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63張PPT)你心目中的畫家應該是什么樣子的?帥、酷仙風道骨張大千于佑任第1課 走近(大師)美術家 齊白石、徐悲鴻忘年之交齊白石 徐悲鴻作品舉例 《祖國萬歲》 《奔馬》繪畫種類 中國畫 中國畫材質 宣紙 宣紙題材 花鳥畫 花鳥畫色彩 設色 水墨情感 寓意我們偉大的祖國萬年長青,表達了老人的愛國情懷。 這匹駿馬身上寄托了對勝利的殷切希望,盼望抗戰衛國的將士們勇往直前,一舉殲敵!“齊白石 徐悲鴻”學案1955年國慶時,90余歲的齊白石以真摯的感情畫了這幅《祖國萬歲》。畫面以一棵果實累累的萬年青作為象征物,加上‘祖國萬歲’四個篆書大字強烈地表達了老人的愛國之心。形式上,圖中的字、畫總體看是粗細、長短不等的錯落排列著三條豎線,并不做復雜的穿插變化,可謂簡而又簡。色彩上紅的果(還有印章)、綠的葉、黑的字、白的紙互相對比,艷而不俗。《祖國萬歲》 (中國畫) 齊白石突出表現、色彩鮮明濃墨重筆、弱化細節對比生活中的萬年青,齊白石的作品做了哪些藝術化處理呢?他為什么要這樣處理?突出表現、色彩鮮明濃墨重筆、弱化細節猜 猜 這是誰的作品?從木匠到藝術巨匠從木匠到藝術巨匠55歲后定居北京,“衰年變法”后,以賣畫、刻印為生。歷任北京國立藝專教授、中央美術學院名譽教授、北京畫院名譽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等職。1953年被文化部授予中國人民藝術家稱號,1955年度獲世界和平理事會頒發的國際和平獎,1963年誕辰100周年之際被公推為“世界文化名人”。我國二十世紀著名畫家和書法篆刻家。出版有《墨蝦》、《牧牛圖》、《蛙聲十里出山泉》、《齊白石畫集》、《齊白石作品集》、《白石詩草》、《白石印草》、《齊白石作品選集》、《齊白石作品集》等多種。齊白石(1863--1957),湖南湘潭人,原名純芝,字渭清,后改名璜,字萍生,號白石,別號借山館主者、白石山人、寄萍老人等。小時家貧,上過將近一年的村塾,后因家貧9歲輟學,12歲學粗木工,后做雕花木匠,兼學畫,亦習詩文、書法、篆刻。40歲后曾先后五次游歷各地,作山水畫甚多。“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齊白石——齊白石突出表現、色彩鮮明、粗筆寫意、似與不似濃墨勾線、松靜自然《齊白石牡丹圖》 (中國畫) 齊白石刪繁就簡、突出表現、色彩鮮明、交相輝映濃墨寫意、遙相呼應、獨具匠心《海棠雙蟹圖》 (中國畫) 齊白石“兼工帶寫”淡墨擲筆、晶瑩剔透盡數省略濃墨點畫、自然暈染《墨蝦》 (中國畫) 齊白石“移花接木”,青蝦長鉗,白蝦軀體盡數省略淡墨擲筆、晶瑩剔透【尺寸】 93×40.5 cm 約3.39平尺2013年春拍中, 齊白石《荷花鴛鴦》成交價4772500元,為本次春拍的最高價作品。 該畫是齊白石為近代學者楊度先生長子楊公庶新婚志慶而作,構圖精意,寓意吉祥喜慶,筆墨呈現出齊白石“衰年變法”后期典型特點,為齊白石“紅花墨葉”派花鳥典范之作。《柴耙》作品中,一根篆書般的大線與七根短線,是柴耙 ba 的形象所提供的,是以柴耙入畫的齊白石這個“鄉巴佬”本質的體現,是“以農器譜傳吾子孫”的愿望刺激下的產物,是一種有異于“詩書傳家遠”的農民意識的自覺的表白。齊白石畫《白菜辣椒》時,不僅有感于紅與黑的對比,同時也為“牡丹為花之王, 荔枝為果之先,獨不論白菜為菜之王”而憤憤不平。在齊白石眾多繪畫作品中,以蝦、蟹、雞雛[chú]最為精妙,被公認為“三絕”。齊白石作品欣賞——人物畫《花卉四條屏》齊白石作品欣賞——花鳥畫藝術風格:擅長花鳥蟲魚,筆墨縱橫雄健,造型簡練質樸,色彩鮮明熱烈,并善于把寫意花卉與工筆草蟲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技法上,他不斷追求筆墨的簡練與傳神。