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上學期初一歷史教學計劃本學期將根據學校工作精神,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教學為指導,在學校教學部門的領導下,以打造高效課堂為目標,突出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主, 加強常規教學的研究力度,切實深化初中歷史教學,努力提高教學質量。一、學生情況分析今年初一學生情況極為復雜,學生差異性大,學生層次多樣化,在教學中應該注意培養學生學習的歷史興趣。其次由于部分學生年齡小,基礎不一樣,理解、記憶能力相對較差,對歷史課學習有一定的困難。所以在教學中應該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因材施教,特別注重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使他們認識到歷史課的重要性,為學生終身發展學習莫基。二、教材分析初一《中國歷史》(第一冊)共二十一課內容,分為四個單元,介紹了從原始社會到南北朝時期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具體內容如下:第一單元史前時期:原始社會與中華文明的起源。第二單元夏商周時期:奴隸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會的過渡。第三單元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與鞏固。第四單元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中國歷史》六年級上冊介紹了在中國古代史的大部分內容,既有輝煌的成就,也有一定的失誤,在整個初中階段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正確學習和全面認識中國的國情,顯得更為重要。今年是歷史教材2024版使用起始年,新教材中一些關鍵概念、教學目標等都有所變化,教學中要注意按照《2022年版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的要求,圍繞核心素養導向制定學習目標,融合現代多媒體手段,努力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全面提升學生核心素養。三、教學目標認知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全面、系統地掌握初一中國歷史所講述的重要歷史年代、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概念,把握中國歷史發展的基本規律和基本線索,全面掌握所學知識。能力達成目標:在掌握基本歷史知識的過程中,逐步形成正確的歷史時空概念,掌握正確計算歷史年代、識別和使用歷史圖表等基本技能,形成豐富的歷史想象力和知識遷移能力,通過歸納、分析和判斷的邏輯方法,初步形成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得出結論的能力,培養學生表述歷史問題的能力,學會客觀的評價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想象的能力。情感教育目標:通過對中國歷史的學習,對學生進行歷史情感教育、歷史唯物主義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對歷史人物做出實事求是的評價,學習他們的報國熱情和優良品德;堅持史論結合,論從史出,力求做到科學性、思想性和生動性的統一。四、教學措施1.夯實基礎,培養學生能力。這學期的教學內容是授完中國歷史第一冊,理清每個階段的歷史線索,概括每個階段的歷史特征,找到人類歷史發展的規律,是本學期教學最核心的內容。這就必須夯實基礎,引導學生自己來探索歷史發展規律,從而培養學生的能力。2.優化課堂教學結構,課堂上做到精講多練,課后認真做好培優補差工作。3.注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和現代化。積極運用多媒體、網絡等進行輔助性教學。4.加強對個別學生的檢查和督促工作,及時查漏補缺,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抓好學困生的個別輔導工作,消滅干坐率,端正其學習態度,積極參與課堂的讀、思、練活動,使其成績在原有基礎上更進一步。5.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如課堂上答題、小討論、故事會、互動游戲等,通過這些活動開發學生的思維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同時也使學生主動復習當天所學的內容。這樣就使學生上課的注意力集中,加強課堂紀律的管理。及時發現不足,及時總結。五、教學進度第一單元史前時期:原始社會與中華文明的起源。 2周第二單元夏商周時期:奴隸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會的過渡。 4周第三單元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與鞏固。(9—11 課) 2周期中復習、檢測 1周第三單元(12—15課) 3周第四單元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 3周期末復習、檢測 2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