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65張PPT)第二節第四章 地貌地貌的觀察通過野外觀察或運用視頻、圖像,識別3~4種地貌,描述其景觀的主要特點。1.通過野外考察、調查等方式,了解地貌觀察的順序,能夠在野外選擇觀察點進行地貌觀察。(地理實踐力)2.了解地貌觀察的內容,描述所觀察地貌的特征。(綜合思維)3.結合等高線地形圖,判斷地貌類型。(綜合思維)課程標準學習目標知識點一 地貌的觀察知識點二 利用等高線地形圖觀察地貌內容索引課時對點練地貌的觀察><知識點一1.地貌觀察的順序(1)選擇位置:選擇視野比較_____的地方。(2)觀察順序:按照從___________、從面到點的順序進行觀察。大的地貌(如山地、平原)―→次一級地貌(如山嶺、河谷)―→更小的地貌(如河岸、陡崖)。(3)輔助觀察:可利用地形圖、_________等輔助觀察。廣闊宏觀到微觀遙感影像2.地貌觀察的內容(1)高度分類 主要作用絕對高度 劃分高原、山地和平原等地貌的主要依據相對高度 反映地面的_________起伏狀況(2)坡度 表示 影響坡度 ________ 劃分坡的重要標準;對生產和生活影響巨大,如水土流失、交通建設等垂直距離和水平距離的_____坡向 陽坡和陰坡 光照、降水等條件存在差異,進而影響植物的生長迎風坡和背風坡坡度角比值(3)其他觀察內容:地貌的形狀、面積、空間分布狀況、地面起伏狀況和_________等。破碎程度思考高度和坡度的組合如何反映地貌的形態特征?答案 相對高度大、坡度大的地貌,一般比較陡峻;相對高度小、坡度小的地貌,一般比較平緩。拓展延伸1.坡向對自然環境的影響(1)陽坡和陰坡丘陵、山地中朝著太陽的一坡日照多,稱為陽坡,背著太陽的一坡稱為陰坡。北半球東西向的山脈南坡是陽坡、北坡是陰坡。陽坡日照時間長,溫度高,霜凍比陰坡輕;陽坡熱量高,冰川年消融量大。(2)迎風坡和背風坡迎風坡是指迎著風來向的一坡,另一坡為背風坡。它們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如圖:拓展延伸①影響降水:山脈迎風坡,暖濕氣流受地形阻擋抬升,水汽易冷卻凝結形成地形雨;背風坡因空氣下沉,降水少,成為雨影區。②影響氣溫:迎風坡因氣流抬升而降溫,背風坡因空氣下沉而增溫(焚風現象),故同一高度,背風坡氣溫高于迎風坡。拓展延伸2.坡形對通視的影響(1)若等高線上密下疏,則坡度上陡下緩,為一個凹坡,可以通視,如下圖1。(2)若等高線上疏下密,則坡度上緩下陡,為一個凸坡,不能通視,如下圖2。(3)如果穿越溝谷,由于后半部分地勢會升高,即使地勢再降低,也可能會因為地形阻擋而無法看到,如下圖3。陜西靖邊波浪谷是北方典型的丹霞地貌,由一種在內陸盆地發育的紅色砂巖形成。讀“該地區地貌景觀圖”,完成1~2題。1.圖中地貌景觀觀察方式主要屬于A.站在高點總覽全貌 B.觀察河谷狀況C.測量其坡度大小 D.明確地質狀況√讀景觀圖可知,該觀察方式為站在該景觀的高點,對其總體狀況進行觀察。由于該地位于半干旱區與半濕潤區的交界處,因此其地貌是在風力侵蝕和流水侵蝕作用下形成的,B正確。陜西靖邊波浪谷是北方典型的丹霞地貌,由一種在內陸盆地發育的紅色砂巖形成。讀“該地區地貌景觀圖”,完成1~2題。2.圖中地貌景觀的形成主要是由于A.風力侵蝕和流水堆積 B.風力侵蝕和流水侵蝕C.風力侵蝕和生物作用 D.風力侵蝕和海浪侵蝕√(2024·浙江杭州開學考試)開都河流經巴音布魯克草原(巴音布魯克草原位于天山腹地,四周雪山環抱)時,河道蜿蜒曲折,因此有“九曲十八彎”的美稱。完成3~4題。3.“九曲十八彎”河段上的地貌A.以風力堆積為主 B.河床底部起伏不平C.石灰巖廣布 D.可能會形成牛軛湖√“九曲十八彎”說明當地河曲發育。在地形平坦地區流淌的河流,河曲發育,隨著流水對河面的沖刷與侵蝕,河流愈來愈彎曲,最后導致河流自然裁彎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徑直流去,原來彎曲的河道被廢棄,形成湖泊,因這種湖泊的形狀恰似牛軛,故稱之為牛軛湖,D正確。(2024·浙江杭州開學考試)開都河流經巴音布魯克草原(巴音布魯克草原位于天山腹地,四周雪山環抱)時,河道蜿蜒曲折,因此有“九曲十八彎”的美稱。完成3~4題。4.野外進行地貌觀察時,一般采用從宏觀到微觀的觀察順序,以下觀察順序正確的是A.巴音布魯克草原→S形河灣→凹凸河岸B.凹凸河岸→S形河灣→河床剖面C.巴音布魯克草原→天山→凹凸河岸D.槽形河谷→巴音布魯克草原→凹凸河岸√在野外進行地貌觀察時,一般按照從宏觀到微觀的順序,先觀察視野內大的地貌如山地、平原等,再觀察和描述次一級地貌如山嶺、河谷等,最后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A正確。利用等高線地形圖觀察地貌><知識點二1.等高線的特點(1)同線等高:同一條等高線上海拔相等。(2)同圖等距:同一幅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距相等。(3)閉合的曲線:無論怎樣迂回曲折,必環繞成圈,但在一幅圖上不一定全部顯示閉合。(4)兩條等高線決不相交(陡崖除外)。(5)疏緩密陡:等高線稀疏,表示坡度緩;等高線密集,表示坡度陡。地形類型 形態特征 等高線平原 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等高線稀疏,地勢平坦 2.利用等高線地形圖觀察宏觀地貌地形類型 形態特征 等高線丘陵 海拔一般在200~500米之間,相對高度較小,等高線較稀疏,彎曲部分比較和緩 山地 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相對高度較大,等高線密集,河谷轉折呈“V”形 地形類型 形態特征 等高線盆地 四周等高線較密集,且數值較大,中間等高線較稀疏,且數值較小 高原 海拔多在500米以上,頂部為比較寬闊平緩的高地,邊緣往往有陡峭的崖壁,等高線四周密集,中間稀疏,數值中部高四周低 地貌類型 表示方法 示意圖 (等高線圖) 形態特征 說明山峰、示坡線 閉合曲線外低內高 四周低、中部高 示坡線畫在等高線外側、坡度向外側降低3.利用等高線地形圖觀察微觀地貌地貌類型 表示方法 示意圖 (等高線圖) 形態特征 說明山脊、山脊線 等高線凸向低處,山脊連線 從山頂到山麓凸起高聳的部分 山脊線也叫分水線地貌類型 表示方法 示意圖(等高線圖) 形態特征 說明鞍部 正對的兩山脊或山谷等高線之間的空白部分 相鄰兩個山頂之間呈馬鞍形 鞍部是山谷線最高處,山脊線最低處峭壁、陡崖 多條等高線會合、重疊在一處 近于垂直的山坡,稱峭壁;峭壁上部突出處,稱陡崖 4.利用等高線進行高度的相關計算(1)判斷閉合等高線區域內的海拔已知:等高線a、b、c,a①如果c=a,則d②如果c=b,則d>b,即“大于大的”。(2)計算兩點間的相對高度讀出任意兩點間的絕對高度(海拔),根據公式:H相=H高-H低,就可計算出兩點間的相對高度。(3)陡崖處高度的判斷首先從圖中讀出在陡崖處重合的等高線中最大值(H大)、最小值(H小)、等高距d和重合的等高線的條數n。