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營養要均衡》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學生深刻理解人體所需的營養種類和數量是有一定范圍的,明確搭配膳食對于保證營養均衡的重要性。掌握搭配膳食營養要做到品種多樣,并保持合理數量的原則,能夠準確識別不同食物所提供的營養成分及其在維持人體健康中的作用。學會通過閱讀資料、分析信息以及集體研討的方式,獲取關于營養需求量與食物量之間關系的知識,并能夠運用這些知識科學地搭配菜品。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對自己的飲食進行反思和調整,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二、教學重難點(一)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并研究如何才能實現均衡膳食,掌握搭配膳食的方法和原則。幫助學生學會合理搭配膳食,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提高學生對營養均衡的認識和實踐能力。(二)教學難點培養學生有效處理營養需求量與食物量之間關系的能力,能夠根據處理后的信息科學地搭配膳食,提高學生的科學思維水平。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營養均衡知識轉化為實際的生活行為,長期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三、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通過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如巧虎與食物的爭吵、分析自己的飲食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讓學生在情境中思考和解決問題。問題引導法:提出一系列具有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營養均衡的概念、方法和意義,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自主探究法:讓學生通過閱讀資料、觀察圖表、分析數據等方式,自主探究營養均衡的知識,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科學探究能力。四、教學準備學生準備:記錄 “一天的食物” 卡片、均衡膳食食物搭配記錄表、筆。提前了解一些常見食物的營養成分和功能。教師準備:“平衡膳食寶塔” 資料與掛圖、符合營養均衡的真實食物與圖片、教學課件、視頻資料。準備一些食品成分表、健康飲食宣傳資料。設計并打印詳細的小組討論記錄表、課堂練習試卷、學習評價表等教學材料。五、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播放一段巧虎吃飯的視頻,視頻中巧虎與各種食物發生激烈爭吵,每個食物都強調自己的重要性。視頻播放結束后,提問學生:“同學們,巧虎和食物們正在爭吵,到底誰對誰錯呢?你認為怎樣吃才是正確的呢?” 引導學生對情境中的角色進行評價,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總結學生的回答,引出本節課的主題:“我們吃各種各樣的食物,不僅是為了吃飽,更是為了獲得豐富的營養,促進身體健康。那怎么吃才能更有利于健康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關于《營養要均衡》的知識。”(板書課題:營養要均衡)(二)知識講解,認識營養均衡的概念提問學生:“怎樣吃才是營養均衡呢?你是怎么理解的?是不是每天都要進食大量的食物,才能獲得大量的營養呢?各種營養攝入的量是否要一樣多呢?” 引導學生思考營養均衡的概念,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學生回答后,教師摘錄關鍵詞,如:全面、適量、搭配、平均等,并進一步解釋營養均衡的含義:“營養均衡是指人體攝入的各種營養成分的種類和數量要符合一定的比例,既不能過多也不能過少,以滿足人體正常的生理需求和生長發育。”教師通過圖片、案例等方式,介紹人體所需的主要營養成分及其作用,如糖類提供能量、蛋白質是人體肌肉等的主要成分、維生素調節身體機能等,讓學生了解不同營養成分在維持人體健康中的重要性。(三)小組討論,提出問題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圍繞 “營養要均衡” 這個主題,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對營養均衡的初步認識,提出自己的疑問和猜想。例如,學生可能會提出以下問題:如何判斷自己的飲食是否營養均衡?哪些食物富含哪些營養成分?怎樣搭配食物才能做到營養均衡?每個小組推選一名代表,將本小組提出的問題記錄在黑板上。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整理和分類,選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問題作為后續探究的重點。教師引導學生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和討論,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和好奇心。例如,對于 “如何判斷自己的飲食是否營養均衡?” 這個問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可以從哪些方面進行判斷,如食物的種類、數量、比例等。(四)實驗探究一:閱讀 “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教師出示 “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 資料與掛圖,向學生介紹 “平衡膳食寶塔” 的背景和意義:“‘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是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把平衡膳食的原則轉化成各類食物的重量,適用于一般健康成人。同學們要按比例進行適當調整。”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閱讀 “平衡膳食寶塔”:“大家帶著兩個問題來閱讀‘平衡膳食寶塔’:(1)‘平衡膳食寶塔’告訴我們,在一天中要吃的食物有哪些種類?(2)‘平衡膳食寶塔’分為幾層?每一層有什么特點?”學生閱讀 “平衡膳食寶塔” 資料與掛圖,教師巡視指導,鼓勵學生認真觀察和思考。