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4張PPT)《經濟與社會》的學科邏輯——經濟高質量發展線第一課第二課第四課目標經濟高質量發展制度保障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①貫徹新發展理念②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③推動形成“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第三課(全書的落腳點)如何實現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生產資料所有制與經濟體制考點一:我國的生產資料所有制考點二: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考點二: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二十屆三中全會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召開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成為十年來第一個重點探討經濟改革的全會,并將開啟新一輪的全面深化改革,從而以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全會提出,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內在要求。必須完善宏觀調控制度體系,統籌推進財稅、金融等重點領域改革,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要完善國家戰略規劃體系和政策統籌協調機制,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完善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機制。考情和課標課標要求1.理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作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之一,既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又同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是黨和人民的偉大創造。2.闡述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的意義。3.辨析經濟運行中政府與市場的關系。4.解析宏觀調控的目標與手段。考點要求 考題統計 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2024 選擇題:遼吉黑、湖北卷、北京卷、江西卷2023 選擇題:北京卷、湖北卷、廣東卷主觀題:山東卷2022 選擇題:湖南卷、山東卷、湖北卷主觀題:廣東卷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2024 選擇題:全國卷、浙江卷2023 選擇題:全國卷2022 選擇題:山東卷第二課 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備知識必備知識1.資源配置的基本手段,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2.市場調節的優點和缺陷;3.市場體系的基本要素、構成、作用、要求;4.為什么要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及如何建設;5.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地位、基本特征;6.我國政府經濟職能、作用和要求;7.宏觀調控的地位、含義、主要目標和常用的經濟手段;8.市場機制有效的目標和措施;9.微觀主體有活力的依據和措施;10.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市場調節市場體系市場缺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特征政府的經濟職能科學的宏觀調控無形之手攜手并進,雙輪驅動三大機制調節優點地位 特征彌補缺陷有形之手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圖譜清單配置資源的兩種基本手段計劃 和 市場市場調節的機制價格、供求、競爭等市場調節的優缺點優點和缺陷知識點1 市場調節必要性基本 手段 計劃市場資源的有限性和人類需求的無限性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為了更好滿足人類的多方面需要,社會必須合理配置有限的資源。計劃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就是計劃經濟體制(改革開放前)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就是市場經濟體制(改革開放后逐步建立,1992年正式提出)考點二 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知識點1 市場調節注意:手段≠經濟體制:計劃和市場是配置資源的兩種手段,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是兩種經濟體制。計劃是“看得見的手,有形的手”,屬于事前調節。市場是“看不見的手,無形的手”,屬于過程調節。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體制都需要計劃和市場(各有優劣)兩種手段來配置資源,但兩種手段的地位是不同的。計劃經濟:計劃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經濟市場經濟: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經濟1.合理配置資源的必要性及基本手段三個機制:價格機制、供求機制、競爭機制 (價格是市場機制的核心)市場機制就像一只“看不見的手”,引導和調節資源在全社會的配置。2.市場調節的機制放寬市場準入規則降低企業進入市場門檻進入市場的企業增多供給增加競爭加大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商品質量提高和價格降低買到物美價廉的商品商品種類的豐富和數量的增加消費者受益市場機制的作用是通過價格、供求和競爭來實現的。拓展1:三大機制(1)價格機制:價格是市場機制的核心,是引導資源配置的指示器。通過市場價格的調節,使資源在各個生產部門之間保持適當的比例。(2)供求機制:生產者、經營者根據供求的變化不斷調節生產經營活動,引導人、財、物在全社會的配置。(3)競爭機制:競爭是市場活動的靈魂。通過買者之間、賣者之間、買賣雙方之間圍繞價格和質量方面的較量,使社會資源不斷向效益高、急需發展的產業和企業流動,價值規律的要求得以貫徹。市場機制就是在價值規律作用下,通過競爭,價格在供求影響下圍繞價值上下波動。引導著商品生產者、經營者,調節人、財、物在全社會的配置。