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授課時間:______________ 累計________課時課題 《我的家庭貢獻與責任》 課型 新授課教學 目標 學生能夠理解家庭貢獻的含義,知道自己可以為家庭做出哪些貢獻。 掌握為家庭作貢獻的幾種方式,提高學生的家庭責任感和實踐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學會為家庭事務出主意。教學 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知道什么是家庭貢獻,哪些是自己的家庭貢獻。 知道為家庭作貢獻的幾種方式,體會自己作為家庭一份子的重要性,有為家庭做貢獻的意識與行動。 (二)教學難點 理解為家庭作貢獻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支持,還包括情感上的陪伴和支持。 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學會為家庭事務出主意。教學 準備 教師準備:收集有關家庭貢獻的故事、案例、圖片等資料,制作教學課件;準備一些家庭貢獻實踐活動的材料,如卡片、彩筆等。教學設計 二次備課(一)導入新課 播放一段溫馨的家庭視頻,展示家庭的幸福和溫暖。 提問學生:“在這個視頻中,你看到了哪些家庭貢獻?你覺得自己可以為家庭做哪些貢獻呢?” 引導學生思考家庭貢獻的含義和自己在家庭中的責任,引出本節(jié)課的主題 —— 我的家庭貢獻與責任。 (二)我的家庭貢獻 聽故事,引出家庭貢獻的話題 (1)教師講故事:“有一個小男孩叫明明,他非常熱愛自己的家庭。每天放學回家后,他都會主動幫助媽媽做家務,如掃地、擦桌子、洗碗等。周末的時候,他還會和爸爸一起去公園散步,陪爸爸聊天。明明的笑容和關心讓爸爸媽媽感到非常幸福和溫暖。” (2)學生交流與思考:“我們可以為家庭做哪些貢獻呢?” (3)教師引導學生從物質和情感兩個方面思考家庭貢獻的方式,如幫助做家務、關心家人、陪伴家人等。 (4)教師小結:“家庭貢獻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支持,還包括情感上的陪伴和支持。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行動,讓家人感受到我們的愛和關心。” 家庭會議說貢獻 (1)教師講述:“一個周末的晚上,秦朗家里開了一個家庭會議,主題是‘每個人的家庭貢獻’。秦朗心想:我自己這么小,能為家庭做什么貢獻呢?你們是否也有這樣的疑惑呢?快讓我們來看一看吧!” (2)教師提問:“在爸爸媽媽的眼里,秦朗對家庭的貢獻是什么呢?” (3)學生討論后,教師進行總結和點評,如可以引導學生從秦朗的行為、態(tài)度、情感等方面談自己的看法和認識。 (4)教師引導:“為什么這樣就能算是對家庭的貢獻了呢?” (5)學生討論后,教師進行總結和點評,如可以引導學生從家庭的需要、家人的感受、秦朗的成長等方面談自己的看法和認識。 (6)教師小結:“我們的年紀雖然小,但是我們對家庭也是有貢獻的。我們的陪伴、關心、支持都是家庭成員對家庭的貢獻。” 生活小鏡頭 (1)教師展示三個生活小鏡頭: 場景一:周末,小林和朋友約好出去玩,但是,小林的爸爸胃病犯了,媽媽還在出差,小林該怎么辦? 場景二:小杰的爸爸身體有點超重,肥胖對爸爸的身體非常不好,看著每天上樓梯都很費勁的爸爸,小杰該怎么幫助爸爸呢? 場景三:小紅的媽媽最近工作壓力很大,心情很不好,小紅該怎么幫助媽媽呢? (2)教師提問:“在我們的家庭生活中,總會遇見許多突發(fā)情況,你該怎么辦?下面,有三個小朋友,都遇到了一些突發(fā)情況,快開動你的小腦筋,給他們出出主意吧!” (3)學生討論后,教師進行總結和點評,如可以引導學生從關心家人、陪伴家人、幫助家人等方面談自己的看法和認識。 (4)教師小結:“家庭中的每個人都是不可缺少的,我們都有自己需要承擔的內容,而家人之間的相互陪伴、相互關心、相互支持,都是家庭成員對家庭的貢獻。” 貢獻小調查 (1)教師提問:“交流一下,你對家庭的貢獻有哪些呢?” (2)學生討論后,教師進行總結和點評,如可以引導學生從自己的行為、態(tài)度、情感等方面談自己的家庭貢獻。 (3)教師提問:“你能發(fā)現(xiàn)家人間相互陪伴、相互關心、相互支持的事情嗎?” (4)學生討論后,教師進行總結和點評,如可以引導學生從家人的行為、態(tài)度、情感等方面談家人之間的相互貢獻。 (5)教師小結:“不難看出,同學們在家里所作的貢獻非常多,這是非常了不起的。現(xiàn)在我們都知道了陪伴、關心、支持家人就是對家庭的貢獻。” (三)我為我家出點子 我為我家出點子 (1)教師提問:“作為家中一員,除了與家人相互陪伴,相互關心,相互支持對家庭做貢獻外,我們還可以在哪些方面對家庭做出貢獻?” (2)學生討論后,教師進行總結和點評,如可以引導學生從為家庭事務出主意、用自己的創(chuàng)意和行動為家庭作貢獻等方面談自己的看法和認識。 (3)教師展示三幅圖: 圖一:一個小女孩在客廳里擺放了一些鮮花,讓家里變得更加溫馨。 圖二:一個小男孩在廚房里制作了一個分類垃圾桶,讓家里的垃圾更加有序。 圖三:一個小女孩在書房里制作了一個讀書角,讓家里的閱讀氛圍更加濃厚。 (4)教師提問:“她的創(chuàng)意點子出的怎么樣?” (5)學生討論后,教師進行總結和點評,如可以引導學生從創(chuàng)意的實用性、美觀性、創(chuàng)新性等方面談自己的看法和認識。 (6)教師引導:“她真不愧是家里的‘創(chuàng)意員’,相信看了她的創(chuàng)意,你已經(jīng)想躍躍欲試了,在你家里有哪些不方便、不合理的問題?你也來想個好點子解決吧!” (7)學生討論后,教師進行總結和點評,如可以引導學生從家庭的實際問題出發(fā),提出自己的創(chuàng)意和解決方案。 家庭任務情境 (1)教師講述:“講一講、演一演:在生活中,我們遇到了如下的問題,你該怎樣解決呢?” 情境一:遇到新家裝修,搬家到新家去住,你有哪些好點子,讓我們的家更溫馨舒適? 情境二:外公外婆不與我們住在一起,時常思念我們,該怎么辦? 情境三:最近,我們跟叔叔一家來往少了,我也好久沒見到弟弟妹妹了,我很想念他們。該怎么辦? (2)學生討論后,教師進行總結和點評,如可以引導學生從實際問題出發(fā),提出自己的創(chuàng)意和解決方案。 (3)教師引導:“我的妙計是……” (4)學生分享自己的妙計后,教師進行總結和點評,如可以引導學生從創(chuàng)意的可行性、實用性、創(chuàng)新性等方面談自己的看法和認識。 (5)教師小結:“我們孩子是維系家庭成員之間親情的紐帶。運用創(chuàng)意為我們的家庭事務出主意,并嘗試著將我們的妙計轉化為行動,這也是我們作為孩子對家庭的貢獻。想一想,你們家還缺少什么?讓我們開動腦筋,給家里出些‘好點子’吧!” (四)我也有責任 不能憑一時興起,要有負責精神 (1)教師出示課本 46 頁上面一幅插圖,引導學生看一看,并讀一讀旁邊的文字,了解事情的經(jīng)過。 (2)教師提問:“假如沒有人做家務,朱曉家會變成什么樣子呢?家庭生活又會變成什么樣子呢?” (3)學生討論后,教師進行總結和點評,如可以引導學生從家庭的整潔、有序、舒適等方面談自己的看法和認識。 (4)教師出示家里沒人收拾時候亂糟糟的樣子,請學生說說感受。 (5)教師引導:“作為同學,請你勸勸朱曉。” (6)學生討論后,教師進行總結和點評,如可以引導學生從家庭責任、負責精神等方面談自己的看法和認識。 (7)教師小結:“里面沒人做家務,就是這個樣子,所以,我們每個人的家里面就要有人做家務,那么所有的家務能不能讓一個人來做呢?我們作為家庭的一份子,盡管年齡很小,可是在家務事方面也要盡到自己的責任。總之一句話,承擔家庭責任,不能僅憑一時興趣,需要有負責任的精神,堅持負責到底。” 小組討論:為什么在家庭生活中需要這種 “負責” 精神?聯(lián)系生活中的事例,說說你的理由。 (1)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引導學生從家庭的幸福、和諧、有序等方面談自己的看法和認識。 (2)學生討論后,教師進行總結和點評,如可以引導學生從家庭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分享自己的生活事例,說明負責精神的重要性。 (3)教師小結:“的確,在家庭生活中,我們每個成員都有各自的家庭責任承擔。