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52張PPT)水循環第一節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運用示意圖,說明水循環的過程及其地理意義。1.繪制并運用水循環示意圖,說明水循環的過程和主要環節。(綜合思維)2.結合實際,歸納人類活動對水循環環節的影響。(綜合思維、地理實踐力)3.運用水循環示意圖,說明水循環的地理意義。(綜合思維)課程標準學習目標知識點一 水循環的過程及類型知識點二 水循環的地理意義內容索引課時對點練水循環的過程及類型><知識點一1.水循環:是指_______的水在水圈、大氣圈、巖石圈、生物圈中,通過_____(蒸騰)、水汽輸送、______、下滲、徑流等環節連續運動的過程。2.水循環的主要環節及類型自然界蒸發降水類型 主要環節 過程 特點 舉例海陸間循環 ①蒸發; ②水汽輸送; ③降水; ④_________; ⑤下滲; ⑥__________ 海洋表面的水經過______變成水汽。水汽上升到空中,被氣流輸送到大陸上空,部分在適當條件下凝結,形成______。降落到地面的水,一部分在地面流動,形成地表徑流;一部分滲入地下,形成地下徑流。兩者經過江河匯集,最后又回到海洋 最重要的循環,使陸地上的水不斷得到補充,水資源得以再生 ①長江參與了地表徑流環節;②夏季風參與了水汽輸送環節地表徑流地下徑流蒸發降水類型 主要環節 過程 特點 舉例陸地內循環 ③降水; ⑧_________; ⑨蒸發 陸地上的水,一部分或全部通過地面、水面蒸發和植物_____,形成水汽,被氣流帶到陸地上空,冷卻凝結形成_____,仍降落在陸地上 循環水量少,但對干旱地區非常重要 塔里木河河水的蒸發以及該流域內的降水海上內循環 ①蒸發; ⑦降水 海面上的水______形成水汽,進入大氣后在海洋上空凝結,形成_____,又降到海面 循環水量最大,對全球熱量輸送有重要意義 未登陸的臺風植物蒸騰蒸騰降水蒸發降水拓展延伸人類活動對水循環的影響有利影響 修建水庫:能改變地表徑流季節(時間)分配不均的狀況,減少洪水期徑流量,增加枯水期徑流量;擴大水面面積;增加下滲,補給地下水;加大蒸發量和降水量跨流域調水:能改變地表徑流空間分布不均的狀況植樹造林、保護濕地:能起到涵養水源的作用,使下滲增多,地表徑流減少拓展延伸人類活動對水循環的影響不利影響 濫伐森林,破壞地表植被:會減少植物蒸騰,空氣中水汽減少,使降水量減少;降水時,下滲減少,地表徑流匯聚加快,容易發生洪澇災害圍湖造田:會減少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其防洪抗旱能力,減弱湖泊水體對周圍地區氣候的調節作用城市路面硬化:會增加地表徑流,減少下滲,減少地下徑流,使地面蒸發量減少,易造成城市內澇用水不當:河流上游地區過度引水灌溉,會導致下游水量減少,甚至出現斷流;對地下水過量開采和使用,導致地下水位下降,會使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現斷流,綠洲地區出現生態惡化和土地荒漠化材料一 如圖為水循環示意圖。材料二 城市內澇是指由于強降水或連續性降水超過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內產生積水災害的現象。材料三 下表為某城市中心區與郊外平原區的水循環數據比較表(單位:mm)。區域 年平均降水量 轉化為徑流 的總降水量 轉化為地表徑流的降水量 轉化為地下徑流的降水量城市中心區 675 405 337 68郊外平原區 645 267 96 1711.[綜合思維]寫出材料一圖中水循環②⑤環節的名稱:__________、__________。水汽輸送地下徑流2.[區域認知]根據表中數據的變化,從水循環角度推斷該城市中心區易發生內澇的原因。答案 城市中心區降水多,下滲量少,轉化為地表徑流多,超過了排水能力,形成內澇。區域 年平均降水量 轉化為徑流 的總降水量 轉化為地表徑流的降水量 轉化為地下徑流的降水量城市中心區 675 405 337 68郊外平原區 645 267 96 1713.[人地協調觀]近年來,每到汛期我國許多城市都發生了不同程度的內澇。試分析解決城市內澇問題的措施。答案 增加城市綠地;使用透水磚;改善城市排水系統;建雨水花園、海綿城市等。(2023·廣東廣州期末)我國氣候干旱的地區,農民在耕作土壤表面鋪設10~15厘米的砂石覆蓋層,發展農作物種植,這就是砂田。下圖1為“海陸間循環示意圖”,圖中序號代表水循環環節,圖2為“寧夏砂田景觀圖”。讀圖,完成1~2題。1.圖1中A.①代表蒸發B.③代表降水C.④代表地下徑流D.⑤代表水汽輸送√讀圖可知,①由大氣水指向地表水和海洋水,代表降水;②由地表水、海洋水指向大氣水,代表蒸發;③由地表水指向地下水,代表下滲;④由地下水指向海洋水,代表地下徑流;⑤由地表水指向海洋水,代表地表徑流。故選C。(2023·廣東廣州期末)我國氣候干旱的地區,農民在耕作土壤表面鋪設10~15厘米的砂石覆蓋層,發展農作物種植,這就是砂田。下圖1為“海陸間循環示意圖”,圖中序號代表水循環環節,圖2為“寧夏砂田景觀圖”。讀圖,完成1~2題。2.覆蓋砂石對水循環環節的影響是A.①增加 B.②增加C.③增加 D.⑤增加√由圖及上題分析可知,①代表降水,②代表蒸發,③代表下滲,⑤代表地表徑流。耕作土壤表面覆蓋砂石能減少蒸發,有利于雨水下滲,減少地表徑流,降水與區域氣候有關,小范圍的覆蓋砂石對降水影響較小。故選C。(2024·陜西漢中期末)下圖為“水循環示意圖”。讀圖,完成3~4題。3.如圖所示,水循環由多個環節組成,下列地理現象中,屬于⑤環節的是A.黃河東流 B.海水倒灌C.臺風登陸 D.植物蒸騰√據圖可知,⑤環節是由陸地指向海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應是水循環中的地表徑流環節,黃河東流屬于地表徑流,A正確。故選A。(2024·陜西漢中期末)下圖為“水循環示意圖”。讀圖,完成3~4題。4.下列關于人類活動對水循環影響的敘述,正確的是A.硬化城市路面,可以減少⑤B.大量開采地下水,可以增加⑧C.污水回收利用,可以減少①D.城市綠地建設,可以增加⑦√硬化城市路面會導致下滲減少,地表徑流⑤增加,A錯誤;大量開采地下水,會導致地下徑流⑧減少,B錯誤;污水回收利用與水汽輸送①無關,C錯誤;城市綠地建設可以增加植被覆蓋率,提高涵養水源能力,因此會增加下滲⑦,D正確。故選D。