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章 地球的運動第 1 節 地球的自轉和公轉 第二課時(導學案)【教學目標】課程標準:結合實例,說明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教學目標:1.通過動畫和演示,概括歸納并理解掌握地球公轉的概念、方向、周期、速度。2.理解黃赤交角,掌握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3.拓展地球靜止衛星等相關課外知識,培養探究地球奧秘的熱情,樹立科學的宇宙觀。【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說出地球公轉的方向、周期、速度;教學難點:理解黃赤交角,掌握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課前預習】知識點一 地球公轉(1)概念:地球繞太陽的運動。(2)方向:自西向東,如圖中所示“→”。(3)周期名稱 參照物 1 年的長度 特點回歸年 太陽 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周期恒星年 其他恒星 公轉的真正周期(4)速度時間 速度 公轉位置較快較慢特別提醒 速度先變快,1 月初后變慢。知識點二 黃赤交角及其影響(1)黃赤交角的含義:赤道平面與黃道平面之間的夾角,目前為 。(2)影響——決定太陽直射點的①太陽直射點的移動②周期:一個 ,即 365 日 5 時 48 分 46 秒。③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特別提醒太陽直射點的季節運動圖的“一向三線六點”“一向”是指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方向,“三線”是指南、北回歸線和赤道,“六點”是指二分二至日和近、遠日點。學會正確判斷一年中任何一天太陽直射點的南北半球位置和移動方向,對我們掌握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規律有很大幫助。【課中探究】導入新課:2024 年 1 月 3 日 8 時 38 分,地球運行至軌道近日點,這是本年度中地球離太陽最近的時刻,也是人們在 2024 年看到的的“最大太陽”。我們一起來看視頻并思考:(1)太陽到底為啥時“大”時“小”?2024 年近日點的時間是什么?(2)為什么太陽離地球近了,天氣卻很寒冷?展示課標:課標要求:結合實例,說明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教學目標1.通過動畫和演示,概括歸納地球自轉和公轉的一般特點。2.利用示意圖分析黃赤交角的形成和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3.培養探究地球奧秘的熱情,樹立科學的宇宙觀。新課講授:一、地球的公轉任務一:什么是地球的公轉?【自主學習】什么是地球的公轉?任務二:地球公轉的方向是什么?【自主學習】地球公轉的方向是什么?任務三:地球公轉一圈需要多長時間?展示:恒星年和回歸年的動態圖【合作探究】地球公轉一圈需要多長時間?任務四:地球公轉的速度有什么規律?【合作探究】哪個點地球公轉速度更快?地球公轉軌道是近似正圓的橢圓軌道,太陽位于橢圓的一個焦點上。開普勒第二定律:在橢圓上運動的物體,它與焦點的連線在相同時間里面掃過的面積相等。【合作探究】你有沒有感覺冬天比夏天要過的快呢?春分點和秋分點把地球公轉軌道等分為兩部分。通常年份,北半球夏半年(自春分日至秋分日)的日數是186 天,冬半年(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的日數是 179 天。造成這種日數差異的原因是什么 二、黃赤交角及其影響任務五:什么是太陽直射點?【合作探究】讀射向地面的太陽光線示意圖(1)哪一幅為太陽直射光線?(2)哪一幅地面單位面積上得到的太陽輻射多?過渡:地球上哪些點可能成為太陽直射點呢?【合作探究】(1)假設地軸不是傾斜的,請同學標出圖中的太陽直射點。(2)太陽直射點有什么移動規律?注意:在地球上標注一個人,更加方便學生深刻理解太陽直射點,地心與日心連線和地球球面的交點即為太陽直射點。過渡:但地軸實際是傾斜的。任務六:太陽直射點有什么移動規律?播放視頻:黃赤交角【思考問題】地球上哪些地方可能成為太陽直射點呢?【合作探究】右圖中找出太陽直射的范圍。任務七: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會帶來什么影響?播放視頻:地球公轉運動與 24 節氣對應位置【思考問題】太陽直射點的移動給我們帶來了什么影響?【合作探究】(1)找出兩幅圖中的太陽直射點(地心與日心連線和地球球面的交點 )。(2)判斷兩幅圖中我國的季節。【合作探究】分別在三幅圖中:(1)找出太陽直射的位置;(2)判斷北半球節氣;(3)隨后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方向。【合作探究】繪制太陽直射點回歸運動示意圖。