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53張PPT)第二框 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確立必修一第二課 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總議題:如何正確認識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 議題一:確立社會主義制度,實現最廣泛而深刻的變革議題議題二:艱辛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取得巨大的成就議題三:回顧歷史事實,明確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最偉大最深刻的變革Part 1議題一:確立社會主義制度,實現最廣泛而深刻的變革議學情境一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的經濟文化發展水平同資本主義發達水平國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應該等到資本主義充分發展以后再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用簡短詞語概括新中國剛成立時的狀況。面對此情此景,中國人民最迫切的任務是什么 作出了怎樣的選擇?議學問題經歷了100多年的戰亂,新中國成立之時,我國是個爛攤子,一窮二,一貧如洗,百廢待興。議學提示舊中國手工業:被侵略者大肆掠奪慘遭毀滅性打擊,非常落后。舊中國農業:生產方式落后,生產效率低下每人每天只能得到0.57公斤糧食。資本主義工商業充分體現民族資產階級的兩面性,不適應蟲國的現狀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是變革生產關系的社會主義革命。社會主義改造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這是一個過渡時期。1、改造的時間: 1949年-1956年(過渡時期)一、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社會主義革命過渡時期(社會主義改造)2、怎樣改造?——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3、改造成什么樣?——社會主義改造的實質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是變革生產關系的社會主義革命。議學小結材料一: 1953年春,中國土地改革基本完成,獲得土地的農民有著極大的生產積極性,但分散、脆弱的農業個體經濟既不能滿足工業發展對農產品的需求,又有兩極分化的危險。中國共產黨當時認為只有組織起來互助合作,才能發展生產,共同富裕。材料二: 1950年中 國同蘇聯簽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條約第五條規定:“發展和鞏固中蘇兩國之間的經濟與文化關系,彼此給予一切可能的經濟援助,并進行必要的經濟合作”。議學情境二結合議學情境和教材內容分析我們為什么自信的選擇向社會主義過渡?我們進入社會主義社會是以什么為標志的?社會主義改造完成的意義是什么 議學問題(1)社會主義國營經濟迅速發展,逐步成為社會經濟中的主導性因素。(2)國家積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營工商業的經驗,不同程度地開始了對它們初步的社會主義改造。(3)個體農業經濟難以適應國家工業化建設的新形勢,迫切需要組織起來。(4)國際形勢有利于中國加快向社會主義陣營的轉變。4、為什么改造?——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歷史必然性議學小結5、改造的結果怎么樣?——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1)成功的標志:1956年,生產資料所有制社會主義改造取得了決定性勝利,標志著我國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2)社會主義改造完成的意義:①對當時社會的意義:A.社會主義改造的偉大勝利,極大地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B.社會生產力有了比較迅速的發展,社會秩序更加穩定,人民民主專政更加鞏固,從而為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奠定了堅實基礎。②在中國發展史上的意義:A.標志著我國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B.黨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實現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C.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唐革。在艱辛探索中前進Part 2議題二:艱辛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取得巨大的成就1954年,毛澤東在一次講話中說:“現在我們能造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面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我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是在缺乏經驗和統計資料的情況下,根據毛澤東關于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指示精神編制的。經過反復醞釀,前后數易其稿費時四年,“邊建、邊改、邊學”,終于編成并付諸實施。1957年底,“一五”計劃絕大部分指標都大幅度超額完成。”一五”期間,在蘇聯的援助下,我國迅速建立起前所未有的新興工業部門,如飛機、汽車、重型機器、發電設備、冶金和礦山設備、精密儀表、新式機床、塑料、無線和有線電器材的制造等。我國建立起一大批新的鋼鐵、煤炭、電力、機械、有色金屬、化工和軍工企業,構成了我國工業布局的基本框架。“一五”計劃的提前完成,為我國的工業化打下了初步基礎。議學情境三結合議學情境和教材內容分析談談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后,嶄新的歷史課題是什么 新中國成立初期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議學問題①黨和國家制定的正確的方針路線,建立工業化為基礎為目標的一五計劃;②廣大工人農民的艱苦奮斗,高漲的工作熱情;③友好國家的援助。.....取得成就的原因應如何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馬克思列寧基本原理蘇聯經驗教訓中國實際(第二次結合)++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 主義建設道路議學提示1、新的歷史課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后,如何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是嶄新的歷史課題,沒有現成的答案可以遵循。為什么探索?2、怎樣探索?(1)走自己的路: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指導下,以蘇聯經驗教訓為鑒戒,結合中國具體實際,艱辛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2)主要矛盾:①人民対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②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3)主要任務: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盡快把我國由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1、二、在艱辛探索中前進——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社會主義探索)議學小結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以后,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不再是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哦!3、探索的結果?——取得巨大成績:工業 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農業 初步滿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基礎設施 建筑、交通運輸等基礎設施建設獲得較快發展教育醫療 教育醫療事業得到長足進步精神面貌 人們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極大的改變科學技術 科技發展取得重要突破,成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響的大國輝煌成就我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成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響的大國!