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52張PPT)海水的性質第二節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課時2海水的溫度和密度運用圖表等資料,說明海水性質對人類活動的影響。1.結合圖表等資料,說明海水溫度的分布規律、影響因素及對人類活動的影響。(綜合思維)2.結合圖表等資料,說明海水密度的分布規律、影響因素及對人類活動的影響。(綜合思維)課程標準學習目標知識點一 海水的溫度知識點二 海水的密度內容索引課時對點練海水的溫度><知識點一1.影響因素:主要取決于海洋熱量的收(_________)支(海水______消耗熱量)情況,海洋表層海水的溫度狀況還受到______分布、______運動、海水_____等因素的影響。2.分布規律太陽輻射蒸發海陸大氣運動垂直分布 海水溫度隨深度增加而變化。通常情況下,表層水溫最高,1 000米以內的海水溫度隨深度變化幅度較___,而1 000米以下的深層海水溫度變化幅度較____水平分布 全球海洋表層的水溫由低緯向高緯______季節分布 同一海區的表層水溫,夏季普遍____于冬季大小遞減高3.產生的影響影響海洋生物分布 __________是海洋生物的主要聚集地,深度越深,海洋生物的數量和種類越少不同緯度的海洋表層生活著不同類型的海洋生物,例如石斑魚主要生活在低緯度海域,鱈魚主要分布在_________海域海水溫度的季節變化,還會導致有些海洋生物發生季節性游動,以追逐更適宜的溫度人類的_________要考慮各海域的水溫狀況和海洋生物對水溫的要求,無論是遠洋捕撈還是近海養殖,都受到海水溫度的影響海洋表層中高緯度漁業活動影響海 洋運輸 緯度較高的海域,海水有______期,通航時間較短,在冰封海域航行需要裝備破冰設施影響氣候 與同緯度的陸地相比,海水溫度的變化幅度比陸地的____,海洋上空的氣溫比陸地上空的氣溫變化____從全球尺度來說,海水對大氣溫度起著_____作用從區域尺度來說,沿海地區氣溫的季節變化和日變化均比內陸地區___結冰小慢調節小核心歸納(1)緯度:不同緯度得到的太陽輻射不同,則溫度不同。全球海水溫度分布規律:由低緯度海區向高緯度海區遞減。(2)洋流:同緯度海區,暖流流經的海水溫度較高,寒流流經的海水溫度較低。(3)季節:一般情況下,夏季海水溫度高,冬季海水溫度低。(4)深度:表層海水溫度隨深度的增加而顯著遞減,1 000米以內變化較明顯,1 000~2 000米變化幅度較小,2 000米以下常年保持低溫狀態。影響海水溫度的因素2023年7月12日,中國第13次北冰洋科學考察隊從上海啟航,9月27日,科考隊完成考察任務返回上海。1.[綜合思維]指出我國選擇7~9月進行北極科學考察的原因。答案 7~9月為北半球夏季,北冰洋地區海水溫度高,極地冰川大量融化,利于科考。2.[區域認知]比較上海附近海域和北極地區水溫的差異,并說明原因。答案 差異:上海附近海域水溫高,北極地區水溫低。原因:上海緯度低,獲得太陽輻射多;北極地區緯度高,獲得太陽輻射少。2023年7月12日,中國第13次北冰洋科學考察隊從上海啟航,9月27日,科考隊完成考察任務返回上海。3.[人地協調觀]說明海水溫度對海洋航行的影響。答案 海水溫度低,海域結冰,不利于海洋航行。(2023·江蘇蘇州期中)下面左圖為“某海域等溫線分布圖”,右圖為“該海域某監測站海水溫度垂直分布圖”。讀圖完成1~2題。1.右圖中監測站位于左圖中的A.甲點 B.乙點C.丙點 D.丁點√讀右圖可知,該監測站表層海水溫度在10 ℃~20 ℃之間,與左圖中的甲點相符合。A項正確。(2023·江蘇蘇州期中)下面左圖為“某海域等溫線分布圖”,右圖為“該海域某監測站海水溫度垂直分布圖”。讀圖完成1~2題。2.右圖所示海水溫度隨深度的變化狀況是A.表層向深層遞增B.1 000米以下變化較大C.表層向深層遞減D.1 000米以內相對穩定√讀右圖可知,該監測站表層海水溫度較高,1 000米以內海水溫度變化較大,1 000米以下海水溫度變化較小,海水溫度由表層向深層遞減。C項正確。(2024·遼寧錦州月考)下圖為“大西洋不同緯度海水溫度的垂直分布圖”。據此完成3~4題。3.在水深1千米以內,海水溫度隨深度變化最大的海區位于A.熱帶 B.北溫帶C.寒帶 D.南溫帶√根據圖示信息可知,在水深1千米位置,各緯度海水溫度差異較小,海洋表層溫度在熱帶海域溫度較高,故在水深1千米以內海水溫度隨深度變化最大,A正確。(2024·遼寧錦州月考)下圖為“大西洋不同緯度海水溫度的垂直分布圖”。據此完成3~4題。4.造成大西洋表層水溫緯度差異的主要因素是A.海水深度 B.洋流性質C.太陽輻射 D.海水蒸發√根據圖示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大西洋表層水溫大致由赤道向南、北兩側(由低緯向高緯)遞減,說明影響大西洋表層水溫緯度差異的因素是緯度差異導致的太陽輻射差異,C正確。海水的密度><知識點二1.概念:指單位體積海水的______。2.影響因素:_____、鹽度和深度(壓力)。其中,表層海水密度與溫度的關系最為密切。一般來說,海水的溫度越高,密度越低。質量溫度3.分布規律方向 規律水平方向 大洋表層海水密度隨緯度的增高而_____,同緯度海域的海水密度大致相同垂直方向 中低緯度海區 一定深度海水密度基本均勻,往下(一般至1 000米深)海水密度隨深度增大而_________;再往下海水密度隨深度的_________高緯度海區 海水密度隨深度的變化較小特殊海區 海水密度隨深度增大而減小的情況,稱為“_________”增大迅速增加變化很小海中斷崖4.海水密度對人類活動的影響(1)海水密度隨深度增大而迅速增加的海水層,因浮力較大,有利于潛艇的航行。(2)在一定深度范圍內,海水密度迅速增加,對聲波有反射和折射作用。潛艇在此深度范圍以下活動,不易被聲波偵測到。(3)潛艇如果遭遇“海中斷崖”,因海水浮力突然變小,可能會掉到安全潛水深度以下,造成艇毀人亡。(2024·云南麗江月考)下圖為“海水溫度和鹽度與海水密度關系圖”。據此完成1~2題。1.海水的密度A.與海水溫度呈正相關,與鹽度呈負相關B.與海水溫度呈正相關,與鹽度呈正相關C.與海水溫度呈負相關,與鹽度呈正相關D.與海水溫度呈負相關,與鹽度呈負相關√從圖中曲線分布可知,當密度由1.022 g/cm3上升到1.029 g/cm3時,海水的溫度從22 ℃附近下降至0 ℃附近,故海水的密度與海水溫度呈負相關,海水的鹽度由33‰上升到36‰左右,故海水的密度與海水的鹽度呈正相關,C正確。(2024·云南麗江月考)下圖為“海水溫度和鹽度與海水密度關系圖”。據此完成1~2題。2.推斷下列四海區海水密度最小的是A.南極海區 B.