應用第四節第六章 自然災害通過探究有關自然地理問題,了解地理信息技術的應用。1.通過圖表、視頻等資料,說明遙感技術、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地理信息系統等的主要特點及功能。(綜合思維)2.結合實例,分析地理信息技術在防災減災中的應用。(地理實踐力)課程標準學習目標知識點一 遙感技術(RS)知識點二 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NSS)知識點三 地理信息系統(GIS)內容索引課時對點練遙感技術(RS)><知識點一1.概念:是利用裝在航空器(如飛機、高空氣球)或航天器(如人造衛星)的光學或電子設備,對地表物體進行___________的地理信息技術。遠距離感知2.優點:具有探測范圍___,獲取信息速度快、周期___、信息量大,受地面條件限制___等優勢,能夠實現地物信息的實時、動態監測。3.應用:實時監測洪澇、臺風等災害的形成過程,進行準確的預報、______;能夠快速識別地震等突發性自然災害的影響范圍,并為災情統計、_________等工作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少大短預警災害救援拓展延伸1.遙感技術的工作流程拓展延伸2.遙感在資源普查、環境和災害監測中的應用應用領域 具體內容 應用方向資源普查 礦產資源 有許多蘊藏礦產的地方是地質斷裂或環形構造帶,借助遙感較容易“發現”礦產 人們只需要分析遙感圖像就可以劃定蘊藏礦產的大致區域生物資源 通過遙感圖像解譯,利用圖像處理技術,提取植被的分布、類型、結構、健康狀況、產量等數據 為農業、林業、城市綠化、環境保護等部門服務拓展延伸應用領域 具體內容 應用方向環境和災害監測 環境監測 監測荒漠化、土壤鹽堿化、海上冰山漂流、海洋生態、全球氣候變化及其影響、植被變化、水體污染、大氣污染等 有利于人們了解環境變化,使環境得到保護和改善災害監測 監測旱情、洪災、滑坡、泥石流、地震、農林病蟲害、森林火災等 有利于防災減災汶川大地震發生后,重災區陷入信息隔絕狀態。有關部門第一時間緊急啟用航空遙感飛機,從6 000米高空拍攝了地震災區高精度遙感圖片。專家們對圖片進行初步數據處理和解譯,對災區房屋倒塌情況,滑坡、泥石流規模及分布,具有隱患的滑坡體、公路及橋梁受損等災害情況進行標注。把這些圖像傳遞到抗災一線,作為指揮人員制定抗震救災方案的參考依據。之后,航空遙感飛機還成為監測堰塞湖次生災害威脅的“天眼”。下面兩張圖片分別是2006年和2008年5月14日衛星拍攝的汶川地區遙感影像。1.[綜合思維]說明遙感技術的主要工作環節。答案 目標→傳感器→地面系統→成果。2.[地理實踐力]說明遙感在監測地震災害時的應用。答案 監測地震災害的動態;為救災提供科學依據。3.[綜合思維]從圖中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看出發生了哪些次生災害?答案 地震后出現大面積的山體滑坡和泥石流。4.[地理實踐力]結合材料,分析遙感在抗災過程中和災后的主要作用。答案 對災情進行實況監測,指導抗災活動;對災情作出快速評估,指導救災活動。(2024·福建廈門開學考試)遙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等現代化技術,不僅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于國民經濟的各個部門和國家防災減災部門,而且越來越走進普通人的生活。據此完成1~2題。1.兩顆衛星同時運行,每隔9天可以覆蓋地球一次,說明遙感技術A.受地面條件限制少B.測量范圍小且不精確C.手段多,獲得信息少D.獲得資料速度快、周期短√由材料“每隔9天可以覆蓋地球一次”可知,遙感技術獲得信息量大,測量范圍廣,獲得資料速度快、周期短,B、C錯,D對;材料不能體現遙感技術受地面條件限制情況,A錯。故選D。(2024·福建廈門開學考試)遙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等現代化技術,不僅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于國民經濟的各個部門和國家防災減災部門,而且越來越走進普通人的生活。據此完成1~2題。2.遙感技術用于防災減災的具體監測內容包括①旱情 ②水災 ③森林火災 ④山體滑坡移動速度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遙感是通過遙感器這類對電磁波敏感的儀器,在遠離目標和非接觸目標物體條件下探測目標地物,可以應用于臺風、暴雨、洪澇、旱災、森林大火等災害的監測,用以監測災害面積等,山體滑坡移動速度需要進行數據計算,要用地理信息系統(GIS)完成。①②③正確,故選A。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NSS)><知識點二概念 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NSS)是一種地理信息技術,它利用衛星在全球范圍內進行實時_____、導航組成 ①_____部分——衛星星座②_________部分——地面監控系統③用戶部分——_________系統用途 能夠為用戶提供精密的_________、速度和時間,適用于陸地、_____、航空和航天特點 全球性、全天候、連續性、_____性1.概況定位空間地面控制信號接收三維坐標海洋實時典型代表 目前,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有我國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BDS)、美國的_____________(GPS)、俄羅斯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LONASS)、歐洲的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GALILEO)全球定位系統2.在防災救災中應用應用 利用安裝在手機、汽車、飛機、輪船等中的信號接收設備,可以進行__________,幫助用戶在遭遇自然災害或面臨災害風險時,發出_________,及時報告_____和受災情況,有效縮短救援搜尋時間舉例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在汶川地震救援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精確定位求救信號位置拓展延伸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應用(2024·云南麗江月考)2020年2月蝗災席卷東非之后擴散到了南亞的巴基斯坦和印度,部分地區暴發饑荒。2月24日,中國蝗災防治工作組抵達巴基斯坦,幫助巴方應對此次蝗災。據此完成1~2題。1.與蝗災暴發密切相關的自然災害是A.地震 B.干旱C.暴雨 D.寒潮√蝗災主要是由干旱引起的,干旱的環境利于蝗蟲的繁殖。(2024·云南麗江月考)2020年2月蝗災席卷東非之后擴散到了南亞的巴基斯坦和印度,部分地區暴發饑荒。2月24日,中國蝗災防治工作組抵達巴基斯坦,幫助巴方應對此次蝗災。據此完成1~2題。2.利用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可以幫助我國蝗災防治工作組在治蝗過程中①提供災區的影像 ②統計災區的經濟損失③確定救災人員的位置 ④快速到達指定地點并開展工作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③④√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導航,因此可以確定救災人員的位置,并提供線路導航,有利于救災人員快速到達指定地點并開展工作。地理信息系統(GIS)><知識點三1.概念:是對地理數據進行輸入、_____、存儲、管理、_____、分析、輸出等的計算機信息系統。2.應用(1)自然災害的監測:_____監測、_________,快速確定受災范圍和受災情況。(2)制定救災方案:為制定_________、評估災害損失和指導災后恢復重建等提供依據。處理查詢動態預報預警減災預案(1)圖示法說明地理信息系統在防災減災中的作用(2)地理信息技術選取的方法①據“點”與“面”、“想”與“看”區分要點 判斷技巧“點”與“面” 工作對象如果是“點”則選用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如果是“面”則選用遙感技術或地理信息系統“想”與“看” 對“事象”的發展變化進行預測、評估,需要分析、思考,即“想”,凡是需要“想”的選取地理信息系統遙感的主要功能是收集信息,尤其是對于大范圍、人類不易觀測的地物信息的獲取,即“看”,只用“看”不用“想”的選用遙感②關鍵詞區分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NSS) 定位、導航、三維坐標、地理位置、高程、深度、時間、速度、精確、精準等遙感(RS) 電磁波特征差異、獲取、監測、普查、勘探、動態監測、衛星影像等地理信息系統(GIS) 查詢、信息收集、處理、分析、儲存、圖層(疊加)、趨勢分析、模式分析、模擬預測等疊圖分析是GIS的一項非常重要的空間分析功能,也是科學選址最常用的方法。