如圖,H大=400 m,H小=100 m,d=100 m,n=4,則:①陡崖最大海拔(H最大):H大≤H最大②陡崖最小海拔(H最小):H小-d③陡崖的相對高度(H相):(n-1)d≤H相<(n+1)d。某地理研學團隊計劃對賀蘭山進行研學探究,學習觀察地貌的方法。隊員們對賀蘭山周邊的等高線地形圖進行了研讀,確定了觀察步驟和方法。按照前往賀蘭山C地點的過程,逐步對賀蘭山整體、山體的一側坡地、山麓的沖積扇體進行觀察。1.[綜合思維]觀察賀蘭山整體的等高線地形圖(圖A),根據經緯網和海拔,判斷圖示地區的主要地貌類型。根據等高線描述賀蘭山的地形特征。答案 主要地貌類型:西部是山地,東部有地勢較平坦的平原。特征:賀蘭山海拔較高,呈東北—西南走向,東西較窄;山地東西不對稱,西坡和緩,坡度較小,東坡陡峻。2.[地理實踐力]對賀蘭山圖A中局部地區進行放大(圖B),觀察圖B,說出圖中主要的地貌類型,并描述其主要特征。答案 地貌類型:山體東南側的坡地。特征:地勢起伏大、陡峻;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從西北向東南方向傾斜。3.[地理實踐力]對圖B中的局部山麓地帶放大(圖C),根據等高線判斷圖C中東南部的地貌類型,并說出判斷理由。答案 沖積扇。理由:等高線突然變得稀疏,坡度上陡下緩;等高線呈圓弧形,呈現出以山谷出口處為頂部的扇形。4.[綜合思維]對圖C中東南部的地形不同部位進行仔細觀察,組成物的顆粒大小有什么規律?答案 扇頂顆粒物最粗,越往下部的扇緣,顆粒物越細,邊緣最細。讀“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回答1~3題。1.圖中①~④的地貌名稱依次是A.山脊、山頂、陡崖、山谷B.山頂、山脊、山谷、陡崖C.山谷、陡崖、山頂、山脊D.陡崖、山谷、山脊、山頂√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處為山頂;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出處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出處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地方為陡崖。結合圖示可知,①~④的地形部位名稱依次是山頂、山脊、山谷、陡崖。讀“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回答1~3題。2.乙河干流流向大致是A.從西向東流 B.從東南向西北流C.從北向南流 D.從西南向東北流√河流總是從海拔高的地方流向海拔低的地方,由圖中指向標箭頭可知,圖中河流的流向大致是從北向南。甲村所在虛線內,等高線稀疏,且海拔在200米以下,說明此地地勢平坦,為平原。讀“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回答1~3題。3.甲村所在虛線區域內的地貌類型是A.平原 B.丘陵C.高原 D.山地√下圖為“某山區等高線地形圖”,某校地理研學小組計劃沿圖中虛線進行地貌考察。完成4~5題。4.此次地貌觀察記錄表的項目可能有A.河谷的坡度和河谷的蒸發量B.河谷的水深和河谷的蒸發量C.河流徑流量和堆積物粒徑大小D.河谷的坡度和河谷的相對高度√河谷蒸發量、河流徑流量不屬于地貌觀察范疇,A、B、C錯誤;河谷的坡度和河谷的相對高度則可以通過觀察(觀察方式包括看、測、算)獲取,D正確。下圖為“某山區等高線地形圖”,某校地理研學小組計劃沿圖中虛線進行地貌考察。完成4~5題。5.圖中無法看到甲村的觀測點是A.① B.②C.③ D.④√讀圖可知,①觀測點與甲村的連線所經地形為山脊,地勢較高,阻擋了觀測視線,導致在①觀測點無法看到甲村。②③④觀測點地勢較高,且與甲村之間沒有地形障礙,可以觀測到甲村。故選A。課時對點練(2024·吉林長春期末)某地理學習小組利用周末對學校附近某地進行地貌考察。下圖為“某同學繪制的當地地貌簡圖”。據此完成1~2題。1.觀察圖示地區地貌,最佳觀察點為A.甲 B.乙C.丙 D.丁√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1516根據所學知識及上圖可知,乙山峰海拔最高,且位于圖示地區中部,為最佳觀察點,甲、丙、丁海拔較低,非最佳觀察點,B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2024·吉林長春期末)某地理學習小組利用周末對學校附近某地進行地貌考察。下圖為“某同學繪制的當地地貌簡圖”。據此完成1~2題。2.圖示區域內次一級地貌是A.山峰、河流地貌B.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C.河流地貌、喀斯特地貌D.山峰、喀斯特地貌√根據所學知識及上圖可知,圖示地區山峰較多,溶洞和石林也較多,溶洞和石林均屬于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是由河流作用形成的地貌景觀,圖示沒有體現河流地貌,D正確。讀“等高線圖(單位:m)”,完成3~5題。3.圖示區域的地貌類型是A.風沙地貌 B.河流地貌C.喀斯特地貌 D.海岸地貌√12345678910111213141516圖中等高線的形狀呈新月形,是新月形沙丘的典型形狀,屬于風沙地貌,選A。由上題分析可知,沙丘主要分布在我國西北的干旱地區,選D。12345678910111213141516讀“等高線圖(單位:m)”,完成3~5題。4.這種地貌最可能分布在我國的A.東北地區 B.東南沿海C.青藏高原 D.西北地區√12345678910111213141516讀“等高線圖(單位:m)”,完成3~5題。5.這種地貌的走向主要受制于A.河水流向 B.風向C.地表坡向 D.海岸走向√沙丘是風力堆積的結果,其走向主要受制于風向,選B。(2023·山西大同期中)等高線地形圖可以幫助人們正確認識地形、地貌。下圖為“某區域等高線地形圖(單位:m)”。據此完成6~8題。6.圖示地區的主要地貌類型是A.丘陵和平原 B.高原和山地C.平原和盆地 D.丘陵和高原√1234567891011121314151612345678910111213141516結合圖示等高線形態、數據及分布可以判斷,該地區海拔大多在500 m以下,以丘陵、平原為主,A正確。山地、高原海拔都在500 m以上,B、D錯誤。盆地中間低、四周高,圖中沒有盆地,C錯誤。故選A。12345678910111213141516丙、丁兩地等高線都向高處彎曲,為山谷,D正確。(2023·山西大同期中)等高線地形圖可以幫助人們正確認識地形、地貌。下圖為“某區域等高線地形圖(單位:m)”。據此完成6~8題。7.觀察圖中地貌時A.①地可看到區域全貌B.應選擇②地進行觀察C.應先觀察海岸和陡崖D.可確定丙、丁兩地為山谷√12345678910111213141516(2023·山西大同期中)等高線地形圖可以幫助人們正確認識地形、地貌。下圖為“某區域等高線地形圖(單位:m)”。據此完成6~8題。8.