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一章 第一節 地球的宇宙環境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課件 教案 學案 練習四份打包)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一章 第一節 地球的宇宙環境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課件 教案 學案 練習四份打包)

資源簡介

第一節 地球的宇宙環境
課程標準 運用資料,描述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
學習目標 1.運用圖文資料,認識宇宙中常見的天體,能繪制不同級別天體系統的關系圖,描述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綜合思維)2.運用資料,說明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人地協調觀)
知識點一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體
(1)概念:宇宙中物質存在的形式連同星際空間物質。
(2)分類:天體分為天然天體(如恒星、行星等)和人造天體(如在太空中運行的人造衛星、宇宙飛船等)。
(3)常見天然天體
天體 特點
星云 ①由氣體和塵埃組成的呈云霧狀外表的天體,主要物質是氫; ②密度小,體積和質量都很大
恒星 由熾熱氣體組成、能自己發光的球狀或類球狀天體,太陽是離地球最近的恒星
行星 本身不發光,靠反射恒星的光而發亮
衛星 ①環繞行星運轉、本身不發光; ②衛星大小不一,但是質量不會超過它繞轉的行星
流星體 本身不發光,進入大氣層后,同大氣摩擦燃燒而發光,一閃即逝
彗星 ①不能自己發光; ②繞恒星運行,如哈雷彗星
“三看法”判斷天體
2.天體系統
(1)概念:運動中的天體相互吸引、相互繞轉,形成天體系統。
(2)級別
可觀測宇宙
天體系統 特點
地月系 地球和月球組成,地球是中心天體
太陽系 由太陽、行星及其衛星、小行星、彗星、行星際物質等構成,太陽是中心天體
銀河系 由太陽和眾多恒星組成,銀河系的直徑約10萬光年
可觀測宇宙 銀河系和河外星系
“三看法”判斷天體系統
①天體系統至少由兩個天體組成,單個天體不能構成天體系統。
②構成天體系統的天體位置比較靠近時,相互之間的吸引力足夠大,才能通過相互吸引而相互繞轉。
③天體之間必須同時具備“相互吸引、相互繞轉”兩個條件才能構成天體系統,缺一不可。
2023年6月3日21時29分,“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與空間站組合體成功分離。6月4日6時33分,“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現場醫監醫保人員確認航天員費俊龍、鄧清明、張陸身體狀態良好,“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讀圖,完成1~2題。
1.圖1中的“神舟十五號”返回艙表面有類似“燒焦”的痕跡,與其成因類似的是(  )
A.流星 B.極光 C.彗星 D.磁暴
2.按照天體類型,在太空運行的空間站屬于(  )
A.恒星 B.行星 C.流星 D.衛星
答案 1.A 2.D
解析 第1題,圖1中的“神舟十五號”返回艙表面有類似“燒焦”的痕跡,是返回艙進入地球大氣層與大氣摩擦燃燒形成的,其成因類似于流星,A正確。第2題,按照天體類型,在太空運行的空間站屬于衛星,其環繞地球運轉,屬于人造天體,D正確。
我國有首童謠唱到:“太陽大,地球小,太陽帶著地球跑;地球大,月球小,地球帶著月球跑。”據此回答3~5題。
3.童謠中描述的天體,按照先后順序分類正確的是(  )
A.恒星、行星、衛星
B.星云、恒星、行星
C.恒星、行星、小行星
D.恒星、小行星、星際物質
4.童謠中所涉及的天體系統層次共有(  )
A.一級 B.二級 C.三級 D.四級
5.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①河外星系與太陽系是同等級別的天體系統
②在地月系中,地球是中心天體 ③地月系是自然天體中最低一級的天體系統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答案 3.A 4.B 5.C
解析 第3題,根據童謠信息可知,太陽屬于恒星,地球屬于行星,月球屬于衛星,故選A。第4題,根據上題可知,太陽屬于恒星,地球屬于行星,月球屬于衛星,地球和月球構成地月系,地月系與其他行星系統和太陽構成太陽系,因此,涉及的天體系統層次共二級,故選B。第5題,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河外星系與銀河系是同等級別的天體系統,排除①;在地月系當中,月球與地球相互繞轉,但地球質量遠大于月球,因此地球為中心天體,②正確;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地月系是自然天體中最低一級的天體系統,③正確。故選C。
知識點二 行星地球
1.地球的普通性
(1)圖中按距離太陽由近及遠的順序:A水星、B金星、C地球、D火星、E木星、F土星、G天王星、H海王星。小行星帶位于火星與木星軌道之間。
(2)結構特征
地球在質量、體積、平均密度等結構特征方面與其他類地行星相似。
(3)運動特征
2.地球的特殊性——存在生命
(1)外部條件
(2)自身條件
自身條件主要是指適宜的溫度、大氣、水等條件。
“四看法”分析行星存在生命的思路
在經歷了296天的太空之旅后,“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于北京時間2021年5月15日成功降落在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下表為地球與火星物理性質對比表。
地球 火星
與太陽的平均距離(×108 km) 1.496 2.279
大氣成分 N2、O2 CO2
公轉周期 1年 1.9年
自轉周期 23時56分4秒 24時37分
質量(地球為1) 1 0.11
體積(地球為1) 1 0.15
大氣密度 1 0.01
表面溫度 15 ℃ -65 ℃
1.[區域認知]結合所學知識,說出火星在宇宙中的位置。
答案 火星位于銀河系中的太陽系;位于地球軌道和木星軌道之間(或是太陽系由內往外數的第四顆行星)。
2.[綜合思維]說明火星大氣密度較地球低的主要原因。
答案 火星的質量和體積小,引力小。
3.[綜合思維]分析與地球相比,生物難以在火星生存的原因。
答案 火星距太陽更遠,表面溫度過低;溫度低,液態水難以存在;大氣密度低,且大氣成分缺少O2,故生物難以在火星生存。
(2024·北京東城區調研)2022年6月16日,77年出現一次的“七星連珠”奇觀現身。下圖為“‘七星連珠’示意圖”。據此完成1~2題。
1.圖中與地球具有相似結構特征的行星是(  )
A.甲、乙、丁 B.乙、丁、戊
C.丁、戊、己 D.己、庚、辛
2.“七星連珠”現象出現頻率較低,主要是因為這七顆行星(  )
①公轉軌道近似圓形 ②公轉方向一致 ③公轉周期差距大 ④公轉軌道共面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1.A 2.C
解析 第1題,八顆行星按特征可以分為三種:類地行星、巨行星、遠日行星。類地行星和地球結構特征相似,類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由圖可知,甲是水星,乙是金星,丙是地球,丁是火星,戊是木星,己是土星,庚是天王星,辛是海王星,故與地球具有相似結構特征的行星為甲、乙、丁,故選A。第2題,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太陽系八大行星繞日公轉方向一致,且公轉周期差距大,很難處在同一直線上,故“七星連珠”現象出現頻率較低,②③正確;公轉軌道近似圓形,對“七星連珠”現象出現頻率影響較小,①錯誤;公轉軌道共面是“七星連珠”現象出現的前提條件,不是“七星連珠”現象出現頻率較低的原因,④錯誤。故選C。
(2023·廣東佛山期末)“生命宜居帶”指恒星周圍適合生命存在的最佳區域。下圖為“‘生命宜居帶’示意圖”。據此完成3~4題。
3.據圖推測,地球比其他行星更適宜生命存在的條件是(  )
A.穩定的太陽光照 B.適宜的體積質量
C.安全的宇宙環境 D.適中的日地距離
4.如果太陽質量是現在的0.5倍,則可能出現生命的行星是(  )
A.木星 B.火星 C.地球 D.水星
答案 3.D 4.D
解析 第3題,讀圖可知,日地距離剛好是一個地球公轉軌道半徑的位置時,地球處在“生命宜居帶”上,與恒星的距離適中,使其具有適宜的溫度條件,更適宜生命存在,D正確。故選D。第4題,讀圖可知,“生命宜居帶”與距太陽的距離、恒星質量呈現明顯的正相關,當太陽質量是現在的0.5倍,“生命宜居帶”的位置會離太陽更近,下列選項中,水星可能存在生命。故選D。
課時對點練 [分值:67分]
(選擇題1~8題,每小題3分,共24分)
“嫦娥奔月”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講述了嫦娥飛到“月宮”的故事。讀圖,完成1~2題。
1.“月宮”屬于(  )
①河外星系 ②銀河系 ③太陽系 ④地月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如果圖中有一個天體是“月宮”(月球),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M是行星 B.E是衛星
C.M是恒星 D.S是恒星
答案 1.B 2.D
解析 第1題,“月宮”位于月球上,屬于地月系,④對,排除A;地月系屬于太陽系,又屬于銀河系,②③對,B正確;銀河系與河外星系是同一等級,是并列關系,月球屬于銀河系,①錯,C、D錯誤。故選B。第2題,如果圖中有一個天體是“月宮”(月球),月球是天體,月球圍繞地球公轉,組成地月系,所以圖中M是衛星月球,E是行星地球,S是恒星太陽,故選D。
(2024·山西太原調研)11月8日傍晚迎來了2022年的最后一次月全食。下圖為“天體系統示意圖”。讀圖,完成3~4題。
3.此次月全食發生的最低級天體系統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與地球相比,月球上不存在高級智慧生命的原因是(  )
①沒有適合生物呼吸的大氣 ②沒有液態水 ③體積和質量太小 ④距恒星較近,表面溫度較高 ⑤晝夜溫差過大 ⑥沒有晝夜更替現象
A.①②③⑤ B.②④⑤⑥
C.①③⑤⑥ D.②③④⑥
答案 3.D 4.A
