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62張PPT)
地質災害
第二節
第六章 自然災害
運用資料,說明常見自然災害的成因,了解避災,防災的措施。
1.通過實例資料,指出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時空分布特點,并說明其危害。(綜合思維)
2.利用地理視頻等資料,解釋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的形成機制。(綜合思維)
課程標準
學習目標
知識點一 地震
知識點二 滑坡和泥石流
內容索引
課時對點練
地震
>
<
知識點一
1.概念:地殼中的巖層在地應力的長期作用下,會發生傾斜或彎曲。當積累起來的地應力超過巖層所能承受的限度時,巖層便會突然發生_____或錯位,使長期積聚起來的能量急劇地釋放出來,并以_______的形式向四周傳播,使地面發生震動。
斷裂
地震波
2.地震構造
(1)圖中C為_____、B為震中、BC為__________、AB為震中距。
(2)D位于_______上,等震線是指把地面破壞程度相似的各點連接起來的曲線。
震源
震源深度
等震線
震級 烈度
地震釋放_____大小的等級 地面受到的影響和_____程度
一次地震只有____個震級 一次地震可以有____個烈度
3級以下為無感地震;5級以上為破壞性地震 直接因素:震級、_________等;間接因素:地質構造、地面_____等
3.震級和烈度
能量
破壞
一
多
震源深度
建筑
圖示法記憶影響烈度的因素
4.危害
(1)直接危害:造成房屋倒塌,破壞道路、管道、通信等_________,導致人員_____和財產損失。
(2)間接危害:破壞當地的資源環境和_________,嚴重損害災區人們的心理健康。
(3)次生災害:誘發崩塌、滑坡、泥石流、火災、______、有毒氣體泄漏、疫病蔓延等災害。
5.分布
(1)從世界范圍看,地震集中分布在_________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地帶。
(2)我國地震災害發生頻繁的地區有臺灣、西藏、新疆、青海、_____、四川等。
基礎設施
傷亡
生態系統
海嘯
環太平洋
云南
拓展延伸
1.地震災害的防御措施
(1)積極開展防災、減災的宣傳教育,提高公眾的減災意識。
(2)建立地震災害監測預報體系。
(3)加強地質災害的管理,建立健全減災工作的政策法規體系。
(4)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強度。
(5)加強國際合作等。
拓展延伸
2.我國地震災情
特點 東重西輕,原因是我國東部人口、城市密集,經濟較發達,地震災情嚴重。特別是華北地區及臺灣的地震災情最為嚴重
變化 ①人員傷亡有所減少。原因:科技進步,防震、抗震設施趨于完善
②經濟損失呈加重趨勢。原因:經濟飛速發展,單位面積上的資產密度加大
(2024·江蘇泰州期中)某年5月22日0時5分,山東省文登區(36.9°N,121.9°E)發生4.6級地震,震源深度為10千米。如圖為“某同學繪制的關于此次地震的等震線圖”。讀圖,完成1~2題。
1.若甲地為震中,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震級a>b>c
B.②處受到的破壞程度一定比①③處大
C.通常情況下,②處比①處先感覺到地震
D.通常情況下,甲地為地震烈度最大區
√
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等震線是把地面破壞程度相似的各點連接起來的曲線,通常情況下,震中是地震烈度最大區,一般情況下,距震中越遠,烈度越小。
(2024·江蘇泰州期中)某年5月22日0時5分,山東省文登區(36.9°N,121.9°E)發生4.6級地震,震源深度為10千米。如圖為“某同學繪制的
關于此次地震的等震線圖”。讀圖,完成1~2題。
2.下圖中,能正確反映震中距與地震震級及烈度關系的是
√
震級表示地震能量的大小,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通常情況下,距震中距越遠,烈度越小。
(2024·吉林白城期末)當地時間2021年12月13日17時12分,菲律賓某地(圖中灰色點)發生5.3級地震。據此回答3~4題。
3.關于本次地震震級(不考慮測量誤差)
的說法,正確的是
A.北京測得的震級小于馬尼拉
B.佛得島測得的震級大于民都洛島
C.距離震源越遠,震級越小
D.所有地方測得的震級相同
√
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在不考慮測量誤差的前提下,對于同一次地震,在任何位置進行測定,其震級都應該是相同的。
(2024·吉林白城期末)當地時間2021年12月13日17時12分,菲律賓某地(圖中灰色點)發生5.3級地震。據此回答3~4題。
4.本次地震可能引發
A.臺風 B.干旱
C.風暴潮 D.海嘯
√
此次地震的震源距海洋較近,地震可能引發海嘯。臺風、干旱和風暴潮主要是因大氣環境變化而產生的,均與地震無關。
滑坡和泥石流
>
<
知識點二
類型 滑坡 泥石流
概念 山地_____上的巖體或土體,在______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動面_________的現象 山區_____中由_____或__________等激發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塊的特殊洪流
圖示
斜坡
重力
整體下滑
溝谷
暴雨
冰雪消融
類型 滑坡 泥石流
形成條件 巖體比較_____、地勢起伏_____、植被覆蓋度較差 地形_____、具有豐富的_____物質以及短時間內有大量_____
多發地區 山地丘陵區以及_________頻繁的地區 山區溝谷中
我國山區面積廣大,尤以_____地區最為多發
危害 破壞或掩埋農田、道路和建筑物,堵塞_____ 摧毀_____,破壞森林、農田、道路,淤塞江河等
破碎
較大
陡峻
松散
水流
工程建設
西南
河道
聚落
拓展延伸
1.我國西南地區多地質災害的原因
拓展延伸
2.滑坡和泥石流的防避
防御措施 開展宣傳教育,提高公眾防災、減災意識;建立災情監測網絡及預警系統;恢復植被,加固山體等
具體措施 滑坡:設置滑坡體外截水溝;修建阻滑支撐工程。
泥石流:修筑排導槽,疏導泥石流物質到特定位置
拓展延伸
3.自然災害的關聯性總結
表現 一種自然災害可能直接引發多種自然災害 一種自然災害引發的災害,會進一步引發其他災害,從而形成災害鏈 多種自然災害的發生會引發某種災害的發生
舉例 地震可能引發崩塌、滑坡、泥石流、海嘯等災害 地震→滑坡→堰塞湖→洪水 地震和暴雨洪澇同時發生時,容易誘發滑坡、泥石流等災害
拓展延伸
圖示
2021年10月,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北部遭遇暴風雨。該州首府薩克拉門托創1880年以來單日降雨量最高紀錄。此次暴風雨引發了洪澇和泥石流災害,嚴重影響當地人們的生產生活。如圖為泥石流形成示意圖。
1.[區域認知]推測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泥石
流形成的主要條件。
答案 陡峻的溝谷地形;溝谷中有大量松散物質;短時間內有大量水流。
2021年10月,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北部遭遇暴風雨。該州首府薩克拉門托創1880年以來單日降雨量最高紀錄。此次暴風雨引發了洪澇和泥石流災害,嚴重影響當地人們的生產生活。如圖為泥石流形成示意圖。
2.[綜合思維]簡述泥石流導致的堰塞湖的
形成過程。
