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中歷史新課程教學中如何落實三維目標內容提要: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提出了課程目標應在三個維度上展開,即要關注學生發展的三個方面: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是新課程的獨創,是新課程推進素質教育的根本體現,它使素質教育在課堂教學中的落實有了強大的理論性基礎和堅實的實踐性基礎。那么,在歷史教學過程中如何落實三維目標、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將是我們所要研究的根本性課題,本文分別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對此展開論述。關鍵詞: 新課程 歷史教學 ( http: / / xuewen. / searchentry.aspx key=%E5%8E%86%E5%8F%B2%E6%95%99%E5%AD%A6" \t "_blank ) 三維目標 ( http: / / xuewen. / searchentry.aspx key=%E4%B8%89%E7%BB%B4%E7%9B%AE%E6%A0%87" \t "_blank ) 落實三維目標是新課程的“獨創”,是新課程推進素質教育的根本體現。而新課程強調三維目標的有機統一。強調“三維”目標,是為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為了適應新課改的需要,也是為了教師和學生的發展需求。只有實現三維目標的融合的教學才能促進學生的和諧發展。歷史教學同樣需要三者的有機結合,其中知識和技能維度的目標立足于讓學生學會;過程和方法維度的目標立足于讓學生會學;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維度的目標立足于讓學生熱學。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要讓學生熱學、會學、學會。在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許多新課改的理念已深入人心,特別是新課程倡導的三維目標的要求,廣大教師已經耳熟能詳了。在歷史課堂教學中如何實現三維目標,讓教師對學生的關注成為一種內在的教學品質和教學行為,是值得認真思考、深入研究的問題。現結合一年來新課程教學實踐,探討一下高中新課程歷史課堂教學如何有效地落實三維目標。一、準確理解三維目標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逐步調整認適應新形勢下的備課要求,將以前統稱的“教學目標”由一維目標(知識與技能)細劃為“教學的三維目標”。就是在歷史教學中把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有機結合起來,使課堂教學真正為學生素養的形成和健康發展打下基礎。因此要達到課程改革的目的,只有理解三維目標的實際功能,才能在具體的新課程教學實踐中真正落實好三維目標。普通高中歷史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課程目標,改變傳統歷史教學片面強調知識和技能目標,忽視全面提高學生素養的傾向。教師應切實確立與新課程相適應的“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素質教育教學理念。在確立教學目標時,既重視知識技能方面的要求,又重視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與訓練,不能顧此失彼。這就要求教師要盡快轉變教學理念,理解三維目標的內涵,理清三者之間的關系。 “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是新課程目標的三個維度,而不是三種目標,就像一個立方體的長、寬、高一樣。可以說,“知識和技能”維度的目標立足于讓學生學會,“過程和方法”維度的目標立足于讓學生會學,“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維度的目標立足于讓學生樂學,任何割裂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教學都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知識與技能是傳統教學合理的內核,是我們應該從傳統教學中繼承的東西;過程與方法,既是課堂教學的目標之一,又是課堂教學的操作系統。新課程倡導對學與教的過程的體驗、方法的選擇,是在知識與技能目標基礎上對教學目標的進一步開發;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既是課堂教學的目標之一,又是課堂教學的動力系統。新課程倡導對學與教的情感體驗、態度形成、價值觀的體現,是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目標基礎上對教學目標深層次的開拓。三維目標的達成,絕不是三維之間的幾何相加。三者不是孤立無關,而是相互滲透,融為一體,協調統一的。它們同等重要,不可偏廢。新課程三維目標是一個問題具有內在的統一性的三個方面,而不是獨立的三個目標,三維目標統一側重指向人的發展。例如歷史教學以知識點為載體,既使學生獲得歷史知識,又要學會研究的過程方法,而且要產生情感共鳴,培養價值觀。缺一不可,三者相互交融相互促進。關于知識與能力,新課程要求學生掌握一些重要的歷史知識,在掌握基本歷史知識的過程中,使學生初步具備 “通過多種途徑獲取并處理歷史信息的能力“、”形成豐富的歷史想象力和知識遷移能力”以及 “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得出結論的能力”等。關于過程與方法,新課程強調學生通過對歷史的感知以及積累客觀、真實的歷史知識,以達到逐漸理解歷史的目的;強調 “探究式學習”,培養學生自己提出問題,作出自己的解釋,以及合作式學習的習慣等。關于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新課程從歷史的角度要求培養歷史意識、國際意識,“不斷強化民主與法制意識”,繼承和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審美情趣,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打下良好的基礎”。