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1課 岳陽樓記 導學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1課 岳陽樓記 導學案

資源簡介

第11課 岳陽樓記
2022年課程標準 學習目標
培養熱愛中華文化的文化自信;培養積累、梳理、整合文言語匯和具有良好語感的能力;培養求知欲、創造性,養成積極思考的習慣;感受、理解、欣賞、評價古代語言文字,涵養高雅情趣,具備健康的審美意識和觀念。 1.積累常見的文言實詞的意義和虛詞的用法。 2.理解內容,品味文章意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學習文章把敘事、寫景、抒情和議論巧妙地結合在一起以及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寫法。 4.正確理解和評價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人生理想和政治抱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第一課時
活動一:積累文言字詞
1.正音正字
滕子京( ) 謫守( ) 屬予作文( ) 銜遠山( )
浩浩湯湯( ) 朝暉夕陰( ) 瀟湘( )
遷客騷人( ) 霪雨( )霏霏( ) 怒號( )
檣傾楫催( ) 山岳潛形( ) 薄暮冥冥( )
虎嘯( )猿啼 憂讒( )畏譏 岸芷( )汀( )蘭
波瀾不驚( ) 沙鷗翔集( ) 皓( )月千里
寵辱偕忘( ) 靜影沉璧( ) 心曠神怡( )
文言字詞梳理歸類。
(一)通假字
1.百廢具興( )
2.屬予作文以記之( )
(二)古今異義詞
1.氣象萬千( )
2.微斯人( )
3.去國懷鄉 ( )
4.春和景明 ( )
(三)詞類活用
1. 滕子京謫守巴陵郡 ( )
2. 百廢具興 ( )
3. 北通巫峽 ( )
4.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 )( )
(四)一詞多義
1.和: 政通人和( )
春和景明( )
2.通: 政通人和( )
北通巫峽( )
3.觀: 予觀夫巴陵勝狀( )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
4.空: 濁浪排空( )
長煙一空( )
5.一: 一碧萬頃( )
長煙一空( )
6.極: 南極瀟湘( )
感極而悲者矣( )
此樂何極( )
7.會: 遷客騷人,多會于此 ( )
會賓客大宴 ( )
8.國: 去國懷鄉 ( )
死國可乎 ( )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 )
9.或: 而或長煙一空 ( )
或以為亡 ( )
或異二者之為 ( )
10.以: 屬予作文以記之(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五)特殊句式
1. 判斷句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也”表示判斷。)
2. 省略句 屬予作文以記之
(省略了主語“滕子京”,即“滕子京屬予作文以記之”。)
3. 倒裝句
(1)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
(“于其上”為后置狀語,應在“刻”字的前面,即“于其上刻唐賢今人詩賦”。)
(2)微斯人,吾誰與歸
(“誰”為前置賓語,應在“與”的后面,即“微斯人,吾與誰歸”。)
活動二:積累文學常識
岳陽樓簡介
岳陽樓歷史悠久,迄今已有1700余年的歷史。岳陽樓始建于三國,原為吳將水軍大都督魯肅訓練水師的閱兵臺。到唐代時,唐中書令張說謫守岳陽,在此筑樓,正式定名為岳陽樓。宋慶歷五年(公元1045年)重修,現存建筑是清同治六年(公元 1867年)所建。
現如今看到的岳陽樓完整地保持著清光緒六年(公元1880)大修后的建筑形制,通高19.42米,進深14.54米,寬17.42米,占地250平方米,樓宇主體與構架均為純木結構。
岳陽樓位于今湖南岳陽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國時期吳國都督魯肅的閱兵臺,唐玄宗開元四年(716),張說在閱兵臺舊址建造樓閣,取名“岳陽樓”,常與文士們登樓賦詩。岳陽樓高三層,下臨洞庭,遙望君山,建筑雄偉,氣勢磅礴。許多文人學士都曾在這里留下膾炙人口的詩文。自范仲淹《岳陽樓記》后,岳陽樓聲名益著,與湖北黃鶴樓、江西滕王閣齊名,被譽為楚地三大名樓,成為游覽勝地。
走近作者:
范仲淹(989-1052),字 。謚號 ,史稱范文正公。蘇州吳縣(今江蘇吳縣)人,北宋著名 、 。他出身貧寒,自幼苦學,對下層人民的痛苦感受較深。27歲中進士,為官敢于直諫,曾負責西北邊防,屢立戰功,后任參知政事(副宰相),提出革新朝政建議,觸動保守派利益,遭到貶謫。死后謚文正,著有《 》。他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先驅,他的詩文代表文學創作的進步方向,具有鮮明的政治內容。所作的文章富有政治內容,文辭秀美,氣度豁達。名篇有散文《 》,詞《 》,詩《 》等。
3.文章體裁:
記:“記”是一種古代 ,可以通過 、 、 、 ,來 。這種體裁出現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記人和事,可以記山川名勝,可以記器物建筑,故又稱“雜記”。在寫法上大多以 為主而兼有 、 成分。
4. 寫作背景。
本文寫于慶歷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當時作者貶居河南鄧州。這年六月,與范仲淹同為大中祥符進士、因遭誣陷而被降職岳州的滕子京重修的岳陽樓行將落成,滕子京函請范仲淹作記并附上名家所繪的《洞庭晚秋圖》,連同親擬的《求記書》一并寄給好友范仲淹。范仲淹欣然受命,范仲淹依據此圖,憑著豐富的想象,寫下了這篇抒己胸襟、規勸朋友的干古名篇《岳陽樓記》。表達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激勵我們要以天下為己任,樹立崇高的理想,擁有寬闊的胸懷。
活動三:文章朗讀
要求: 讀準字音,讀準停頓、節奏,讀出情感。
朗讀指導: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活動四:疏通文意,感知內容。
(一)疏通文意:
1.掌握翻譯文言文的方法,根據課下注釋疏通文義,并將不懂之處畫出來。
2.四人小組討論交流,解決自己未能解決的問題。
3.全班討論交流,解決小組未能解決的問題。
(二)概括各段段意,理清文章思路。
活動五:探究理解
第二課時
一、新課導入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是千古傳誦的名句,它是千百年來憂國憂民的志士仁人的博大胸懷的真實寫照,它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樂在后的精神對我們仍有借鑒和教育意義。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是如何提出這一觀點的。
二、合作探究。
一段原文:
重點詞語:
謫:封建官吏降職或遠調 守:做太守 通:順利 和:和樂
具:通俱,全、都 興:興盛 乃:于是 增:增加、擴展
制:規模 于其上:在 屬:通“囑” 囑咐、囑托 作文:寫文章
記之:之,這件事情。
一段翻譯:
問題1: 第1段寫重修岳陽樓的背景,這背景是什么?說明了什么?