解析 第3題,月全食是由于地球的影子將滿月完全擋住所產生的現象,其發生時最低級的天體系統是地月系,即丁。故選D。第4題,與地球相比,月球上不存在高級智慧生命的主要原因是沒有適合生物呼吸的大氣、沒有液態水、體積和質量太小和晝夜溫差過大,①②③⑤正確;月球有晝夜更替現象,⑥錯誤;白天月球表面溫度較高,夜晚月球表面溫度極低,④錯誤。故選A。
(2023·廣東中山期末)2022年9月20日據媒體報道,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某天文學博士預測人類在大約2047年發現地外文明。據此完成5~6題。
5.假如在2047年發現外星人,對其描述地球的準確位置為(  )
A.屬于太陽系八顆行星之一
B.距離太陽的第三顆行星
C.與太陽距離適中的行星
D.太陽系中溫度適宜的行星
6.有外星人存在的星球所處的宇宙環境最可能為(  )
A.星球表面由堅硬巖石組成
B.有分布廣闊和鹽度適宜的海域
C.與所在恒星距離相對適中
D.所圍繞公轉的恒星與太陽相同
答案 5.B 6.C
解析 第5題,太陽系八顆行星按照與太陽的距離,由近及遠依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距離太陽的第三顆行星”準確描述了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B正確,D選項與位置無關,A、C選項描述的不精確。第6題,適宜的溫度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主要條件,而適宜的溫度主要是因為日地距離適中,由此可推知有外星人存在的星球應與所在恒星距離相對適中,C正確;A、B選項不屬于宇宙環境,且表面是否由堅硬巖石組成與生命存在關系不大;“所圍繞公轉的恒星與太陽相同”不符合客觀事實,D錯誤。
根據國外媒體報道,科學家日前發現了一顆比太陽還要明亮1 000萬倍的恒星“R136a1”,其位于第三幅圖右下角最亮處。它的質量是太陽的320倍,表面溫度超過4萬攝氏度。據此完成7~8題。
7.恒星“R136a1”最不可能屬于(  )
A.可觀測宇宙 B.銀河系
C.河外星系 D.太陽系
8.假設用恒星“R136a1”替換太陽的位置,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①地球上將很難存在生命 ②地球遭受的紫外線輻射量將減少 ③地球兩極冰川將減少 ④金星將更可能具備產生生命的條件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7.D 8.A
解析 第7題,太陽是太陽系中唯一的恒星,其最不可能屬于太陽系,D正確。第8題,恒星“R136a1”比太陽還要明亮1 000萬倍,它的質量是太陽的320倍,表面溫度超過4萬攝氏度,用恒星“R136a1”替換太陽的位置后,地球在其照射下溫度會升高,兩極冰川會減少;地球將會受到更加強烈的紫外線輻射,不利于地球上生命的存在和發展;金星的溫度會更高,更不具備產生生命的條件。①③正確,A正確。
(選擇題9~15題,每小題4分,共28分)
(2023·四川成都期末)土衛六是土星最大的一顆衛星,其最引人注目之處在于它是太陽系第一顆被發現擁有濃厚大氣(98.44%是氮氣)的衛星,而且表面遍布液態烴湖泊(液態烴指在常溫常壓下呈液態的含碳原子數5~16個的烴類化合物)。長期以來,科學家認為這里是太陽系最可能存在外星生命的星球之一。據此完成9~10題。
9.包含土衛六最低一級的天體系統是(  )
A.地月系 B.太陽系
C.銀河系 D.可觀測宇宙
10.土衛六可能存在生命的條件與地球最相似的是(  )
A.適宜的溫度 B.液態水的存在
C.安全的宇宙環境 D.可供呼吸的氧氣
答案 9.B 10.C
解析 第9題,土衛六是土星的一顆衛星,所以包含土衛六最低一級的天體系統是太陽系,故選B。第10題,土衛六距離太陽相較于地球更遠,溫度與地球差別較大,A錯誤;由材料可知,表面只有液態烴湖泊,沒有液態水,B錯誤;土衛六大氣中的主要成分是氮氣,不是氧氣,D錯誤;土衛六圍繞土星運行,軌道與其他衛星、行星沒有沖突,擁有安全的宇宙環境,C正確。
(2024·江蘇南京質檢)2020年7月23日,我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成功進入預定軌道;2021年2月到達火星附近;2021年5月15日“天問一號”著陸巡視器成功著陸于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預選著陸區。“天問一號”一次性完成“環繞、著陸、巡視”三大目標,我國成為世界上首次探索火星即完成軟著陸任務的國家。下表為地球、火星相關數據。據此完成11~12題。
質量 體積 大氣密度 與日平均距離 大氣成分 公轉周期 自轉周期 表面均溫
地球 1 1 1.00 149.6 N2、O2 1年 23時56分 15 ℃
火星 0.11 0.15 0.01 227.9 CO2 1.9年 24時37分 -65 ℃
注:質量、體積和大氣密度都以地球為1。與日平均距離單位:百萬千米。
11.下列選項中屬于天體的是(  )
A.發射場上的“天問一號”
B.升空后的“天問一號”
C.進入預定軌道的“天問一號”
D.著陸于火星的“天問一號”巡視器
12.火星與地球的物理特征、運動特征有異同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火星有穩定的液態水 B.火星晝夜溫差大
C.火星季節更替頻繁 D.火星大氣層厚度大
答案 11.C 12.B
解析 第11題,“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進入預定軌道,環繞地球運轉,屬于人造天體,C正確。第12題,火星表面平均溫度較低,沒有液態水的存在,A錯誤;火星體積和質量較小,形成的大氣層較稀薄,大氣的削弱作用和保溫作用差,晝夜溫差大,B正確,D錯誤;由于火星公轉周期約為地球公轉周期的2倍,因此火星上季節更替更慢,C錯誤。
某電影講述了因太陽“氦閃”,太陽系已經不適合人類生存,人類被迫逃離太陽系尋找新家園的故事。“流浪地球”計劃分為三步:第一步,終止地球自轉;第二步,將地球推向木星,借助木星引力使地球彈射出太陽系;第三步,地球經歷2 500年的星際流浪,抵達新家園。下圖為“地球流浪過程示意圖”,圖中的比鄰星是離太陽系最近的一顆恒星。讀圖,回答13~15題。
13.按照計劃,將地球從A推進至B需要穿越的行星軌道是(  )
A.金星軌道 B.水星軌道
C.火星軌道 D.土星軌道
14.地球流浪2 500年,最終進入比鄰星軌道,成為比鄰星的行星。關于地球進入“宜居軌道”C后的推測,可信的是(  )
A.比鄰星周圍僅有地球一顆行星
B.比鄰星的體積、質量和太陽相近
C.地球表面沒有一定厚度的大氣
D.地球與比鄰星距離適中,溫度適宜
15.如果地球“搬家”的第一步成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條件將被嚴重影響的是(  )
A.安全的宇宙環境 B.適宜的溫度
C.適宜生物呼吸的大氣 D.適中的日地距離
答案 13.C 14.D 15.B
解析 第13題,太陽系八顆行星距離太陽由近及遠的順序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故將地球推進至木星軌道需要穿越火星軌道。第14題,“宜居軌道”意味著地球與比鄰星距離適中,溫度適宜,D正確。根據材料信息無法判斷比鄰星的體積、質量及其行星的數量,A、B錯誤。地球的體積、質量不變,表面仍會有一定厚度的大氣,C錯誤。第15題,由材料可知,地球“搬家”的第一步為終止地球自轉,地球停止自轉以后,原有的晝夜交替停止,地球的溫度將急劇變化,B正確;地球自轉停止后,日地距離和宇宙環境并未改變,A、D錯誤;地球的大氣條件與地球的質量和體積有關,與地球的自轉無關,C錯誤。
16.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5分)
材料一 沖日是指某一行星在繞日公轉過程中運行到與地球、太陽成一條直線的位置,而地球恰好位于太陽和該行星之間的一種天文現象。木星是太陽系最大的行星,質量約為地球的318倍,體積約是地球的1 321倍。2022年9月27日出現木星沖日現象,此時,木星特別明亮。
材料二 下圖為木星沖日示意圖。
材料三 木衛二的組成與類地行星相似。木衛二的表面溫度很低,赤道地區約-160 ℃,兩極地區表面溫度低于-220 ℃,所以表面形成永久凍結的冰層。由于木星存在內部能量源,其冰下深處或擁有液態水。1994年,哈勃空間望遠鏡的光譜儀觀測到,木衛二的表面包裹著一層極其稀薄的大氣,含有氧氣。
(1)推測除木星以外的太陽系各行星中,可能出現沖日現象的行星。(4分)
(2)據圖和所學知識,推測木星沖日時,木星特別明亮的原因。(4分)
(3)木衛二上是否存在生命是長期爭論的話題,請根據材料三及自己的認知,作出判斷并說明理由。(7分)
答案 (1)火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木星體積大,對太陽光的反射作用強;此時木星被太陽照亮的一面完全朝向地球;此時木星距離地球最近。
(3)不存在生命。理由:木衛二大氣層極其稀薄,表面溫度極低,生命難以產生和存活;可能存在的液態水位于冰層深處,壓力極大,不適宜生物生存;科學探測并未發現木衛二有生命存在。
或存在生命。理由:木衛二或存在液態水,水是孕育生命的必要條件;有大氣層,而且有氧氣存在;其存在內部能量源,可為生命提供能量。(共67張PPT)
地球的宇宙環境
第一節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運用資料,描述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
1.運用圖文資料,認識宇宙中常見的天體,能繪制不同級別天體系統的關系圖,描述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綜合思維)
2.運用資料,說明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人地協調觀)
課程標準
學習目標
知識點一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知識點二 行星地球
內容索引
課時對點練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
知識點一
1.天體
(1)概念:宇宙中_____存在的形式連同星際空間物質。
(2)分類:天體分為天然天體(如恒星、行星等)和人造天體(如在太空中運行的人造衛星、宇宙飛船等)。
物質
(3)常見天然天體
天體 特點
星云 ①由氣體和塵埃組成的呈_____狀外表的天體,主要物質是___;
②密度小,體積和質量都很大
恒星 由熾熱氣體組成、能_________的球狀或類球狀天體,_____是離地球最近的恒星
行星 本身不發光,靠反射_________而發亮
衛星 ①環繞_____運轉、本身不發光;
②衛星大小不一,但是質量不會超過它繞轉的行星
云霧

