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章 地表形態的塑造第三節 河流地貌的發育(教學設計)備課組名稱 高一地理 周次本節 2.3 河流地貌的發育(第一課時)——河谷的演變教學內容課程標準:結合實例,解釋內力和外力對地表形態變化的影響,并說明人類活動與地表形態的關系。本節 地理核心素養:教學目標 1.結合實例,認識河谷在不同發育階段的地表形態特點。2.結合實例,認識不同河段沖積平原的形成原因和特地。3.以河流地貌為例,說明地表形態與人類活動的關系。本節 教學重點:河谷的演變教學重難點 教學難點:凹岸侵蝕 凸岸堆積本節內容講授法教學方法本節內容 2 課時課時安排導入:鎮江地處長江下游的南岸,自唐代以來便是漕運重鎮、交通咽喉。西津渡曾經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鎮江通往江北的唯一渡口。然而,長江在此處持續向北發生偏移,西津渡所在的南岸泥沙淤積,慢慢成了陸地。曾經喧囂的碼頭最終沉埋于地下,它所在的位置如今成為游人如織的商業街。你知道長江岸線鎮江段為什么會持續向北推移嗎 教學過 新課講授:程任務一:河流侵蝕的三種方向以及對河谷的影響預河流是塑造地表形態的重要外力,它對流經的河谷不斷侵蝕和堆積,使河谷形態發生設變化。播放河流溯源侵蝕和下蝕的實驗視頻。【自主思考】小旗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河源”的位置有什么變化?“河谷”形態發生什么變化?學生回答參考:小旗倒了。河源向源頭延伸發展。河谷變長變寬。教師講解:按照流水對河床沖蝕作用方向的不同,可以分為溯源侵蝕、下蝕和側蝕。由于三種侵蝕對河床的作用力不同,造成河道形態的變化也不一樣。任務二:河流初期的河谷形態播放長江三峽景觀視頻。【合作探究】河流發育初期,河谷形態有何特征?形成原因是什么?學生回答參考:山高谷深,向下的侵蝕作用比較強。教師講解:在河流發育初期,河流落差大,流速快,能量集中,河流侵蝕作用以向下和向源頭侵蝕為主,使河谷不斷加深和延長。這時的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橫剖面呈“V”形。【知識拓展】瀑布的溯源侵蝕【知識拓展】河流侵蝕與河流襲奪處于分水嶺兩側的河流,由于侵蝕速度差異較大,其中侵蝕力強的河流能夠切穿分水嶺,搶奪侵蝕力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這種河系演變的現象,稱為河流襲奪。任務三:河流中后期的河谷形態播放長江荊江段景觀視頻。【合作探究】河流發育中后期,侵蝕作用有何變化?河谷形態有何特征?學生回答參考:地勢減緩,向兩側的侵蝕作用變強,河谷拓寬,河道彎曲。教師講解:“V”形河谷形成后,河流落差減小,河流向下的侵蝕作用減弱,向河谷兩岸的侵蝕作用加強,河道開始變得彎曲。河流在凹岸侵蝕,在凸岸堆積,使得河道更為彎曲,河谷拓寬。播放河流在凹岸和凸岸的侵蝕作用視頻。【合作探究】河流兩岸哪里以侵蝕作用為主?哪里以堆積作用為主?經過長期的流水作用,河谷在形態上會發生怎樣的變化?長江鎮江段南岸為凸岸,北岸為凹岸,所以岸線不斷向北推移。經過漫長的過程,河谷展寬,橫剖面呈寬而淺的槽形【知識拓展】牛軛湖牛軛湖:彎曲河道因彎曲過度,發生裁彎取直,原來的河道被廢棄所留下的部分。【課堂探究】曲流發育的河段河道變化較為頻繁。由此,人們常感慨“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然而,曲流河道的變化是有規律可循的。圖中顯示了黃河中游一段曲流 20 多年來河道的變化情況。1.對比 1990 年與 2016 年的影像圖,描述圖示河道形狀發生的變化?2.分析該河道自 1990 年到 2016 年的變化過程?3.推測此河道未來可能的變化。學生回答參考:1. 1990-1996 年,該河段曲流段多,河流彎曲;1996-2016 年,該河段河道曲流段減少,河道變得較為平直。2. 在自由曲流的發展過程中,河道愈來愈彎曲,上下凹岸間的曲流頸逐漸變窄,一旦曲流頸被洪水沖決,就產生自然的裁彎取直,河道變得較為平直。3. 河段被裁去的河灣形成牛軛湖,而裁直的新河段,以后有可能發展新的彎曲。【課堂練習】圖是我國南方某河段略圖??紤]分洪需要,該河段沒有修筑防洪堤壩。為改善航運條件,實施了裁彎工程,裁彎后彎曲河道與河流斷開,成為廢棄河道。1.實施裁彎工程前,下列各地受洪澇威脅較大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實施裁彎工程后,①④兩地受洪澇的威脅( )A.①加重,④減輕 B.①減輕,④加重C.①④均減輕 D.①④均加重【答案】1.D 2.B【解析】1.實施裁彎工程前,圖中①④兩地處于河流凸岸,以沉積為主,河道較淺,且河道彎曲導致流水不暢,水位較高時,河水易漫出,受洪澇威脅較大。而圖中②③兩地處于河流凹岸,以侵蝕為主,河道較深,受洪澇威脅相對較小。且③處河道較直,洪水下泄速度快,不易發生洪澇災害,故選 D。2.實施裁彎工程后,圖中①地河道變直,洪水下泄通暢,從而降低洪水水位,減輕洪澇威脅。而圖中④地彎曲河道仍在,且上游實施裁彎后,洪水下泄量增加,④地洪水流量增加,洪水水位上升,因此④地受洪澇災害威脅的程度加重。故選 B 項。自然界中,相鄰河系在內外因素的影響下,會有一個河系發展成為主河系。由于分水嶺被破壞或遷移造成的河流襲奪,稱為主動河流襲奪。下列乙圖是甲圖中方框處的分水嶺變化圖,該處分水嶺從Ⅰ經Ⅱ演化到Ⅲ,分水嶺最終被切穿,發生河流襲奪現象。3.甲圖中最終河流流量減少的河段是( )A.a B.b C.c D.d4.乙圖中導致分水嶺遷移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風化作用 B.風力侵蝕 C.流水侵蝕 D.流水沉積【答案】3.A 4.C【解析】3.讀圖,由乙圖判斷,東邊河流地勢低,西邊地勢高。河流襲奪會導致地勢高處的河道水流流入地勢低處,地勢高處河流下游水量減少,所以流量減少的是 a 河段,A正確;b、d 不受影響,c 流量增大,BCD 錯誤。所以選 A。4.乙圖展示的是河流襲奪現象,是流水侵蝕下切,將另一河道中的水奪走的現象。所以,乙圖中導致分水嶺遷移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蝕,C 正確,A、B、D 錯誤。所以選 C。小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