答:
二段原文:
重點詞語
夫:語氣助詞 勝狀:勝景,即美好景色 銜:連接 吞:吞吐 湯湯:水勢浩蕩的樣子
橫:廣闊 涯:邊際 暉:日光 陰:天色昏暗 大觀:雄偉景象 述:記述 備:詳細
然則:雖然,如此(既然如此),那么 極:盡 遷客:被貶謫遠調的人 騷人:詩人
會:聚會 覽:觀賞 異:不同
二段翻譯:
問題2:作者從岳陽樓上看到了怎樣的雄偉景象?作者為何略寫岳陽樓景觀?
答:
問題3:第2段寫洞庭湖的全景用“銜遠山,吞長江”,如果把“銜”改為“連”,把“吞”改為“接”好不好?為什么?
答:
問題4:作者沒有停留在寫景上,而用“然則”從岳陽樓的地理形勢轉入寫什么?
答:
第三課時
三段原文:
重點字詞:
若夫:像那 霪雨:連綿的雨 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樣子 開:放晴
排:沖向 隱:隱藏 耀:光輝 潛:潛藏、隱沒 形:形體
摧:折斷 薄:迫近 冥冥:昏暗的樣子 斯:這 則:就
去:離開 國:國都 懷:懷念 憂:擔心 讒:說壞話 畏:懼怕
譏:批評,指責 蕭然:蕭條、冷落的樣子 極:極
三段翻譯:
問題5: 三段寫了什么內容?和上文有什么聯系
答:
四段原文:
重點字詞:
至:至于 景:日光 驚:動,起 萬頃:極言其廣 翔集:鳥停息在樹上 錦鱗:美麗的魚
芷:香草的一種 郁郁:形容草木茂盛 或:有時 一:全 空:消散 璧:圓形的玉
何極:哪有窮盡 寵:光榮 辱:屈辱 偕:一起 把:持,執 臨:面對
四段翻譯:
問題6:本段寫了什么內容?和上文有什么聯系
答:
問題7:“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有何不同?作者詳寫這一內容的目的是什么?
答:
五段原文:
重點字詞:
嗟夫:感嘆詞,唉 求:探求 心:思想感情 或:或許 二者之為:心理活動
何哉:為什么呢? 廟堂:朝廷 進:進(在)朝為官 退:退居江湖(不在朝為官)
然則:既然如此,那么 先:在……之前 后:在……之后
微:沒有 歸:歸依
五段翻譯:
問題8:“古仁人之心”的“覽物之情”又是怎樣的?其憂樂觀又是怎樣的?
答:
問題9:“進”指什么?“退”指什么?
答:
問題10:“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句子表達了作者什么感情?
答:
主題思想:
本文通過對岳陽樓周圍景物的描寫,以及對“遷客騷人”“覽物之情”的分析,表達了作者“ , ”的曠達胸襟和“ , ”的政治抱負,也表達了對好友滕子京的慰勉和規箴之意。
第四課時
1.“覽物之情,得無異乎?”和“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這兩句中的“異”字,分別指什么內容?
答:
2.作者用哪些話概括說明了“遷客騷人”的“悲”和“喜”?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
答:
3. 最后一段中所用的主要表達方式是什么?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
4.怎樣理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話?
答:
5.文章第5段是怎樣推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個警句的?