紅海C.赤道海區 D.副熱帶海區√在四個海區中,赤道海區緯度低,海水溫度較高,同時由于降水較多,海水鹽度較低,因而海水密度最小,C正確。(2023·山西太原開學考試)當地時間2021年4月,印度尼西亞“南伽拉”號潛艇演練時失聯,艇上53人全部遇難。據分析,該潛艇在下潛過程中可能遭遇“海中斷崖”,海水性質發生變化而使潛艇失去浮力掉入海底。據此完成3~4題。3.下列關于“海中斷崖”現象發生時海水性質變化的敘述,正確的是A.海水鹽度由上至下急劇增加B.海水密度由上至下急劇減小C.海水溫度由上至下急劇降低D.海水溫度由上至下急劇升高√由材料可知,“海中斷崖”現象的發生,是因為海水性質發生了變化,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劇減小。海水密度會影響海水浮力,海水密度由上到下急劇減小,會導致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劇減小,使潛艇失去浮力掉入海底,故選B。(2023·山西太原開學考試)當地時間2021年4月,印度尼西亞“南伽拉”號潛艇演練時失聯,艇上53人全部遇難。據分析,該潛艇在下潛過程中可能遭遇“海中斷崖”,海水性質發生變化而使潛艇失去浮力掉入海底。據此完成3~4題。4.下列關于海水密度的敘述,正確的是A.大洋表層海水密度總體上隨緯度的增高而減小B.在垂直方向上,海水密度隨深度的增加而減小C.海水密度不會影響海水運動D.海水密度在垂直方向上的突然變化會影響某些魚類的生存和繁殖√在水平方向上,大洋表層海水密度總體上隨緯度的增高而增大,A錯誤。在垂直方向上,海水密度隨深度的變化因緯度而異,B錯誤。海水密度不同可能會引起海水運動,C錯誤。海水密度在垂直方向上的突然變化猶如海水中隔了一層屏障,使上、下層海水之間的運動受阻,會影響某些魚類的生存和繁殖,D正確。故選D。課時對點練(2024·貴州貴陽期末)下圖為“大西洋表層海水溫度、鹽度、密度隨緯度的變化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1.圖中曲線①②③依次表示大西洋的A.密度、溫度、鹽度B.溫度、鹽度、密度C.溫度、密度、鹽度D.密度、鹽度、溫度√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15據所學知識可知,大洋表層海水溫度的熱量來源主要是太陽輻射,由于太陽輻射由低緯向高緯逐漸遞減,故表層海水溫度一般由低緯向高緯逐漸遞減,②為溫度變化曲線;由于海水密度由低緯度地區向高緯度地區遞增,可知①為密度變化曲線;由于副熱帶附近的降水較少,蒸發較為旺盛,故海水鹽度的分布規律是由副熱帶海區向低緯和高緯遞減,呈馬鞍狀分布,③為鹽度變化曲線。故選A。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2024·貴州貴陽期末)下圖為“大西洋表層海水溫度、鹽度、密度隨緯度的變化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2.海水溫度的分布規律,正確的是①海水溫度隨深度增加而升高 ②1 000米以內隨深度變化幅度較小 ③1 000米以下的深度變化幅度較大 ④全球海洋表層水溫由低緯向高緯遞減,同緯度水溫大致相同 ⑤同一海區的表層水溫,夏季普遍高于冬季A.①②③ B.①⑤C.④⑤ D.②③⑤√123456789101112131415海水的熱量主要來自太陽輻射,隨著深度加深,獲得的太陽輻射減少,因此海水溫度隨深度的增加而降低,①錯誤;由于受外界影響較大,1 000米以內的海水溫度隨深度變化幅度較大,②錯誤;1 000米以下由于受外界影響小,隨深度變化幅度較小,③錯誤;由于太陽輻射隨緯度變化的影響,全球海洋表層水溫大致由低緯向高緯遞減,同緯度水溫大致相同,④正確;同一海區夏季太陽輻射強,冬季太陽輻射弱,表層水溫夏季普遍高于冬季,⑤正確。故選C。(2024·甘肅蘭州期中)2020年11月10日,我國“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在“地球第四極”馬里亞納海溝成功坐底,深度達10 909米,創下世界同類潛水器最大潛深記錄。據此完成3~4題。3.“奮斗者”號下潛過程中,經歷的海水溫度隨深度的變化最符合圖中的A.①曲線 B.②曲線C.③曲線 D.④曲線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在深度1 000米以內海水溫度隨深度增加而遞減,1 000米以下的深海中,海水溫度變化不大,常年保持低溫狀態,曲線①符合。故選A。√123456789101112131415緯度越高,表層海水溫度越低,極圈附近海域表層海水溫度與1 000米以下海水的溫度接近,故其海水溫度垂直變化幅度最小。故選D。123456789101112131415(2024·甘肅蘭州期中)2020年11月10日,我國“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在“地球第四極”馬里亞納海溝成功坐底,深度達10 909米,創下世界同類潛水器最大潛深記錄。據此完成3~4題。4.推測下列海域中海水溫度垂直變化最小的是A.赤道附近海域B.回歸線附近海域C.南、北緯45°附近海域D.極圈附近海域√海水密度是指單位體積海水的質量,其大小取決于鹽度、溫度和壓力。讀“海水溫度、鹽度、密度隨緯度變化圖”,回答5~6題。5.圖中三條曲線代表的分別是A.①海水溫度 ②海水鹽度 ③海水密度B.①海水密度 ②海水鹽度 ③海水溫度C.①海水溫度 ②海水密度 ③海水鹽度D.①海水鹽度 ②海水密度 ③海水溫度√讀圖可知,曲線①的數值隨緯度升高而降低,因此是海水溫度;曲線②的數值由副熱帶海區向南、北兩側遞減,因此是海水鹽度;曲線③的數值隨緯度的升高而升高,因此是海水密度。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海水密度是指單位體積海水的質量,其大小取決于鹽度、溫度和壓力。讀“海水溫度、鹽度、密度隨緯度變化圖”,回答5~6題。6.由圖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層海水A.溫度低、鹽度較低、密度小B.溫度高、鹽度較低、密度大C.溫度高、鹽度較低、密度小D.溫度低、鹽度較高、密度大√由上題可知,圖中曲線①②③分別代表海水溫度、鹽度、密度,進而可知,赤道地區表層海水溫度高、鹽度較低、密度小。海洋中,上、下層海水溫度的差異,蘊藏著一定的能量,叫作海水溫差能,或稱海洋熱能。利用海水表層(熱源)和深層(冷源)之間的溫度差發電的電站,叫海水溫差發電站,可以連續性輸出電力且伴生淡水。