齊白石作品桃園 齊白石齊白石作品欣賞—山水畫萬竹山居齊白石工筆畫齊白石篆刻齊白石是一位木匠出身而又詩、書、畫、印無不卓絕的大藝術家,在藝術上的經歷很有傳奇色彩。對這四絕,他自認為篆刻第一,詩詞第二,書法第三,繪畫第四。2017年12月17日,北京保利秋拍夜場,1925年作品《山水十二條屏》以9.315億元成交,成全球最貴中國藝術品。徐悲鴻(1895-1953)現代畫家,美術教育家。先后任教于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北平大學藝術學院和北平藝專。江蘇宜興人。1916年入上海復旦大學法文系。1917年留學日本學習美術,1919年赴法國留學,學習油畫、素描,并游歷西歐諸國,觀摹、研究美術作品。1927年回國,先后任上海南國藝術學院美術系主任、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1933年起,先后在法國、比利時、意大利、英國、德國及蘇聯舉辦中國美術展覽及個人畫展。他與張書旗、柳子谷三人被稱為畫壇“金陵三杰”。所作國畫彩墨渾成,尤以奔馬享名于世。徐悲鴻把“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作為座右銘,他以“人須無傲氣,但必具傲骨”的諍言要求自己。徐 悲 鴻1895~1953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任中華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今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等職。在繪畫上,徐悲鴻主張現實主義美術,強調寫實,提倡師法造化。"盡精微、致廣大"。反對因循守舊,注重兼蓄并收,對中國畫主張"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絕者繼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繪畫可采入者融之"。擅長素描、油畫、中國畫。其素描多作人物、肖像,造型精練、準確,注重線與面的結合;油畫長于人物、風景,作品體現了愛國主義和人道主義思想;中國畫則融西方藝術手法于中國傳統藝術之中,別具一格。兼工人物、花鳥、走獸、山水,尤善畫馬,作品表現了中華民族堅韌不拔的進取精神。1953年9月26日,徐悲鴻因腦溢血病逝,享年58歲。按照徐悲鴻的遺愿,夫人廖靜文女士將他的作品1200余件,他一生節衣縮食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及近代著名書畫家的作品1200余件,圖書、畫冊、碑帖等1萬余件, 全部捐獻給國家。代表作有:油畫《田橫五百士》、《珍妮小姐畫像》國畫《九方皋 gāo》、《漓江春雨》、《晨曲》、《泰戈爾像》、《奔馬》國畫《愚公移山》等。徐先生擅長素描、油畫、中國畫。把西方藝術手法融入到中國畫中,創造了新穎而獨特的風格。他的素描和油畫則滲入了中國畫的筆墨韻味。他的創作題材廣泛,山水、花鳥、走獸、人物、歷史、神話,無不落筆有神,栩栩如生。《李印泉先生像》歸國任教(32歲)奠基者同學們可以想一想這樣的人生經歷又會給徐悲鴻的藝術創作帶來哪些影響?