與乙地相比,甲地①海拔高 ②坡度大 ③海拔低 ④坡度小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由圖示信息可知,甲地海拔為300 m,等高線稀疏,坡度小;乙地海拔為200 m,等高線密集,坡度大。所以①④正確,B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2023·山東青島期末)某地理興趣小組對我國北方某一地區進行考察。下圖示意該地理興趣小組考察區域。讀圖,完成9~11題。9.在考察線路上,坡度最小的路段是A.① B.②C.③ D.④√讀圖可知,①路段經過4條等高線,坡度大;②路段經過2條等高線,坡度較小;③路段是在兩條等高線之間延伸,坡度最小;④路段經過3條等高線,坡度大,C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2023·山東青島期末)某地理興趣小組對我國北方某一地區進行考察。下圖示意該地理興趣小組考察區域。讀圖,完成9~11題。10.在考察線路上,位于陰坡的路段是A.① B.②C.③ D.④√由材料結合圖示可知,該地區位于我國北方,①路段位于山地南側,②路段位于山地南側,③路段位于山地東南側,均為陽坡;④路段位于山地北側,為陰坡。12345678910111213141516據所學知識可知,海拔一般用來區分地貌類型,A正確。(2023·山東青島期末)某地理興趣小組對我國北方某一地區進行考察。下圖示意該地理興趣小組考察區域。讀圖,完成9~11題。11.觀察地貌時,海拔常用于判斷A.地貌類型 B.地形起伏C.坡度 D.坡向√12345678910111213141516(2024·江蘇徐州期末)某校地理小組開展“觀察家鄉的地貌”活動,在此過程中,某同學通過手機App獲取了一個觀察點的海拔。如圖為“觀察點海拔及該地等高線示意圖”。讀圖,完成12~13題。12.高度是地貌觀察的重要內容,圖中觀察點5和觀察點2的相對高度可能是A.122 m B.82 mC.108 m D.98 m√能力提升由圖可知,觀察點5海拔162 m,讀等高線地形圖可知,該等高線地形圖的等高距是20 m,觀察點2海拔在40~60 m之間,因此觀察點5和觀察點2之間的相對高度ΔH應滿足102 m<ΔH<122 m,C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2345678910111213141516(2024·江蘇徐州期末)某校地理小組開展“觀察家鄉的地貌”活動,在此過程中,某同學通過手機App獲取了一個觀察點的海拔。如圖為“觀察點海拔及該地等高線示意圖”。讀圖,完成12~13題。13.關于甲、乙兩地坡度和光照條件的說法,正確的是A.甲地坡度大,光照條件好B.甲地坡度大,光照條件差C.乙地坡度大,光照條件好D.乙地坡度大,光照條件差√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等高線地形圖中,等高線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線稀疏表示坡緩。讀圖可知,與乙坡相比,甲坡等高線較為稀疏,坡度更小,A、B錯誤;根據圖中指向標的箭頭指向正北方可知,甲坡是陽坡,光照條件較好,乙坡是陰坡,光照條件較差,D正確,C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16(2023·江蘇揚州期末)下圖為“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單位:米)。讀圖,完成14~15題。14.圖中M—N一線A.最低海拔可能為25米B.最大高差為250米C.丙處為山脊D.地形為山地√M—N一線,乙附近海拔最高,丙附近海拔最低,0米<最低海拔<30米,270米<最高海拔<300米,計算可知,240米<高差<300米,最低海拔可能為25米,但無法判斷最大高差具體數值,A正確,B錯誤;根據圖中信息可知,甲是山谷,乙是山脊,丙是谷地,丙、丁間是鞍部,C錯誤;根據圖中等高線分布規律可知,該地區海拔低于500米,不是山地地形,D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2345678910111213141516(2023·江蘇揚州期末)下圖為“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單位:米)。讀圖,完成14~15題。15.在甲、乙、丙、丁四處觀察,判斷正確的是A.甲處能看到丙處B.甲處可能看到河流C.丙處能看到丁處D.乙處可能發育河流√丙處位于右側谷地,甲處位于山脊左側的溝谷,從甲處看不到丙處,A錯誤;甲處位于山脊左側的溝谷,可能有河流流經,可能看到河流,B正確;乙處位于山脊,不可能有河流發育,D錯誤;從丙處看丁處,地勢先升高后降低,故從丙處不能看到丁處,C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234567891011121314151616.讀“黃土高原某地等高線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用實線在圖中畫出長度最長的一條山谷,并說出該山谷的延伸方向、山谷兩側坡面坡度大小狀況、山谷的最低海拔。答案 繪圖如右。延伸方向大致為西北—東南向;山谷兩側坡面坡度較大;最低海拔為750~800 m。1234567891011121314151616.讀“黃土高原某地等高線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2)與乙地相比,描述丙地的坡度和坡向特點。答案 坡度較大;坡向朝南,為陽坡。1234567891011121314151616.讀“黃土高原某地等高線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3)圖中甲地附近陡崖A.相對高度大于100 mB.位于山谷中C.底部海拔最低為1 100 mD.崖頂海拔可能為1 160 m√12345678910111213141516(4)按照從宏觀到微觀的地貌觀察順序,寫出圖示區域地貌觀察的主要內容,完成下表。地貌形態的層次 圖示區域的地貌形態特征宏觀大地貌特征描述 次一級地貌特征描述 微觀地貌特征描述 高原東、西部各有一座山峰;中部有一條大致呈西北—東南向的山谷山峰的坡度較小;山谷的坡度較大;有兩條偏北向陡崖,分布在圖示區域的西北部和東北部12345678910111213141516(5)基于前面的問題,歸納讀等高線圖描述地貌特征的一般方法,結合樣例,完成下表。等高線地形圖 地形(地貌)特征讀等高線的數值并計算 讀等高線的疏密 判斷坡度大小讀等高線的彎曲形狀 讀等高線的數值遞變特點 讀等高線的空間組合 判斷地形類型判斷各點海拔和相對高度判斷山脊、山谷判斷山峰和谷地第二節 地貌的觀察課程標準 通過野外觀察或運用視頻、圖像,識別3~4種地貌,描述其景觀的主要特點。學習目標 1.通過野外考察、調查等方式,了解地貌觀察的順序,能夠在野外選擇觀察點進行地貌觀察。(地理實踐力)2.了解地貌觀察的內容,描述所觀察地貌的特征。(綜合思維)3.結合等高線地形圖,判斷地貌類型。