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0課 遼夏金元的統治 學案(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0課 遼夏金元的統治 學案(含解析)

資源簡介

第10課 遼夏金元的統治學案
【學習目標】
1.掌握遼、西夏、金、蒙古政權建立的情況及與宋的關系。
2.理解并掌握行省制度的建立及影響。
3.掌握遼夏金元民族交融的原因、主要表現和影響。
【學習重難點】
重點:認識遼、西夏、金、元政權和漢民族的相互交融。
難點:理解遼、西夏、金、元政權的建立、發展和相關制度的建設。
【預習新知】
遼與西夏
1.遼
(1)起源:遼朝的建立者契丹族與 同源,在遼河上游過著 、 生活。
(2)建國:916年,契丹族首領 建立契丹國,定都 ,后來改國號為 。今內蒙古巴林左旗
(3)統治
2.西夏
(1)起源:西夏的建立者黨項族是古代 的分支,唐末在今 、 一帶形成邊疆藩鎮,宋初仍然保持半獨立的地位。
(2)建國:1038年,黨項首領 稱帝,定都 ,國號大夏,史稱西夏。                  今寧夏銀川
(3)統治: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機構除漢式官稱外,同時有一套本民族稱謂的官稱。
金朝入主中原
1.起源:金朝的建立者____族活動于 黑龍江、松花江流域,以農業、狩獵、畜牧為生。
2.建國:_____年,女真族首領_____舉兵反遼,次年稱皇帝,建立金朝,定都會寧府。
3.金與遼宋關系:1125 年,金滅遼,兩年后又滅北宋,與南宋逐漸形成對峙局面。
4.遷都:1153年,金遷都燕京,將燕京改名為
5.管理制度:基本沿襲唐宋,但卻保持了一套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統,叫作_____。
6.由盛轉衰
(1)12世紀后期金世宗在位,金朝進入鼎盛時期,政治穩定,經濟繁榮,史稱” _____”。
(2)世宗死后,金朝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襲擾,猛安謀克又日益腐化,統治逐漸衰落。
從蒙古崛起到元朝統一
1、蒙古崛起
(1)蒙古汗國建立:1206年,漠北蒙古部首領 統一草原各部落,建
立蒙古汗國,被尊為 。
(2)領土擴張:此后半個世紀,蒙古軍隊先后滅掉西遼、西夏和金朝,招降吐蕃諸部,兼并云南的大理政權,還遠征到中亞、西亞、東歐地區。
2、元朝統一
(1)1260年,成吉思汗的孫子 即位,開始推行中原傳統政治制度,興建大都。
(2)1271年,忽必烈定國號為大元,他就是元世祖。此后前后,蒙古在其他統治區形成了 ,它們在名義上仍將元朝尊為宗主國。
(3)1276年,元軍占領南宋都城臨安。 年,元軍在崖山海域擊敗南宋余部,完成統一。
3、元鞏固統一的措施:
(1)驛道與驛站:為公差人員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務,并運輸官府物資;相隔一定距離分設 ,負責傳遞公文。
(2)在地方設行中書省,簡稱 。除今天的河北、山西、山東地區由中書省直轄外,全國共設10 個行省。行省轄區廣闊,軍政大權集中,行政效率較高。它的創立是中國古代 的重大變革。
(3)設 ,由中央政府直屬,管理吐蕃地區。
(4)設北庭都元帥府、 等管理軍政事務,加強了對西域的管轄。
(5)還在隸屬福建晉江的澎湖設置 ,履行行政管理職能,以經略臺灣。
元朝的民族關系
1.蒙古族和回族的形成
(1)蒙古族:蒙古原是 的一個游牧部落,鐵木真統一草原后逐漸將其他部落融入其中。
(2)回族:來自中亞、西亞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國,同漢、蒙古、畏兀兒等民族長期相處、不斷通婚,逐漸被吸收、融合而形成。
2.  民族矛盾尖銳,但民族間的交往和交融也得到進一步發展
(1)內容:“四等人制”
等級 名稱 民族
第一等 蒙古人 蒙古族
第二等 色目人 包括原 、畏兀兒人、回回人等
第三等 漢人 原金統治區的 和契丹、女真等族
第四等 南人 原 統治區的居民
(2)結果:民族矛盾逐漸減弱。
3.元朝滅亡
(1)原因:社會貧富差距導致 日益嚴重。