自幼學畫(1895-1953)短暫求學(17歲)留學法國(24歲)歸國任教(32歲)奠基者結識知己(33歲左右)《奔馬》 (中國畫) 徐悲鴻《拿破侖翻越阿爾卑斯山》 (油畫)雅克-路易·大衛《二馬圖》 (中國畫) 任仁發中國畫的筆墨西方油畫的透視、比例中西合璧飽蘸濃墨,一氣呵成,雄駿矯健,形神兼備《拿破侖翻越阿爾卑斯山》 (油畫)雅克-路易·大衛《二馬圖》 (中國畫) 任仁發《九方皋 gāo》 ,紙本設色,138x351厘米,1931年作,徐悲鴻紀念館藏 徐悲鴻歐洲留學歸來后,看到當時社會對人才極不重視,就畫了這張《九方皋相馬》,呼吁社會重視人才。畫上站著的老先生氣宇軒昂,就是九方皋。他前面黑色的公馬就是要找的千里馬。徐悲鴻畫的所有的馬,都沒有韁繩的,他所有作品里只有這張畫給馬套上了韁繩。什么意思呢?就說馬像人一樣,為識己者用,這匹馬也遇到了知音。馬夫為什么低下頭?自己養的一匹好馬,居然不知道它是千里馬,為自己的愚鈍低頭。油畫《田橫五百士》取材于《史記·田儋列傳》,秦末世齊國的貴族田橫、田儋dān兄弟在楚漢戰爭中自立為王,重建齊國,不久為漢軍所破,投奔彭城,漢朝建立后率黨徒五百人逃亡海島,漢高祖命田橫到洛陽,他被迫前往,因不愿稱臣,于途中自殺,留居海島的五百士聞訊也全部自殺。徐悲鴻的創作選取了田橫告別黨徒啟程前往洛陽的一刻,畫面體現了一種堅強不屈、高風亮潔、慷慨激昂的精神,正是處于危亡中的中華民族的精神傳統(“寧死不屈的民族精神”)《列子》:春秋時代,有個姓九方,名字叫皋的人,很有識馬的本領。有一天,秦穆公對以相馬聞名的伯樂說:“你的年紀已經很老了,兒孫中有沒有可以繼承你的本領繁榮人?”伯樂嘆息道:“我的子孫中有能識馬的,但沒有能是識千里馬。我有一個朋友,名叫九方皋,他雖是個挑柴賣菜的苦力,但識馬的本領,不在我之下,”秦穆公聽了,非常高興,便叫九方皋為他物色一匹千里馬。九方皋在各地跑了三個月,看了無數的馬,最后,才找到他所中意的一匹黑色雄馬。他回來見秦穆公,穆公問道:“你找的嗎是什么顏色的呀?”九方皋回答道:“黃色”穆公又問:“是雌的還是雄的?”九方皋答道:“雌的”穆公叫人牽馬來看,卻是一匹黑色的雄馬,不僅大失所望,便對伯樂說:“九方皋連馬的的雌雄顏色都不能辨認,如何能識別馬的的好壞呢?”伯樂喟然嘆息說:“大王呀,您不知道:九方皋在觀察馬時,是見其精望其粗,在其內而望其外,見其所見,不見其所不見呀!”意思是說九方皋注重的不是馬的皮毛外貌,而是馬內在的精神、品質。秦穆公聽了,令人騎上這匹黑色的雄馬實驗,果然是天下最好的馬。觀察項目 觀察結果人物數量 26人人物衣著 戰國服飾人物身份 人民群眾色彩特點 凝重整體印象 悲壯肅穆故事情節 田橫與五百壯士訣別我的感受我的疑問《田橫五百士》的觀察任務群奔1939年紙本設色 國畫95×181厘米 這一時期的馬成為正在覺醒的民族精神象征,成為了處于瀕危之中的中華民族意欲超越艱難險阻、奔向光明的表現。徐悲鴻的馬是標志性符號,家喻戶曉,畫得特別準確。首先,準確是鑒定徐悲鴻馬作品真假的重要因素;第二個特點是“有力”,徐悲鴻的馬是藝術的馬,不是完完全全的寫實,他把一種精神畫在里邊,鐵骨龍魂’、‘神駿展龍蹄,風雷動九州’,非常有力量。”《六駿圖》徐悲鴻畫奔馬落筆有神,奔放處不狂狷,精微處不瑣屑,盤骨強壯,氣勢磅礴,形神俱足,表現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在那個時期激勵了不少愛國志士.《奔馬》 (中國畫) 徐悲鴻徐悲鴻素描作品群獅1943年紙本設色 國畫113×217厘米神鷹圖抗日戰爭期間 紙本水墨 國畫 32.5×26厘米靈鷲 121×92cm1942年泰戈爾像1940年紙本設色 國畫51×50厘米徐悲鴻油畫作品《珍妮小姐畫像》是徐悲鴻最著名的油畫人物肖像之一,縱136厘米,寬98厘米。作于1939年春夏之交,是徐悲鴻為了支持國內抗戰在南洋舉行義賣募捐時的作品。畫酬四萬新幣,應為此一時期于南洋募捐中畫酬最多的一幅(總數為十一萬一千多元新幣);2014年在香港佳士得拍賣會上以2490萬港元成交。