自己發光
太陽
恒星的光
行星
天體 特點
流星體 本身不發光,進入大氣層后,同大氣摩擦燃燒而發光,一閃即逝
彗星 ①不能自己發光;
②繞恒星運行,如哈雷彗星
“三看法”判斷天體
2.天體系統
(1)概念:運動中的天體_________、_________,形成天體系統。
(2)級別
相互吸引
相互繞轉
可觀測宇宙
A._____系
河外星系
B._____系
C._____系
其他恒星系
其他行星系
地球
月球
銀河
太陽
地月
天體系統 特點
地月系 地球和_____組成,_____是中心天體
太陽系 由太陽、行星及其_____、小行星、彗星、行星際物質等構成,_____是中心天體
銀河系 由太陽和眾多_____組成,銀河系的直徑約_____光年
可觀測宇宙 銀河系和__________
月球
地球
衛星
太陽
恒星
10萬
河外星系
“三看法”判斷天體系統
①天體系統至少由兩個天體組成,單個天體不能構成天體系統。
②構成天體系統的天體位置比較靠近時,相互之間的吸引力足夠大,才能通過相互吸引而相互繞轉。
③天體之間必須同時具備“相互吸引、相互繞轉”兩個條件才能構成天體系統,缺一不可。
2023年6月3日21時29分,“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與空間站組合體成功分離。6月4日6時33分,“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現場醫監醫保人員確認航天員費俊龍、鄧清明、張陸身體狀態良好,“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讀圖,完成1~2題。
1.圖1中的“神舟十五號”返回艙表面有類似
“燒焦”的痕跡,與其成因類似的是
A.流星 B.極光
C.彗星 D.磁暴

圖1中的“神舟十五號”返回艙表面有類似“燒焦”的痕跡,是返回艙進入地球大氣層與大氣摩擦燃燒形成的,其成因類似于流星,A正確。
2023年6月3日21時29分,“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與空間站組合體成功分離。6月4日6時33分,“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現場醫監醫保人員確認航天員費俊龍、鄧清明、張陸身體狀態良好,“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讀圖,完成1~2題。
2.按照天體類型,在太空運行的空間站屬于
A.恒星 B.行星
C.流星 D.衛星

按照天體類型,在太空運行的空間站屬于衛星,其環繞地球運轉,屬于人造天體,D正確。
我國有首童謠唱到:“太陽大,地球小,太陽帶著地球跑;地球大,月球小,地球帶著月球跑。”據此回答3~5題。
3.童謠中描述的天體,按照先后順序分類正確的是
A.恒星、行星、衛星
B.星云、恒星、行星
C.恒星、行星、小行星
D.恒星、小行星、星際物質