交流研討:問題(1):一天的食物種類有全谷物和雜豆、蔬菜類、水果類、蛋類、水產品類等。分別是糖類(提供能量)、維生素(調節身體機能)、蛋白質(是人體肌肉、皮膚、內臟、頭發等主要成分,保證人體的生長發育)、脂肪(提供能量)和無機鹽(調節身體機能)。問題(2):分為五層。下面是第一層,最上面是第五層。這些食物的消化吸收都離不開水,所以 “平衡膳食寶塔” 里特別強調了,一天要喝水 1500~1700 毫升。“平衡膳食寶塔” 下一層的食物食用量要大于上一層的食用量,提供能量的糖類食物占有量最多,強調每天各種食物的攝入量。教師結合實物和圖片,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所需食物的量,如展示一些不同重量的谷物、蔬菜、水果等,讓學生感受 “平衡膳食寶塔” 中食物量的概念。(五)實驗探究二:自己一天的食物符合營養均衡嗎?教師布置任務:“對應‘平衡膳食寶塔’中的食物名稱,把自己‘一天的食物’記錄卡擺好。看一看,自己吃的食物是否在每一層都出現了,各種食物的食用量與寶塔中的食物量是否接近。思考自己在飲食上有什么特點?是否存在問題?”學生活動,將自己 “一天的食物” 記錄卡按照 “平衡膳食寶塔” 的分類進行擺放,進行自我反思和分析。教師巡視指導,觀察學生的操作情況,及時給予指導和幫助。交流研討:問題(1):按照 “平衡膳食寶塔”,看看這位同學食物的擺放是否正確?引導學生互相檢查和評價,發現問題并提出改進建議。問題(2):按照 “平衡膳食寶塔” 的種類,自己吃的食物是否全面?讓學生思考自己的飲食中是否缺少某些食物種類,以及如何補充。問題(3):自己一天食物的食用量與寶塔中的食物量是否接近?引導學生比較自己的食物攝入量與 “平衡膳食寶塔” 的推薦量,分析差距和原因。(六)研討交流一:調整自己一天的食物教師提出要求:“參照‘平衡膳食寶塔’,把‘一天的食物’記錄中所吃的食物做一些調整,你可以保留符合‘平衡膳食寶塔’的食物卡片,舍棄食物量超出的食物卡片,對需要修改食物量或增加食物種類的用紅色筆寫在白紙上。”學生活動,根據 “平衡膳食寶塔” 的要求,對自己一天的食物進行調整和完善。教師巡視指導,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和創新,提出合理的調整方案。請幾位學生展示研討:“我” 對自己一天的食物量如何進行調整的,然后請其他同學從食物種類和數量上進行評價。教師對學生的展示和評價進行點評和總結,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營養均衡的概念和方法。(七)研討交流二:分析食品成分表教師出示一些食品成分表,如酸奶、果粒橙、可口可樂等的成分表,引導學生觀察和分析:“我發現有的同學特別喜歡吃甜的食物和飲料,比如蛋糕、點心,或者喝一些飲料,你們在購買它們的時候知道它的含糖量是多少嗎?其實這些我們都可以通過看食品包裝上的成分表也獲得。下面,我們就用生活中最常見的方糖來說吧……”教師詳細講解如何分析食品成分表,如介紹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等營養成分的含義和作用,以及如何計算食品中的含糖量等。學生分組討論,分析食品成分表中的信息,交流自己的發現和感受。教師巡視各小組的討論情況,適時給予引導和啟發。例如,教師可以提醒學生關注食品中的營養成分是否均衡,以及含糖量、脂肪量等是否過高。各小組選派代表進行匯報,分享小組的討論結果。教師對學生的匯報進行點評和總結,引導學生認識到過度食用含糖飲料等不良飲食習慣的危害,養成看食品成分表的好習慣。(八)拓展延伸,制定膳食營養原則教師引導學生思考:“為了讓我們的身體長期保持營養均衡,在未來的一段時間里我們應該制定什么樣的膳食搭配原則,這就需要我們思考更多的條件。比如,這幾天手指脫皮了,是否要增加相關的維生素?這幾天運動量比較大,是否要考慮增加富含糖類的食物……”學生分組討論,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 “我的膳食營養原則”。教師巡視各小組的討論情況,給予指導和建議。例如,教師可以提醒學生考慮自己的年齡、性別、身體狀況、運動量等因素,制定個性化的膳食營養原則。各小組選派代表進行匯報,分享小組制定的膳食營養原則。教師對學生的匯報進行點評和總結,鼓勵學生將制定的膳食營養原則應用到實際生活中,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九)課堂總結,鞏固知識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包括營養均衡的概念、“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 的內容、如何判斷自己的飲食是否營養均衡、調整飲食的方法、分析食品成分表的意義、制定膳食營養原則等方面。提問學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對營養要均衡有了哪些新的認識?在生活中,你將如何做到營養均衡?” 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分享自己的學習收獲和體會。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和補充,強調營養均衡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鼓勵學生在今后的生活中關注自己的飲食健康,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同時,提醒學生將所學的科學知識傳播給身邊的人,共同營造健康的生活環境。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討論、探究和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對營養均衡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搭配膳食的方法和原則,提高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然而,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例如,在分析食品成分表的環節,部分學生對一些專業術語的理解存在困難,影響了他們對信息的獲取和分析。在今后的教學中,應加強對相關知識的講解和引導,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同時,在小組討論環節,部分學生的參與度不夠高,今后應更加注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討論,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溝通能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