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章 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第三節(jié) 河流地貌的發(fā)育(教學設計)備課組名稱 高一地理 周次本節(jié) 2.3 河流地貌的發(fā)育(第二課時)教學內容 ——沖積平原的形成、河流地貌對聚落分布分影響課程標準:結合實例,解釋內力和外力對地表形態(tài)變化的影響,并說明人類活動與地表形態(tài)的關系。本節(jié) 地理核心素養(yǎng):教學目標 1.結合實例,認識河谷在不同發(fā)育階段的地表形態(tài)特點。2.結合實例,認識不同河段沖積平原的形成原因和特地。3.以河流地貌為例,說明地表形態(tài)與人類活動的關系。本節(jié) 教學重點:沖積平原的形成教學重難點 教學難點:沖積平原的形成本節(jié)內容講授法教學方法本節(jié)內容 2 課時課時安排導入:播放視頻:40 秒看黃河入海口 40 年變遷。提問:黃河三角洲的面積有什么變化特點?為什么?新課講授:一、沖積平原被河流搬運的物質沉積下來,形成河流堆積地貌。沖積平原是比較典型的一種河流堆積地貌。教 1、山前沖積平原學 任務一:闡釋山前沖積平原的形態(tài)特征及成因過 播放視頻:演示沖積扇形成過程的模擬實驗視頻程 【合作探究】山前的堆積體大致呈什么形狀?如何形成的?預 學生回答參考:設 扇形;河流堆積作用。教師講解:【合作探究】1. 圖示區(qū)域沖積扇的分布有什么特點?2. 哪些因素影響沖積扇大小?學生回答參考:1. 分布在太行山東麓地帶的山口處,二、三級階梯交界處的河流出山口,并且大小不一樣;2. 影響因素:主要與氣候、河流流量、流速、物質來源區(qū)、堆積區(qū)的地形條件有關。一般來說,河水流速大,沖蝕力強(動力條件),上游地區(qū)松散物質供應充足,河水泥沙含量高(物質條件),堆積區(qū)地形平坦開闊(沉積條件),形成的沖積扇面積大。2、河漫灘平原任務二:闡釋河漫灘平原的形態(tài)特征及成因【合作探究】“六合垸”和“永和垸”曾經位于長江的北岸還是南岸?位于凹岸還是凸岸?河流河流以什么作用為主?學生回答參考:南岸,凸岸堆積,河流堆積作用。教師講解:長江南岸,因長江自然裁彎取直后,形成了江北的綠洲。河流改道或者繼續(xù)向下侵蝕,河漫灘被廢棄,多個被廢棄的河漫灘連接在一起,形成了寬廣的河漫灘平原,河漫灘平原常沿河呈帶狀分布,尤以中下游地區(qū)常見。【知識拓展】河流階地的形成3、三角洲平原任務三:闡釋三角洲平原的形態(tài)特征及成因播放視頻:黃河三角洲形成過程視頻【合作探究】三角洲平原在什么位置形成?如何形成的?學生回答參考:河流入海口;河流堆積作用。教師講解:【自主思考】大河入海口是否一定會形成三角洲?學生回答參考:不一定。教師講解:剛果河:流經熱帶雨林區(qū),植被覆蓋率高,水土流失少,河水含沙量小。中部流經盆地地形,流速較慢,易于泥沙沉積。入海口處地形落差大,水流速度較快,不利于泥沙沉積。錢塘江:錢塘江流經區(qū)域植被覆蓋率較高,河流含沙量相對較少;河口呈現(xiàn)寬闊的喇叭狀,海潮落差大,涌潮的巨大沖刷力不僅使泥沙難以在河口堆積,而且造成強烈的沖刷,使河口加深與展寬,還形成了著名的錢塘江涌潮。二、河流地貌對聚落分布的影響任務四:河流為聚落的分布提供了哪些有利條件?世界上一些主要河流的兩岸,常常分布著大大小小的城市,越往河流的中下游,城市越密集。多數(shù)鄉(xiāng)村的分布也與河流有關。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也都誕生在大河流域。【自主思考】河流為聚落的分布提供了哪些有利條件?學生回答參考:提供充足的生產、生活用水。河流作為交通運輸通道,水運便利,方便對外聯(lián)系和運輸。河流的沖積平原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可提供豐富的農副產品。任務五:河流對聚落的分布有何不利條件?如何影響聚落分布?【自主思考】河流對在沖積平原上的聚落可能會有何不利影響?聚落如何分布?學生回答參考:洪水;聚落一般分布在洪水淹不到的地方。教師講解:在沖積平原上的聚落,首先要考慮洪水的威脅,趨利避害,避免受到自然災害的威脅。聚落一般分布在洪水淹不到的地方。