水循環的地理意義><知識點二水循環的地理意義意義 含義 理解促進_____更新 在水循環系統中,水的連續運動、轉化,使各種水體處于不斷更新狀態 氣態水、液態水與固態水,大氣水、海洋水與陸地水始終相互轉化、不斷更新維持全球水量的_____平衡 從總體上看,海洋水、_____水、大氣水不會增多,也不會減少 局部地區短時間內可能有變化;平衡過程中水循環一直在進行水體動態陸地意義 含義 理解______、轉化和傳輸太陽輻射能 水循環對太陽輻射能起到吸收、轉化和傳輸作用,緩解了不同緯度地區熱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太陽輻射能是水循環的動力和能量源泉;水循環促進了海陸之間、高低緯度之間的熱量收支平衡聯系海陸的主要紐帶 水循環是海、陸間聯系的主要方式之一 陸地通過徑流向海洋輸送泥沙、有機物和無機鹽類;海洋向陸地輸送水汽塑造_____形態 水循環是自然界最富動力作用的循環運動,不斷塑造著地表形態 水循環主要通過降水、地表徑流塑造地表形態吸收地表此外,水循環還影響著全球的氣候和生態,對全球自然環境產生深刻而廣泛的影響。水循環使水資源處在不斷更新之中,是否意味著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答案 不是。雖然地球上的水體總量豐富,但人類能利用的水資源數量極少,而且水體具有一定的循環周期;如果水資源遭受污染或用水速度超過水體更新速度,就會造成水資源短缺甚至枯竭。思考《論渾天象體》中記載“百川發源,皆自山出,由高趨下,歸注入?!?。據此完成1~2題。1.材料中所描述的水循環環節是A.蒸發 B.水汽輸送C.降水 D.徑流√材料描述的是水源由高山最終流入海洋的過程,屬于水循環中的徑流環節,D正確。故選D。《論渾天象體》中記載“百川發源,皆自山出,由高趨下,歸注入?!?。據此完成1~2題。2.文中所描述的過程能夠A.導致淡水資源增加 B.塑造陸地地表形態C.減緩水體更新速度 D.造成全球海陸變遷√材料中描述的水循環中的徑流環節由陸地最終流向海洋,會使得陸地上的淡水資源減少,A錯誤;地表徑流在流動過程中會通過侵蝕、搬運、堆積等方式對地表形態產生影響,B正確;徑流入海后,通過蒸發、水汽輸送、降水又回到陸地上,促進了陸地水體的更新速度,C錯誤;全球海陸變遷主要受地殼運動、巖漿活動等內力作用的影響,與水循環各環節關系較小,D錯誤。故選B。課時對點練2022年7月2日,臺風“暹芭”挾狂風暴雨登陸粵西茂名電白區,受其影響,廣東部分地市發生強降雨天氣,導致部分地區發生嚴重內澇。近年來很多城市積極推進海綿城市項目,建設雨洪公園、增加湖體等,提升對雨水的吸納和蓄滯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城市內澇。讀圖,完成1~2題。1.臺風“暹芭”從形成、移動到登陸的過程中參與的水循環環節有A.①④⑦ B.④⑤⑥C.③①④ D.①②③√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1516臺風形成于熱帶洋面,水體大量被③蒸發帶到高空;之后在①水汽輸送作用下到達陸地上空;在登陸過程中,形成④降水。故選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23456789101112131415162022年7月2日,臺風“暹芭”挾狂風暴雨登陸粵西茂名電白區,受其影響,廣東部分地市發生強降雨天氣,導致部分地區發生嚴重內澇。近年來很多城市積極推進海綿城市項目,建設雨洪公園、增加湖體等,提升對雨水的吸納和蓄滯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城市內澇。讀圖,完成1~2題。2.海綿城市能緩解城市內澇是因為其可以使城市水循環中A.④減少 B.⑤增加C.⑦增加 D.⑥減少√12345678910111213141516根據材料可知,海綿城市項目建設了雨洪公園、增加湖體等,提升對降水的吸納和蓄滯能力,又結合圖可知,其可以使⑤地表徑流減少,B錯;⑦下滲增加,C對;因下滲增加,⑥地下徑流增加,D錯;這樣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城市內澇。同時,“海綿城市”的建設使空氣濕度增加,④降水可能增多,A錯。故選C。(2024·浙江寧波質檢)讀“水在各大圈層中的循環示意圖”,完成3~4題。3.圖中水循環環節①②③依次為A.降水、蒸發、徑流 B.徑流、降水、蒸發C.降水、徑流、蒸發 D.徑流、蒸發、降水√12345678910111213141516讀圖可知,圖中甲接收蒸騰的水汽,應為大氣圈,丁具有蒸騰功能,應為生物圈,丙接收下滲水體,應為巖石圈,圖中乙可以下滲,應為水圈。圖中水循環環節①由大氣圈指向水圈、巖石圈和生物圈,應為降水,環節②由巖石圈指向水圈,應為徑流;環節③由巖石圈、水圈指向大氣圈,應為蒸發,由此判斷,C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2024·浙江寧波質檢)讀“水在各大圈層中的循環示意圖”,完成3~4題。4.為了緩解我國水資源的空間分布不均狀況,目前最有效的措施是A.節約用水 B.跨流域調水C.海水淡化 D.人工降雨√節約用水、海水淡化、人工降雨均可以緩解水資源供應緊張狀況,但不能緩解我國水資源的空間分布不均狀況,因此A、C、D不符合題意;跨流域調水可以把水資源豐富地區的水調往水資源短缺地區,可以緩解我國水資源的空間分布不均狀況,B符合題意。故選B。“雨季一來,城里看海”一度成為全民討論的熱點,也是全國多座城市的尷尬。讀下面兩圖,比較兩種不同地面水循環環節的差異,完成5~6題。5.不透水路面與自然路面相比,不透水路面A.下滲明顯增多 B.地表徑流增加C.地面蒸發增加 D.地下徑流增多√12345678910111213141516由圖可知,與自然路面相比,不透水路面下滲量明顯減少,導致地下徑流減少,地表徑流增加,地面蒸發作用減弱,蒸發量減少。故選B。12345678910111213141516“雨季一來,城里看海”一度成為全民討論的熱點,也是全國多座城市的尷尬。讀下面兩圖,比較兩種不同地面水循環環節的差異,完成5~6題。6.為緩解“城里看?!钡默F象,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A.加大對地下水的利用B.改造升級排水系統C.加快城市綠地建設D.提高透水路面比率√12345678910111213141516加大對地下水的利用,可能引起地面沉降,形成地下漏斗區,加劇城市內澇,A錯誤,符合題意。改造升級排水系統,可以加快地表水的排泄;加快城市綠地建設,可以增加地表水的下滲;提高透水路面的比率,可以增加地表水的下滲。B、C、D均可以緩解城市內澇。(2023·貴州貴陽開學考試)讀“水循環示意圖”,完成7~9題。7.圖示水循環環節中①和②的能量主要源于A.地球重力能 B.太陽能C.地熱能 D.