“逐步形成崇尚科學精神的意識,確立求真、求實和創新的科學態度”,樹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理想。二、認真設定三維目標新課程倡導的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實質上是集中體現了“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和健康發展學生的個性為培養目標”的課改方針、“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仍受傳統教學思維影響,尤其三維目標設定上的不足導致在教學實踐上出現了不少問題和盲點。因此,三維目標的制訂要科學、合理,要突出重點和難點。歷史課標指出:初步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學會運用科學的理論和方法認識歷史和現實問題,逐步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歷史觀;樹立不斷完善自我、為祖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貢獻和關注民族與人類命運的人生理想。如果把課程改革比作航程,那么課程目標就是引領課改的航標燈。如果不認準目標,課改就會迷失方向。課程目標是要通過具體的教學目標來實現,教學目標和學科課程目標的要求是一致的。因此,教師在設計新課程每一課教案時,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考慮確定這節課的具體課堂教學目標。對教師備課的首要工作來說,就是心中時刻要有課標意識,自覺嚴格執行課標,不斷鉆研、理解課標,在教學中細化課標。 以《第一次工業革命》為例,該課課標表述為:了解工業革命的史實,探討其對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發展的影響。課標僅有這些要求,但教師在設計具體教學目標時,應將其細化為三維目標:即“知識與能力”為簡述英國工業革命的條件、進程;理解英國的海外殖民擴張與工業革命的關系;工業革命各項成就間的關系;說出工業革命完成的時間及其影響;理解工業革命改變了世界面貌;說明工業革命怎樣推動世界市場的形成。“過程與方法”是教師創設問題情境,采用情境設置、設題引思、學生體驗感受重工業革命;根據教師提供的相關資料和學生已有的知識,自主探究工業革命帶來的影響。“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即通過教學使學生感悟工業文明在人類歷史發展中的地位,感悟工業文明對人們生產生活方式的巨大影響,感悟工業文明存在的問題與困境;通過理解殖民擴張與世界市場拓展的關系,使學生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多樣性與曲折性,進而形成開放的世界意識,以積極的態度應對民族在歷史發展中的機遇與挑戰。在設計課題的教學目標時,我們在橫向上應從多個方面、縱向上從多個維度進行綜合考慮。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研究層面,我們可以把它拆開,但在實踐層面必須是三位一體,因為實踐層面是面對完整的人,絕對不能把它人為地分開。 總之,教師在具體制定三維目標時,這三維目標可以分別制定,但在具體運用實現過程中卻是互相交融滲透、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當然,三維目標在具體課中分布和地位也是不同的,有的課教育性比較強,有的課知識性強些,但不管什么課,教師對“過程與方法”方面教學設計時一定要切實關注和重視,“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則盡可能挖掘和升華。三、運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模式在教學方法設計過程中,我們要充分考慮教學內容、學情分析,從學生實際出發,必須選擇科學化、合理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方法,達到課堂教學的最高效。在教學實施的具體策略上,要采取靈活多樣的方法,選擇恰當的教學突破口。1、從創設課堂情境,促進學生情感態度的變化入手,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 落實三維目標。教師要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豐富課堂教學手段,激發學生歷史學習興趣,啟迪學生的心靈。歷史教師要創設各種教學情境,讓學生走進歷史現場,與歷史人物“對話”,獲取情感體驗;通過扮演歷史角色,開展辯論,明辨真理,樹立正確的歷史是非觀;通過豐滿歷史人物教學,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的價值觀;用真摯的情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歷史教師要有強烈的角色意識,通過移情,烘托強烈的歷史情境,讓學生在體驗歷史的基礎上,既要深入歷史,與歷史人物同呼吸,共命運,進行心靈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又要站在理智的更高層面,對歷史事物做出價值評判,促成情感體驗的升華,確立為鮮明的情感態度。情境應貫穿課堂教學的始終。在引發主動學習的啟動環節,其基本功能和作用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通過特定的情境,激活學習的問題意識,形成基于問題的學習任務,從而展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二是通過特定的情境,使問題與學生原有認知結構中的經驗發生聯系,激活現有的經驗去 “ 同化 ” 或 “ 順應 ” 學習活動中的新知識,賦予新知識以個體意義,導致認知結構的改組或重建。