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十三課 實現人生價值第一框 在勞動中創造人生價值本節課是七年級上冊教材的落腳點,主要目的在于引導學生過有意義的生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本框主要從勞動的角度,闡釋了為什么要在勞動中創造人生價值。教材主要從三個方面闡述了勞動的重要性:一是人生價值是通過勞動創造的;二是衡量一個人人生價值的尺度;三是人世間的一切美好生活都是通過勞動來創造的。其目的在于引導學生樹立勞動觀念,熱愛勞動,尊重勞動者,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七年級學生或多或少地參加過一些勞動,對于勞動有了一定的認知。但由于受年齡、認知水平的限制以及社會因素的影響,還存在“好逸惡勞”“輕視體力勞動者”等一些錯誤的勞動觀念,對勞動的重要性認識也不夠深刻。道德修養 熱愛勞動、尊重勞動者,懂得勞動最光榮,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健全人格 學習勞動模范的優秀品質,弘揚勞動精神,養成熱愛勞動的習慣。責任意識 自覺樹立勞動觀念,弘揚勞動精神,熱愛勞動,尊重勞動者,增強對自己、對社會、對國家的責任感。教學重點 勞動的重要性。教學難點 尊重不同職業、不同崗位的勞動者,把勞動精神落實到日常生活中。1.利用勞動模范的故事和現實生活中的勞動案例,展示勞動的價值和意義。2.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勞動,感受勞動帶來的成就感和幸福感。3.鼓勵學生思考和討論勞動在個人生活和社會中的作用。一、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多媒體播放視頻:《2024年全國五一勞動獎和全國工人先鋒號表彰大會召開》。思考問題:黨和國家為什么要表彰先進集體和個人并頒發勞動獎狀和獎章?學生交流、討論、回答。教師導入:美好生活是靠勞動創造的。新時代的偉大實踐,為我們實現人生價值提供了廣闊的舞臺。我們為什么要在勞動中創造人生價值呢?讓我們一起在今天的學習中找到答案。二、師生互動 探究新知探究一 什么是人生價值?1.活動環節一:認識人生的價值多媒體出示教材P95“生活觀察”。思考問題:圖中人物的勞動為社會帶來了什么?學生交流、思考、回答。提示:①農民在田里忙碌,為我們種植出糧食和瓜果蔬菜,保障了國家糧食安全。②工人在生產一線作業,推動我國產業發展、經濟進步。③科研工作者做研究可以為社會提供新的技術、新的產品和新的理論,帶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推動生產力的發展,提升人民生活水平。④交通警察執勤維護道路交通秩序,促進社會和諧穩定。⑤他們在自己的崗位上辛勤勞動,為社會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為社會進步作出了貢獻,為社會創造了價值,也創造和實現了人生價值。教師講述:他們的勞動對自己、對他人都具有積極意義,這就是人生價值的體現。那么,什么是人生價值?學生嘗試回答。教師講述:人生價值的含義:人生價值是指人的生命和活動對自己、他人和社會所具有的積極意義。探究二 在勞動中實現人生價值的原因2.活動環節二:在勞動中感受幸福和愉悅多媒體出示材料:“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這是我國人民的美好愿望!這些愿望早已實現。★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將航天員第一人楊利偉成功送入太空。★2020年10月27日,我國自行設計研制的載人潛水器“奮斗者”號,在馬里亞納海溝成功下潛突破1萬米,達到10 058米,創造了中國載人深潛的新紀錄。★2021年7月4日,中國空間站航天員首次執行出艙活動,并取得圓滿成功。廣大科技工作者看到神舟飛船成功發射、潛水器成功深潛,他們心中充滿了幸福感和成就感,因為這些是他們日日夜夜辛苦勞動的成果!思考問題:根據上述材料,概括為什么要在勞動中創造人生價值。學生交流、討論、回答。教師講述:人生價值是通過勞動創造的。人們通過勞動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人們各種各樣的愿望都是在勞動中實現的,人們在勞動中感受到幸福和愉悅,體會到人生的價值和美好。3.活動環節三:衡量人生價值的尺度引導學生閱讀教材P96“探究與分享”。思考問題:在李培生、胡曉春的事跡中,哪些細節打動了你?學生交流、討論、回答。教師進一步列舉平凡的崗位作出突出貢獻的普通勞動者的故事。“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劉玲琍事跡劉玲琍,湖南衡陽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師,她扎根講臺,堅持做一件事,就是讓聽障孩子在有愛的環境中,學習開口說話。劉老師自編教材,自創唇舌操、觸摸法和情境教學法,每天一對一教學,讓學生感受氣流的大小、聲帶的震動。30余年來,她教的80多名聽障學生中有20多名考上了大學。一個普通老師傾盡所有為生命解鎖,她從命運那里奪回一對又一對翅膀,帶領孩子們飛離寂靜的牢籠。她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思考問題:劉玲琍的事跡對我們實現人生價值有什么啟示?學生交流、討論、回答。教師講述:一個人對他人和社會的貢獻是衡量其人生價值的尺度。一般來說,一個人通過勞動為他人和社會作出的貢獻越大,他的價值就越大。人們的職業不同、崗位有別,但只要為社會進步作出了貢獻,就是為社會創造了價值,也就創造和實現了人生價值,就應當得到社會的尊重和積極評價。4.活動環節四:勞動創造美好生活多媒體出示材料:千百年來,中華民族以勤勞智慧聞名于世。我們所取得的每一項成就,都是廣大人民用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換來的。 思考問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請談談我們該怎樣把中國夢變成現實?學生交流、討論、回答。教師講述:人世間的一切美好生活都是通過勞動來創造的。我們所取得的每一項成就,都是廣大人民用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換來的。今天,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景都要靠勞動來實現。三、暢所欲言 歸納總結1.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何收獲?與大家分享一下。2.教師總結:要在勞動中創造人生價值的原因:(1)人們通過勞動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2)一個人通過勞動為他人和社會作出的貢獻越大,他的價值就越大。(3)人世間的一切美好生活都是通過勞動來創造的。本節課教學邏輯清晰,教學目標基本達成,重點突出,難點突破。所舉例子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學生容易理解,也利于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學設計以學生為本,盡量給學生自主發揮的時間和空間,各環節都在引導學生發現、體會、感悟、提高,在此基礎上滲透德育目標,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