風能√12345678910111213141516結合水循環相關知識讀圖可知,①為蒸發,②為水汽輸送,能量主要源于太陽能,太陽能為水體、大氣運動提供能量,B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2023·貴州貴陽開學考試)讀“水循環示意圖”,完成7~9題。8.目前人類對水循環影響最大的環節是A.① B.②C.④ D.⑥√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人類活動對地表徑流(④)環節影響最為強烈,C正確。實現海、陸間礦物質遷移的水循環環節是徑流,徑流搬運泥沙等礦物質移動,從陸地輸送到海洋,D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2023·貴州貴陽開學考試)讀“水循環示意圖”,完成7~9題。9.實現海、陸間礦物質遷移的水循環環節是A.蒸發 B.水汽輸送C.降水 D.徑流√12345678910111213141516(2023·廣西玉林期中)下沉式道路綠化帶是指將城市道路兩側的綠化帶和中間隔離綠化帶設計成低于道路表面5~30 cm,能有效將道路上灰塵和雨水收集進道路兩邊的綠化帶。綠地上的植物、土壤會截留和凈化雨水,無法容蓄的雨水通過溢出口排入雨水管網。如圖示意武漢市某區下沉式道路綠化帶。據此完成10~11題。10.綠地上的植被和土壤凈化雨水的過程,涉及到的水循環的環節是A.下滲 B.蒸發C.地表徑流 D.地下徑流√據材料可知,綠地的植被和土壤可截留、存蓄雨水,增加對雨水的滲透,對水質產生凈化作用,因此涉及的水循環環節為下滲,A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2023·廣西玉林期中)下沉式道路綠化帶是指將城市道路兩側的綠化帶和中間隔離綠化帶設計成低于道路表面5~30 cm,能有效將道路上灰塵和雨水收集進道路兩邊的綠化帶。綠地上的植物、土壤會截留和凈化雨水,無法容蓄的雨水通過溢出口排入雨水管網。如圖示意武漢市某區下沉式道路綠化帶。據此完成10~11題。11.與傳統綠化帶相比,下沉式道路綠化帶的主要作用是①美化交通環境?、诩涌煊旰榕判埂、墼黾泳G地面積④減輕揚塵污染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據材料可知,下沉式綠化帶能加快雨洪排泄、減輕揚塵污染,B正確;美化交通環境、增加綠地面積不是其主要作用,A、C、D錯誤。故選B。12345678910111213141516(2024·安徽合肥月考)重慶市某中學地理興趣小組設計了一個“海水淡化”的模擬實驗(下左圖),下右圖示意當日透明水箱內、外氣溫變化狀況。據此完成12~13題。12.左圖獲取淡水的過程中,主要模擬的水循環環節是①蒸發?、谒斔汀、劢邓、芟聺B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①④√能力提升左圖獲取淡水的過程中,海水受熱蒸發,水汽在頂部遇冷凝結形成降水,①③正確;水沿水箱頂部再匯集到儲水器中,模擬的是徑流環節,因為此圖中沒有模擬出水汽輸送和下滲環節,②④錯誤。故選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2345678910111213141516(2024·安徽合肥月考)重慶市某中學地理興趣小組設計了一個“海水淡化”的模擬實驗(下左圖),下右圖示意當日透明水箱內、外氣溫變化狀況。據此完成12~13題。13.當日,最容易獲取淡水的時段是A.0時左右B.6時左右C.12時左右D.18時左右√圖中淡水來自水汽凝結。因此,當日最容易獲取淡水的時段,應是箱內氣溫最高、水汽蒸發最多且箱內、外溫差最大的時段,讀圖可知,應是12時左右。故選C。水循環包括自然循環和社會循環,下圖為“某地水循環示意圖”。據此完成14~15題。14.圖中①②③④分別為A.蒸發、地表徑流、跨流域調水、降水B.降水、蒸發、地表徑流、跨流域調水C.跨流域調水、下滲、地下徑流、蒸發D.降水、地表徑流、蒸發、跨流域調水√1234567891011121314151612345678910111213141516讀圖可知,①②③屬于自然水循環過程,③通過水汽輸送轉化為①和人工降水且③來自地表水體和生活用水,①又轉化成為②,②又轉化成地表水體,地表水體又轉化成③,可推斷③代表蒸發,①代表降水,②代表地表徑流,④由流域外調入,代表社會循環中的跨流域調水。故選D。12345678910111213141516水循環包括自然循環和社會循環,下圖為“某地水循環示意圖”。據此完成14~15題。15.圖中數字②所代表的水循環環節,其突出的地理意義有①將海洋上的水汽輸送到陸地?、谑龟懙?br/>上的水資源得以更新 ③是影響氣候的決定性因素?、芩茉斓乇硇螒B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12345678910111213141516根據上題分析可知,②代表地表徑流。將海洋上的水汽輸送到陸地的是水汽輸送環節,①錯誤;地表徑流能使陸地上的水資源得以更新,②正確;影響氣候的決定性因素是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③錯誤;地表徑流不斷塑造地表形態,④正確。故選C。16.根據材料完成下列各題。材料 哀牢山地區哈尼先民創造的“森林—聚落—梯田—河谷”系統形成了獨特的能量和物質流動,千百年來處在季風氣候(降水季節變化大)區的哈尼梯田卻很少發生山洪、干旱等氣象災害。下圖為“森林—聚落—梯田—河谷”間水循環示意圖。12345678910111213141516(1)“森林—聚落—梯田—河谷”間構成的水循環類型為_______循環。(2)梯田對地表徑流的影響主要表現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陸地內減緩地表徑流的流速(或增加下滲量,減少地表徑流量)16.根據材料完成下列各題。材料 哀牢山地區哈尼先民創造的“森林—聚落—梯田—河谷”系統形成了獨特的能量和物質流動,千百年來處在季風氣候(降水季節變化大)區的哈尼梯田卻很少發生山洪、干旱等氣象災害。下圖為“森林—聚落—梯田—河谷”間水循環示意圖。12345678910111213141516(3)運用水循環的原理從森林、梯田、河谷的角度分析哈尼梯田地區很少發生干旱災害的原因。答案 降水時森林使下滲量增加,形成山泉水,為梯田提供穩定的灌溉水源;同時森林的蒸騰、梯田和河流的蒸發增加了水汽,增加了降水量;氣流沿河谷上升有利于水汽凝結形成降水,從而保證了梯田充足而穩定的灌溉水源,減少了干旱災害的發生。第一節 水循環課程標準 運用示意圖,說明水循環的過程及其地理意義。學習目標 1.繪制并運用水循環示意圖,說明水循環的過程和主要環節。