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60張PPT)氣象災害第一節第六章 自然災害課時1洪澇與干旱運用資料,說明常見自然災害的成因,了解避災、防災的措施。1.結合實例,說出洪澇與干旱的時空分布特點。(區域認知)2.運用資料,說明洪澇與干旱產生的原因和危害。(綜合思維)課程標準學習目標知識點一 洪澇災害知識點二 干旱災害內容索引課時對點練洪澇災害><知識點一1.形成連續性低洼2.分布從氣候因素看 主要分布于_________區、亞熱帶濕潤氣候區、溫帶海洋性氣候區從地形因素看 沿河、沿海_________地區我國的分布區 主要分布在東部季風區各大江河的___________,廣大山區也常受到洪水侵襲季風氣候地勢低洼中下游平原3.危害(1)帶來的危害①直接危害:淹沒農田、聚落等;破壞_____、通信、水利等基礎設施;造成人員傷亡、_______減產、交通受阻、人畜飲用水困難等。②間接危害:引發河流泥沙淤塞、_________等生態問題;破壞人類生存環境,制約區域經濟發展;洪澇過后易發_____,威脅人類身體健康。(2)危害的特點:人口越_____、經濟發展水平越高的地區,洪澇造成的損失越大。交通農作物水土流失疫情密集思考如果洪澇發生在無人區,會不會形成洪澇災害?答案 不會。洪澇只有發生在有人類活動的區域,并且造成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時,才能稱為洪澇災害。拓展延伸1.洪澇災害的成因因素 影響自然原因 流域狀況 降水強度大小 降水強度大,歷時長,造成洪水水量大,水位高 匯水速度加快,易于形成洪水地面坡度大小 地面坡度大土壤含水率高低 土壤含水率高植被覆蓋率高低 植被覆蓋率低水系狀況 支流形狀 特別是扇形水系 排水速度減慢,容易形成洪水河道曲直 河道彎曲河谷坡度 地勢低洼、縱向坡度小入海口寬窄 入海口狹窄拓展延伸因素 影響人為原因 破壞植被 導致流域匯水速度加快,加劇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積,使河流水位升高、河床坡度減小,誘發或加劇洪水圍湖造田 使湖泊對洪水調節能力減弱拓展延伸2.洪澇治理措施項目 內容監測和預報 利用氣象衛星對洪水進行監測并及時預報防洪措施 工程措施 ①興建水庫,退耕還湖,提高對洪水的調蓄能力;②修筑堤壩,防止洪水漫溢;③疏浚河道,提高泄洪速度;④開辟分洪區,開挖分洪道,降低洪水水位非工程措施 ①提高人們的防災減災意識;②植樹造林,減輕水土流失;③建立統一的防災減災管理體制和抗洪搶險指揮管理系統;⑤組織災前水利建設與防災減災科技研究材料一 自2023年7月27日起,受冷暖空氣和臺風“杜蘇芮”共同影響,河北省大部分地區出現強降雨過程,全省平均降雨量146.2毫米;且持續時間長,從7月27日8時開始,到8月2日8時持續近144個小時。截至8月5日,河北全省98個縣(區)883個鄉(鎮)遭受洪澇災害,受災人口高達222.29萬人。材料二 我國部分地區雨澇分布圖。1.[區域認知]結合材料,總結我國洪澇災害的時空分布規律。答案 時間分布:我國洪澇災害主要發生在夏季(或夏秋季)。空間分布:主要分布在我國東部季風區,集中在我國地勢的第三級階梯。材料一 自2023年7月27日起,受冷暖空氣和臺風“杜蘇芮”共同影響,河北省大部分地區出現強降雨過程,全省平均降雨量146.2毫米;且持續時間長,從7月27日8時開始,到8月2日8時持續近144個小時。截至8月5日,河北全省98個縣(區)883個鄉(鎮)遭受洪澇災害,受災人口高達222.29萬人。材料二 我國部分地區雨澇分布圖。2.[綜合思維]簡述洪澇災害帶來的危害。答案 洪水會淹沒周圍的人類聚落,造成人員傷亡,危害人類安全。洪水淹沒地區會造成重大的財產損失,也可能誘發其他的自然災害等。下圖為“我國主要滯洪區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1.下列關于我國主要滯洪區分布的敘述,正確的是A.主要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區B.主要位于河流上游地區C.主要位于河谷地帶D.主要位于北方地區√滯洪區指滯納洪水的地區,因此滯洪區應該在洪澇多發且地勢較低的地區。讀圖可知,我國主要滯洪區主要位于地勢低平的河流中下游地區,故A正確。下圖為“我國主要滯洪區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2.我國西部地區幾乎沒有滯洪區分布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稀少 B.降水量少C.沒有河流 D.平原面積小√與東部地區相比,我國西部地區因地勢高且深居內陸,夏季風難以到達,降水稀少,所以西部地區幾乎沒有滯洪區分布,故B正確。(2024·陜西商洛期中)下圖為“我國多年平均日降水量大于等于50毫米的日數分布圖”。讀圖,完成3~4題。3.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洪水的時空分布與暴雨的時空分布存在著相關性B.干旱、半干旱地區沒有洪災發生C.東北地區沒有洪災因為降水較少D.平原地區較山區洪澇少,山脈東坡和南坡較多√由圖可知,降雨量大于等于50毫米的日數東部地區較多,西部地區較少。暴雨可以導致暴雨洪水,因而洪水的時空分布與暴雨的時空分布存在相關性,A正確。(2024·陜西商洛期中)下圖為“我國多年平均日降水量大于等于50毫米的日數分布圖”。讀圖,完成3~4題。4.在東部季風區,暴雨集中在每年的A.4~9月 B.5~11月C.7~8月 D.6~8月√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受夏季風影響,我國東部季風區暴雨集中在每年的4~9月。A正確。干旱災害><知識點二1.概念(1)干旱:因長時間無降水或降水異常偏少造成的空氣干燥、_________的現象。(2)旱災:當干旱持續時間較長,影響人類的生活和生產時,稱為干旱災害,簡稱旱災。2.分布(1)世界:非洲、____洲和大洋洲的內陸地區,其中____洲最嚴重。土壤缺水亞非(2)我國:東部季風區旱災多發區:華北、______、西南和江淮最頻繁、最嚴重區:______地區華南華北3.危害(1)影響農業生產:造成農作物大量_____,影響牧草生長,加劇草場退化和_______。(2)影響社會生活:引發水資源短缺,造成人畜_____困難,嚴重時甚至影響經濟發展乃至社會穩定。(3)誘發其他災害:極易引發_______、火災、蟲災等災害。減產飲水沙塵暴沙漠化拓展延伸1.我國旱澇災害的主要成因夏季風的強弱和進退遲早的年際變化是形成我國旱澇災害的主要原因。夏季風強的年份,雨帶迅速推移到北方,北方降水多,形成洪澇;南方降水少,多旱災。夏季風弱的年份,雨帶向北推進慢,北方降水少,多旱災,此時雨帶長期控制南方,南方降水多,形成澇災(如圖)。拓展延伸2.旱災的防治措施(1)技術措施:人工增雨;循環用水,節約用水,提高水資源利用率;污水資源化再利用。(2)工程措施:開展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跨流域調水。(3)生物措施:農林牧結合,營造防護林,改善生態環境;退耕還林,植樹造林;選擇耐旱作物,選育耐旱品種。(4)管理措施:重視災情預報;優化農業布局。(2024·內蒙古呼倫貝爾開學考試)讀圖,完成1~2題。1.從圖中可以看出,我國干旱災害最嚴重的地區是A.黃淮海平原 B.西北地區C.云貴高原 D.