根據童謠信息可知,太陽屬于恒星,地球屬于行星,月球屬于衛星,故選A。
我國有首童謠唱到:“太陽大,地球小,太陽帶著地球跑;地球大,月球小,地球帶著月球跑。”據此回答3~5題。
4.童謠中所涉及的天體系統層次共有
A.一級     B.二級     C.三級     D.四級

根據上題可知,太陽屬于恒星,地球屬于行星,月球屬于衛星,地球和月球構成地月系,地月系與其他行星系統和太陽構成太陽系,因此,涉及的天體系統層次共二級,故選B。
我國有首童謠唱到:“太陽大,地球小,太陽帶著地球跑;地球大,月球小,地球帶著月球跑。”據此回答3~5題。
5.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①河外星系與太陽系是同等級別的天體系統 ②在地月系中,地球是中心天體 
③地月系是自然天體中最低一級的天體系統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河外星系與銀河系是同等級別的天體系統,排除①;
在地月系當中,月球與地球相互繞轉,但地球質量遠大于月球,因此地球為中心天體,②正確;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地月系是自然天體中最低一級的天體系統,③正確。故選C。
行星地球
>
<
知識點二
1.地球的普通性
(1)圖中按距離太陽由近及遠的順序:A水星、B_____、C地球、D_____、E木星、F土星、G_______、H海王星。小行星帶位于______與木星軌道之間。
金星
火星
天王星
火星
(2)結構特征
地球在質量、體積、平均密度等結構特征方面與其他類地行星相似。
(3)運動特征
同向性
共面性
近圓性
2.地球的特殊性——存在生命
(1)外部條件
(2)自身條件
自身條件主要是指適宜的溫度、大氣、水等條件。
“四看法”分析行星存在生命的思路
在經歷了296天的太空之旅后,“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于北京時間2021年5月15日成功降落在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下表為地球與火星物理性質對比表。
地球 火星
與太陽的平均距離(×108 km) 1.496 2.279
大氣成分 N2、O2 CO2
公轉周期 1年 1.9年
自轉周期 23時56分4秒 24時37分
質量(地球為1) 1 0.11
地球 火星
體積(地球為1) 1 0.15
大氣密度 1 0.01
表面溫度 15 ℃ -65 ℃
1.[區域認知]結合所學知識,說出火星在宇宙中的位置。
答案 火星位于銀河系中的太陽系;位于地球軌道和木星軌道之間(或是太陽系由內往外數的第四顆行星)。
2.[綜合思維]說明火星大氣密度較地球低的主要原因。
答案 火星的質量和體積小,引力小。
3.[綜合思維]分析與地球相比,生物難以在火星生存的原因。
答案 火星距太陽更遠,表面溫度過低;溫度低,液態水難以存在;大氣密度低,且大氣成分缺少O2,故生物難以在火星生存。
(2024·北京東城區調研)2022年6月16日,77年出現一次的“七星連珠”奇觀現身。如圖為“‘七星連珠’示意圖”。據此完成1~2題。
1.圖中與地球具有相似結構特征的行星是
A.甲、乙、丁 B.乙、丁、戊
C.丁、戊、己 D.己、庚、辛

八顆行星按特征可以分為三種:類地行星、巨行星、遠日行星。類地行星和地球結構特征相似,類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由圖可知,甲是水星,乙是金星,丙是地球,丁是火星,戊是木星,己是土星,庚是天王星,辛是海王星,故與地球具有相似結構特征的行星為甲、乙、丁,故選A。
(2024·北京東城區調研)2022年6月16日,77年出現一次的“七星連珠”奇觀現身。如圖為“‘七星連珠’示意圖”。據此完成1~2題。
2.“七星連珠”現象出現頻率較低,主要是因為這
七顆行星
①公轉軌道近似圓形 ②公轉方向一致 ③公轉周
期差距大 ④公轉軌道共面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太陽系八大行星繞日公轉方向一致,且公轉周期差距大,很難處在同一直線上,故“七星連珠”現象出現頻率較低,②③正確;
公轉軌道近似圓形,對“七星連珠”現象出現頻率影響較小,①錯誤;
公轉軌道共面是“七星連珠”現象出現的前提條件,不是“七星連珠”現象出現頻率較低的原因,④錯誤。故選C。
(2023·廣東佛山期末)“生命宜居帶”指恒星周圍適合生命存在的最佳區域。下圖為“‘生命宜居帶’示意圖”。據此完成3~4題。
3.據圖推測,地球比其他行星更適宜生命存在
的條件是
A.穩定的太陽光照 B.適宜的體積質量
C.安全的宇宙環境 D.適中的日地距離

讀圖可知,日地距離剛好是一個地球公轉軌道半徑的位置時,地球處在“生命宜居帶”上,與恒星的距離適中,使其具有適宜的溫度條件,更適宜生命存在,D正確。故選D。
(2023·廣東佛山期末)“生命宜居帶”指恒星周圍適合生命存在的最佳區域。下圖為“‘生命宜居帶’示意圖”。據此完成3~4題。
4.如果太陽質量是現在的0.5倍,則可能出現
生命的行星是
A.木星 B.火星
C.地球 D.水星

讀圖可知,“生命宜居帶”與距太陽的距離、恒星質量呈現明顯的正相關,當太陽質量是現在的0.5倍,“生命宜居帶”的位置會離太陽更近,下列選項中,水星可能存在生命。故選D。
課時對點練
“嫦娥奔月”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講述了嫦娥飛到“月宮”的故事。讀圖,完成1~2題。
1.“月宮”屬于
①河外星系 ②銀河系 ③太陽系 ④地月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基礎過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月宮”位于月球上,屬于地月系,④對,排除A;
地月系屬于太陽系,又屬于銀河系,②③對,B正確;
銀河系與河外星系是同一等級,是并列關系,月球屬
于銀河系,①錯,C、D錯誤。故選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嫦娥奔月”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講述了嫦娥飛到“月宮”的故事。讀圖,完成1~2題。
2.如果圖中有一個天體是“月宮”(月球),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M是行星 B.E是衛星
C.M是恒星 D.S是恒星

如果圖中有一個天體是“月宮”(月球),月球是天體,月球圍繞地球公轉,組成地月系,所以圖中M是衛星月球,E是行星地球,S是恒星太陽,故選D。
(2024·山西太原調研)11月8日傍晚迎來了2022年的最后一次月全食。下圖為“天體系統示意圖”。讀圖,完成3~4題。
3.此次月全食發生的最低級天體系統是
A.甲 B.乙
C.丙 D.丁
月全食是由于地球的影子將滿月完全擋住所產生的現象,其發生時最低級的天體系統是地月系,即丁。故選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024·山西太原調研)11月8日傍晚迎來了2022年的最后一次月全食。下圖為“天體系統示意圖”。讀圖,完成3~4題。
4.與地球相比,月球上不存在高級智慧
生命的原因是
①沒有適合生物呼吸的大氣 ②沒有液
態水 ③體積和質量太小 ④距恒星較
近,表面溫度較高 ⑤晝夜溫差過大 
⑥沒有晝夜更替現象
A.①②③⑤ B.②④⑤⑥
C.①③⑤⑥ D.②③④⑥