教學是師生共同參與的腦力勞動過程,也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教學中解決問題不是目的,它是一種手段,用這種手段引導學生學會運用正確的觀點和方法分析和評判歷史現象,解決問題,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在以上的教學中,兩位教師始終注意營造積極的探究氛圍,以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架設了師生、生生之間平等互動的平臺,盡可能給學生的思維活動以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許多問題在合作交流中得到解決,學生從不同層面、不同角度各自受到啟迪,提升思維的靈活性、廣闊性、深刻性、敏捷性和批判性,促使課堂教學最高潮的出現。2、從運用語言激勵,尊重學生過程體驗的導向入手,促成學生的個性發展,落實三維目標。教師要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為調動與培養學生情感意識提供民主、和諧的環境。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滿足了學生安全的需要。學生只有在安全的環境里,在歸屬于他(她)的集體中才能體驗學習的快樂,才能激發學習的潛力和創造性。 新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就是要教師必須改變舊有的過于單一、被動的教學方式,建立和形成能夠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把接受式學習與研究性學習、體驗性學習、探究性學習和實踐性學習密切地結合起來,以促進學生的創造性和個性的完善發展。教學實踐證明,學生學習的過程體驗主要來自老師和同伴的認定和激勵,尤其是教師充滿親情的激勵,它對促進學生興趣、愛好、意志等個性品質的形成和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評價語言的激勵性和導向性,促進學生的發展。既評價學生的知識與能力,又評價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還評價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法。如:評價表現突出、富有創意志的學生時,突出肯定他的過人之處,并予以激勵,促進其產生更高的需求;評價需要改進的學生時,在表揚的同時委婉地提出新的要求,使學生在被充分肯定的同時輕松愉快地接受改進的建議;對于失敗的學生,評價時則設法予以寬松的心態,幫助他們尋找失敗的原因,讓錯的同學“悟”出自己的不足,明確改進的方向,使他們樂于改進。又如:在交流反饋時,老師既關注學生答案的正確性,又關注學生得出答案的思考過程,在學生答問后追問:你是怎樣想出來的?既關注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技能的運用,又關注學生所表現出來的對知識的興趣程度和對學習的專注程度。對學生流露出來的價值傾向,即使是錯誤的,老師也沒有壓制,而是耐心地問一問學生為什么這樣想,然后給予疏導。使學生在接受認知信息的同時,接受相應的情感因素的影響,從而達到以情生情,以情促知,知情共育的效果。3、從優化練習設計,強調學生的自主探索入手,培養學生各方面能力,落實三維目標。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傳統方式,變 “ 帶著知識走向學生 ” 為 “ 帶著學生走向知識 ” ;要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授之以 “ 漁 ” 。學生學習新知識的過程,是通過師生的多向交流活動,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學科基本思想方法的過程,是學科知識結構和學生認知結構有機結合的過程,這是實現學生在教學中認識主體作用的一次質的轉化,也是教師的積極引導和學生積極思維的結果。這里 “ 教 ” 是條件, “ 學 ” 是關鍵。 在教學中,既要完成鞏固知識,進行技能性的轉化,又要完成把知識轉化為能力的任務,還要考慮適應學生不同智力水平。所以要精心設計訓練題,題型要多樣化,注意精練性和典型性,要有一定的智力坡度。為此應該設置智力臺階:基礎性應用即與教材上的例題同結構、同題型、同難度的模仿性練習題,用于鞏固當堂所學的新知識;綜合性應用有兩個維度,一是本堂課內所學知識點的綜合,二是本堂課內所學知識與已往已學的相關知識的綜合;發展性應用:有四個維度,一是一題多解,二是多題一思路,三是一題多變,四是學科綜合。 其次要落實四項訓練: 在課堂教學中要始終貫穿訓練,即觀察能力的訓練、操作能力的訓練、表達能力的訓練和問題解決能力的訓練。以四項訓練為載體,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新知學習過程中,一要強調學生的自主探索。這是主動學習的實質性的環節。不是教師直接講授或講解解決問題的思路、途徑、方法,而是學生自主探索問題解決的思路、途徑和方法。學生所要完成的主要任務是:在明確所要解決的問題的基礎上形成解決問題的“知識清單 ” ;確定搜集知識信息的渠道、途徑和方法;搜集所需要的知識和信息并進行分析和處理;利用知識和信息解決提出的問題,完成學習任務。二要重視學生的合作學習。這是主動學習的拓展性的環節。學生群體在教師的組織和參與下交流、討論自主探索的學習成果,批判性地考察所提出的各種理論、觀點、假說、思路、方法等,通過社會協商的方式使群體的智慧為每一個個體所共享,內化為個體的智慧,拓展個體知識視野,是形成學生表現、交往、評價、批判能力的重要環節。要給學生留出發揮自主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的空間,要給學生提供在不同的情境下建構知識、運用知識、表現自我的多種機會,要讓學生通過主動學習形成自我監控、自我反思、自我評價、自我反饋的學習能力。總之,落實好知識與能力的目標,是實現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核心問題;把握過程與方法是實現有效的課堂教學的保證;關注情感態度價值觀,也是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體現。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以實現課堂教學目標為已任,利用多種方法和手段,從多種角度促進“三維目標”的實現,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本文在2013年廣西中小學教育教學優秀論文評比中獲三等獎)PAGE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