寫出下列行為所運用的資源配置機制:豬肉價格下跌,養豬戶減少生產規模 供求機制運用新技術新模式提高豬肉品質 競爭機制疫情期間口罩需要激增,口罩價格上漲 價格機制拓展2: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2023遼寧卷)近年來,農村快遞數量上升,暴露出農村快遞運力不足、成本高等問題。為解決以上問題,某市采用公交公司與11家快遞公司聯運的方式,多舉措激發各市場主體活力。圖2中措施與直接結果匹配正確的是:A.甲-② 丙-④B.乙-① 丁-③C.丙-① 乙-④D.丁-② 甲-③D考向演練3.市場調節機制(1)地位: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2)運行機制:通過價格、供求、競爭等機制來調節。市場機制就像一只“看不見的手”引導和調節著資源在全社會的配置。(3)優點:市場價格及其波動,能夠反映供求狀況及其變化,市場供求的變化也會影響市場價格。市場競爭能夠引導資源流向效率高的領域和企業,推動科學技術和經營管理進步,實現優勝劣汰。資源合理配置資源有效利用不是萬能的 調不了 國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給不能由市場來調節;不全調 教育、醫療等與民生息息相關的重要服務不能完全由市場來調節不讓調 槍支、彈藥、爆炸物等特殊物品的制造和流通也不能由市場來調節局限性 (市場失靈) 市場調節存在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等弊病 危害 :①影響資源配置效率,導致資源浪費;②導致經濟運行大起大落,社會經濟不穩定;③產生不當競爭、壟斷,損害社會公平;④導致收入差距拉大。 公共物品,具有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4)市場缺陷:3.市場調節機制(2023湖北卷)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制品價格低廉、使用方便,卻易污染環境,浪費資源,長遠來看,更會對自然界和人類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害。盡管“限塑令”已推行近15年,一次性塑料制品的生產和使用依然普遍。其原因在于:①使用的非排他性導致需求增加②使用的便利性刺激需求增加③使用的廣泛性決定供給增加④無視環境成本的自發性造成供給增加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D考向演練公共物品才具有非排他性生產決定消費,消費不能決定生產如何區分市場調節的局限性——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局限性 原因 如何辨識 舉例自發性 在價值規律的自發調節下,謀求自身的眼前利益 為了掙錢,不擇手段,損人利己 偷排廢水/氣;假冒偽劣:不良直播;盜版;平臺亂象:大數據殺熟壟斷等盲目性 市場主體不可能完全掌握市場信息,也無法控制經濟變化的趨勢,因而決策盲目 信息不靈,盲目跟風,一哄而上/下,多賠少賺 決策盲目:有利可圖,一哄而上;無利可圖,一哄而退等滯后性 市場調節是事后調節,調整過程有一定的時間差 事后調節,浪費時間,耗費資源,農業多見 事后調節,趕不上趟等,如農業種植【注意】1.對于三大弊端不能用“克服、杜絕、消滅”等;可以說“彌補市場缺陷”。2.市場經濟中違反道德法律的行為屬于自發性;掌握的信息不健全,一哄而上的行為屬于盲目性;有時間差,生產者根據上一期的價格來決定下一期的產量,事后才發現先前的決策有誤,導致倒牛奶等行為屬于滯后性。市場體系的基本知識含義 內容 構成要素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為什么 怎么做知識點2 市場體系知識要點 內容1.市場的類型和構成2.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原因3.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的措施(1)市場包括商品和服務市場,又有種種各樣的生產要素市場,如勞動力市場、土地市場、金融市場等,各種市場在相互作用中形成有機聯系的市場體系。(2)每類市場都是由交易雙方、交易對象、交易價格等基本要素組成的。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基礎。(1)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必須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2023新教材添加)(2)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要強化市場基礎制度規則統一。良好的市場運行需要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經濟基礎制度來維護。要完善統一的產權保護制度,實行統一的市場準入制度,維護統一的公平競爭制度,健全統一的社會信用制度。(3)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要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知識點2 市場體系【知識整合】從市場三主體看如何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國家 ①強化市場基礎制度規則統一(4制度:產權、準入、競爭、信用);②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①②)企業 ①守法經營,遵守職業道德、行業規范和法律法規;②開展正當競爭,承擔社會責任,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誠信的原則,樹立良好信譽和企業形象;個人 ①尊法學法守法用法,運用法律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②樹立誠信觀念,遵守市場道德。知識拓展全國 統一 大 市場是全國層面的,不是地方區域層面的,要破除地方保護主義、區域壁壘我國是超大規模市場,并推動市場由大到強轉變五個統一:強化市場基礎制度規則統一、推進市場設施高標準聯通、打造統一的要素和資源市場、推進商品和服務市場高水平統一、推進市場監管公平統一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讓資源、要素流動暢通,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國內大循環和統一大市場為支撐,聯通國內國際市場,有效利用全球要素和市場資源,培育參與國際競爭合作新優勢 → 國內國際雙循環暢通國內大循環一些妨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問題,市場分割和地方保護比較突出,要素和資源市場建設不完善,商品和服務市場質量體系尚不健全,市場監管規則、標準和程序不統一,超大規模市場對技術創新、產業升級的作用發揮還不充分等。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必須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時政術語: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破除地方保護和行政性壟斷,依法規范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①市場調節存在自發性、盲目性、滲后性等弊病,會影響正常的市場秩序。