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七單元 遺傳的基本規律1.豌豆做遺傳實驗取得成功的原因豌豆的特點 成功的關鍵自花傳粉植物,而且是閉花授粉 避免外來花粉混雜,結果既可靠又容易分析具有許多容易區分的相對性狀 實驗結果容易觀察和分析易于栽培,生長期短 實驗周期短,實驗易于開展和分析能產生較多的種子 便于收集數據,利于結果的統計花較大 易于進行人工異花傳粉2.雜交實驗的一般操作方法:(1)去雄:人工除去母本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2)套袋:以防止傳粉(3)授粉:待去除雌蕊成成熟時,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涂(撒)在去雄花的雌蕊的柱頭上(4)套袋:確保不接受其他花粉3.植物雜交實驗的符號含義P F1 F2 × ♀ ♂ ↓親本 子一代 子二代 雜交 自交 雌性(母本) 雄性(父本) 產生下一代4.實驗過程實驗過程 特點P具有相對性狀 F1全部表現為顯性性狀 F2出現性狀分離現象,分離比約為顯性性狀∶隱性性狀=3∶15.對分離現象的解釋(1)生物的性狀是由遺傳因子決定的。(2)體細胞中遺傳因子是成對存在的。(3)生物體在形成生殖細胞——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對遺傳因子中的一個。(4)受精時,雌雄配子的結合是隨機的。6.遺傳圖解7.對分離現象解釋的驗證方法:測交法。8.過程及結論:(1)選材:F1與隱性純合子雜交(2)預期結果:Dd×dd→Dd:dd≈1∶1(3)實驗圖解無論以F1作父本還是作母本,實驗結果都和預期的設想相符,從而證實了:①F1是雜合子,遺傳因子組成為Dd;②F1形成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發生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形成D和d兩種類型的配子,其數量相等。(4)用途①測定F1形成配子的種類和比例。②測定F1的遺傳因子組成。③預測F1在形成配子時遺傳因子的行為(根本目的)9.雜交實驗中幾個重要概念(1)性狀:生物的任何可以鑒別的形態或生理特征,是遺傳物質和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2)相對性狀:一種生物的同一種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叫作相對性狀。(3)顯性性狀:具有一對相對性狀的兩個純種親本雜交,子一代中顯現出來的性狀,如豌豆的高莖。(4)隱性性狀:具有一對相對性狀的兩個純種親本雜交,子一代中未顯現出來的性狀,如豌豆的矮莖。(5)性狀分離:在雜種后代中同時出現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的現象10.交配類型方式 含義 表示式(舉例)雜交 遺傳因子組成不同的生物個體間相互交配的方式 AA×aa Aa×AA自交 雌雄同體的生物同一個體上的雌雄配子結合(通常也指遺傳因子組成相同的生物個體間相互交配)的方式 AA×AA Aa×Aa aa×aa測交 顯性個體與隱性純合子雜交 A-×aa正交與反交 若甲(♀)×乙()為正交,則乙(♀)×甲()為反交,正交和反交是相對而言的 正交:甲(♀)×乙()反交:乙(♀)×甲()分離定律的內容: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控制同一性狀的遺傳因子成對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發生分離,分離后的遺傳因子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隨配子遺傳給后代。分離定律的適用范圍(1)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的性狀遺傳: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產生生殖細胞時,控制同一性狀的遺傳因子發生分離,分別進入到不同的配子中。(2)真核生物的性狀遺傳:原核生物和非細胞結構的生物通常不進行有性生殖,也不進行減數分裂。(3)細胞核遺傳:真核生物細胞核內有染色體的規律性變化,而細胞質中的遺傳物質在遺傳過程中隨機分配,變化無規律。(4)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對于兩對或兩對以上的相對性狀的遺傳,其中每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仍遵循分離定律13.分離定律的實質: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控制同一性狀的遺傳因子成對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發生分離,分離后的遺傳因子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隨配子遺傳給后代。下圖表示一個基因型為Aa的性原細胞產生配子的過程:14.分離定律的應用(1)農業生產:指導雜交育種。