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十一單元 植物生命活動的調節生長素的發現過程(1)植物的向光性:向光性是指在單側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長的現象。(2)生長素的發現科學家 實驗 實驗結論達爾文 胚芽鞘尖端受單側光照射產生某種“影響”并向下面的伸長區傳遞,造成伸長區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長快,因而使胚芽鞘出現向光性彎曲鮑森·詹森 胚芽鞘尖端產生的影響可以透過瓊脂片傳遞給下部拜爾 胚芽鞘的彎曲生長,是由尖端產生的影響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勻造成的溫特 胚芽鞘的彎曲生長確實是由一種?化學物質造成的,并將其命名為?生長素生長素的確認 1934年,科學家首先從人尿中分離出這種物質,確定是吲哚乙酸(IAA),直到1946年人們才從高等植物中分離出生長素,并確認它的成分為IAA(3)植物產生向光性的原因:在單側光照射下,胚芽鞘背光一側的生長素含量多于向光一側,因而引起兩側的生長不均勻,從而造成向光彎曲。2.植物激素(1)概念:由植物體內產生,能從產生部位運送到作用部位,對植物的生長發育有顯著影響的微量有機物,稱作植物激素。(2)種類:生長素、赤霉素、細胞分裂素、脫落酸、乙烯等。3.生長素的合成、運輸與分布(1)主要合成部位:幼嫩的芽、葉和發育中的種子,由色氨酸轉變而來。(2)運輸極性運輸:從形態學上端運輸到形態學下端;非極性運輸:在成熟組織中通過韌皮部進行。(3)分布:相對集中地分布在生長旺盛的部分4.生長素的生理作用方式及特點作用(1)方式:不組成細胞結構、不提供能量、不起催化作用,只是給細胞傳達信息,起著調節細胞生命活動的作用。(2)作用:在細胞水平,促進細胞伸長生長、誘導細胞分化等;在器官水平,促進側根和不定根的發生,影響花、葉、果實的發育等。作用機制:首先與細胞內的生長素受體(蛋白質)特異性結合,引起細胞內發生系列信號轉導過程,進而誘導特定基因的表達,從而產生效應作用特點:兩重性(低濃度促進,高濃度抑制)。5.影響生長素生理作用的因素(1)濃度:一般情況下,在低濃度時促進生長,濃度過高時抑制生長,甚至會殺死植物。(2)器官:不同器官對生長素的反應敏感程度不同。根、芽、莖的敏感程度為:根>芽>莖。(3)成熟程度:一般來說幼嫩細胞敏感,衰老細胞遲鈍。6.頂端優勢(1)現象:頂芽優先生長,側芽發育受到抑制(2)原因:頂芽產生的生長素向下運輸,積累到側芽,側芽附近生長素濃度高,發育受到抑制7.赤霉素的發現(1)水稻→感染赤霉菌→惡苗病(2)實驗:接種赤霉菌培養基的濾液噴施水稻,水稻得惡苗病。(3)科學家從濾液中分離出赤霉素。8.其他植物激素的比較合成部位 含量較多部位 主要生理功能赤霉素 主要是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種子 生長旺盛的部位 促進細胞伸長從而引起植株增高;促進細胞分裂與分化促進種子萌發和果實發育細胞分裂素 主要是根尖 正在進行細胞分裂的部位 促進細胞分裂,促進芽的分化、側枝發育、葉綠素合成脫落酸 根冠和萎蔫的葉片等 將要脫落的器官和組織 抑制細胞分裂;促進氣孔關閉;促進葉和果實的衰老和脫落;維持種子休眠乙烯 植物體的各個部位 成熟的果實中 促進果實成熟;促進開花;促進葉、花、果實脫落油菜素內酯 植物體內還有已經被正式認定為第六類植物激素。油菜素內酯能促進莖、葉細胞的擴展和分裂,促進花粉管生長、種子萌發等。9.植物激素對植是在調節植物物生長發育的調控,是通過調控細胞分裂、細胞伸長、細胞分化和細胞死亡等方式實現的。10.植物激素間的相互作用——協同作用(1)促進植物生長:細胞分裂素和生長素。(2)促進細胞伸長:生長素和赤霉素。