事實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議學小結主要矛盾主要任務決定落后的農業國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生產力水平低大力發展生產力完成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務的關系:重點突破然而,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中,經歷了嚴重曲折……大躍進運動人民公社運動文化大革命議學情境三結合議學情境和教材內容分析在艱辛探索中取得的成就和出現的失誤及挫折我們應如何看待?議學問題(1)結論:我國社會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雄辯地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2)飛躍:① 在黨的領導下,經過全國人民的艱苦奮斗,我國建立起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國家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②國家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實現了中華民族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的偉大飛躍(3)教訓:①我國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過程中,經歷了嚴重曲折,發生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內亂。總結和吸取歷史教訓,以史為鑒,更好前進。②但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取得的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在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和物質基礎。4、怎么看? ——歷史的飛躍和教訓議學小結社會駐義制度在中國確立社會主義革命過渡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時期為什么——歷史新課題怎么樣——取得巨大成績怎么辦——堅持原則,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務。為什么——歷史必然性怎么辦——總路線和總任務怎么樣——改造成功的標志怎么看——歷史意義(社會主義改造)(社會主義探索)怎么看——歷史的飛躍和教訓啥時候——改造的時間小結1.毛澤東在1949年6月30日的《論人民民主專政》中指出:“嚴重的經濟建設任務擺在我們面前。我們熟習的東西有些快要閑起來了,我們不熟習的東西正在強迫我們去做。這就是困難。”毛澤東強調的這些不熟習的東西,可以理解為( )①繼續通過武裝斗爭建立人民政權②通過三大改造建立社會主義生產關系③由新民主主義革命轉向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④通過三大改造確立社會主義上層建筑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課堂練習【答案】C【詳解】①:“繼續通過武裝斗爭建立人民政權”屬于“我們熟習的東西”,因為在此之前中國共產黨已經通過武裝斗爭建立了多個革命根據地和解放區政權,①排除。②③:“通過三大改造建立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和“由新民主主義革命轉向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都屬于“不熟習的東西”,因為在新中國成立之前,中國共產黨主要進行的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對于如何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是新的課題和挑戰,②③正確。④:社會主義改造的實質是對生產關系的變革,確立的是社會主義經濟基礎,而非上層建筑,④排除。故本題選C。課堂練習2.“黨的第八次大會的這一切有歷史意義的巨大成就,不但在全黨,而且在全國人民中引起了歡騰。這是很自然的,因為一切愛國的人民都可以從這次大會的結果看到我們祖國的光明燦爛的未來,看到我國由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富強的先進的社會主義工業國的遠景。”人民日報社論《一次有偉大歷史意義的大會》這樣寫道。黨的八大( )①實現了中華民族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②標志著我國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③確定了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④指出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是我國社會的主要任務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課堂練習【答案】D【詳解】①: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全面展開,實現了中華民族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的偉大飛躍;新時代,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①不選。②:社會主義改造的勝利標志著我國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②不選。③④:中共八大指出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不再是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而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因此,黨和全國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盡快把我國由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可見黨的八大確定了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指出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是我國社會的主要任務,③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課堂練習3.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根據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理論,把中國革命實踐中的一系列獨創性經驗作了理論概括,形成了適合中國情況的科學的指導思想——毛澤東思想。可見毛澤東思想的創立( )①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②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③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第一次偉大飛躍④為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指明了正確方向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課堂練習【答案】D【詳解】③④:毛澤東思想的創立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第一次偉大飛躍,為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指明了正確的方向,③④符合題意。①②: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①②排除。故本題選D。課堂練習4.習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回首往事,我們更加清晰地感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不僅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一個偉大事件,也是人類發展史上的一個偉大事件。”由此可見,新中國的成立( )①標志著社會主義革命取得了勝利②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發展方向③極大地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對比④實現了最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課堂練習【答案】C【詳解】①: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社會主義改造的勝利,標志著社會主義革命取得了勝利,①錯誤。②:新中國的成立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創造了條件,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發展方向,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現實道路,②正確。