按如下步驟畫示意圖,表示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軌跡。1.在圖上繪制三條平行且等距的直線,分別表示赤道、北回歸線和南回歸線。2.在三條直線的適當位置標注四個點,分別代表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太陽的直射點。3. 結合課文關于太陽直射點回歸運動的描述,畫一條曲線表示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軌跡。提醒:以太陽直射點動態圖的形式展示【問題解決】為什么太陽離地球近了,天氣卻很寒冷?【課堂總結】【課堂練習】2022 年 6 月 5 日 10 時 44 分,搭載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 F 遙十四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約 577 秒后,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繞地球飛行,順利將陳冬、劉洋、蔡旭哲 3 名航天員送入太空,發射取得圓滿成功。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距離運行中的神州十四號最近的恒星是( )A.太陽 B.火星 C.地球 D.月球2.進入太空的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所屬的最低級別天體系統是( )A.可觀測宇宙 B.河外星系 C.銀河系 D.地月系3.神州十四號載人飛船( )A.發射前與發射成功后都是天體 B.發射前不是天體,發射成功后是天體C.發射前與發射成功后都不是天體 D.發射前是天體,發射成功后不是天體2020 年 7 月 23 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并進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中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針對火星的探測任務,主要包括探索火星的生命活動信息,包括火星過去、現在是否存在生命,火星生命生存的條件和環境以及對生命起源和地外生命的探測。下圖為我國火星探測標識“攬星九天”和探測器的軌道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題。4.在“攬星九天”標識中,代表火星的序號是( )A.① B.② C.③ D.④5.進入預定軌道的火星探測器離開的天體系統是( )A.銀河系 B.可觀測宇宙 C.太陽系 D.地月系6.火星探測器探索火星上是否有生命活動信息的依據可能是其( )①表面溫度適宜 ②公轉的周期較長 ③衛星數量較少 ④有液態水存在 ⑤質量和體積適中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2023 年 11 月 3 日,木星沖日。沖日是指某行星在繞日公轉過程中運行到與地球、太陽成一直線,地球位置居中的一種現象。完成下面小題。7.木星沖日時,太陽、木星、地球三者的位置關系正確的是( )A B C D8.木星沖日現象,主要反映了太陽系行星公轉的( )A.同向性 B.共面性 C.近圓性 D.勻速性“月掩金星”是指金星被月球掩蓋的自然現象,此時月球運行到地球和金星中間,且連成一條直線,與日全食的原理相似。2023 年 3 月 24 日,我國部分地區觀測到這一難得的天文奇觀。下圖示意部分天體及其運行軌道。據此完成下面小題。9.“月掩金星”現象中的天體分別屬于( )A.恒星、行星 B.行星、行星C.衛星、行星 D.恒星、衛星10.與“月掩金星”現象密切相關的條件是( )A.天體運動速度時刻變化 B.行星公轉軌道具有共面性C.月球的體積遠小于金星 D.金地距離遠大于地月距離11.本次“月掩金星”現象發生時,月球和金星可能分別位于(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③【參考答案】【課前預習】知識點一 地球公轉(1)概念:地球繞太陽的運動。(2)方向:自西向東,如圖中所示“→”。(3)周期名稱 參照物 1 年的長度 特點回歸年 太陽 365 日 5 時 48 分 46 秒 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周期恒星年 其他恒星 365 日 6 時 9 分 10 秒 公轉的真正周期(4)速度時間 速度 公轉位置7 月初 較快 遠日點1 月初 較慢 近日點特別提醒 速度先變快,1 月初后變慢。知識點二 黃赤交角及其影響(1)黃赤交角的含義:赤道平面與黃道平面之間的夾角,目前為 23°26′。(2)影響——決定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①太陽直射點的移動②周期:一個回歸年,即 365 日 5 時 48 分 46 秒。