答:
6.寫作特色:

“記”是一種古代文體,可以通過記人、記事、記物、記景,來抒發作者感情和主張。這種體裁出現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記人和事,可以記山川名勝,可以記器物建筑,故又稱“雜記”。在寫法上大多以記述為主而兼有議論、抒情成分。
作者對現實生活中的某個事物有所感受,寫出來都可以叫記。
一類是寓情理于事、景、物的描述之中;另一類由事、景、物的描述中,自然生發出情理,卒章顯志。敘事類:《桃花源記》;說明類:《核舟記》;寫景類:《小石潭記》;言志類:《岳陽樓記》,《醉翁亭記》
文學常識填空:
《岳陽樓記》的作者是 ,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字 ,謚號 ,北宋的政治家、 。有《范文正公集》傳世。
2.下列加點字的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謫守(zhé) 銜遠山(xián) 浩浩湯湯(tāng)
B.潛形(qiǎn) 日星隱曜(yào) 檣傾楫摧(qiáng)
C.皓月(hào) 淫雨霏霏(fēi) 岸芷汀蘭(tīng)
D.嗟夫(jiē) 寵辱偕忘(xié) 屬予作文以記之(shǔ)
3.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政通人和/春和景明 B.北通巫峽/指通豫南
C.濁浪排空/長煙一空 D.南極瀟湘/此樂何極
4.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與其他項不同的一項是( )
A.前人之述備矣 B.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C.屬予作文以記之 D.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5.下列句子朗讀節奏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
A.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B.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C.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D.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6.下列選項中,對句子品析有誤的一項是( )
A.“朝暉夕陰,氣象萬千”運用對比、夸張的修辭手法,極言洞庭湖湖光山色變化無窮,為下文具體寫洞庭湖一陰一晴的景象埋下伏筆。
B.“銜遠山,吞長江”運用比擬、對偶的修辭手法,賦予洞庭湖以生命和氣勢,把“遠山”“長江”和洞庭湖寫得活靈活現,構成一幅生動的畫卷。
C.“浮光躍金,靜影沉璧”運用比喻、對偶的修辭手法,把洞庭湖一動一靜時的光影色態寫得十分生動形象,給人以美感。
D.“薄暮冥冥,虎嘯猿啼”是實寫之景,渲染出一種悲涼凄慘的氛圍,烘托了登樓者的傷感之情。
7.下列句子譯文有誤的一項是( )
A.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譯文:(這時遷客騷人們)登上這座樓,就會產生(被貶)離開國都、懷念家鄉、擔心被說壞話、懼怕被批評指責的心情,(再)抬眼望去,盡是蕭條的景象,感慨悲傷到了極點。
B.子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
譯文:依我看來,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這洞庭湖上。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譯文:不因外界環境的變化而高興,不因自己處境的變化而悲傷。
D.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譯文:(這時人們)登上這座樓,就會感到胸懷開闊,精神愉悅,榮耀和屈辱一并忘了,端著酒,迎著風,喜氣洋洋。
8.名句默寫。
(1)《岳陽樓記》中表現作者遠大政治抱負的句子是: , ;表達作者曠達胸襟的句子是: , 。
(2)文中動靜結合,描寫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 。
(3)新市長上任兩年,全市面貌大變,干群同心,社會安定,各項建設事業蓬勃發展,真是“ , ”。(用《岳陽樓記》中兩個相連的四字短語填寫)
9.默寫:
(1)《岳陽樓記》中從時間角度表現景象的千變萬化的句子是“ , ”。
(2)《岳陽樓記》中寫岳陽樓重修后發生的變化的句子是“ , ”。
(3)北宋文學家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運用動靜結合的手法描寫洞庭湖波光月影之美的句子是“ , ”。
(4)《岳陽樓記》中表現遷客騷人因物而喜的兩個四字句是“ , ”。
(5)《岳陽樓記》中體現“古仁人”不同于“遷客騷人”對待“得”“失”態度的句子是“ , ”。
(6)《岳陽樓記》中與“進亦憂,退亦憂”相照應的句子是“ , ”。
文言文閱讀
(2024·吉林松原·二模)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10.文段選自 (作者)的《 》一文。
11.請解釋文段中加點詞的意思。
(1)增其舊制 (2)屬予作文
(3)浩浩湯湯 (4)朝暉夕陰
12.請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直線的句子。
(1)前人之述備矣。
(2)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13.作者的“覽物之情”,與“遷客騷人”有著怎樣的不同,請用作者的原話回答。
“ , ”。
14.請任選角度賞析選文中的“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2024·安徽合肥·二模)
閱讀文言短文,回答問題
【甲】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岳陽樓記》(節選)
【乙】
康定元年,元昊反,延州諸砦①多失守,仲淹自請行②。先是③,詔分邊兵:總管領萬人,鈴轄領五千人,都監領三千人。寇至御之,則官卑者先出。仲淹曰:“將不擇人以官為先后取敗之道也。”于是大閱州兵,得萬八千人,分為六,各將三千人,分部教之。量賊眾寡,使更④出御賊。
明年正月,詔諸路入討⑤,仲淹曰:“正月塞外大寒,我師暴露,不如俟春深入,賊易瘦人饑,勢馬制也。當據要害,拓疆御寇,策之上也”帝皆用其議。
《宋史·范仲淹傳》(有刪減)
【注】①砦(zhài):同“塞”。②行:這里指前往御敵。③先是:范仲淹到延州之前。④更:輪流。⑤詔諸路入討:皇帝下詔命令各路軍隊討伐西夏。
【丙】
春日游湖①
范仲淹
湖邊多少游湖者,半在斷橋煙雨間。
盡逐春風看歌舞,幾人著眼到青山。
【注】①北宋皇祐二年,吳中發生饑荒。此時范仲淹任杭州知府,他發動各地整修寺院,翻修官倉,借工程雇傭大批饑民。因措施得力,兩浙災區唯有杭州安定無事,百姓平安度過災荒。
15.解釋下面加點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1)或異二者之為 (2)不以物喜
(3)寇至御之 (4)不如俟春深入
16.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微斯人,吾誰與歸?
