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級上冊《地球的運動》教學設計課題名 2.2.2地球的運動教學目標 區域認知:知道公轉中心、方向、周期等基本特征,會用地球儀演示地球公轉。 綜合思維:知道地球公轉產生的地理意義,并能解釋所產生的四季變化、晝夜長短的問題。 人地協調觀:通過學習,能樹立正確的宇宙觀、環境觀、科學價值觀。 地理實踐力:能夠結合日常生活實例,說明其與地球公轉的關系。教學重點 地球公轉的特征及其地理現象。教學難點 晝夜長短的變化和太陽高度的變化產生四季變化和五帶。教學方法 多媒體輔助教學、小組合作探究、問答法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視頻導入:播放視頻《太陽系的運動》,讓學生真實感受宇宙行星運動的情景,從而對地球公轉有初印象。 【設計意圖】視頻能夠有效吸引學生,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主動探索新知,產生學習興趣。 二、新課講授 1.小組活動:地球公轉的特征 教師:展示小組探究題目: 地球圍繞著什么在公轉? 地球公轉的方向是什么樣的呢? 你知道地球公轉一圈是多長時間嗎? 地球公轉時為什么是傾斜的呢? 學生:根據展示的題目,自主閱讀課本,主動思考尋找答案,跟小組成員探討得出結論并完成表格。 學生練習:在地球運動的示意圖上畫出自轉和公轉的方向。 【設計意圖】學生帶著問題去探究學習,能更好的把握新知,小組討論加深理解。 【過渡】想一想,地球公轉會產生什么地理現象? 探究學習: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 (1)基礎概念:太陽高度角 教師:講解太陽高度角的概念,太陽高度角:是指對地球上的某個地點太陽光入射方向和地平面的夾角。太陽高度角越大,地面獲得的熱量越多,氣溫就越高。 學生:根據太陽高度角的概念完成練習,加深理解。同一地點,早晨、中午、傍晚三個時間段中,氣溫較高的是中午 ,此時太陽高度角最大。 教師:根據太陽高度角的概念,引導學生理解太陽直射的意義。 學生:認真看圖,發現圖中A點的太陽光線與北回歸線垂直,太陽高度角為900,屬于太陽直射點。 【設計意圖】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有四季變化和五代的劃分,要掌握這些知識,必須先理解太陽高度角的概念,這里進行知識鋪墊,為接下來的知識講解奠定基礎。 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1:四季的變換 教師:播放視頻并出示問題: 觀察中間圖,說出地球公轉時太陽直射點的變化。 觀察左上圖,說出地球在不同的位置,太陽直射點在哪里? 觀察左下圖,說出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界線在哪里? 學生:認真觀看視頻,感受地球公轉時太陽直射點的變化。 教師:引導學生理解地球公轉帶來太陽直射點的變化,由此地球上不同緯度地帶產生了四季的變化。 【設計意圖】通過視頻動畫的演示,層層遞進,讓學生逐步理解地球公轉產生的四季變換。 學生思考:國慶節當天,太陽直射哪個半球?國慶節第二天,直射點向哪移動?(南半球)(向南移動) 教師創設情景:家住北京的劉星想買一套房,想要屋內的采光好一些,應該選擇什么時候去看房?(冬至日去看房,當日北半球太陽高度角最低) 【設計意圖】結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感受地球公轉與日常生活的聯系。 教師拓展:黃赤交角的概念,幫助學生理解太陽直射為什么在南北回歸線之間進行。如果沒有黃赤交角,太陽一直直射赤道,地球就不會出現四季變換。 【設計意圖】黃赤交角的介紹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認知,強化對知識的理解。 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2:晝夜長短的變化 教師:出示示意圖,引導學生觀察此時同一緯度上晝夜長短的情況。 學生:認真觀看動畫示意圖,可以觀察到地球不同緯度上,晝夜長短不同,而且隨著公轉的運動,晝夜長短還會發生變化。 教師:播放視頻并補充極晝極夜知識。極晝極夜是南北極及其附近地區的一種自然現象。一天24小時都是白天,稱為極晝;一天24小時是黑夜,稱為極夜。太陽直射點在哪個半球,哪一極就會出現極晝現象,反之則出現極夜。 小組探究:讀圖分析,太陽直射不同緯度時的晝夜情況。 教師總結并讓學生在課本上做好筆記。 【設計意圖】二分二至的晝夜長短分析,利用表格進行梳理,思路更加清晰明了。 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3:五帶的劃分 教師:根據各地獲得太陽光熱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劃分為五個帶:熱帶、北溫帶、南溫帶、北寒帶和南寒帶。展示熱帶、溫帶、寒帶的圖片。 學生:看圖理解五帶的劃分。 【設計意圖】圖文結合,幫助學生認識五帶的天文現象和氣候特點。板書設計課后作業 完成《助學讀本》相關習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