(2)醫學實踐:分析單基因遺傳病的基因型和發病概率;為禁止近親結婚提供理論依據。15.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發現問題P 黃色圓?!辆G色皺粒↓F1 黃色圓粒↓ F2 黃圓 黃皺 綠圓 綠皺9 ∶ 3 ∶ 3 ∶ 1分析(1)性狀的顯隱性——顯性性狀:黃色、圓粒;隱性性狀:綠色、皺粒(2)相對性狀的分離比:這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均分別遵循分離定律,判斷的依據是F2中黃∶綠=3∶1,圓∶皺=3∶1。(3)F2中出現了重組類型,即黃皺和綠圓。16.對自由組合現象的解釋——提出假說(1)兩對相對性狀分別由兩對遺傳因子控制。(2)F1產生配子時,每對遺傳因子彼此分離,不同對的遺傳因子可以自由組合。(3)F1產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種,它們之間的數量比為1∶1∶1∶1。(4)受精時,雌雄配子的結合是隨機的。17.遺傳圖解(1)過程圖解(2)F2基因型與表現型①基因型純合子:YYRR、YYrr、yyRR、yyrr(各占1/16)單雜合子:YyRR、YYRr、Yyrr、yyRr(各占2/16)雙雜合子:YyRr(占4/16)②表現型顯隱性:雙顯(Y_R_,占9/16);單顯(Y_rr+yyR_,占3/16×2);雙隱(yyrr,占1/16)與親本關系:親本類型(Y_R_+yyrr,占10/16);重組類型(Y_rr+yyR_,占6/16)18.對自由組合現象解釋的驗證——驗證假說驗證方法:測交法。遺傳圖解※由測交后代的遺傳因子組成及比例可推知:(1)雜種子一代產生的配子的比例為1∶1∶1∶1。(2)雜種子一代的遺傳因子組成為YyRr。通過測交實驗的結果可證實:(1)F1產生4種類型且比例相等的配子。(2)F1在形成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發生了分離,不同對的遺傳因子自由組合。19.自由組合定律——得出結論(1)實質: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或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減數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2)發生時間:形成配子時。20.自由組合定律的應用(1)指導雜交育種,把優良性狀結合在一起。(2)為遺傳病的預測和診斷提供理論依據。21.孟德爾成功的原因分析(1)正確選用豌豆作實驗材料是成功的首要條件——豌豆作為遺傳實驗材料的優點:①自花傳粉,可避免外來花粉的干擾;②具有易于區分的相對性狀;③花較大,人工去雄和異花授粉較方便。(2)對相對性狀遺傳的研究,從一對到多對①生物的性狀多種多樣,根據自由組合定律,如果有n對性狀自由組合,后代的性狀組合會有2n種,這是很難統計的。②孟德爾采取了由單因素(即一對相對性狀)到多因素(即兩對或兩對以上相對性狀)的研究方法。(3)對實驗結果進行統計學分析:孟德爾運用了統計學的方法對實驗結果進行了統計,從而發現了生物性狀的遺傳在數量上呈現一定的比例,并最終解釋了這些現象。(4)運用假說—演繹法這一科學方法:孟德爾科學地設計了實驗的程序,按“提出問題→實驗→假設(解釋)→驗證→總結規律”的科學實驗程序進行。(5)創新的驗證假說:孟德爾創新性地設計了測交實驗,證實了對實驗現象的解釋,驗證了假說的正確性,并歸納出了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22.孟德爾遺傳規律的再發現(1)表型(表現型):生物個體表現出來的性狀,如豌豆的高莖和矮莖。(2)基因型:與表型有關的基因組成,如高莖豌豆的基因型是DD或Dd。(3)等位基因:控制相對性狀的基因,如D和d。23.薩頓的假說提出者:薩頓。研究方法:類比推理法。內容:基因位于染色體上。依據:基因和染色體在行為上存在著明顯的平行關系,具體如下表:項目 基因 染色體生殖過程中 在雜交過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獨立性 在配子形成和受精過程中,有相對穩定的形態結構存在 體細胞 成對 成對配子 單個 單條體細胞中來源 一個來自父方,一個來自母方 一條來自父方,一條來自母方形成配子時 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 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24.基因位于染色體上的實驗證據(1)實驗科學方法:假說—演繹法。(2)實驗材料:果蠅。25.實驗過程:(1)實驗現象現象 分析P 紅眼(♀)×白眼(♂) ↓ F1 紅眼(♀、♂) ↓雌雄交配 F2 紅眼(♀、♂)∶白眼(♂) 3∶1 ①紅眼為顯性性狀; ②果蠅眼色的遺傳符合基因分離定律; ③F2中白眼果蠅只有雄性(2)實驗假說①內容: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體上,而Y染色體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②遺傳圖解(3)實驗驗證:通過測交的方法進行驗證。