量賊眾寡,使更出御賊。
17.請用“/”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斷兩處)。
將 不 擇 人 以 官 為 先 后 取 敗 之 道 也
【甲】文中范仲淹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但有人認為【乙】文有“憂”無“樂”,【丙】詩有“樂”無“憂”,請結合【乙】文和【丙】詩中的具體內容,闡述【甲】文中作者的“憂樂觀”。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第11課 岳陽樓記
2022年課程標準 學習目標
培養熱愛中華文化的文化自信;培養積累、梳理、整合文言語匯和具有良好語感的能力;培養求知欲、創造性,養成積極思考的習慣;感受、理解、欣賞、評價古代語言文字,涵養高雅情趣,具備健康的審美意識和觀念。 1.積累常見的文言實詞的意義和虛詞的用法。 2.理解內容,品味文章意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學習文章把敘事、寫景、抒情和議論巧妙地結合在一起以及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寫法。 4.正確理解和評價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人生理想和政治抱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第一課時
活動一:積累文言字詞
1.正音正字
滕子京(ténɡ) 謫守( zhé ) 屬予作文( zhǔ ) 銜遠山(xián )
浩浩湯湯(shāng) 朝暉夕陰( huī ) 瀟湘( xiāo xiāng )
遷客騷人( sāo ) 霪雨( yín )霏霏( fēi ) 怒號( háo )
檣傾楫催(qiánɡ jí ) 山岳潛形( qián ) 薄暮冥冥(bó mínɡ )
虎嘯( xiào )猿啼 憂讒(chán )畏譏 岸芷(zhǐ)汀(tīng )蘭
波瀾不驚( lán ) 沙鷗翔集( xiáng ) 皓( hào )月千里
寵辱偕忘( xié ) 靜影沉璧( bì ) 心曠神怡(yí )
文言字詞梳理歸類。
(一)通假字
1.百廢具興 (通“俱”,都、全、皆)
2.屬予作文以記之(同“囑”,囑托)
(二)古今異義詞
1.氣象萬千(古義:景象。今義:大氣的狀態和現象。)
2.微斯人(古義:沒有。今義:細小。)
3.去國懷鄉 (古義:國都;今義:國家)
4.春和景明 (古義:日光;今義:景致,風景)
(三)詞類活用
1. 滕子京謫守巴陵郡 名詞作動詞,做郡的長官
2. 百廢具興 形容詞作名詞,荒廢的事業
3. 北通巫峽 方位名詞作狀語,向北
4.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形容詞作狀語,在……之前; 形容詞作狀語,在…… 之后
(四)一詞多義
1.和: 政通人和(和樂 形容詞)
春和景明(和煦 形容詞)
2.通: 政通人和(順利 形容詞)
北通巫峽(通向 動詞)
3.觀: 予觀夫巴陵勝狀(看 動詞)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景象 名詞)
4.空: 濁浪排空(天空 名詞)
長煙一空(消散 動詞)
5.一: 一碧萬頃(一 數量詞)
長煙一空(全、都 副詞)
6.極: 南極瀟湘(盡,直通 動詞)
感極而悲者矣(極點 副詞)
此樂何極(窮盡 動詞)
7.會: 遷客騷人,多會于此 (聚集,動詞)
會賓客大宴 (適逢,副詞)
8.國: 去國懷鄉 國都,名詞
死國可乎 國家,名詞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國防,名詞 
9.或: 而或長煙一空 有時,副詞
或以為亡 有人,代詞
或異二者之為 或許,副詞
10.以: 屬予作文以記之 (來 連詞)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因為 連詞)
(五)特殊句式
1. 判斷句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也”表示判斷。)
2. 省略句 屬予作文以記之
(省略了主語“滕子京”,即“滕子京屬予作文以記之”。)
3. 倒裝句
(1)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
(“于其上”為后置狀語,應在“刻”字的前面,即“于其上刻唐賢今人詩賦”。)
(2)微斯人,吾誰與歸
(“誰”為前置賓語,應在“與”的后面,即“微斯人,吾與誰歸”。)
活動二:積累文學常識
岳陽樓簡介
岳陽樓歷史悠久,迄今已有1700余年的歷史。岳陽樓始建于三國,原為吳將水軍大都督魯肅訓練水師的閱兵臺。到唐代時,唐中書令張說謫守岳陽,在此筑樓,正式定名為岳陽樓。宋慶歷五年(公元1045年)重修,現存建筑是清同治六年(公元 1867年)所建。
現如今看到的岳陽樓完整地保持著清光緒六年(公元1880)大修后的建筑形制,通高19.42米,進深14.54米,寬17.42米,占地250平方米,樓宇主體與構架均為純木結構。
岳陽樓位于今湖南岳陽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國時期吳國都督魯肅的閱兵臺,唐玄宗開元四年(716),張說在閱兵臺舊址建造樓閣,取名“岳陽樓”,常與文士們登樓賦詩。岳陽樓高三層,下臨洞庭,遙望君山,建筑雄偉,氣勢磅礴。許多文人學士都曾在這里留下膾炙人口的詩文。自范仲淹《岳陽樓記》后,岳陽樓聲名益著,與湖北黃鶴樓、江西滕王閣齊名,被譽為楚地三大名樓,成為游覽勝地。