答案 泥石流挾帶大量碎石向下游流動,碎石在河道堆積形成堆積體;堆積體阻塞河道,阻礙水體下泄;河流來水不斷在此匯集,最終形成堰塞湖。
2021年10月,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北部遭遇暴風雨。該州首府薩克拉門托創1880年以來單日降雨量最高紀錄。此次暴風雨引發了洪澇和泥石流災害,嚴重影響當地人們的生產生活。如圖為泥石流形成示意圖。
3.[綜合思維]簡述此次泥石流可能對加利
福尼亞州北部造成的危害。
答案 泥石流摧毀聚落,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破壞交通設施,影響人們日常生活;形成堰塞湖,可能引發洪澇災害。
滑坡是大量山體物質在重力作用下,沿滑動面整體下滑的現象(下圖)。據此完成1~3題。
1.滑坡多發的地區通常
①山高谷深,坡度陡 ②降水集中,多暴雨
③地表植被覆蓋率高?、鼙仨氂腥藶橐蛩?br/>A.①④ B.①②
C.②④ D.①③
√
滑坡是大量山體物質在重力作用下沿滑動面整體下滑的現象。坡度陡、降水集中區容易發生,①②正確。
地表植被覆蓋率高,坡腳穩固地區則不易發生滑坡,人為因素不是滑坡發生的必要條件,有些滑坡發生與人為因素無關,因此③④錯誤。故選B。
滑坡是大量山體物質在重力作用下,沿滑動面整體下滑的現象(下圖)。據此完成1~3題。
2.滑坡與泥石流的共同點是
A.都是山谷中的洪流
B.兩者的成因相同
C.都主要發生在山區
D.都是暴雨引發的
√
滑坡的特點是順坡“滑動”,泥石流的特點是沿溝“流動”?;虏皇呛榱?,A錯誤。
泥石流是山區溝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發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塊的特殊洪流。兩者成因不同,不都是由暴雨引發的,B、D錯誤。
無論是“滑動”還是“流動”,都是在重力作用下,物質由高處向低處的一種運動形式。因此,
“滑動”和“流動”的速度都受地形坡度的制約,都主要發生在山區,因此C正確。
滑坡是大量山體物質在重力作用下,沿滑動面整體下滑的現象(下圖)。據此完成1~3題。
3.滑坡造成的危害往往包括
①掩埋村莊 ②淤塞河道?、垡l火災
④導致沙塵暴
A.①④ B.①②
C.②④ D.①③
√
滑坡會破壞或掩埋農田、道路和建筑物,堵塞河道,①②正確。
發生滑坡時,往往伴隨集中降水,因此不易引發火災和沙塵暴,③④錯誤。故選B。
4.圖中示意泥石流的圖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024·青海西寧期末)下圖示意不同類型的地質災害。讀圖,回答4~5題。
√
泥石流是山區溝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發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塊的特殊洪流。根據四幅圖的具體情況,②滿足以上基本條件,①③④不滿足,B正確,A、C、D錯誤。故選B。
5.一般而言,泥石流在我國的發生頻率是
A.夏季大于冬季 B.春季大于秋季
C.東部多于西部 D.北部多于南部
(2024·青海西寧期末)下圖示意不同類型的地質災害。讀圖,回答4~5題。
√
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個基本條件:地形、松散物質、水源。我國降水集中在夏、秋季節,因此夏季泥石流發生頻率大于冬季,秋季發生頻率大于春季,A正確,B錯誤;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東部以平原、丘陵為主,西部以高原、山地為主,整體看東部泥石流發生頻率少于西部,C錯誤;
我國降水南部多于北部,且南部多山地,因此泥石流發生的頻率北部少于南部,D錯誤。故選A。
課時對點練
(2024·北京東城區月考)據中國地震臺網測定,北京時間2023年6月16日在斐濟群島發生7.2級地震,震源深度130千米,下圖為“地震中心及周邊示意圖”。據此完成1~2題。
1.本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地殼 B.上地幔
C.地核 D.下地幔
√
基礎過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此次地震震源深度130千米,位于上地幔,B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4·北京東城區月考)據中國地震臺網測定,北京時間2023年6月16日在斐濟群島發生7.2級地震,震源深度130千米,下圖為“地震中心及周邊示意圖”。據此完成1~2題。
2.本次地震造成的損失較小,原因正確的是
A.此次地震震級小
B.震中周邊人口密度小
C.此次震源深度小
D.房屋建筑抗震等級低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根據材料信息可知,此次地震震級達7.2級,震級較高,A錯誤;
根據圖示信息可知,此次地震震中位于海洋上,震中周邊地區人口密度較小,受災程度較低,損失較小,B正確;
根據材料信息可知,此次地震震源深度達130千米,震源深度較大,C錯誤;
房屋建筑抗震等級低,會加重損失,D錯誤。
我國是世界大陸地震多發區(如圖陰影表示地震帶)。據此回答3~4題。
3.下列有關我國地震的說法,正確的是
A.我國地震東多西少
B.我國位于世界兩大地震帶上,地震災害嚴重
C.地震烈度表示地震能量的大小
D.我國地震災情東輕西重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根據圖中信息可知,我國地震西多東少;我國位于環太平洋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上,地震災害嚴重;地震震級表示地震能量的大?。晃覈卣馂那闁|重西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我國是世界大陸地震多發區(如圖陰影表示地震帶)。據此回答3~4題。
4.下列地區不屬于我國地震多發區的是
A.青藏地區 B.新疆
C.臺灣 D.東北地區
√
我國地震西多東少,地震災害發生頻繁的地區有臺灣、西藏、新疆、青海、云南、四川等,東北地區地震相對較少。
2021年12月22日20時左右,四川北川青片鄉大林滑坡地災點突發大規模山體崩塌,塌方3萬多立方米,大林滑坡地災點為2020年洪災后新增地質災害隱患點。據此完成5~6題。
5.2020年大林滑坡地災點新增為地質災害隱患點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①山區地形陡峭?、诘貐^經濟發達?、鄣乇矶嗨缮⑺樾嘉铩、芎闈碁暮Χ喟l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由材料“大規模山體崩塌”及所學知識可知,滑坡多發于山區,山區地形陡峭崎嶇,坡度大,在重力作用下,易發生不穩定巖體的整體下滑現象,①正確;
地表巖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質多,加上暴雨,缺乏植被保護,極易發生滑坡和泥石流,③正確;
該地區位于四川省北川縣,經濟欠發達,②錯誤;
洪澇災害屬于水文災害,不是該地新增為地質災害隱患點的主要原因,④錯誤。故選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1年12月22日20時左右,四川北川青片鄉大林滑坡地災點突發大規模山體崩塌,塌方3萬多立方米,大林滑坡地災點為2020年洪災后新增地質災害隱患點。據此完成5~6題。
6.滑坡通常會
