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級上冊《我們怎樣學地理》教學設計課題名 1.2.2我們怎樣學地理(第二課時)教學目標 區域認知:能運用比例尺量算實地距離;了解電子地圖、遙感圖像等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實例。 綜合思維:通過實例了解收集地理信息的途徑和方法,學會觀察和思考地理問題,并逐漸養成在戶外觀察自然現象的良好習慣。 人地協調觀:初步樹立“地圖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是學習地理的最重要工具”的觀念。 地理實踐力:結合實例,描述數字地圖和衛星導航系統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捷;描述數字地圖在城市管理、資源調查、災害監測等方面的應用。教學重點 比例尺的選擇和計算,地圖的選擇和應用。教學難點 比例尺的選擇和計算教學方法 多媒體輔助教學、讀圖分析法、比較法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復習導入:上節課學習了地圖三要素中的方向、圖例和注記,今天,讓我們接著來學習第三個要素——比例尺。 【設計意圖】帶領學生溫故知新。 二、新課講授 1.探究學習:比例尺 學生:自主閱讀教材,明確比例尺的概念、公式和表達方式。并總結: (1)概念:地圖上的比例尺,表示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 (2)公式: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 (3)表達方式: 數字式:1:10000或1/10000 文字式:圖上1厘米代表實際距離100米 線段式: 教師:強調比例尺的圖上距離一般用厘米,實地距離一般用千米或米做單位。計算過程中單位必須統一。厘米換千米,去掉5個零;厘米換米,去掉2個零。 小試牛刀:根據圖中的比例尺,估算賓館到火車站的直線距離。(3千米) 小組探究:比例尺的大小與表示范圍大小和內容詳略之間的關系?(學生分組探究并填表) 比例尺范圍內容中國地圖小大簡略北京地圖大小詳細總結:在圖幅相同的情況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圍越小,內容越詳細;比例尺越小,則反之。 教師:多媒體展示校園地圖和中國地圖,判斷比例尺大小,總結畫地圖時應選用什么樣的比例尺? 學生:比較、分析回答:校園選擇大比例尺,中國地圖選擇小比例尺。 【設計意圖】學生自主探究和教師引導相結合,幫助學生明確比例尺的使用,提高學生自主探究問題的能力。 2.教師講解:地圖的種類和應用 (1)地圖的種類 教師:多媒體圖片展示各種地圖,并總結地圖分為自然地圖和社會經濟地圖,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遙感地圖和電子地圖廣泛應用于生產生活中。引導學生討論電子地圖的傳統紙質地圖的優缺點。 學生:認真觀看圖片,識別不同類型的地圖。并結合生活實際,總結:電子地圖內容更新快,攜帶方便;傳統紙質地圖內容更新慢,攜帶不方便。 【設計意圖】大量的圖片展示,讓學生直觀地認識地圖、了解地圖。 地圖的應用場景 情景探究: 想知道巴以沖突的發生地,應查閱什么地圖?(世界政區圖) 去野外實地考察,應該查閱什么地圖?(地形圖) 自駕旅游出行,應該查閱什么地圖?(交通圖) 景區查找旅游景點,應該查閱什么地圖?(導游圖) 去商場購物時,應該選擇什么地圖?(商場導購圖) 【設計意圖】將地理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提升學生的地理實踐力和知識運用能力。 探究學習:如何學習地理 (1)學會收集地理信息 學生:分組討論:你知道通過哪些途徑收集地理信息嗎? 教師:對學生搜集的地理信息進行整理,收集信息的途徑:電視(新聞、旅游、科技、綜藝、體育等)報刊、圖書館、互聯網,乃至生活中處處蘊含著地理信息。 (2)學會思考地理問題 教師: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各種地理信息,針對這些地理信息要善于提出各種地理問題,敢于對某些地理結論提出質疑。 (3)開展地理考察 教師:要學好地理,單單靠在教室里學習地理是遠遠不夠的,要走進大自然,通過野外旅行,學會欣賞大自然,豐富課余生活。 學生:思考野外考察需要做哪些準備? 總結:物品準備:地圖、筆記本、指南針、望遠鏡、照相機;交通方式選擇:火車出行、徒步旅行、飛機出行。 【設計意圖】小組討論活動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并理解“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的道理,知道了地理學習的方法。板書設計課后作業 完成課后習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