四川盆地√干旱頻次越高的地區,干旱災害越嚴重,從圖中可以看出黃淮海平原地區干旱頻次最高(45以上),說明干旱災害最嚴重,A正確。(2024·內蒙古呼倫貝爾開學考試)讀圖,完成1~2題。2.下列關于我國各地干旱災害的形成原因,說法錯誤的是A.降水量高于平均值就出現干旱B.北方降水少、耕地多,易造成干旱C.降水年際變化小的地方發生干旱的概率小D.人口增長,工農業發展,生活和生產用水量提高√降水量低于平均值易出現干旱,A錯誤。故選A。唐代詩人白居易的《杜陵叟》中有這樣的詩句:“三月無雨旱風起,麥苗不秀多黃死。”完成3~4題。3.以上詩句反映的常見氣象災害可能位于我國A.華北地區 B.四川盆地C.東北地區 D.華南地區√由材料“三月無雨旱風起,麥苗不秀多黃死”可知,該地區春旱嚴重,且春季田中長有麥苗,最可能為冬小麥,因此該地可能位于我國華北地區。唐代詩人白居易的《杜陵叟》中有這樣的詩句:“三月無雨旱風起,麥苗不秀多黃死。”完成3~4題。4.為了減輕類似“三月無雨旱風起,麥苗不秀多黃死”的災情,宜采取的措施主要有①興修水利工程,實行跨流域調水 ②大量開采地下水 ③推廣先進的節水灌溉技術 ④推廣耐旱作物 ⑤減種糧食作物,擴種經濟作物A.①②③ B.①③④C.③④⑤ D.②③⑤√興修水利工程,實行跨流域調水、推廣先進的節水灌溉技術(滴灌和噴灌等)及推廣耐旱作物可減輕類似“三月無雨旱風起,麥苗不秀多黃死”的災情;大量開采地下水,會導致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等問題;減種糧食作物,擴種經濟作物并不能解決缺水的問題。課時對點練(2024·山東青島期中)我國是世界上洪澇災害頻繁而嚴重的國家之一,洪澇災害不僅危害范圍廣、發生頻繁、突發性強,而且損失大。據此完成1~2題。1.我國洪澇災害空間分布的總體格局是①東部多,西部少 ②沿海多,內陸少 ③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 ④山脈東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 ⑤河流上中游多,下游少 ⑥夏秋季多,冬季少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C.①②⑤⑥ D.①②④⑥√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15結合洪澇形成的主要影響因素分析,我國洪澇災害空間分布的總體格局是:東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內陸少;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山脈東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一般情況下,河流的上中游地勢高,洪澇災害不易發生。⑥屬于洪澇災害的時間分布特點。123456789101112131415土壤含水率低、植被覆蓋好會增加下滲,減少地表徑流,使流域匯水速度變慢,洪水發生概率較小。123456789101112131415(2024·山東青島期中)我國是世界上洪澇災害頻繁而嚴重的國家之一,洪澇災害不僅危害范圍廣、發生頻繁、突發性強,而且損失大。據此完成1~2題。2.我國洪水災害類型多樣,下列洪災形成因素之間關聯不正確的是A.泥石流→河道堵塞→洪水B.氣溫回升→冰雪融化→洪水C.冰凌下泄→堵塞河道→洪水D.土壤含水率低、植被覆蓋好→流域匯水速度快→洪水√(2024·吉林長春期末)山洪是指山區溪溝中發生的暴漲洪水。山洪具有突發性,水量集中且流速快,沖刷破壞力強,水流中挾帶泥沙甚至石塊等,常造成局部性洪災。下面分別是“1983~2015年西藏山洪發生次數年際變化和月份分布圖”。讀圖完成3~4題。3.西藏山洪發生的時間特點主要表現為A.近幾年來山洪發生次數逐漸增多B.近幾年來山洪發生次數開始減少C.集中于春夏季,秋冬季較少D.7、8月最多,12月未發生山洪√123456789101112131415從圖中可以看出,近幾年來山洪發生次數整體呈上升趨勢,但并不是逐漸增多的,A、B錯誤;從圖中可以看出,7、8月山洪發生次數最多,4、6月次之,說明西藏山洪集中發生在春夏季,秋冬季較少,C正確;由圖可知,12月有山洪發生,D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2024·吉林長春期末)山洪是指山區溪溝中發生的暴漲洪水。山洪具有突發性,水量集中且流速快,沖刷破壞力強,水流中挾帶泥沙甚至石塊等,常造成局部性洪災。下面分別是“1983~2015年西藏山洪發生次數年際變化和月份分布圖”。讀圖完成3~4題。4.西藏山洪發生次數多、分布廣,造成的損失大,其原因是①地勢起伏大 ②河流含沙量大 ③居民點多分布于山坡地帶 ④交通設施(道路等)多沿河流建設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123456789101112131415影響西藏山洪發生的因素主要是地勢起伏大,①正確;河流含沙量大小與山洪發生次數關系不大,且西藏河流的含沙量并不大,②錯誤;山洪造成的損失一般與人文要素關聯性大,如分布于山谷地帶的居民點、交通設施、工礦企業等容易被山洪淹沒,損失較大,居民點在山坡地帶分布較少,③錯誤,④正確。D正確。干旱災害是我國最主要的自然災害之一,且有逐年加劇之勢。據統計,我國自然災害中85%為氣象災害,而干旱災害占氣象災害的50%左右。下圖為“我國各區域干旱狀況的動態變化統計圖”(1949~1990年)。據此完成5~7題。5.1949~1990年間,干旱影響面積和成災面積增加最明顯的是A.東北地區 B.華北地區C.西北地區 D.西南地區√123456789101112131415讀圖并結合圖例可知,1949~1990年干旱影響面積和成災面積增加最明顯的是東北地區,A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干旱災害是我國最主要的自然災害之一,且有逐年加劇之勢。據統計,我國自然災害中85%為氣象災害,而干旱災害占氣象災害的50%左右。下圖為“我國各區域干旱狀況的動態變化統計圖”(1949~1990年)。據此完成5~7題。6.下列地區與干旱多發季節對應正確的是A.華南地區—春季 B.華東地區—夏季C.華北地區—秋季 D.東北地區—春季√123456789101112131415根據所學可知,華南地區3、4月受鋒面雨帶影響,降水較多,干旱較少發生,A錯誤;華東地區夏季梅雨過后受副高控制,多伏旱,B正確;華北地區春季蒸發旺盛,降水少,多春旱,C錯誤;東北地區春季多季節性積雪融水,干旱較少發生,D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干旱災害是我國最主要的自然災害之一,且有逐年加劇之勢。據統計,我國自然災害中85%為氣象災害,而干旱災害占氣象災害的50%左右。下圖為“我國各區域干旱狀況的動態變化統計圖”(1949~1990年)。據此完成5~7題。7.我國華南地區干旱成災面積較小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數量多 B.地廣人稀C.水利設施完善 D.地形起伏較大√123456789101112131415我國華南地區河流較多,水源充足,且經濟較發達,水利設施完善,故干旱成災面積較小,C正確;城市數量多少與干旱成災面積關系很小,A錯誤;華南地區地狹人稠,人口密度大,B錯誤;華南地區以平原、丘陵為主,地勢起伏相對較小,D錯誤。讀“海河流域局部圖”,完成8~9題。