①摧毀農田、房舍?、谟偃印、墼黾油寥婪柿Α、軒泶罅康?,緩解旱情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滑坡最主要的危害是摧毀農田、房舍、道路以及水利水電設施等;滑坡體堵塞江河,易形成堰塞湖,①②正確,D正確。
滑坡對增加土壤肥力影響不大,③錯誤;
滑坡不能緩解旱情,④錯誤,A、B、C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4·河北滄州診斷)我國是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發生頻率較高的國家。雖然地質災害危害很大,但人類可以采取相應的措施減輕損失。據此回答7~9題。
7.泥石流經常發生在下列哪個地區
A.黃河三角洲 B.內蒙古高原
C.西南山區 D.天山北麓
√
泥石流多形成于松散物質豐富、降水集中、植被稀少、地勢落差較大的地區。黃河三角洲地勢平坦;內蒙古高原地勢起伏小,降水少;天山北麓降水少;西南山區地表崎嶇,地勢起伏大,松散物質豐富,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易發生泥石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4·河北滄州診斷)我國是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發生頻率較高的國家。雖然地質災害危害很大,但人類可以采取相應的措施減輕損失。據此回答7~9題。
8.下列關于滑坡和泥石流的敘述,正確的是
A.滑坡發生在山區,泥石流發生在平原地區
B.滑坡與泥石流發生的條件完全相同
C.滑坡與泥石流的危害程度基本相同
D.我國山區面積廣大,滑坡和泥石流成為分布較廣泛的地質災害
√
滑坡和泥石流都主要發生在山區;滑坡和泥石流發生的條件并非完全相同,滑坡一般是由山體或巖體結構不穩定導致的,沒有水參與也會發生,但泥石流一定要有水參與才會發生;滑坡和泥石流的危害程度因不同地區、不同規模而異;我國山區面積廣大,滑坡和泥石流多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泥石流的發生需要有大量的泥沙、石塊,所以將廢棄礦石隨意丟棄在斜坡上,可能促使泥石流發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4·河北滄州診斷)我國是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發生頻率較高的國家。雖然地質災害危害很大,但人類可以采取相應的措施減輕損失。據此回答7~9題。
9.下列人類活動中,可能誘發泥石流的是
A.在洞庭湖平原圍湖造田
B.在錫林郭勒草原過度放牧
C.將廢棄礦石隨意丟棄在斜坡上
D.將大量污水排入長江上游
√
(2024·遼寧大連月考)下圖示意三峽庫區滑坡頻率(月滑坡次數占全年滑坡次數的百分比)與月均降水量的關系。讀圖完成10~11題。
10.上圖表明三峽庫區滑坡多發的誘因是
A.年降水量少 B.夏季降水多
C.冬季降水少 D.降水季節分配均勻
√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由圖可知,降水量與滑坡發生次數總體呈正相關,且滑坡發生最多的季節為夏季,故三峽庫區滑坡多發的誘因是夏季降水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4·遼寧大連月考)下圖示意三峽庫區滑坡頻率(月滑坡次數占全年滑坡次數的百分比)與月均降水量的關系。讀圖完成10~11題。
11.三峽水庫蓄水后庫岸滑坡概率增大,
主要是因為水庫水體的
A.流速減小 B.流速加大
C.水位漲落 D.水位穩定
√
修建三峽水庫后,由于水庫庫岸水位比修建水庫前漲幅增大,對庫岸起到潤滑作用,因此發生滑坡的概率增大。
(2024·廣西桂林階段練習)地震災害往往會引發其他自然災害。我們無法阻止地震發生,但可以通過防災減災手段減輕其影響。下圖為“地質災害鏈示意圖”。據此完成12~14題。
12.圖中甲、乙、丙、丁依次是
A.地震、崩塌、泥石流、滑坡
B.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震
C.泥石流、滑坡、地震、崩塌
D.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結合圖可知,甲引發其他災害,而其他災害不會影響甲,由此推斷甲為地震。地震一般都伴隨不同程度的崩塌、滑坡災害。地形險峻的地區,因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災害引發的山體滑坡并挾帶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塊形成泥石流,而且暴雨加劇了崩塌、滑坡。崩塌、滑坡、泥石流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因此乙、丁為崩塌、滑坡或者滑坡、崩塌,丙為泥石流,A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4·廣西桂林階段練習)地震災害往往會引發其他自然災害。我們無法阻止地震發生,但可以通過防災減災手段減輕其影響。下圖為“地質災害鏈示意圖”。據此完成12~14題。
13.下列關于易發生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地區的
地理特征描述,正確的是
A.地表巖石破碎、松散,碎屑多
B.地形平坦
C.地表基巖廣布
D.全年降水豐富,季節變化小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地表巖石破碎、松散,碎屑多,為崩塌、滑坡和泥石流提供物質基礎,A對;
崩塌、滑坡和泥石流主要發生在山區,B錯;
形成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地區不一定地表基巖廣布,因此地表基巖廣布不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多發的共性,C錯;
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多發不一定全年降水豐富,因冰雪融水也能觸發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產生,D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4·廣西桂林階段練習)地震災害往往會引發其他自然災害。我們無法阻止地震發生,但可以通過防災減災手段減輕其影響。下圖為“地質災害鏈示意圖”。據此完成12~14題。
14.在易發生上述災害的地區修建道路時,設計者應注意
A.人工消雨,減少暴雨洪水的發生
B.大量開挖坡腳,增加道路寬度
C.發射衛星及時監測危害,進行衛星導航
D.加固路基,植樹種草護坡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人工消雨,減少暴雨洪水的發生不現實,A錯;
大量開挖坡腳更容易引發地質災害,B錯;
發射衛星及時監測危害,進行衛星導航,只能提供受災情況,不能規避地質災害,C錯;
修建道路時加固路基,植樹種草護坡,可以減少滑坡、泥石流的發生,D對。故選D。
15.(2024·四川雅安期末)讀圖,完成下列要求。
(1)A、B兩地相比,地震破壞程度較大的
是____,并分析原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原因:距離震源更近,位于山腳下,人口更加密集。
A
(2)A、C兩地震中距相同,震感較強的是