讀“海洋水溫變化曲線圖”,完成7~9題。7.曲線②表示的是海水溫度隨緯度的變化,推測影響曲線②變化的主導因素是A.海水深度 B.海水比熱容C.大氣成分 D.太陽輻射√123456789101112131415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太陽輻射自赤道向南、北兩極遞減,又因曲線②表示的是海水溫度隨緯度的變化,因此影響曲線②變化的主導因素是太陽輻射,D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海洋中,上、下層海水溫度的差異,蘊藏著一定的能量,叫作海水溫差能,或稱海洋熱能。利用海水表層(熱源)和深層(冷源)之間的溫度差發電的電站,叫海水溫差發電站,可以連續性輸出電力且伴生淡水。讀“海洋水溫變化曲線圖”,完成7~9題。8.圖中曲線①表示的是某地海水溫度的垂直變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該地處于高緯度海區B.隨著深度增加,水溫遞增C.在水深1 000 m以下,水溫變化不大D.大陸架海區的海水溫度變化最小√該地表層海水溫度在20~30 ℃之間,并不處于高緯度海區,A錯誤;讀圖可知,隨著深度增加,水溫總體是遞減的,B錯誤;讀圖可知,在水深1 000 m以下,水溫變化不大,C正確;由材料中的信息不能判斷大陸架海區范圍,D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在赤道到南、北緯20°之間,海洋上、下層海水溫度差異最大,因此在全球范圍內20°S~20°N的海域最有利于利用海水溫差發電,故D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海洋中,上、下層海水溫度的差異,蘊藏著一定的能量,叫作海水溫差能,或稱海洋熱能。利用海水表層(熱源)和深層(冷源)之間的溫度差發電的電站,叫海水溫差發電站,可以連續性輸出電力且伴生淡水。讀“海洋水溫變化曲線圖”,完成7~9題。9.下列海域最有利于利用海水溫差發電的是A.大西洋西岸 B.寒暖流交匯處C.地中海沿岸 D.20°S~20°N的海域√下圖為“大西洋表層海水年平均溫度、鹽度和密度隨緯度變化示意圖”。讀圖回答10~11題。10.在大西洋表層海水年平均密度最低的地方,海水的A.溫度約為28 ℃B.緯度約為5°SC.鹽度約為35.6‰D.密度約為1 021.5 kg/m3√能力提升123456789101112131415據圖可知,①曲線低緯度地區數值低,表示海水年平均密度;②曲線數值從赤道向兩極遞減,表示表層海水年平均溫度;③曲線數值由副熱帶海區向赤道、兩極遞減,表示海水年平均鹽度。從圖中可以推斷海水年平均密度最低的地方在10°N附近,該處海水溫度約為28 ℃,A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下圖為“大西洋表層海水年平均溫度、鹽度和密度隨緯度變化示意圖”。讀圖回答10~11題。11.③曲線在甲處達到最高值的主要原因是A.受海陸位置影響B.降水少,蒸發旺盛C.受地表徑流影響D.受藻類植物影響√由上題分析可知,③曲線表示海水年平均鹽度。甲處位于30°N附近,降水少,晴天多,蒸發旺盛,海水鹽度高,B正確。(2023·四川綿陽期中)2022年4月20日,參與中國第38次南極考察的“雪龍2”號船返回上海國內基地碼頭,行程3.1萬余海里。下圖為“‘雪龍2’號去程路線圖”(上海—中山站)。據此完成12~13題。12.“雪龍2”號經過的海域中,下列海水鹽度最高的是A.上海沿海 B.圖中A海域C.圖中B沿海 D.中山站沿海√123456789101112131415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海水表層鹽度的變化規律是由副熱帶海域向南、北兩側遞減。結合選項,圖中A海域(澳大利亞東部海域)位于副熱帶海域,海水鹽度最高。故選B。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2023·四川綿陽期中)2022年4月20日,參與中國第38次南極考察的“雪龍2”號船返回上海國內基地碼頭,行程3.1萬余海里。下圖為“‘雪龍2’號去程路線圖”(上海—中山站)。據此完成12~13題。13.從上海至中山站航線所經歷的海域,“雪龍2”號吃水深度的變化大致是A.變深 B.變淺C.先變淺后變深 D.先變深后變淺√123456789101112131415吃水深度與船舶所處海域的密度有關。一般來說,海水鹽度越高,密度越大;密度越大,浮力越大;浮力越大,吃水越淺。由上海向赤道附近行駛過程中,鹽度減小,密度減小,吃水深度變深;由赤道附近向中山站行駛過程中,鹽度變大,密度變大,吃水深度變淺,故船只的吃水深度是先變深,后變淺。故選D。14.(2023·四川成都期末)下圖示意8月份大西洋沿某一經線表層海水性質隨緯度的變化。據此完成下列要求。(1)圖中表示海洋表層溫度和鹽度的曲線分別是____、____。(填序號)(2)圖中②曲線的主要影響因素是_______和_______,②曲線的數值在甲海域比乙海域低,是因為甲海域_______。(3)描述①曲線隨緯度變化的一般規律。123456789101112131415③②降水量蒸發量降水多答案 赤道附近,表層海水溫度高,鹽度低,密度最小;由赤道向兩極方向,表層海水溫度下降,密度逐漸增大;在兩極的寒冷海域表層海水密度出現最大值。15.(2023·湖南益陽期末)讀“直布羅陀海峽兩側海水鹽度、溫度剖面及海水流向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描述圖中大西洋10°W處海水溫度的垂直變化特點。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 深度800米內海水溫度下降較快;深度800米以下海水溫度下降緩慢。(2)簡述直布羅陀海峽東側的地中海比西側的大西洋海水密度大的原因。答案 地中海因夏季干燥少雨,蒸發旺盛且地中海海域封閉,與外界海水交換少,鹽度高。課時2 海水的溫度和密度課程標準 運用圖表等資料,說明海水性質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學習目標 1.結合圖表等資料,說明海水溫度的分布規律、影響因素及對人類活動的影響。(綜合思維)2.結合圖表等資料,說明海水密度的分布規律、影響因素及對人類活動的影響。(綜合思維)知識點一 海水的溫度1.影響因素:主要取決于海洋熱量的收(太陽輻射)支(海水蒸發消耗熱量)情況,海洋表層海水的溫度狀況還受到海陸分布、大氣運動、海水運動等因素的影響。