②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是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的基礎。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需要。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原因、意義和措施①有利于充分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讓經濟發展更有活力,培育國際競爭的新優勢。②有利于提升中國市場在全球供應鏈和價值鏈的地位,更多為中國制造的優質商品供應,提高消費者的消費水平。③有利于降低市場交易成本,破除妨礙各種生產要素市場化配置和商品服務流通的體制機制障礙,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④有利于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⑤有利于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優化經濟產業結構,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2)重要意義(1)必要性:①通過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相關制度的健全與完善,實現制度規則統一。(制度方面)②通過土地、勞動、金融、科技、數據、能源、生態等要素市場建設,促進實現要素市場統一。(要素方面)③通過物流、信息、交易市場設施建設、升級、優化等,促進實現市場設施聯通。(設施方面)④通過商品質量體系、標準和計:量體系、消費服務體系建立、整合、完善,促進實現市場標準統一。(標準方面)⑤通過明確規則、統一執法、提升能力,促進實現市場監管公平統一。(監管方面)⑥破除反壟斷、不正當競爭、地方保護、規則制約等,促進實現市場規范、有序競爭。(規范方面)⑦加強黨的領導、完善激勵約束、推動區域協調、形成工作合力,為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提供組織實施保障。(保障方面)(3)措施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原因、意義和措施【2024安徽卷,4,3分】2024年3月,國務院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提出實施設備更新行動,推動各類設備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為此,政府可以采取的合理措施是①完善綠色低碳和產品技術標準 ②規定各類更新設備的型號和價格③提供財政、稅收和金融政策專持 ④增加對各類市場主體的直接投資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考向演練實行市場決定價格機制政府做市場監管,不直接投資010203地位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總體要求具體做法知識3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本特征1.含義與地位(1).含義:(2).地位:在社會主義公有制基礎上,在國家宏觀調控下使市場機制在社會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的經濟體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創新,是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知識3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重要特征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堅持黨的領導,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一個重要特征。顯著優勢 在我國,把社會主義制度和市場經濟有機結合起來,既能發揮市場經濟的長處,又能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根本目標 促進全體人民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本目標。內在要求 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內在要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能夠通過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把人民的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結合起來,發揮全國盤棋,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集中力量辦大的顯著優勢,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2.基本特征知識3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綜合探究)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1.市場角度:市場機制有效(1)目標:產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2)要求:有效市場:加快完善要素的市場化配置,加快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加快完善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推動資源配置依據市場規則、市場價格、市場競爭,達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有為政府:要堅決破除制約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體制機制弊端,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調整優化政府機構職能,合理配置宏觀管理部門職能,深入推進簡政放權,完善市場監管和執法體制,改革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管理體制,完善公共服務管理體制,強化事中事后監管。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綜合探究)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2.企業角度:微觀主體有活力(1)原因:企業活力是企業的創新和競爭力之源。