結合下圖,完成1~2題。1.疊圖分析已被政府部門廣泛應用,下列任務最適合用疊圖分析處理的是A.分析家鄉人口分布與自然條件的關系B.界定某工地噪聲影響范圍C.分析某景點旅客觀賞景觀的最佳位置D.規劃交通高峰時段避開堵車的替代道路√分析家鄉人口分布與自然條件的關系需要調用的專題圖層有地形圖層、土壤圖層、氣候圖層和人口圖層,是疊圖分析的典型應用,A項正確。疊圖分析是GIS的一項非常重要的空間分析功能,也是科學選址最常用的方法。結合下圖,完成1~2題。2.上圖中選定的區域適合建設A.大型垃圾處理場B.大型倉儲式超市C.汽車加油站D.水源保護區√大型垃圾處理場一般分布在人口較少、荒地較多的地區,建設大型垃圾處理場會破壞植被條件;大型倉儲式超市、汽車加油站要求交通便利,應該靠近主要道路;人口稀少、遠離主要道路、植被條件好等條件適合建設水源保護區,D正確。(2024·黑龍江哈爾濱期中)下圖為“2019年12月26日17時臺風‘巴蓬’位置及等壓線(單位:hPa)示意圖”。據此完成3~4題。3.若要分析評估臺風“巴蓬”給當地造成的經濟損失,最適宜選擇的技術手段是A.遙感技術 B.地理信息系統C.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D.數字地球√地理信息系統主要應用于科學調查、資源和財產管理、發展規劃、繪圖和路線規劃等。若要分析評估臺風“巴蓬”給當地造成的經濟損失,最適宜選擇的技術手段是地理信息系統,故選B。(2024·黑龍江哈爾濱期中)下圖為“2019年12月26日17時臺風‘巴蓬’位置及等壓線(單位:hPa)示意圖”。據此完成3~4題。4.氣象局每天為電視新聞提供的衛星云圖主要使用了A.RS、GNSS B.RS、GISC.GNSS、GIS D.GPS、GNSS√氣象局獲取衛星云圖使用了遙感技術(RS),而對衛星云圖的圖像處理和分析等應用了地理信息系統(GIS),B正確。課時對點練據中國地震臺網測定,北京時間2022年9月5日12時52分在四川甘孜州瀘定縣(北緯29.59°,東經102.08°)發生6.8級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據此完成1~2題。1.人們要在第一時間迅速掌握整個地震災區建筑破壞情況,所利用的技術手段主要是A.地理信息系統 B.全球定位系統C.遙感技術 D.數字地球√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災區不同破壞程度的建筑物反射的電磁波不同,可以利用遙感技術快速獲取災區情況,C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據中國地震臺網測定,北京時間2022年9月5日12時52分在四川甘孜州瀘定縣(北緯29.59°,東經102.08°)發生6.8級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據此完成1~2題。2.上題中地理信息技術的關鍵裝置是A.傳感器 B.衛星系統C.地面裝置 D.信號發射設備√遙感技術由遙感平臺、傳感器、信息傳輸裝置、數字或圖像處理設備以及相關技術等組成,其中傳感器最為關鍵,A正確。(2024·山西陽泉期末)耐鹽堿水稻,俗稱“海水稻”,主要生長在沿海受海水短期浸泡的鹽堿地中,采用半海水(一半淡水、一半海水)澆灌。5月,浙江瑞安鹽堿地2 000畝的智慧農田上空,一臺無人機值守,每兩秒拍攝一組照片,通過5G實時傳輸到“農田大腦”數據庫,以此便可節約十倍的時間和人力成本。據此完成3~4題。3.對糧食產量進行估產采用的地理信息技術有A.GIS、RS B.GPS、GISC.GPS、RS D.GNSS、RS√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對糧食產量進行估產,需要確定糧食種植面積。可先利用遙感技術(RS)對我國主要種糧區的糧食播種面積進行探測,之后再將探測到的數據進行分析和匯總,此處需要用到地理信息系統(GIS),A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2024·山西陽泉期末)耐鹽堿水稻,俗稱“海水稻”,主要生長在沿海受海水短期浸泡的鹽堿地中,采用半海水(一半淡水、一半海水)澆灌。5月,浙江瑞安鹽堿地2 000畝的智慧農田上空,一臺無人機值守,每兩秒拍攝一組照片,通過5G實時傳輸到“農田大腦”數據庫,以此便可節約十倍的時間和人力成本。據此完成3~4題。4.瑞安鹽堿地無人機巡邏拍攝照片、傳輸數據,主要應用地理信息技術中的A.遙感技術(RS)B.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NSS)C.地理信息系統(GIS)D.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BDS)√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無人機巡邏拍攝照片、傳輸數據,是在獲取信息,主要應用遙感技術(RS),A正確;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NSS)和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BDS)主要功能是定位、導航,B、D錯誤;地理信息系統(GIS)主要功能是分析處理數據,C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2024·天津津南區月考)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北京時間2023年2月6日18時24分,土耳其南部(38°N,37.15°E)發生7.8級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據此完成5~6題。5.確定此次地震震中位置,采用的技術是A.RS B.GISC.GNSS D.Internet√GNSS是用于定位和導航的系統,故而可以用來獲得地震震中的準確位置,C項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2024·天津津南區月考)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北京時間2023年2月6日18時24分,土耳其南部(38°N,37.15°E)發生7.8級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據此完成5~6題。6.地理信息技術在地震災害中的應用還包括A.GNSS技術——確定地震震級和烈度B.RS技術——統計人員傷亡數字C.GIS技術——設計救援的路線和方案D.RS和GNSS技術——制定災區重建計劃√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GIS技術能顯示數據的空間分布,并具有強大的空間查詢、分析、模擬、統計和預測等功能,在地震災害中的應用包括設計救援路線和方案,C項正確;GNSS技術主要是定位和導航,對地震位置進行定位,不能確定震級和烈度,A項錯誤;RS技術獲取的是地物影像信息,可大致觀測受災范圍,無法統計人員傷亡數字,B項錯誤;制定災區重建計劃需要對受災狀況進行分析、評估、統計,需要用到GIS技術,RS與GNSS技術只能起一定的輔助作用,D項錯誤。故選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森林火災是一種突發性強、破壞性大、處置救助較為困難的災害。據此完成7~8題。7.如果想快速及時地掌握森林火災的受災面積,最應該借助的地理信息技術是A.地理信息系統 B.遙感技術C.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D.數字地球√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森林火災是一種突發性強、破壞性大、處置救助較為困難的災害。據此完成7~8題。8.要想估測森林火災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最應該借助的地理信息技術是A.地理信息系統 B.遙感技術C.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D.數字地球√分析、評估和預測是地理信息系統的主要功能;遙感技術可以迅速獲取“面”的信息,可用于植被資源調查、作物產量估測、病蟲害預測等方面;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主要功能是定位、導航,具有全球性、全天候、連續性和實時性的特點;數字地球就是數字化的地球,是一個地球的數字模型,故第7題選B,第8題選A。