2.分布規律垂直分布 海水溫度隨深度增加而變化。通常情況下,表層水溫最高,1 000米以內的海水溫度隨深度變化幅度較大,而1 000米以下的深層海水溫度變化幅度較小水平分布 全球海洋表層的水溫由低緯向高緯遞減季節分布 同一海區的表層水溫,夏季普遍高于冬季3.產生的影響影響海洋生物分布 海洋表層是海洋生物的主要聚集地,深度越深,海洋生物的數量和種類越少不同緯度的海洋表層生活著不同類型的海洋生物,例如石斑魚主要生活在低緯度海域,鱈魚主要分布在中高緯度海域海水溫度的季節變化,還會導致有些海洋生物發生季節性游動,以追逐更適宜的溫度人類的漁業活動要考慮各海域的水溫狀況和海洋生物對水溫的要求,無論是遠洋捕撈還是近海養殖,都受到海水溫度的影響影響海洋運輸 緯度較高的海域,海水有結冰期,通航時間較短,在冰封海域航行需要裝備破冰設施影響氣候 與同緯度的陸地相比,海水溫度的變化幅度比陸地的小,海洋上空的氣溫比陸地上空的氣溫變化慢從全球尺度來說,海水對大氣溫度起著調節作用從區域尺度來說,沿海地區氣溫的季節變化和日變化均比內陸地區小核心歸納 影響海水溫度的因素(1)緯度:不同緯度得到的太陽輻射不同,則溫度不同。全球海水溫度分布規律:由低緯度海區向高緯度海區遞減。(2)洋流:同緯度海區,暖流流經的海水溫度較高,寒流流經的海水溫度較低。(3)季節:一般情況下,夏季海水溫度高,冬季海水溫度低。(4)深度:表層海水溫度隨深度的增加而顯著遞減,1 000米以內變化較明顯,1 000~2 000米變化幅度較小,2 000米以下常年保持低溫狀態。2023年7月12日,中國第13次北冰洋科學考察隊從上海啟航,9月27日,科考隊完成考察任務返回上海。1.[綜合思維]指出我國選擇7~9月進行北極科學考察的原因。答案 7~9月為北半球夏季,北冰洋地區海水溫度高,極地冰川大量融化,利于科考。2.[區域認知]比較上海附近海域和北極地區水溫的差異,并說明原因。答案 差異:上海附近海域水溫高,北極地區水溫低。原因:上海緯度低,獲得太陽輻射多;北極地區緯度高,獲得太陽輻射少。3.[人地協調觀]說明海水溫度對海洋航行的影響。答案 海水溫度低,海域結冰,不利于海洋航行。(2023·江蘇蘇州期中)下面左圖為“某海域等溫線分布圖”,右圖為“該海域某監測站海水溫度垂直分布圖”。讀圖完成1~2題。1.右圖中監測站位于左圖中的( )A.甲點 B.乙點 C.丙點 D.丁點2.右圖所示海水溫度隨深度的變化狀況是( )A.表層向深層遞增B.1 000米以下變化較大C.表層向深層遞減D.1 000米以內相對穩定答案 1.A 2.C解析 第1題,讀右圖可知,該監測站表層海水溫度在10 ℃~20 ℃之間,與左圖中的甲點相符合。A項正確。第2題,讀右圖可知,該監測站表層海水溫度較高,1 000米以內海水溫度變化較大,1 000米以下海水溫度變化較小,海水溫度由表層向深層遞減。C項正確。(2024·遼寧錦州月考)下圖為“大西洋不同緯度海水溫度的垂直分布圖”。據此完成3~4題。3.在水深1千米以內,海水溫度隨深度變化最大的海區位于( )A.熱帶 B.北溫帶C.寒帶 D.南溫帶4.造成大西洋表層水溫緯度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A.海水深度 B.洋流性質C.太陽輻射 D.海水蒸發答案 3.A 4.C解析 第3題,根據圖示信息可知,在水深1千米位置,各緯度海水溫度差異較小,海洋表層溫度在熱帶海域溫度較高,故在水深1千米以內海水溫度隨深度變化最大,A正確。第4題,根據圖示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大西洋表層水溫大致由赤道向南、北兩側(由低緯向高緯)遞減,說明影響大西洋表層水溫緯度差異的因素是緯度差異導致的太陽輻射差異,C正確。知識點二 海水的密度1.概念:指單位體積海水的質量。2.影響因素:溫度、鹽度和深度(壓力)。其中,表層海水密度與溫度的關系最為密切。一般來說,海水的溫度越高,密度越低。3.分布規律方向 規律水平方向 大洋表層海水密度隨緯度的增高而增大,同緯度海域的海水密度大致相同垂直方向 中低緯度海區 一定深度海水密度基本均勻,往下(一般至1 000米深)海水密度隨深度增大而迅速增加;再往下海水密度隨深度的變化很小高緯度海區 海水密度隨深度的變化較小特殊海區 海水密度隨深度增大而減小的情況,稱為“海中斷崖”4.海水密度對人類活動的影響(1)海水密度隨深度增大而迅速增加的海水層,因浮力較大,有利于潛艇的航行。(2)在一定深度范圍內,海水密度迅速增加,對聲波有反射和折射作用。潛艇在此深度范圍以下活動,不易被聲波偵測到。(3)潛艇如果遭遇“海中斷崖”,因海水浮力突然變小,可能會掉到安全潛水深度以下,造成艇毀人亡。(2024·云南麗江月考)下圖為“海水溫度和鹽度與海水密度關系圖”。據此完成1~2題。1.海水的密度( )A.與海水溫度呈正相關,與鹽度呈負相關B.與海水溫度呈正相關,與鹽度呈正相關C.與海水溫度呈負相關,與鹽度呈正相關D.與海水溫度呈負相關,與鹽度呈負相關2.推斷下列四海區海水密度最小的是( )A.南極海區 B.紅海C.赤道海區 D.副熱帶海區答案 1.C 2.C解析 第1題,從圖中曲線分布可知,當密度由1.022 g/cm3上升到1.029 g/cm3時,海水的溫度從22 ℃附近下降至0 ℃附近,故海水的密度與海水溫度呈負相關,海水的鹽度由33‰上升到36‰左右,故海水的密度與海水的鹽度呈正相關,C正確。第2題,在四個海區中,赤道海區緯度低,海水溫度較高,同時由于降水較多,海水鹽度較低,因而海水密度最小,C正確。(2023·山西太原開學考試)當地時間2021年4月,印度尼西亞“南伽拉”號潛艇演練時失聯,艇上53人全部遇難。據分析,該潛艇在下潛過程中可能遭遇“海中斷崖”,海水性質發生變化而使潛艇失去浮力掉入海底。據此完成3~4題。3.下列關于“海中斷崖”現象發生時海水性質變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A.海水鹽度由上至下急劇增加B.海水密度由上至下急劇減小C.海水溫度由上至下急劇降低D.海水溫度由上至下急劇升高4.下列關于海水密度的敘述,正確的是( )A.大洋表層海水密度總體上隨緯度的增高而減小B.在垂直方向上,海水密度隨深度的增加而減小C.海水密度不會影響海水運動D.海水密度在垂直方向上的突然變化會影響某些魚類的生存和繁殖答案 3.B 4.D解析 第3題,由材料可知,“海中斷崖”現象的發生,是因為海水性質發生了變化,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劇減小。