③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特別提醒太陽直射點的季節運動圖的“一向三線六點”“一向”是指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方向,“三線”是指南、北回歸線和赤道,“六點”是指二分二至日和近、遠日點。學會正確判斷一年中任何一天太陽直射點的南北半球位置和移動方向,對我們掌握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規律有很大幫助。【課中探究】導入新課:2024 年 1 月 3 日 8 時 38 分,地球運行至軌道近日點,這是本年度中地球離太陽最近的時刻,也是人們在 2024 年看到的的“最大太陽”。我們一起來看視頻并思考:(1)太陽到底為啥時“大”時“小”?2024 年近日點的時間是什么?(2)為什么太陽離地球近了,天氣卻很寒冷?(1)學生回答參考:地球以橢圓軌道繞日公轉,正因如此,日地距離并不固定,離太陽最近的位置稱為近日點,離太陽最遠的位置稱為遠日點,近日點比近日點近約 500 萬 km。每年 1 月上旬地球經過近日點,對應一年中太陽視直徑最大時刻。2024 年近日點為 1 月 3 日。(2)學生回答參考:近日點比遠日點近約 500 萬 km,但是日地平均距離約為 1.5 億 km,這個距離差距較小,所以日地距離的變化并非季節變化的主因。地球圍繞太陽公轉過程中地軸是傾斜的,使得太陽直射點有規律地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形成四季。2024 年近日點為 1 月 3 日,地球行至近日點時,太陽直射在南半球,對于我們而言,此時照射在北半球地面上的太陽光傾角大,日照時間短,整體接收到的太陽熱量較少,因此溫度較低,天氣寒冷。任務一:什么是地球的公轉?【自主學習】什么是地球的公轉?學生回答參考:地球繞太陽的運動,叫做地球的公轉。教師講解:地球繞太陽的運動,叫做地球的公轉。地球公轉的軌跡叫作公轉軌道,它是近似正圓的橢圓軌道,太陽位于橢圓的一個焦點上。特點:①地軸是傾斜的,且方向始終不變;②北極一直指向北極星。任務二:地球公轉的方向是什么?【自主學習】地球公轉的方向是什么?學生回答參考:自西向東。教師講解:① 自西向東,與自轉方向一致。② 從北極上空看,呈逆時針方向繞日公轉。③ 從南極上空看,呈順時針方向繞日公轉。任務三:地球公轉一圈需要多長時間?展示:恒星年和回歸年的動態圖【合作探究】地球公轉一圈需要多長時間?學生回答參考:一年。如果看太陽,是 365 日 5 時 48 分 46 秒;如果看恒星,是 365 日 6 時 9 分 10 秒。教師講解:地球公轉一周的時間是一年。參照物不同,時間長度也不太相同,分為回歸年和恒星年。恒星年是指地球繞太陽一周實際所需的時間間隔,時間為 365 日 6 時 9 分 10 秒,是地球公轉的真正周期。回歸年:太陽連續兩次通過春分的時間間隔,時間為 365 日 5 時 48 分 46 秒,即我們平時所說的一年。周期 恒星年 回歸年參照物 其他恒星 太陽時間長度 365 日 6 時 9 分 10 秒 365 日 5 時 48 分 46 秒角度 360° 稍微小于 360°性質 真正周期 假周期意義 天文研究 日常生活由于公轉周期太陽日為 365 日 5 時 48 分 46 秒,而我們大部分年份都是 365 天,所以另外的 5 時 48 分46 秒我們需要補上,大約每 400 年要補上 97 天。所以四年一閏,百年不閏,四百年再閏。2024 年為閏年,全年 366 天,2 月 29 天。任務四:地球公轉的速度有什么規律?【合作探究】哪個點地球公轉速度更快?地球公轉軌道是近似正圓的橢圓軌道,太陽位于橢圓的一個焦點上。開普勒第二定律:在橢圓上運動的物體,它與焦點的連線在相同時間里面掃過的面積相等。學生回答參考:近日點更快。教師講解:公轉速度隨著地球與太陽的距離變化而變化,距離越近,公轉速度越快;反之,則公轉速度越慢。1 月初為近日點,速度最快,7 月初為遠日點,速度最慢。【合作探究】你有沒有感覺冬天比夏天要過的快呢?春分點和秋分點把地球公轉軌道等分為兩部分。通常年份,北半球夏半年(自春分日至秋分日)的日數是186 天,冬半年(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的日數是 179 天。造成這種日數差異的原因是什么 學生回答參考:地球繞日公轉的速度隨日地距離不同而略有變化。北半球夏半年,地球運動至離太陽較遠的位置,公轉速度較慢,用時長(186 天);而北半球冬半年,地球運動至離太陽較近的位置,公轉速度較快,用時較短(179 天)。故夏半年比冬半年天數多。二、黃赤交角及其影響任務五:什么是太陽直射點?【合作探究】讀射向地面的太陽光線示意圖(1)哪一幅為太陽直射光線?(2)哪一幅地面單位面積上得到的太陽輻射多?學生回答參考:(1)乙圖為太陽直射光線。(2)乙圖單位面積上得到的太陽光熱多。教師講解:(1)乙圖為太陽直射光線,太陽光線與地面呈 90°夾角的點為太陽直射點,地表接受太陽直射的點為太陽直射點。(2)太陽直射時,光線集中,單位面積上得到的太陽光熱多,地面溫度較高。過渡:地球上哪些點可能成為太陽直射點呢?【合作探究】(1)假設地軸不是傾斜的,請同學標出圖中的太陽直射點。(2)太陽直射點有什么移動規律?注意:在地球上標注一個人,更加方便學生深刻理解太陽直射點,地心與日心連線和地球球面的交點即為太陽直射點。