2013年,北京市建成基于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對全市地質災害點實現全覆蓋監測。下圖示意北京市泥石流多發區與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據此完成9~10題。9.北京市的泥石流災害A.發生頻率與降水量呈正相關B.多分布于西部和北部的低地C.強度只與地質構造和地形地貌有關D.可通過加強監測和預報來減少損失√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圖中年降水量多的地區,泥石流發生頻率不一定高,泥石流發生頻率與降水量并沒有呈正相關,A錯;泥石流多分布于西部和北部的山區,B錯;泥石流的強度受多種因素影響,C錯;泥石流發生之前,可通過加強監測和預報,提前做好相關的準備,從而減少損失,D對。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2013年,北京市建成基于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對全市地質災害點實現全覆蓋監測。下圖示意北京市泥石流多發區與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據此完成9~10題。10.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應用于北京市泥石流災害的預警,是因為其能A.對災情的數據進行采集和分析B.分析災害的成因,提出相應解決措施C.及時傳輸位置信息,輔助工作人員監測地面變動D.根據災害特點,模擬災害發生的過程√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導航,可以及時傳輸位置信息,輔助工作人員監測地面變動,C對。(2024·湖南長沙期末)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減災防災安全預警系統在我國災害防治中的成功應用,對我國災害防治水平的提升有著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下圖為“我國西南某地區等高線地形圖”。據此完成11~12題。11.該地區的地質災害A.發生頻率隨降水量的增多而減少B.最易發生地質災害的路段是II段C.可通過加強監測和預報避免損失D.強度與地質構造和地形地貌有關√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能力提升根據圖示經緯度和等高線數值可以確定是該地位于我國西南地區,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其地質災害的強度與地質構造和地形地貌有關,D正確;該地區的地質災害受降水的影響,但發生頻率還受地形、植被、降水強度等因素的影響,不是隨降水量增多而減少,A錯誤;Ⅱ路段等高線稀疏,地形平坦,地質災害發生的頻率小,B錯誤;通過加強監測和預報可減少損失,但不可能避免損失,C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2024·湖南長沙期末)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減災防災安全預警系統在我國災害防治中的成功應用,對我國災害防治水平的提升有著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下圖為“我國西南某地區等高線地形圖”。據此完成11~12題。12.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可用于災害預警,主要是因為它能A.及時發現地面變動,并傳輸位置信息B.發布實時災情信息,有利于救災減災C.分析災害的成因,提出相應解決措施D.根據災害特點,模擬災害發生的過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可及時發現地面變動,并傳輸位置信息,A正確。發布實時災情信息是遙感技術的功能,B錯誤;分析災害成因,模擬災害發生過程是地理信息系統的功能,C、D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2024·江西九江質檢)下圖為“某地區地理信息系統(GIS)數據庫示意圖”。據此完成13~14題。13.該專題可能是研究A.城市建設 B.旱澇災害C.商店布局 D.交通布局√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圖中涉及的圖層有河流分布、地基承載力、礦產分布、地形地勢、地下水層,這些因素都是在城市建設中需綜合考慮的,因此該專題主要研究的是城市建設,A正確;研究旱澇災害主要研究氣候和地形等,B錯誤;商店布局主要考慮交通和人口等要素,C錯誤;交通布局主要考慮人口和地形等,D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2024·江西九江質檢)下圖為“某地區地理信息系統(GIS)數據庫示意圖”。據此完成13~14題。14.進行農業適宜性評價可以利用的圖層除增加土壤圖層,還得考慮圖示圖層中的A.①②③ B.①④⑤C.①③④ D.②③④√農業適應性評價除了要考慮土壤外,還要考慮當地的河流分布、地形地勢和地下水等要素,其決定了灌溉條件,都會對農業生產產生影響,①④⑤正確,故選B。2020年夏季,重慶因“雨急坡陡徑流快、土薄高濕持水難”,城市內多處低洼點發生嚴重內澇。重慶市運用智慧排水管理平臺,分析機器人獲取的管道淤積狀況(如圖),并對全區23個易澇點進行全天候監控,提升了城市的防汛能力。據此完成15~16題。15.重慶易發內澇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河流眾多,流量大B.地形起伏大,匯水速度快C.濕地、湖泊面積小D.城市硬化面積大,下滲少√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根據材料“重慶雨急坡陡徑流快”可知,重慶城市內澇的主要自然原因是地形起伏大,匯水速度快,選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2020年夏季,重慶因“雨急坡陡徑流快、土薄高濕持水難”,城市內多處低洼點發生嚴重內澇。重慶市運用智慧排水管理平臺,分析機器人獲取的管道淤積狀況(如圖),并對全區23個易澇點進行全天候監控,提升了城市的防汛能力。據此完成15~16題。16.重慶市對城市排水系統進行智能化管理,主要運用了A.GNSS、RS B.GIS、RSC.GNSS、GIS D.GNSS、GIS、RS√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機器人獲取管道淤積狀況”應用了RS,“分析機器人獲取的管道淤積狀況”應用了GIS,“對全區23個易澇點進行全天候監控”應用了GNSS,故選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2020年11月10日,中國第37次南極科學考察隊乘坐“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從上海起航,航程3.6萬余海里,于2021年5月上旬返回上海。材料二 如圖為北極冰川變化示意圖。(1)考察船在向南極前進過程中想要隨時知道自己前進的方向和所處的地理坐標,需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術是什么?利用了該項地理信息技術的哪些特點?答案 GNSS。全球性、全天候、連續性和實時性等特點。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2020年11月10日,中國第37次南極科學考察隊乘坐“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從上海起航,航程3.6萬余海里,于2021年5月上旬返回上海。材料二 如圖為北極冰川變化示意圖。(2)材料中圖片的獲取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術是____;此圖反映北極冰層面積在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動態監測并預測北極冰川和海岸線變化要利用到的地理信息技術為________;冰川的融化會導致海平面不斷上升,監測海平面上升高度需要的地理信息技術為_______。RS縮小全球氣候變暖RS和GISGNSS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2020年11月10日,中國第37次南極科學考察隊乘坐“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從上海起航,航程3.6萬余海里,于2021年5月上旬返回上海。