8.海河流域洪澇災害頻發的自然原因有①夏季暴雨集中 ②城鎮化水平高 ③地勢低平 ④春季臺風頻繁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海河的中下游為平原,地勢低平,容易出現洪澇災害;海河流域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夏季暴雨集中,地表徑流量大,導致洪澇災害頻發。故選B。123456789101112131415修建水庫,調節海河水量的季節變化,有利于防治洪澇災害;加固沿海大堤,主要解決的是海水入侵問題;人工降水主要是針對降水季節分配不均而采取的措施,且人工降水易加重洪澇災害;修建入海新河,有利于汛期河水的下泄,從而緩解洪澇災害,故選B。123456789101112131415讀“海河流域局部圖”,完成8~9題。9.要緩解海河流域洪澇災害,需要采取的措施有①修建水庫 ②加固沿海大堤 ③人工降水 ④修建入海新河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2024·河南開封質檢)如圖為某河流流域管理局根據常年水文數據(1875~2005年)繪制的“洪水頻率曲線圖”。若根據1975~2005年的水文數據推算,洪水頻率有增大的現象。讀圖完成10~11題。10.從開始出現災害的水位看,在1975~2005年的洪水頻率曲線上,其再現周期比在1875~1975年的洪水頻率曲線上大約縮短了A.1年 B.3年C.5年 D.7年√能力提升123456789101112131415讀圖可知,開始出現災害水位,在1875~1975年的洪水頻率曲線上的再現周期約為5年,而在1975~2005年的洪水頻率曲線上的再現周期約為2年,大約縮短了3年的時間,B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2024·河南開封質檢)如圖為某河流流域管理局根據常年水文數據(1875~2005年)繪制的“洪水頻率曲線圖”。若根據1975~2005年的水文數據推算,洪水頻率有增大的現象。讀圖完成10~11題。11.如果此流域內的降水量及降水特點沒有變化,那么造成近年來洪水頻率增大的原因最可能是①疏通河道 ②退耕還牧 ③城鎮化 ④林地轉牧A.①② B.①③C.③④ D.②④√如果流域內的降水量及降水特點沒有變化,那么導致洪水多發的主要原因就是地面環境的變化和人類對自然環境的破壞。林地轉牧使林地的面積減小,削弱了林地涵養水源、滯留雨水的功能,導致洪水頻率增大,④正確。隨著城鎮化的發展,城鎮硬化面積增加,下滲減少,雨水變成地表徑流很快進入河道,使洪水頻率增大,③正確。故選C。123456789101112131415受降水總量少、氣溫偏高、河道來水偏少等因素影響,2020年云南遭受近年來最嚴重干旱。截至2020年4月15日,全省農村因干旱造成147萬人飲水困難,全省農作物受旱面積達460萬畝。下圖為“我國干旱災害出現頻次(單位時間出現的次數)圖”。讀圖完成12~13題。12.甲地區旱災出現頻次大于周邊地區的自然原因主要是A.山高谷深,地表水容易流失B.海拔低,氣溫高,蒸發大C.喀斯特地貌,地表水下滲多D.人口稠密,用水量大√123456789101112131415由圖示及材料信息可知,甲地區地處云貴高原,喀斯特地貌分布廣,地表水易下滲,導致地表水缺乏,旱災頻發,C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受降水總量少、氣溫偏高、河道來水偏少等因素影響,2020年云南遭受近年來最嚴重干旱。截至2020年4月15日,全省農村因干旱造成147萬人飲水困難,全省農作物受旱面積達460萬畝。下圖為“我國干旱災害出現頻次(單位時間出現的次數)圖”。讀圖完成12~13題。13.為減輕甲地區干旱災害造成的損失,下列措施可行的是①提高公民節水意識 ②大量開采地下水 ③興修水利,合理灌溉 ④發展科技、海水淡化 ⑤加大水污染治理A.①②③ B.②③④C.③④⑤ D.①③⑤√由所學知識可知,減輕該地區干旱災害造成的損失,可行性措施從開源和節流兩方面來考慮。如提高公民節水意識,興修水利,合理灌溉,加大水污染治理等,①③⑤正確;大量開采地下水會造成地面沉降、塌陷等問題,②錯誤;發展科技、海水淡化主要在經濟發達的沿海地區,該地區位于內陸且經濟欠發達,④錯誤。故選D。12345678910111213141514.(2024·遼寧沈陽質檢)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越南是世界重要的糧食生產國。越南境內湄公河流域水稻產量約占全國的一半。2020年4月湄公河上游普降暴雨,導致越南洪水泛濫,給當地水稻生長帶來一定的影響。下圖為越南湄公河局部及周邊地區示意圖。(1)分析此次越南發生洪災的主要原因。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 湄公河上游地區異常天氣帶來過多降水;湄公河河口三角洲地勢低平,排水不暢。123456789101112131415(2)在這場洪災中,胡志明市的抗洪任務艱巨,簡述其原因。答案 靠近河流入海口,地勢低洼,大量來水匯聚,洪水量大;人口密集,經濟活動集中,災害損失大;排澇設施較為落后。(3)推測此次洪水對越南可能造成的危害。答案 淹沒農田、聚落等;破壞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礎設施;造成人員傷亡、農作物減產、交通受阻、人畜飲水困難等。15.(2024·黑龍江大慶診斷)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干旱災害是我國主要的氣象災害之一。如圖反映了我國1950~1991年間不同區域干旱季節性分布及其對農業的影響。(1)指出圖中顯示的我國旱災的分布特點。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 時間分布:全年都有,但以春旱(或春、夏旱)最為普遍。空間分布: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干旱發生,分布廣,但以季風區最為典型。15.(2024·黑龍江大慶診斷)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干旱災害是我國主要的氣象災害之一。如圖反映了我國1950~1991年間不同區域干旱季節性分布及其對農業的影響。(2)判斷圖中旱災最嚴重的地區(寫序號),并說明判斷依據。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 ②區。依據:②區的旱災糧食損失量占全國旱災糧食損失總量的百分比、旱災面積占全國旱災總面積的百分比均最高。15.(2024·黑龍江大慶診斷)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干旱災害是我國主要的氣象災害之一。如圖反映了我國1950~1991年間不同區域干旱季節性分布及其對農業的影響。(3)分析②區旱災嚴重的原因。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 春季降水少;升溫快,蒸發旺盛;冬小麥生長期,需水量大。第一節 氣象災害課時1 洪澇與干旱課程標準 運用資料,說明常見自然災害的成因,了解避災、防災的措施。學習目標 1.結合實例,說出洪澇與干旱的時空分布特點。(區域認知)2.運用資料,說明洪澇與干旱產生的原因和危害。(綜合思維)知識點一 洪澇災害1.