____,并分析原因。
答案 原因:陸地受橫波與縱波的共同影響,海洋只受縱波的影響。
A
(3)A處村莊部分房屋是開挖山體后,在山體坡腳平地修建的。當暴雨頻發時,該村莊可能面臨_______自然災害。
泥石流第二節 地質災害
課程標準 運用資料,說明常見自然災害的成因,了解避災,防災的措施。
學習目標 1.通過實例資料,指出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時空分布特點,并說明其危害。(綜合思維)2.利用地理視頻等資料,解釋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的形成機制。(綜合思維)
知識點一 地震
1.概念:地殼中的巖層在地應力的長期作用下,會發生傾斜或彎曲。當積累起來的地應力超過巖層所能承受的限度時,巖層便會突然發生斷裂或錯位,使長期積聚起來的能量急劇地釋放出來,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傳播,使地面發生震動。
2.地震構造
(1)圖中C為震源、B為震中、BC為震源深度、AB為震中距。
(2)D位于等震線上,等震線是指把地面破壞程度相似的各點連接起來的曲線。
3.震級和烈度
震級 烈度
地震釋放能量大小的等級 地面受到的影響和破壞程度
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 一次地震可以有多個烈度
3級以下為無感地震;5級以上為破壞性地震 直接因素:震級、震源深度等;間接因素:地質構造、地面建筑等
圖示法記憶影響烈度的因素
4.危害
(1)直接危害:造成房屋倒塌,破壞道路、管道、通信等基礎設施,導致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2)間接危害:破壞當地的資源環境和生態系統,嚴重損害災區人們的心理健康。
(3)次生災害:誘發崩塌、滑坡、泥石流、火災、海嘯、有毒氣體泄漏、疫病蔓延等災害。
5.分布
(1)從世界范圍看,地震集中分布在環太平洋和地中?!柴R拉雅地帶。
(2)我國地震災害發生頻繁的地區有臺灣、西藏、新疆、青海、云南、四川等。
拓展延伸
1.地震災害的防御措施
(1)積極開展防災、減災的宣傳教育,提高公眾的減災意識。
(2)建立地震災害監測預報體系。
(3)加強地質災害的管理,建立健全減災工作的政策法規體系。
(4)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強度。
(5)加強國際合作等。
2.我國地震災情
特點 東重西輕,原因是我國東部人口、城市密集,經濟較發達,地震災情嚴重。特別是華北地區及臺灣的地震災情最為嚴重
變化 ①人員傷亡有所減少。原因:科技進步,防震、抗震設施趨于完善 ②經濟損失呈加重趨勢。原因:經濟飛速發展,單位面積上的資產密度加大
(2024·江蘇泰州期中)某年5月22日0時5分,山東省文登區(36.9°N,121.9°E)發生4.6級地震,震源深度為10千米。如圖為“某同學繪制的關于此次地震的等震線圖”。讀圖,完成1~2題。
1.若甲地為震中,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震級a>b>c
B.②處受到的破壞程度一定比①③處大
C.通常情況下,②處比①處先感覺到地震
D.通常情況下,甲地為地震烈度最大區
2.下圖中,能正確反映震中距與地震震級及烈度關系的是( )
答案 1.D 2.D
解析 第1題,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等震線是把地面破壞程度相似的各點連接起來的曲線,通常情況下,震中是地震烈度最大區,一般情況下,距震中越遠,烈度越小。第2題,震級表示地震能量的大小,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通常情況下,距震中距越遠,烈度越小。
(2024·吉林白城期末)當地時間2021年12月13日17時12分,菲律賓某地(圖中灰色點)發生5.3級地震。據此回答3~4題。
3.關于本次地震震級(不考慮測量誤差)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北京測得的震級小于馬尼拉
B.佛得島測得的震級大于民都洛島
C.距離震源越遠,震級越小
D.所有地方測得的震級相同
4.本次地震可能引發( )
A.臺風 B.干旱
C.風暴潮 D.海嘯
答案 3.D 4.D
解析 第3題,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在不考慮測量誤差的前提下,對于同一次地震,在任何位置進行測定,其震級都應該是相同的。第4題,此次地震的震源距海洋較近,地震可能引發海嘯。臺風、干旱和風暴潮主要是因大氣環境變化而產生的,均與地震無關。
知識點二 滑坡和泥石流
類型 滑坡 泥石流
概念 山地斜坡上的巖體或土體,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動面整體下滑的現象 山區溝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發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塊的特殊洪流
圖示
形成條件 巖體比較破碎、地勢起伏較大、植被覆蓋度較差 地形陡峻、具有豐富的松散物質以及短時間內有大量水流
多發地區 山地丘陵區以及工程建設頻繁的地區 山區溝谷中
我國山區面積廣大,尤以西南地區最為多發
危害 破壞或掩埋農田、道路和建筑物,堵塞河道 摧毀聚落,破壞森林、農田、道路,淤塞江河等
拓展延伸
1.我國西南地區多地質災害的原因
2.滑坡和泥石流的防避
防御措施 開展宣傳教育,提高公眾防災、減災意識;建立災情監測網絡及預警系統;恢復植被,加固山體等
具體措施 滑坡:設置滑坡體外截水溝;修建阻滑支撐工程。 泥石流:修筑排導槽,疏導泥石流物質到特定位置
3.自然災害的關聯性總結
表現 一種自然災害可能直接引發多種自然災害 一種自然災害引發的災害,會進一步引發其他災害,從而形成災害鏈 多種自然災害的發生會引發某種災害的發生
舉例 地震可能引發崩塌、滑坡、泥石流、海嘯等災害 地震→滑坡→堰塞湖→洪水 地震和暴雨洪澇同時發生時,容易誘發滑坡、泥石流等災害
圖示
2021年10月,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北部遭遇暴風雨。該州首府薩克拉門托創1880年以來單日降雨量最高紀錄。此次暴風雨引發了洪澇和泥石流災害,嚴重影響當地人們的生產生活。下圖為泥石流形成示意圖。
1.[區域認知]推測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泥石流形成的主要條件。
答案 陡峻的溝谷地形;溝谷中有大量松散物質;短時間內有大量水流。
2.[綜合思維]簡述泥石流導致的堰塞湖的形成過程。
答案 泥石流挾帶大量碎石向下游流動,碎石在河道堆積形成堆積體;堆積體阻塞河道,阻礙水體下泄;河流來水不斷在此匯集,最終形成堰塞湖。
3.[綜合思維]簡述此次泥石流可能對加利福尼亞州北部造成的危害。
答案 泥石流摧毀聚落,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破壞交通設施,影響人們日常生活;形成堰塞湖,可能引發洪澇災害。
滑坡是大量山體物質在重力作用下,沿滑動面整體下滑的現象(下圖)。據此完成1~3題。
1.滑坡多發的地區通常( )
①山高谷深,坡度陡?、诮邓?,多暴雨 ③地表植被覆蓋率高 ④必須有人為因素
A.①④ B.①② C.②④ D.①③
2.滑坡與泥石流的共同點是( )
A.都是山谷中的洪流 B.兩者的成因相同
C.都主要發生在山區 D.都是暴雨引發的
3.滑坡造成的危害往往包括( )
①掩埋村莊?、谟偃拥馈、垡l火災?、軐е律硥m暴