材料二 如圖為北極冰川變化示意圖。(3)全球氣候變化對北極熊的生存帶來了影響,請設計一個利用地理信息技術研究北極熊生存狀態的具體方案。答案 給北極熊佩戴裝有GNSS信號發射裝置的項圈,GNSS信號發射裝置每天都向衛星發送信號;科研人員利用互聯網查詢、記錄項圈的移動軌跡。第四節 地理信息技術在防災減災中的應用課程標準 通過探究有關自然地理問題,了解地理信息技術的應用。學習目標 1.通過圖表、視頻等資料,說明遙感技術、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地理信息系統等的主要特點及功能。(綜合思維)2.結合實例,分析地理信息技術在防災減災中的應用。(地理實踐力)知識點一 遙感技術(RS)1.概念:是利用裝在航空器(如飛機、高空氣球)或航天器(如人造衛星)的光學或電子設備,對地表物體進行遠距離感知的地理信息技術。2.優點:具有探測范圍大,獲取信息速度快、周期短、信息量大,受地面條件限制少等優勢,能夠實現地物信息的實時、動態監測。3.應用:實時監測洪澇、臺風等災害的形成過程,進行準確的預報、預警;能夠快速識別地震等突發性自然災害的影響范圍,并為災情統計、災害救援等工作提供強有力的支持。拓展延伸1.遙感技術的工作流程2.遙感在資源普查、環境和災害監測中的應用應用領域 具體內容 應用方向資源普查 礦產資源 有許多蘊藏礦產的地方是地質斷裂或環形構造帶,借助遙感較容易“發現”礦產 人們只需要分析遙感圖像就可以劃定蘊藏礦產的大致區域生物資源 通過遙感圖像解譯,利用圖像處理技術,提取植被的分布、類型、結構、健康狀況、產量等數據 為農業、林業、城市綠化、環境保護等部門服務環境和災害監測 環境監測 監測荒漠化、土壤鹽堿化、海上冰山漂流、海洋生態、全球氣候變化及其影響、植被變化、水體污染、大氣污染等 有利于人們了解環境變化,使環境得到保護和改善災害監測 監測旱情、洪災、滑坡、泥石流、地震、農林病蟲害、森林火災等 有利于防災減災汶川大地震發生后,重災區陷入信息隔絕狀態。有關部門第一時間緊急啟用航空遙感飛機,從6 000米高空拍攝了地震災區高精度遙感圖片。專家們對圖片進行初步數據處理和解譯,對災區房屋倒塌情況,滑坡、泥石流規模及分布,具有隱患的滑坡體、公路及橋梁受損等災害情況進行標注。把這些圖像傳遞到抗災一線,作為指揮人員制定抗震救災方案的參考依據。之后,航空遙感飛機還成為監測堰塞湖次生災害威脅的“天眼”。下面兩張圖片分別是2006年和2008年5月14日衛星拍攝的汶川地區遙感影像。1.[綜合思維]說明遙感技術的主要工作環節。答案 目標→傳感器→地面系統→成果。2.[地理實踐力]說明遙感在監測地震災害時的應用。答案 監測地震災害的動態;為救災提供科學依據。3.[綜合思維]從圖中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看出發生了哪些次生災害?答案 地震后出現大面積的山體滑坡和泥石流。4.[地理實踐力]結合材料,分析遙感在抗災過程中和災后的主要作用。答案 對災情進行實況監測,指導抗災活動;對災情作出快速評估,指導救災活動。(2024·福建廈門開學考試)遙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等現代化技術,不僅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于國民經濟的各個部門和國家防災減災部門,而且越來越走進普通人的生活。據此完成1~2題。1.兩顆衛星同時運行,每隔9天可以覆蓋地球一次,說明遙感技術( )A.受地面條件限制少B.測量范圍小且不精確C.手段多,獲得信息少D.獲得資料速度快、周期短2.遙感技術用于防災減災的具體監測內容包括( )①旱情 ②水災 ③森林火災 ④山體滑坡移動速度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 1.D 2.A解析 第1題,由材料“每隔9天可以覆蓋地球一次”可知,遙感技術獲得信息量大,測量范圍廣,獲得資料速度快、周期短,B、C錯,D對;材料不能體現遙感技術受地面條件限制情況,A錯。故選D。第2題,遙感是通過遙感器這類對電磁波敏感的儀器,在遠離目標和非接觸目標物體條件下探測目標地物,可以應用于臺風、暴雨、洪澇、旱災、森林大火等災害的監測,用以監測災害面積等,山體滑坡移動速度需要進行數據計算,要用地理信息系統(GIS)完成。①②③正確,故選A。知識點二 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NSS)1.概況概念 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NSS)是一種地理信息技術,它利用衛星在全球范圍內進行實時定位、導航組成 ①空間部分——衛星星座 ②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監控系統 ③用戶部分——信號接收系統用途 能夠為用戶提供精密的三維坐標、速度和時間,適用于陸地、海洋、航空和航天特點 全球性、全天候、連續性、實時性典型代表 目前,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有我國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BDS)、美國的全球定位系統(GPS)、俄羅斯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LONASS)、歐洲的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GALILEO)2.在防災救災中應用應用 利用安裝在手機、汽車、飛機、輪船等中的信號接收設備,可以進行精確定位,幫助用戶在遭遇自然災害或面臨災害風險時,發出求救信號,及時報告位置和受災情況,有效縮短救援搜尋時間舉例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在汶川地震救援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拓展延伸 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應用(2024·云南麗江月考)2020年2月蝗災席卷東非之后擴散到了南亞的巴基斯坦和印度,部分地區暴發饑荒。2月24日,中國蝗災防治工作組抵達巴基斯坦,幫助巴方應對此次蝗災。據此完成1~2題。1.與蝗災暴發密切相關的自然災害是( )A.地震 B.干旱 C.暴雨 D.寒潮2.利用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可以幫助我國蝗災防治工作組在治蝗過程中( )①提供災區的影像 ②統計災區的經濟損失③確定救災人員的位置 ④快速到達指定地點并開展工作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 1.B 2.D解析 第1題,蝗災主要是由干旱引起的,干旱的環境利于蝗蟲的繁殖。第2題,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導航,因此可以確定救災人員的位置,并提供線路導航,有利于救災人員快速到達指定地點并開展工作。知識點三 地理信息系統(GIS)1.概念:是對地理數據進行輸入、處理、存儲、管理、查詢、分析、輸出等的計算機信息系統。2.應用(1)自然災害的監測:動態監測、預報預警,快速確定受災范圍和受災情況。(2)制定救災方案:為制定減災預案、評估災害損失和指導災后恢復重建等提供依據。(1)圖示法說明地理信息系統在防災減災中的作用(2)地理信息技術選取的方法①據“點”與“面”、“想”與“看”區分要點 判斷技巧“點”與“面” 工作對象如果是“點”則選用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如果是“面”則選用遙感技術或地理信息系統“想”與“看” 對“事象”的發展變化進行預測、評估,需要分析、思考,即“想”,凡是需要“想”的選取地理信息系統遙感的主要功能是收集信息,尤其是對于大范圍、人類不易觀測的地物信息的獲取,即“看”,只用“看”不用“想”的選用遙感②關鍵詞區分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NSS) 定位、導航、三維坐標、地理位置、高程、深度、時間、速度、精確、精準等遙感(RS) 電磁波特征差異、獲取、監測、普查、勘探、動態監測、衛星影像等地理信息系統(GIS) 查詢、信息收集、處理、分析、儲存、圖層(疊加)、趨勢分析、模式分析、模擬預測等疊圖分析是GIS的一項非常重要的空間分析功能,也是科學選址最常用的方法。結合下圖,完成1~2題。1.疊圖分析已被政府部門廣泛應用,下列任務最適合用疊圖分析處理的是( )A.分析家鄉人口分布與自然條件的關系B.界定某工地噪聲影響范圍C.分析某景點旅客觀賞景觀的最佳位置D.規劃交通高峰時段避開堵車的替代道路2.