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級上冊《地球的運動》教學設計課題名 2.2.1地球的運動教學目標 區域認知:知道自轉方向,周期,會用地球儀演示地球自轉。 綜合思維:知道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意義,并能解釋所產生的晝夜更替及時間差異的問題。 人地協調觀:通過學習,能樹立正確的宇宙觀、環境觀、科學價值觀。 地理實踐力:能夠結合日常生活實例,說明其與地球自轉的關系。教學重點 地球自轉的特征及其地理現象。教學難點 晝夜交替和時差的計算。教學方法 多媒體輔助教學、小組合作探究、問答法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視頻導入:播放視頻《從月球上看地球自轉》,讓學生真實感受地球自轉的情景。 【設計意圖】視頻能夠有效吸引學生,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主動探索新知,產生學習興趣。 二、新課講授 1.小組活動:地球自轉的特征 教師:展示小組探究題目: 地球沿什么方向繞地軸自轉? 你知道地球自轉一周是多長時間嗎? 從北極上空俯視,地球呈順時針方向旋轉,還是呈逆時針方向旋轉?如果從南極上空俯視呢? 學生:根據展示的題目,自主閱讀課本,主動思考尋找答案,跟小組成員探討得出結論并完成表格。 教師強調: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從北極上空俯視為逆時針,南極上空俯視為順時針,可以記憶為“NNSS”。 【設計意圖】學生帶著問題去探究學習,能更好的把握新知,小組討論加深理解。 【過渡】想一想,地球自轉會產生什么地理現象? 探究學習:自轉產生的地理現象 教師:提問為什么會產生晝夜現象? 學生:思考后回答,因為地球是一個不發光、不透明的球體且有穩定的太陽光照射。 教師:延伸講解,因為有晝夜現象的產生,再加上地球不停地自西向東自轉,所以產生了晝夜交替現象。 教師:出示練習題,加深對晝夜更替的理解。 學生:完成相關練習。 【設計意圖】以問答法和演示法結合,更加形象理解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意義。 教師講解:因為地球自西向東轉,所以在地球上的人們總是看到日月星辰東升西落。而且,在地球不同經度的位置,還會產生時差。全球劃分24個時區,每個時區跨15個經度,相鄰2個時區時間相差1小時。東邊時間比西邊早。計算時:東加西減。 學生:思考完成練習題:北京的林林此時是早上八點。她和在紐約的媽媽通電話時,媽媽那里是幾點? 教師:指導方法:北京在東八區,紐約在西五區,兩地相差13個時區,也就是13個小時。東早西晚,所以紐約此時是前一天的傍晚19點。 教師拓展:自西向東跨過國際日期變更線,日期減一天。 活動:第24屆北京冬季奧運會于2022年2月4日20時(北京時間)開幕。結合圖2-30,想一想,俄羅斯莫斯科,英國倫敦,美國紐約的當地居民在什么時間可以觀看開幕式直播? 教師:播放視頻,讓學生感受地球自轉給人們生活帶來什么影響。 學生:認真觀看視頻,體會自轉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影響。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以問題啟發學生思考。板書設計課后作業 完成《助學讀本》相關習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