海水密度會影響海水浮力,海水密度由上到下急劇減小,會導致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劇減小,使潛艇失去浮力掉入海底,故選B。第4題,在水平方向上,大洋表層海水密度總體上隨緯度的增高而增大,A錯誤。在垂直方向上,海水密度隨深度的變化因緯度而異,B錯誤。海水密度不同可能會引起海水運動,C錯誤。海水密度在垂直方向上的突然變化猶如海水中隔了一層屏障,使上、下層海水之間的運動受阻,會影響某些魚類的生存和繁殖,D正確。故選D。課時對點練 [分值:62分](選擇題1~9題,每小題3分,共27分)(2024·貴州貴陽期末)下圖為“大西洋表層海水溫度、鹽度、密度隨緯度的變化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1.圖中曲線①②③依次表示大西洋的( )A.密度、溫度、鹽度 B.溫度、鹽度、密度C.溫度、密度、鹽度 D.密度、鹽度、溫度2.海水溫度的分布規律,正確的是( )①海水溫度隨深度增加而升高 ②1 000米以內隨深度變化幅度較小 ③1 000米以下的深度變化幅度較大 ④全球海洋表層水溫由低緯向高緯遞減,同緯度水溫大致相同 ⑤同一海區的表層水溫,夏季普遍高于冬季A.①②③ B.①⑤C.④⑤ D.②③⑤答案 1.A 2.C解析 第1題,據所學知識可知,大洋表層海水溫度的熱量來源主要是太陽輻射,由于太陽輻射由低緯向高緯逐漸遞減,故表層海水溫度一般由低緯向高緯逐漸遞減,②為溫度變化曲線;由于海水密度由低緯度地區向高緯度地區遞增,可知①為密度變化曲線;由于副熱帶附近的降水較少,蒸發較為旺盛,故海水鹽度的分布規律是由副熱帶海區向低緯和高緯遞減,呈馬鞍狀分布,③為鹽度變化曲線。故選A。第2題,海水的熱量主要來自太陽輻射,隨著深度加深,獲得的太陽輻射減少,因此海水溫度隨深度的增加而降低,①錯誤;由于受外界影響較大,1 000米以內的海水溫度隨深度變化幅度較大,②錯誤;1 000米以下由于受外界影響小,隨深度變化幅度較小,③錯誤;由于太陽輻射隨緯度變化的影響,全球海洋表層水溫大致由低緯向高緯遞減,同緯度水溫大致相同,④正確;同一海區夏季太陽輻射強,冬季太陽輻射弱,表層水溫夏季普遍高于冬季,⑤正確。故選C。(2024·甘肅蘭州期中)2020年11月10日,我國“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在“地球第四極”馬里亞納海溝成功坐底,深度達10 909米,創下世界同類潛水器最大潛深記錄。據此完成3~4題。3.“奮斗者”號下潛過程中,經歷的海水溫度隨深度的變化最符合圖中的( )A.①曲線 B.②曲線 C.③曲線 D.④曲線4.推測下列海域中海水溫度垂直變化最小的是( )A.赤道附近海域B.回歸線附近海域C.南、北緯45°附近海域D.極圈附近海域答案 3.A 4.D解析 第3題,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在深度1 000米以內海水溫度隨深度增加而遞減,1 000米以下的深海中,海水溫度變化不大,常年保持低溫狀態,曲線①符合。故選A。第4題,緯度越高,表層海水溫度越低,極圈附近海域表層海水溫度與1 000米以下海水的溫度接近,故其海水溫度垂直變化幅度最小。故選D。海水密度是指單位體積海水的質量,其大小取決于鹽度、溫度和壓力。讀“海水溫度、鹽度、密度隨緯度變化圖”,回答5~6題。5.圖中三條曲線代表的分別是( )A.①海水溫度 ②海水鹽度 ③海水密度B.①海水密度 ②海水鹽度 ③海水溫度C.①海水溫度 ②海水密度 ③海水鹽度D.①海水鹽度 ②海水密度 ③海水溫度6.由圖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層海水( )A.溫度低、鹽度較低、密度小B.溫度高、鹽度較低、密度大C.溫度高、鹽度較低、密度小D.溫度低、鹽度較高、密度大答案 5.A 6.C解析 第5題,讀圖可知,曲線①的數值隨緯度升高而降低,因此是海水溫度;曲線②的數值由副熱帶海區向南、北兩側遞減,因此是海水鹽度;曲線③的數值隨緯度的升高而升高,因此是海水密度。第6題,由上題可知,圖中曲線①②③分別代表海水溫度、鹽度、密度,進而可知,赤道地區表層海水溫度高、鹽度較低、密度小。海洋中,上、下層海水溫度的差異,蘊藏著一定的能量,叫作海水溫差能,或稱海洋熱能。利用海水表層(熱源)和深層(冷源)之間的溫度差發電的電站,叫海水溫差發電站,可以連續性輸出電力且伴生淡水。讀“海洋水溫變化曲線圖”,完成7~9題。7.曲線②表示的是海水溫度隨緯度的變化,推測影響曲線②變化的主導因素是( )A.海水深度 B.海水比熱容C.大氣成分 D.太陽輻射8.圖中曲線①表示的是某地海水溫度的垂直變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地處于高緯度海區B.隨著深度增加,水溫遞增C.在水深1 000 m以下,水溫變化不大D.大陸架海區的海水溫度變化最小9.下列海域最有利于利用海水溫差發電的是( )A.大西洋西岸 B.寒暖流交匯處C.地中海沿岸 D.20°S~20°N的海域答案 7.D 8.C 9.D解析 第7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太陽輻射自赤道向南、北兩極遞減,又因曲線②表示的是海水溫度隨緯度的變化,因此影響曲線②變化的主導因素是太陽輻射,D正確。第8題,該地表層海水溫度在20~30 ℃之間,并不處于高緯度海區,A錯誤;讀圖可知,隨著深度增加,水溫總體是遞減的,B錯誤;讀圖可知,在水深1 000 m以下,水溫變化不大,C正確;由材料中的信息不能判斷大陸架海區范圍,D錯誤。第9題,在赤道到南、北緯20°之間,海洋上、下層海水溫度差異最大,因此在全球范圍內20°S~20°N的海域最有利于利用海水溫差發電,故D正確。(選擇題10~13題,每小題4分,共16分)下圖為“大西洋表層海水年平均溫度、鹽度和密度隨緯度變化示意圖”。讀圖回答10~11題。10.在大西洋表層海水年平均密度最低的地方,海水的( )A.溫度約為28 ℃B.緯度約為5°SC.鹽度約為35.6‰D.密度約為1 021.5 kg/m311.③曲線在甲處達到最高值的主要原因是( )A.受海陸位置影響 B.降水少,蒸發旺盛C.受地表徑流影響 D.受藻類植物影響答案 10.A 11.B解析 第10題,據圖可知,①曲線低緯度地區數值低,表示海水年平均密度;②曲線數值從赤道向兩極遞減,表示表層海水年平均溫度;③曲線數值由副熱帶海區向赤道、兩極遞減,表示海水年平均鹽度。從圖中可以推斷海水年平均密度最低的地方在10°N附近,該處海水溫度約為28 ℃,A正確。第11題,由上題分析可知,③曲線表示海水年平均鹽度。甲處位于30°N附近,降水少,晴天多,蒸發旺盛,海水鹽度高,B正確。