(綜合思維)知識點一 地貌的觀察1.地貌觀察的順序(1)選擇位置:選擇視野比較廣闊的地方。(2)觀察順序:按照從宏觀到微觀、從面到點的順序進行觀察。大的地貌(如山地、平原)―→次一級地貌(如山嶺、河谷)―→更小的地貌(如河岸、陡崖)。(3)輔助觀察:可利用地形圖、遙感影像等輔助觀察。2.地貌觀察的內容(1)高度分類 主要作用絕對高度 劃分高原、山地和平原等地貌的主要依據相對高度 反映地面的起伏狀況(2)坡度表示 影響坡度 坡度角 劃分坡的重要標準;對生產和生活影響巨大,如水土流失、交通建設等垂直距離和水平距離的比值坡向 陽坡和陰坡 光照、降水等條件存在差異,進而影響植物的生長迎風坡和背風坡(3)其他觀察內容:地貌的形狀、面積、空間分布狀況、地面起伏狀況和破碎程度等。思考 高度和坡度的組合如何反映地貌的形態特征?答案 相對高度大、坡度大的地貌,一般比較陡峻;相對高度小、坡度小的地貌,一般比較平緩。拓展延伸1.坡向對自然環境的影響(1)陽坡和陰坡丘陵、山地中朝著太陽的一坡日照多,稱為陽坡,背著太陽的一坡稱為陰坡。北半球東西向的山脈南坡是陽坡、北坡是陰坡。陽坡日照時間長,溫度高,霜凍比陰坡輕;陽坡熱量高,冰川年消融量大。(2)迎風坡和背風坡迎風坡是指迎著風來向的一坡,另一坡為背風坡。它們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如圖:①影響降水:山脈迎風坡,暖濕氣流受地形阻擋抬升,水汽易冷卻凝結形成地形雨;背風坡因空氣下沉,降水少,成為雨影區。②影響氣溫:迎風坡因氣流抬升而降溫,背風坡因空氣下沉而增溫(焚風現象),故同一高度,背風坡氣溫高于迎風坡。2.坡形對通視的影響(1)若等高線上密下疏,則坡度上陡下緩,為一個凹坡,可以通視,如下圖1。(2)若等高線上疏下密,則坡度上緩下陡,為一個凸坡,不能通視,如下圖2。(3)如果穿越溝谷,由于后半部分地勢會升高,即使地勢再降低,也可能會因為地形阻擋而無法看到,如下圖3。陜西靖邊波浪谷是北方典型的丹霞地貌,由一種在內陸盆地發育的紅色砂巖形成。讀“該地區地貌景觀圖”,完成1~2題。1.圖中地貌景觀觀察方式主要屬于( )A.站在高點總覽全貌 B.觀察河谷狀況C.測量其坡度大小 D.明確地質狀況2.圖中地貌景觀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風力侵蝕和流水堆積B.風力侵蝕和流水侵蝕C.風力侵蝕和生物作用D.風力侵蝕和海浪侵蝕答案 1.A 2.B解析 第1題,讀景觀圖可知,該觀察方式為站在該景觀的高點,對其總體狀況進行觀察。第2題,由于該地位于半干旱區與半濕潤區的交界處,因此其地貌是在風力侵蝕和流水侵蝕作用下形成的,B正確。(2024·浙江杭州開學考試)開都河流經巴音布魯克草原(巴音布魯克草原位于天山腹地,四周雪山環抱)時,河道蜿蜒曲折,因此有“九曲十八彎”的美稱。完成3~4題。3.“九曲十八彎”河段上的地貌( )A.以風力堆積為主 B.河床底部起伏不平C.石灰巖廣布 D.可能會形成牛軛湖4.野外進行地貌觀察時,一般采用從宏觀到微觀的觀察順序,以下觀察順序正確的是( )A.巴音布魯克草原→S形河灣→凹凸河岸B.凹凸河岸→S形河灣→河床剖面C.巴音布魯克草原→天山→凹凸河岸D.槽形河谷→巴音布魯克草原→凹凸河岸答案 3.D 4.A解析 第3題,“九曲十八彎”說明當地河曲發育。在地形平坦地區流淌的河流,河曲發育,隨著流水對河面的沖刷與侵蝕,河流愈來愈彎曲,最后導致河流自然裁彎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徑直流去,原來彎曲的河道被廢棄,形成湖泊,因這種湖泊的形狀恰似牛軛,故稱之為牛軛湖,D正確。第4題,在野外進行地貌觀察時,一般按照從宏觀到微觀的順序,先觀察視野內大的地貌如山地、平原等,再觀察和描述次一級地貌如山嶺、河谷等,最后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A正確。知識點二 利用等高線地形圖觀察地貌1.等高線的特點(1)同線等高:同一條等高線上海拔相等。(2)同圖等距:同一幅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距相等。(3)閉合的曲線:無論怎樣迂回曲折,必環繞成圈,但在一幅圖上不一定全部顯示閉合。(4)兩條等高線決不相交(陡崖除外)。(5)疏緩密陡:等高線稀疏,表示坡度緩;等高線密集,表示坡度陡。2.利用等高線地形圖觀察宏觀地貌地形類型 形態特征 等高線平原 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等高線稀疏,地勢平坦丘陵 海拔一般在200~500米之間,相對高度較小,等高線較稀疏,彎曲部分比較和緩山地 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相對高度較大,等高線密集,河谷轉折呈“V”形盆地 四周等高線較密集,且數值較大,中間等高線較稀疏,且數值較小高原 海拔多在500米以上,頂部為比較寬闊平緩的高地,邊緣往往有陡峭的崖壁,等高線四周密集,中間稀疏,數值中部高四周低3.利用等高線地形圖觀察微觀地貌地貌類型 表示方法 示意圖(等高線圖) 形態特征 說明山峰、示坡線 閉合曲線外低內高 四周低、中部高 示坡線畫在等高線外側、坡度向外側降低山脊、山脊線 等高線凸向低處,山脊連線 從山頂到山麓凸起高聳的部分 山脊線也叫分水線山谷、山谷線 等高線凸向高處,山谷連線 山脊之間低洼部分 山谷線也叫集水線鞍部 正對的兩山脊或山谷等高線之間的空白部分 相鄰兩個山頂之間呈馬鞍形 鞍部是山谷線最高處,山脊線最低處峭壁、陡崖 多條等高線會合、重疊在一處 近于垂直的山坡,稱峭壁;峭壁上部突出處,稱陡崖4.利用等高線進行高度的相關計算(1)判斷閉合等高線區域內的海拔已知:等高線a、b、c,a①如果c=a,則d②如果c=b,則d>b,即“大于大的”。(2)計算兩點間的相對高度讀出任意兩點間的絕對高度(海拔),根據公式:H相=H高-H低,就可計算出兩點間的相對高度。(3)陡崖處高度的判斷首先從圖中讀出在陡崖處重合的等高線中最大值(H大)、最小值(H小)、等高距d和重合的等高線的條數n。如圖,H大=400 m,H小=100 m,d=100 m,n=4,則:①陡崖最大海拔(H最大):H大≤H最大②陡崖最小海拔(H最小):H小-d③陡崖的相對高度(H相):(n-1)d≤H相<(n+1)d。某地理研學團隊計劃對賀蘭山進行研學探究,學習觀察地貌的方法。隊員們對賀蘭山周邊的等高線地形圖進行了研讀,確定了觀察步驟和方法。按照前往賀蘭山C地點的過程,逐步對賀蘭山整體、山體的一側坡地、山麓的沖積扇體進行觀察。1.[綜合思維]觀察賀蘭山整體的等高線地形圖(圖A),根據經緯網和海拔,判斷圖示地區的主要地貌類型。根據等高線描述賀蘭山的地形特征。答案 主要地貌類型:西部是山地,東部有地勢較平坦的平原。特征:賀蘭山海拔較高,呈東北—西南走向,東西較窄;山地東西不對稱,西坡和緩,坡度較小,東坡陡峻。2.[地理實踐力]對賀蘭山圖A中局部地區進行放大(圖B),觀察圖B,說出圖中主要的地貌類型,并描述其主要特征。答案 地貌類型:山體東南側的坡地。