親本中的白眼雄蠅和F1中的紅眼雌蠅交配→子代中紅眼雌蠅∶白眼雌蠅∶紅眼雄蠅∶白眼雄蠅=l∶1∶1∶1。(4)實驗結論:控制白眼性狀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體上,即基因在染色體上。26.基因與染色體的關系(1)數量關系:一條染色體上有許多個基因。(2)位置關系: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27.基因的分離定律的實質(1)在雜合子的細胞中,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獨立性。(2)在減數分裂形成配子的過程中,等位基因會隨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兩個配子中,獨立地隨配子遺傳給后代。28.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1)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或組合是互不干擾的。(2)在減數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29.性別決定染色體類型(1)來源:同源染色體非同源染色體;(2)與性別關系:無關→常染色體;有關→性染色體。30.X、Y染色體的比較(1)大小、形態:X染色體和Y染色體的大小、形態不同,X染色體明顯大于Y染色體。(2)同源區段和非同源區段a.同源區段:X、Y染色體上均有控制某性狀的基因,如圖中Ⅱ區段。b.非同源區段:X、Y染色體上只有其中一條有控制某性狀的基因,如圖中Ⅰ、Ⅲ區段。(3)常見的性別決定項目 XY型性別決定 ZW型性別決定雄性個體 兩條異型性染色體X、Y 兩條同型性染色體Z、Z雄配子 兩種,分別含X和Y,比例為1∶1 一種,含Z雌性個體 兩條同型性染色體X、X 兩條異型性染色體Z、W雌配子 一種,含X 兩種,分別含Z和W,比例為1∶1后代性別 決定于父方 決定于母方舉例 哺乳動物,雙翅目和直翅目昆蟲,某些魚類和兩棲類,菠菜、大麻等 鳥類、鱗翅目昆蟲、爬行類、某些兩棲類31.人類常見遺傳病的類型(1)遺傳病的概念:由于遺傳物質改變而引起的人類疾病。(2)人類常見遺傳病的類型單基因遺傳病(1)概念: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的遺傳病。(2)類型和實例①由顯性致病基因引起的疾?。憾嘀?、并指、軟骨發育不全、抗維生素D佝僂病等。②由隱性致病基因引起的疾?。虹牭缎图毎氀Y、白化病、先天性聾啞、苯丙酮尿癥等。(3)實例分析①苯丙酮尿癥:若控制酶a合成的基因發生突變,缺少酶a,則苯丙氨酸在酶c的作用下形成苯丙酮酸,苯丙酮酸的大量積累會對嬰兒的神經系統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②白化?。嚎刂泼竍合成的基因發生突變,導致黑色素不能合成,形成白化病。多基因遺傳病(1)概念:受兩對或兩對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人類遺傳病。(2)特點:在群體中的發病率比較高。(3)實例:主要包括一些先天性發育異常和一些常見病,如唇裂、無腦兒、原發性高血壓、冠心病、哮喘病和青少年型糖尿病等。染色體異常遺傳病(1)概念:由染色體變異引起的遺傳病。(2)類型①染色體結構異常,如貓叫綜合征等。②染色體數目異常,如21三體綜合征等。32.調查人群中的遺傳病調查原理(1)調查時,最好選取群體中發病率較高的單基因遺傳病,如紅綠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視(600度以上)等。(2)調查某種遺傳病的發病率時,要在群體中隨機抽樣調查,并保證調查的群體足夠大。某種遺傳病的發病率=(某種遺傳病的患者數/某種遺傳病的被調查人數)×100%調查某種遺傳病的遺傳方式時,要在患者家系中調查,并繪制遺傳系譜圖。調查過程確定調查課題↓確定調查的目的要求↓制訂調查的計劃↓實施調查活動↓整理分析調查資料33.“遺傳病發病率”與“遺傳方式”的調查比較項目 調查對象及范圍 注意事項 結果計算及分析遺傳病發病率 廣大人群隨機抽樣 考慮年齡、性別等因素,群體足夠大 患者人數/被調查總人數×100%遺傳方式 患者家系 正常情況與患病情況 分析基因顯隱性及所在染色體的類型(1)在做相關題目時,注意調查的內容是發病率還是遺傳方式,然后再做具體分析。(2)在分析遺傳方式時,先確定是否為單基因遺傳病,然后再分析致病基因的顯、隱性及是否在性染色體上。34.遺傳病的檢測和預防(1)措施:主要包括遺傳咨詢和產前診斷。(2)遺傳咨詢的內容和步驟35.產前診斷(1)B超檢查:屬于個體水平檢查,可以檢查胎兒的外觀和性別,不能檢測染色體異常遺傳病和基因異常病。(2)羊水檢查和孕婦血細胞檢查:屬于細胞水平,可以檢測染色體異常遺傳病和遺傳性地中海貧血癥。(3)基因檢測概念:通過檢測人體細胞中的DNA序列,以了解人體的基因狀況。意義:可以精確地診斷病因;可以預測個體患病的風險,從而幫助個體通過改善生存環境和生活習慣,規避和延緩疾病的發生;預測后代患病概率。爭議:人們擔心由于缺陷基因的檢出,在就業、保險方面受到不平等待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