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各種所有制企業都具有勃勃生機和旺盛的生命力。(2)要求:企業內部:①合理分配收入,建立良好的激勵機制;②建立健全權責清晰、分工明確、有效溝通、反應及時、管理科學的管理體制機制,③培育利于激發和保持活力的企業文化。企業外部:①必須具備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秩序;②降低企業的稅費負擔,增強企業的創新活力和投資積極性。③切實加強社會誠信建設,建立健全社會征信體系,褒揚誠信,懲戒失信,在全社會形成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氛圍。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綜合探究)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3.政府角度:宏觀調控有度(1)原因:宏觀調控目標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經濟繁榮時經濟增長速度較快,就業率提高但可能伴隨較高的通貨膨脹率;經濟不景氣時,雖然物價穩定,但經濟增長率可能會下降,失業率會上升。(2)要求: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提高政府效能,健全以國家發展規劃為戰略導向,以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和就業優先政策為主要手段,投資、消費、產業、區域等政策協同發力的宏觀調控制度體系,增強宏觀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協同性。我國經濟發展四大優勢(之一)2023年8月22日,在約翰內斯堡舉行的金磚國家工商論壇閉幕式上,2023年11月16日,在舊金山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先后指出中國經濟具有“四大優勢”:“中國具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體制優勢、超大規模市場的需求優勢、產業體系配套完整的供給優勢、大量高素質勞動者和企業家的人才優勢。”——中國經濟具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體制優勢既具有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的一般功能,又有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所不具備的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優勢。(表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可以充分發揮政府作用,發揮國有企業優勢,有效克服市場經濟的不足,從社會整體和長遠利益出發有效配置資源,集中力量辦大事。(表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以公有制為基礎、以實現人民的根本利益為目的,既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又能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既能保證市場機制的效率,又為減少貧富兩極分化、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提供物質基礎和體制保證。(原因)知識點4 我國政府的經濟職能我國政府的經濟職能手段 目標宏觀調控含義 原因 主要任務主要目標 常用經濟手段經濟職能 作用 舉例實施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和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制度 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綱要》、鄉村振興戰略、中國制造2025實施宏觀經濟政策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保持宏觀經濟穩定 減稅、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實施產業政策 促進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增強國民經濟競爭力 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實施區域政策和環境政策 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和 可持續發展 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市場、質量、安全監管 規范市場秩序,保障公平 競爭,彌補市場缺陷 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平臺反壟斷加強和優化公共服務 保障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共同富裕,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放管服”、“最多跑一次”一個服務、兩個戰略(規劃)、三個監管、四個政策知識點3 我國政府的經濟職能1.我國政府的經濟職能和作用含義 宏觀調控是指國家綜合運用各種手段對經濟總量進行調節和控制原因 ①市場調節不是萬能的,存在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等局限性②科學的宏觀調控是政府的主要經濟職能之一③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內在要求主要任務 保持經濟總量平衡,促進重大經濟結構協調和生產力布局優化,減緩經濟周期波動影響,防范區域性、系統性風險,穩定市場預期,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主要目標 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保持國際收支平衡(促增穩保)最常用的經濟手段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2.