走近作者: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謚號文正,史稱范文正公。蘇州吳縣(今江蘇吳縣)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他出身貧寒,自幼苦學,對下層人民的痛苦感受較深。27歲中進士,為官敢于直諫,曾負責西北邊防,屢立戰功,后任參知政事(副宰相),提出革新朝政建議,觸動保守派利益,遭到貶謫。死后謚文正,著有《范文正公集》。他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先驅,他的詩文代表文學創作的進步方向,具有鮮明的政治內容。所作的文章富有政治內容,文辭秀美,氣度豁達。名篇有散文《岳陽樓記》,詞《漁家傲》,詩《江上漁者》等。
3.文章體裁:
記:“記”是一種古代文體,可以通過記人、記事、記物、記景,來抒發作者感情和主張。這種體裁出現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記人和事,可以記山川名勝,可以記器物建筑,故又稱“雜記”。在寫法上大多以記述為主而兼有議論、抒情成分。
4. 寫作背景。
本文寫于慶歷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當時作者貶居河南鄧州。這年六月,與范仲淹同為大中祥符進士、因遭誣陷而被降職岳州的滕子京重修的岳陽樓行將落成,滕子京函請范仲淹作記并附上名家所繪的《洞庭晚秋圖》,連同親擬的《求記書》一并寄給好友范仲淹。范仲淹欣然受命,范仲淹依據此圖,憑著豐富的想象,寫下了這篇抒己胸襟、規勸朋友的干古名篇《岳陽樓記》。表達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激勵我們要以天下為己任,樹立崇高的理想,擁有寬闊的胸懷。
活動三:文章朗讀
要求: 讀準字音,讀準停頓、節奏,讀出情感。
朗讀指導: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活動四:疏通文意,感知內容。
(一)疏通文意:
1.掌握翻譯文言文的方法,根據課下注釋疏通文義,并將不懂之處畫出來。
2.四人小組討論交流,解決自己未能解決的問題。
3.全班討論交流,解決小組未能解決的問題。
(二)概括各段段意,理清文章思路。
全文共5段,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寫重修岳陽樓的背景和作記緣由。
第二部分(第2~4段):描寫岳陽樓周圍的景色,引出“遷客騷人”登樓“覽物”而產生的兩種不同感受。(全文的主體)可分為兩層。
第一層(第2段):概括描寫由岳陽樓、洞庭湖的景色并過渡到登樓覽物的心情。
寫洞庭湖的景色并提出“遷客騷人”“覽物之情,得無異乎”的問題。
第二層(第3~4段):分別描寫陰晦和晴朗時的景色,自然地引出遷客騷人或悲或喜的感情。
第三部分(第5段):議論,借對“古仁人之心”的探求,抒發作者的曠達胸襟和政治抱負。(這是全文的核心)。
活動五:探究理解
第二課時
一、新課導入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是千古傳誦的名句,它是千百年來憂國憂民的志士仁人的博大胸懷的真實寫照,它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樂在后的精神對我們仍有借鑒和教育意義。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是如何提出這一觀點的。
二、合作探究。
一段原文:
重點詞語:
謫:封建官吏降職或遠調 守:做太守 通:順利 和:和樂
具:通俱,全、都 興:興盛 乃:于是 增:增加、擴展
制:規模 于其上:在 屬:通“囑” 囑咐、囑托 作文:寫文章
記之:之,這件事情。
一段翻譯:
問題1: 第1段寫重修岳陽樓的背景,這背景是什么?說明了什么?
答:
在“政通人和,百廢具興”的基礎上“重修岳陽樓”,這說明滕子京在謫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條。由此可見作者欣賞他的闊大胸襟,與一般的“遷客”不同。
二段原文:
重點詞語
夫:語氣助詞 勝狀:勝景,即美好景色 銜:連接 吞:吞吐 湯湯:水勢浩蕩的樣子
橫:廣闊 涯:邊際 暉:日光 陰:天色昏暗 大觀:雄偉景象 述:記述 備:詳細
然則:雖然,如此(既然如此),那么 極:盡 遷客:被貶謫遠調的人 騷人:詩人
會:聚會 覽:觀賞 異:不同
二段翻譯:
問題2:作者從岳陽樓上看到了怎樣的雄偉景象?作者為何略寫岳陽樓景觀?
答:
氣勢非凡:銜遠山,吞長江。
寬闊無邊:浩浩湯湯,橫無際涯。
湖光山色: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因為“前人之述備矣”。
問題3:第2段寫洞庭湖的全景用“銜遠山,吞長江”,如果把“銜”改為“連”,把“吞”改為“接”好不好?為什么?
答:
不好,洞庭湖是無生命之物,同“銜”“吞”則使人產生有生命之感,把“遠山”“長江”跟洞庭湖的關系寫得活靈活現,成了一幅氣勢磅礴的動人畫面。如果用“連”“接”來替換,只是客觀地說明三者的相對位置,畫面是靜止的,效果沒有這樣好。
問題4:作者沒有停留在寫景上,而用“然則”從岳陽樓的地理形勢轉入寫什么?