學生回答參考:太陽直射點一直在赤道上。過渡:但地軸實際是傾斜的。任務六:太陽直射點有什么移動規律?播放視頻:黃赤交角【思考問題】地球上哪些地方可能成為太陽直射點呢?【合作探究】右圖中找出太陽直射的范圍。學生回答參考:赤道面與黃道面之間。教師講解:由于黃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位置不同,太陽直射點會發生變化,最北到達北緯 23 26′,最難到達南緯 23 26′。太陽直射點在南、北緯 23 26′之間的往返運動,稱為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北緯 23°26′稱為北回歸線,南緯 23°26’稱為南回歸線。①黃赤交角的大小決定了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范圍。②黃赤交角的度數=南北回歸線的度數=太陽直射點能達到的最北、最南緯度數。任務七: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會帶來什么影響?播放視頻:地球公轉運動與 24 節氣對應位置【思考問題】太陽直射點的移動給我們帶來了什么影響?學生回答參考:四季的變化。【合作探究】(1)找出兩幅圖中的太陽直射點(地心與日心連線和地球球面的交點 )。(2)判斷兩幅圖中我國的季節。學生回答參考:左圖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我國為夏季。右圖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我國為冬季。教師講解:【合作探究】分別在三幅圖中:(1)找出太陽直射的位置;(2)判斷北半球節氣;(3)隨后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方向。學生回答參考:(1)北半球夏至日(6 月 22 日前后),太陽直射北緯 23 26′,之后直射點逐漸南移。(2)太陽直射赤道,春分日(3 月 21 日前后),之后直射點繼續北移。或秋分日(9 月 23 日前后),之后直射點繼續南移。(3)太陽直射南緯 23 26′,北半球冬至日(12 月 22 日前后),之后直射點開始北移。【合作探究】繪制太陽直射點回歸運動示意圖。按如下步驟畫示意圖,表示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軌跡。1.在圖上繪制三條平行且等距的直線,分別表示赤道、北回歸線和南回歸線。2.在三條直線的適當位置標注四個點,分別代表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太陽的直射點。3. 結合課文關于太陽直射點回歸運動的描述,畫一條曲線表示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軌跡。學生展示所畫示意圖。教師講解:提醒:以太陽直射點動態圖的形式展示【課堂練習】【答案】1.B【解析】1.中國海口位于南北回歸線之間,一年有兩次陽光直射,當太陽直射 20°N 時受到陽光直射,B 正確;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春分、秋分時太陽直射赤道。【答案】2.C 3.C【解析】2.元旦為 1 月 1 日,我國國慶節為 10 月 1 日。由圖可知,自元旦到我國國慶節,太陽直射點先向北移后向南移。故 C 項正確。3.我國國慶長假為 10 月 1 日至 10 月 7 日,此期間,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且向南移動,即圖中 c、d 之間。故 C 項正確。【答案】4.C 5.A【解析】4.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小滿到夏至,太陽直射點北移,需要時間大約 30 天時間;夏至到大暑,太陽直射點向南移動,大約需要 30 天,根據太陽直射天移動規律,小滿和大暑太陽直射點的位置大致相同,C 選項正確,谷雨在小滿前,A 排除。處暑時太陽直射點的位置要比小滿時太陽直射點位置靠南,B 選項錯誤,寒露接近秋分,太陽直射點位置接近赤道,D 選項錯誤。ABD 錯誤。故選:C。5.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的意思是,白露節氣種植冬小麥太早,寒露則太遲,只有到了秋分節氣左右的時間種植冬小麥才剛剛好,與題意不符,A 錯誤。清明正是春筍破土瘋長的時節,到谷雨時,筍已長大,B 正確;“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這句話是指冬至過后,白晝時間逐漸變長。冬至,太陽直射在南回歸線,這天我國的晝長時間是一年中最短的;冬至過后,太陽直射點北移,晝長逐漸變長,C 正確;“白露秋風夜,一夜涼一夜"是指此時夏季風逐漸為冬季風所代替,冷空氣南下逐漸頻繁,同時太陽直射點南移,北半球白晝時間變短,溫度逐漸下降,D 正確。根據題干要求應選擇說法不正確的,故選 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