與地球相比,月球上不存在高級智慧生命的主要原因是沒有適合生物呼吸的大氣、沒有液態水、體積和質量太小和晝夜溫差過大,①②③⑤正確;
月球有晝夜更替現象,⑥錯誤;
白天月球表面溫度較高,夜晚月球表面溫度極低,④錯誤。故選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023·廣東中山期末)2022年9月20日據媒體報道,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某天文學博士預測人類在大約2047年發現地外文明。據此完成5~6題。
5.假如在2047年發現外星人,對其描述地球的準確位置為
A.屬于太陽系八顆行星之一
B.距離太陽的第三顆行星
C.與太陽距離適中的行星
D.太陽系中溫度適宜的行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太陽系八顆行星按照與太陽的距離,由近及遠依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距離太陽的第三顆行星”準確描述了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B正確,D選項與位置無關,A、C選項描述的不精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023·廣東中山期末)2022年9月20日據媒體報道,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某天文學博士預測人類在大約2047年發現地外文明。據此完成5~6題。
6.有外星人存在的星球所處的宇宙環境最可能為
A.星球表面由堅硬巖石組成
B.有分布廣闊和鹽度適宜的海域
C.與所在恒星距離相對適中
D.所圍繞公轉的恒星與太陽相同

適宜的溫度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主要條件,而適宜的溫度主要是因為日地距離適中,由此可推知有外星人存在的星球應與所在恒星距離相對適中,C正確;
A、B選項不屬于宇宙環境,且表面是否由堅硬巖石組成與生命存在關系不大;
“所圍繞公轉的恒星與太陽相同”不符合客觀事實,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根據國外媒體報道,科學家日前發現了一顆比太陽還要明亮1 000萬倍的恒星“R136a1”,其位于第三幅圖右下角最亮處。它的質量是太陽的320倍,表面溫度超過4萬攝氏度。據此完成7~8題。
7.恒星“R136a1”最不可能屬于
A.可觀測宇宙 B.銀河系
C.河外星系 D.太陽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太陽是太陽系中唯一的恒星,其最不可能屬于太陽系,D正確。
根據國外媒體報道,科學家日前發現了一顆比太陽還要明亮1 000萬倍的恒星“R136a1”,其位于第三幅圖右下角最亮處。它的質量是太陽的320倍,表面溫度超過4萬攝氏度。據此完成7~8題。
8.假設用恒星“R136a1”替換太陽的
位置,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①地球上將很難存在生命 ②地球遭
受的紫外線輻射量將減少 ③地球兩極冰川將減少 ④金星將更可能具備產生生命的條件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恒星“R136a1”比太陽還要明亮1 000萬倍,它的質量是太陽的320倍,表面溫度超過4萬攝氏度,用恒星“R136a1”替換太陽的位置后,地球在其照射下溫度會升高,兩極冰川會減少;地球將會受到更加強烈的紫外線輻射,不利于地球上生命的存在和發展;金星的溫度會更高,更不具備產生生命的條件。①③正確,A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023·四川成都期末)土衛六是土星最大的一顆衛星,其最引人注目之處在于它是太陽系第一顆被發現擁有濃厚大氣(98.44%是氮氣)的衛星,而且表面遍布液態烴湖泊(液態烴指在常溫常壓下呈液態的含碳原子數5~16個的烴類化合物)。長期以來,科學家認為這里是太陽系最可能存在外星生命的星球之一。據此完成9~10題。
9.包含土衛六最低一級的天體系統是
A.地月系 B.太陽系
C.銀河系 D.可觀測宇宙

土衛六是土星的一顆衛星,所以包含土衛六最低一級的天體系統是太陽系,故選B。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023·四川成都期末)土衛六是土星最大的一顆衛星,其最引人注目之處在于它是太陽系第一顆被發現擁有濃厚大氣(98.44%是氮氣)的衛星,而且表面遍布液態烴湖泊(液態烴指在常溫常壓下呈液態的含碳原子數5~16個的烴類化合物)。長期以來,科學家認為這里是太陽系最可能存在外星生命的星球之一。據此完成9~10題。
10.土衛六可能存在生命的條件與地球最相似的是
A.適宜的溫度 B.液態水的存在
C.安全的宇宙環境 D.可供呼吸的氧氣

土衛六距離太陽相較于地球更遠,溫度與地球差別較大,A錯誤;
由材料可知,表面只有液態烴湖泊,沒有液態水,B錯誤;
土衛六大氣中的主要成分是氮氣,不是氧氣,D錯誤;
土衛六圍繞土星運行,軌道與其他衛星、行星沒有沖突,擁有安全的宇宙環境,C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024·江蘇南京質檢)2020年7月23日,我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成功進入預定軌道;2021年2月到達火星附近;2021年5月15日“天問一號”著陸巡視器成功著陸于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預選著陸區。“天問一號”一次性完成“環繞、著陸、巡視”三大目標,我國成為世界上首次探索火星即完成軟著陸任務的國家。下表為地球、火星相關數據。據此完成11~12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質量 體積 大氣密度 與日平均距離 大氣成分 公轉周期 自轉周期 表面均溫
地球 1 1 1.00 149.6 N2、O2 1年 23時56分 15 ℃
火星 0.11 0.15 0.01 227.9 CO2 1.9年 24時37分 -65 ℃
注:質量、體積和大氣密度都以地球為1。與日平均距離單位:百萬千米。
11.下列選項中屬于天體的是
A.發射場上的“天問一號”
B.升空后的“天問一號”
C.進入預定軌道的“天問一號”
D.著陸于火星的“天問一號”巡視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質量 體積 大氣密度 與日平均距離 大氣成分 公轉周期 自轉周期 表面均溫
地球 1 1 1.00 149.6 N2、O2 1年 23時56分 15 ℃
火星 0.11 0.15 0.01 227.9 CO2 1.9年 24時37分 -65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進入預定軌道,環繞地球運轉,屬于人造天體,C正確。
12.火星與地球的物理特征、運動特征有異同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火星有穩定的液態水 B.火星晝夜溫差大
C.火星季節更替頻繁 D.火星大氣層厚度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質量 體積 大氣密度 與日平均距離 大氣成分 公轉周期 自轉周期 表面均溫
地球 1 1 1.00 149.6 N2、O2 1年 23時56分 15 ℃
火星 0.11 0.15 0.01 227.9 CO2 1.9年 24時37分 -65 ℃
火星表面平均溫度較低,沒有液態水的存在,A錯誤;
火星體積和質量較小,形成的大氣層較稀薄,大氣的削弱作用和保溫作用差,晝夜溫差大,B正確,D錯誤;
由于火星公轉周期約為地球公轉周期的2倍,因此火星上季節更替更慢,C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質量 體積 大氣密度 與日平均距離 大氣成分 公轉周期 自轉周期 表面均溫
地球 1 1 1.00 149.6 N2、O2 1年 23時56分 15 ℃
火星 0.11 0.15 0.01 227.9 CO2 1.9年 24時37分 -65 ℃
某電影講述了因太陽“氦閃”,太陽系已經不適合人類生存,人類被迫逃離太陽系尋找新家園的故事。“流浪地球”計劃分為三步:第一步,終止地球自轉;第二步,將地球推向木星,借助木星引力使地球彈射出太陽系;第三步,地球經歷2 500年的星際流浪,抵達新家園。下圖為“地球流浪過程示意圖”,圖中的比鄰星是離太陽系最近的一顆恒星。讀圖,回答13~15題。
13.按照計劃,將地球從A推進至B需要
穿越的行星軌道是
A.金星軌道 B.水星軌道
C.火星軌道 D.土星軌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太陽系八顆行星距離太陽由近及遠的順序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故將地球推進至木星軌道需要穿越火星軌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某電影講述了因太陽“氦閃”,太陽系已經不適合人類生存,人類被迫逃離太陽系尋找新家園的故事。“流浪地球”計劃分為三步:第一步,終止地球自轉;第二步,將地球推向木星,借助木星引力使地球彈射出太陽系;第三步,地球經歷2 500年的星際流浪,抵達新家園。下圖為“地球流浪過程示意圖”,圖中的比鄰星是離太陽系最近的一顆恒星。讀圖,回答13~15題。
14.地球流浪2 500年,最終進入比鄰星軌道,成為比鄰星的行星。關于地球進入“宜居軌道”C后的推測,可信的是
A.比鄰星周圍僅有地球一顆行星
B.比鄰星的體積、質量和太陽相近
C.地球表面沒有一定厚度的大氣
D.地球與比鄰星距離適中,溫度適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宜居軌道”意味著地球與比鄰星距離適中,溫度適宜,D正確。
根據材料信息無法判斷比鄰星的體積、質量及其行星的數量,A、B錯誤。
地球的體積、質量不變,表面仍會有一定厚度的大氣,C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某電影講述了因太陽“氦閃”,太陽系已經不適合人類生存,人類被迫逃離太陽系尋找新家園的故事。“流浪地球”計劃分為三步:第一步,終止地球自轉;第二步,將地球推向木星,借助木星引力使地球彈射出太陽系;第三步,地球經歷2 500年的星際流浪,抵達新家園。下圖為“地球流浪過程示意圖”,圖中的比鄰星是離太陽系最近的一顆恒星。讀圖,回答13~15題。
15.如果地球“搬家”的第一步成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條件將被嚴重影響的是
A.安全的宇宙環境
B.適宜的溫度
C.適宜生物呼吸的大氣
D.適中的日地距離