(2)概況:14世紀中葉,農民起義相繼在中原和南方爆發,不久 滅亡。
(3)結果:以宮廷貴族為核心的一部分蒙古人退回草原。大批留居內地的蒙古人、 等,逐漸與漢族相融合。
【鞏固訓練】
1.遼朝科舉制度仿效唐宋,有明經、詞賦等科目,經史、文學是重要的考試內容。遼初禁止契丹族士子參加科舉考試。遼中后期,一些契丹士子甚至是皇族子弟順利參加科舉,并考中進士。這種變化說明遼朝( )
A.奉行重文輕武的政策 B.深化中原文化認同
C.社會群體流動性增強 D.緩和南北民族矛盾
2.元朝時,全國共設有驛站約1500處,與驛站相輔而行的是急遞鋪,用以傳遞朝廷和地方州郡的緊急文書。這些驛站和急遞鋪的設置說明元朝( )
A.君主專制達到頂峰 B.中央與地方聯系加強
C.邊疆地區戰事不斷 D.對外交流暢通無阻
3.金世宗在位時,施政仁德,政治清明,得到史書與歷代名家認可。朱熹稱贊“他能尊行堯舜之道,要做大堯舜也由他”。又說:“他豈能變夷狄之風,恐只是天資高,偶和仁政耳。”這反映出( )
A.南宋時民族矛盾的緩和 B.傳統華夷觀念根深蒂固
C.金統治者照搬漢族政治 D.理學蘊含唯物辯證思想
4.遼宋夏金元時期,是一個政治家們充滿創造活力的時期,少數民族政權的統治者創制并實施了“南北面官”“猛安謀克”“四等人制”等一系列制度。這些制度( )
A.全盤照搬了唐朝的政治制度 B.實現了疆域內各民族的平等
C.植根于民族發展水平的差異 D.有利于鞏固國家疆域的統一
5.元朝延祐年間(1314—1320年)的鄉試、會試考查了冗官的議題,考生在科考后繼續對此議題進行討論,引起社會廣泛關注;至正年間(1341——1368年),朝廷頒布了裁減冗官和閑散機構的政令。這說明元朝意在( )
A.加強君主專制 B.緩解統治危機
C.平息社會輿論 D.防止政治腐敗
6.遼朝的主要政治制度是( )
A.南北面官制 B.一國兩制 C.行省制 D.猛安謀克制
7.元朝不僅版圖遼闊,而且對邊疆地區實施了長時間和比較穩定的統治。其中管轄西藏和臺灣地區的機構分別是( )
A.行都指揮使司臺灣省 B.行中書省臺灣府
C.駐藏大臣臺灣辦事大臣 D.宣政院澎湖巡檢司
8.《元史》記載:“掌國庶務,統郡縣,鎮邊鄙,與都省為表里……凡錢糧、兵甲、屯種、漕運、軍國重事,無不領之。”“與都省為表里”的地方行政機構是( )
A.三司 B.行中書省 C.中書省 D.宣政院
9.元朝秉承“因其俗而柔其人”的治邊思想,實現了對邊疆地區長時間、比較穩定的統治。符合上述治邊思想的元朝史實是( )
A.突厥“控弦百萬”,設羈縻府州,貢賦“不上戶部”
B.“契丹之初,草居野次,靡有定所”,實行捺缽制
C.“命三百戶為謀克,十謀克為猛安,一如郡縣置吏之法”
D.西藏“民俗尚武……惟事佛為謹”,故設宣政院管轄
10.錢穆曾指出,“元代一個極不合理的制度”“外族用此制度來統治中國,是不放心把政權交給地方,也不放心把政權分散”“地方絕無權,權只在中央”。其描述的是( )
A.三省六部制 B.行省制度 C.猛安謀克制 D.南北面官制
參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遼朝(中國)。據材料可知,遼初參加科舉考試的主要是漢族士子,禁止契丹族士子參加科舉考試。遼中后期,一些契丹士子甚至是皇族子弟順利參加科舉,并考中進士。這種變化說明科舉對遼國起到越來越重要的影響,契丹統治階級也越來越重視這一制度,并積極利用這一制度來作為鞏固其政權的工具,B項正確;重文輕武政策不符合契丹族的立國政策,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遼朝對待契丹族士人參加科舉態度的變化,無法體現社會群體性流動問題和民族矛盾緩和問題,排除CD項。故選B項。
2.答案:B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元朝中國。據材料可知,急遞鋪的主要作用是傳遞朝廷和地方州郡的緊急文書,這有助于中央與地方的文書往來,加強中央與地方的聯系,B項正確;君主專制達到頂峰是在清朝,排除A項;材料未提及驛站和急遞鋪主要向邊疆傳遞文書,未提及文書內容主要是軍務,不能斷定邊疆地區戰事不斷,排除C項;驛站和急遞鋪主要設置在國內,與對外交流關系不大,排除D項。故選B項。