答:
寫“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
第三課時
三段原文:
重點字詞:
若夫:像那 霪雨:連綿的雨 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樣子 開:放晴
排:沖向 隱:隱藏 耀:光輝 潛:潛藏、隱沒 形:形體
摧:折斷 薄:迫近 冥冥:昏暗的樣子 斯:這 則:就
去:離開 國:國都 懷:懷念 憂:擔心 讒:說壞話 畏:懼怕
譏:批評,指責 蕭然:蕭條、冷落的樣子 極:極
三段翻譯:
問題5: 三段寫了什么內容?和上文有什么聯系
四段原文:
重點字詞:
至:至于 景:日光 驚:動,起 萬頃:極言其廣 翔集:鳥停息在樹上 錦鱗:美麗的魚
芷:香草的一種 郁郁:形容草木茂盛 或:有時 一:全 空:消散 璧:圓形的玉
何極:哪有窮盡 寵:光榮 辱:屈辱 偕:一起 把:持,執 臨:面對
四段翻譯:
問題6:本段寫了什么內容?和上文有什么聯系
問題7:“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有何不同?作者詳寫這一內容的目的是什么?
答:
悲: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喜: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這樣寫是為了將這類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對比,引出下文,由寫情自然轉入議論,突出全文的主旨。
五段原文:
重點字詞:
嗟夫:感嘆詞,唉 求:探求 心:思想感情 或:或許 二者之為:心理活動
何哉:為什么呢? 廟堂:朝廷 進:進(在)朝為官 退:退居江湖(不在朝為官)
然則:既然如此,那么 先:在……之前 后:在……之后
微:沒有 歸:歸依
五段翻譯:
問題8:“古仁人之心”的“覽物之情”又是怎樣的?其憂樂觀又是怎樣的?
答: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憂樂觀: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問題9:“進”指什么?“退”指什么?
答:
“進”指“居廟堂之高”,在朝廷上做官;“退”指“處江湖之遠”,不在朝廷上做官。(借代)
問題10:“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句子表達了作者什么感情?
答:
①“斯人”是指“古仁人”。②一方面表達了自己愿與古仁人同道的曠達胸襟和遠大抱負;另一方面也委婉地表達了作者對滕子京的勸勉,希望他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遠。
主題思想:
本文通過對岳陽樓周圍景物的描寫,以及對“遷客騷人”“覽物之情”的分析,表達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也表達了對好友滕子京的慰勉和規箴之意。
第四課時
1.“覽物之情,得無異乎?”和“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這兩句中的“異”字,分別指什么內容?
答:
“覽物之情,得無異乎?”中的“異”是指不同的自然景觀引發的遷客騷人不同的感觸,即“悲”與“喜”兩種不同的心境。
“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中的“異”是指古仁人不同于上述遷客騷人,能不受自然環境、自身處境的影響,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作者用哪些話概括說明了“遷客騷人”的“悲”和“喜”?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
答:
“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概括說明了“遷客騷人”的“悲”;“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概括說明了“遷客騷人”的“喜”。這樣寫是為了將這類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對比,引出下文,由寫情自然轉入議論,突出全文的主旨。
3. 最后一段中所用的主要表達方式是什么?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
議論。作用:點明主旨,抒發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襟和“先天下之,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政治抱負。
4.怎樣理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話?
答:
我國古代早有“與民同樂”的思想。孟子說:“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這里說的“樂以天下,憂以天下”來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發展成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觀點,并以此作為對待仕途進退的原則,表現了他曠達的胸襟和遠大的抱負。
5.文章第5段是怎樣推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個警句的?
答:
作者十分巧妙地利用設問方式逐層推進,最后才點出警句。先用比較方式設問,以“不以物喜……則憂其君”表明“古仁人之心”的內涵,顯示了“古仁人”的闊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由此得出“進亦憂,退亦憂”的論斷,突出一個“憂”字,自然引出第二個設問“何時而樂”,使文章又推進一層。設問后而警句出現,給人印象極深。
6.寫作特色:
1.本文構思精巧。作者不寫岳陽樓歷史和重修經過,也不泛泛鋪陳周圍湖光山色,而是抓住不同的人對景物所產生的不同情感,引出對古仁人之心的探求,從而表明了自己的人生追求。
2.文章敘事、寫景、議論和抒情相結合,以敘事作引子,寫景引出抒情,抒情誘發議論,環環相扣,有力地揭示了主題。
3.駢散結合的句式。
駢句指的是結構相似、內容相關、行文相鄰、字數相等的兩句話,跟對偶相似,只是不像對偶那樣在音韻上有嚴格的要求。散句,則是相對于駢句而言,也可以說,駢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首段敘事用散句,寫岳陽樓大觀用駢句,起、結句又為散句,洞庭湖上一陰一晴多為駢句,結句又為散句,節奏不斷變化,讀起來聲調鏗鏘,給人以美的享受。

“記”是一種古代文體,可以通過記人、記事、記物、記景,來抒發作者感情和主張。這種體裁出現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記人和事,可以記山川名勝,可以記器物建筑,故又稱“雜記”。在寫法上大多以記述為主而兼有議論、抒情成分。