上圖中選定的區域適合建設( )A.大型垃圾處理場 B.大型倉儲式超市C.汽車加油站 D.水源保護區答案 1.A 2.D解析 第1題,分析家鄉人口分布與自然條件的關系需要調用的專題圖層有地形圖層、土壤圖層、氣候圖層和人口圖層,是疊圖分析的典型應用,A項正確。第2題,大型垃圾處理場一般分布在人口較少、荒地較多的地區,建設大型垃圾處理場會破壞植被條件;大型倉儲式超市、汽車加油站要求交通便利,應該靠近主要道路;人口稀少、遠離主要道路、植被條件好等條件適合建設水源保護區,D正確。(2024·黑龍江哈爾濱期中)下圖為“2019年12月26日17時臺風‘巴蓬’位置及等壓線(單位:hPa)示意圖”。據此完成3~4題。3.若要分析評估臺風“巴蓬”給當地造成的經濟損失,最適宜選擇的技術手段是( )A.遙感技術 B.地理信息系統C.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D.數字地球4.氣象局每天為電視新聞提供的衛星云圖主要使用了( )A.RS、GNSS B.RS、GISC.GNSS、GIS D.GPS、GNSS答案 3.B 4.B解析 第3題,地理信息系統主要應用于科學調查、資源和財產管理、發展規劃、繪圖和路線規劃等。若要分析評估臺風“巴蓬”給當地造成的經濟損失,最適宜選擇的技術手段是地理信息系統,故選B。第4題,氣象局獲取衛星云圖使用了遙感技術(RS),而對衛星云圖的圖像處理和分析等應用了地理信息系統(GIS),B正確。課時對點練 [分值:68分](選擇題1~10題,每小題3分,共30分)據中國地震臺網測定,北京時間2022年9月5日12時52分在四川甘孜州瀘定縣(北緯29.59°,東經102.08°)發生6.8級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據此完成1~2題。1.人們要在第一時間迅速掌握整個地震災區建筑破壞情況,所利用的技術手段主要是( )A.地理信息系統 B.全球定位系統C.遙感技術 D.數字地球2.上題中地理信息技術的關鍵裝置是( )A.傳感器 B.衛星系統C.地面裝置 D.信號發射設備答案 1.C 2.A解析 第1題,災區不同破壞程度的建筑物反射的電磁波不同,可以利用遙感技術快速獲取災區情況,C正確。第2題,遙感技術由遙感平臺、傳感器、信息傳輸裝置、數字或圖像處理設備以及相關技術等組成,其中傳感器最為關鍵,A正確。(2024·山西陽泉期末)耐鹽堿水稻,俗稱“海水稻”,主要生長在沿海受海水短期浸泡的鹽堿地中,采用半海水(一半淡水、一半海水)澆灌。5月,浙江瑞安鹽堿地2 000畝的智慧農田上空,一臺無人機值守,每兩秒拍攝一組照片,通過5G實時傳輸到“農田大腦”數據庫,以此便可節約十倍的時間和人力成本。據此完成3~4題。3.對糧食產量進行估產采用的地理信息技術有( )A.GIS、RS B.GPS、GISC.GPS、RS D.GNSS、RS4.瑞安鹽堿地無人機巡邏拍攝照片、傳輸數據,主要應用地理信息技術中的( )A.遙感技術(RS)B.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NSS)C.地理信息系統(GIS)D.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BDS)答案 3.A 4.A解析 第3題,對糧食產量進行估產,需要確定糧食種植面積。可先利用遙感技術(RS)對我國主要種糧區的糧食播種面積進行探測,之后再將探測到的數據進行分析和匯總,此處需要用到地理信息系統(GIS),A正確。第4題,無人機巡邏拍攝照片、傳輸數據,是在獲取信息,主要應用遙感技術(RS),A正確;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NSS)和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BDS)主要功能是定位、導航,B、D錯誤;地理信息系統(GIS)主要功能是分析處理數據,C錯誤。(2024·天津津南區月考)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北京時間2023年2月6日18時24分,土耳其南部(38°N,37.15°E)發生7.8級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據此完成5~6題。5.確定此次地震震中位置,采用的技術是( )A.RS B.GISC.GNSS D.Internet6.地理信息技術在地震災害中的應用還包括( )A.GNSS技術——確定地震震級和烈度B.RS技術——統計人員傷亡數字C.GIS技術——設計救援的路線和方案D.RS和GNSS技術——制定災區重建計劃答案 5.C 6.C解析 第5題,GNSS是用于定位和導航的系統,故而可以用來獲得地震震中的準確位置,C項正確。第6題,GIS技術能顯示數據的空間分布,并具有強大的空間查詢、分析、模擬、統計和預測等功能,在地震災害中的應用包括設計救援路線和方案,C項正確;GNSS技術主要是定位和導航,對地震位置進行定位,不能確定震級和烈度,A項錯誤;RS技術獲取的是地物影像信息,可大致觀測受災范圍,無法統計人員傷亡數字,B項錯誤;制定災區重建計劃需要對受災狀況進行分析、評估、統計,需要用到GIS技術,RS與GNSS技術只能起一定的輔助作用,D項錯誤。故選C。森林火災是一種突發性強、破壞性大、處置救助較為困難的災害。據此完成7~8題。7.如果想快速及時地掌握森林火災的受災面積,最應該借助的地理信息技術是( )A.地理信息系統 B.遙感技術C.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D.數字地球8.要想估測森林火災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最應該借助的地理信息技術是( )A.地理信息系統 B.遙感技術C.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D.數字地球答案 7.B 8.A解析 分析、評估和預測是地理信息系統的主要功能;遙感技術可以迅速獲取“面”的信息,可用于植被資源調查、作物產量估測、病蟲害預測等方面;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主要功能是定位、導航,具有全球性、全天候、連續性和實時性的特點;數字地球就是數字化的地球,是一個地球的數字模型,故第7題選B,第8題選A。2013年,北京市建成基于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對全市地質災害點實現全覆蓋監測。下圖示意北京市泥石流多發區與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據此完成9~10題。9.北京市的泥石流災害( )A.發生頻率與降水量呈正相關B.多分布于西部和北部的低地C.強度只與地質構造和地形地貌有關D.可通過加強監測和預報來減少損失10.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應用于北京市泥石流災害的預警,是因為其能( )A.對災情的數據進行采集和分析B.分析災害的成因,提出相應解決措施C.及時傳輸位置信息,輔助工作人員監測地面變動D.根據災害特點,模擬災害發生的過程答案 9.D 10.C解析 第9題,圖中年降水量多的地區,泥石流發生頻率不一定高,泥石流發生頻率與降水量并沒有呈正相關,A錯;泥石流多分布于西部和北部的山區,B錯;泥石流的強度受多種因素影響,C錯;泥石流發生之前,可通過加強監測和預報,提前做好相關的準備,從而減少損失,D對。第10題,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導航,可以及時傳輸位置信息,輔助工作人員監測地面變動,C對。(選擇題11~16題,每小題4分,共24分)(2024·湖南長沙期末)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減災防災安全預警系統在我國災害防治中的成功應用,對我國災害防治水平的提升有著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下圖為“我國西南某地區等高線地形圖”。據此完成11~12題。11.該地區的地質災害( )A.發生頻率隨降水量的增多而減少B.最易發生地質災害的路段是II段C.可通過加強監測和預報避免損失D.強度與地質構造和地形地貌有關12.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可用于災害預警,主要是因為它能( )A.及時發現地面變動,并傳輸位置信息B.發布實時災情信息,有利于救災減災C.分析災害的成因,提出相應解決措施D.根據災害特點,模擬災害發生的過程答案 11.D 12.A解析 第11題,根據圖示經緯度和等高線數值可以確定是該地位于我國西南地區,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其地質災害的強度與地質構造和地形地貌有關,D正確;該地區的地質災害受降水的影響,但發生頻率還受地形、植被、降水強度等因素的影響,不是隨降水量增多而減少,A錯誤;Ⅱ路段等高線稀疏,地形平坦,地質災害發生的頻率小,B錯誤;通過加強監測和預報可減少損失,但不可能避免損失,C錯誤。