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級中學高一年級地理學科導學單內容:【第二節地球的形成與演化 第1課時】 命制人:地理組 審核人: 上課教師:班級: 姓名: 使用日期: 年 月 日1. 理解地層和化石的概念以及對其研究的意義; 2. 理解地質年代表的建立條件,地質年代單位和年代地層單位的關系;二維碼(條形碼)課前預習 總結反思一.地球的歷史紀錄 1.地層與化石 地層:地質歷史上一定地質時期形成的各種成________。未受影響的地層,先形成的________,后形成的________。地層的性質,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層形成時的________。比如:石灰巖主要形成于________;頁巖形成于________;________由巖漿噴發冷凝而成。 化石:在沉積巖的形成過程中,有些生物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會在沉積物中保存下來,形成化石。 研究地層與化石的意義:化石是確定所在地層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重要依據。 2、地質年代表 用來描述地球歷史事件發生早晚或先后順序的________,叫地質年代。科學家根據地質年代先后順序,把地球歷史上的重大地質事件編成的時間順序表,稱為________。常用的地質年代單位由大到小依次是___、___、___、世、期,與之對應的地層單位___、___、___、統、階。課堂探究合作探究一:三葉蟲是海洋動物,為何出現在陸地上的巖石中 合作探究二: 據此判斷右圖中巖層A、B、C、D的新老關系。并歸納出判斷巖層新老的方法。 歸納:巖層新老關系的判斷方法: (1)沉積巖是受沉積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規律是巖層下老上新。 (2)侵入的巖層晚于被侵入的巖層。 (3)受巖漿活動高溫高壓的影響而變質的巖層,晚于相鄰的巖層。 合作探究三:結合表1-2-1,熟記并理解地質年代表。 地質年代前寒武紀顯生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二 疊 紀三疊紀侏 羅 紀白 堊 紀古近紀新近紀第四紀起始年主要事件檢測鞏固: 1.對比下面兩幅圖,圖2中的數字序號所表示的地理事物,正確的是( ) A.②真核細胞生物出現 B.③恐龍滅絕 C.④無脊椎動物大量出現在地球表層 D.⑤魚類和兩棲類動物出現 觀察發現甲乙兩地中①②③④巖層含有化石且有對應關系,讀地質剖面略圖回答2—3題。 2.圖中屬于古生代地層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根據圖中化石,動物在這一時期經歷的演化過程是( ) A.海生無脊椎動物 爬行動物 脊椎動物 B.爬行動物 海生無脊椎動物 脊椎動物 C.爬行動物 脊椎動物 海生無脊椎動物作業選擇題。 讀某地地層分布示意圖,回答1~2題。 1.①②③④四個地層中,形成最晚的最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①②③④巖層具有的特征是( ) ①含有生物化石 ②有較多的氣孔 ③巖層致密堅硬④有明顯的層理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讀地質年代示意圖,回答第3題。 3.①②③依次為( ) A.古生代、新生代、中生代 B.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C.早生代、中生代、晚生代 D.中生代、古生代、新生代 4.下列地球生物進化過程的一般序列,正確的是( ) A.先有兩棲類動物后有魚類 B.先有裸子植物后有蕨類植物 C.先有爬行動物后有哺乳動物 D.先有被子植物后有裸子植物 5.出現人類的地質年代是( ) A.新生代 B.中生代 C.古生代 D.元古代 在地球的演化過程中,海陸分布以及地形起伏不斷變化。據此回答6~7題。 6.聯合古陸形成的地質年代是( ) A.新生代 B.中生代 C.古生代 D.前寒武紀 7.下列山脈中,屬于新生代形成的是( ) ①喜馬拉雅山 ②安第斯山 ③大興安嶺 ④阿爾卑斯山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讀下面表格,完成8~9題。 距今年代1.4億年 3.3億年植物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海生藻類動物界兩棲動物代甲乙8.關于甲、乙兩個地質年代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是古生代,乙是中生代B.甲是中生代,乙是古生代 C.甲是古生代,乙是元古代D.甲是新生代,乙是古生代 9.乙的末期( ) A.蕨類植物明顯衰退 B.恐龍滅絕 C.被子植物繁盛 D.爬行動物繁盛 10.讀地層與化石示意圖,完成下列問題。 (1)甲、乙、丙、丁地層中最老的是________層,最年輕的是________層。 (2)推測地點3地層比地點1地層少的原因。 (3)若地點1甲地層含有煤炭,當時的古地理環境為____________________。若地點2乙地層含有珊瑚化石,當時的古地理環境為____________________。反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