形成2.分布從氣候因素看 主要分布于季風氣候區、亞熱帶濕潤氣候區、溫帶海洋性氣候區從地形因素看 沿河、沿海地勢低洼地區我國的分布區 主要分布在東部季風區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廣大山區也常受到洪水侵襲3.危害(1)帶來的危害①直接危害:淹沒農田、聚落等;破壞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礎設施;造成人員傷亡、農作物減產、交通受阻、人畜飲用水困難等。②間接危害:引發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生態問題;破壞人類生存環境,制約區域經濟發展;洪澇過后易發疫情,威脅人類身體健康。(2)危害的特點:人口越密集、經濟發展水平越高的地區,洪澇造成的損失越大。思考 如果洪澇發生在無人區,會不會形成洪澇災害?答案 不會。洪澇只有發生在有人類活動的區域,并且造成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時,才能稱為洪澇災害。拓展延伸1.洪澇災害的成因因素 影響自然原因 流域狀況 降水強度大小 降水強度大,歷時長,造成洪水水量大,水位高 匯水速度加快,易于形成洪水地面坡度大小 地面坡度大土壤含水率高低 土壤含水率高植被覆蓋率高低 植被覆蓋率低水系狀況 支流形狀 特別是扇形水系 排水速度減慢,容易形成洪水河道曲直 河道彎曲河谷坡度 地勢低洼、縱向坡度小入海口寬窄 入海口狹窄人為原因 破壞植被 導致流域匯水速度加快,加劇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積,使河流水位升高、河床坡度減小,誘發或加劇洪水圍湖造田 使湖泊對洪水調節能力減弱2.洪澇治理措施項目 內容監測和預報 利用氣象衛星對洪水進行監測并及時預報防洪措施 工程措施 ①興建水庫,退耕還湖,提高對洪水的調蓄能力;②修筑堤壩,防止洪水漫溢;③疏浚河道,提高泄洪速度;④開辟分洪區,開挖分洪道,降低洪水水位非工程措施 ①提高人們的防災減災意識;②植樹造林,減輕水土流失;③建立統一的防災減災管理體制和抗洪搶險指揮管理系統;⑤組織災前水利建設與防災減災科技研究材料一 自2023年7月27日起,受冷暖空氣和臺風“杜蘇芮”共同影響,河北省大部分地區出現強降雨過程,全省平均降雨量146.2毫米;且持續時間長,從7月27日8時開始,到8月2日8時持續近144個小時。截至8月5日,河北全省98個縣(區)883個鄉(鎮)遭受洪澇災害,受災人口高達222.29萬人。材料二 我國部分地區雨澇分布圖。1.[區域認知]結合材料,總結我國洪澇災害的時空分布規律。答案 時間分布:我國洪澇災害主要發生在夏季(或夏秋季)。空間分布:主要分布在我國東部季風區,集中在我國地勢的第三級階梯。2.[綜合思維]簡述洪澇災害帶來的危害。答案 洪水會淹沒周圍的人類聚落,造成人員傷亡,危害人類安全。洪水淹沒地區會造成重大的財產損失,也可能誘發其他的自然災害等。下圖為“我國主要滯洪區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1.下列關于我國主要滯洪區分布的敘述,正確的是( )A.主要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區B.主要位于河流上游地區C.主要位于河谷地帶D.主要位于北方地區2.我國西部地區幾乎沒有滯洪區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稀少 B.降水量少C.沒有河流 D.平原面積小答案 1.A 2.B解析 第1題,滯洪區指滯納洪水的地區,因此滯洪區應該在洪澇多發且地勢較低的地區。讀圖可知,我國主要滯洪區主要位于地勢低平的河流中下游地區,故A正確。第2題,與東部地區相比,我國西部地區因地勢高且深居內陸,夏季風難以到達,降水稀少,所以西部地區幾乎沒有滯洪區分布,故B正確。(2024·陜西商洛期中)下圖為“我國多年平均日降水量大于等于50毫米的日數分布圖”。讀圖,完成3~4題。3.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洪水的時空分布與暴雨的時空分布存在著相關性B.干旱、半干旱地區沒有洪災發生C.東北地區沒有洪災因為降水較少D.平原地區較山區洪澇少,山脈東坡和南坡較多4.在東部季風區,暴雨集中在每年的( )A.4~9月 B.5~11月C.7~8月 D.6~8月答案 3.A 4.A解析 第3題,由圖可知,降雨量大于等于50毫米的日數東部地區較多,西部地區較少。暴雨可以導致暴雨洪水,因而洪水的時空分布與暴雨的時空分布存在相關性,A正確。第4題,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受夏季風影響,我國東部季風區暴雨集中在每年的4~9月。A正確。知識點二 干旱災害1.概念(1)干旱:因長時間無降水或降水異常偏少造成的空氣干燥、土壤缺水的現象。(2)旱災:當干旱持續時間較長,影響人類的生活和生產時,稱為干旱災害,簡稱旱災。2.分布(1)世界:非洲、亞洲和大洋洲的內陸地區,其中非洲最嚴重。 2 我國:東部季風區3.危害(1)影響農業生產:造成農作物大量減產,影響牧草生長,加劇草場退化和沙漠化。(2)影響社會生活:引發水資源短缺,造成人畜飲水困難,嚴重時甚至影響經濟發展乃至社會穩定。(3)誘發其他災害:極易引發沙塵暴、火災、蟲災等災害。拓展延伸1.我國旱澇災害的主要成因夏季風的強弱和進退遲早的年際變化是形成我國旱澇災害的主要原因。夏季風強的年份,雨帶迅速推移到北方,北方降水多,形成洪澇;南方降水少,多旱災。夏季風弱的年份,雨帶向北推進慢,北方降水少,多旱災,此時雨帶長期控制南方,南方降水多,形成澇災(如圖)。2.旱災的防治措施(1)技術措施:人工增雨;循環用水,節約用水,提高水資源利用率;污水資源化再利用。(2)工程措施:開展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跨流域調水。(3)生物措施:農林牧結合,營造防護林,改善生態環境;退耕還林,植樹造林;選擇耐旱作物,選育耐旱品種。(4)管理措施:重視災情預報;優化農業布局。(2024·內蒙古呼倫貝爾開學考試)讀圖,完成1~2題。1.從圖中可以看出,我國干旱災害最嚴重的地區是( )A.黃淮海平原 B.西北地區C.云貴高原 D.四川盆地2.下列關于我國各地干旱災害的形成原因,說法錯誤的是( )A.降水量高于平均值就出現干旱B.北方降水少、耕地多,易造成干旱C.降水年際變化小的地方發生干旱的概率小D.人口增長,工農業發展,生活和生產用水量提高答案 1.A 2.A解析 第1題,干旱頻次越高的地區,干旱災害越嚴重,從圖中可以看出黃淮海平原地區干旱頻次最高(45以上),說明干旱災害最嚴重,A正確。第2題,降水量低于平均值易出現干旱,A錯誤。故選A。唐代詩人白居易的《杜陵叟》中有這樣的詩句:“三月無雨旱風起,麥苗不秀多黃死。”完成3~4題。3.以上詩句反映的常見氣象災害可能位于我國( )A.華北地區 B.四川盆地C.東北地區 D.華南地區4.為了減輕類似“三月無雨旱風起,麥苗不秀多黃死”的災情,宜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①興修水利工程,實行跨流域調水 ②大量開采地下水 ③推廣先進的節水灌溉技術 ④推廣耐旱作物 ⑤減種糧食作物,擴種經濟作物A.①②③ B.①③④C.③④⑤ D.②③⑤答案 3.A 4.B解析 第3題,由材料“三月無雨旱風起,麥苗不秀多黃死”可知,該地區春旱嚴重,且春季田中長有麥苗,最可能為冬小麥,因此該地可能位于我國華北地區。