(2023·四川綿陽期中)2022年4月20日,參與中國第38次南極考察的“雪龍2”號船返回上海國內基地碼頭,行程3.1萬余海里。下圖為“‘雪龍2’號去程路線圖”(上海—中山站)。據此完成12~13題。12.“雪龍2”號經過的海域中,下列海水鹽度最高的是( )A.上海沿海 B.圖中A海域C.圖中B沿海 D.中山站沿海13.從上海至中山站航線所經歷的海域,“雪龍2”號吃水深度的變化大致是( )A.變深 B.變淺C.先變淺后變深 D.先變深后變淺答案 12.B 13.D解析 第12題,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海水表層鹽度的變化規律是由副熱帶海域向南、北兩側遞減。結合選項,圖中A海域(澳大利亞東部海域)位于副熱帶海域,海水鹽度最高。故選B。第13題,吃水深度與船舶所處海域的密度有關。一般來說,海水鹽度越高,密度越大;密度越大,浮力越大;浮力越大,吃水越淺。由上海向赤道附近行駛過程中,鹽度減小,密度減小,吃水深度變深;由赤道附近向中山站行駛過程中,鹽度變大,密度變大,吃水深度變淺,故船只的吃水深度是先變深,后變淺。故選D。14.(2023·四川成都期末)下圖示意8月份大西洋沿某一經線表層海水性質隨緯度的變化。據此完成下列要求。(11分)(1)圖中表示海洋表層溫度和鹽度的曲線分別是______、______。(填序號)(2分)(2)圖中②曲線的主要影響因素是________和________,②曲線的數值在甲海域比乙海域低,是因為甲海域________。(3分)(3)描述①曲線隨緯度變化的一般規律。(6分)答案 (1)③ ②(2)降水量 蒸發量 降水多(3)赤道附近,表層海水溫度高,鹽度低,密度最小;由赤道向兩極方向,表層海水溫度下降,密度逐漸增大;在兩極的寒冷海域表層海水密度出現最大值。15.(2023·湖南益陽期末)讀“直布羅陀海峽兩側海水鹽度、溫度剖面及海水流向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8分)(1)描述圖中大西洋10°W處海水溫度的垂直變化特點。(4分)(2)簡述直布羅陀海峽東側的地中海比西側的大西洋海水密度大的原因。(4分)答案 (1)深度800米內海水溫度下降較快;深度800米以下海水溫度下降緩慢。(2)地中海因夏季干燥少雨,蒸發旺盛且地中海海域封閉,與外界海水交換少,鹽度高。第三章 第二節 課時2 海水的溫度和密度(分值:62分)(選擇題1~9題,每小題3分,共27分)(2024·貴州貴陽期末)下圖為“大西洋表層海水溫度、鹽度、密度隨緯度的變化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1.圖中曲線①②③依次表示大西洋的( )A.密度、溫度、鹽度 B.溫度、鹽度、密度C.溫度、密度、鹽度 D.密度、鹽度、溫度2.海水溫度的分布規律,正確的是( )①海水溫度隨深度增加而升高 ②1 000米以內隨深度變化幅度較小 ③1 000米以下的深度變化幅度較大 ④全球海洋表層水溫由低緯向高緯遞減,同緯度水溫大致相同 ⑤同一海區的表層水溫,夏季普遍高于冬季A.①②③ B.①⑤C.④⑤ D.②③⑤(2024·甘肅蘭州期中)2020年11月10日,我國“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在“地球第四極”馬里亞納海溝成功坐底,深度達10 909米,創下世界同類潛水器最大潛深記錄。據此完成3~4題。3.“奮斗者”號下潛過程中,經歷的海水溫度隨深度的變化最符合圖中的( )A.①曲線 B.②曲線 C.③曲線 D.④曲線4.推測下列海域中海水溫度垂直變化最小的是( )A.赤道附近海域B.回歸線附近海域C.南、北緯45°附近海域D.極圈附近海域海水密度是指單位體積海水的質量,其大小取決于鹽度、溫度和壓力。讀“海水溫度、鹽度、密度隨緯度變化圖”,回答5~6題。5.圖中三條曲線代表的分別是( )A.①海水溫度 ②海水鹽度 ③海水密度B.①海水密度 ②海水鹽度 ③海水溫度C.①海水溫度 ②海水密度 ③海水鹽度D.①海水鹽度 ②海水密度 ③海水溫度6.由圖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層海水( )A.溫度低、鹽度較低、密度小B.溫度高、鹽度較低、密度大C.溫度高、鹽度較低、密度小D.溫度低、鹽度較高、密度大海洋中,上、下層海水溫度的差異,蘊藏著一定的能量,叫作海水溫差能,或稱海洋熱能。利用海水表層(熱源)和深層(冷源)之間的溫度差發電的電站,叫海水溫差發電站,可以連續性輸出電力且伴生淡水。讀“海洋水溫變化曲線圖”,完成7~9題。7.曲線②表示的是海水溫度隨緯度的變化,推測影響曲線②變化的主導因素是( )A.海水深度 B.海水比熱容C.大氣成分 D.太陽輻射8.圖中曲線①表示的是某地海水溫度的垂直變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地處于高緯度海區B.隨著深度增加,水溫遞增C.在水深1 000 m以下,水溫變化不大D.大陸架海區的海水溫度變化最小9.下列海域最有利于利用海水溫差發電的是( )A.大西洋西岸 B.寒暖流交匯處C.地中海沿岸 D.20°S~20°N的海域(選擇題10~13題,每小題4分,共16分)下圖為“大西洋表層海水年平均溫度、鹽度和密度隨緯度變化示意圖”。讀圖回答10~11題。10.在大西洋表層海水年平均密度最低的地方,海水的( )A.溫度約為28 ℃B.緯度約為5°SC.鹽度約為35.6‰D.密度約為1 021.5 kg/m311.③曲線在甲處達到最高值的主要原因是( )A.受海陸位置影響 B.降水少,蒸發旺盛C.受地表徑流影響 D.受藻類植物影響(2023·四川綿陽期中)2022年4月20日,參與中國第38次南極考察的“雪龍2”號船返回上海國內基地碼頭,行程3.1萬余海里。下圖為“‘雪龍2’號去程路線圖”(上海—中山站)。據此完成12~13題。12.“雪龍2”號經過的海域中,下列海水鹽度最高的是( )A.上海沿海 B.圖中A海域C.圖中B沿海 D.中山站沿海13.從上海至中山站航線所經歷的海域,“雪龍2”號吃水深度的變化大致是( )A.變深 B.變淺C.先變淺后變深 D.先變深后變淺14.(2023·四川成都期末)下圖示意8月份大西洋沿某一經線表層海水性質隨緯度的變化。據此完成下列要求。(11分)(1)圖中表示海洋表層溫度和鹽度的曲線分別是______、______。(填序號)(2分)(2)圖中②曲線的主要影響因素是________和________,②曲線的數值在甲海域比乙海域低,是因為甲海域________。(3分)(3)描述①曲線隨緯度變化的一般規律。