促進:赤霉素通過促進色氨酸合成生長素,從而促進細胞伸長。抑制:赤霉素對生長素的分解具有抑制作用。11.作用效果相反(1)器官脫落:(2)種子萌發:(3)細胞生長:12.探索生長素類調節劑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插條的選擇與處理(1)插條選擇:以1年生枝條為最好(形成層細胞分裂能力強、發育快、易成活),插條部位以枝條中部剪取的插條為最好,基部較差。(2)扦插枝條的處理:枝條的形態學上端削成平面,下端削成斜面,這樣在扦插后可增大枝條吸水面積,促進成活;每一枝條留3~4個芽,所選枝條的芽數盡量一樣多。實驗變量分析(1)本實驗的自變量是生長素類調節劑濃度,所以需要配制一系列濃度梯度的生長素類調節劑溶液。(2)處理時間、實驗材料、處理時的溫度等為無關變量,各組實驗應保持相同且適宜。(3)實驗的測量指標應是枝條的生根數目。為了保證實驗設計的嚴謹性,還需要設置重復實驗和一定的對照實驗(1)平行重復實驗:每組枝條數應為多個,統計數據取每組枝條生根數或生根長度的平均值。(2)對照實驗:預實驗時需要設置清水的空白對照,在預實驗的基礎上再次實驗時可不設置空白對照。實驗結果處理與異常原因分析(1)對實驗結果進行處理時,要根據實驗數據,以生長素類調節劑的濃度為橫坐標,根的數目為縱坐標,繪制曲線圖,確定最適濃度范圍。(2)可能出現的問題及原因分析:①不能生根。主要有以下幾種可能:一是枝條所帶葉片較多,蒸騰作用過強,失水太多;二是配制的營養液缺乏某種營養元素或缺氧;三是沒有分清形態學的上端與下端。②生根過少:配制生長素類調節劑溶液時,濃度梯度要密一些,組別要多一些,濃度梯度過稀、組別過少易錯過最適濃度范圍,導致生根過少。13.嘗試利用乙烯利催熟水果(1)乙烯利特性:液體成分,pH<3.5時較為穩定,隨著溶液pH升高,會分解釋放乙烯,乙烯對水果有催熟作用,還可以進一步誘導水果自身產生乙烯,加速水果成熟。(2)注意事項:乙烯利對皮膚、黏膜有一定的刺激性,遇明火可燃燒,注意防火。14.光對植物顏色的影響:(1)機理:葉綠素的形成需要光。種子在黑暗中萌發,長成的幼苗葉片中缺乏葉綠素,表現為“黃化苗”。(2)應用:韭黃、蒜黃的培育。15.光對植物形態的影響:(1)植物的向光性:機理:單側光照使向光側的生長素向背光側轉移,導致背光側生長較快,從而使植物向光生長。意義:使植物得到盡可能多的光照。(2)豆芽的形態變化:黑暗中的幼苗下胚軸較長,使幼苗盡快出土;一旦見光,子葉展開,上胚軸快速生長,長成豆苗,以接受光照。16.光對植物開花的影響:(1)長日照植物:概念:只有當日照長度超過臨界日長(14~17小時),或者說暗期必須短于某一時數才能形成花芽的植物。否則不能形成花芽,只停留在營養生長階段。實例:冬小麥、大麥、油菜、蘿卜等,緯度超過60°的地區,多數植物是長日照植物。(2)短日照植物:概念:只有當日照長度短于其臨界日長(少于12小時,但不少于8小時)時才能開花的植物。在一定范圍內,暗期越長,開花越早,如果在長日照下則只進行營養生長而不能開花。實例:許多熱帶、亞熱帶和溫帶春秋季開花的植物大多屬于短日照植物,如大豆、玉米、水稻、紫花地丁等。17.溫度對植物生命活動的調節氣溫季節性周期變化,影響植物發芽、開花、落葉、休眠等。(2)氣溫的晝夜變化,影響植物的代謝。(3)一定的溫度范圍影響種子萌發、植株生長、開花結果和葉的衰老、脫落等。(4)溫度影響植物分布的地域性。18.重力對植物生命活動的調節(1)重力是調節植物生長發育和形態建成的重要環境因素。(2)現象:根向地性、莖背地性。(3)原因:植物的根、莖中具有感受重力的物質和細胞,可以將重力信號轉換成運輸生長素的信號,造成生長素分布不均衡,從而調節植物的生長方向。19.植物生長發育的整體調控植物生長發育的調控,是基因表達調控、激素調節和環境因素的調節共同構成的網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