由材料可知,地球“搬家”的第一步為終止地球自轉,地球停止自轉以后,原有的晝夜交替停止,地球的溫度將急劇變化,B正確;
地球自轉停止后,日地距離和宇宙環境并未改變,A、D錯誤;
地球的大氣條件與地球的質量和體積有關,與地球的自轉無關,C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6.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沖日是指某一行星在繞日公轉過程中運行到與地球、太陽成一條直線的位置,而地球恰好位于太陽和該行星之間的一種天文現象。木星是太陽系最大的行星,質量約為地球的318倍,體積約是地球的1 321倍。2022年9月27日出現木星沖日現象,此時,木星特別明亮。
材料二 如圖為木星沖日示意圖。
材料三 木衛二的組成與類地行星相似。
木衛二的表面溫度很低,赤道地區約-160 ℃,兩極地區表面溫度低于-220 ℃,所以表面形成永久凍結的冰層。由于木星存在內部能量源,其冰下深處或擁有液態水。1994年,哈勃空間望遠鏡的光譜儀觀測到,木衛二的表面包裹著一層極其稀薄的大氣,含有氧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推測除木星以外的太陽系各行星中,可能出現沖日現象的行星。
答案 火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答案 木星體積大,對太陽光的反射作用強;此時木星被太陽照亮的一面完全朝向地球;此時木星距離地球最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據圖和所學知識,推測木星沖日時,
木星特別明亮的原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不存在生命。理由:木衛二大氣層極其稀薄,表面溫度極低,生命難以產生和存活;可能存在的液態水位于冰層深處,壓力極大,不適宜生物生存;科學探測并未發現木衛二有生命存在。
或存在生命。理由:木衛二或存在液態水,水是孕育生命的必要條件;有大氣層,而且有氧氣存在;其存在內部能量源,可為生命提供能量。
(3)木衛二上是否存在生命是長期爭論的話題,請根據材料三及自己的認知,作出判斷并說明理由。第一章 第一節 地球的宇宙環境
(分值:67分)
(選擇題1~8題,每小題3分,共24分)
“嫦娥奔月”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講述了嫦娥飛到“月宮”的故事。讀圖,完成1~2題。
1.“月宮”屬于(  )
①河外星系 ②銀河系 ③太陽系 ④地月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如果圖中有一個天體是“月宮”(月球),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M是行星 B.E是衛星
C.M是恒星 D.S是恒星
(2024·山西太原調研)11月8日傍晚迎來了2022年的最后一次月全食。下圖為“天體系統示意圖”。讀圖,完成3~4題。
3.此次月全食發生的最低級天體系統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與地球相比,月球上不存在高級智慧生命的原因是(  )
①沒有適合生物呼吸的大氣 ②沒有液態水 ③體積和質量太小 ④距恒星較近,表面溫度較高 ⑤晝夜溫差過大 ⑥沒有晝夜更替現象
A.①②③⑤ B.②④⑤⑥
C.①③⑤⑥ D.②③④⑥
(2023·廣東中山期末)2022年9月20日據媒體報道,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某天文學博士預測人類在大約2047年發現地外文明。據此完成5~6題。
5.假如在2047年發現外星人,對其描述地球的準確位置為(  )
A.屬于太陽系八顆行星之一
B.距離太陽的第三顆行星
C.與太陽距離適中的行星
D.太陽系中溫度適宜的行星
6.有外星人存在的星球所處的宇宙環境最可能為(  )
A.星球表面由堅硬巖石組成
B.有分布廣闊和鹽度適宜的海域
C.與所在恒星距離相對適中
D.所圍繞公轉的恒星與太陽相同
根據國外媒體報道,科學家日前發現了一顆比太陽還要明亮1 000萬倍的恒星“R136a1”,其位于第三幅圖右下角最亮處。它的質量是太陽的320倍,表面溫度超過4萬攝氏度。據此完成7~8題。
7.恒星“R136a1”最不可能屬于(  )
A.可觀測宇宙 B.銀河系
C.河外星系 D.太陽系
8.假設用恒星“R136a1”替換太陽的位置,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①地球上將很難存在生命 ②地球遭受的紫外線輻射量將減少 ③地球兩極冰川將減少 ④金星將更可能具備產生生命的條件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選擇題9~15題,每小題4分,共28分)
(2023·四川成都期末)土衛六是土星最大的一顆衛星,其最引人注目之處在于它是太陽系第一顆被發現擁有濃厚大氣(98.44%是氮氣)的衛星,而且表面遍布液態烴湖泊(液態烴指在常溫常壓下呈液態的含碳原子數5~16個的烴類化合物)。長期以來,科學家認為這里是太陽系最可能存在外星生命的星球之一。據此完成9~10題。
9.包含土衛六最低一級的天體系統是(  )
A.地月系 B.太陽系
C.銀河系 D.可觀測宇宙
10.土衛六可能存在生命的條件與地球最相似的是(  )
A.適宜的溫度 B.液態水的存在
C.安全的宇宙環境 D.可供呼吸的氧氣
(2024·江蘇南京質檢)2020年7月23日,我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成功進入預定軌道;2021年2月到達火星附近;2021年5月15日“天問一號”著陸巡視器成功著陸于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預選著陸區。“天問一號”一次性完成“環繞、著陸、巡視”三大目標,我國成為世界上首次探索火星即完成軟著陸任務的國家。下表為地球、火星相關數據。據此完成11~12題。
質量 體積 大氣密度 與日平均距離 大氣成分 公轉周期 自轉周期 表面均溫
地球 1 1 1.00 149.6 N2、O2 1年 23時56分 15 ℃
火星 0.11 0.15 0.01 227.9 CO2 1.9年 24時37分 -65 ℃
注:質量、體積和大氣密度都以地球為1。與日平均距離單位:百萬千米。
11.下列選項中屬于天體的是(  )
A.發射場上的“天問一號”
B.升空后的“天問一號”
C.進入預定軌道的“天問一號”
D.著陸于火星的“天問一號”巡視器
12.火星與地球的物理特征、運動特征有異同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火星有穩定的液態水 B.火星晝夜溫差大
C.火星季節更替頻繁 D.火星大氣層厚度大
某電影講述了因太陽“氦閃”,太陽系已經不適合人類生存,人類被迫逃離太陽系尋找新家園的故事。“流浪地球”計劃分為三步:第一步,終止地球自轉;第二步,將地球推向木星,借助木星引力使地球彈射出太陽系;第三步,地球經歷2 500年的星際流浪,抵達新家園。下圖為“地球流浪過程示意圖”,圖中的比鄰星是離太陽系最近的一顆恒星。讀圖,回答13~15題。
13.按照計劃,將地球從A推進至B需要穿越的行星軌道是(  )
A.金星軌道 B.水星軌道
C.火星軌道 D.土星軌道
14.地球流浪2 500年,最終進入比鄰星軌道,成為比鄰星的行星。關于地球進入“宜居軌道”C后的推測,可信的是(  )
A.比鄰星周圍僅有地球一顆行星
B.比鄰星的體積、質量和太陽相近