(6分)15.(2023·湖南益陽期末)讀“直布羅陀海峽兩側海水鹽度、溫度剖面及海水流向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8分)(1)描述圖中大西洋10°W處海水溫度的垂直變化特點。(4分)(2)簡述直布羅陀海峽東側的地中海比西側的大西洋海水密度大的原因。(4分)答案精析1.A 2.C [第1題,據所學知識可知,大洋表層海水溫度的熱量來源主要是太陽輻射,由于太陽輻射由低緯向高緯逐漸遞減,故表層海水溫度一般由低緯向高緯逐漸遞減,②為溫度變化曲線;由于海水密度由低緯度地區向高緯度地區遞增,可知①為密度變化曲線;由于副熱帶附近的降水較少,蒸發較為旺盛,故海水鹽度的分布規律是由副熱帶海區向低緯和高緯遞減,呈馬鞍狀分布,③為鹽度變化曲線。故選A。第2題,海水的熱量主要來自太陽輻射,隨著深度加深,獲得的太陽輻射減少,因此海水溫度隨深度的增加而降低,①錯誤;由于受外界影響較大,1 000米以內的海水溫度隨深度變化幅度較大,②錯誤;1 000米以下由于受外界影響小,隨深度變化幅度較小,③錯誤;由于太陽輻射隨緯度變化的影響,全球海洋表層水溫大致由低緯向高緯遞減,同緯度水溫大致相同,④正確;同一海區夏季太陽輻射強,冬季太陽輻射弱,表層水溫夏季普遍高于冬季,⑤正確。故選C。]3.A 4.D [第3題,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在深度1 000米以內海水溫度隨深度增加而遞減,1 000米以下的深海中,海水溫度變化不大,常年保持低溫狀態,曲線①符合。故選A。第4題,緯度越高,表層海水溫度越低,極圈附近海域表層海水溫度與1 000米以下海水的溫度接近,故其海水溫度垂直變化幅度最小。故選D。]5.A 6.C [第5題,讀圖可知,曲線①的數值隨緯度升高而降低,因此是海水溫度;曲線②的數值由副熱帶海區向南、北兩側遞減,因此是海水鹽度;曲線③的數值隨緯度的升高而升高,因此是海水密度。第6題,由上題可知,圖中曲線①②③分別代表海水溫度、鹽度、密度,進而可知,赤道地區表層海水溫度高、鹽度較低、密度小。]7.D 8.C 9.D [第7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太陽輻射自赤道向南、北兩極遞減,又因曲線②表示的是海水溫度隨緯度的變化,因此影響曲線②變化的主導因素是太陽輻射,D正確。第8題,該地表層海水溫度在20~30 ℃之間,并不處于高緯度海區,A錯誤;讀圖可知,隨著深度增加,水溫總體是遞減的,B錯誤;讀圖可知,在水深1 000 m以下,水溫變化不大,C正確;由材料中的信息不能判斷大陸架海區范圍,D錯誤。第9題,在赤道到南、北緯20°之間,海洋上、下層海水溫度差異最大,因此在全球范圍內20°S~20°N的海域最有利于利用海水溫差發電,故D正確。]10.A 11.B [第10題,據圖可知,①曲線低緯度地區數值低,表示海水年平均密度;②曲線數值從赤道向兩極遞減,表示表層海水年平均溫度;③曲線數值由副熱帶海區向赤道、兩極遞減,表示海水年平均鹽度。從圖中可以推斷海水年平均密度最低的地方在10°N附近,該處海水溫度約為28 ℃,A正確。第11題,由上題分析可知,③曲線表示海水年平均鹽度。甲處位于30°N附近,降水少,晴天多,蒸發旺盛,海水鹽度高,B正確。]12.B 13.D [第12題,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海水表層鹽度的變化規律是由副熱帶海域向南、北兩側遞減。結合選項,圖中A海域(澳大利亞東部海域)位于副熱帶海域,海水鹽度最高。故選B。第13題,吃水深度與船舶所處海域的密度有關。一般來說,海水鹽度越高,密度越大;密度越大,浮力越大;浮力越大,吃水越淺。由上海向赤道附近行駛過程中,鹽度減小,密度減小,吃水深度變深;由赤道附近向中山站行駛過程中,鹽度變大,密度變大,吃水深度變淺,故船只的吃水深度是先變深,后變淺。故選D。]14.(1)③ ②(2)降水量 蒸發量 降水多(3)赤道附近,表層海水溫度高,鹽度低,密度最小;由赤道向兩極方向,表層海水溫度下降,密度逐漸增大;在兩極的寒冷海域表層海水密度出現最大值。15.(1)深度800米內海水溫度下降較快;深度800米以下海水溫度下降緩慢。(2)地中海因夏季干燥少雨,蒸發旺盛且地中海海域封閉,與外界海水交換少,鹽度高。課時2 海水的溫度和密度[學習目標] 1.結合圖表等資料,說明海水溫度的分布規律、影響因素及對人類活動的影響。(綜合思維)2.結合圖表等資料,說明海水密度的分布規律、影響因素及對人類活動的影響。(綜合思維)知識點一 海水的溫度1.影響因素:主要取決于海洋熱量的收(__________)支(海水______消耗熱量)情況,海洋表層海水的溫度狀況還受到______分布、______運動、海水______等因素的影響。2.分布規律垂直分布 海水溫度隨深度增加而變化。通常情況下,表層水溫最高,1 000米以內的海水溫度隨深度變化幅度較____,而1 000米以下的深層海水溫度變化幅度較____水平分布 全球海洋表層的水溫由低緯向高緯______季節分布 同一海區的表層水溫,夏季普遍____于冬季3.產生的影響影響海洋生物分布 __________是海洋生物的主要聚集地,深度越深,海洋生物的數量和種類越少不同緯度的海洋表層生活著不同類型的海洋生物,例如石斑魚主要生活在低緯度海域,鱈魚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海域海水溫度的季節變化,還會導致有些海洋生物發生季節性游動,以追逐更適宜的溫度人類的__________要考慮各海域的水溫狀況和海洋生物對水溫的要求,無論是遠洋捕撈還是近海養殖,都受到海水溫度的影響影響海洋運輸 緯度較高的海域,海水有______期,通航時間較短,在冰封海域航行需要裝備破冰設施影響氣候 與同緯度的陸地相比,海水溫度的變化幅度比陸地的____,海洋上空的氣溫比陸地上空的氣溫變化____從全球尺度來說,海水對大氣溫度起著______作用從區域尺度來說,沿海地區氣溫的季節變化和日變化均比內陸地區____核心歸納 影響海水溫度的因素(1)緯度:不同緯度得到的太陽輻射不同,則溫度不同。全球海水溫度分布規律:由低緯度海區向高緯度海區遞減。(2)洋流:同緯度海區,暖流流經的海水溫度較高,寒流流經的海水溫度較低。(3)季節:一般情況下,夏季海水溫度高,冬季海水溫度低。(4)深度:表層海水溫度隨深度的增加而顯著遞減,1 000米以內變化較明顯,1 000~2 000米變化幅度較小,2 000米以下常年保持低溫狀態。2023年7月12日,中國第13次北冰洋科學考察隊從上海啟航,9月27日,科考隊完成考察任務返回上海。1.