第4題,興修水利工程,實行跨流域調水、推廣先進的節水灌溉技術(滴灌和噴灌等)及推廣耐旱作物可減輕類似“三月無雨旱風起,麥苗不秀多黃死”的災情;大量開采地下水,會導致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等問題;減種糧食作物,擴種經濟作物并不能解決缺水的問題。課時對點練 [分值:72分](選擇題1~9題,每小題3分,共27分)(2024·山東青島期中)我國是世界上洪澇災害頻繁而嚴重的國家之一,洪澇災害不僅危害范圍廣、發生頻繁、突發性強,而且損失大。據此完成1~2題。1.我國洪澇災害空間分布的總體格局是( )①東部多,西部少 ②沿海多,內陸少 ③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 ④山脈東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 ⑤河流上中游多,下游少 ⑥夏秋季多,冬季少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C.①②⑤⑥ D.①②④⑥2.我國洪水災害類型多樣,下列洪災形成因素之間關聯不正確的是( )A.泥石流→河道堵塞→洪水B.氣溫回升→冰雪融化→洪水C.冰凌下泄→堵塞河道→洪水D.土壤含水率低、植被覆蓋好→流域匯水速度快→洪水答案 1.A 2.D解析 第1題,結合洪澇形成的主要影響因素分析,我國洪澇災害空間分布的總體格局是:東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內陸少;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山脈東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一般情況下,河流的上中游地勢高,洪澇災害不易發生。⑥屬于洪澇災害的時間分布特點。第2題,土壤含水率低、植被覆蓋好會增加下滲,減少地表徑流,使流域匯水速度變慢,洪水發生概率較小。(2024·吉林長春期末)山洪是指山區溪溝中發生的暴漲洪水。山洪具有突發性,水量集中且流速快,沖刷破壞力強,水流中挾帶泥沙甚至石塊等,常造成局部性洪災。下面分別是“1983~2015年西藏山洪發生次數年際變化和月份分布圖”。讀圖完成3~4題。3.西藏山洪發生的時間特點主要表現為( )A.近幾年來山洪發生次數逐漸增多B.近幾年來山洪發生次數開始減少C.集中于春夏季,秋冬季較少D.7、8月最多,12月未發生山洪4.西藏山洪發生次數多、分布廣,造成的損失大,其原因是( )①地勢起伏大 ②河流含沙量大 ③居民點多分布于山坡地帶 ④交通設施(道路等)多沿河流建設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 3.C 4.D解析 第3題,從圖中可以看出,近幾年來山洪發生次數整體呈上升趨勢,但并不是逐漸增多的,A、B錯誤;從圖中可以看出,7、8月山洪發生次數最多,4、6月次之,說明西藏山洪集中發生在春夏季,秋冬季較少,C正確;由圖可知,12月有山洪發生,D錯誤。第4題,影響西藏山洪發生的因素主要是地勢起伏大,①正確;河流含沙量大小與山洪發生次數關系不大,且西藏河流的含沙量并不大,②錯誤;山洪造成的損失一般與人文要素關聯性大,如分布于山谷地帶的居民點、交通設施、工礦企業等容易被山洪淹沒,損失較大,居民點在山坡地帶分布較少,③錯誤,④正確。D正確。干旱災害是我國最主要的自然災害之一,且有逐年加劇之勢。據統計,我國自然災害中85%為氣象災害,而干旱災害占氣象災害的50%左右。下圖為“我國各區域干旱狀況的動態變化統計圖”(1949~1990年)。據此完成5~7題。5.1949~1990年間,干旱影響面積和成災面積增加最明顯的是( )A.東北地區 B.華北地區C.西北地區 D.西南地區6.下列地區與干旱多發季節對應正確的是( )A.華南地區—春季 B.華東地區—夏季C.華北地區—秋季 D.東北地區—春季7.我國華南地區干旱成災面積較小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數量多 B.地廣人稀C.水利設施完善 D.地形起伏較大答案 5.A 6.B 7.C解析 第5題,讀圖并結合圖例可知,1949~1990年干旱影響面積和成災面積增加最明顯的是東北地區,A正確。第6題,根據所學可知,華南地區3、4月受鋒面雨帶影響,降水較多,干旱較少發生,A錯誤;華東地區夏季梅雨過后受副高控制,多伏旱,B正確;華北地區春季蒸發旺盛,降水少,多春旱,C錯誤;東北地區春季多季節性積雪融水,干旱較少發生,D錯誤。第7題,我國華南地區河流較多,水源充足,且經濟較發達,水利設施完善,故干旱成災面積較小,C正確;城市數量多少與干旱成災面積關系很小,A錯誤;華南地區地狹人稠,人口密度大,B錯誤;華南地區以平原、丘陵為主,地勢起伏相對較小,D錯誤。讀“海河流域局部圖”,完成8~9題。8.海河流域洪澇災害頻發的自然原因有( )①夏季暴雨集中 ②城鎮化水平高 ③地勢低平 ④春季臺風頻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要緩解海河流域洪澇災害,需要采取的措施有( )①修建水庫 ②加固沿海大堤 ③人工降水 ④修建入海新河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8.B 9.B解析 第8題,海河的中下游為平原,地勢低平,容易出現洪澇災害;海河流域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夏季暴雨集中,地表徑流量大,導致洪澇災害頻發。故選B。第9題,修建水庫,調節海河水量的季節變化,有利于防治洪澇災害;加固沿海大堤,主要解決的是海水入侵問題;人工降水主要是針對降水季節分配不均而采取的措施,且人工降水易加重洪澇災害;修建入海新河,有利于汛期河水的下泄,從而緩解洪澇災害,故選B。(選擇題10~13題,每小題4分,共16分)(2024·河南開封質檢)右圖為某河流流域管理局根據常年水文數據(1875~2005年)繪制的“洪水頻率曲線圖”。若根據1975~2005年的水文數據推算,洪水頻率有增大的現象。讀圖完成10~11題。10.從開始出現災害的水位看,在1975~2005年的洪水頻率曲線上,其再現周期比在1875~1975年的洪水頻率曲線上大約縮短了( )A.1年 B.3年 C.5年 D.7年11.如果此流域內的降水量及降水特點沒有變化,那么造成近年來洪水頻率增大的原因最可能是( )①疏通河道 ②退耕還牧 ③城鎮化 ④林地轉牧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 10.B 11.C解析 第10題,讀圖可知,開始出現災害水位,在1875~1975年的洪水頻率曲線上的再現周期約為5年,而在1975~2005年的洪水頻率曲線上的再現周期約為2年,大約縮短了3年的時間,B正確。第11題,如果流域內的降水量及降水特點沒有變化,那么導致洪水多發的主要原因就是地面環境的變化和人類對自然環境的破壞。林地轉牧使林地的面積減小,削弱了林地涵養水源、滯留雨水的功能,導致洪水頻率增大,④正確。隨著城鎮化的發展,城鎮硬化面積增加,下滲減少,雨水變成地表徑流很快進入河道,使洪水頻率增大,③正確。故選C。受降水總量少、氣溫偏高、河道來水偏少等因素影響,2020年云南遭受近年來最嚴重干旱。截至2020年4月15日,全省農村因干旱造成147萬人飲水困難,全省農作物受旱面積達460萬畝。