C.地球表面沒有一定厚度的大氣
D.地球與比鄰星距離適中,溫度適宜
15.如果地球“搬家”的第一步成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條件將被嚴重影響的是(  )
A.安全的宇宙環境 B.適宜的溫度
C.適宜生物呼吸的大氣 D.適中的日地距離
16.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5分)
材料一 沖日是指某一行星在繞日公轉過程中運行到與地球、太陽成一條直線的位置,而地球恰好位于太陽和該行星之間的一種天文現象。木星是太陽系最大的行星,質量約為地球的318倍,體積約是地球的1 321倍。2022年9月27日出現木星沖日現象,此時,木星特別明亮。
材料二 下圖為木星沖日示意圖。
材料三 木衛二的組成與類地行星相似。木衛二的表面溫度很低,赤道地區約-160 ℃,兩極地區表面溫度低于-220 ℃,所以表面形成永久凍結的冰層。由于木星存在內部能量源,其冰下深處或擁有液態水。1994年,哈勃空間望遠鏡的光譜儀觀測到,木衛二的表面包裹著一層極其稀薄的大氣,含有氧氣。
(1)推測除木星以外的太陽系各行星中,可能出現沖日現象的行星。(4分)
(2)據圖和所學知識,推測木星沖日時,木星特別明亮的原因。(4分)
(3)木衛二上是否存在生命是長期爭論的話題,請根據材料三及自己的認知,作出判斷并說明理由。(7分)
答案精析
1.B 2.D [第1題,“月宮”位于月球上,屬于地月系,④對,排除A;地月系屬于太陽系,又屬于銀河系,②③對,B正確;銀河系與河外星系是同一等級,是并列關系,月球屬于銀河系,①錯,C、D錯誤。故選B。第2題,如果圖中有一個天體是“月宮”(月球),月球是天體,月球圍繞地球公轉,組成地月系,所以圖中M是衛星月球,E是行星地球,S是恒星太陽,故選D。]
3.D 4.A [第3題,月全食是由于地球的影子將滿月完全擋住所產生的現象,其發生時最低級的天體系統是地月系,即丁。故選D。第4題,與地球相比,月球上不存在高級智慧生命的主要原因是沒有適合生物呼吸的大氣、沒有液態水、體積和質量太小和晝夜溫差過大,①②③⑤正確;月球有晝夜更替現象,⑥錯誤;白天月球表面溫度較高,夜晚月球表面溫度極低,④錯誤。故選A。]
5.B 6.C [第5題,太陽系八顆行星按照與太陽的距離,由近及遠依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距離太陽的第三顆行星”準確描述了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B正確,D選項與位置無關,A、C選項描述的不精確。第6題,適宜的溫度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主要條件,而適宜的溫度主要是因為日地距離適中,由此可推知有外星人存在的星球應與所在恒星距離相對適中,C正確;A、B選項不屬于宇宙環境,且表面是否由堅硬巖石組成與生命存在關系不大;“所圍繞公轉的恒星與太陽相同”不符合客觀事實,D錯誤。]
7.D 8.A [第7題,太陽是太陽系中唯一的恒星,其最不可能屬于太陽系,D正確。第8題,恒星“R136a1”比太陽還要明亮1 000萬倍,它的質量是太陽的320倍,表面溫度超過4萬攝氏度,用恒星“R136a1”替換太陽的位置后,地球在其照射下溫度會升高,兩極冰川會減少;地球將會受到更加強烈的紫外線輻射,不利于地球上生命的存在和發展;金星的溫度會更高,更不具備產生生命的條件。①③正確,A正確。]
9.B 10.C [第9題,土衛六是土星的一顆衛星,所以包含土衛六最低一級的天體系統是太陽系,故選B。第10題,土衛六距離太陽相較于地球更遠,溫度與地球差別較大,A錯誤;由材料可知,表面只有液態烴湖泊,沒有液態水,B錯誤;土衛六大氣中的主要成分是氮氣,不是氧氣,D錯誤;土衛六圍繞土星運行,軌道與其他衛星、行星沒有沖突,擁有安全的宇宙環境,C正確。]
11.C 12.B [第11題,“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進入預定軌道,環繞地球運轉,屬于人造天體,C正確。第12題,火星表面平均溫度較低,沒有液態水的存在,A錯誤;火星體積和質量較小,形成的大氣層較稀薄,大氣的削弱作用和保溫作用差,晝夜溫差大,B正確,D錯誤;由于火星公轉周期約為地球公轉周期的2倍,因此火星上季節更替更慢,C錯誤。]
13.C 14.D 15.B [第13題,太陽系八顆行星距離太陽由近及遠的順序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故將地球推進至木星軌道需要穿越火星軌道。第14題,“宜居軌道”意味著地球與比鄰星距離適中,溫度適宜,D正確。根據材料信息無法判斷比鄰星的體積、質量及其行星的數量,A、B錯誤。地球的體積、質量不變,表面仍會有一定厚度的大氣,C錯誤。第15題,由材料可知,地球“搬家”的第一步為終止地球自轉,地球停止自轉以后,原有的晝夜交替停止,地球的溫度將急劇變化,B正確;地球自轉停止后,日地距離和宇宙環境并未改變,A、D錯誤;地球的大氣條件與地球的質量和體積有關,與地球的自轉無關,C錯誤。]
16.(1)火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木星體積大,對太陽光的反射作用強;此時木星被太陽照亮的一面完全朝向地球;此時木星距離地球最近。
(3)不存在生命。理由:木衛二大氣層極其稀薄,表面溫度極低,生命難以產生和存活;可能存在的液態水位于冰層深處,壓力極大,不適宜生物生存;科學探測并未發現木衛二有生命存在。
或存在生命。理由:木衛二或存在液態水,水是孕育生命的必要條件;有大氣層,而且有氧氣存在;其存在內部能量源,可為生命提供能量。第一節 地球的宇宙環境
[學習目標] 1.運用圖文資料,認識宇宙中常見的天體,能繪制不同級別天體系統的關系圖,描述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綜合思維)2.運用資料,說明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人地協調觀)
知識點一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體
(1)概念:宇宙中______存在的形式連同星際空間物質。
(2)分類:天體分為天然天體(如恒星、行星等)和人造天體(如在太空中運行的人造衛星、宇宙飛船等)。
(3)常見天然天體
天體 特點
星云 ①由氣體和塵埃組成的呈______狀外表的天體,主要物質是____; ②密度小,體積和質量都很大
恒星 由熾熱氣體組成、能__________的球狀或類球狀天體,______是離地球最近的恒星
行星 本身不發光,靠反射__________而發亮
衛星 ①環繞______運轉、本身不發光; ②衛星大小不一,但是質量不會超過它繞轉的行星
流星體 本身不發光,進入大氣層后,同大氣摩擦燃燒而發光,一閃即逝
彗星 ①不能自己發光; ②繞恒星運行,如哈雷彗星
“三看法”判斷天體
2.天體系統
(1)概念:運動中的天體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天體系統。
(2)級別
可觀測宇宙
天體系統 特點
地月系 地球和______組成,______是中心天體
太陽系 由太陽、行星及其______、小行星、彗星、行星際物質等構成,______是中心天體
銀河系 由太陽和眾多______組成,銀河系的直徑約______光年
可觀測宇宙 銀河系和__________
“三看法”判斷天體系統
①天體系統至少由兩個天體組成,單個天體不能構成天體系統。
②構成天體系統的天體位置比較靠近時,相互之間的吸引力足夠大,才能通過相互吸引而相互繞轉。
