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部編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理解權利義務 第四課公民義務第二課時依法履行義務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幫助學生理解權利與義務的關系,讓他們養成和增強權 利意識和義務意識,理解、懂得法定義務須履行,違反法定義務須承擔相應的法 律責任,懂得積極履行義務。平時遇到類似問題,能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 決問題。養成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特別是當前年齡應該享有的基本權利、履行 相應的義務。學情分析本課的教學對象是初二年級的學生,班級的學生程度有所 差別。再者,由于是農村的學生,受生長環境的限制,留守學生占一定的比例, 義務觀念缺失、責任感缺乏。有的學生只懂得強調自身權利,不愿盡義務或在盡 義務時心里有各種情緒。他們沒有認識到權利與義務相互依存,只有履行義務才 能實現自己的權利。因此,幫助學生了解自己應該履行的基本義務,同時讓其體 味對自身、他人、社會和國家的價值,知道違反義務需承擔相應的責任,從而讓 他們增強義務意識,責任意識。 再者,學生對未知知識也很感興趣,我對本節 課的設計難度不是很大,教學活動中的問題根據文本都可以回答,這樣可以增強 學生的自信心,希望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有所收獲。核心素養目標健全人格:正確理解權利與義務的關系,明白權利和義務是統一的。 政治認同:懂得必須履行法定義務的原因和要求。(重點)道德修養,法制觀念:知道哪些是違反法定義務的行為及應當承擔的責任。 教學重點:法定義務須履行。教學難點:權利與義務的關系。教法、學法本課運用獨立思考教學、案例分析教學、小組探究教學等基本教 法和學法。教學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 播放有關共享單車的視頻老師 設問:為什么會出現這些社會 現象老師:共享單車給我們帶 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社 會問題。 思考并回答問題 熱點事件、激發興 趣;現象問題 引發思考。引出要 了解的知識權利 義務 相統 一 一、知識引領:課后延時服務 權利、義務知多少 小組討論: 在“課后延時服務”過程中, 作為學生和老師,分別享有哪 些權利 又應履行哪些義務 呢 二、引出問題:權利義務到底 是什么關系 老師: 1.公民既是合法權利的享受 者,又是法定義務的承擔者。 展示權利義務的關系圖 學生關心的熱點 問題合作學習 學生親身經歷著 的事情,激發討論 興趣、勇于發表見 解。通過圖示展示 權利與義務的第 一個關系。引領出 “公民行使權利 和履行義務的意 義”。 用兩個圖片案例 讓學生理解權利 與義務的第二個 關系。身邊事、身(日受權利義務依存) 邊人,加強理解。 培養學生在今后 生活中如何處理 權利與義務的關 系。 用兩個圖片案例 讓學生理解權利 與義務的第二個 關系。身邊事、身 邊人,加強理解。 培養學生在今后 生活中如何處理 權利與義務的關 系。老師:2.公民的權利與義務相 互依存、相互統一。權利的實 現需要義務的履行,義務的履 行促進權利的實現。情境圖片 分析利用在學校拍攝的四幅圖 片讓學生分析、討論。老師: 3.公民的某些權利同時也是義 務。(勞動和受教育) 三、了解權利與義務的關系, 今后怎樣處理呢 情景探究: 如何“挑”擔子。 引出問題:如何正確處理權利 與義務的關系 二 、 一、過渡:接下來我們進入另 思考發言分享自 聚焦情境、行為判法定 一個情境的分析,同學們是否 己的經歷情境探 斷、引發思考引出義務 有過撿到東西的經歷 究合作學習 法定義務、道德義須履 二、學生閱讀教材P55的探究 務。知識理解。規行 與分享情境:歸還失物能否索 要報酬 范平時行為。設問:歸還失物能否索要報酬 請談談你的看法。展示《民法典》第三百一十四條: 拾得遺失物,應當返還權利人, 拾得人應當及時通知權利人領 取,或者送交公安機關等有關 部門。第三百一十七條:權利 人領取遺失物時,應當向拾得 人或者有關部門支付保管遺失 物等支出的必要費用。三、老師:從兩個角度思考道 德角度:從道德的角度看,拾 金不昧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為公民應該自覺弘揚;法律角度:從法律的角度看, 撿到失物歸還失主是法定義 務,不歸還已構成違法,嚴重 會構成犯罪。如果失主自愿給 酬金,拾到者可以要或不要。 四、出示幻燈片:讓學生了解 法定義務的含義、特點、內容。 老師:補充道德義務引出法定 義務需履行的原因:1、2、3學 生辨析:出示平時的公民行為。 設問:可行或不可行。 五、探究與分享:課本P57案 例分析。老師:小斌等人因觸 犯刑法身陷牢獄,我們從中得 到怎樣的警示 學生討論得出 結論:違反義務需擔責三 、 違反 義務 須擔 責 一、違反義務須履行閱覽圖片 設問:違反法定義務的行為, 他們的結局有什么共同點 結論:違反法定義務,必須依 法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二、案例分析以下違反法定義 務的行為要承擔哪些法律責 任 事件一:小陳和同事有矛盾, 編造謠言詆毀同事,同事訴諸 法律。法院依據《民法典》要 求小陳給同事賠禮道歉、恢復 名譽、停止侵害。 事件二:小成的爸爸駕車去辦 事,沒有按照規定停放車輛, 交警依據《道路交通安全法》 做出了罰款一百的處罰。 事件三:金某因侵占朋友丁某 一塊價值50余萬元的壽山石 構成侵占罪,法院依據《刑法》 判處其三年有期徒刑。 案例分析,小組討 論,思考、回答問 題 理解違反義務須 擔責通過形象的 案例,讓學生明白, 違反法定義務須 承擔相應的法律 責任。課堂 小結 出示本節課知識框架。 思考、回答。 知識升華。課后反思 本節課主要探討依法履行義務。多數問題比較抽象,對當前的青少年來說, 不易理解。再者,權利義務的關系內容較多,要讓學生理解,要通過多個案例 來讓學生明白一個道理。針對這種情況,我盡量利用學生身邊的案例,學生比 較熟悉、易理解。法定義務要履行和違反義務需擔責的側重點不同,希望學生不要混淆,主要意思就是按照法律的要求去做,法律要求做的必須做,法律禁 止做的堅決不做。案例設置盡量貼近學生生活;還有回顧以前知識,根據課堂 的反映情況,大部分同學還是能理解新學的知識。 不足之處: 有些問題的設置沒有考慮周全,沒有兼顧不同層次的同學,以后要努力避 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