A.①④ B.①② C.②④ D.①③
答案 1.B 2.C 3.B
解析 第1題,滑坡是大量山體物質在重力作用下沿滑動面整體下滑的現象。坡度陡、降水集中區容易發生,①②正確。地表植被覆蓋率高,坡腳穩固地區則不易發生滑坡,人為因素不是滑坡發生的必要條件,有些滑坡發生與人為因素無關,因此③④錯誤。故選B。第2題,滑坡的特點是順坡“滑動”,泥石流的特點是沿溝“流動”?;虏皇呛榱鳎珹錯誤。泥石流是山區溝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發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塊的特殊洪流。兩者成因不同,不都是由暴雨引發的,B、D錯誤。無論是“滑動”還是“流動”,都是在重力作用下,物質由高處向低處的一種運動形式。因此,“滑動”和“流動”的速度都受地形坡度的制約,都主要發生在山區,因此C正確。第3題,滑坡會破壞或掩埋農田、道路和建筑物,堵塞河道,①②正確。發生滑坡時,往往伴隨集中降水,因此不易引發火災和沙塵暴,③④錯誤。故選B。
(2024·青海西寧期末)下圖示意不同類型的地質災害。讀圖,回答4~5題。
4.圖中示意泥石流的圖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一般而言,泥石流在我國的發生頻率是( )
A.夏季大于冬季 B.春季大于秋季
C.東部多于西部 D.北部多于南部
答案 4.B 5.A
解析 第4題,泥石流是山區溝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發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塊的特殊洪流。根據四幅圖的具體情況,②滿足以上基本條件,①③④不滿足,B正確,A、C、D錯誤。故選B。第5題,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個基本條件:地形、松散物質、水源。我國降水集中在夏、秋季節,因此夏季泥石流發生頻率大于冬季,秋季發生頻率大于春季,A正確,B錯誤;我國地勢西高東低,東部以平原、丘陵為主,西部以高原、山地為主,整體看東部泥石流發生頻率少于西部,C錯誤;我國降水南部多于北部,且南部多山地,因此泥石流發生的頻率北部少于南部,D錯誤。故選A。
課時對點練 [分值:56分]
(選擇題1~9題,每小題3分,共27分)
(2024·北京東城區月考)據中國地震臺網測定,北京時間2023年6月16日在斐濟群島發生7.2級地震,震源深度130千米,下圖為“地震中心及周邊示意圖”。據此完成1~2題。
1.本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地殼 B.上地幔
C.地核 D.下地幔
2.本次地震造成的損失較小,原因正確的是( )
A.此次地震震級小
B.震中周邊人口密度小
C.此次震源深度小
D.房屋建筑抗震等級低
答案 1.B 2.B
解析 第1題,此次地震震源深度130千米,位于上地幔,B正確。第2題,根據材料信息可知,此次地震震級達7.2級,震級較高,A錯誤;根據圖示信息可知,此次地震震中位于海洋上,震中周邊地區人口密度較小,受災程度較低,損失較小,B正確;根據材料信息可知,此次地震震源深度達130千米,震源深度較大,C錯誤;房屋建筑抗震等級低,會加重損失,D錯誤。
我國是世界大陸地震多發區(下圖陰影表示地震帶)。據此回答3~4題。
3.下列有關我國地震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我國地震東多西少
B.我國位于世界兩大地震帶上,地震災害嚴重
C.地震烈度表示地震能量的大小
D.我國地震災情東輕西重
4.下列地區不屬于我國地震多發區的是( )
A.青藏地區 B.新疆
C.臺灣 D.東北地區
答案 3.B 4.D
解析 第3題,根據圖中信息可知,我國地震西多東少;我國位于環太平洋地震帶和地中?!柴R拉雅地震帶上,地震災害嚴重;地震震級表示地震能量的大??;我國地震災情東重西輕。第4題,我國地震西多東少,地震災害發生頻繁的地區有臺灣、西藏、新疆、青海、云南、四川等,東北地區地震相對較少。
2021年12月22日20時左右,四川北川青片鄉大林滑坡地災點突發大規模山體崩塌,塌方3萬多立方米,大林滑坡地災點為2020年洪災后新增地質災害隱患點。據此完成5~6題。
5.2020年大林滑坡地災點新增為地質災害隱患點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①山區地形陡峭?、诘貐^經濟發達?、鄣乇矶嗨缮⑺樾嘉铩、芎闈碁暮Χ喟l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滑坡通常會( )
①摧毀農田、房舍?、谟偃印、墼黾油寥婪柿Α、軒泶罅康徑夂登?br/>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答案 5.B 6.D
解析 第5題,由材料“大規模山體崩塌”及所學知識可知,滑坡多發于山區,山區地形陡峭崎嶇,坡度大,在重力作用下,易發生不穩定巖體的整體下滑現象,①正確;地表巖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質多,加上暴雨,缺乏植被保護,極易發生滑坡和泥石流,③正確;該地區位于四川省北川縣,經濟欠發達,②錯誤;洪澇災害屬于水文災害,不是該地新增為地質災害隱患點的主要原因,④錯誤。故選B。第6題,滑坡最主要的危害是摧毀農田、房舍、道路以及水利水電設施等;滑坡體堵塞江河,易形成堰塞湖,①②正確,D正確?;聦υ黾油寥婪柿τ绊懖淮?,③錯誤;滑坡不能緩解旱情,④錯誤,A、B、C錯誤。
(2024·河北滄州診斷)我國是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發生頻率較高的國家。雖然地質災害危害很大,但人類可以采取相應的措施減輕損失。據此回答7~9題。
7.泥石流經常發生在下列哪個地區( )
A.黃河三角洲 B.內蒙古高原
C.西南山區 D.天山北麓
8.下列關于滑坡和泥石流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滑坡發生在山區,泥石流發生在平原地區
B.滑坡與泥石流發生的條件完全相同
C.滑坡與泥石流的危害程度基本相同
D.我國山區面積廣大,滑坡和泥石流成為分布較廣泛的地質災害
9.下列人類活動中,可能誘發泥石流的是( )
A.在洞庭湖平原圍湖造田
B.在錫林郭勒草原過度放牧
C.將廢棄礦石隨意丟棄在斜坡上
D.將大量污水排入長江上游
答案 7.C 8.D 9.C
解析 第7題,泥石流多形成于松散物質豐富、降水集中、植被稀少、地勢落差較大的地區。黃河三角洲地勢平坦;內蒙古高原地勢起伏小,降水少;天山北麓降水少;西南山區地表崎嶇,地勢起伏大,松散物質豐富,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易發生泥石流。第8題,滑坡和泥石流都主要發生在山區;滑坡和泥石流發生的條件并非完全相同,滑坡一般是由山體或巖體結構不穩定導致的,沒有水參與也會發生,但泥石流一定要有水參與才會發生;滑坡和泥石流的危害程度因不同地區、不同規模而異;我國山區面積廣大,滑坡和泥石流多發。第9題,泥石流的發生需要有大量的泥沙、石塊,所以將廢棄礦石隨意丟棄在斜坡上,可能促使泥石流發生。
(選擇題10~14題,每小題4分,共20分)
(2024·遼寧大連月考)下圖示意三峽庫區滑坡頻率(月滑坡次數占全年滑坡次數的百分比)與月均降水量的關系。讀圖完成10~11題。
10.上圖表明三峽庫區滑坡多發的誘因是( )
A.年降水量少 B.夏季降水多
C.冬季降水少 D.降水季節分配均勻
11.三峽水庫蓄水后庫岸滑坡概率增大,主要是因為水庫水體的( )
