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8張PPT)黨制度保障法治方式人大黨政府法院、檢察院政協民族公民《政治與法治》的學科大邏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黨的領導根本保障依法治國法律保障人民當家作主根本保障為什么當家作主怎么當家作主制度保障為什么領導怎么領導歷史和人民的選擇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總目標+原則三位一體建設四個基本要求國體決定一根本三基本歷史傳承法治理論為什么全面依法治國怎么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本質特征基本方式三者有機統一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考點一:歷史和人民的選擇考點二: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考點三: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高三政治一輪復習專題五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考點一:歷史和人民的選擇高三政治一輪復習考情和課標課標要求1.引述憲法序言、說明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闡明中國共產黨成為執政黨的必然性。2.引述黨章規定、明確黨的性質、宗旨和指導思想。考點要求 考題統計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 各種政治力量 2024 選擇題:山東卷、安徽卷、北京卷、廣東卷2023 選擇題:北京卷、廣東卷、浙江卷、湖北卷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 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 2023 無2022 無圖譜清單第一課 歷史和人民的選擇必備知識1個結論: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1個國情: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2個矛盾:近代中國的主要矛盾。2個任務:近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3種方案:三種建國方案。3個階段: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3個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意義。4個方面成就:中國共產黨成立取得的成就。6個意義:改革開放的作用、意義。問題清單1.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2.20世紀上半葉提出的三種建國方案;3.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時間、初心使命、意義和結論;4.為什么說“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5.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6.社會主義制度建立的過程、初步成就及意義;7.改革開放的地位、目的及成就;8.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意義。必備知識與問題清單194918401919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新中國成立中國共產黨成立時間線索1921知識點1 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和主要矛盾基本國情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也是認識和解決近代中國一切社會問題的基本依據主要矛盾 ①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由半殖民地的國情決定)②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由半封建的國情決定)歷史任務 ①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針對外敵入侵和封建統治)②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改變貧窮落后狀態)三者關系考點一 歷史和人民的選擇基本國情決定主要矛盾,基本國情和主要矛盾決定了兩大歷史任務20世紀上半葉的各種政治力量和三種建國方案繼續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 資本主義道路 社會主義道路領導力量 北洋軍閥和國民黨統治集團 某些中間派或中間人士 中國共產黨代表階級 地主階級和買辦 資產階級 資產階級 工人階級、工農聯盟結果 被中國人民拋棄,其代表者的統治也被推翻 沒有得到人民群眾認可,它的多數代表者后來也承認這個方案在中國無法實現 最終贏得包括民族資產階級在內的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知識2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時間 1921年7月初心使命 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意義 中國人民在斗爭中就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決中國問題的出路和希望知識2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1.20世紀上半葉中國出現了三種建國方案,中國共產黨的方案在歷史和人民的檢驗中脫穎而出,最終成為唯一正確的選擇。2.論證“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1)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浴血奮戰、百折不撓,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2)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推翻了三座大山,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徹底結束了極少數剝削者統治廣大勞動人民的歷史,徹底結束了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徹底廢除了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和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切特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了根本社會條件。(3)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從此,中國人民掌握了國家的權力,成為國家和自己命運的主人。(4)中國共產黨執政,既是歷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選擇。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斗爭經驗的歷史總結,是中國人民在長期探索、艱苦奮斗的基礎上共同確認的歷史真理。1949197820171840新時代新征程19191956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初期探索站起來 富起來 強起來改革開放現代化建設時期十九大十一屆三中全會新中國成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中國共產黨成立(過渡時期)時間線索結論:實踐充分證明,由中國共產黨領導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是歷史的選擇,是人民的選擇,是正確的選擇。1921知識3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站 起 來 建立新中國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社會主 義制度 確立 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這是一個過渡時期。到1956年底,我國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社會經濟結構發生了根本變化,生產資料公有制已成為我國社會經濟制度的基礎。這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確立,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社會主義建設 初步探索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艱辛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所取得的物質成就和歷史經驗,為后來的改革開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結論 ①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②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自力更生、發憤圖強,創造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富 起 來 實行 改革 開放 時間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地位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目的結論 ①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使中國人民富起來、中國強起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生產力角度);②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賦予社會主義新的生機活力,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角度);③在引領當代中國發展進步中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確保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黨的建設角度)①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②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解放思想、銳意進取,創造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充滿新的活力的體制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知識延伸改革開放的意義(結合必修一)①四個改變:改革開放極大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②三個飛躍: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③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一個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一個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兩個關鍵一招)。④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中國共產黨對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作出的偉大歷史貢獻。⑤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增強了社會發展活力,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創造性,使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顯著提高。