作者對現實生活中的某個事物有所感受,寫出來都可以叫記。
一類是寓情理于事、景、物的描述之中;另一類由事、景、物的描述中,自然生發出情理,卒章顯志。敘事類:《桃花源記》;說明類:《核舟記》;寫景類:《小石潭記》;言志類:《岳陽樓記》,《醉翁亭記》
文學常識填空:
《岳陽樓記》的作者是 ,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字 ,謚號 ,北宋的政治家、 。有《范文正公集》傳世。
【答案】 范仲淹 希文 文正 文學家
【詳解】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時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學家。謚號“文正”,世稱范文正公。范仲淹在地方治政、守邊皆有成績,文學成就也較為突出。他倡導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操,對后世影響深遠;有《范文正公文集》傳世。
2.下列加點字的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謫守(zhé) 銜遠山(xián) 浩浩湯湯(tāng)
B.潛形(qiǎn) 日星隱曜(yào) 檣傾楫摧(qiáng)
C.皓月(hào) 淫雨霏霏(fēi) 岸芷汀蘭(tīng)
D.嗟夫(jiē) 寵辱偕忘(xié) 屬予作文以記之(shǔ)
【答案】C
【詳解】A.浩浩湯湯(tāng)——shāng;
B.潛形(qiǎn)——qián;
D.屬予作文以記之(shǔ)——zhǔ;
故選C。
3.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政通人和/春和景明 B.北通巫峽/指通豫南
C.濁浪排空/長煙一空 D.南極瀟湘/此樂何極
【答案】B
【詳解】A.和:和樂/和煦;
B.通:通向/通向;
C.空:天空/消散;
D.極:至、到達/盡頭;
故選B。
4.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與其他項不同的一項是( )
A.前人之述備矣 B.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C.屬予作文以記之 D.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答案】C
【詳解】A.句意:前人的記述已經很詳盡了。之:結構助詞,的;
B.句意:這就是岳陽樓的壯麗景象。之:結構助詞,的;
C.句意:他囑托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情。之:代詞,指“重修岳陽樓”這件事;
D.句意:我曾經探求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之:結構助詞,的;
故選C。
5.下列句子朗讀節奏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
A.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B.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C.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D.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答案】C
【詳解】本題可根據句意斷句。選項語句大意為:在天下人憂之前憂,在天下人樂之后才樂。其中,“先/后……而憂/樂”即“在……之前憂/之后才樂”之意,故句中“天下之憂”“天下之樂”為整體,不可斷開。連詞“而”緊承后面的“憂”“樂”。故選C。
6.下列選項中,對句子品析有誤的一項是( )
A.“朝暉夕陰,氣象萬千”運用對比、夸張的修辭手法,極言洞庭湖湖光山色變化無窮,為下文具體寫洞庭湖一陰一晴的景象埋下伏筆。
B.“銜遠山,吞長江”運用比擬、對偶的修辭手法,賦予洞庭湖以生命和氣勢,把“遠山”“長江”和洞庭湖寫得活靈活現,構成一幅生動的畫卷。
C.“浮光躍金,靜影沉璧”運用比喻、對偶的修辭手法,把洞庭湖一動一靜時的光影色態寫得十分生動形象,給人以美感。
D.“薄暮冥冥,虎嘯猿啼”是實寫之景,渲染出一種悲涼凄慘的氛圍,烘托了登樓者的傷感之情。
【答案】D
【詳解】D.有誤。“薄暮冥冥,虎嘯猿啼”是虛寫之景。故選D。
7.下列句子譯文有誤的一項是( )
A.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譯文:(這時遷客騷人們)登上這座樓,就會產生(被貶)離開國都、懷念家鄉、擔心被說壞話、懼怕被批評指責的心情,(再)抬眼望去,盡是蕭條的景象,感慨悲傷到了極點。
B.子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
譯文:依我看來,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這洞庭湖上。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譯文:不因外界環境的變化而高興,不因自己處境的變化而悲傷。
D.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譯文:(這時人們)登上這座樓,就會感到胸懷開闊,精神愉悅,榮耀和屈辱一并忘了,端著酒,迎著風,喜氣洋洋。
【答案】C
【詳解】C.這句運用了互文的修辭,正確的翻譯應是: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故選C。
8.名句默寫。
(1)《岳陽樓記》中表現作者遠大政治抱負的句子是: , ;表達作者曠達胸襟的句子是: , 。
(2)文中動靜結合,描寫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 。
(3)新市長上任兩年,全市面貌大變,干群同心,社會安定,各項建設事業蓬勃發展,真是“ , ”。(用《岳陽樓記》中兩個相連的四字短語填寫)
【答案】
先天下之憂而憂 后天下之樂而樂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浮光躍金 靜影沉璧 政通人和 百廢具興
【詳解】本題考查名句名篇默寫。注意易錯字詞:憂、悲、浮、沉璧、具。
9.默寫:
(1)《岳陽樓記》中從時間角度表現景象的千變萬化的句子是“ , ”。
(2)《岳陽樓記》中寫岳陽樓重修后發生的變化的句子是“ , ”。
(3)北宋文學家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運用動靜結合的手法描寫洞庭湖波光月影之美的句子是“ , ”。
(4)《岳陽樓記》中表現遷客騷人因物而喜的兩個四字句是“ , ”。
(5)《岳陽樓記》中體現“古仁人”不同于“遷客騷人”對待“得”“失”態度的句子是“ , ”。
(6)《岳陽樓記》中與“進亦憂,退亦憂”相照應的句子是“ , ”。
【答案】