3.答案:B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選題,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據材料時間信息得出準確時空是金朝。根據材料可知,朱熹認為金世宗無法改變“夷狄”的風俗,反映出傳統夷夏觀念的根深蒂固,B項正確;材料并未涉及民族矛盾的緩和,A項不符合史實,排除A項:金統治者并未照搬漢族政治,C項非本題主旨,排除C項:理學世界觀為唯心主義,排除D項。故選B項。
4.答案:C
解析:遼夏金元少數民族政權的政治制度,“南北面官”“猛安謀克”“四等人制”等一系列制度均是當時統治者結合實際的產物,植根于民族發展水平的差異,C項正確。
5.答案:B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元朝(中國)。元朝政府在科舉考試中重點考查了冗官問題,不久之后朝廷頒布了裁減冗官和閑散機構的政令,由此可知,元朝政府關注冗官問題,意在緩解統治危機,B項正確;解決冗官問題并不能加強君主專制,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到社會輿論的內容,排除C項,冗官問題出現并不意味著腐敗問題,兩者不構成因果關系,排除D項。故選B項。
6.答案:A
解析:據所學可知,“以國制治契丹,以漢制待漢人”是指遼朝針對契丹族和漢族實行了不同的治理措施,這是遼朝實行的“南北面官制度”的雙軌政治制度的特點,A正確;遼朝實行的“南北面官制度”,是針對南北方經濟發展不平衡而實行的雙軌政治制度,為我國實行的“一國兩制”提供了借鑒,B表述不準確;行省制是元朝的地方行政制度,C錯誤;猛安謀克是金代女真社會的最基本組織。它產生于女真原始社會的末期,由最初的圍獵編制進而發展為軍事組織,最后變革為地方的行政組織,具有行政、生產與軍事合一的特點,D與題意不符。
7.答案:D
解析:據所學可知,元朝時期管轄西藏和臺灣地區的機構分別是宣政院、澎湖巡檢司,D項正確;清朝光緒帝時期在臺灣設省,而不是元朝,排除A項;清朝康熙年間將臺灣島納入版圖后設立了臺灣府,隸屬于當時的福建省,排除B項;清朝雍正帝時期設駐藏大臣,排除C項;故選D項。
8.答案:B
解析:《元史》記載:“掌國庶務,統郡縣,鎮邊鄙,與都省為表里…凡錢糧、兵甲、屯種、漕運、軍國重事,無不領之.”“與都省為表里”的地方行政機構是行中書省.題目中的信息大意為:該機構統掌地方上的經濟、軍事和行政等大權,受中央機構“都省”的節制.由此可見該機構應為地方最高行政機構.由于元朝疆域空前遼闊,為了對全國實行有效的統治,元朝開創行省制度,在中央設置中書省,作為全國最高行政機關,并直接管轄大都及周圍地區.在地方設中書省,為地方最高行政機構,由中央委派官員掌管省內軍政大權.行省以下設有路,府,州,縣.元朝的行省制度,對后世有著深遠影響.我國省級行政單位就是從元朝開始的.故選B.
9.答案:D
解析:西藏“民俗尚武……惟事佛為謹”,故設宣政院管轄,這是元朝對西藏地區的管轄措施,符合“因其俗而柔其人”的治邊思想,D項正確。突厥“控弦百萬”,設羈縻府州,貢賦“不上戶部”,這是唐代對突厥的管轄措施,排除A項;“契丹之初,草居野炊,靡有定所”,實行“捺缽”制,這是遼朝的制度,排除B項;“命三百戶為謀克,十謀克為猛安,一如郡縣置吏之法”,這是金朝女真族的制度,排除C項。
10.答案:B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元朝時期的中國。根據所學,元朝實行行省制度,B項正確;元朝實行一省制,即中書省,排除A項;猛安謀克制是金朝的制度,排除C項;南北面官制是遼朝的制度,排除D項。故選B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商都县| 张家界市| 九台市| 杂多县| 鄱阳县| 息烽县| 镇巴县| 长沙市| 九台市| 安康市| 菏泽市| 祁连县| 土默特右旗| 鹤壁市| 民丰县| 庐江县| 平乐县| 三穗县| 凉城县| 海林市| 潍坊市| 武城县| 上思县| 茌平县| 苍南县| 饶阳县| 玉屏| 和田市| 海晏县| 治县。| 锦州市| 墨脱县| 蓬溪县| 富裕县| 察雅县| 大石桥市| 上犹县| 武穴市| 江陵县| 烟台市| 长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