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給植物畫張“像”【教材簡析】本課學習將引導學生通過對植物的觀察,說出幾種常見植物的名稱,找到不同植物的特點,并通過觀察、記錄、思考、討論等方法,激發科學學習的興趣,認識到植物是我們的好朋友,從而樹立愛護植物、保護生命的意識。本課內容有四個部分,聚焦版塊通過展示身邊的美景,結合生活實際,提出人們經常給植物拍照或畫“像”,進而聚焦問題“怎么畫植物才真實”。探索版塊為“我們給植物畫個像”,通過對身邊植物的觀察,掌握植物的主要特征,了解植物的名稱,找到生長環境,并能用畫圖的方式記錄植物,同時做成一幅作品,體現跨學科學習的導向。研討版塊通過對畫像的討論,判斷學生是否根據植物的特點進行了記錄,同時提出讓學生去觀察記錄家里的植物,引導學生樹立愛護植物的意識。拓展版塊為繼續觀察并記錄自己種的植物,通過對植物連續觀察,了解它們發生的變化。【學情分析】在前面課時的學習中,學生已經知道了科學的觀察方法,也嘗試用科學的方法觀察了多種植物和植物生活的環境,并能夠用一些準確的語言來描述植物的一些特點。在前面的學習中,科學學習的重點是觀察和描述,因此在記錄的方法上,學生還未掌握畫簡圖等記錄方法。同時,學生的科學語言表達還不夠規范,在描述現象和特征的時候,還需要教師給予一定的指導。另外,在給植物畫像的過程中,需要讓學生關注到植物的名稱,關注各種植物的生活環境,學生對植物和環境之間的關系可能還存在一定疑惑,需要教師多進行思維的引導,鼓勵學生進行觀點表達。【教學目標】1.認識幾種常見的植物,通過觀察活動發現植物的主要特征。2.學會用畫圖的方式真實地記錄植物的主要特征。3.通過觀察和畫“像”活動,認識到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特點,意識到植物是有生命的,樹立愛護植物的意識。【教學重難點】重點:通過對身邊植物的觀察,了解植物的主要特征,能用畫圖的方式記錄植物的特征。難點:描述植物的主要特征并能分析植物與生活環境的聯系。【教學準備】教師:1.教學課件;2.各類植物(花盆上貼好名稱);3.植物的“像”。學生:1.種植的植物;2.觀察記錄單。【教學過程】一、談話引入,揭示課題(預設5分鐘)準備材料:教學課件、學生自帶的植物1.出示五種植物圖片,提問:生活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植物是什么?它長什么樣子?引導學生也關注植物的特征,如說說植物的特點,比如葉子特別大、開白色的花等。2.講述:各種各樣的植物,它們有不同的特點,把我們的大自然裝點得五彩繽紛,也像好朋友一樣陪在我們的周圍。3.出示向日葵圖片,教師示范介紹后組織帶了植物的學生向同伴介紹:我的植物朋友是誰?它生活在哪里?它長什么樣子?引導學生大膽介紹自己種植的植物及其特點,提醒其他學生要耐心傾聽。4.講述:我們的身邊有很多這樣的植物朋友,人們經常給植物拍照或者畫“像”,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如何給植物畫張“像”(揭示課題)。5,提問:你覺得怎樣畫植物才更真實?引導學生認識到植物有各自不同的特點、生活的環境也不同、照顧的方法也不同等,要仔細觀察植物的每個部分,才能真實記錄植物的特點。【設計意圖】通過看圖片和回憶生活中看到過的各種植物,發現身邊的植物有各自不同的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為接下來的活動做好鋪墊,二、探索:給植物畫張“像”(預設20分鐘)材料準備:各類植物(花盆上貼好名稱)、教學課件、觀察記錄單1.觀察植物的主要特征(1)出示一盆吊蘭,提問:我們前面學習過如何觀察植物,你還記得嗎?引導學生說出觀察方法:先觀察整體再觀察局部細節。可以用眼睛看,還能用手摸、鼻子聞。(2)提問:在觀察的時候還需要注意什么?學生回答后講述:觀察時要愛護植物,觀察局部細節的時候小心一點,動作要輕輕的。(3)提供給每個小組一盆吊蘭(有水培和土培),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吊蘭整體特征和各部分細節特征,并能簡單記錄觀察到的內容,觀察時要注意愛護植物。