特征:地勢起伏大、陡峻;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從西北向東南方向傾斜。3.[地理實踐力]對圖B中的局部山麓地帶放大(圖C),根據等高線判斷圖C中東南部的地貌類型,并說出判斷理由。答案 沖積扇。理由:等高線突然變得稀疏,坡度上陡下緩;等高線呈圓弧形,呈現出以山谷出口處為頂部的扇形。4.[綜合思維]對圖C中東南部的地形不同部位進行仔細觀察,組成物的顆粒大小有什么規律?答案 扇頂顆粒物最粗,越往下部的扇緣,顆粒物越細,邊緣最細。讀“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回答1~3題。1.圖中①~④的地貌名稱依次是( )A.山脊、山頂、陡崖、山谷B.山頂、山脊、山谷、陡崖C.山谷、陡崖、山頂、山脊D.陡崖、山谷、山脊、山頂2.乙河干流流向大致是( )A.從西向東流 B.從東南向西北流C.從北向南流 D.從西南向東北流3.甲村所在虛線區域內的地貌類型是( )A.平原 B.丘陵 C.高原 D.山地答案 1.B 2.C 3.A解析 第1題,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處為山頂;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出處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出處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地方為陡崖。結合圖示可知,①~④的地形部位名稱依次是山頂、山脊、山谷、陡崖。第2題,河流總是從海拔高的地方流向海拔低的地方,由圖中指向標箭頭可知,圖中河流的流向大致是從北向南。第3題,甲村所在虛線內,等高線稀疏,且海拔在200米以下,說明此地地勢平坦,為平原。下圖為“某山區等高線地形圖”,某校地理研學小組計劃沿圖中虛線進行地貌考察。完成4~5題。4.此次地貌觀察記錄表的項目可能有( )A.河谷的坡度和河谷的蒸發量B.河谷的水深和河谷的蒸發量C.河流徑流量和堆積物粒徑大小D.河谷的坡度和河谷的相對高度5.圖中無法看到甲村的觀測點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 4.D 5.A解析 第4題,河谷蒸發量、河流徑流量不屬于地貌觀察范疇,A、B、C錯誤;河谷的坡度和河谷的相對高度則可以通過觀察(觀察方式包括看、測、算)獲取,D正確。第5題,讀圖可知,①觀測點與甲村的連線所經地形為山脊,地勢較高,阻擋了觀測視線,導致在①觀測點無法看到甲村。②③④觀測點地勢較高,且與甲村之間沒有地形障礙,可以觀測到甲村。故選A。課時對點練 [分值:73分](選擇題1~11題,每小題3分,共33分)(2024·吉林長春期末)某地理學習小組利用周末對學校附近某地進行地貌考察。下圖為“某同學繪制的當地地貌簡圖”。據此完成1~2題。1.觀察圖示地區地貌,最佳觀察點為( )A.甲 B.乙 C.丙 D.丁2.圖示區域內次一級地貌是( )A.山峰、河流地貌B.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C.河流地貌、喀斯特地貌D.山峰、喀斯特地貌答案 1.B 2.D解析 第1題,根據所學知識及上圖可知,乙山峰海拔最高,且位于圖示地區中部,為最佳觀察點,甲、丙、丁海拔較低,非最佳觀察點,B正確。第2題,根據所學知識及上圖可知,圖示地區山峰較多,溶洞和石林也較多,溶洞和石林均屬于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是由河流作用形成的地貌景觀,圖示沒有體現河流地貌,D正確。讀“等高線圖(單位:m)”,完成3~5題。3.圖示區域的地貌類型是( )A.風沙地貌 B.河流地貌C.喀斯特地貌 D.海岸地貌4.這種地貌最可能分布在我國的( )A.東北地區 B.東南沿海C.青藏高原 D.西北地區5.這種地貌的走向主要受制于( )A.河水流向 B.風向C.地表坡向 D.海岸走向答案 3.A 4.D 5.B解析 第3題,圖中等高線的形狀呈新月形,是新月形沙丘的典型形狀,屬于風沙地貌,選A。第4題,由上題分析可知,沙丘主要分布在我國西北的干旱地區,選D。第5題,沙丘是風力堆積的結果,其走向主要受制于風向,選B。(2023·山西大同期中)等高線地形圖可以幫助人們正確認識地形、地貌。下圖為“某區域等高線地形圖(單位:m)”。據此完成6~8題。6.圖示地區的主要地貌類型是( )A.丘陵和平原 B.高原和山地C.平原和盆地 D.丘陵和高原7.觀察圖中地貌時( )A.①地可看到區域全貌 B.應選擇②地進行觀察C.應先觀察海岸和陡崖 D.可確定丙、丁兩地為山谷8.與乙地相比,甲地( )①海拔高 ②坡度大 ③海拔低 ④坡度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6.A 7.D 8.B解析 第6題,結合圖示等高線形態、數據及分布可以判斷,該地區海拔大多在500 m以下,以丘陵、平原為主,A正確。山地、高原海拔都在500 m以上,B、D錯誤。盆地中間低、四周高,圖中沒有盆地,C錯誤。故選A。第7題,丙、丁兩地等高線都向高處彎曲,為山谷,D正確。第8題,由圖示信息可知,甲地海拔為300 m,等高線稀疏,坡度小;乙地海拔為200 m,等高線密集,坡度大。所以①④正確,B正確。(2023·山東青島期末)某地理興趣小組對我國北方某一地區進行考察。下圖示意該地理興趣小組考察區域。讀圖,完成9~11題。9.在考察線路上,坡度最小的路段是( )A.① B.② C.③ D.④10.在考察線路上,位于陰坡的路段是( )A.① B.② C.③ D.④11.觀察地貌時,海拔常用于判斷( )A.地貌類型 B.地形起伏C.坡度 D.坡向答案 9.C 10.D 11.A解析 第9題,讀圖可知,①路段經過4條等高線,坡度大;②路段經過2條等高線,坡度較小;③路段是在兩條等高線之間延伸,坡度最小;④路段經過3條等高線,坡度大,C正確。第10題,由材料結合圖示可知,該地區位于我國北方,①路段位于山地南側,②路段位于山地南側,③路段位于山地東南側,均為陽坡;④路段位于山地北側,為陰坡。第11題,據所學知識可知,海拔一般用來區分地貌類型,A正確。(選擇題12~15題,每小題4分,共16分)(2024·江蘇徐州期末)某校地理小組開展“觀察家鄉的地貌”活動,在此過程中,某同學通過手機App獲取了一個觀察點的海拔。下圖為“觀察點海拔及該地等高線示意圖”。讀圖,完成12~13題。12.高度是地貌觀察的重要內容,圖中觀察點5和觀察點2的相對高度可能是( )A.122 m B.82 m C.108 m D.98 m13.關于甲、乙兩地坡度和光照條件的說法,正確的是( )A.甲地坡度大,光照條件好B.甲地坡度大,光照條件差C.乙地坡度大,光照條件好D.乙地坡度大,光照條件差答案 12.C 13.D解析 第12題,由圖可知,觀察點5海拔162 m,讀等高線地形圖可知,該等高線地形圖的等高距是20 m,觀察點2海拔在40~60 m之間,因此觀察點5和觀察點2之間的相對高度ΔH應滿足102 m<ΔH<122 m,C正確。