A.流速減小 B.流速加大
C.水位漲落 D.水位穩定
答案 10.B 11.C
解析 第10題,由圖可知,降水量與滑坡發生次數總體呈正相關,且滑坡發生最多的季節為夏季,故三峽庫區滑坡多發的誘因是夏季降水多。第11題,修建三峽水庫后,由于水庫庫岸水位比修建水庫前漲幅增大,對庫岸起到潤滑作用,因此發生滑坡的概率增大。
(2024·廣西桂林階段練習)地震災害往往會引發其他自然災害。我們無法阻止地震發生,但可以通過防災減災手段減輕其影響。下圖為“地質災害鏈示意圖”。據此完成12~14題。
12.圖中甲、乙、丙、丁依次是( )
A.地震、崩塌、泥石流、滑坡
B.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震
C.泥石流、滑坡、地震、崩塌
D.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
13.下列關于易發生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地區的地理特征描述,正確的是( )
A.地表巖石破碎、松散,碎屑多
B.地形平坦
C.地表基巖廣布
D.全年降水豐富,季節變化小
14.在易發生上述災害的地區修建道路時,設計者應注意( )
A.人工消雨,減少暴雨洪水的發生
B.大量開挖坡腳,增加道路寬度
C.發射衛星及時監測危害,進行衛星導航
D.加固路基,植樹種草護坡
答案 12.A 13.A 14.D
解析 第12題,結合圖可知,甲引發其他災害,而其他災害不會影響甲,由此推斷甲為地震。地震一般都伴隨不同程度的崩塌、滑坡災害。地形險峻的地區,因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災害引發的山體滑坡并挾帶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塊形成泥石流,而且暴雨加劇了崩塌、滑坡。崩塌、滑坡、泥石流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因此乙、丁為崩塌、滑坡或者滑坡、崩塌,丙為泥石流,A對。第13題,地表巖石破碎、松散,碎屑多,為崩塌、滑坡和泥石流提供物質基礎,A對;崩塌、滑坡和泥石流主要發生在山區,B錯;形成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地區不一定地表基巖廣布,因此地表基巖廣布不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多發的共性,C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多發不一定全年降水豐富,因冰雪融水也能觸發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產生,D錯。第14題,人工消雨,減少暴雨洪水的發生不現實,A錯;大量開挖坡腳更容易引發地質災害,B錯;發射衛星及時監測危害,進行衛星導航,只能提供受災情況,不能規避地質災害,C錯;修建道路時加固路基,植樹種草護坡,可以減少滑坡、泥石流的發生,D對。故選D。
15.(2024·四川雅安期末)讀圖,完成下列要求。(9分)
(1)A、B兩地相比,地震破壞程度較大的是____,并分析原因。(4分)
(2)A、C兩地震中距相同,震感較強的是____,并分析原因。(3分)
(3)A處村莊部分房屋是開挖山體后,在山體坡腳平地修建的。當暴雨頻發時,該村莊可能面臨__________自然災害。(2分)
答案 (1)A 原因:距離震源更近,位于山腳下,人口更加密集。
(2)A 原因:陸地受橫波與縱波的共同影響,海洋只受縱波的影響。
(3)泥石流第六章 第二節 地質災害
(分值:56分)
(選擇題1~9題,每小題3分,共27分)
(2024·北京東城區月考)據中國地震臺網測定,北京時間2023年6月16日在斐濟群島發生7.2級地震,震源深度130千米,下圖為“地震中心及周邊示意圖”。據此完成1~2題。
1.本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地殼 B.上地幔
C.地核 D.下地幔
2.本次地震造成的損失較小,原因正確的是( )
A.此次地震震級小
B.震中周邊人口密度小
C.此次震源深度小
D.房屋建筑抗震等級低
我國是世界大陸地震多發區(下圖陰影表示地震帶)。據此回答3~4題。
3.下列有關我國地震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我國地震東多西少
B.我國位于世界兩大地震帶上,地震災害嚴重
C.地震烈度表示地震能量的大小
D.我國地震災情東輕西重
4.下列地區不屬于我國地震多發區的是( )
A.青藏地區 B.新疆
C.臺灣 D.東北地區
2021年12月22日20時左右,四川北川青片鄉大林滑坡地災點突發大規模山體崩塌,塌方3萬多立方米,大林滑坡地災點為2020年洪災后新增地質災害隱患點。據此完成5~6題。
5.2020年大林滑坡地災點新增為地質災害隱患點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①山區地形陡峭 ②地區經濟發達 ③地表多松散碎屑物 ④洪澇災害多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滑坡通常會( )
①摧毀農田、房舍 ②淤塞江河?、墼黾油寥婪柿Α、軒泶罅康?,緩解旱情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2024·河北滄州診斷)我國是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發生頻率較高的國家。雖然地質災害危害很大,但人類可以采取相應的措施減輕損失。據此回答7~9題。
7.泥石流經常發生在下列哪個地區( )
A.黃河三角洲 B.內蒙古高原
C.西南山區 D.天山北麓
8.下列關于滑坡和泥石流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滑坡發生在山區,泥石流發生在平原地區
B.滑坡與泥石流發生的條件完全相同
C.滑坡與泥石流的危害程度基本相同
D.我國山區面積廣大,滑坡和泥石流成為分布較廣泛的地質災害
9.下列人類活動中,可能誘發泥石流的是( )
A.在洞庭湖平原圍湖造田
B.在錫林郭勒草原過度放牧
C.將廢棄礦石隨意丟棄在斜坡上
D.將大量污水排入長江上游
(選擇題10~14題,每小題4分,共20分)
(2024·遼寧大連月考)下圖示意三峽庫區滑坡頻率(月滑坡次數占全年滑坡次數的百分比)與月均降水量的關系。讀圖完成10~11題。
10.上圖表明三峽庫區滑坡多發的誘因是( )
A.年降水量少 B.夏季降水多
C.冬季降水少 D.降水季節分配均勻
11.三峽水庫蓄水后庫岸滑坡概率增大,主要是因為水庫水體的( )
A.流速減小 B.流速加大
C.水位漲落 D.水位穩定
(2024·廣西桂林階段練習)地震災害往往會引發其他自然災害。我們無法阻止地震發生,但可以通過防災減災手段減輕其影響。下圖為“地質災害鏈示意圖”。據此完成12~14題。
12.圖中甲、乙、丙、丁依次是( )
A.地震、崩塌、泥石流、滑坡
B.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震
C.泥石流、滑坡、地震、崩塌
D.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
13.下列關于易發生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地區的地理特征描述,正確的是( )
A.地表巖石破碎、松散,碎屑多
B.地形平坦
C.地表基巖廣布
D.全年降水豐富,季節變化小
14.在易發生上述災害的地區修建道路時,設計者應注意( )
