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牧童短笛》【教學內容】欣賞《牧童短笛》。哼唱第一主題、第二主題旋律。【教學目標】感受《牧童短笛》優美、歡快的情緒,根據題目展開聯想。了解作曲家賀綠汀,激發學生對民族的熱愛與自豪感。聽辨樂曲三個段落的主題結構,并哼唱第一主題旋律。【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聽辨樂曲的三個段落,讓學生感受每個段落音樂要素的變化。了解作曲家賀綠汀及代表作品。教學難點熟悉不同段落的旋律,并哼唱第一、二主題旋律。【評價內容與要求】評價內容 學習表現 (自我核查、師生互評) 指向目標音樂要素 ☆☆☆能表達出每段音樂速度、力度的變化,并區分段落。 ☆☆能表達出音樂的速度、力度的變化。 ☆經提示,能描述對音樂速度、力度變化的感受。 1.2【教學結構與流程】復習導入跟隨琴聲齊唱歌曲《老爺爺趕鵝》。提問歌曲情緒?什么是輪唱?跟隨音頻伴奏學生分組進行《老爺爺趕鵝》輪唱。二、圖片感受欣賞李可染《牧童圖》師生交流【關鍵設問】圖片的內容表現了什么 根據圖片你想到了什么樣的畫面 教學意圖說明: 學習要點: 通過多媒體展示圖片,展開想象。 為引出《牧童短笛》題目做基礎。 指導與反饋要點 通過播放多媒體圖片,開動學生想象力。初步聆聽,感受音樂旋律欣賞樂曲片段。感受樂曲的情緒。【關鍵設問】樂曲的情緒是怎樣的?再次聆聽樂曲片段。感受作品的演奏樂器。發揮想象為樂曲起個名字。了解作曲家賀綠汀,我國著名的音樂家,《牧童短笛》是他1934年所做的鋼琴作品,是音樂屆第一首具有鮮明、成熟的中國風格的鋼琴曲。【關鍵設問】演奏樂器是什么?為樂曲起一個名字。教學意圖說明: 學習要點: 感受音樂的情緒和演奏樂器。 了解作曲家賀綠汀。 根據圖片引出樂曲題目 指導與反饋要點 運用多媒體播放音頻讓學生感受音樂的情緒和演奏樂曲,認識作曲家賀綠汀及樂曲《牧童短笛》。三、分段聆聽樂曲完整聆聽《牧童短笛》,為樂曲分一下段,并說出你是根據什么來分段的。分段聆聽,跟隨老師的故事情節感受第一段速度、節奏、情緒。哼唱第一主題旋律。對比聆聽,感受第二段與第一段相比音樂要素發生了哪些變化,并編創第二段故事情節。哼唱第二段主題旋律。對比聆聽,第三段與第一段有什么變化。【關鍵設問】這首樂曲分為幾段?分別表現了什么樣的畫面。第一段的速度、節奏和情緒是怎樣的?第二段與第一段相比音樂要素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能不能進行第二段旋律的情節編創。第三段與第一段相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教學意圖說明: 學習要點 完整聆聽作品,感受音樂段落。 哼唱第一、第二主題旋律。 感受每段音樂之間音樂要素的變化。 指導與反饋要點 聆聽樂曲并說一說有幾段,并引導學生說出是根據什么來分段的。 哼唱第一、第二主題旋律,并感受第一、第二主題的情緒。 分段聆聽音樂,引導學生感受每段之間節奏、速度和情緒的變化。再次完整聆聽跟隨老師的琴聲完整聆聽樂曲,并請三位同學根據音樂出示相對應的圖片,其他同學用手勢來表示段落的變化。拓展延伸音樂連連看:播放三段音樂,并把與之對應的圖片進行連接,感受風格變化伴隨著意境的變化。總結本節課跟隨老師一起感受了《牧童短笛》每段的速度和情緒的變化,讓大家知道了音樂要素的變化是能夠改變音樂情緒的變化,同時音樂風格的變化會帶來音樂意境的變化。這節課就上到這里,下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