下圖為“我國干旱災害出現頻次(單位時間出現的次數)圖”。讀圖完成12~13題。12.甲地區旱災出現頻次大于周邊地區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山高谷深,地表水容易流失B.海拔低,氣溫高,蒸發大C.喀斯特地貌,地表水下滲多D.人口稠密,用水量大13.為減輕甲地區干旱災害造成的損失,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①提高公民節水意識 ②大量開采地下水 ③興修水利,合理灌溉 ④發展科技、海水淡化 ⑤加大水污染治理A.①②③ B.②③④C.③④⑤ D.①③⑤答案 12.C 13.D解析 第12題,由圖示及材料信息可知,甲地區地處云貴高原,喀斯特地貌分布廣,地表水易下滲,導致地表水缺乏,旱災頻發,C正確。第13題,由所學知識可知,減輕該地區干旱災害造成的損失,可行性措施從開源和節流兩方面來考慮。如提高公民節水意識,興修水利,合理灌溉,加大水污染治理等,①③⑤正確;大量開采地下水會造成地面沉降、塌陷等問題,②錯誤;發展科技、海水淡化主要在經濟發達的沿海地區,該地區位于內陸且經濟欠發達,④錯誤。故選D。14.(2024·遼寧沈陽質檢)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6分)越南是世界重要的糧食生產國。越南境內湄公河流域水稻產量約占全國的一半。2020年4月湄公河上游普降暴雨,導致越南洪水泛濫,給當地水稻生長帶來一定的影響。下圖為越南湄公河局部及周邊地區示意圖。(1)分析此次越南發生洪災的主要原因。(4分)(2)在這場洪災中,胡志明市的抗洪任務艱巨,簡述其原因。(6分)(3)推測此次洪水對越南可能造成的危害。(6分)答案 (1)湄公河上游地區異常天氣帶來過多降水;湄公河河口三角洲地勢低平,排水不暢。(2)靠近河流入海口,地勢低洼,大量來水匯聚,洪水量大;人口密集,經濟活動集中,災害損失大;排澇設施較為落后。(3)淹沒農田、聚落等;破壞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礎設施;造成人員傷亡、農作物減產、交通受阻、人畜飲水困難等。15.(2024·黑龍江大慶診斷)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干旱災害是我國主要的氣象災害之一。下圖反映了我國1950~1991年間不同區域干旱季節性分布及其對農業的影響。(1)指出圖中顯示的我國旱災的分布特點。(4分)(2)判斷圖中旱災最嚴重的地區(寫序號),并說明判斷依據。(3分)(3)分析②區旱災嚴重的原因。(6分)答案 (1)時間分布:全年都有,但以春旱(或春、夏旱)最為普遍。空間分布: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干旱發生,分布廣,但以季風區最為典型。(2)②區。依據:②區的旱災糧食損失量占全國旱災糧食損失總量的百分比、旱災面積占全國旱災總面積的百分比均最高。(3)春季降水少;升溫快,蒸發旺盛;冬小麥生長期,需水量大。第六章 第一節 課時1 洪澇與干旱(分值:72分)(選擇題1~9題,每小題3分,共27分)(2024·山東青島期中)我國是世界上洪澇災害頻繁而嚴重的國家之一,洪澇災害不僅危害范圍廣、發生頻繁、突發性強,而且損失大。據此完成1~2題。1.我國洪澇災害空間分布的總體格局是( )①東部多,西部少 ②沿海多,內陸少 ③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 ④山脈東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 ⑤河流上中游多,下游少 ⑥夏秋季多,冬季少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C.①②⑤⑥ D.①②④⑥2.我國洪水災害類型多樣,下列洪災形成因素之間關聯不正確的是( )A.泥石流→河道堵塞→洪水B.氣溫回升→冰雪融化→洪水C.冰凌下泄→堵塞河道→洪水D.土壤含水率低、植被覆蓋好→流域匯水速度快→洪水(2024·吉林長春期末)山洪是指山區溪溝中發生的暴漲洪水。山洪具有突發性,水量集中且流速快,沖刷破壞力強,水流中挾帶泥沙甚至石塊等,常造成局部性洪災。下面分別是“1983~2015年西藏山洪發生次數年際變化和月份分布圖”。讀圖完成3~4題。3.西藏山洪發生的時間特點主要表現為( )A.近幾年來山洪發生次數逐漸增多B.近幾年來山洪發生次數開始減少C.集中于春夏季,秋冬季較少D.7、8月最多,12月未發生山洪4.西藏山洪發生次數多、分布廣,造成的損失大,其原因是( )①地勢起伏大 ②河流含沙量大 ③居民點多分布于山坡地帶 ④交通設施(道路等)多沿河流建設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干旱災害是我國最主要的自然災害之一,且有逐年加劇之勢。據統計,我國自然災害中85%為氣象災害,而干旱災害占氣象災害的50%左右。下圖為“我國各區域干旱狀況的動態變化統計圖”(1949~1990年)。據此完成5~7題。5.1949~1990年間,干旱影響面積和成災面積增加最明顯的是( )A.東北地區 B.華北地區C.西北地區 D.西南地區6.下列地區與干旱多發季節對應正確的是( )A.華南地區—春季 B.華東地區—夏季C.華北地區—秋季 D.東北地區—春季7.我國華南地區干旱成災面積較小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數量多 B.地廣人稀C.水利設施完善 D.地形起伏較大讀“海河流域局部圖”,完成8~9題。8.海河流域洪澇災害頻發的自然原因有( )①夏季暴雨集中 ②城鎮化水平高 ③地勢低平 ④春季臺風頻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要緩解海河流域洪澇災害,需要采取的措施有( )①修建水庫 ②加固沿海大堤 ③人工降水 ④修建入海新河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選擇題10~13題,每小題4分,共16分)(2024·河南開封質檢)如圖為某河流流域管理局根據常年水文數據(1875~2005年)繪制的“洪水頻率曲線圖”。若根據1975~2005年的水文數據推算,洪水頻率有增大的現象。讀圖完成10~11題。10.從開始出現災害的水位看,在1975~2005年的洪水頻率曲線上,其再現周期比在1875~1975年的洪水頻率曲線上大約縮短了( )A.1年 B.3年 C.5年 D.7年11.如果此流域內的降水量及降水特點沒有變化,那么造成近年來洪水頻率增大的原因最可能是( )①疏通河道 ②退耕還牧 ③城鎮化 ④林地轉牧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受降水總量少、氣溫偏高、河道來水偏少等因素影響,2020年云南遭受近年來最嚴重干旱。截至2020年4月15日,全省農村因干旱造成147萬人飲水困難,全省農作物受旱面積達460萬畝。下圖為“我國干旱災害出現頻次(單位時間出現的次數)圖”。讀圖完成12~13題。12.甲地區旱災出現頻次大于周邊地區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山高谷深,地表水容易流失B.海拔低,氣溫高,蒸發大C.喀斯特地貌,地表水下滲多D.人口稠密,用水量大13.