在山區(qū)河谷中,為防御洪水,聚落一般分布在沖積平原向山坡過渡的地帶,即高于洪水位的地方,而且還要注意避開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任務六:聚落規(guī)模與河流地貌【自主思考】從河網密度、耕地狀態(tài)、聚落規(guī)模等方面比較華北平原與江南水鄉(xiāng)的差異。學生回答參考:華北平原,河流稀少地區(qū),耕地集中,聚落規(guī)模較大。江南水鄉(xiāng),河網密布地區(qū),耕地破碎,聚落規(guī)模較小。教師講解:高原山區(qū),地勢崎嶇,耕地面積小,聚落規(guī)模較小【課堂探究】閬中古城的選址與地形、水文、氣候等自然要素關系密切。明清閬中古城位于嘉陵江畔的河漫灘階地上,三面環(huán)水、北面靠山。古城在歷史上一直為四川北部地區(qū)的軍事、商業(yè)、政治、交通中心。當?shù)赜小跋臐駸帷⒍幚洹⒍嗨肌钡淖匀画h(huán)境特點。古城的布局巧妙地利用自然條件趨利避害。閬中古城城址曾經歷過幾次變遷。下圖示意閬中古城位置及明清閬中古城內部空間結構。【合作探究】(1)分析閬中古城城市布局順應山水自然格局的主要功效。(2)歷史上,閬中古城通過改變城址以避水患,說明古城城址變遷利于避水患的原因。學生回答參考:(1)可為城市提供水源和排水便利;瀕臨嘉陵江,水運便利;三面環(huán)水、北面靠山,便于軍事防御,為區(qū)域重要的軍事中心;建在河流階地,有利于防洪、排水。(2)秦、漢時期古城接近河流凹岸,河水對河岸侵蝕強烈,威脅古城安全,明、清時期遷往凸岸,河岸不易受到侵蝕;秦、漢時期古城海拔較低,明、清時期遷往地勢較高的河漫灘階地,更加安全。【課堂練習】下圖為“四地景觀圖”。完成以下各題。1.關于四地景觀特征的描述,正確的是( )A.甲—山高谷深,植被豐富 B.乙—氣候干旱,地表崎嶇C.丙—地形平坦,植被稀少 D.丁—地表崎嶇,雪山連綿2.乙景觀屬于( )A.冰川地貌 B.河流地貌 C.海岸地貌 D.風積地貌【解析】1.依據圖文資料,甲地山高谷深,垂直植被差異顯著,植被豐富,A 正確;乙地是曲流,發(fā)育在地形平坦的高原或平原,B 錯誤;丙地是山前沖積扇,地形坡度較大,并且依據圖中顯示,該地植被稀疏,C 錯誤;丁地屬于海蝕柱景觀,位于沿海地區(qū),海拔不高,一般不存在雪山,D 錯誤。故選 A。2.乙地景觀是曲流。河流流經平坦地區(qū)受地轉偏向力和土壤質地影響,形成曲流,屬于典型的河流地貌,B 正確,不屬于冰川地貌、海岸地貌、風積地貌,ACD 錯誤。故選 B。沙洲的發(fā)育及位置變化對河道形態(tài)產生影響,間接影響江岸地區(qū)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長江下游鎮(zhèn)揚江河段不同時期沙洲分布變化較大。圖中 a、b 兩圖分別示意 1779-1843 年、1868 年長江鎮(zhèn)揚段支流入江口外沙洲發(fā)育及并岸情況。完成下面小題。3.與 1779-1843 年相比,1868 年該河段形態(tài)的變化是( )A.河道北汊出現(xiàn)明顯萎縮 B.河道南汊出現(xiàn)明顯擴寬C.河道由彎曲向筆直發(fā)展 D.河道北汊將與長江合并4.圖示河段南岸未來極易出現(xiàn)崩塌,可采取的措施是( )①整治汊道②護岸加固③修建水庫④淺灘植樹種草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1.讀圖可知,與 1779 一 1843 年相比,1868 年該河段沙洲面積擴大,河道北汊變?yōu)樯?br/>洲,河道出現(xiàn)明顯萎縮,A 正確;1868 年河道南汊沙洲增多,河道變窄,B 錯誤;由圖可知,沙洲增多,受沙洲阻擋,河道更加彎曲,C 錯誤;1868 年河道北汊變?yōu)樯持蓿粫c長江合并,D 錯誤;故選 A。4.由圖可知,北汊沙洲多,河流水多往南汊流,且南汊河道窄,流速快,流水不斷侵蝕南岸,南岸有崩塌風險。整治汊道有利于水流下泄,降低水位,減少崩塌現(xiàn)象發(fā)生,①正確;護岸加固增加河岸抗侵蝕能力,有利于降低崩塌發(fā)生的可能性,②正確;修建水庫主要是為應對水資源時間分配不均勻的問題,對減少崩塌的作用不大,③錯誤;淺灘植樹種草可以保持水土,減輕流水對河岸的沖刷,減少崩塌現(xiàn)象的發(fā)生,④正確;綜上所述,B 符合題意,排除 ACD,故選 B。小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