③天體之間必須同時具備“相互吸引、相互繞轉”兩個條件才能構成天體系統,缺一不可。
2023年6月3日21時29分,“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與空間站組合體成功分離。6月4日6時33分,“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現場醫監醫保人員確認航天員費俊龍、鄧清明、張陸身體狀態良好,“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讀圖,完成1~2題。
1.圖1中的“神舟十五號”返回艙表面有類似“燒焦”的痕跡,與其成因類似的是(  )
A.流星 B.極光 C.彗星 D.磁暴
2.按照天體類型,在太空運行的空間站屬于(  )
A.恒星 B.行星 C.流星 D.衛星
我國有首童謠唱到:“太陽大,地球小,太陽帶著地球跑;地球大,月球小,地球帶著月球跑。”據此回答3~5題。
3.童謠中描述的天體,按照先后順序分類正確的是(  )
A.恒星、行星、衛星 B.星云、恒星、行星
C.恒星、行星、小行星 D.恒星、小行星、星際物質
4.童謠中所涉及的天體系統層次共有(  )
A.一級 B.二級 C.三級 D.四級
5.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①河外星系與太陽系是同等級別的天體系統 ②在地月系中,地球是中心天體 ③地月系是自然天體中最低一級的天體系統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知識點二 行星地球
1.地球的普通性
(1)圖中按距離太陽由近及遠的順序:A水星、B________、C地球、D________、E木星、F土星、G________、H海王星。小行星帶位于______與木星軌道之間。
(2)結構特征
地球在質量、體積、平均密度等結構特征方面與其他類地行星相似。
(3)運動特征
2.地球的特殊性——存在生命
(1)外部條件
(2)自身條件
自身條件主要是指適宜的溫度、大氣、水等條件。
“四看法”分析行星存在生命的思路
在經歷了296天的太空之旅后,“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于北京時間2021年5月15日成功降落在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下表為地球與火星物理性質對比表。
地球 火星
與太陽的平均距離(×108 km) 1.496 2.279
大氣成分 N2、O2 CO2
公轉周期 1年 1.9年
自轉周期 23時56分4秒 24時37分
質量(地球為1) 1 0.11
體積(地球為1) 1 0.15
大氣密度 1 0.01
表面溫度 15 ℃ -65 ℃
1.[區域認知]結合所學知識,說出火星在宇宙中的位置。
2.[綜合思維]說明火星大氣密度較地球低的主要原因。
3.[綜合思維]分析與地球相比,生物難以在火星生存的原因。
(2024·北京東城區調研)2022年6月16日,77年出現一次的“七星連珠”奇觀現身。如圖為“‘七星連珠’示意圖”。據此完成1~2題。
1.圖中與地球具有相似結構特征的行星是(  )
A.甲、乙、丁 B.乙、丁、戊
C.丁、戊、己 D.己、庚、辛
2.“七星連珠”現象出現頻率較低,主要是因為這七顆行星(  )
①公轉軌道近似圓形 ②公轉方向一致 ③公轉周期差距大 ④公轉軌道共面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3·廣東佛山期末)“生命宜居帶”指恒星周圍適合生命存在的最佳區域。下圖為“‘生命宜居帶’示意圖”。據此完成3~4題。
3.據圖推測,地球比其他行星更適宜生命存在的條件是(  )
A.穩定的太陽光照 B.適宜的體積質量
C.安全的宇宙環境 D.適中的日地距離
4.如果太陽質量是現在的0.5倍,則可能出現生命的行星是(  )
A.木星 B.火星 C.地球 D.水星
答案精析
知識點一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梳理教材新知
1.(1)物質 (3)云霧 氫 自己發光 太陽 恒星的光 行星
2.(1)相互吸引 相互繞轉 (2)銀河 太陽 地月 月球 地球 衛星 太陽 恒星 10萬 河外星系
落實思維方法
1.A 2.D [第1題,圖1中的“神舟十五號”返回艙表面有類似“燒焦”的痕跡,是返回艙進入地球大氣層與大氣摩擦燃燒形成的,其成因類似于流星,A正確。第2題,按照天體類型,在太空運行的空間站屬于衛星,其環繞地球運轉,屬于人造天體,D正確。]
3.A 4.B 5.C [第3題,根據童謠信息可知,太陽屬于恒星,地球屬于行星,月球屬于衛星,故選A。第4題,根據上題可知,太陽屬于恒星,地球屬于行星,月球屬于衛星,地球和月球構成地月系,地月系與其他行星系統和太陽構成太陽系,因此,涉及的天體系統層次共二級,故選B。第5題,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河外星系與銀河系是同等級別的天體系統,排除①;在地月系當中,月球與地球相互繞轉,但地球質量遠大于月球,因此地球為中心天體,②正確;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地月系是自然天體中最低一級的天體系統,③正確。故選C。]
知識點二 行星地球
梳理教材新知
1.(1)金星 火星 天王星 火星 (3)同向性 共面性 近圓性
探究核心知識
1.火星位于銀河系中的太陽系;位于地球軌道和木星軌道之間(或是太陽系由內往外數的第四顆行星)。
2.火星的質量和體積小,引力小。
3.火星距太陽更遠,表面溫度過低;溫度低,液態水難以存在;大氣密度低,且大氣成分缺少O2,故生物難以在火星生存。
落實思維方法
1.A 2.C [第1題,八顆行星按特征可以分為三種:類地行星、巨行星、遠日行星。類地行星和地球結構特征相似,類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由圖可知,甲是水星,乙是金星,丙是地球,丁是火星,戊是木星,己是土星,庚是天王星,辛是海王星,故與地球具有相似結構特征的行星為甲、乙、丁,故選A。第2題,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太陽系八大行星繞日公轉方向一致,且公轉周期差距大,很難處在同一直線上,故“七星連珠”現象出現頻率較低,②③正確;公轉軌道近似圓形,對“七星連珠”現象出現頻率影響較小,①錯誤;公轉軌道共面是“七星連珠”現象出現的前提條件,不是“七星連珠”現象出現頻率較低的原因,④錯誤。故選C。]
3.D 4.D [第3題,讀圖可知,日地距離剛好是一個地球公轉軌道半徑的位置時,地球處在“生命宜居帶”上,與恒星的距離適中,使其具有適宜的溫度條件,更適宜生命存在,D正確。故選D。第4題,讀圖可知,“生命宜居帶”與距太陽的距離、恒星質量呈現明顯的正相關,當太陽質量是現在的0.5倍,“生命宜居帶”的位置會離太陽更近,下列選項中,水星可能存在生命。故選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乡族自治县| 晋州市| 黑山县| 璧山县| 高密市| 宜川县| 西藏| 环江| 琼结县| 华容县| 新邵县| 溧阳市| 贺兰县| 北碚区| 元氏县| 合山市| 繁峙县| 东阿县| 乐至县| 鲁甸县| 清水河县| 庆元县| 福清市| 宁波市| 麻城市| 新邵县| 咸宁市| 桓台县| 尉犁县| 自治县| 铜梁县| 湖北省| 阿巴嘎旗| 贡觉县| 济南市| 喜德县| 丹凤县| 玉门市| 雅安市| 淮滨县| 庆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