③: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不僅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一個偉大事件,也是人類發展史上的一個偉大事件,新中國的成立是20世紀的偉大歷史事件,它沖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極大地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對比,鼓舞和推動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③正確。④: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在中國確立起了社會主義制度,實現了中華民族最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④錯誤。故本題選C。課堂練習5.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斗、一切犧牲、一切創造,歸結起來就是一個主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以英勇頑強的奮斗進行了偉大的實踐。下列偉大實踐歷程按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 )①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②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③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④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征程A.①→③→②→④ B.①→④→③→②C.④→①→③→② D.④→③→①→②課堂練習【答案】C【詳解】④:偉大實踐從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④排第一位。①: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①排第二位。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經過社會主義改造,1956年底完成三大改造,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③排第三位。②: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于1978年召開,②排第四位。因此,正確的傳導路徑是④→①→③→②。故本題選C。課堂練習6.新中國的誕生,是20世紀的偉大歷史事件,它沖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極大地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對比,鼓舞和推動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①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②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③實現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④使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課堂練習【答案】B【詳解】①④: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使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現實道路,①④說法正確。②:五四運動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②觀點不符合題意。③: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是三大改造的意義,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意義,③觀點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課堂練習7.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各族人民,經過28年的浴血奮戰,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結束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屈辱歷史,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新中國的誕生意味著( )A.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中國確立B.科學社會主義實現從理論到現實的歷史飛躍C.中國人民謀求民族獨立的斗爭有了主心骨D.新民主主義革命結束,社會主義革命開始課堂練習【答案】D【詳解】A:1956年,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標志著我國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中國確立,我國從此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故A排除。B: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將馬克思主義關于無產階級革命的理論變為現實,實現了科學社會主義從理論到現實的歷史性飛躍,開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故B排除。C: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中國人民謀求民族獨立的斗爭有了主心骨,故C排除。D: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意味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結束,社會主義革命開始,故D正確。故本題選D。課堂練習8.1953年,毛澤東在一次會議上說:“總路線也可以說就是解決所有制的問題。國有制擴大——國營企業的新建、改建、擴建。私人所有制有兩種,勞動人民的和資產階級的,改變為集體所有制和國營(經過公私合營,統一于社會主義),這才能提高生產力,完成國家工業化。”從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毛澤東意在強調( )A.實現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 B.通過社會主義改造消滅剝削C.通過擴大國有制完成國家工業化 D.總路線是為了鞏固社會主義制度課堂練習【答案】A【詳解】AC:材料是在強調通過擴大公有制完成社會主義改造,而非通過擴大國有制完成國家工業化,A符合題意,C排除;B:材料沒有強調剝削問題,B不合題意;D:過渡時期的總路線不是為了鞏固社會主義制度,過渡時期社會主義制度還未建立,D說法錯誤。故本題選A。課堂練習9.新中國成立后,我國通過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短暫過渡,跨越了資本主義的“卡夫丁峽谷”,進入社會主義社會。中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 )①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向前發展的結果②根本上改變了我國社會的發展方向③是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的成功實踐④終結了貫穿人類社會歷史的私有制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課堂練習【答案】A【詳解】①:中國革命有兩個步驟:第一步,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形態,使中國社會變成一個獨立的民主主義的社會;第二步,使革命向前發展,建立社會主義社會。中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向前發展的結果,①說法正確。②:新中國成立,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②說法錯誤。③:十月革命的勝利,實現了科學社會主義從理論到現實的歷史性飛躍。二戰后,社會主義實現了從一國實踐到多國實踐的歷史性飛躍。中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是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的成功實踐,③說法正確。④:私有制并非貫穿人類社會歷史的始終。私有制產生于原始社會末期,社會主義社會實行生產資料公有制,也沒有終結人類社會的私有制,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A。課堂練習10.黨的八大是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召開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這次大會最重要的貢獻是( )①規定了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經濟制度和文化制度②正確分析了國內形勢和國內主要矛盾的變化③明確提出了黨和全國人民在新形勢下的主要任務④為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指明了正確方向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課堂練習【答案】B【詳解】①: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了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經濟制度和文化制度,①錯誤。