第13題,等高線地形圖中,等高線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線稀疏表示坡緩。讀圖可知,與乙坡相比,甲坡等高線較為稀疏,坡度更小,A、B錯誤;根據圖中指向標的箭頭指向正北方可知,甲坡是陽坡,光照條件較好,乙坡是陰坡,光照條件較差,D正確,C錯誤。(2023·江蘇揚州期末)下圖為“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單位:米)。讀圖,完成14~15題。14.圖中M—N一線( )A.最低海拔可能為25米B.最大高差為250米C.丙處為山脊D.地形為山地15.在甲、乙、丙、丁四處觀察,判斷正確的是( )A.甲處能看到丙處 B.甲處可能看到河流C.丙處能看到丁處 D.乙處可能發育河流答案 14.A 15.B解析 第14題,M—N一線,乙附近海拔最高,丙附近海拔最低,0米<最低海拔<30米,270米<最高海拔<300米,計算可知,240米<高差<300米,最低海拔可能為25米,但無法判斷最大高差具體數值,A正確,B錯誤;根據圖中信息可知,甲是山谷,乙是山脊,丙是谷地,丙、丁間是鞍部,C錯誤;根據圖中等高線分布規律可知,該地區海拔低于500米,不是山地地形,D錯誤。第15題,丙處位于右側谷地,甲處位于山脊左側的溝谷,從甲處看不到丙處,A錯誤;甲處位于山脊左側的溝谷,可能有河流流經,可能看到河流,B正確;乙處位于山脊,不可能有河流發育,D錯誤;從丙處看丁處,地勢先升高后降低,故從丙處不能看到丁處,C錯誤。16.讀“黃土高原某地等高線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24分)(1)用實線在圖中畫出長度最長的一條山谷,并說出該山谷的延伸方向、山谷兩側坡面坡度大小狀況、山谷的最低海拔。(5分)(2)與乙地相比,描述丙地的坡度和坡向特點。(4分)(3)圖中甲地附近陡崖( )(3分)A.相對高度大于100 mB.位于山谷中C.底部海拔最低為1 100 mD.崖頂海拔可能為1 160 m(4)按照從宏觀到微觀的地貌觀察順序,寫出圖示區域地貌觀察的主要內容,完成下表。(6分)地貌形態的層次 圖示區域的地貌形態特征宏觀大地貌特征描述次一級地貌特征描述微觀地貌特征描述(5)基于前面的問題,歸納讀等高線圖描述地貌特征的一般方法,結合樣例,完成下表。(6分)等高線地形圖 地形(地貌)特征讀等高線的數值并計算讀等高線的疏密 判斷坡度大小讀等高線的彎曲形狀讀等高線的數值遞變特點讀等高線的空間組合 判斷地形類型答案 (1)繪圖如下。延伸方向大致為西北—東南向;山谷兩側坡面坡度較大;最低海拔為750~800 m。(2)坡度較大;坡向朝南,為陽坡。(3)D(4)高原 東、西部各有一座山峰;中部有一條大致呈西北—東南向的山谷 山峰的坡度較小;山谷的坡度較大;有兩條偏北向陡崖,分布在圖示區域的西北部和東北部(5)判斷各點海拔和相對高度 判斷山脊、山谷 判斷山峰和谷地第四章 第二節 地貌的觀察(分值:73分)(選擇題1~11題,每小題3分,共33分)(2024·吉林長春期末)某地理學習小組利用周末對學校附近某地進行地貌考察。下圖為“某同學繪制的當地地貌簡圖”。據此完成1~2題。1.觀察圖示地區地貌,最佳觀察點為( )A.甲 B.乙 C.丙 D.丁2.圖示區域內次一級地貌是( )A.山峰、河流地貌B.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C.河流地貌、喀斯特地貌D.山峰、喀斯特地貌讀“等高線圖(單位:m)”,完成3~5題。3.圖示區域的地貌類型是( )A.風沙地貌 B.河流地貌C.喀斯特地貌 D.海岸地貌4.這種地貌最可能分布在我國的( )A.東北地區 B.東南沿海C.青藏高原 D.西北地區5.這種地貌的走向主要受制于( )A.河水流向 B.風向C.地表坡向 D.海岸走向(2023·山西大同期中)等高線地形圖可以幫助人們正確認識地形、地貌。下圖為“某區域等高線地形圖(單位:m)”。據此完成6~8題。6.圖示地區的主要地貌類型是( )A.丘陵和平原 B.高原和山地C.平原和盆地 D.丘陵和高原7.觀察圖中地貌時( )A.①地可看到區域全貌 B.應選擇②地進行觀察C.應先觀察海岸和陡崖 D.可確定丙、丁兩地為山谷8.與乙地相比,甲地( )①海拔高 ②坡度大 ③海拔低 ④坡度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023·山東青島期末)某地理興趣小組對我國北方某一地區進行考察。下圖示意該地理興趣小組考察區域。讀圖,完成9~11題。9.在考察線路上,坡度最小的路段是( )A.① B.② C.③ D.④10.在考察線路上,位于陰坡的路段是( )A.① B.② C.③ D.④11.觀察地貌時,海拔常用于判斷( )A.地貌類型 B.地形起伏C.坡度 D.坡向(選擇題12~15題,每小題4分,共16分)(2024·江蘇徐州期末)某校地理小組開展“觀察家鄉的地貌”活動,在此過程中,某同學通過手機App獲取了一個觀察點的海拔。下圖為“觀察點海拔及該地等高線示意圖”。讀圖,完成12~13題。12.高度是地貌觀察的重要內容,圖中觀察點5和觀察點2的相對高度可能是( )A.122 m B.82 m C.108 m D.98 m13.關于甲、乙兩地坡度和光照條件的說法,正確的是( )A.甲地坡度大,光照條件好B.甲地坡度大,光照條件差C.乙地坡度大,光照條件好D.乙地坡度大,光照條件差(2023·江蘇揚州期末)下圖為“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單位:米)。讀圖,完成14~15題。14.圖中M—N一線( )A.最低海拔可能為25米B.最大高差為250米C.丙處為山脊D.地形為山地15.在甲、乙、丙、丁四處觀察,判斷正確的是( )A.甲處能看到丙處 B.甲處可能看到河流C.丙處能看到丁處 D.乙處可能發育河流16.讀“黃土高原某地等高線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24分)(1)用實線在圖中畫出長度最長的一條山谷,并說出該山谷的延伸方向、山谷兩側坡面坡度大小狀況、山谷的最低海拔。(5分)(2)與乙地相比,描述丙地的坡度和坡向特點。(4分)(3)圖中甲地附近陡崖( )(3分)A.相對高度大于100 mB.位于山谷中C.底部海拔最低為1 100 mD.崖頂海拔可能為1 160 m(4)按照從宏觀到微觀的地貌觀察順序,寫出圖示區域地貌觀察的主要內容,完成下表。(6分)地貌形態的層次 圖示區域的地貌形態特征宏觀大地貌特征描述次一級地貌特征描述微觀地貌特征描述(5)基于前面的問題,歸納讀等高線圖描述地貌特征的一般方法,結合樣例,完成下表。(6分)等高線地形圖 地形(地貌)特征讀等高線的數值并計算讀等高線的疏密 判斷坡度大小讀等高線的彎曲形狀讀等高線的數值遞變特點讀等高線的空間組合 判斷地形類型答案精析1.B 2.D [第1題,根據所學知識及上圖可知,乙山峰海拔最高,且位于圖示地區中部,為最佳觀察點,甲、丙、丁海拔較低,非最佳觀察點,B正確。