宏觀調控<=>經濟過熱(通脹)總量平衡經濟下行(通縮)刺激社會總需求增加刺激社會總需求減少社會總供給社會總需求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運用:怎樣根據經濟形勢促進經濟總量平衡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降低存款準備金率、降低存貸款利率、積極的財政政策:增加財政支出、減少稅收、提高存款準備金率、提高存貸款利率、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緊縮的財政政策:減少財政支出、增加稅收、>經濟過熱緊縮性貨幣政策提高存貸款利率央行賣出有價證券(正回購)提高存款準備金率<經濟過冷擴張性貨幣政策降低存貸款利率央行買入有價證券(逆回購)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緊縮性財政政策減少財政支出減少國債發行提高稅率加稅擴張性財政政策增加財政支出增發國債擴大需求投放貨幣降低稅率減稅回籠貨幣減少需求社會總需求(產品勞務購買力總量;錢)社會總供給(產品勞務總量;貨)難點突破:如何運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實現宏觀調控的目標減少需求增加需求口訣:冷擴擴——增支減稅多借錢降雙率;熱緊緊——減支增稅少借錢升雙率比較 財政政策 貨幣政策不同點 制定者 國務院及財政部、稅務總局 中國人民銀行(央行)、商業銀行目標 通過調節財政收入和支出的總量來影響社會總需求,使之與總供給相適應 通過調節利率、存款準備金率來影響貨幣供應量,使之與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相符手段 財政收入政策(稅收/率、國債)、 財政支出政策(政府采購、補貼等) 擴張:增支減收,增發國債 緊縮:減支增收,減發國債 存貸款利率、存款準備金率、公開市場業務(正/逆回購)等寬松:降率增量,逆回購(買)從緊:提率減量,正回購(賣)相同點 ①都是宏觀調控最常用的經濟手段; ②基本原理相同:逆風向調節; ③一般條件下,二者相互配合起作用。 公開市場業務:中央銀行在貨幣市場上公開買賣有價證券。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措施(怎么樣)(1)要完善市場調節機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2)要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健全社會征信體系,規范市場秩序,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3)要實施科學的宏觀調控,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4)要正確處理好市場與政府的關系,在尊重市場決定性作用的基礎上,實施科學的宏觀調控,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有效市場)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有為政府)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市場調節市場體系合理配置資源市場配置資源不是萬能的有局限性: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單靠市場調節的危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特征我國政府的經濟職能重要特征:堅持黨的領導、兩結合根本目標:實現共同富裕內在要求: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內容科學的宏觀調控必要性基本手段市場經濟的含義機制優點缺陷是什么(內容)為什么(地位)怎么做(要求)含義目標主要任務手段—財政&貨幣政策課堂總結1.價格和供求是配置資源的兩種基本手段。4.市場價格波動引導資源流向效率高的領域和企業。3.消除市場缺陷,保障公平競爭。4.政府有效治理對經濟發展起決定作用。5.不斷曝光的食品安全問題是市場調節滯后性的表現。6.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基礎。7.建設現代市場體系要完善主要由政府決定價格的機制。X:計劃和市場是配置資源的兩種基本手段,價格、供求、競爭是市場調節機制。X:市場競爭能夠引導資源流向效率高的領域和企業。X:錯在“消除”,市場缺陷不能消除,只能克服。X:政府有效治理對經濟發展起宏觀調控作用。市場對資源的配置起決定性作用。易錯易混X:市場調節自發性的表現。X: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基礎。X: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8.國家相關部門開展反壟斷調查,旨在消除市場缺陷。9.我國全面推進資源稅改革,表明政府運用貨幣政策實現資源合理配置。10.堅持市場配置資源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內在要求。11.我國全面推進資源稅改革,表明政府運用貨幣政策實現資源合理配置。12.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和中長期經濟社會規劃是宏觀調控最常用的經濟手段。X:市場缺陷不能消除,是客觀存在的。X:財政政策。X: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內在要求。X:我國全面推進資源稅改革,表明政府運用財政政策實現資源合理配置。X: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是宏觀調控最常用的經濟手段。考向演練1.(2024·山東·高考真題)山東某市運用數字化技術打造新型智慧醫療服務體系。激活醫療數據資源,建立基于健康管理的分級診療制度;在村衛生室設置“智慧藥柜”,村民可隨時買到常用藥品;組建影像、心電、檢驗、急救“一張網”,市人民醫院與各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互聯互通,實現分散檢查、集中診斷、結果共享。建設新型智慧醫療服務體系能夠( )①促進醫療資源均衡布局,提高資源配置效率②完善基層醫療衛生體系,豐富社會保障形式③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增強基層服務能力④擴大基本醫療保障范圍,減輕群眾就醫負擔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材料沒有涉及完善體系材料沒有涉及擴大保障范圍2.(2024·安徽·高考真題)國務院頒布的《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以下簡稱《條例》)于2024年5月1日施行,這是我國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第一部專門法規。該《條例》堅持問題導向,重點就碳排放權交易的體制機制、交易規范、數據質量保障、違法行為懲處等方面作出規定,對實現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有里程碑意義。該《條例》的施行( )①強化了我國政府市場監管和環境保護的職能 ②開啟了我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法治新局面③旨在為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運行提供司法保障 ④標志著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管理有了部門規章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A該《條例》不屬于部門規章,而是行政法規旨在是目的,提供法律依據,而不是提供司法保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