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1)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高考政治一輪復習大單元知識清單第四課探索認識的奧秘1、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辯證關系:感性認識是認識的初級階段,理性認識是認識的高級階段,感性認識有待于發展、深化為理性認識,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二者相互滲透、相互包含,具有辯證統一關系。2、★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原理:①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決定認識)。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實踐是認識的目的。②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正確的認識會促進實踐的發展,錯誤的認識會阻礙實踐的發展。方法論:①我們既要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積極投身社會實踐:(實踐決定認識的方法論)②又要重視科學理論的指導作用,做到理論與實踐具體的歷史的統一。(認識具有反作用的方法論)【說明】①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不能說成:實踐是認識的主要來源。認識的途徑有兩個分別是間接經驗和直接經驗。認識的來源只有一個,途徑有兩個。②孤立的實踐活動不存在(即脫離了他人和社會活動),單個人的社會活動是存在的(即一個人完成)。★區分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動力、檢驗標準、根本目的來源 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強調的是認識在實踐基礎上“從無到有”;動力 實踐是認識的“動力”強調的是認識在實踐基礎上的“深化和發展”。關鍵點“實踐有新的需要”“新的認識工具出現”“人的認識能力和水平提高”。檢驗標準 認識回到實踐中去,指導實踐。沒有談到指導的結果如何。目的 認識指導實踐成果了或者失敗了,談到了指導實踐的結果。3、★真理的客觀性:(真理具有絕對性)真理是標志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屬性是客觀性。真理只有一個,真理面前人人平等。4、★真理的具體性、條件性:(真理具有相對性)①真理是有條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范圍。②真理是具體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對于特定的過程來說的,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具體的歷史的統一。真理和謬誤往往是相伴而行的,要求我們要正確對待錯誤。5、★認識的反復性、無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原理:①認識具有反復性,人們對一個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②認識具有無限性,人類的認識是無限發展的,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③認識具有上升性。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的循環是一種波浪式前進或螺旋式上升的過程。真理在發展中不斷地超越自身。方法論:我們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認識的反復性)①認識受到各種條件的限制。從認識的主體來看,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總要受到具體的實踐水平的限制,總要受到不同的立場、觀點、方法、知識水平、思維能力、生理素質等條件的限制。②從認識的客體來看,客觀事物是復雜的、變化著的,其本質的暴露和展現有一個過程。第五課尋覓社會的真諦1、★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1)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①有什么樣的社會存在,就有什么樣的社會意識。②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要從社會存在的實際出發,實事求是。(2)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①社會意識有時會落后于社會存在,有時又會先于社會存在而變化、發展。②落后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阻礙作用,先進的社會意識可以正確地預見社會發展的方向和趨勢,對社會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方法論:要樹立正確的社會意識,克服錯誤的社會意識,重視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2、物質資料生產的重要性:①物質資料的生產活動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②生產方式決定著社會的性質和面貌,生產方式的變革決定著社會形態的更替。3、★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辯證關系:原理:(1)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①生產力的狀況決定生產關系的性質。②生產力的變化、發展,遲早會引起生產關系的變革。(2)生產關系對生產力具有反作用。①當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發展狀況時,它對生產力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②生產關系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狀況時,它對生產力的發展起阻礙作用。方法論:要尊重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大力發展生產力,不斷調整生產關系,使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狀況。4、★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辯證關系:原理:(1)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①當上層建筑適應經濟基礎狀況時,它就促進經濟基礎的鞏固和完善;②當它不適應經濟基礎狀況時,就會阻礙經濟基礎的發展和變革;③當上層建筑為先進的經濟基礎服務時,它就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推動社會進步;④當它為落后的經濟基礎服務時,則束縛生產力的發展,阻礙社會前進,方法論:要尊重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調整上層建筑中不適應經濟基礎發展的方面和環節,使上層建筑適應先進的經濟基礎。5、★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6、★人類社會的基本規律(社會歷史發展的規律):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狀況的規律、上層建筑一定要適應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 (原理3+原理4)7、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和過程:社會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發展的過程是曲折的。8、★社會發展的動力:①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社會基本矛盾。(即: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②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階級斗爭是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改革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③社會發展的主體動力:人民群眾。9、★改革的性質、作用和根本目的:①性質: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②作用: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③目的: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的發展,使上層建筑適應經濟基礎的發展。★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是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要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1、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1)基本內容:①群眾觀點:相信人民群眾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切向人民群眾負責,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②群眾路線: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2)地位:①群眾觀點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根本立場和根本觀點,是黨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根本出發點。②群眾路線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根本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的原因:①群眾路線是我們凳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是我們黨永葆青春活力和戰斗力的重要傳家寶。②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最重要的就是靠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密切聯系群眾。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的做法:①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人民主體地位。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億萬人民自己的事業,必須發揮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更好地保障人民權益,更好地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六課實現人生的價值1、物的價值:事物的價值取決于客體(物)的屬性和主體(人)的需要。2、★人的價值:①人的價值在于通過自己的活動滿足社會、他人和自己的需要,最主要在于對社會的貢獻。(人的價值在于創造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②人既是價值的創造者,又是價值的享受者。③對一個人的價值的評價歸根到底是看他的貢獻,最根本的是對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事業的貢獻。要求我們把人的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統一起來,在對社會的貢獻中實現自身的價值。3、★價值觀的導向作用:(1)價值觀對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活動有重要導向作用。①價值觀影響著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和評價。②價值觀影響著人們改造世界的活動,影響人們的行為選擇。價值觀是人生的重要向導。(3)價值觀承載著一個民族和國家的精神追求,體現著一個社會評判是非曲直的標準。①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克服錯誤的價值觀;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社會主義的集體主義價值觀,4、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1)基本內容: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重要性: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體現了社會主義本質要求,繼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體現了時代精神,(3)要求:①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無時不有;②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人們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③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5、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1)關系:價值判斷是價值選擇的基礎,價值選擇是價值判斷的體現(2)特點:①社會歷史性: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會因時間、地點和條件的變化而不同。②階級性:面對同一事物或行為,不同階級和階層的人會作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③主體差異性: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往往因人而異。不同的人對同一事物可能作出不同的價值評價,(3)評價標準:①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客觀標準、基本標準)②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主觀標準、最高標準)(★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就必須堅持真理,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6、★價值的創造和實現:(如何實現人生價值)(1)根本途徑:積極投身于為人民服務的實踐,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擁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徑。(弘揚勞動精神,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和實現價值)(2)客觀條件: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創造和實現價值。(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人們創造和實現人性價值的前提。要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的關系。)(3)主觀條件:在砥礪自我中創造和實現價值。(①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需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需要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②需要努力增長自己的才干,全面提高個人素質;)需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確價值觀的指引;④需要錘煉品德修為,不斷打牢道德根基。)[易錯易混]1、實踐的特點:客觀物質性、主觀能動性、社會歷史性(還可以寫:直接現實性)2、認識的特點:反復性、無限性、上升性3、真理的特點:客觀性、具體性、條件性4、意識的特點:目的性、自覺選擇性、能動創造性5、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特點:社會歷史性、階級性、主體差異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