(綜合思維)2.結合實際,歸納人類活動對水循環環節的影響。(綜合思維、地理實踐力)3.運用水循環示意圖,說明水循環的地理意義。(綜合思維)知識點一 水循環的過程及類型1.水循環: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氣圈、巖石圈、生物圈中,通過蒸發(蒸騰)、水汽輸送、降水、下滲、徑流等環節連續運動的過程。2.水循環的主要環節及類型類型 主要環節 過程 特點 舉例海陸間循環 ①蒸發; ②水汽輸送; ③降水; ④地表徑流; ⑤下滲; ⑥地下徑流 海洋表面的水經過蒸發變成水汽。水汽上升到空中,被氣流輸送到大陸上空,部分在適當條件下凝結,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的水,一部分在地面流動,形成地表徑流;一部分滲入地下,形成地下徑流。兩者經過江河匯集,最后又回到海洋 最重要的循環,使陸地上的水不斷得到補充,水資源得以再生 ①長江參與了地表徑流環節;②夏季風參與了水汽輸送環節陸地內循環 ③降水; ⑧植物蒸騰; ⑨蒸發 陸地上的水,一部分或全部通過地面、水面蒸發和植物蒸騰,形成水汽,被氣流帶到陸地上空,冷卻凝結形成降水,仍降落在陸地上 循環水量少,但對干旱地區非常重要 塔里木河河水的蒸發以及該流域內的降水海上內循環 ①蒸發; ⑦降水 海面上的水蒸發形成水汽,進入大氣后在海洋上空凝結,形成降水,又降到海面 循環水量最大,對全球熱量輸送有重要意義 未登陸的臺風拓展延伸 人類活動對水循環的影響有利影響 修建水庫:能改變地表徑流季節(時間)分配不均的狀況,減少洪水期徑流量,增加枯水期徑流量;擴大水面面積;增加下滲,補給地下水;加大蒸發量和降水量跨流域調水:能改變地表徑流空間分布不均的狀況植樹造林、保護濕地:能起到涵養水源的作用,使下滲增多,地表徑流減少不利影響 濫伐森林,破壞地表植被:會減少植物蒸騰,空氣中水汽減少,使降水量減少;降水時,下滲減少,地表徑流匯聚加快,容易發生洪澇災害圍湖造田:會減少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其防洪抗旱能力,減弱湖泊水體對周圍地區氣候的調節作用城市路面硬化:會增加地表徑流,減少下滲,減少地下徑流,使地面蒸發量減少,易造成城市內澇用水不當:河流上游地區過度引水灌溉,會導致下游水量減少,甚至出現斷流;對地下水過量開采和使用,導致地下水位下降,會使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現斷流,綠洲地區出現生態惡化和土地荒漠化材料一 下圖為水循環示意圖。材料二 城市內澇是指由于強降水或連續性降水超過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內產生積水災害的現象。材料三 下表為某城市中心區與郊外平原區的水循環數據比較表(單位:mm)。區域 年平均降水量 轉化為徑流的總降水量 轉化為地表徑流的降水量 轉化為地下徑流的降水量城市中心區 675 405 337 68郊外平原區 645 267 96 1711.[綜合思維]寫出材料一圖中水循環②⑤環節的名稱: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水汽輸送 地下徑流2.[區域認知]根據表中數據的變化,從水循環角度推斷該城市中心區易發生內澇的原因。答案 城市中心區降水多,下滲量少,轉化為地表徑流多,超過了排水能力,形成內澇。3.[人地協調觀]近年來,每到汛期我國許多城市都發生了不同程度的內澇。試分析解決城市內澇問題的措施。答案 增加城市綠地;使用透水磚;改善城市排水系統;建雨水花園、海綿城市等。(2023·廣東廣州期末)我國氣候干旱的地區,農民在耕作土壤表面鋪設10~15厘米的砂石覆蓋層,發展農作物種植,這就是砂田。下圖1為“海陸間循環示意圖”,圖中序號代表水循環環節,圖2為“寧夏砂田景觀圖”。讀圖,完成1~2題。1.圖1中( )A.①代表蒸發 B.③代表降水C.④代表地下徑流 D.⑤代表水汽輸送2.覆蓋砂石對水循環環節的影響是( )A.①增加 B.②增加C.③增加 D.⑤增加答案 1.C 2.C解析 第1題,讀圖可知,①由大氣水指向地表水和海洋水,代表降水;②由地表水、海洋水指向大氣水,代表蒸發;③由地表水指向地下水,代表下滲;④由地下水指向海洋水,代表地下徑流;⑤由地表水指向海洋水,代表地表徑流。故選C。第2題,由圖及上題分析可知,①代表降水,②代表蒸發,③代表下滲,⑤代表地表徑流。耕作土壤表面覆蓋砂石能減少蒸發,有利于雨水下滲,減少地表徑流,降水與區域氣候有關,小范圍的覆蓋砂石對降水影響較小。故選C。(2024·陜西漢中期末)下圖為“水循環示意圖”。讀圖,完成3~4題。3.如圖所示,水循環由多個環節組成,下列地理現象中,屬于⑤環節的是( )A.黃河東流 B.海水倒灌C.臺風登陸 D.植物蒸騰4.下列關于人類活動對水循環影響的敘述,正確的是( )A.硬化城市路面,可以減少⑤B.大量開采地下水,可以增加⑧C.污水回收利用,可以減少①D.城市綠地建設,可以增加⑦答案 3.A 4.D解析 第3題,據圖可知,⑤環節是由陸地指向海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應是水循環中的地表徑流環節,黃河東流屬于地表徑流,A正確。故選A。第4題,硬化城市路面會導致下滲減少,地表徑流⑤增加,A錯誤;大量開采地下水,會導致地下徑流⑧減少,B錯誤;污水回收利用與水汽輸送①無關,C錯誤;城市綠地建設可以增加植被覆蓋率,提高涵養水源能力,因此會增加下滲⑦,D正確。故選D。知識點二 水循環的地理意義水循環的地理意義意義 含義 理解促進水體更新 在水循環系統中,水的連續運動、轉化,使各種水體處于不斷更新狀態 氣態水、液態水與固態水,大氣水、海洋水與陸地水始終相互轉化、不斷更新維持全球水量的動態平衡 從總體上看,海洋水、陸地水、大氣水不會增多,也不會減少 局部地區短時間內可能有變化;平衡過程中水循環一直在進行吸收、轉化和傳輸太陽輻射能 水循環對太陽輻射能起到吸收、轉化和傳輸作用,緩解了不同緯度地區熱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太陽輻射能是水循環的動力和能量源泉;水循環促進了海陸之間、高低緯度之間的熱量收支平衡聯系海陸的主要紐帶 水循環是海、陸間聯系的主要方式之一 陸地通過徑流向海洋輸送泥沙、有機物和無機鹽類;海洋向陸地輸送水汽塑造地表形態 水循環是自然界最富動力作用的循環運動,不斷塑造著地表形態 水循環主要通過降水、地表徑流塑造地表形態此外,水循環還影響著全球的氣候和生態,對全球自然環境產生深刻而廣泛的影響。思考 水循環使水資源處在不斷更新之中,是否意味著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答案 不是。