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6張PPT)第七課 經濟全球化與中國7.1 開放是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1978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得以推行,鄉鎮企業迅速發展1980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經濟特區設立,對外開放邁出關鍵步伐1984十二屆三中全會,標志中國改革重點從農村轉向城市1984開放了大連、青島等14個沿海港口城市沿海開放城市1992南方談話 黨的十四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確立1988設立海南省,并把海南開辟為經濟特區。1990開發開放上海浦東。對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1993十四屆三中全會就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行部署2001中國正式成為世貿組織成員標志對外開放達到新的水平2003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圍繞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行了部署2013設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2013十八屆三中全會做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2017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對外開放新格局改革開放的進程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對外開放的重大決策2001年,加入WTO,標志著對外開放進入一個新階段2017年,黨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對外開放新格局我國對外開放的形成與發展一、形成全面開新格局全方位我國的對外開放是對世界各類型國家的開放,不僅在經濟領域,而且在文化領域等都堅持對外開放。寬領域就是立足國情,不僅對國際商品、資本、技術、勞務等市場開放,而且把對外開放拓寬到能源、交通等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以及金融、保險、房地產等廣泛領域。多層次“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形成全國范圍的對外開放。我國形成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新時代繼續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在新時代,我國繼續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打開國門搞建設,更加主動地參與和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不斷壯大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實力。注意:對外開放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但不能說改革開放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探究與分享由我國商務部支持投放的,在美國的廣告畫面中:一名晨練者俯身細鞋帶,運動鞋上寫著:"中國制造,結合美國運動科技一家人正在吃早餐,身邊的冰箱上印著:"中國制造,融合法國風尚"一名商務人士乘坐的飛機機身上寫著:"中國制造,全球工程師結晶"思考:(1)在國際競爭中,中國制造有哪些優勢?(2)結合實際情況,談談當前中國制造走出國門面臨什么挑戰?(即劣勢)知識拓展中國制造的優勢1.產業集群優勢:中國產業鏈強大,工業門類齊全,產品跨越低端和中高端;2.基礎設施優勢:“中國制造”基礎設施完善,產業配套優勢明顯,制造能力不斷升級,越來越多的零部件開始由中國本地生產;3.廣闊市場優勢:中國市場潛力巨大,越來越多的外國企業到中國投資生產;4.改革開放優勢:中國政府以巨大勇氣持續推進改革,充分發揮市場作用,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市場環境良好;5.人力資源優勢:中國勞動力資源豐富,正在由“人力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轉變,越來越多的勞動力成長為技術技能型人才,等等。核心技術、關鍵零部件、高端產業(高品質、高附加值產品的供給能力不足)、著名品牌占比較低;生產要素成本上升,傳統優勢逐步減弱;外需疲軟、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關稅壁壘嚴重;中國制造的劣勢、挑戰——我國制造業大而不強、發展質量不夠高思考:如何才能適應新形勢,培育國際經濟競爭新優勢?3.新時代對外開放的具體要求(如何適應對外開放新形勢)①轉方式:加快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推動開放朝著優化結構、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轉變,著力培育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強調發展方式)②出口競爭新優勢:要形成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出口競爭新優勢,拓展對外貿易,推進貿易強國建設。(強調競爭優勢)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向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③引進來:適應新形勢,我們要實行高水平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放寬市場準入,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保護外商投資合法權益;(強調對外商的營商環境)P71相關鏈接:負面清單管理政府規定哪些經濟領域不開放,除了清單上的禁區,其他行業、領城和經濟活動都許可。即“非禁即入”。意義:這有助于構建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④走出去:要創新對外投資方式,促進國際產能合作,加快培育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強調對外投資)如何區分“引進來”和“走出去”、進出口與“引進來”、“走出去”的關系①“引進來”是指引資、引技、引智吸引外資(引進投資、外商投資),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進口設備,引進人才②“走出去”是指對外投資、海外并購、承攬海外工程等形式與其他國家進行經濟技術合作。③ 對外貿易主要是商品的進出口。是指一個國家(地區)與另一個國家(地區)之間的商品、勞務和技術的交換活動。知識拓展探究與分享思考:1.中國芯片危機產生的原因是什么?2.怎樣解決芯片危機?材料:核心技術對外依賴度高。中國缺乏對核心技術的控制力,科技創新整體上仍處于跟跑階段。現階段我國80%左右的關鍵技術、多數高端設備以及核心零部件和元器件依賴進口。在中興通訊遭美國禁售、中國華為芯片危機之后,我們突然意識到中國芯片產業與國際的差距令人心驚肉跳,更讓我們驚醒國家的安全時刻受到別國的威脅,很容易被別有用心的國家“卡住脖子”。3.獨立自主和對外開放相違背嗎?怎樣處理好二者的關系?二、對外開放與自力更生對外開放與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關系我國既注重對外開放、合作共贏,又強調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補充)注意:二者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對外開放的前提和基礎。對外開放是增強自力更生能力的重要途徑原因:(1)是由我國的國情決定的:中國是人口眾多的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大國,出發點,奮斗基點。(2)由核心技術的重要性決定的:關鍵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對推進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障國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P72最后一句)要求:①P72必須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把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②P73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閉關自守,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在立足自身發展的基礎上實行對外開放。我們將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知識整合】:如何更好的對外開放(如何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1、總體要求:在新時代,我國繼續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打開國門搞建設、更加主動地參與和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堅持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依托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促進國際合作,實現互利共贏。(70頁)2、具體要求:①適應新形勢,我們要加快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推動開放朝著優化結構、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轉變,著力培育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②要形成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出口競爭新優勢,拓展對外貿易,推進貿易強國建設。③適應新形勢,我們要實行高水平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放寬市場準入,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保護外商投資合法權益;④要創新對外投資方式,促進國際產能合作,加快培育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3、始終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在立足自身發展的基礎上實行對外開放。(73頁)本框小結開放是當代中國的鮮明旗幟全面開放新格局對外開放與自力更生對外開放與自力更生的關系為什么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如何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對外開放的進程新時代,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新時代對外開放的措施)1、國務院印發的《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提出,對外資全面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深化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對外開放,在農業、醫療、教育、旅游、電信、互聯網、文化、金融、航空海洋經濟、新能源汽車制造等重點領域加大開放力度。由此可見( )①對外開放是我國發展經濟的根本基點②我國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③對外開放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第一動力④我國完善互利共贏的開放型經濟體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解析】依據題意,對外資全面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深化和加大重點領域開放力度,由此可見我國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完善互利共贏的開放型經濟體系,②④正確;①錯誤,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國發展經濟的根本基點;③錯誤,創新是我國經濟發展的第一動力。正確答案為C。2、2021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出臺《關于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引領區”三個字,不僅意味著探索創新、先行先試,更代表了示范帶動、開放引領,要求更嚴、標準更高、意義也更加深遠。《意見》的出臺( )①標志著全面開放新格局的形成②為浦東產業發展再次注入強勁動能③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④為浦東更高水平改革開放指明了前進方向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①選項的說法夸大了《意見》的出臺的作用,①錯誤;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③錯誤。C3、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據此,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我國目前已經形成了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B.經濟全球化形勢下必須完善開放型經濟體系C.對外開放是提高自力更生能力的前提和基礎D.經濟全球化表現為貿易便利化和投資自由化【解析】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經濟全球化形勢下必須完善開放型經濟體系,B正確;我國正在形成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A錯誤;自力更生是前提和基礎,C錯誤;經濟全球化表現為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D錯誤。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