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框 敬畏生命本節課旨在引導學生理解并踐行對生命的敬畏,要珍愛自己的生命,關懷他人的生命,自覺過道德生活。教材主要從“為什么要敬畏生命”和“如何敬畏生命”兩個角度展開闡述,讓我們既感受到生命的脆弱與艱難,又體會到生命的堅強、崇高和神圣,讓我們對生命有一種敬畏的情懷,同時也讓我們懂得了遵循自然界的規律,關愛他人的生命,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就是對生命的敬畏。只有敬畏生命才會守護生命、珍愛生命。本節課為后面第九課和第十課的學習打下基礎。七年級學生對生命有了初步的認知,他們知道了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跡,生命是獨特的、有限的、代代接續的,他們也知道生命的可貴,要敬畏生命。但不少學生往往關注的是自己的生命,對他人的生命不夠重視,缺乏正確的生命價值觀。道德修養 培養學生對生命的敬畏之心,能夠自覺關愛他人的生命。健全人格 通過教育引導,促進學生形成尊重生命、珍視生命的健全人格。責任意識 自覺踐行生命至上、休戚與共的觀念,培養珍愛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懷,樹立正確的生命道德觀,增強生命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教學重點 知道如何做到敬畏生命。教學難點 培養珍愛自我生命,關懷和善待身邊其他人生命的情感。1.利用視頻資料、案例分析、小組討論等方法,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敬畏生命的意義。2.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分享個人對敬畏生命的理解和體會。3.鼓勵學生思考在面對生命威脅時如何做出正確的選擇和行動。一、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多媒體出示材料:每年4月份的清明節,人們掃墓祭祖;每年9月30日的烈士紀念日,人們莊重地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每年12月13日的國家公祭日,人們沉重地向南京大屠殺死難者敬獻花圈。思考:人們為什么要這么做?學生自由討論回答。提示:這么做是為了悼念生命,體現對生命尊重、敬畏的情懷,體現了生命之間是息息相關的。教師過渡:每個人的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就讓我們懷著敬畏之心,一起來探究《敬畏生命》吧。二、師生互動 探究新知探究一 敬畏生命的意義1.活動環節一:敬畏生命材料一 2022年8月,重慶市持續高溫,縉云山發生火災。蔓延的山火不斷向山下擁有80萬常住人口的居民區逼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受到威脅。無數救援人員迎著烈火“逆行”而上,僅用不到10天的時間,各處山火就被全部撲滅。材料二 2023年8月,吉林省舒蘭市突降暴雨,引發特大山洪。百余名群眾被轉移后,通信中斷,情況不明。危急形勢下,防汛工作小組帶領水利部門專家、通信保障人員、地質專家、志愿者等奔赴抗洪現場,經過近36個小時的努力,與失聯群眾取得聯系,并通過衛星電話報告平安。思考問題:(1)看到這些場景,你的感受是怎樣的?(2)為什么在危險來臨時,有人會奮不顧身地選擇“逆行”?學生交流、回答。教師講述:當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人為的災難、不可預知的意外時,我們會感受到生命的脆弱與艱難;當人們萬眾一心,為挽救生命而努力、為守護生命而拼搏、為悼念生命而默哀時,我們又會體悟到生命的堅強、崇高和神圣。我們對生命要有一種敬畏的情懷。探究二 敬畏生命的做法2.活動環節二:尊重生命多媒體出示材料:那天,小明偶然聽到醫生告訴爸爸,奶奶的病情更嚴重了,已經沒法再治療了。小明聽后心里很難受。不久奶奶去世了,小明更加悲傷了。思考問題:從生命發展的自然規律的角度,談談你的認識。這對我們敬畏生命有何啟示?學生交流、回答。提示:對人類而言,新陳代謝、生老病死是我們每個人都無法抗拒的生命發展的自然規律。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歸宿。教師總結:敬畏生命,就要尊重并遵循生命存在和發展的規律。“天地之大德曰生”,萬物的生長和生命的延續是宇宙天地間的重大法則。我們的生命是大自然的組成部分。效法天地自然,遵循自然界的規律,是對我們的生命最好的珍視和善待。教師補充:“天地之大德曰生”意思是天地的最大恩德,是為宇宙和人類提供了生生不息的環境,讓各類生命各得其所、安身立命。“效法”:仿照之意,照著別人的做法去做。“天地自然”簡而言之為,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按照自己的本性存在和發展,不受外界干預。“效法天地自然”:我們要順應自然規律,遵循自然界的規律。3.活動環節三:關愛他人的生命多媒體出示教材P64“探究與分享”:思考問題:你從上述情境中發現了哪些共同點?學生交流、回答。教師講述:敬畏生命,就要關愛他人的生命。“仁者愛人”“推己及人”,要求我們從珍惜自己的生命走向關愛他人的生命,謹慎地對待生命關系、處理生命問題,尊重、關懷和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教師補充:“仁者愛人”的意思是,那些具有仁德之心的人會去關愛和尊重他人。“推己及人”是用自己的心意去推想別人的心意,指設身處地替別人著想。4.活動環節四: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多媒體播放視頻——2024年6-7月“鄱陽湖決堤”,黨和政府組織撤離人民,抗洪救災。思考問題:為什么抗洪救災中,黨和政府首先考慮的是人民?學生交流、回答。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閱讀教材P65“閱讀感悟”。思考問題:當人民的生命遇到威脅時,黨和國家竭盡全力挽救和保護最廣大人民的生命,這啟示我們怎樣敬畏生命?學生思考、回答。教師講述:敬畏生命,就要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生命重于泰山,每個人的生命都比金錢、權勢等身外之物更為重要。當人民的生命遭遇天災人禍的威脅時,竭盡全力挽救和保護最廣大人民的生命,這是我們對“生命最寶貴”的生動詮釋和切實踐行。教師總結:我們應如何敬畏生命?(1)尊重并遵循生命存在和發展的規律。(2)關愛他人的生命。(3)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三、暢所欲言 歸納總結1.請學生分享本節課的收獲,再由教師補充總結。2.教師總結:生命是寶貴的,我們要從對自己生命的珍惜,到尊重、關懷和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進而能與周圍的一切生命休戚與共,這樣我們的世界才會更加和諧、美好。本節課的主要教學任務就是幫助學生了解人對生命的敬畏之心,懂得追求生命的美好,使學生逐步形成珍愛生命的價值觀,從而為自己的健康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在教學過程中,通過采取多樣化的學習方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合作學習能力,同時聯系生活實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