[綜合思維]指出我國選擇7~9月進行北極科學考察的原因。2.[區域認知]比較上海附近海域和北極地區水溫的差異,并說明原因。3.[人地協調觀]說明海水溫度對海洋航行的影響。(2023·江蘇蘇州期中)下面左圖為“某海域等溫線分布圖”,如圖為“該海域某監測站海水溫度垂直分布圖”。讀圖完成1~2題。1.如圖中監測站位于左圖中的( )A.甲點 B.乙點 C.丙點 D.丁點2.如圖所示海水溫度隨深度的變化狀況是( )A.表層向深層遞增 B.1 000米以下變化較大C.表層向深層遞減 D.1 000米以內相對穩定(2024·遼寧錦州月考)下圖為“大西洋不同緯度海水溫度的垂直分布圖”。據此完成3~4題。3.在水深1千米以內,海水溫度隨深度變化最大的海區位于( )A.熱帶 B.北溫帶 C.寒帶 D.南溫帶4.造成大西洋表層水溫緯度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A.海水深度 B.洋流性質 C.太陽輻射 D.海水蒸發知識點二 海水的密度1.概念:指單位體積海水的______。2.影響因素:______、鹽度和深度(壓力)。其中,表層海水密度與溫度的關系最為密切。一般來說,海水的溫度越高,密度越低。3.分布規律方向 規律水平方向 大洋表層海水密度隨緯度的增高而______,同緯度海域的海水密度大致相同垂直方向 中低緯度海區 一定深度海水密度基本均勻,往下(一般至1 000米深)海水密度隨深度增大而__________;再往下海水密度隨深度的__________高緯度海區 海水密度隨深度的變化較小特殊海區 海水密度隨深度增大而減小的情況,稱為“__________”4.海水密度對人類活動的影響(1)海水密度隨深度增大而迅速增加的海水層,因浮力較大,有利于潛艇的航行。(2)在一定深度范圍內,海水密度迅速增加,對聲波有反射和折射作用。潛艇在此深度范圍以下活動,不易被聲波偵測到。(3)潛艇如果遭遇“海中斷崖”,因海水浮力突然變小,可能會掉到安全潛水深度以下,造成艇毀人亡。(2024·云南麗江月考)如圖為“海水溫度和鹽度與海水密度關系圖”。據此完成1~2題1.海水的密度( )A.與海水溫度呈正相關,與鹽度呈負相關B.與海水溫度呈正相關,與鹽度呈正相關C.與海水溫度呈負相關,與鹽度呈正相關D.與海水溫度呈負相關,與鹽度呈負相關2.推斷下列四海區海水密度最小的是( )A.南極海區 B.紅海 C.赤道海區 D.副熱帶海區(2023·山西太原開學考試)當地時間2021年4月,印度尼西亞“南伽拉”號潛艇演練時失聯,艇上53人全部遇難。據分析,該潛艇在下潛過程中可能遭遇“海中斷崖”,海水性質發生變化而使潛艇失去浮力掉入海底。據此完成3~4題。3.下列關于“海中斷崖”現象發生時海水性質變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A.海水鹽度由上至下急劇增加 B.海水密度由上至下急劇減小C.海水溫度由上至下急劇降低 D.海水溫度由上至下急劇升高4.下列關于海水密度的敘述,正確的是( )A.大洋表層海水密度總體上隨緯度的增高而減小B.在垂直方向上,海水密度隨深度的增加而減小C.海水密度不會影響海水運動D.海水密度在垂直方向上的突然變化會影響某些魚類的生存和繁殖答案精析知識點一 海水的溫度梳理教材新知1.太陽輻射 蒸發 海陸 大氣 運動2.大 小 遞減 高3.海洋表層 中高緯度 漁業活動 結冰 小 慢調節 小探究核心知識1.7~9月為北半球夏季,北冰洋地區海水溫度高,極地冰川大量融化,利于科考。2.差異:上海附近海域水溫高,北極地區水溫低。原因:上海緯度低,獲得太陽輻射多;北極地區緯度高,獲得太陽輻射少。3.海水溫度低,海域結冰,不利于海洋航行。落實思維方法1.A 2.C [第1題,讀右圖可知,該監測站表層海水溫度在10 ℃~20 ℃之間,與左圖中的甲點相符合。A項正確。第2題,讀右圖可知,該監測站表層海水溫度較高,1 000米以內海水溫度變化較大,1 000米以下海水溫度變化較小,海水溫度由表層向深層遞減。C項正確。]3.A 4.C [第3題,根據圖示信息可知,在水深1千米位置,各緯度海水溫度差異較小,海洋表層溫度在熱帶海域溫度較高,故在水深1千米以內海水溫度隨深度變化最大,A正確。第4題,根據圖示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大西洋表層水溫大致由赤道向南、北兩側(由低緯向高緯)遞減,說明影響大西洋表層水溫緯度差異的因素是緯度差異導致的太陽輻射差異,C正確。]知識點二 海水的密度梳理教材新知1.質量2.溫度3.增大 迅速增加 變化很小 海中斷崖落實思維方法1.C 2.C [第1題,從圖中曲線分布可知,當密度由1.022 g/cm3上升到1.029 g/cm3時,海水的溫度從22 ℃附近下降至0 ℃附近,故海水的密度與海水溫度呈負相關,海水的鹽度由33‰上升到36‰左右,故海水的密度與海水的鹽度呈正相關,C正確。第2題,在四個海區中,赤道海區緯度低,海水溫度較高,同時由于降水較多,海水鹽度較低,因而海水密度最小,C正確。]3.B 4.D [第3題,由材料可知,“海中斷崖”現象的發生,是因為海水性質發生了變化,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劇減小。海水密度會影響海水浮力,海水密度由上到下急劇減小,會導致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劇減小,使潛艇失去浮力掉入海底,故選B。第4題,在水平方向上,大洋表層海水密度總體上隨緯度的增高而增大,A錯誤。在垂直方向上,海水密度隨深度的變化因緯度而異,B錯誤。海水密度不同可能會引起海水運動,C錯誤。海水密度在垂直方向上的突然變化猶如海水中隔了一層屏障,使上、下層海水之間的運動受阻,會影響某些魚類的生存和繁殖,D正確。故選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三章 第二節 課時2 海水的溫度和密度 課件(共52張ppt)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pptx 第三章 第二節 課時2 海水的溫度和密度 學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docx 第三章 第二節 課時2 海水的溫度和密度 教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docx 第三章 第二節 課時2 海水的溫度和密度 練習(含答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