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經濟全球化——高考政治一輪復習大單元知識清單第六課走進經濟全球化經濟全球化1.含義:商品、服務及技術、資金、勞動等要素,通過日益頻繁的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在全球范圍內迅速流動和廣泛配置,世界經濟出現了高度融合的局面,這就是經濟全球化。2.表現:①生產全球化: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生產領域的國際分工與協作不斷深化、加強,世界各國的生產相互聯系、相互協作,各國的生產活動成為世界生產鏈條中的一個環節。這樣可以充分發揮各國的比較優勢。②貿易全球化:隨著對外開放程度的提高和國際分工的深化,世界各國都被卷入國際市場交換之中,對國際貿易的依賴度不斷提高。除了商品,服務、資本、技術、勞務也進入了交易范圍并迅速發展。③金融全球化:伴隨著生產和貿易全球化,國際金融市場迅速擴張,形成了以國際金融中心為依托,通過信息網絡運行的、全球統一的、不受時空限制的、國內外金融市場相互貫通的、無國界的全球性金融市場。3.影響全球化的主要因素①根本動力: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和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一方面,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擴張國外市場:另一方面,運輸和通信手段發生革命性變化,使得全球經濟活動越來越便捷,為經濟全球化奠定了物質技術基礎。②根本動因:世界各國對本國、本民族利益的追求。驅使資本不斷不斷突破疆域限制,在全球落戶、投資、開發,使得商品、服務、技術、資金、勞務在全球范圍自由流動。③體制基礎:市場經濟體制為經濟全球化奠定了體制基礎。沒有市場經濟的全球化也就沒有真正的經濟全球化。4.重要載體跨國公司①含義:跨國公司是指以母國為基地,通過對外直接投資,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設立分支機構或子公司,從事國際化生產、銷售和其他經營活動的國際大型企業。②目的:實現自己的最大利益。③積極作用:推動著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深入發展與國際分工的深化;促進全球資源配置的優化和全球的科技合作與進步。④負面影響:不考慮母國或東道國的國家利益,實行跨國行業壟斷、破壞國際市場的公平競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落后產能和環境污染等。5.機遇與挑戰(1)經濟全球化的機遇(積極意義)①經濟全球化符合經濟規律,符合各方利益。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產物,又推動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②經濟全球化促進商品、服務和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流動,促進國際分工水平提高和國際貿易迅速發展,從而推動世界范圍內資源配置效率提高、科技進步、產業轉移與結構升級,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強勁動力③發展中國家參與經濟全球化有利于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推動自身經濟發展。(2)經濟全球化的挑戰(消極影響)①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世界經濟發展面臨著不平衡問題。②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世界經濟發展面臨的不確定性和風險加劇。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一國的經濟波動可能殃及他國,甚至影響全世界,釀成國際性的經濟危機或金融危機。(3)讓經濟全球化更有活力①要適應經濟全球化,引導好經濟全球化走向,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讓不同國家、不同階層、不同人群共享全球化好處。②要建設創新型世界經濟,開辟增長源泉:要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拓展發展空間:要建設聯動型世界經濟,凝聚互動合力:要建設包容型世界經濟,夯實共贏基礎③要完善全球治理。有效解決跨國問題,需要各國共同協商、加強合作。第七課時經濟全球化與中國第一框 開放是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1.開放新格局:①開端: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對外開放的重大決策。②成就: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建立了中國特色開放型經濟體系。③新時代我國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更加主動地參與和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形成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格局,依托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促進國際合作,實現互利共贏。2.如何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①市場優勢:要依托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以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效應,提升貿易投資合作化質量和水平。②對外貿易:要推動貨物貿易優化升級,創新服務貿易發展機制,發展數字貿易,加快建設貿易強國。③營商環境:要合理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依法保護外商投資權益,營造市場化、法制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④對外合作:要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和合作,維護多元穩定國際經濟格局和經貿關系。⑤原則:我國實行對外開放,必須始終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3.對外開放與自力更生的關系比較項 對外開放 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地位 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必須長期堅持 是建設的出發點,這也是中華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奮斗基點原因 開放是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未來中國經濟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在更加開放的條件下進行,中國的對外開放不會停滯,更不會走回頭路。 