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彼得與狼》學習目標:1.欣賞交響童話《彼得與狼》,初步了解樂器音色所塑造的不同音樂形象,想象故事情節。2.運用聽辨、律動、模唱等音樂活動感受不同的音樂形象的旋律特點,記憶主題。3.體驗音樂中樂器音色與旋律等要素在作品中的表現效果,初步了解管弦樂合奏的基本知識。學習重點:感受不同樂器所塑造的音樂形象。學習難點:體驗音樂中音色、旋律等要素在作品中的表現效果。學習過程:一、導入1.出示課題師:這首作品主要講述了彼得和他的朋友們智斗大灰狼的故事,由前蘇聯作曲家普羅科菲耶夫作曲,由交響樂團演奏。2.介紹作品設計意圖說明:通過介紹,對交響童話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復習作品中主要出現的管弦樂器音色,為之后的聽賞活動做好準備。二、欣賞前半部分“彼得和他的朋友們”(一)欣賞“彼得”片段1. 初聽思考:什么樂器演奏?怎樣的少年形象?小結與過渡語:音樂是由交響樂團的弦樂組演奏的,聽起來歡快愉悅,弦樂組猶如人聲般豐富的音色表現出活潑開朗的少年彼得形象。2.體驗節拍和速度師:音樂運用了規整的44拍和適合行進的中速。讓我們仿佛看到彼得踏著輕盈的步伐開心的走在草地上。3.哼唱主題,感受愉悅心情師:我們一定要牢牢記住彼得的主題旋律,在故事中一聽到這段由弦樂演奏的主題,就說明彼得出現了。4.復聽師:在接下來的音樂中,彼得的旋律會反復出現,思考:主題旋律出現了幾次?旋律之間有什么變化?(旋律出現了4次,似乎每次音高都有變化。)師:旋律在第2和第4次變高了,作曲家運用了模進的手法,讓音色更加明亮,旋律更加清新,有一種朝氣蓬勃的感覺。5. “lu“再次哼唱,感受彼得心情的變化小結:主題旋律一高一低交替出現,仿佛表現了彼得被美景所吸引,每一次看到不同的景色呀都會產生新的喜悅,這樣歡快活潑的音樂讓我們認識了彼得,接下來,他的朋友們也將陸續登場。設計意圖說明:熟悉少年彼得的主題旋律。感受小提琴明亮清新的音色以及旋律歡快活潑的特點,想象音樂所描繪出的少年彼得朝氣蓬勃的人物形象。(二)欣賞“朋友”片段1. 長笛——鳥(1)初聽師:木管組樂器音色脆亮,能表現豐富的音樂形象。(2)畫線條師:為什么旋律讓你想到小鳥,請你用線條徒刑邊聆聽邊思考,畫畫時力求表現旋律起伏的特點。小結:用點表現前半段短促跳躍,好像小鳥在枝頭啾啾的唱歌。用線圈表現后半段盤旋纏繞的旋律,就像小鳥忽上忽下的熱情的飛旋,是不是特別形象。長笛是表現小鳥的主要樂器。(3)觀看長笛演奏視頻小結:長笛音色脆亮,忽上忽下的旋律表現出這是一只熱情的小鳥。2. 聽辨雙簧管和單簧管音色如何?表現“鴨子和貓”?師:雙簧管音色扁扁的,亮亮的,就像捏著鼻子發出的聲音,表現的是小鴨子。單簧管是圓圓的、透透的,表現的是貓。3. 聆聽雙簧管“鴨子”片段(1)聽片段,思考:節拍和旋律有什么特點?小結:中速,34拍,雙簧管扁扁的聲音帶著裝飾音的長音就像小鴨子稚嫩的嘎嘎聲。搖擺起伏的旋律就好像小鴨子在池塘里悠閑戲水。(2)用動作表現鴨子戲水的形象4. 聆聽單簧管“貓”片段(1)聽片段,思考:節拍和旋律有什么特點?小結:穩穩的44拍,單簧管用圓潤的音色奏出了規整的節奏,音樂中還襯著有規律的低音,仿佛讓我們看到一只尾巴搖搖柔美高傲的貓。(2)學貓的動作設計意圖說明:運用對比的方式聆聽單簧管與雙簧管的音色,結合舞蹈表演,把握鴨子與貓的形象,在活動中熟悉朋友們的主題旋律。(三)片段欣賞1. 聽辨角色出現順序2. 片段一“河邊相遇”3. 片段二“爭論不休”(1)思考:速度和節奏發生了什么變化?師:密集的節奏型使鴨子的聲音變得急躁,音樂情緒變得緊張。(2)拍節奏4. 