大人要盡責,作為孩子,我們也要盡到自己的責任。如果缺乏‘負責任’的精神,僅憑一時興起而承擔一些家務,過段時間就不管、不做,那么我們的家庭生活就會變得很糟糕。所以,承擔家庭責任,不能憑一時興起。” 我的 “負責精神” (1)聽故事:養(yǎng)金魚的故事,思考問題,感受負責任的精神。 教師出示課本 47 頁的閱讀角,教師讀文章,學生聽并思考,你理解金軒爸爸所說的負責任的精神嗎? 學生討論后,教師進行總結和點評,如可以引導學生從信守承諾、遵守諾言、負責到底等方面談自己的看法和認識。 教師小結:“有了為家庭負責的精神,就要信守承諾,遵守諾言,把約定好的事情負責到底。” (2)制定 “( )責任單” 教師引導:“為督促自己堅持完成自己的家庭責任,照料金魚的金軒有個好辦法,就是制定照料金魚責任單。我們也可以向他學習,制定自己的責任單。” 學生制定自己的責任單,分享自己的責任單內容。 教師引導:“請學生在課后將‘( )責任單’張貼在家里合適的地方,從而督促自己堅持完成所承擔的家庭責任。” (3)出示情景,我來支支招 教師出示課本 48 頁的兩幅插圖,引導學生看一看,了解插圖的內容,說說這兩幅圖中的同學怎樣做才是為家庭負責任的精神? 學生討論后,教師進行總結和點評,如可以引導學生從關心家人、為家庭著想、主動做事等方面談自己的看法和認識。 教師小結:“舅舅來家里做客,而父母正好去田里干活了,我會好好地招待舅舅,陪他說說話,直到父母回來。家里的洗發(fā)水快用光了,我會告訴爸爸媽媽,或者在下次逛超市的時候,提醒爸爸媽媽買洗發(fā)液。這些都是為家庭負責任的精神表現(xiàn)。” (4)再看家庭承諾書 教師引導:“同學們,學到這里,老師想起來,在第五課《這些事我來做》中,我們自愿寫下了‘家務承諾書’。你堅持完成這些家務了嗎?你從中感受到了自己的負責精神嗎?結合自己堅持完成的家務記錄表,談談自己的負責精神。” 學生交流自己堅持完成的家務和負責精神,分享自己的家務記錄表內容。 教師小結:“通過剛才的討論與交流,我們每一個人都重溫了自己的‘家務承諾書’及‘家務完成情況記錄表’,很多同學都在堅持完成這項家務的過程中感受到了自己的負責精神,真的很棒!有了為家庭負責的精神,我們就會處處為家庭著想,主動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會認為家庭事務只是大人的事情。有了為家庭負責的精神,我們就會堅持完成自己的家庭責任。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會得到不同的收獲。相信同學們在今后一定會堅持到底,本著為家庭負責任的精神,為自己的家庭,貢獻一份力量。” (5)聽《童年小事》,思考問題。 學生讀一讀課本 49 頁的《童年小事》,了解文章的內容,想一想作者具有為家庭負責任的精神嗎?他承擔了什么家庭責任?從中又收獲了什么? 學生討論后,教師進行總結和點評,如可以引導學生從家庭主人翁意識、承擔家庭責任、收獲肯定和贊揚等方面談自己的看法和認識。 教師小結:“在《童年小事》中,主人公堅持承擔了家庭責任,按照媽媽交代的任務把家看好,這就是家庭主人翁的精神,因此他得到了鄰居大人們的肯定和贊揚。” 說說自己在盡責過程中的收獲。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一說自己承擔的家務事,并說一說自己的收獲。 (五)本課總結 教師總結:“同學們,通過這兩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作為家庭的成員,我們能夠為家庭作貢獻,為家庭事務出主意,我們還知道了我們每個家庭成員都要承擔家庭責任,并且還要堅持踐行。愛家,就要體現(xiàn)在實際行動上,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貢獻,并且堅持承擔家庭責任。將自己的家庭變得更加溫暖、幸福。” 布置作業(yè):“請同學們回家后,為家庭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并記錄下來自己的感受和收獲。下次課我們一起分享。”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