A.人工消雨,減少暴雨洪水的發生
B.大量開挖坡腳,增加道路寬度
C.發射衛星及時監測危害,進行衛星導航
D.加固路基,植樹種草護坡
15.(2024·四川雅安期末)讀圖,完成下列要求。(9分)
(1)A、B兩地相比,地震破壞程度較大的是____,并分析原因。(4分)
(2)A、C兩地震中距相同,震感較強的是____,并分析原因。(3分)
(3)A處村莊部分房屋是開挖山體后,在山體坡腳平地修建的。當暴雨頻發時,該村莊可能面臨__________自然災害。(2分)
答案精析
1.B 2.B [第1題,此次地震震源深度130千米,位于上地幔,B正確。第2題,根據材料信息可知,此次地震震級達7.2級,震級較高,A錯誤;根據圖示信息可知,此次地震震中位于海洋上,震中周邊地區人口密度較小,受災程度較低,損失較小,B正確;根據材料信息可知,此次地震震源深度達130千米,震源深度較大,C錯誤;房屋建筑抗震等級低,會加重損失,D錯誤。]
3.B 4.D [第3題,根據圖中信息可知,我國地震西多東少;我國位于環太平洋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上,地震災害嚴重;地震震級表示地震能量的大??;我國地震災情東重西輕。第4題,我國地震西多東少,地震災害發生頻繁的地區有臺灣、西藏、新疆、青海、云南、四川等,東北地區地震相對較少。]
5.B 6.D [第5題,由材料“大規模山體崩塌”及所學知識可知,滑坡多發于山區,山區地形陡峭崎嶇,坡度大,在重力作用下,易發生不穩定巖體的整體下滑現象,①正確;地表巖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質多,加上暴雨,缺乏植被保護,極易發生滑坡和泥石流,③正確;該地區位于四川省北川縣,經濟欠發達,②錯誤;洪澇災害屬于水文災害,不是該地新增為地質災害隱患點的主要原因,④錯誤。故選B。第6題,滑坡最主要的危害是摧毀農田、房舍、道路以及水利水電設施等;滑坡體堵塞江河,易形成堰塞湖,①②正確,D正確。滑坡對增加土壤肥力影響不大,③錯誤;滑坡不能緩解旱情,④錯誤,A、B、C錯誤。]
7.C 8.D 9.C [第7題,泥石流多形成于松散物質豐富、降水集中、植被稀少、地勢落差較大的地區。黃河三角洲地勢平坦;內蒙古高原地勢起伏小,降水少;天山北麓降水少;西南山區地表崎嶇,地勢起伏大,松散物質豐富,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易發生泥石流。第8題,滑坡和泥石流都主要發生在山區;滑坡和泥石流發生的條件并非完全相同,滑坡一般是由山體或巖體結構不穩定導致的,沒有水參與也會發生,但泥石流一定要有水參與才會發生;滑坡和泥石流的危害程度因不同地區、不同規模而異;我國山區面積廣大,滑坡和泥石流多發。第9題,泥石流的發生需要有大量的泥沙、石塊,所以將廢棄礦石隨意丟棄在斜坡上,可能促使泥石流發生。]
10.B 11.C [第10題,由圖可知,降水量與滑坡發生次數總體呈正相關,且滑坡發生最多的季節為夏季,故三峽庫區滑坡多發的誘因是夏季降水多。第11題,修建三峽水庫后,由于水庫庫岸水位比修建水庫前漲幅增大,對庫岸起到潤滑作用,因此發生滑坡的概率增大。]
12.A 13.A 14.D [第12題,結合圖可知,甲引發其他災害,而其他災害不會影響甲,由此推斷甲為地震。地震一般都伴隨不同程度的崩塌、滑坡災害。地形險峻的地區,因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災害引發的山體滑坡并挾帶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塊形成泥石流,而且暴雨加劇了崩塌、滑坡。崩塌、滑坡、泥石流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因此乙、丁為崩塌、滑坡或者滑坡、崩塌,丙為泥石流,A對。第13題,地表巖石破碎、松散,碎屑多,為崩塌、滑坡和泥石流提供物質基礎,A對;崩塌、滑坡和泥石流主要發生在山區,B錯;形成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地區不一定地表基巖廣布,因此地表基巖廣布不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多發的共性,C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多發不一定全年降水豐富,因冰雪融水也能觸發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產生,D錯。第14題,人工消雨,減少暴雨洪水的發生不現實,A錯;大量開挖坡腳更容易引發地質災害,B錯;發射衛星及時監測危害,進行衛星導航,只能提供受災情況,不能規避地質災害,C錯;修建道路時加固路基,植樹種草護坡,可以減少滑坡、泥石流的發生,D對。故選D。]
15.(1)A 原因:距離震源更近,位于山腳下,人口更加密集。
(2)A 原因:陸地受橫波與縱波的共同影響,海洋只受縱波的影響。
(3)泥石流第二節 地質災害
[學習目標] 1.通過實例資料,指出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時空分布特點,并說明其危害。(綜合思維)2.利用地理視頻等資料,解釋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的形成機制。(綜合思維)
知識點一 地震
1.概念:地殼中的巖層在地應力的長期作用下,會發生傾斜或彎曲。當積累起來的地應力超過巖層所能承受的限度時,巖層便會突然發生______或錯位,使長期積聚起來的能量急劇地釋放出來,并以________的形式向四周傳播,使地面發生震動。
2.地震構造
(1)圖中C為______、B為震中、BC為__________、AB為震中距。
(2)D位于________上,等震線是指把地面破壞程度相似的各點連接起來的曲線。
3.震級和烈度
震級 烈度
地震釋放______大小的等級 地面受到的影響和______程度
一次地震只有____個震級 一次地震可以有____個烈度
3級以下為無感地震;5級以上為破壞性地震 直接因素:震級、__________等;間接因素:地質構造、地面______等
圖示法記憶影響烈度的因素
4.危害
(1)直接危害:造成房屋倒塌,破壞道路、管道、通信等__________,導致人員______和財產損失。
(2)間接危害:破壞當地的資源環境和__________,嚴重損害災區人們的心理健康。
(3)次生災害:誘發崩塌、滑坡、泥石流、火災、______、有毒氣體泄漏、疫病蔓延等災害。
5.分布
(1)從世界范圍看,地震集中分布在__________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地帶。
(2)我國地震災害發生頻繁的地區有臺灣、西藏、新疆、青海、______、四川等。
拓展延伸
1.地震災害的防御措施
(1)積極開展防災、減災的宣傳教育,提高公眾的減災意識。
(2)建立地震災害監測預報體系。
(3)加強地質災害的管理,建立健全減災工作的政策法規體系。
(4)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強度。
(5)加強國際合作等。
2.我國地震災情
特點 東重西輕,原因是我國東部人口、城市密集,經濟較發達,地震災情嚴重。特別是華北地區及臺灣的地震災情最為嚴重
變化 ①人員傷亡有所減少。原因:科技進步,防震、抗震設施趨于完善 ②經濟損失呈加重趨勢。原因:經濟飛速發展,單位面積上的資產密度加大
(2024·江蘇泰州期中)某年5月22日0時5分,山東省文登區(36.9°N,121.9°E)發生4.6級地震,震源深度為10千米。如圖為“某同學繪制的關于此次地震的等震線圖”。讀圖,完成1~2題。