第12題,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可及時發現地面變動,并傳輸位置信息,A正確。發布實時災情信息是遙感技術的功能,B錯誤;分析災害成因,模擬災害發生過程是地理信息系統的功能,C、D錯誤。(2024·江西九江質檢)下圖為“某地區地理信息系統(GIS)數據庫示意圖”。據此完成13~14題。13.該專題可能是研究( )A.城市建設 B.旱澇災害C.商店布局 D.交通布局14.進行農業適宜性評價可以利用的圖層除增加土壤圖層,還得考慮圖示圖層中的( )A.①②③ B.①④⑤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 13.A 14.B解析 第13題,圖中涉及的圖層有河流分布、地基承載力、礦產分布、地形地勢、地下水層,這些因素都是在城市建設中需綜合考慮的,因此該專題主要研究的是城市建設,A正確;研究旱澇災害主要研究氣候和地形等,B錯誤;商店布局主要考慮交通和人口等要素,C錯誤;交通布局主要考慮人口和地形等,D錯誤。第14題,農業適應性評價除了要考慮土壤外,還要考慮當地的河流分布、地形地勢和地下水等要素,其決定了灌溉條件,都會對農業生產產生影響,①④⑤正確,故選B。2020年夏季,重慶因“雨急坡陡徑流快、土薄高濕持水難”,城市內多處低洼點發生嚴重內澇。重慶市運用智慧排水管理平臺,分析機器人獲取的管道淤積狀況(如圖),并對全區23個易澇點進行全天候監控,提升了城市的防汛能力。據此完成15~16題。15.重慶易發內澇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河流眾多,流量大B.地形起伏大,匯水速度快C.濕地、湖泊面積小D.城市硬化面積大,下滲少16.重慶市對城市排水系統進行智能化管理,主要運用了( )A.GNSS、RS B.GIS、RSC.GNSS、GIS D.GNSS、GIS、RS答案 15.B 16.D解析 第15題,根據材料“重慶雨急坡陡徑流快”可知,重慶城市內澇的主要自然原因是地形起伏大,匯水速度快,選B。第16題,“機器人獲取管道淤積狀況”應用了RS,“分析機器人獲取的管道淤積狀況”應用了GIS,“對全區23個易澇點進行全天候監控”應用了GNSS,故選D。1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2020年11月10日,中國第37次南極科學考察隊乘坐“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從上海起航,航程3.6萬余海里,于2021年5月上旬返回上海。材料二 下圖為北極冰川變化示意圖。(1)考察船在向南極前進過程中想要隨時知道自己前進的方向和所處的地理坐標,需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術是什么?利用了該項地理信息技術的哪些特點?(5分)(2)材料中圖片的獲取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術是________;此圖反映北極冰層面積在__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動態監測并預測北極冰川和海岸線變化要利用到的地理信息技術為________;冰川的融化會導致海平面不斷上升,監測海平面上升高度需要的地理信息技術為________。(5分)(3)全球氣候變化對北極熊的生存帶來了影響,請設計一個利用地理信息技術研究北極熊生存狀態的具體方案。(4分)答案 (1)GNSS。全球性、全天候、連續性和實時性等特點。(2)RS 縮小 全球氣候變暖 RS和GIS GNSS(3)給北極熊佩戴裝有GNSS信號發射裝置的項圈,GNSS信號發射裝置每天都向衛星發送信號;科研人員利用互聯網查詢、記錄項圈的移動軌跡。第六章 第四節 地理信息技術在防災減災中的應用(分值:68分)(選擇題1~10題,每小題3分,共30分)據中國地震臺網測定,北京時間2022年9月5日12時52分在四川甘孜州瀘定縣(北緯29.59°,東經102.08°)發生6.8級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據此完成1~2題。1.人們要在第一時間迅速掌握整個地震災區建筑破壞情況,所利用的技術手段主要是( )A.地理信息系統 B.全球定位系統C.遙感技術 D.數字地球2.上題中地理信息技術的關鍵裝置是( )A.傳感器 B.衛星系統C.地面裝置 D.信號發射設備(2024·山西陽泉期末)耐鹽堿水稻,俗稱“海水稻”,主要生長在沿海受海水短期浸泡的鹽堿地中,采用半海水(一半淡水、一半海水)澆灌。5月,浙江瑞安鹽堿地2 000畝的智慧農田上空,一臺無人機值守,每兩秒拍攝一組照片,通過5G實時傳輸到“農田大腦”數據庫,以此便可節約十倍的時間和人力成本。據此完成3~4題。3.對糧食產量進行估產采用的地理信息技術有( )A.GIS、RS B.GPS、GISC.GPS、RS D.GNSS、RS4.瑞安鹽堿地無人機巡邏拍攝照片、傳輸數據,主要應用地理信息技術中的( )A.遙感技術(RS)B.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NSS)C.地理信息系統(GIS)D.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BDS)(2024·天津津南區月考)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北京時間2023年2月6日18時24分,土耳其南部(38°N,37.15°E)發生7.8級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據此完成5~6題。5.確定此次地震震中位置,采用的技術是( )A.RS B.GISC.GNSS D.Internet6.地理信息技術在地震災害中的應用還包括( )A.GNSS技術——確定地震震級和烈度B.RS技術——統計人員傷亡數字C.GIS技術——設計救援的路線和方案D.RS和GNSS技術——制定災區重建計劃森林火災是一種突發性強、破壞性大、處置救助較為困難的災害。據此完成7~8題。7.如果想快速及時地掌握森林火災的受災面積,最應該借助的地理信息技術是( )A.地理信息系統 B.遙感技術C.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D.數字地球8.要想估測森林火災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最應該借助的地理信息技術是( )A.地理信息系統 B.遙感技術C.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D.數字地球2013年,北京市建成基于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對全市地質災害點實現全覆蓋監測。下圖示意北京市泥石流多發區與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據此完成9~10題。9.北京市的泥石流災害( )A.發生頻率與降水量呈正相關B.多分布于西部和北部的低地C.強度只與地質構造和地形地貌有關D.可通過加強監測和預報來減少損失10.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應用于北京市泥石流災害的預警,是因為其能( )A.對災情的數據進行采集和分析B.分析災害的成因,提出相應解決措施C.及時傳輸位置信息,輔助工作人員監測地面變動D.根據災害特點,模擬災害發生的過程(選擇題11~16題,每小題4分,共24分)(2024·湖南長沙期末)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減災防災安全預警系統在我國災害防治中的成功應用,對我國災害防治水平的提升有著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下圖為“我國西南某地區等高線地形圖”。據此完成11~12題。11.該地區的地質災害( )A.發生頻率隨降水量的增多而減少B.最易發生地質災害的路段是II段C.可通過加強監測和預報避免損失D.強度與地質構造和地形地貌有關12.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可用于災害預警,主要是因為它能( )A.及時發現地面變動,并傳輸位置信息B.發布實時災情信息,有利于救災減災C.分析災害的成因,提出相應解決措施D.根據災害特點,模擬災害發生的過程(2024·江西九江質檢)下圖為“某地區地理信息系統(GIS)數據庫示意圖”。據此完成13~14題。13.該專題可能是研究( )A.城市建設 B.旱澇災害C.