雖然地球上的水體總量豐富,但人類能利用的水資源數量極少,而且水體具有一定的循環周期;如果水資源遭受污染或用水速度超過水體更新速度,就會造成水資源短缺甚至枯竭。《論渾天象體》中記載“百川發源,皆自山出,由高趨下,歸注入海”。據此完成1~2題。1.材料中所描述的水循環環節是( )A.蒸發 B.水汽輸送C.降水 D.徑流2.文中所描述的過程能夠( )A.導致淡水資源增加 B.塑造陸地地表形態C.減緩水體更新速度 D.造成全球海陸變遷答案 1.D 2.B解析 第1題,材料描述的是水源由高山最終流入海洋的過程,屬于水循環中的徑流環節,D正確。故選D。第2題,材料中描述的水循環中的徑流環節由陸地最終流向海洋,會使得陸地上的淡水資源減少,A錯誤;地表徑流在流動過程中會通過侵蝕、搬運、堆積等方式對地表形態產生影響,B正確;徑流入海后,通過蒸發、水汽輸送、降水又回到陸地上,促進了陸地水體的更新速度,C錯誤;全球海陸變遷主要受地殼運動、巖漿活動等內力作用的影響,與水循環各環節關系較小,D錯誤。故選B。課時對點練 [分值:63分](選擇題1~11題,每小題3分,共33分)2022年7月2日,臺風“暹芭”挾狂風暴雨登陸粵西茂名電白區,受其影響,廣東部分地市發生強降雨天氣,導致部分地區發生嚴重內澇。近年來很多城市積極推進海綿城市項目,建設雨洪公園、增加湖體等,提升對雨水的吸納和蓄滯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城市內澇。讀圖,完成1~2題。1.臺風“暹芭”從形成、移動到登陸的過程中參與的水循環環節有( )A.①④⑦ B.④⑤⑥C.③①④ D.①②③2.海綿城市能緩解城市內澇是因為其可以使城市水循環中( )A.④減少 B.⑤增加C.⑦增加 D.⑥減少答案 1.C 2.C解析 第1題,臺風形成于熱帶洋面,水體大量被③蒸發帶到高空;之后在①水汽輸送作用下到達陸地上空;在登陸過程中,形成④降水。故選C。第2題,根據材料可知,海綿城市項目建設了雨洪公園、增加湖體等,提升對降水的吸納和蓄滯能力,又結合圖可知,其可以使⑤地表徑流減少,B錯;⑦下滲增加,C對;因下滲增加,⑥地下徑流增加,D錯;這樣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城市內澇。同時,“海綿城市”的建設使空氣濕度增加,④降水可能增多,A錯。故選C。(2024·浙江寧波質檢)讀“水在各大圈層中的循環示意圖”,完成3~4題。3.圖中水循環環節①②③依次為( )A.降水、蒸發、徑流 B.徑流、降水、蒸發C.降水、徑流、蒸發 D.徑流、蒸發、降水4.為了緩解我國水資源的空間分布不均狀況,目前最有效的措施是( )A.節約用水 B.跨流域調水C.海水淡化 D.人工降雨答案 3.C 4.B解析 第3題,讀圖可知,圖中甲接收蒸騰的水汽,應為大氣圈,丁具有蒸騰功能,應為生物圈,丙接收下滲水體,應為巖石圈,圖中乙可以下滲,應為水圈。圖中水循環環節①由大氣圈指向水圈、巖石圈和生物圈,應為降水,環節②由巖石圈指向水圈,應為徑流;環節③由巖石圈、水圈指向大氣圈,應為蒸發,由此判斷,C正確。第4題,節約用水、海水淡化、人工降雨均可以緩解水資源供應緊張狀況,但不能緩解我國水資源的空間分布不均狀況,因此A、C、D不符合題意;跨流域調水可以把水資源豐富地區的水調往水資源短缺地區,可以緩解我國水資源的空間分布不均狀況,B符合題意。故選B。“雨季一來,城里看?!币欢瘸蔀槿裼懻摰臒狳c,也是全國多座城市的尷尬。讀下面兩圖,比較兩種不同地面水循環環節的差異,完成5~6題。5.不透水路面與自然路面相比,不透水路面( )A.下滲明顯增多 B.地表徑流增加C.地面蒸發增加 D.地下徑流增多6.為緩解“城里看海”的現象,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A.加大對地下水的利用B.改造升級排水系統C.加快城市綠地建設D.提高透水路面比率答案 5.B 6.A解析 第5題,由圖可知,與自然路面相比,不透水路面下滲量明顯減少,導致地下徑流減少,地表徑流增加,地面蒸發作用減弱,蒸發量減少。故選B。第6題,加大對地下水的利用,可能引起地面沉降,形成地下漏斗區,加劇城市內澇,A錯誤,符合題意。改造升級排水系統,可以加快地表水的排泄;加快城市綠地建設,可以增加地表水的下滲;提高透水路面的比率,可以增加地表水的下滲。B、C、D均可以緩解城市內澇。(2023·貴州貴陽開學考試)讀“水循環示意圖”,完成7~9題。7.圖示水循環環節中①和②的能量主要源于( )A.地球重力能 B.太陽能C.地熱能 D.風能8.目前人類對水循環影響最大的環節是( )A.① B.② C.④ D.⑥9.實現海、陸間礦物質遷移的水循環環節是( )A.蒸發 B.水汽輸送C.降水 D.徑流答案 7.B 8.C 9.D解析 第7題,結合水循環相關知識讀圖可知,①為蒸發,②為水汽輸送,能量主要源于太陽能,太陽能為水體、大氣運動提供能量,B正確。第8題,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人類活動對地表徑流(④)環節影響最為強烈,C正確。第9題,實現海、陸間礦物質遷移的水循環環節是徑流,徑流搬運泥沙等礦物質移動,從陸地輸送到海洋,D正確。(2023·廣西玉林期中)下沉式道路綠化帶是指將城市道路兩側的綠化帶和中間隔離綠化帶設計成低于道路表面5~30 cm,能有效將道路上灰塵和雨水收集進道路兩邊的綠化帶。綠地上的植物、土壤會截留和凈化雨水,無法容蓄的雨水通過溢出口排入雨水管網。右圖示意武漢市某區下沉式道路綠化帶。據此完成10~11題。10.綠地上的植被和土壤凈化雨水的過程,涉及到的水循環的環節是( )A.下滲 B.蒸發C.地表徑流 D.地下徑流11.與傳統綠化帶相比,下沉式道路綠化帶的主要作用是( )①美化交通環境?、诩涌煊旰榕判埂、墼黾泳G地面積?、軠p輕揚塵污染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 10.A 11.B解析 第10題,據材料可知,綠地的植被和土壤可截留、存蓄雨水,增加對雨水的滲透,對水質產生凈化作用,因此涉及的水循環環節為下滲,A正確。第11題,據材料可知,下沉式綠化帶能加快雨洪排泄、減輕揚塵污染,B正確;美化交通環境、增加綠地面積不是其主要作用,A、C、D錯誤。故選B。(選擇題12~15題,每小題4分,共16分)(2024·安徽合肥月考)重慶市某中學地理興趣小組設計了一個“海水淡化”的模擬實驗(下左圖),下右圖示意當日透明水箱內、外氣溫變化狀況。據此完成12~13題。12.左圖獲取淡水的過程中,主要模擬的水循環環節是( )①蒸發?、谒斔汀、劢邓、芟聺B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13.