第2題,根據所學知識及上圖可知,圖示地區山峰較多,溶洞和石林也較多,溶洞和石林均屬于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是由河流作用形成的地貌景觀,圖示沒有體現河流地貌,D正確。]3.A 4.D 5.B [第3題,圖中等高線的形狀呈新月形,是新月形沙丘的典型形狀,屬于風沙地貌,選A。第4題,由上題分析可知,沙丘主要分布在我國西北的干旱地區,選D。第5題,沙丘是風力堆積的結果,其走向主要受制于風向,選B。]6.A 7.D 8.B [第6題,結合圖示等高線形態、數據及分布可以判斷,該地區海拔大多在500 m以下,以丘陵、平原為主,A正確。山地、高原海拔都在500 m以上,B、D錯誤。盆地中間低、四周高,圖中沒有盆地,C錯誤。故選A。第7題,丙、丁兩地等高線都向高處彎曲,為山谷,D正確。第8題,由圖示信息可知,甲地海拔為300 m,等高線稀疏,坡度小;乙地海拔為200 m,等高線密集,坡度大。所以①④正確,B正確。]9.C 10.D 11.A [第9題,讀圖可知,①路段經過4條等高線,坡度大;②路段經過2條等高線,坡度較小;③路段是在兩條等高線之間延伸,坡度最小;④路段經過3條等高線,坡度大,C正確。第10題,由材料結合圖示可知,該地區位于我國北方,①路段位于山地南側,②路段位于山地南側,③路段位于山地東南側,均為陽坡;④路段位于山地北側,為陰坡。第11題,據所學知識可知,海拔一般用來區分地貌類型,A正確。]12.C 13.D [第12題,由圖可知,觀察點5海拔162 m,讀等高線地形圖可知,該等高線地形圖的等高距是20 m,觀察點2海拔在40~60 m之間,因此觀察點5和觀察點2之間的相對高度ΔH應滿足102 m<ΔH<122 m,C正確。第13題,等高線地形圖中,等高線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線稀疏表示坡緩。讀圖可知,與乙坡相比,甲坡等高線較為稀疏,坡度更小,A、B錯誤;根據圖中指向標的箭頭指向正北方可知,甲坡是陽坡,光照條件較好,乙坡是陰坡,光照條件較差,D正確,C錯誤。]14.A 15.B [第14題,M—N一線,乙附近海拔最高,丙附近海拔最低,0米<最低海拔<30米,270米<最高海拔<300米,計算可知,240米<高差<300米,最低海拔可能為25米,但無法判斷最大高差具體數值,A正確,B錯誤;根據圖中信息可知,甲是山谷,乙是山脊,丙是谷地,丙、丁間是鞍部,C錯誤;根據圖中等高線分布規律可知,該地區海拔低于500米,不是山地地形,D錯誤。第15題,丙處位于右側谷地,甲處位于山脊左側的溝谷,從甲處看不到丙處,A錯誤;甲處位于山脊左側的溝谷,可能有河流流經,可能看到河流,B正確;乙處位于山脊,不可能有河流發育,D錯誤;從丙處看丁處,地勢先升高后降低,故從丙處不能看到丁處,C錯誤。]16.(1)繪圖如下。延伸方向大致為西北—東南向;山谷兩側坡面坡度較大;最低海拔為750~800 m。(2)坡度較大;坡向朝南,為陽坡。(3)D(4)高原 東、西部各有一座山峰;中部有一條大致呈西北—東南向的山谷 山峰的坡度較小;山谷的坡度較大;有兩條偏北向陡崖,分布在圖示區域的西北部和東北部(5)判斷各點海拔和相對高度 判斷山脊、山谷 判斷山峰和谷地第二節 地貌的觀察[學習目標] 1.通過野外考察、調查等方式,了解地貌觀察的順序,能夠在野外選擇觀察點進行地貌觀察。(地理實踐力)2.了解地貌觀察的內容,描述所觀察地貌的特征。(綜合思維)3.結合等高線地形圖,判斷地貌類型。(綜合思維)知識點一 地貌的觀察1.地貌觀察的順序(1)選擇位置:選擇視野比較______的地方。(2)觀察順序:按照從____________、從面到點的順序進行觀察。大的地貌(如山地、平原)―→次一級地貌(如山嶺、河谷)―→更小的地貌(如河岸、陡崖)。(3)輔助觀察:可利用地形圖、__________等輔助觀察。2.地貌觀察的內容(1)高度分類 主要作用絕對高度 劃分高原、山地和平原等地貌的主要依據相對高度 反映地面的__________(2)坡度表示 影響坡度 垂直距離和水平距離的______ 劃分坡的重要標準;對生產和生活影響巨大,如水土流失、交通建設等坡向 陽坡和陰坡 光照、降水等條件存在差異,進而影響植物的生長迎風坡和背風坡(3)其他觀察內容:地貌的形狀、面積、空間分布狀況、地面起伏狀況和__________等。思考 高度和坡度的組合如何反映地貌的形態特征?拓展延伸1.坡向對自然環境的影響(1)陽坡和陰坡丘陵、山地中朝著太陽的一坡日照多,稱為陽坡,背著太陽的一坡稱為陰坡。北半球東西向的山脈南坡是陽坡、北坡是陰坡。陽坡日照時間長,溫度高,霜凍比陰坡輕;陽坡熱量高,冰川年消融量大。(2)迎風坡和背風坡迎風坡是指迎著風來向的一坡,另一坡為背風坡。它們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如下圖:①影響降水:山脈迎風坡,暖濕氣流受地形阻擋抬升,水汽易冷卻凝結形成地形雨;背風坡因空氣下沉,降水少,成為雨影區。②影響氣溫:迎風坡因氣流抬升而降溫,背風坡因空氣下沉而增溫(焚風現象),故同一高度,背風坡氣溫高于迎風坡。2.坡形對通視的影響(1)若等高線上密下疏,則坡度上陡下緩,為一個凹坡,可以通視,如下圖1。(2)若等高線上疏下密,則坡度上緩下陡,為一個凸坡,不能通視,如下圖2。(3)如果穿越溝谷,由于后半部分地勢會升高,即使地勢再降低,也可能會因為地形阻擋而無法看到,如下圖3。陜西靖邊波浪谷是北方典型的丹霞地貌,由一種在內陸盆地發育的紅色砂巖形成。讀“該地區地貌景觀圖”,完成1~2題。1.圖中地貌景觀觀察方式主要屬于( )A.站在高點總覽全貌 B.觀察河谷狀況C.測量其坡度大小 D.明確地質狀況2.圖中地貌景觀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風力侵蝕和流水堆積 B.風力侵蝕和流水侵蝕C.風力侵蝕和生物作用 D.風力侵蝕和海浪侵蝕(2024·浙江杭州開學考試)開都河流經巴音布魯克草原(巴音布魯克草原位于天山腹地,四周雪山環抱)時,河道蜿蜒曲折,因此有“九曲十八彎”的美稱。完成3~4題。3.“九曲十八彎”河段上的地貌( )A.以風力堆積為主 B.河床底部起伏不平C.石灰巖廣布 D.可能會形成牛軛湖4.野外進行地貌觀察時,一般采用從宏觀到微觀的觀察順序,以下觀察順序正確的是( )A.巴音布魯克草原→S形河灣→凹凸河岸B.凹凸河岸→S形河灣→河床剖面C.巴音布魯克草原→天山→凹凸河岸D.槽形河谷→巴音布魯克草原→凹凸河岸知識點二 利用等高線地形圖觀察地貌1.等高線的特點(1)同線等高:同一條等高線上海拔相等。(2)同圖等距:同一幅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距相等。(3)閉合的曲線:無論怎樣迂回曲折,必環繞成圈,但在一幅圖上不一定全部顯示閉合。(4)兩條等高線決不相交(陡崖除外)。(5)疏緩密陡:等高線稀疏,表示坡度緩;等高線密集,表示坡度陡。2.