徐悲鴻自畫像借以表現中華民族團結一心,堅韌不拔,打敗日本侵略者的信念。贊譽中國民眾堅忍不拔的毅力和奪取抗日最后勝利的頑強意志。1940年 國畫《愚公移山》松柏高立圖九州無事樂耕耘2011年北京保利秋拍,該畫以1.5億起拍,以2.668億落槌,打破徐悲鴻其它作品的價格記錄。齊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現代書畫家、篆刻家。早年曾為木匠,后結交當地文人,學習繪畫、詩文、篆刻、書法。60歲左右,畫風遽變,重視創新,融合傳統寫意畫和民間繪畫的表現技法,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齊白石擅作花鳥蟲魚,筆墨縱橫雄健,造型簡練質樸,色彩鮮明熱烈,并善于把寫意花卉與工筆草蟲恰秒地結合在一起。徐悲鴻(1895-1953)江蘇宜興人,現代畫家、美術教育家。少時刻苦學畫,后留學法國。抗日戰爭期間,屢次在國外展售作品,得款救濟祖國難民,并參加民主運動。新中國成立后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中華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主席。擅長油畫、中國畫。“似與不似”“紅花墨葉”“兼工帶寫”“中西合璧”“重視內涵”“寫實主義”齊白石徐悲鴻同學們齊白石與徐悲鴻在創新上有何異同?相同點都是中國畫。都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進行了創新。都具有愛國主義情懷。不同點齊白石在中國畫的范疇內變革創新,而徐悲鴻是引進西方的繪畫體系改良中國畫。作 業:1 、分別以齊白石、徐悲鴻的一或二幅作品為 欣賞內容,寫出藝術家或藝術作品給自己留下 了哪些最深刻的印象。2、收集有關達· 芬奇、畢加索的文字、圖片資料。拓展: 李鐵夫(186-1952)李鐵夫 (1869年10月—1952年6月16日),男,1869年生于廣東鶴山。藝術大師,革命家。中國近現代油畫藝術與民主革命先驅。與當時歐美大畫家并駕齊驅,被譽為中國油畫之父、里程碑式人物。被孫中山譽為“東亞畫壇第一巨擘”。就讀阿靈頓美術學院,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威廉·切斯畫室,紐約藝術大學等多所教育機構。代表作品《音樂家》《青年教師》《畫家馮鋼百》《萬壑松風圖》《瓶菊》等李鐵夫《音樂家》,油彩,67.5×56cm,1918年畫家馮鋼百(油畫) 李鐵夫康有為畫像林風眠(1900年11月22日—1991年8月12日) ,本名紹瓊、劍生,后易名鳳鳴,又名風眠,廣東梅縣人 。中國近現代畫家、藝術教育家 。其主要繪畫作品有《鷺》《柏林之醉》《暴風雨后》《摸索》《單刀赴會》《霸王別姬》《宇宙鋒》《馬牟與張飛》《紅娘與鶯鶯》《孫悟空大鬧天宮》《武松殺嫂》等,主要著作有《中國繪畫新論》《林風眠畫集》林風眠作品林風眠 《霸王別姬》黃新波(1916年—1980年),原名黃裕祥,筆名一工,生于臺山市斗山鎮的一個華僑工人家庭。1933年赴上海,參加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左翼中國美術家聯盟,并與劉峴組織未名木刻社,在魯迅先生指導下從事新興木刻運動。1936年發起成立上海木刻工作者協會,并參與舉辦第二屆全國木刻流動展覽;出版了第一本木刻作品集《路碑》。黃新波1946年《賣血后》1961年《年青人 》41.9cm×31.7cm黃新波(1916年—1980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