1978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1980設立四個經濟特區1982農村突破口,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984開放了十四個沿海港口城市1988設立海南經濟特區1990開發開放上海浦東2017提出形成全面對外開放新格局,對外開放進入新階段2013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做出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1992南方講話和十四大,確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1993部署建立市場經濟體制2001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起步階段新階段全面深化階段相關鏈接強 起 來 中國特色 社會主義 進入新時代 時間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意義 ①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對中國)②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對科學社會主義)③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對世界)結論 ①只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②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自信自強、守正創新,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創造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興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 ③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黨領導人民取得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勝利,并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 論證 實踐充分證明,由中國共產黨領導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是歷史的選擇,是人民的選擇,是正確的選擇 ①新中國成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并在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了政治前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了根本社會條件。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現實道路。②社會主義改造完成(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為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奠定了堅實基礎;為我國逐步走向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當代中國的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制度基礎。中國共產黨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在中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③艱辛探索: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艱辛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所取得的物質成就和歷史經驗,為后來的改革開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④改革開放: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充滿新的活力的體制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⑤進入新時代: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為什么說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是正確的選擇?(1)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新中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2)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制度;(3)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開始改革開放,走民富國強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進入了新時代;(4)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的不平凡歷程,充滿著苦難與輝煌、曲折與勝利。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黨領導中國人民踏上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實踐充分證明,由中國共產黨領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歷史的選擇,是人民的選擇,是正確的選擇。科學社會主義由創立、再由理論變為現實的過程。展示其強大的生命力課堂總結易錯易混1.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X:中國共產黨的誕生,讓中國人民在斗爭中就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決中國問題的出路和希望。新中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奠定制度基礎。2.改革開放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了根本社會條件。X:改革開放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充滿新的活力的體制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 新中國的成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了根本社會條件。3.中國逐漸成為民族資產階級領導和官僚資本壟斷的半封建社會,是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也是認識和解決近代中國一切社會問題的基本依據。X: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4.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的確立。X:到1956年底我國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的確立。1.(2023·北京·高考真題)紅色文化主題游——“進京趕考之路(北京段)”示意圖重走“進京趕考之路”,是追憶也是洗禮,其意義在于①感受社會主義建設新征程的開啟②感悟共產黨人“趕考”的清醒與堅定③了解生產關系的根本性改變④不忘初心,汲取前行力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進京趕考之路”中,生產關系沒有根本性改變,③不符合題意。2021年,我國全面開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①不符合題意。考向演練A2、(2024·北京)辛亥革命后,各種政治力量反復較量,中國共產黨脫穎而出,團結帶領人民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新中國成立后,黨領導人民召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了一九五四年憲法,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75年來,我國社會生產力、綜合國力、人民生活水平實現了歷史性跨越。下列分析正確的是①中國共產黨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②“五四憲法”以國家根本法的形式確認了中國人民掌握國家權力的歷史變革③政治制度是推動社會歷史發展的決定力量④美好生活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改革人民群眾3、(2024·廣東)近代以來,為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數以萬計的仁人志士失去了寶貴生命。新中國成立前夜,開國元勛們為人民英雄紀念碑奠基……1949年10月1日,30萬軍民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開國大典,歷史掀開了新的一頁,新中國的誕生①推動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②表明中國消滅了一切剝削制度,推進了社會主義建設③創造了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前提條件,改變了中國社會發展方向④極大地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對比,開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B說法錯誤十月革命勝利4、(2024·安徽)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浴血奮戰、百折不撓,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A. 開創了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新紀元B. 實現了社會主義從理論到實踐的飛躍C. 標志著社會主義革命取得決定性勝利D. 實現了中國向人民民主制度的偉大跨越D十月革命1956年生產資料私有制改造十月革命5、(2024·廣東)鄧小平同志在1979年要求深圳“殺出一條血路來",之后進一步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強調要“摸著石頭過河”。2012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時作出“改革已經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的重要論斷。對此,如下解讀正確的是①“殺出一條血路來”指明了打破帝國主義封鎖的方向②“走自己的路”指明了我國改革開放的方向③“摸著石頭過河”說明改革伊始就明確了發展藍圖④“改革已經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要求加強全面深化改革的頂層設計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C強調經濟發展說法錯誤【答案】D【解析】①: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是經濟危機出現的根本原因,所以勞動產品的銷毀和貶值可以緩解經濟危機,但不是解決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根本途徑,①不選。②: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是資本主義社會一切矛盾和沖突的總根源,所以造成資本主義社會破產和貧困的根源不是生產力的發展,②說法錯誤。③④:經濟危機是一部對資本主義制度殘酷罪行的判決書,危機顯示出資本主義制度沒有能力管理它所造成的生產力,物質豐富成了巨大的災害,成了破產和貧困的根源,這說明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生產的一切矛盾的總爆發,也是資本主義無法克服的痼疾,③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6.小小紅船承載千鈞,秀水泱泱精神永恒。從上海石庫門到嘉興南湖,一艘小小紅船承載著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過急流險灘,穿過驚濤駭浪,成為領航中國行穩致遠的巍巍巨輪。中國共產黨的誕生①意味著中國人民的革命斗爭真正有了主心骨②標志著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③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④看到了解決中國問題的出路和希望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B1919年五四運動的爆發新中國成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