1.若甲地為震中,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震級a>b>c
B.②處受到的破壞程度一定比①③處大
C.通常情況下,②處比①處先感覺到地震
D.通常情況下,甲地為地震烈度最大區
2.下圖中,能正確反映震中距與地震震級及烈度關系的是( )
(2024·吉林白城期末)當地時間2021年12月13日17時12分,菲律賓某地(圖中灰色點)發生5.3級地震。據此回答3~4題。
3.關于本次地震震級(不考慮測量誤差)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北京測得的震級小于馬尼拉 B.佛得島測得的震級大于民都洛島
C.距離震源越遠,震級越小 D.所有地方測得的震級相同
4.本次地震可能引發( )
A.臺風 B.干旱 C.風暴潮 D.海嘯
知識點二 滑坡和泥石流
類型 滑坡 泥石流
概念 山地______上的巖體或土體,在______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動面__________的現象 山區______中由______或__________等激發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塊的特殊洪流
圖示
形成條件 巖體比較______、地勢起伏______、植被覆蓋度較差 地形______、具有豐富的______物質以及短時間內有大量______
多發地區 山地丘陵區以及__________頻繁的地區 山區溝谷中
我國山區面積廣大,尤以______地區最為多發
危害 破壞或掩埋農田、道路和建筑物,堵塞________ 摧毀______,破壞森林、農田、道路,淤塞江河等
拓展延伸
1.我國西南地區多地質災害的原因
2.滑坡和泥石流的防避
防御措施 開展宣傳教育,提高公眾防災、減災意識;建立災情監測網絡及預警系統;恢復植被,加固山體等
具體措施 滑坡:設置滑坡體外截水溝;修建阻滑支撐工程。 泥石流:修筑排導槽,疏導泥石流物質到特定位置
3.自然災害的關聯性總結
表現 一種自然災害可能直接引發多種自然災害 一種自然災害引發的災害,會進一步引發其他災害,從而形成災害鏈 多種自然災害的發生會引發某種災害的發生
舉例 地震可能引發崩塌、滑坡、泥石流、海嘯等災害 地震→滑坡→堰塞湖→洪水 地震和暴雨洪澇同時發生時,容易誘發滑坡、泥石流等災害
圖示
2021年10月,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北部遭遇暴風雨。該州首府薩克拉門托創1880年以來單日降雨量最高紀錄。此次暴風雨引發了洪澇和泥石流災害,嚴重影響當地人們的生產生活。下圖為泥石流形成示意圖。
1.[區域認知]推測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泥石流形成的主要條件。
2.[綜合思維]簡述泥石流導致的堰塞湖的形成過程。
3.[綜合思維]簡述此次泥石流可能對加利福尼亞州北部造成的危害。
滑坡是大量山體物質在重力作用下,沿滑動面整體下滑的現象(下圖)。據此完成1~3題。
1.滑坡多發的地區通常( )
①山高谷深,坡度陡 ②降水集中,多暴雨?、鄣乇碇脖桓采w率高?、鼙仨氂腥藶橐蛩?br/>A.①④ B.①② C.②④ D.①③
2.滑坡與泥石流的共同點是( )
A.都是山谷中的洪流 B.兩者的成因相同 C.都主要發生在山區 D.都是暴雨引發的
3.滑坡造成的危害往往包括( )
①掩埋村莊 ②淤塞河道?、垡l火災?、軐е律硥m暴
A.①④ B.①② C.②④ D.①③
(2024·青海西寧期末)下圖示意不同類型的地質災害。讀圖,回答4~5題。
4.圖中示意泥石流的圖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一般而言,泥石流在我國的發生頻率是( )
A.夏季大于冬季 B.春季大于秋季 C.東部多于西部 D.北部多于南部
答案精析
知識點一 地震
梳理教材新知
1.斷裂 地震波
2.(1)震源 震源深度 (2)等震線
3.能量 破壞 一 多 震源深度 建筑
4.(1)基礎設施 傷亡 (2)生態系統 (3)海嘯
5.(1)環太平洋 (2)云南
落實思維方法
1.D 2.D [第1題,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等震線是把地面破壞程度相似的各點連接起來的曲線,通常情況下,震中是地震烈度最大區,一般情況下,距震中越遠,烈度越小。第2題,震級表示地震能量的大小,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通常情況下,距震中距越遠,烈度越小。]
3.D 4.D [第3題,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在不考慮測量誤差的前提下,對于同一次地震,在任何位置進行測定,其震級都應該是相同的。第4題,此次地震的震源距海洋較近,地震可能引發海嘯。臺風、干旱和風暴潮主要是因大氣環境變化而產生的,均與地震無關。]
知識點二 滑坡和泥石流
梳理教材新知
斜坡 重力 整體下滑 溝谷 暴雨 冰雪消融 破碎 較大 陡峻 松散 水流 工程建設 西南 河道 聚落
探究核心知識
1.陡峻的溝谷地形;溝谷中有大量松散物質;短時間內有大量水流。
2.泥石流挾帶大量碎石向下游流動,碎石在河道堆積形成堆積體;堆積體阻塞河道,阻礙水體下泄;河流來水不斷在此匯集,最終形成堰塞湖。
3.泥石流摧毀聚落,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破壞交通設施,影響人們日常生活;形成堰塞湖,可能引發洪澇災害。
落實思維方法
1.B 2.C 3.B [第1題,滑坡是大量山體物質在重力作用下沿滑動面整體下滑的現象。坡度陡、降水集中區容易發生,①②正確。地表植被覆蓋率高,坡腳穩固地區則不易發生滑坡,人為因素不是滑坡發生的必要條件,有些滑坡發生與人為因素無關,因此③④錯誤。故選B。第2題,滑坡的特點是順坡“滑動”,泥石流的特點是沿溝“流動”。滑坡不是洪流,A錯誤。泥石流是山區溝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發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塊的特殊洪流。兩者成因不同,不都是由暴雨引發的,B、D錯誤。無論是“滑動”還是“流動”,都是在重力作用下,物質由高處向低處的一種運動形式。因此,“滑動”和“流動”的速度都受地形坡度的制約,都主要發生在山區,因此C正確。第3題,滑坡會破壞或掩埋農田、道路和建筑物,堵塞河道,①②正確。發生滑坡時,往往伴隨集中降水,因此不易引發火災和沙塵暴,③④錯誤。故選B。]
4.B 5.A [第4題,泥石流是山區溝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發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塊的特殊洪流。根據四幅圖的具體情況,②滿足以上基本條件,①③④不滿足,B正確,A、C、D錯誤。故選B。第5題,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個基本條件:地形、松散物質、水源。我國降水集中在夏、秋季節,因此夏季泥石流發生頻率大于冬季,秋季發生頻率大于春季,A正確,B錯誤;我國地勢西高東低,東部以平原、丘陵為主,西部以高原、山地為主,整體看東部泥石流發生頻率少于西部,C錯誤;我國降水南部多于北部,且南部多山地,因此泥石流發生的頻率北部少于南部,D錯誤。故選A。]
展開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