為減輕甲地區干旱災害造成的損失,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①提高公民節水意識 ②大量開采地下水 ③興修水利,合理灌溉 ④發展科技、海水淡化 ⑤加大水污染治理A.①②③ B.②③④C.③④⑤ D.①③⑤14.(2024·遼寧沈陽質檢)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6分)越南是世界重要的糧食生產國。越南境內湄公河流域水稻產量約占全國的一半。2020年4月湄公河上游普降暴雨,導致越南洪水泛濫,給當地水稻生長帶來一定的影響。下圖為越南湄公河局部及周邊地區示意圖。(1)分析此次越南發生洪災的主要原因。(4分)(2)在這場洪災中,胡志明市的抗洪任務艱巨,簡述其原因。(6分)(3)推測此次洪水對越南可能造成的危害。(6分)15.(2024·黑龍江大慶診斷)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干旱災害是我國主要的氣象災害之一。下圖反映了我國1950~1991年間不同區域干旱季節性分布及其對農業的影響。(1)指出圖中顯示的我國旱災的分布特點。(4分)(2)判斷圖中旱災最嚴重的地區(寫序號),并說明判斷依據。(3分)(3)分析②區旱災嚴重的原因。(6分)答案精析1.A 2.D [第1題,結合洪澇形成的主要影響因素分析,我國洪澇災害空間分布的總體格局是:東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內陸少;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山脈東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一般情況下,河流的上中游地勢高,洪澇災害不易發生。⑥屬于洪澇災害的時間分布特點。第2題,土壤含水率低、植被覆蓋好會增加下滲,減少地表徑流,使流域匯水速度變慢,洪水發生概率較小。]3.C 4.D [第3題,從圖中可以看出,近幾年來山洪發生次數整體呈上升趨勢,但并不是逐漸增多的,A、B錯誤;從圖中可以看出,7、8月山洪發生次數最多,4、6月次之,說明西藏山洪集中發生在春夏季,秋冬季較少,C正確;由圖可知,12月有山洪發生,D錯誤。第4題,影響西藏山洪發生的因素主要是地勢起伏大,①正確;河流含沙量大小與山洪發生次數關系不大,且西藏河流的含沙量并不大,②錯誤;山洪造成的損失一般與人文要素關聯性大,如分布于山谷地帶的居民點、交通設施、工礦企業等容易被山洪淹沒,損失較大,居民點在山坡地帶分布較少,③錯誤,④正確。D正確。]5.A 6.B 7.C [第5題,讀圖并結合圖例可知,1949~1990年干旱影響面積和成災面積增加最明顯的是東北地區,A正確。第6題,根據所學可知,華南地區3、4月受鋒面雨帶影響,降水較多,干旱較少發生,A錯誤;華東地區夏季梅雨過后受副高控制,多伏旱,B正確;華北地區春季蒸發旺盛,降水少,多春旱,C錯誤;東北地區春季多季節性積雪融水,干旱較少發生,D錯誤。第7題,我國華南地區河流較多,水源充足,且經濟較發達,水利設施完善,故干旱成災面積較小,C正確;城市數量多少與干旱成災面積關系很小,A錯誤;華南地區地狹人稠,人口密度大,B錯誤;華南地區以平原、丘陵為主,地勢起伏相對較小,D錯誤。]8.B 9.B [第8題,海河的中下游為平原,地勢低平,容易出現洪澇災害;海河流域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夏季暴雨集中,地表徑流量大,導致洪澇災害頻發。故選B。第9題,修建水庫,調節海河水量的季節變化,有利于防治洪澇災害;加固沿海大堤,主要解決的是海水入侵問題;人工降水主要是針對降水季節分配不均而采取的措施,且人工降水易加重洪澇災害;修建入海新河,有利于汛期河水的下泄,從而緩解洪澇災害,故選B。]10.B 11.C [第10題,讀圖可知,開始出現災害水位,在1875~1975年的洪水頻率曲線上的再現周期約為5年,而在1975~2005年的洪水頻率曲線上的再現周期約為2年,大約縮短了3年的時間,B正確。第11題,如果流域內的降水量及降水特點沒有變化,那么導致洪水多發的主要原因就是地面環境的變化和人類對自然環境的破壞。林地轉牧使林地的面積減小,削弱了林地涵養水源、滯留雨水的功能,導致洪水頻率增大,④正確。隨著城鎮化的發展,城鎮硬化面積增加,下滲減少,雨水變成地表徑流很快進入河道,使洪水頻率增大,③正確。故選C。]12.C 13.D [第12題,由圖示及材料信息可知,甲地區地處云貴高原,喀斯特地貌分布廣,地表水易下滲,導致地表水缺乏,旱災頻發,C正確。第13題,由所學知識可知,減輕該地區干旱災害造成的損失,可行性措施從開源和節流兩方面來考慮。如提高公民節水意識,興修水利,合理灌溉,加大水污染治理等,①③⑤正確;大量開采地下水會造成地面沉降、塌陷等問題,②錯誤;發展科技、海水淡化主要在經濟發達的沿海地區,該地區位于內陸且經濟欠發達,④錯誤。故選D。]14.(1)湄公河上游地區異常天氣帶來過多降水;湄公河河口三角洲地勢低平,排水不暢。(2)靠近河流入海口,地勢低洼,大量來水匯聚,洪水量大;人口密集,經濟活動集中,災害損失大;排澇設施較為落后。(3)淹沒農田、聚落等;破壞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礎設施;造成人員傷亡、農作物減產、交通受阻、人畜飲水困難等。15.(1)時間分布:全年都有,但以春旱(或春、夏旱)最為普遍。空間分布: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干旱發生,分布廣,但以季風區最為典型。(2)②區。依據:②區的旱災糧食損失量占全國旱災糧食損失總量的百分比、旱災面積占全國旱災總面積的百分比均最高。(3)春季降水少;升溫快,蒸發旺盛;冬小麥生長期,需水量大。第一節 氣象災害課時1 洪澇與干旱[學習目標] 1.結合實例,說出洪澇與干旱的時空分布特點。(區域認知)2.運用資料,說明洪澇與干旱產生的原因和危害。(綜合思維)知識點一 洪澇災害1.形成2.分布從氣候因素看 主要分布于__________區、亞熱帶濕潤氣候區、溫帶海洋性氣候區從地形因素看 沿河、沿海__________地區我國的分布區 主要分布在東部季風區各大江河的____________,廣大山區也常受到洪水侵襲3.危害(1)帶來的危害①直接危害:淹沒農田、聚落等;破壞______、通信、水利等基礎設施;造成人員傷亡、________減產、交通受阻、人畜飲用水困難等。②間接危害:引發河流泥沙淤塞、__________等生態問題;破壞人類生存環境,制約區域經濟發展;洪澇過后易發______,威脅人類身體健康。(2)危害的特點:人口越______、經濟發展水平越高的地區,洪澇造成的損失越大。思考 如果洪澇發生在無人區,會不會形成洪澇災害?拓展延伸1.洪澇災害的成因因素 影響自然原因 流域狀況 降水強度大小 降水強度大,歷時長,造成洪水水量大,水位高 匯水速度加快,易于形成洪水地面坡度大小 地面坡度大土壤含水率高低 土壤含水率高植被覆蓋率高低 植被覆蓋率低水系狀況 支流形狀 特別是扇形水系 排水速度減慢,容易形成洪水河道曲直 河道彎曲河谷坡度 地勢低洼、縱向坡度小入海口寬窄 入海口狹窄人為原因 破壞植被 導致流域匯水速度加快,加劇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積,使河流水位升高、河床坡度減小,誘發或加劇洪水圍湖造田 使湖泊對洪水調節能力減弱2.