片段三“小貓偷襲”5. 片段四“樹下轉悠”6.請同學敘述4個片段的主要內容7.觀看芭蕾舞劇片段設計意圖說明:以故事發展為主線,聽辨不同樂器的音色以及旋律的變化,感受其描繪的音樂形象。三、欣賞后半部分(一)欣賞“爺爺”片段1. 初聽大管——“爺爺”片段師:音色?人物形象?2. 介紹大管師:大管屬于木管類樂器,音色低沉渾厚,屬于管弦樂隊中低音區。3. 感知節奏思考:反復出現的節奏型表現出這是一位怎樣的老爺爺?小結:音樂中反復運用了這樣的節奏型,加上連續大跳的旋律,讓人感受到這是一位絮絮叨叨的老爺爺。4. 聽辨爺爺主題(1)聆聽第一次出現,思考:樂器?感受?師:低音提琴用有力的下行旋律令人感到緊張的情緒。(2)聆聽第二次出現思考:樂器?感受?師:加入了打擊樂器,制造了緊張的氣氛,表現出爺爺是在提醒彼得,森林里可能會有危險哦。設計意圖說明:熟悉大管低沉渾厚的音色,通過節奏律動,體會爺爺主題節奏反反復復的出現,從而理解爺爺“絮絮叨叨”的人物形象。通過兩次主題變化,感受樂曲所帶入的緊張感,留下“狼”即將上場的伏筆。(二)欣賞“狼”主題1. 初聽思考:樂器?營造了怎樣的氣氛?小結與過渡語:狼主題是由圓號主奏。營造出緊張的氣氛。圓號的音色溫暖圓潤,這首曲子,作曲家怎么會用圓號來表現狼的形象呢?2. 觀看演奏視頻小結:三只圓號吹奏不同的旋律疊加在一起產生了不和諧的音響效果。3. 復聽思考:力度變化?感受?師:音樂力度不斷的增強,且加入了鈸和小軍鼓的滾奏給人帶來一種喘不過氣來的壓迫感,使人聯想到兇猛恐怖的狼正一步步逼近的形象。4. 回顧“好朋友——鳥、貓、鴨子”主題5. 比較狼出現后,好朋友主題發生了什么變化?貓——速度加快,旋律急速上升,運用裝飾音表現貓一眨眼竄到了樹上,一只慌張的貓的形象。鴨子——速度加快,旋律急速下行,仿佛看到連滾帶爬,倉皇而逃的一只惶恐的鴨子。鳥——旋律時而節奏拉寬,時而密集下行,斷續出現,表現出忐忑的小鳥。6. 再現彼得主題(1)聆聽思考:出現幾次?樂器?聯想到場景?師:出現了兩次。第一次是由長笛演奏的,第二次是由弦樂器演奏的,(2)第一次出現——“長笛”思考:速度變化?彼得和小鳥在做什么?師:音樂速度加快了,運用了下行旋律,好似小鳥為了吸引小鳥,在狼的頭頂來回盤旋,而彼得伺機而動,在小鳥的幫助下,用繩子把大灰狼捆到了樹上。設計意圖說明:聽辨由三只圓號所演奏出的不和諧旋律,從而感知“狼”主題陰森恐怖的音響效果。通過聆聽對比,想象狼出現后小動物們的主題變化,增強音樂童話的趣味性。在彼得再現樂段中,感受長笛與小提琴的合奏,想象彼得與小鳥智斗大灰狼的勇敢畫面。(三)“獵人主題1. 聽“獵人”的槍聲(1)定音鼓演奏(2)模擬朗讀節奏2. 聽“獵人”主題(1)聆聽思考:節奏特點?形象?(2)朗讀節奏要求:讀出獵人主題節奏特點以及重音變化。(3)聽音樂讀節奏思考:表現獵人怎樣的心情師:表現獵人尋找狼的過程中心情是惴惴不安的,當獵人找到了狼正準備開搶時,彼得大叫“不要開搶,我和小鳥抓住了狼,我們把它送到動物園去吧。”3. 再現主題(1)聆聽思考:誰的主題?哪些樂器?聯想場景?小結:彼得主題由原來的弦樂變成銅管樂主奏,使音樂聽起來更加厚實輝煌,讓我們聯想到彼得自豪得意的形象以及開心慶祝的場景。(2)教師小結師:彼得與狼這部音樂交響童話用交響樂隊中不同的樂器音色和富于變化的旋律、配氣等豐富手段,表現了少年彼得和朋友們機智戰勝兇惡的狼的故事,寓意深刻,成為了享譽世界的經典作品。設計意圖說明:通過故事情境聯想,了解不同樂器和主題旋律的變化,啟發學生在音樂中想象、創造,并在音樂活動中了解音樂童話這一表現形式,學會欣賞,懂得享受音樂之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