中國是人口眾多的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大國,任何時候都不能依賴別人搞建設。要求 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更加主動地參與和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形成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格局,依托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促進國際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我們尤其要矢志不移地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把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關鍵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對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障國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聯系 ①首先,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對外開放的基礎,要在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前提下執行既定的對外開放政策,并在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礎上逐步地擴大對外開放。 ②其次,堅持對外開放有利于增強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通過對外開放可以借鑒世界上先進的技術、管理、經驗以及有目的地利用先進的設備和其他生產要素,加快現代化建設進程。 ③最后,任何閉關自守、盲目排外或只靠他國來獲得發展的做法都是錯誤的。第二框做全球發展的貢獻者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者1.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①國際:我國緊緊抓住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機遇,積極應對經濟全球化的沖擊和挑戰。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贏得了良好的國際環境。②國內:促進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健全,推動了開放型經濟水平的提高,帶動了國內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提高了人民群眾的收入和生活水平。2.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貢獻者①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始終敬開胸襟、擁抱世界,不斷以中國的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推動開放性世界經濟,更好惠及各國人民,積極做出中國貢獻。②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民生活得到極大改善,我國數億貧困人口成功脫貧這本身就是對世界發展的巨大貢獻,也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了有益啟示。③中國的發展為世界各國的發展提供了機遇。A.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為世界各國提供了更廣闊的市場、更充足的資本、更豐富的產品、更寶貴的合作機會,為全球經濟的穩定和增長提供了持續強大的推動力。B.中國同一大批國家的聯動發展,使全球經濟發展更加平衡。C.中國改革開放持續推進,為開放型世界經濟的發展提供了重要動力。二、推動經濟全球化發展1.中國態度:中國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始終做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促進世界共同發展、持續發展,建設一個共同繁榮的世界。2.中國主張:①作為世界主要經濟體和負責任的大國,中國奉行多邊貿易體制,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反對貿易保護主義。②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規則制定,按照共同制定的規則辦事,通過協商為應對共同的挑戰找到共贏的解決方案。③中國堅持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大方向,為世界經濟增長發掘新動力,使世界經濟增長更加包容。3.中國行動:我國以共建“一帶一路”為重點,推動中國與沿線國家共同繁榮。共建“一帶一路”不僅著眼于促進我國自身發展,而且以我國發展為契機,讓更多國家搭上我國發展快車,同沿線各國共同分享中國的發展機遇,幫助其實現發展目標。4.區分引進來和走出去:①“引進來”是指利用國外的資金、技術、人才及先進的管理經驗等,其主要目的是彌補和改善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資金、人才不足,技術和管理落后的狀況。“常用標志詞有:吸引外資(引進投資、外商投資)、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進口設備。②“走出去”是指通過到境外投資辦廠、對外承包工程與勞務輸出等各種形式,與其他國家進行經濟技術合作。常用的標志詞有:對外投資、海外并購、承攬海外工程等5.應對貿易摩擦和貿易保護主義的措施①要有經濟安全的防范意識,充分利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和法規,積極應訴。②樹立新發展理念、加快產業調整步伐、加大研發投入的力度,大大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把營銷戰略的重點從價格競爭轉到質量競爭的軌道上來,優化出口貿易的結構。③企業要通過采用先進的技術,加強管理,增強企業的競爭力,自覺抵制低價競爭,實施名牌戰略,變“以價取勝”為“以質取勝”。企業要堅持市場多元化戰略,努力拓展國內市場,在鞏固原有市場的同時,積極開拓新興的國際市場⑤政府應積極采取措施支持企業應對國外貿易壁壘,完善我國的反傾銷、反補貼措施及相關法律制度,實行有理有度的保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