②③:黨的八大是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召開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這次大會最重要的貢獻是正確分析了國內形勢和國內主要矛盾的變化,明確提出了黨和全國人民在新形勢下的主要任務,為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②③符合題意。④:毛澤東思想的創立,為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指明了正確方向,④錯誤。故本題選B。課堂練習11.1892年,張弼士投資300萬兩白銀在煙臺創辦張裕釀酒公司。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張裕公司成了一家國營企業。改造前后,張裕發生的顯著變化有( )①實現了葡萄酒的生產現代化 ②生產資料所有制發生了根本變化③企業生產積極性顯著提高 ④建立起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課堂練習【答案】C【詳解】①:社會主義改造完成是1956年底,那時張裕不可能實現生產現代化,①不符合題意。②③:依據題意,改造前后,張裕的生產資料所有制發生了根本變化,同時因為生產資料公有制,企業生產積極性顯著提高,②③符合題意。④:“建立起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夸大了張裕發生的顯著變化,于當時的實際不符,④錯誤。故本題選C。課堂練習12.(2024·山東泰安·三模)從1840年到1905年的幾十年間,西方列強通過一個比一個苛刻的不平等條約,強迫中國割地、賠款,貪婪地攫取在中國的種種特權。人民除遭受帝國主義壓迫外,還要在本國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殘酷壓迫下苦苦掙扎。黨領導人民經過28年浴血奮戰,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這說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①徹底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②為當代中國的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制度基礎③是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④使中華民族以嶄新姿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課堂練習【答案】B【詳解】①④:本題考查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意義。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徹底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使中華民族以嶄新姿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①④正確。②:新中國的成立和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為當代中國的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②排除。③: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是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③排除。故本題選B。課堂練習13.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經過長期努力奮斗,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這充分說明( )A.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B.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沒有發生改變C.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D.共產黨是決定國家命運的根本力量課堂練習【答案】A【詳解】A: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這充分說明中國共產黨執政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A符合題意。 B: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一直是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會,并沒有發生改變,B錯誤。C:材料反映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不反映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C與題意不符。D:人民是決定國家命運的根本力量,D錯誤。故本題選A。課堂練習14.新中國建國一周年的第一個國慶日,毛澤東同志欣然寫下《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長夜難明赤縣天,百年魔怪舞翩躚,人民五億不團圓。一唱雄雞天下白,萬方樂奏有于闐,詩人興會更無前。”透過這首詩,我們可以感受到,新中國的成立( )①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②壯大了世界和平發展力量③實現了國家獨立人民解放④中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課堂練習【答案】A【詳解】①③:詩中通過新舊社會的對比,說明新中國的成立,實現了國家獨立人民解放,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①③符合題意。②:毛澤東的詩沒有涉及新中國的成立對世界的影響,②不符合題意。④:三大改造完成后,社會主義制度確立,中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A。課堂練習15.我國過渡時期總路線的特點是“一化三改”“一體兩翼”,也就是說總路線的主體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兩翼是對個體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可見,三大改造的實質是( )A.實現生產資料私有制轉向社會主義公有制B.完成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C.從根本上改變中國社會發展方向D.從落后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課堂練習【答案】A【詳解】A:社會主義改造是對個體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可見,三大改造的實質是對所有制的改造,即實現生產資料私有制轉向社會主義公有制,A正確。 B:三大改造發生在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時期,完成過渡是任務而不是實質,B與題意不符。C: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發展方向,C與題意不符。D:從落后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是中共八大提出的任務,不是總路線的實質,D與題意不符。故本題選A。課堂練習16.1949年10月1日15時,30萬軍民在北京天安門前隆重舉行開國大典。伴隨著代國歌《義勇軍進行曲》激昂奮進的旋律,毛澤東親手按動電鈕,升起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面五星紅旗。接著毛澤東以他那濃重的湖南口音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一個新世界誕生了!新中國的成立( )①標志著中國人民在政治上獲得解放 ②實現了我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③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正式確立 ④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創造了政治前提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課堂練習【答案】B【詳解】①④: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人民在政治上獲得解放,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創造了政治前提,①④說法正確。②③: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正式確立,實現了我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②③觀點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課堂練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