利用等高線地形圖觀察宏觀地貌地形類型 形態特征 等高線平原 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等高線稀疏,地勢平坦丘陵 海拔一般在200~500米之間,相對高度較小,等高線較稀疏,彎曲部分比較和緩山地 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相對高度較大,等高線密集,河谷轉折呈“V”形盆地 四周等高線較密集,且數值較大,中間等高線較稀疏,且數值較小高原 海拔多在500米以上,頂部為比較寬闊平緩的高地,邊緣往往有陡峭的崖壁,等高線四周密集,中間稀疏,數值中部高四周低3.利用等高線地形圖觀察微觀地貌地貌類型 表示方法 示意圖(等高線圖) 形態特征 說明山峰、示坡線 閉合曲線外低內高 四周低、中部高 示坡線畫在等高線外側、坡度向外側降低山脊、山脊線 等高線凸向低處,山脊連線 從山頂到山麓凸起高聳的部分 山脊線也叫分水線山谷、山谷線 等高線凸向高處,山谷連線 山脊之間低洼部分 山谷線也叫集水線鞍部 正對的兩山脊或山谷等高線之間的空白部分 相鄰兩個山頂之間呈馬鞍形 鞍部是山谷線最高處,山脊線最低處峭壁、陡崖 多條等高線會合、重疊在一處 近于垂直的山坡,稱峭壁;峭壁上部突出處,稱陡崖4.利用等高線進行高度的相關計算(1)判斷閉合等高線區域內的海拔已知:等高線a、b、c,a①如果c=a,則db,即“大于大的”。(2)計算兩點間的相對高度讀出任意兩點間的絕對高度(海拔),根據公式:H相=H高-H低,就可計算出兩點間的相對高度。(3)陡崖處高度的判斷首先從圖中讀出在陡崖處重合的等高線中最大值(H大)、最小值(H小)、等高距d和重合的等高線的條數n。如圖,H大=400 m,H小=100 m,d=100 m,n=4,則:①陡崖最大海拔(H最大):H大≤H最大②陡崖最小海拔(H最小):H小-d③陡崖的相對高度(H相):(n-1)d≤H相<(n+1)d。某地理研學團隊計劃對賀蘭山進行研學探究,學習觀察地貌的方法。隊員們對賀蘭山周邊的等高線地形圖進行了研讀,確定了觀察步驟和方法。按照前往賀蘭山C地點的過程,逐步對賀蘭山整體、山體的一側坡地、山麓的沖積扇體進行觀察。1.[綜合思維]觀察賀蘭山整體的等高線地形圖(圖A),根據經緯網和海拔,判斷圖示地區的主要地貌類型。根據等高線描述賀蘭山的地形特征。2.[地理實踐力]對賀蘭山圖A中局部地區進行放大(圖B),觀察圖B,說出圖中主要的地貌類型,并描述其主要特征。3.[地理實踐力]對圖B中的局部山麓地帶放大(圖C),根據等高線判斷圖C中東南部的地貌類型,并說出判斷理由。4.[綜合思維]對圖C中東南部的地形不同部位進行仔細觀察,組成物的顆粒大小有什么規律?讀“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回答1~3題。1.圖中①~④的地貌名稱依次是( )A.山脊、山頂、陡崖、山谷 B.山頂、山脊、山谷、陡崖C.山谷、陡崖、山頂、山脊 D.陡崖、山谷、山脊、山頂2.乙河干流流向大致是( )A.從西向東流 B.從東南向西北流 C.從北向南流 D.從西南向東北流3.甲村所在虛線區域內的地貌類型是( )A.平原 B.丘陵 C.高原 D.山地下圖為“某山區等高線地形圖”,某校地理研學小組計劃沿圖中虛線進行地貌考察。完成4~5題。4.此次地貌觀察記錄表的項目可能有( )A.河谷的坡度和河谷的蒸發量 B.河谷的水深和河谷的蒸發量C.河流徑流量和堆積物粒徑大小 D.河谷的坡度和河谷的相對高度5.圖中無法看到甲村的觀測點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精析知識點一 地貌的觀察梳理教材新知1.(1)廣闊 (2)宏觀到微觀 (3)遙感影像2.(1)起伏狀況 (2)坡度角 比值 (3)破碎程度思考相對高度大、坡度大的地貌,一般比較陡峻;相對高度小、坡度小的地貌,一般比較平緩。落實思維方法1.A 2.B [第1題,讀景觀圖可知,該觀察方式為站在該景觀的高點,對其總體狀況進行觀察。第2題,由于該地位于半干旱區與半濕潤區的交界處,因此其地貌是在風力侵蝕和流水侵蝕作用下形成的,B正確。]3.D 4.A [第3題,“九曲十八彎”說明當地河曲發育。在地形平坦地區流淌的河流,河曲發育,隨著流水對河面的沖刷與侵蝕,河流愈來愈彎曲,最后導致河流自然裁彎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徑直流去,原來彎曲的河道被廢棄,形成湖泊,因這種湖泊的形狀恰似牛軛,故稱之為牛軛湖,D正確。第4題,在野外進行地貌觀察時,一般按照從宏觀到微觀的順序,先觀察視野內大的地貌如山地、平原等,再觀察和描述次一級地貌如山嶺、河谷等,最后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A正確。]知識點二 利用等高線地形圖觀察地貌探究核心知識1.主要地貌類型:西部是山地,東部有地勢較平坦的平原。特征:賀蘭山海拔較高,呈東北—西南走向,東西較窄;山地東西不對稱,西坡和緩,坡度較小,東坡陡峻。2.地貌類型:山體東南側的坡地。特征:地勢起伏大、陡峻;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從西北向東南方向傾斜。3.沖積扇。理由:等高線突然變得稀疏,坡度上陡下緩;等高線呈圓弧形,呈現出以山谷出口處為頂部的扇形。4.扇頂顆粒物最粗,越往下部的扇緣,顆粒物越細,邊緣最細。落實思維方法1.B 2.C 3.A [第1題,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處為山頂;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出處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出處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地方為陡崖。結合圖示可知,①~④的地形部位名稱依次是山頂、山脊、山谷、陡崖。第2題,河流總是從海拔高的地方流向海拔低的地方,由圖中指向標箭頭可知,圖中河流的流向大致是從北向南。第3題,甲村所在虛線內,等高線稀疏,且海拔在200米以下,說明此地地勢平坦,為平原。]4.D 5.A [第4題,河谷蒸發量、河流徑流量不屬于地貌觀察范疇,A、B、C錯誤;河谷的坡度和河谷的相對高度則可以通過觀察(觀察方式包括看、測、算)獲取,D正確。第5題,讀圖可知,①觀測點與甲村的連線所經地形為山脊,地勢較高,阻擋了觀測視線,導致在①觀測點無法看到甲村。②③④觀測點地勢較高,且與甲村之間沒有地形障礙,可以觀測到甲村。故選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四章 第二節 地貌的觀察 課件(共65張ppt)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pptx 第四章 第二節 地貌的觀察 學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docx 第四章 第二節 地貌的觀察 教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docx 第四章 第二節 地貌的觀察 練習(含答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