商店布局 D.交通布局14.進行農業適宜性評價可以利用的圖層除增加土壤圖層,還得考慮圖示圖層中的( )A.①②③ B.①④⑤C.①③④ D.②③④2020年夏季,重慶因“雨急坡陡徑流快、土薄高濕持水難”,城市內多處低洼點發生嚴重內澇。重慶市運用智慧排水管理平臺,分析機器人獲取的管道淤積狀況(如圖),并對全區23個易澇點進行全天候監控,提升了城市的防汛能力。據此完成15~16題。15.重慶易發內澇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河流眾多,流量大B.地形起伏大,匯水速度快C.濕地、湖泊面積小D.城市硬化面積大,下滲少16.重慶市對城市排水系統進行智能化管理,主要運用了( )A.GNSS、RS B.GIS、RSC.GNSS、GIS D.GNSS、GIS、RS1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2020年11月10日,中國第37次南極科學考察隊乘坐“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從上海起航,航程3.6萬余海里,于2021年5月上旬返回上海。材料二 下圖為北極冰川變化示意圖。(1)考察船在向南極前進過程中想要隨時知道自己前進的方向和所處的地理坐標,需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術是什么?利用了該項地理信息技術的哪些特點?(5分)(2)材料中圖片的獲取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術是________;此圖反映北極冰層面積在__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動態監測并預測北極冰川和海岸線變化要利用到的地理信息技術為________;冰川的融化會導致海平面不斷上升,監測海平面上升高度需要的地理信息技術為________。(5分)(3)全球氣候變化對北極熊的生存帶來了影響,請設計一個利用地理信息技術研究北極熊生存狀態的具體方案。(4分)答案精析1.C 2.A [第1題,災區不同破壞程度的建筑物反射的電磁波不同,可以利用遙感技術快速獲取災區情況,C正確。第2題,遙感技術由遙感平臺、傳感器、信息傳輸裝置、數字或圖像處理設備以及相關技術等組成,其中傳感器最為關鍵,A正確。]3.A 4.A [第3題,對糧食產量進行估產,需要確定糧食種植面積。可先利用遙感技術(RS)對我國主要種糧區的糧食播種面積進行探測,之后再將探測到的數據進行分析和匯總,此處需要用到地理信息系統(GIS),A正確。第4題,無人機巡邏拍攝照片、傳輸數據,是在獲取信息,主要應用遙感技術(RS),A正確;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NSS)和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BDS)主要功能是定位、導航,B、D錯誤;地理信息系統(GIS)主要功能是分析處理數據,C錯誤。]5.C 6.C [第5題,GNSS是用于定位和導航的系統,故而可以用來獲得地震震中的準確位置,C項正確。第6題,GIS技術能顯示數據的空間分布,并具有強大的空間查詢、分析、模擬、統計和預測等功能,在地震災害中的應用包括設計救援路線和方案,C項正確;GNSS技術主要是定位和導航,對地震位置進行定位,不能確定震級和烈度,A項錯誤;RS技術獲取的是地物影像信息,可大致觀測受災范圍,無法統計人員傷亡數字,B項錯誤;制定災區重建計劃需要對受災狀況進行分析、評估、統計,需要用到GIS技術,RS與GNSS技術只能起一定的輔助作用,D項錯誤。故選C。]7.B 8.A [分析、評估和預測是地理信息系統的主要功能;遙感技術可以迅速獲取“面”的信息,可用于植被資源調查、作物產量估測、病蟲害預測等方面;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主要功能是定位、導航,具有全球性、全天候、連續性和實時性的特點;數字地球就是數字化的地球,是一個地球的數字模型,故第7題選B,第8題選A。]9.D 10.C [第9題,圖中年降水量多的地區,泥石流發生頻率不一定高,泥石流發生頻率與降水量并沒有呈正相關,A錯;泥石流多分布于西部和北部的山區,B錯;泥石流的強度受多種因素影響,C錯;泥石流發生之前,可通過加強監測和預報,提前做好相關的準備,從而減少損失,D對。第10題,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導航,可以及時傳輸位置信息,輔助工作人員監測地面變動,C對。]11.D 12.A [第11題,根據圖示經緯度和等高線數值可以確定是該地位于我國西南地區,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其地質災害的強度與地質構造和地形地貌有關,D正確;該地區的地質災害受降水的影響,但發生頻率還受地形、植被、降水強度等因素的影響,不是隨降水量增多而減少,A錯誤;Ⅱ路段等高線稀疏,地形平坦,地質災害發生的頻率小,B錯誤;通過加強監測和預報可減少損失,但不可能避免損失,C錯誤。第12題,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可及時發現地面變動,并傳輸位置信息,A正確。發布實時災情信息是遙感技術的功能,B錯誤;分析災害成因,模擬災害發生過程是地理信息系統的功能,C、D錯誤。]13.A 14.B [第13題,圖中涉及的圖層有河流分布、地基承載力、礦產分布、地形地勢、地下水層,這些因素都是在城市建設中需綜合考慮的,因此該專題主要研究的是城市建設,A正確;研究旱澇災害主要研究氣候和地形等,B錯誤;商店布局主要考慮交通和人口等要素,C錯誤;交通布局主要考慮人口和地形等,D錯誤。第14題,農業適應性評價除了要考慮土壤外,還要考慮當地的河流分布、地形地勢和地下水等要素,其決定了灌溉條件,都會對農業生產產生影響,①④⑤正確,故選B。]15.B 16.D [第15題,根據材料“重慶雨急坡陡徑流快”可知,重慶城市內澇的主要自然原因是地形起伏大,匯水速度快,選B。第16題,“機器人獲取管道淤積狀況”應用了RS,“分析機器人獲取的管道淤積狀況”應用了GIS,“對全區23個易澇點進行全天候監控”應用了GNSS,故選D。]17.(1)GNSS。全球性、全天候、連續性和實時性等特點。(2)RS 縮小 全球氣候變暖 RS和GIS GNSS(3)給北極熊佩戴裝有GNSS信號發射裝置的項圈,GNSS信號發射裝置每天都向衛星發送信號;科研人員利用互聯網查詢、記錄項圈的移動軌跡。第四節 地理信息技術在防災減災中的應用[學習目標] 1.通過圖表、視頻等資料,說明遙感技術、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地理信息系統等的主要特點及功能。(綜合思維)2.結合實例,分析地理信息技術在防災減災中的應用。(地理實踐力)知識點一 遙感技術(RS)1.概念:是利用裝在航空器(如飛機、高空氣球)或航天器(如人造衛星)的光學或電子設備,對地表物體進行____________的地理信息技術。2.優點:具有探測范圍____,獲取信息速度快、周期____、信息量大,受地面條件限制____等優勢,能夠實現地物信息的實時、動態監測。3.應用:實時監測洪澇、臺風等災害的形成過程,進行準確的預報、______;能夠快速識別地震等突發性自然災害的影響范圍,并為災情統計、__________等工作提供強有力的支持。拓展延伸1.遙感技術的工作流程2.遙感在資源普查、環境和災害監測中的應用應用領域 具體內容 應用方向資源普查 礦產資源 有許多蘊藏礦產的地方是地質斷裂或環形構造帶,借助遙感較容易“發現”礦產 人們只需要分析遙感圖像就可以劃定蘊藏礦產的大致區域生物資源 通過遙感圖像解譯,利用圖像處理技術,提取植被的分布、類型、結構、健康狀況、產量等數據 為農業、林業、城市綠化、環境保護等部門服務環境和災害監測 環境監測 監測荒漠化、土壤鹽堿化、海上冰山漂流、海洋生態、全球氣候變化及其影響、植被變化、水體污染、大氣污染等 有利于人們了解環境變化,使環境得到保護和改善災害監測 監測旱情、洪災、滑坡、泥石流、地震、農林病蟲害、森林火災等 有利于防災減災汶川大地震發生后,重災區陷入信息隔絕狀態。有關部門第一時間緊急啟用航空遙感飛機,從6 000米高空拍攝了地震災區高精度遙感圖片。專家們對圖片進行初步數據處理和解譯,對災區房屋倒塌情況,滑坡、泥石流規模及分布,具有隱患的滑坡體、公路及橋梁受損等災害情況進行標注。把這些圖像傳遞到抗災一線,作為指揮人員制定抗震救災方案的參考依據。之后,航空遙感飛機還成為監測堰塞湖次生災害威脅的“天眼”。下面兩張圖片分別是2006年和2008年5月14日衛星拍攝的汶川地區遙感影像。1.[綜合思維]說明遙感技術的主要工作環節。2.[地理實踐力]說明遙感在監測地震災害時的應用。3.[綜合思維]從圖中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看出發生了哪些次生災害?4.[地理實踐力]結合材料,分析遙感在抗災過程中和災后的主要作用。