當日,最容易獲取淡水的時段是( )A.0時左右 B.6時左右C.12時左右 D.18時左右答案 12.B 13.C解析 第12題,左圖獲取淡水的過程中,海水受熱蒸發,水汽在頂部遇冷凝結形成降水,①③正確;水沿水箱頂部再匯集到儲水器中,模擬的是徑流環節,因為此圖中沒有模擬出水汽輸送和下滲環節,②④錯誤。故選B。第13題,圖中淡水來自水汽凝結。因此,當日最容易獲取淡水的時段,應是箱內氣溫最高、水汽蒸發最多且箱內、外溫差最大的時段,讀圖可知,應是12時左右。故選C。水循環包括自然循環和社會循環,下圖為“某地水循環示意圖”。據此完成14~15題。14.圖中①②③④分別為( )A.蒸發、地表徑流、跨流域調水、降水B.降水、蒸發、地表徑流、跨流域調水C.跨流域調水、下滲、地下徑流、蒸發D.降水、地表徑流、蒸發、跨流域調水15.圖中數字②所代表的水循環環節,其突出的地理意義有( )①將海洋上的水汽輸送到陸地?、谑龟懙厣系乃Y源得以更新?、凼怯绊憵夂虻臎Q定性因素 ④塑造地表形態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答案 14.D 15.C解析 第14題,讀圖可知,①②③屬于自然水循環過程,③通過水汽輸送轉化為①和人工降水且③來自地表水體和生活用水,①又轉化成為②,②又轉化成地表水體,地表水體又轉化成③,可推斷③代表蒸發,①代表降水,②代表地表徑流,④由流域外調入,代表社會循環中的跨流域調水。故選D。第15題,根據上題分析可知,②代表地表徑流。將海洋上的水汽輸送到陸地的是水汽輸送環節,①錯誤;地表徑流能使陸地上的水資源得以更新,②正確;影響氣候的決定性因素是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③錯誤;地表徑流不斷塑造地表形態,④正確。故選C。16.根據材料完成下列各題。(14分)材料 哀牢山地區哈尼先民創造的“森林—聚落—梯田—河谷”系統形成了獨特的能量和物質流動,千百年來處在季風氣候(降水季節變化大)區的哈尼梯田卻很少發生山洪、干旱等氣象災害。下圖為“森林—聚落—梯田—河谷”間水循環示意圖。(1)“森林—聚落—梯田—河谷”間構成的水循環類型為________循環。(2分)(2)梯田對地表徑流的影響主要表現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3)運用水循環的原理從森林、梯田、河谷的角度分析哈尼梯田地區很少發生干旱災害的原因。(8分)答案 (1)陸地內(2)減緩地表徑流的流速(或增加下滲量,減少地表徑流量)(3)降水時森林使下滲量增加,形成山泉水,為梯田提供穩定的灌溉水源;同時森林的蒸騰、梯田和河流的蒸發增加了水汽,增加了降水量;氣流沿河谷上升有利于水汽凝結形成降水,從而保證了梯田充足而穩定的灌溉水源,減少了干旱災害的發生。第三章 第一節 水循環(分值:63分)(選擇題1~11題,每小題3分,共33分)2022年7月2日,臺風“暹芭”挾狂風暴雨登陸粵西茂名電白區,受其影響,廣東部分地市發生強降雨天氣,導致部分地區發生嚴重內澇。近年來很多城市積極推進海綿城市項目,建設雨洪公園、增加湖體等,提升對雨水的吸納和蓄滯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城市內澇。讀圖,完成1~2題。1.臺風“暹芭”從形成、移動到登陸的過程中參與的水循環環節有( )A.①④⑦ B.④⑤⑥C.③①④ D.①②③2.海綿城市能緩解城市內澇是因為其可以使城市水循環中( )A.④減少 B.⑤增加C.⑦增加 D.⑥減少(2024·浙江寧波質檢)讀“水在各大圈層中的循環示意圖”,完成3~4題。3.圖中水循環環節①②③依次為( )A.降水、蒸發、徑流 B.徑流、降水、蒸發C.降水、徑流、蒸發 D.徑流、蒸發、降水4.為了緩解我國水資源的空間分布不均狀況,目前最有效的措施是( )A.節約用水 B.跨流域調水C.海水淡化 D.人工降雨“雨季一來,城里看海”一度成為全民討論的熱點,也是全國多座城市的尷尬。讀下面兩圖,比較兩種不同地面水循環環節的差異,完成5~6題。5.不透水路面與自然路面相比,不透水路面( )A.下滲明顯增多 B.地表徑流增加C.地面蒸發增加 D.地下徑流增多6.為緩解“城里看海”的現象,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A.加大對地下水的利用B.改造升級排水系統C.加快城市綠地建設D.提高透水路面比率(2023·貴州貴陽開學考試)讀“水循環示意圖”,完成7~9題。7.圖示水循環環節中①和②的能量主要源于( )A.地球重力能 B.太陽能C.地熱能 D.風能8.目前人類對水循環影響最大的環節是( )A.① B.② C.④ D.⑥9.實現海、陸間礦物質遷移的水循環環節是( )A.蒸發 B.水汽輸送C.降水 D.徑流(2023·廣西玉林期中)下沉式道路綠化帶是指將城市道路兩側的綠化帶和中間隔離綠化帶設計成低于道路表面5~30 cm,能有效將道路上灰塵和雨水收集進道路兩邊的綠化帶。綠地上的植物、土壤會截留和凈化雨水,無法容蓄的雨水通過溢出口排入雨水管網。右圖示意武漢市某區下沉式道路綠化帶。據此完成10~11題。10.綠地上的植被和土壤凈化雨水的過程,涉及到的水循環的環節是( )A.下滲 B.蒸發C.地表徑流 D.地下徑流11.與傳統綠化帶相比,下沉式道路綠化帶的主要作用是( )①美化交通環境?、诩涌煊旰榕判埂、墼黾泳G地面積 ④減輕揚塵污染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選擇題12~15題,每小題4分,共16分)(2024·安徽合肥月考)重慶市某中學地理興趣小組設計了一個“海水淡化”的模擬實驗(下左圖),下右圖示意當日透明水箱內、外氣溫變化狀況。據此完成12~13題。12.左圖獲取淡水的過程中,主要模擬的水循環環節是( )①蒸發?、谒斔汀、劢邓、芟聺B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13.當日,最容易獲取淡水的時段是( )A.0時左右 B.6時左右C.12時左右 D.18時左右水循環包括自然循環和社會循環,下圖為“某地水循環示意圖”。據此完成14~15題。14.圖中①②③④分別為( )A.蒸發、地表徑流、跨流域調水、降水B.降水、蒸發、地表徑流、跨流域調水C.跨流域調水、下滲、地下徑流、蒸發D.降水、地表徑流、蒸發、跨流域調水15.圖中數字②所代表的水循環環節,其突出的地理意義有( )①將海洋上的水汽輸送到陸地 ②使陸地上的水資源得以更新?、凼怯绊憵夂虻臎Q定性因素 ④塑造地表形態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16.