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0)村落、城鎮與居住環境第10課 古代的村落、集鎮和城市一、村落的產生1.居住形式:經歷了從穴居、巢居、半穴居到地面筑屋的演變。2.村落的出現(1)原因:農業出現以后,人們筑屋定居,形成村落。(2)表現:最早出現在兩河流城,埃及的尼羅河流域,印度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國的黃河、長江和遼河流域等,也存在大量的原始村落遺址。(3)特點:村落建有住宅、倉廩、地窖和公共活動場所等。(4)影響:為人們的定居、繁衍和防衛提供了條件和保障,也為人們進行集體活動提供了便利。二、集鎮的出現1.興起(1)原始社會末期,手工業與農業分離,手工業者開始在便于交換的地方集聚形成了古代集鎮的雛形。(2)商人的出現使手工業者聚居的地方迅速繁榮,逐漸成為一定地域內的經濟中心。(3)商人和手工業者為了保護其財富和人身安全,在聚居的地方筑壘設防,形成集鎮。2.中國古代的集鎮(1)中國古代的鎮主要是為軍事目的而設的。(2)兩宋時期:工商業者經營及定居的集鎮發展起來。(3)元朝:運河沿岸興起了很多工商業集鎮。(4)明清時期:集鎮進一步發展并出現專業分工。三、城市的產生1.含義:是一定區域內政治權力、軍事防御、經濟活動、宗教祭祀的中心場所。2.西方古代的城市(1)產生:約公元前3500—前3100年,兩河流域蘇美爾人生活的地區出現了城市。世界上主要的農業區域,都相繼產生了一批早期城市。(2)代表:古希臘和古羅馬的城市古希臘 城市布局中已反映出行政、防御、宗教和商業的功能古羅馬 城市的道路系統和供水排水系統,成為后來西方城市建設的標準歐洲中古時期 出現了一些以手工業者和商人為核心的新型城市和城鎮3.中國古代的城市(1)布局:主要分為宮殿區、手工業區和商業區、居民區。(2)商朝:城市已初具規模,統治者的宮殿和宗廟位于城市的中心。(3)周朝:營建城市形成制度,城邑選址、面積,以及城墻高度、城郭門數、道路寬狹、宮室種類、市場分布都有規定。周朝城邑大致分為三等,天子王城、諸侯都邑、卿大夫的采邑,各有定制。四、世界各地的民居1.影響民居的因素:居住地的自然環境,當地的社會經濟水平與文化習俗。2.兩河流域的民居(1)自然環境:雨水稀少,沒有森林,缺乏木材。(2)特點建筑材料 用黏土和蘆葦混合制成的磚塊和木材布局 幾戶人家的房屋墻壁貼著墻壁建在一起;結構都是由前庭、前室、主室構成3.古埃及的民居(1)建筑材料:大多數房屋用泥和木材修建;用木樁搭建框架,用樹枝和混合麻纖維的黏土筑墻壁;在上面搭上屋梁;用椰子葉鋪成屋頂,用以防曬保溫。(2)特點:房屋留有小洞或小窗,庭院是家庭活動場所,院落的周圍有柱廊。4.中國古代的民居(1)遠古:巢居和穴居構成中國民居最早的兩大類型。(2)先秦以來:遵循嚴格的等級觀念和長幼有序的禮儀制度。(3)明朝:磚木結構的民居建筑開始普及。5.古希臘羅馬民居:帶有列柱圍廊的中庭是民居的核心。混凝土、拱券和希臘柱式相結合,成為古羅馬建筑最主要的特征。3世紀,古羅馬出現了集體住宅;4世紀時,出現復合式公寓。6.古代北美的民居(1)北美大平原的印第安人:過著游獵生活,住在圓錐形的帳篷中。(2)亞馬孫雨林中的印第安人:從事耕作,兩三年后遷徙到別處;住在圓形的公共居所中,屋內不分隔間;每個家庭有自己的區域。第11課 近代以來的城市化進程一、城市化的演進1.概況(1)路徑:工業革命以來,工業生產逐漸向城市集中,越來越多的人從鄉村走向城市。(2)影響: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所需的勞動力與消費市場,對城市的設施與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表現世界城市化 ①英國的城市化伴隨著工業革命展開。到1851年,英國成為當時世界上第一個城市人口超過總人口50%的國家,之后,其他資本主義國家也加快了城市化步伐。 ②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發達國家城市化水平進一步提高,發展中國家城市化速度加快。中國城市化 ①鴉片戰爭后,中國沿海城市上海、天津、廣州等成為通商口岸,逐漸發展起資本主義工商業,開啟了近代中國城市化的進程。 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城市化進入新階段。1978年后,城市化進程加快。21世紀以來,城市化迅猛發展。二、居住條件的改善1.居住條件條件 城市的發展和建筑技術的革新表現 ①19世紀50年代,美國人發明了電梯 ②19世紀70年代,比利時的一個住宅項目首次使用鋼筋混凝土技術 ③20世紀以來,集中供暖和制冷得到推廣,私人衛生間等快速普及2.生活服務: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城市中的社區蓬勃發展,為城市居民提供各個方面的服務;各種服務設施不斷完善,為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們提供了極大便利。三、基礎設施的發展1.原因:城市經濟的發展、規模的擴大以及功能的增加,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出更高的要求。2.歷程(1)世界:鋼鐵管道用于水網建設,自來水與排水系統逐漸普及到百姓家中;煤氣燈、電燈的出現創造了新的城市夜生活方式;電報、電話逐漸普及,便利了人們的通信聯系;19世紀末,第一條地鐵線在倫敦問世,柏林、紐約等城市開始將鐵路高架橋納入交通網絡;20世紀以來,電車、汽車、自行車得到普及。(2)中國近代中國 特點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主要集中在一些經濟相對發達的城市,尤其是通商口岸表現 1864年,上海煤氣公司成立。此后,自來水、電力、公路,電報、電話等事業也逐漸發展起來問題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水平依然有限,且很不平衡現代中國 原因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經濟飛速發展表現 自來水、天然氣等通到家家戶戶,污水、垃圾處理設施逐步標準化和環保化;城市道路四通八達,人們可以乘坐多種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四、城市化進程中的問題1.環境污染:工業廢氣、汽車尾氣導致空氣污染;生活與工業廢水造成水源污染。2.貧富分化:工業化、城市化帶來了巨大的社會財富,這些財富聚集在少數資本家手中,工人階級生活貧困。3.交通擁堵:私人汽車的普及,使交通擁堵成為城市的普遍問題。4.其他:犯罪率上升、失業者增加等社會問題日益突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