(2024·福建廈門開學考試)遙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等現代化技術,不僅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于國民經濟的各個部門和國家防災減災部門,而且越來越走進普通人的生活。據此完成1~2題。1.兩顆衛星同時運行,每隔9天可以覆蓋地球一次,說明遙感技術( )A.受地面條件限制少 B.測量范圍小且不精確C.手段多,獲得信息少 D.獲得資料速度快、周期短2.遙感技術用于防災減災的具體監測內容包括( )①旱情 ②水災 ③森林火災 ④山體滑坡移動速度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知識點二 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NSS)1.概況概念 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NSS)是一種地理信息技術,它利用衛星在全球范圍內進行實時______、導航組成 ①______部分——衛星星座 ②__________部分——地面監控系統 ③用戶部分——__________系統用途 能夠為用戶提供精密的__________、速度和時間,適用于陸地、______、航空和航天特點 全球性、全天候、連續性、______性典型代表 目前,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有我國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BDS)、美國的______________(GPS)、俄羅斯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LONASS)、歐洲的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GALILEO)2.在防災救災中應用應用 利用安裝在手機、汽車、飛機、輪船等中的信號接收設備,可以進行__________,幫助用戶在遭遇自然災害或面臨災害風險時,發出__________,及時報告______和受災情況,有效縮短救援搜尋時間舉例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在汶川地震救援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拓展延伸 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應用(2024·云南麗江月考)2020年2月蝗災席卷東非之后擴散到了南亞的巴基斯坦和印度,部分地區暴發饑荒。2月24日,中國蝗災防治工作組抵達巴基斯坦,幫助巴方應對此次蝗災。據此完成1~2題。1.與蝗災暴發密切相關的自然災害是( )A.地震 B.干旱 C.暴雨 D.寒潮2.利用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可以幫助我國蝗災防治工作組在治蝗過程中( )①提供災區的影像 ②統計災區的經濟損失 ③確定救災人員的位置 ④快速到達指定地點并開展工作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知識點三 地理信息系統(GIS)1.概念:是對地理數據進行輸入、______、存儲、管理、______、分析、輸出等的計算機信息系統。2.應用(1)自然災害的監測:______監測、__________,快速確定受災范圍和受災情況。(2)制定救災方案:為制定__________、評估災害損失和指導災后恢復重建等提供依據。(1)圖示法說明地理信息系統在防災減災中的作用(2)地理信息技術選取的方法①據“點”與“面”、“想”與“看”區分要點 判斷技巧“點”與“面” 工作對象如果是“點”則選用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如果是“面”則選用遙感技術或地理信息系統“想”與“看” 對“事象”的發展變化進行預測、評估,需要分析、思考,即“想”,凡是需要“想”的選取地理信息系統遙感的主要功能是收集信息,尤其是對于大范圍、人類不易觀測的地物信息的獲取,即“看”,只用“看”不用“想”的選用遙感②關鍵詞區分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NSS) 定位、導航、三維坐標、地理位置、高程、深度、時間、速度、精確、精準等遙感(RS) 電磁波特征差異、獲取、監測、普查、勘探、動態監測、衛星影像等地理信息系統(GIS) 查詢、信息收集、處理、分析、儲存、圖層(疊加)、趨勢分析、模式分析、模擬預測等疊圖分析是GIS的一項非常重要的空間分析功能,也是科學選址最常用的方法。結合下圖,完成1~2題。1.疊圖分析已被政府部門廣泛應用,下列任務最適合用疊圖分析處理的是( )A.分析家鄉人口分布與自然條件的關系B.界定某工地噪聲影響范圍C.分析某景點旅客觀賞景觀的最佳位置D.規劃交通高峰時段避開堵車的替代道路2.上圖中選定的區域適合建設( )A.大型垃圾處理場 B.大型倉儲式超市 C.汽車加油站 D.水源保護區(2024·黑龍江哈爾濱期中)下圖為“2019年12月26日17時臺風‘巴蓬’位置及等壓線(單位:hPa)示意圖”。據此完成3~4題。3.若要分析評估臺風“巴蓬”給當地造成的經濟損失,最適宜選擇的技術手段是( )A.遙感技術 B.地理信息系統 C.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D.數字地球4.氣象局每天為電視新聞提供的衛星云圖主要使用了( )A.RS、GNSS B.RS、GIS C.GNSS、GIS D.GPS、GNSS答案精析知識點一 遙感技術(RS)梳理教材新知1.遠距離感知2.大 短 少3.預警 災害救援探究核心知識1.目標→傳感器→地面系統→成果。2.監測地震災害的動態;為救災提供科學依據。3.地震后出現大面積的山體滑坡和泥石流。4.對災情進行實況監測,指導抗災活動;對災情作出快速評估,指導救災活動。落實思維方法1.D 2.A [第1題,由材料“每隔9天可以覆蓋地球一次”可知,遙感技術獲得信息量大,測量范圍廣,獲得資料速度快、周期短,B、C錯,D對;材料不能體現遙感技術受地面條件限制情況,A錯。故選D。第2題,遙感是通過遙感器這類對電磁波敏感的儀器,在遠離目標和非接觸目標物體條件下探測目標地物,可以應用于臺風、暴雨、洪澇、旱災、森林大火等災害的監測,用以監測災害面積等,山體滑坡移動速度需要進行數據計算,要用地理信息系統(GIS)完成。①②③正確,故選A。]知識點二 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NSS)梳理教材新知1.定位 空間 地面控制 信號接收 三維坐標 海洋實時 全球定位系統2.精確定位 求救信號 位置落實思維方法1.B 2.D [第1題,蝗災主要是由干旱引起的,干旱的環境利于蝗蟲的繁殖。第2題,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導航,因此可以確定救災人員的位置,并提供線路導航,有利于救災人員快速到達指定地點并開展工作。]知識點三 地理信息系統(GIS)梳理教材新知1.處理 查詢2.(1)動態 預報預警 (2)減災預案落實思維方法1.A 2.D [第1題,分析家鄉人口分布與自然條件的關系需要調用的專題圖層有地形圖層、土壤圖層、氣候圖層和人口圖層,是疊圖分析的典型應用,A項正確。第2題,大型垃圾處理場一般分布在人口較少、荒地較多的地區,建設大型垃圾處理場會破壞植被條件;大型倉儲式超市、汽車加油站要求交通便利,應該靠近主要道路;人口稀少、遠離主要道路、植被條件好等條件適合建設水源保護區,D正確。]3.B 4.B [第3題,地理信息系統主要應用于科學調查、資源和財產管理、發展規劃、繪圖和路線規劃等。若要分析評估臺風“巴蓬”給當地造成的經濟損失,最適宜選擇的技術手段是地理信息系統,故選B。第4題,氣象局獲取衛星云圖使用了遙感技術(RS),而對衛星云圖的圖像處理和分析等應用了地理信息系統(GIS),B正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六章 第四節 地理信息技術在防災減災中的應用 課件(共66張ppt)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pptx 第六章 第四節 地理信息技術在防災減災中的應用 學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docx 第六章 第四節 地理信息技術在防災減災中的應用 教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docx 第六章 第四節 地理信息技術在防災減災中的應用 練習(含答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