根據材料完成下列各題。(14分)材料 哀牢山地區哈尼先民創造的“森林—聚落—梯田—河谷”系統形成了獨特的能量和物質流動,千百年來處在季風氣候(降水季節變化大)區的哈尼梯田卻很少發生山洪、干旱等氣象災害。下圖為“森林—聚落—梯田—河谷”間水循環示意圖。(1)“森林—聚落—梯田—河谷”間構成的水循環類型為________循環。(2分)(2)梯田對地表徑流的影響主要表現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3)運用水循環的原理從森林、梯田、河谷的角度分析哈尼梯田地區很少發生干旱災害的原因。(8分)答案精析1.C 2.C [第1題,臺風形成于熱帶洋面,水體大量被③蒸發帶到高空;之后在①水汽輸送作用下到達陸地上空;在登陸過程中,形成④降水。故選C。第2題,根據材料可知,海綿城市項目建設了雨洪公園、增加湖體等,提升對降水的吸納和蓄滯能力,又結合圖可知,其可以使⑤地表徑流減少,B錯;⑦下滲增加,C對;因下滲增加,⑥地下徑流增加,D錯;這樣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城市內澇。同時,“海綿城市”的建設使空氣濕度增加,④降水可能增多,A錯。故選C。]3.C 4.B [第3題,讀圖可知,圖中甲接收蒸騰的水汽,應為大氣圈,丁具有蒸騰功能,應為生物圈,丙接收下滲水體,應為巖石圈,圖中乙可以下滲,應為水圈。圖中水循環環節①由大氣圈指向水圈、巖石圈和生物圈,應為降水,環節②由巖石圈指向水圈,應為徑流;環節③由巖石圈、水圈指向大氣圈,應為蒸發,由此判斷,C正確。第4題,節約用水、海水淡化、人工降雨均可以緩解水資源供應緊張狀況,但不能緩解我國水資源的空間分布不均狀況,因此A、C、D不符合題意;跨流域調水可以把水資源豐富地區的水調往水資源短缺地區,可以緩解我國水資源的空間分布不均狀況,B符合題意。故選B。]5.B 6.A [第5題,由圖可知,與自然路面相比,不透水路面下滲量明顯減少,導致地下徑流減少,地表徑流增加,地面蒸發作用減弱,蒸發量減少。故選B。第6題,加大對地下水的利用,可能引起地面沉降,形成地下漏斗區,加劇城市內澇,A錯誤,符合題意。改造升級排水系統,可以加快地表水的排泄;加快城市綠地建設,可以增加地表水的下滲;提高透水路面的比率,可以增加地表水的下滲。B、C、D均可以緩解城市內澇。]7.B 8.C 9.D [第7題,結合水循環相關知識讀圖可知,①為蒸發,②為水汽輸送,能量主要源于太陽能,太陽能為水體、大氣運動提供能量,B正確。第8題,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人類活動對地表徑流(④)環節影響最為強烈,C正確。第9題,實現海、陸間礦物質遷移的水循環環節是徑流,徑流搬運泥沙等礦物質移動,從陸地輸送到海洋,D正確。]10.A 11.B [第10題,據材料可知,綠地的植被和土壤可截留、存蓄雨水,增加對雨水的滲透,對水質產生凈化作用,因此涉及的水循環環節為下滲,A正確。第11題,據材料可知,下沉式綠化帶能加快雨洪排泄、減輕揚塵污染,B正確;美化交通環境、增加綠地面積不是其主要作用,A、C、D錯誤。故選B。]12.B 13.C [第12題,左圖獲取淡水的過程中,海水受熱蒸發,水汽在頂部遇冷凝結形成降水,①③正確;水沿水箱頂部再匯集到儲水器中,模擬的是徑流環節,因為此圖中沒有模擬出水汽輸送和下滲環節,②④錯誤。故選B。第13題,圖中淡水來自水汽凝結。因此,當日最容易獲取淡水的時段,應是箱內氣溫最高、水汽蒸發最多且箱內、外溫差最大的時段,讀圖可知,應是12時左右。故選C。]14.D 15.C [第14題,讀圖可知,①②③屬于自然水循環過程,③通過水汽輸送轉化為①和人工降水且③來自地表水體和生活用水,①又轉化成為②,②又轉化成地表水體,地表水體又轉化成③,可推斷③代表蒸發,①代表降水,②代表地表徑流,④由流域外調入,代表社會循環中的跨流域調水。故選D。第15題,根據上題分析可知,②代表地表徑流。將海洋上的水汽輸送到陸地的是水汽輸送環節,①錯誤;地表徑流能使陸地上的水資源得以更新,②正確;影響氣候的決定性因素是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③錯誤;地表徑流不斷塑造地表形態,④正確。故選C。]16.(1)陸地內(2)減緩地表徑流的流速(或增加下滲量,減少地表徑流量)(3)降水時森林使下滲量增加,形成山泉水,為梯田提供穩定的灌溉水源;同時森林的蒸騰、梯田和河流的蒸發增加了水汽,增加了降水量;氣流沿河谷上升有利于水汽凝結形成降水,從而保證了梯田充足而穩定的灌溉水源,減少了干旱災害的發生。第一節 水循環[學習目標] 1.繪制并運用水循環示意圖,說明水循環的過程和主要環節。(綜合思維)2.結合實際,歸納人類活動對水循環環節的影響。(綜合思維、地理實踐力)3.運用水循環示意圖,說明水循環的地理意義。(綜合思維)知識點一 水循環的過程及類型1.水循環:是指________的水在水圈、大氣圈、巖石圈、生物圈中,通過______(蒸騰)、水汽輸送、______、下滲、徑流等環節連續運動的過程。2.水循環的主要環節及類型類型 主要環節 過程 特點 舉例海陸間循環 ①蒸發; ②水汽輸送; ③降水; ④__________; ⑤下滲; ⑥__________ 海洋表面的水經過______變成水汽。水汽上升到空中,被氣流輸送到大陸上空,部分在適當條件下凝結,形成______。降落到地面的水,一部分在地面流動,形成地表徑流;一部分滲入地下,形成地下徑流。兩者經過江河匯集,最后又回到海洋 最重要的循環,使陸地上的水不斷得到補充,水資源得以再生 長江參與了地表徑流環節;夏季風參與了水汽輸送環節陸地內循環 ③降水; ⑧__________; ⑨蒸發 陸地上的水,一部分或全部通過地面、水面蒸發和植物______,形成水汽,被氣流帶到陸地上空,冷卻凝結形成______,仍降落在陸地上 循環水量少,但對干旱地區非常重要 塔里木河河水的蒸發以及該流域內的降水海上內循環 ①蒸發; ⑦降水 海面上的水______形成水汽,進入大氣后在海洋上空凝結,形成______,又降到海面 循環水量最大,對全球熱量輸送有重要意義 未登陸的臺風拓展延伸 人類活動對水循環的影響有利影響 修建水庫:能改變地表徑流季節(時間)分配不均的狀況,減少洪水期徑流量,增加枯水期徑流量;擴大水面面積;增加下滲,補給地下水;加大蒸發量和降水量跨流域調水:能改變地表徑流空間分布不均的狀況植樹造林、保護濕地:能起到涵養水源的作用,使下滲增多,地表徑流減少不利影響 濫伐森林,破壞地表植被:會減少植物蒸騰,空氣中水汽減少,使降水量減少;降水時,下滲減少,地表徑流匯聚加快,容易發生洪澇災害圍湖造田:會減少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其防洪抗旱能力,減弱湖泊水體對周圍地區氣候的調節作用城市路面硬化:會增加地表徑流,減少下滲,減少地下徑流,使地面蒸發量減少,易造成城市內澇用水不當:河流上游地區過度引水灌溉,會導致下游水量減少,甚至出現斷流;對地下水過量開采和使用,導致地下水位下降,會使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現斷流,綠洲地區出現生態惡化和土地荒漠化材料一 下圖為水循環示意圖。