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內容 初中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3.1《做有夢想的少年》教學目標 健全人格:通過陳如月等人確立夢想和追逐夢想的過程知道夢想的含義,了解夢想對于個人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理解少年夢想的特點,做立志追夢的少年。 政治認同:熱愛偉大祖國,有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已任的使命感 責任意識:關心國家,關心時代發展,以實現中國夢為己任。 教學重點 了解少年夢想的重要作用。 教學難點 理解夢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懂得實現夢想需要努力。 教學過程導入 【聚焦熱點】嫦娥六號帶回世界首份月球背面樣品1935.3克 6月28日,國家航天局在京舉行探月工程嫦娥六號任務月球樣品交接 儀式。經初步測算,嫦娥六號任務采集月球背面樣品1935.3克。 在樣品安全運輸至月球樣品實驗室后,地面應用系統的科研人員將按計劃開展月球樣品的存儲和處理,啟動科研工作。這標志著嫦娥六號任務由工程實施階段正式轉入科學研究新階段。 思考:嫦娥六號的這一“壯舉” 與夢想有何聯系? 學生: 教師:嫦娥六號的成功,是科研人員多年夢想與努力的結晶,體現了夢想對科研探索的引領作用。少年應以此為榜樣,懷揣夢想,勇于探索未知,不斷追求科學與技術的突破。 授新課 【材料一】三位清北畢業生,為了夢想,再次高考。 據媒體7月11日報道,曾畢業于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金融學專業的陳如月,2024年又一次參加高考,已成功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八年制本博連讀方向)錄取,勇做最美逆行者。 李龍,現已35歲。2008年,李龍以695分考入清華數理基礎科學實驗班,但他的夢想是學醫,但因家庭原因無奈放棄。2024年,他參加高考,總分為626分,他填報了2所大學的醫學相關專業。 前年從清華大學生物科學專業的畢業后左清宇,工作一年之后毅然辭職,花三個月重新高考,最終以660分,如愿考上成都中醫藥大學的九年制中醫學專業,開啟自己的中醫夢。 思考:結合以上三個同學的經歷,思考什么是夢想 以上三位同學的夢想對他們個人和社會有什么意義 學生: 教師:夢想是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愿望。對個人來說夢想能不斷激發我們對生命的熱情和勇氣,讓生活更有色彩,有夢想,就會有希望, 對社會而言,人類需要夢想,因為有了夢想,人類才能不斷進步和發展。 【探究活動】觀看視頻——追夢故事:他們的“蒼穹一號 視頻中是由師生原型重新演繹的少年科創故事 為了做出一個更大的水火箭,孩子們找尋更大的容器、尋求平穩落地的解決方案……挫折沒有擋住他們的航天夢想,最終做出了“蒼穹一號”并且成功試飛。 當他們親手做出的火箭飛向天空,“長大了,我要造真的大火箭”這一念頭在心中生根發芽。 思考:他們的追夢故事帶給我們什么啟示 學生: 教師:無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長志,少年的夢想,與個人志向緊密相連。 【材料二】“我反復思考了很多職業,發現自己興趣最大的也最適合自己性格的是醫生。”陳如月說,“白衣天使常常成為逆行者,這種救死扶傷的社會責任感,讓我熱血沸騰。 保障生命健康的重要領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選擇學醫,不僅是對白身價值的一種追求,更是對社會的一份責任和擔當。 在當前社會,醫療需求不斷增長,優秀的醫學人才始終是社會的寶貴財富。這些學霸們投身醫學,無疑為社會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就像在疫情期間,無數醫護人員沖鋒在前,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勇氣守護著我們的生命安全,他們的奉獻精神讓我們看到了醫學的偉大。 思考:閱讀材料,在他們逐夢學醫過程中,樹立夢想需要考慮什么因素 學生: 教師:少年的夢想,與時代脈搏緊密相連,與中國夢密不可分。 【材料三】抱著這樣(重新高考,學醫)的信念,陳如月回到了上海。 此時,距她第一次高考已過6年,教材都全部改版了,再次備考,給了她不小的壓力。仔細考慮良久,陳如月決定回母校上海實驗學校復讀,老師們初聞有些驚訝,但很快為她的決心所感動,紛紛對她表示支持,也為她付出了很多,不僅幫她梳理新課標的學習要點,和她一起進行學習規劃,也時刻關注她的心理狀況,適時給予精神鼓勵。 思考:在陳如月追逐夢想的過程中,都有誰為她提供了人生出彩的機會 她的追夢故事給我們什么啟示 學生: 教師:只有每個人都能勇于追夢、勤于圓夢,才能匯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強大力量。課堂小結課堂練習 1. 2024年3月2日,神舟十七號航天員出艙活動取得圓滿成功。不到34歲的唐勝杰,成為執行空間站任務最年輕的航天員。唐勝杰從小就立志要努力學習科學知識,成為第三批航天員隊伍中的一員后,他刻苦訓練,經歷了從身體到精神的磨煉,從耐力到專業知識的提升,最終圓夢航天。唐勝杰的事跡啟示當代中學生( B ) ①要從小學習立志,早立志,立大志,立長志 ②迎接挑戰,把握機遇,為美好明天付出不懈努力 ③應順其自然,無須努力,等到一定年齡夢想自然會實現 ④要編織人生夢想,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腳踏實地讓夢想照進現實。丁同學立志踏實完成大學學業,帶著專業知識回鄉助農;高三女孩放棄某高校橄欖枝,入學國防科大圓軍校夢;視障小伙借助水晶球完成學業,如愿成為鄉鎮醫生;希望身披國家隊戰袍,在家門口為國爭光的奧運健兒,不斷挑戰極限、超越自我的樣子令人動容……閱讀材料,完成2~3題。 2.從上述材料中,我們感受到( D ) ①青少年的夢想反映了對個人利益和欲望的追求 ②做有夢想的少年,應當緊扣時代脈搏 ③編織好自己的夢想就等于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④夢想能不斷激發我們對生命的熱情和勇氣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3.當代中國青年的逐夢歷程啟示我們( D ) ①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②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 ③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④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我歌唱早晨,我歌唱希望,我歌唱那些屬于未來的事物,我歌唱正在生長的力量……對于生活我又充滿了夢想,充滿了渴望。”這首小詩啟示我們( C ) ①有夢想,就會有希望 ②人世間的美好夢想,都是通過想象實現的 ③每個人都要勇于追夢,勤于圓夢 ④夢想能反映我們對美好生活的愿望,讓生活更有色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列寧說:“在任何的童話中,都有現實性的成分。”這告訴我們( A ) ①現實是夢想的基礎 ②夢想即使實現不了,也能引導方向 ③夢想與現實是平行線,永遠無法相交 ④夢想常常會被現實打敗,我們不需要有夢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