洪澇治理措施項目 內容監測和預報 利用氣象衛星對洪水進行監測并及時預報防洪措施 工程措施 ①興建水庫,退耕還湖,提高對洪水的調蓄能力;②修筑堤壩,防止洪水漫溢;③疏浚河道,提高泄洪速度;④開辟分洪區,開挖分洪道,降低洪水水位非工程措施 ①提高人們的防災減災意識;②植樹造林,減輕水土流失;③建立統一的防災減災管理體制和抗洪搶險指揮管理系統;⑤組織災前水利建設與防災減災科技研究材料一 自2023年7月27日起,受冷暖空氣和臺風“杜蘇芮”共同影響,河北省大部分地區出現強降雨過程,全省平均降雨量146.2毫米;且持續時間長,從7月27日8時開始,到8月2日8時持續近144個小時。截至8月5日,河北全省98個縣(區)883個鄉(鎮)遭受洪澇災害,受災人口高達222.29萬人。材料二 我國部分地區雨澇分布圖。1.[區域認知]結合材料,總結我國洪澇災害的時空分布規律。2.[綜合思維]簡述洪澇災害帶來的危害。如圖為“我國主要滯洪區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1.下列關于我國主要滯洪區分布的敘述,正確的是( )A.主要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區B.主要位于河流上游地區C.主要位于河谷地帶D.主要位于北方地區2.我國西部地區幾乎沒有滯洪區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稀少 B.降水量少C.沒有河流 D.平原面積小(2024·陜西商洛期中)下圖為“我國多年平均日降水量大于等于50毫米的日數分布圖”。讀圖,完成3~4題。3.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洪水的時空分布與暴雨的時空分布存在著相關性B.干旱、半干旱地區沒有洪災發生C.東北地區沒有洪災因為降水較少D.平原地區較山區洪澇少,山脈東坡和南坡較多4.在東部季風區,暴雨集中在每年的( )A.4~9月 B.5~11月 C.7~8月 D.6~8月知識點二 干旱災害1.概念(1)干旱:因長時間無降水或降水異常偏少造成的空氣干燥、__________的現象。(2)旱災:當干旱持續時間較長,影響人類的生活和生產時,稱為干旱災害,簡稱旱災。2.分布(1)世界:非洲、____洲和大洋洲的內陸地區,其中____洲最嚴重。 2 我國:東部季風區3.危害(1)影響農業生產:造成農作物大量______,影響牧草生長,加劇草場退化和________。(2)影響社會生活:引發水資源短缺,造成人畜______困難,嚴重時甚至影響經濟發展乃至社會穩定。(3)誘發其他災害:極易引發________、火災、蟲災等災害。拓展延伸1.我國旱澇災害的主要成因夏季風的強弱和進退遲早的年際變化是形成我國旱澇災害的主要原因。夏季風強的年份,雨帶迅速推移到北方,北方降水多,形成洪澇;南方降水少,多旱災。夏季風弱的年份,雨帶向北推進慢,北方降水少,多旱災,此時雨帶長期控制南方,南方降水多,形成澇災(如如圖)。2.旱災的防治措施(1)技術措施:人工增雨;循環用水,節約用水,提高水資源利用率;污水資源化再利用。(2)工程措施:開展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跨流域調水。(3)生物措施:農林牧結合,營造防護林,改善生態環境;退耕還林,植樹造林;選擇耐旱作物,選育耐旱品種。(4)管理措施:重視災情預報;優化農業布局。(2024·內蒙古呼倫貝爾開學考試)讀圖,完成1~2題。1.從圖中可以看出,我國干旱災害最嚴重的地區是( )A.黃淮海平原 B.西北地區 C.云貴高原 D.四川盆地2.下列關于我國各地干旱災害的形成原因,說法錯誤的是( )A.降水量高于平均值就出現干旱B.北方降水少、耕地多,易造成干旱C.降水年際變化小的地方發生干旱的概率小D.人口增長,工農業發展,生活和生產用水量提高唐代詩人白居易的《杜陵叟》中有這樣的詩句:“三月無雨旱風起,麥苗不秀多黃死。”完成3~4題。3.以上詩句反映的常見氣象災害可能位于我國( )A.華北地區 B.四川盆地 C.東北地區 D.華南地區4.為了減輕類似“三月無雨旱風起,麥苗不秀多黃死”的災情,宜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①興修水利工程,實行跨流域調水 ②大量開采地下水 ③推廣先進的節水灌溉技術 ④推廣耐旱作物 ⑤減種糧食作物,擴種經濟作物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答案精析知識點一 洪澇災害梳理教材新知1.連續性 低洼2.季風氣候 地勢低洼 中下游平原3.(1)①交通 農作物 ②水土流失 疫情 (2)密集思考不會。洪澇只有發生在有人類活動的區域,并且造成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時,才能稱為洪澇災害。探究核心知識1.時間分布:我國洪澇災害主要發生在夏季(或夏秋季)。空間分布:主要分布在我國東部季風區,集中在我國地勢的第三級階梯。2.洪水會淹沒周圍的人類聚落,造成人員傷亡,危害人類安全。洪水淹沒地區會造成重大的財產損失,也可能誘發其他的自然災害等。落實思維方法1.A 2.B [第1題,滯洪區指滯納洪水的地區,因此滯洪區應該在洪澇多發且地勢較低的地區。讀圖可知,我國主要滯洪區主要位于地勢低平的河流中下游地區,故A正確。第2題,與東部地區相比,我國西部地區因地勢高且深居內陸,夏季風難以到達,降水稀少,所以西部地區幾乎沒有滯洪區分布,故B正確。]3.A 4.A [第3題,由圖可知,降雨量大于等于50毫米的日數東部地區較多,西部地區較少。暴雨可以導致暴雨洪水,因而洪水的時空分布與暴雨的時空分布存在相關性,A正確。第4題,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受夏季風影響,我國東部季風區暴雨集中在每年的4~9月。A正確。]知識點二 干旱災害梳理教材新知1.(1)土壤缺水2.(1)亞 非 (2)華南 華北3.(1)減產 沙漠化 (2)飲水 (3)沙塵暴落實思維方法1.A 2.A [第1題,干旱頻次越高的地區,干旱災害越嚴重,從圖中可以看出黃淮海平原地區干旱頻次最高(45以上),說明干旱災害最嚴重,A正確。第2題,降水量低于平均值易出現干旱,A錯誤。故選A。]3.A 4.B [第3題,由材料“三月無雨旱風起,麥苗不秀多黃死”可知,該地區春旱嚴重,且春季田中長有麥苗,最可能為冬小麥,因此該地可能位于我國華北地區。第4題,興修水利工程,實行跨流域調水、推廣先進的節水灌溉技術(滴灌和噴灌等)及推廣耐旱作物可減輕類似“三月無雨旱風起,麥苗不秀多黃死”的災情;大量開采地下水,會導致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等問題;減種糧食作物,擴種經濟作物并不能解決缺水的問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六章 第一節 課時1 洪澇與干旱 課件(共60張ppt)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pptx 第六章 第一節 課時1 洪澇與干旱 學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docx 第六章 第一節 課時1 洪澇與干旱 教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docx 第六章 第一節 課時1 洪澇與干旱 練習(含答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