材料二 城市內澇是指由于強降水或連續性降水超過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內產生積水災害的現象。材料三 下表為某城市中心區與郊外平原區的水循環數據比較表(單位:mm)。區域 年平均降水量 轉化為徑流的總降水量 轉化為地表徑流的降水量 轉化為地下徑流的降水量城市中心區 675 405 337 68郊外平原區 645 267 96 1711.[綜合思維]寫出材料一圖中水循環②⑤環節的名稱:__________、__________。2.[區域認知]根據表中數據的變化,從水循環角度推斷該城市中心區易發生內澇的原因。3.[人地協調觀]近年來,每到汛期我國許多城市都發生了不同程度的內澇。試分析解決城市內澇問題的措施。(2023·廣東廣州期末)我國氣候干旱的地區,農民在耕作土壤表面鋪設10~15厘米的砂石覆蓋層,發展農作物種植,這就是砂田。如圖1為“海陸間循環示意圖”,圖中序號代表水循環環節,圖2為“寧夏砂田景觀圖”。讀圖,完成1~2題。1.圖1中( )A.①代表蒸發 B.③代表降水 C.④代表地下徑流 D.⑤代表水汽輸送2.覆蓋砂石對水循環環節的影響是( )A.①增加 B.②增加 C.③增加 D.⑤增加(2024·陜西漢中期末)如圖為“水循環示意圖”。讀圖,完成3~4題。3.如圖所示,水循環由多個環節組成,下列地理現象中,屬于⑤環節的是( )A.黃河東流 B.海水倒灌C.臺風登陸 D.植物蒸騰4.下列關于人類活動對水循環影響的敘述,正確的是( )A.硬化城市路面,可以減少⑤ B.大量開采地下水,可以增加⑧C.污水回收利用,可以減少① D.城市綠地建設,可以增加⑦知識點二 水循環的地理意義水循環的地理意義意義 含義 理解促進______更新 在水循環系統中,水的連續運動、轉化,使各種水體處于不斷更新狀態 氣態水、液態水與固態水,大氣水、海洋水與陸地水始終相互轉化、不斷更新維持全球水量的______平衡 從總體上看,海洋水、______水、大氣水不會增多,也不會減少 局部地區短時間內可能有變化;平衡過程中水循環一直在進行______、轉化和傳輸太陽輻射能 水循環對太陽輻射能起到吸收、轉化和傳輸作用,緩解了不同緯度地區熱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太陽輻射能是水循環的動力和能量源泉;水循環促進了海陸之間、高低緯度之間的熱量收支平衡聯系海陸的主要紐帶 水循環是海、陸間聯系的主要方式之一 陸地通過徑流向海洋輸送泥沙、有機物和無機鹽類;海洋向陸地輸送水汽塑造______形態 水循環是自然界最富動力作用的循環運動,不斷塑造著地表形態 水循環主要通過降水、地表徑流塑造地表形態此外,水循環還影響著全球的氣候和生態,對全球自然環境產生深刻而廣泛的影響。思考 水循環使水資源處在不斷更新之中,是否意味著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論渾天象體》中記載“百川發源,皆自山出,由高趨下,歸注入海”。據此完成1~2題。1.材料中所描述的水循環環節是( )A.蒸發 B.水汽輸送 C.降水 D.徑流2.文中所描述的過程能夠( )A.導致淡水資源增加 B.塑造陸地地表形態C.減緩水體更新速度 D.造成全球海陸變遷答案精析知識點一 水循環的過程及類型梳理教材新知1.自然界 蒸發 降水2.地表徑流 地下徑流 蒸發 降水 植物蒸騰 蒸騰 降水 蒸發 降水探究核心知識1.水汽輸送 地下徑流2.城市中心區降水多,下滲量少,轉化為地表徑流多,超過了排水能力,形成內澇。3.增加城市綠地;使用透水磚;改善城市排水系統;建雨水花園、海綿城市等。落實思維方法1.C 2.C [第1題,讀圖可知,①由大氣水指向地表水和海洋水,代表降水;②由地表水、海洋水指向大氣水,代表蒸發;③由地表水指向地下水,代表下滲;④由地下水指向海洋水,代表地下徑流;⑤由地表水指向海洋水,代表地表徑流。故選C。第2題,由圖及上題分析可知,①代表降水,②代表蒸發,③代表下滲,⑤代表地表徑流。耕作土壤表面覆蓋砂石能減少蒸發,有利于雨水下滲,減少地表徑流,降水與區域氣候有關,小范圍的覆蓋砂石對降水影響較小。故選C。]3.A 4.D [第3題,據圖可知,⑤環節是由陸地指向海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應是水循環中的地表徑流環節,黃河東流屬于地表徑流,A正確。故選A。第4題,硬化城市路面會導致下滲減少,地表徑流⑤增加,A錯誤;大量開采地下水,會導致地下徑流⑧減少,B錯誤;污水回收利用與水汽輸送①無關,C錯誤;城市綠地建設可以增加植被覆蓋率,提高涵養水源能力,因此會增加下滲⑦,D正確。故選D。]知識點二 水循環的地理意義梳理教材新知水體 動態 陸地 吸收 地表思考不是。雖然地球上的水體總量豐富,但人類能利用的水資源數量極少,而且水體具有一定的循環周期;如果水資源遭受污染或用水速度超過水體更新速度,就會造成水資源短缺甚至枯竭。落實思維方法1.D 2.B [第1題,材料描述的是水源由高山最終流入海洋的過程,屬于水循環中的徑流環節,D正確。故選D。第2題,材料中描述的水循環中的徑流環節由陸地最終流向海洋,會使得陸地上的淡水資源減少,A錯誤;地表徑流在流動過程中會通過侵蝕、搬運、堆積等方式對地表形態產生影響,B正確;徑流入海后,通過蒸發、水汽輸送、降水又回到陸地上,促進了陸地水體的更新速度,C錯誤;全球海陸變遷主要受地殼運動、巖漿活動等內力作用的影響,與水循環各環節關系較小,D錯誤。故選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三章 第一節 水循環 課件(共52張ppt)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pptx 第三章 第一節 水循環 學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docx 第三章 第一節 水循環 教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docx 第三章 第一節 水循環 練習(含答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