(4)提問:你們觀察到了吊蘭的哪些特征?能否像這樣說一說?組織學生匯報觀察到的信息,引導學生用比較規范性的語言進行講述,如:我是吊蘭,我的特點是生活在盆栽里或者水中,有很多長長的綠色的葉子。教師在學生在進行介紹的時候,及時將學生所說的特點板書在黑板上,2.我們給植物畫張“像”(1)課件出示畫“像”的要求;①寫出它的名稱;②畫出它長在哪里;③畫出它的樣子和特點。教師根據板書的信息做繪制示范。(2)出示記錄單,教師指導:填寫好植物名稱,日期,將植物的特點、樣子和生長環境都繪制在記錄單上。強調:繪制畫像時要實事求是地觀察和記錄并且愛護植物。(3)給每個小組提供不同植物(花盆上貼好名稱),組織學生觀察、繪制,教師巡視并指導。【設計意圖】讓學生意識到在給植物畫個像之前,一定要先進行細致地觀察。通過給植物畫“像”活動,使學生不僅能夠有目的的去觀察植物的特點,也能夠通過科學的方式將植物的特點記錄下來,養成科學觀察和記錄的能力。三、研討:交流發現,提高認識(預設10分鐘)材料準備:教學課件1.展示學生的記錄單,組織學生上臺進行交流:說說觀察到的植物是什么樣的,引導學生用科學的語言來描述植物特征。其他小組對其記錄的真實性進行評價。2.提問:你們畫出這棵植物的特點了嗎?是什么?你們畫的植物,其他同學能認出來嗎?引導學生用比較規范的語言進行描述,如:我畫的是綠蘿。它的特征是葉子像愛心,顏色是綠色,表面很光滑,有明顯的葉脈,種在花盆里。依次匯報。)3.講述: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特點,它們存在于我們的周圍,是我們的好朋友。提問:我們應該怎樣愛護這些植物朋友呢?小組討論后回答,教師在學生回答的過程中適當滲透“植物是有生命的”“植物的生長需要多種條件”等科學觀念。【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學生運用記錄單對畫“像”活動進行匯報交流,對“是否認真觀察植物特點”和“是否真實記錄植物的樣子”進行評價,幫助學生建立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特點的科學概念,意識到植物是有生命的,我們都要愛護植物。四、拓展:優化作品,繼續觀察(預設5分鐘)材料準備:教學課件1.引導學生將植物畫像進行美化,加上邊框或是涂上顏色,將畫像設計成自己喜歡的樣子。2.教師展示自己和學生種植植物的過程性圖片和觀察記錄單,引導學生發現植物的變化,以小組或者個人的形式上臺展示講解植物的變化。講述:請同學們在課后繼續觀察記錄自己種植的植物,看看它們又發生了哪些變化。【設計意圖】對畫“像”進行美化的活動設計,體現了跨學科思想。提出繼續觀察的任務,有助于學生較好地進行對植物生長變化的長期觀察。五、板書設計4.給植物畫張“像” 畫“像”的要求: ①寫出它的名稱 ②畫出它長在哪里 ③畫出它的樣子和特點【疑難解答】1.在“給植物畫個像”的活動中, 學生介紹植物的特征時,會用一些“桿”“須”等生活口語詞匯來描述結構, 需要統一為“根”“莖”嗎?學生說到的“桿”“須”這些詞,實際上是學生現有認知里對植物結構的概括,說明學生已經進行了細致地觀察,了解到了植物的不同結構及其特點,對于這類情況,不需要糾正,按照學生的表達方式講述即可。另外,對于多種草本植物,往往莖和根、莖和葉柄等結構不容易分清,比如銅錢草上的那個細細長長的“桿子”實際上是葉柄,吊蘭的莖很短,不容易觀察到等,因此只需要用學生的表述方式去記錄即可。2.對于繪畫能力不好的學生,實在無法畫出植物,這種情況該怎么處理?教學中我們會發現,每個小朋友的繪畫能力是不一樣的,有一些小朋友能夠畫得很細致, 而有些小朋友只能畫一些粗線條,甚至畫不出來。 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進行以下處理,一是選擇結構盡量簡單、特別比較明顯的植物,二是在繪制的過程中對其進行指導,盡量記錄最明顯的特征,三是認同孩子們的繪畫結果,不必面面俱到, 畫出局部特征也是可以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