朝暉夕陰 氣象萬千 增其舊制 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 浮光躍金 靜影沉壁 心曠神怡 寵辱偕忘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詳解】默寫題作答時,一是要透徹理解詩文的內容;二是要認真審題,找出符合題意的詩文句子;三是答題內容要準確,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寫錯字。本題中的“暉、賦、躍、壁、怡、寵辱、偕”等字詞容易寫錯。
文言文閱讀
(2024·吉林松原·二模)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10.文段選自 (作者)的《 》一文。
11.請解釋文段中加點詞的意思。
(1)增其舊制 (2)屬予作文
(3)浩浩湯湯 (4)朝暉夕陰
12.請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直線的句子。
(1)前人之述備矣。
(2)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13.作者的“覽物之情”,與“遷客騷人”有著怎樣的不同,請用作者的原話回答。
“ , ”。
14.請任選角度賞析選文中的“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答案】
范仲淹 岳陽樓記
規模 同“囑”,囑托、囑咐 水勢壯闊的樣子 日光
(1)前人的記述已經很詳盡了。(2)他們觀賞自然景物而觸發的感情大概會有所不同吧?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銜”“吞”用詞傳神,運用擬人修辭,把洞庭湖人格化,使靜景富有動態與活力,構成一幅氣勢磅礴的動人畫面。
【解析】
10.本題考查文學常識。
文段出自《岳陽樓記》。《岳陽樓記》是北宋文學家范仲淹于慶歷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應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請為重修岳陽樓而創作的一篇記。該文通過寫岳陽樓的景色,以及陰雨和晴朗時帶給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達了作者自己“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愛民情懷。
11.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象。
(1)句意:增加它原有的規模。制,規模。
(2)句意:囑咐我寫一篇文章來記錄這件事。屬,同“囑”,囑托、囑咐。
(3)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水流浩蕩,寬闊無邊。浩浩湯湯,水勢壯闊的樣子。
(4)句意:一天里陰晴多變。暉,日光。
12.本題考查譯句。
重點詞語:(1)之,的,述,記述。備,完備,詳細。矣,了。(2)覽,看。之,的。得無,恐怕,是不是。異,差別,不同。
13.本題考查提煉信息。
根據原文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可知,作者不因外物的好壞和個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根據原文中的“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和“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可知,遷客騷人會因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故表現了作者的“覽物之情”與“遷客騷人”不同的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4.本題考查語句賞析。
“銜”“吞”用詞傳神,在作者眼里,洞庭湖仿佛嘴里含著小山,吞沒了長江,水流浩蕩,寬闊無邊。“銜”“吞”賦予洞庭洞以人的動作,把洞庭湖人格化,這是擬人的修辭手法。這個句子描繪洞庭湖連接遠處群山,吞吐長江之水,使靜態的景物富有動態與生機活力,描繪出洞庭湖的廣闊浩渺,氣勢磅礴的畫面。
【參考譯文】:
慶歷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貶職到岳州做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各種荒廢的事業都興辦起來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陽樓,擴大它原有的規模,把唐代和當代名人的詩賦刻在上面。他囑托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情。  
我觀看那巴陵郡的勝景,全在洞庭湖上。含著小山,吞沒了長河,水流浩蕩,寬闊無邊,一天里陰晴多變,氣象千變萬化。這就是岳陽樓的壯麗景象。前人的記述已經很詳盡了。雖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峽,向南面直到瀟水和湘水,被降職到外地的官吏和來往的詩人,大多在這里聚會,他們觀賞自然景物而觸發的感情大概會有所不同吧?
(2024·安徽合肥·二模)
閱讀文言短文,回答問題
【甲】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岳陽樓記》(節選)
【乙】
康定元年,元昊反,延州諸砦①多失守,仲淹自請行②。先是③,詔分邊兵:總管領萬人,鈴轄領五千人,都監領三千人。寇至御之,則官卑者先出。仲淹曰:“將不擇人以官為先后取敗之道也。”于是大閱州兵,得萬八千人,分為六,各將三千人,分部教之。量賊眾寡,使更④出御賊。
明年正月,詔諸路入討⑤,仲淹曰:“正月塞外大寒,我師暴露,不如俟春深入,賊易瘦人饑,勢馬制也。當據要害,拓疆御寇,策之上也”帝皆用其議。
《宋史·范仲淹傳》(有刪減)
【注】①砦(zhài):同“塞”。②行:這里指前往御敵。③先是:范仲淹到延州之前。④更:輪流。⑤詔諸路入討:皇帝下詔命令各路軍隊討伐西夏。
【丙】
春日游湖①
范仲淹
湖邊多少游湖者,半在斷橋煙雨間。
盡逐春風看歌舞,幾人著眼到青山。
【注】①北宋皇祐二年,吳中發生饑荒。此時范仲淹任杭州知府,他發動各地整修寺院,翻修官倉,借工程雇傭大批饑民。因措施得力,兩浙災區唯有杭州安定無事,百姓平安度過災荒。
15.解釋下面加點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1)或異二者之為 (2)不以物喜
(3)寇至御之 (4)不如俟春深入
16.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微斯人,吾誰與歸?
量賊眾寡,使更出御賊。
17.請用“/”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斷兩處)。
將 不 擇 人 以 官 為 先 后 取 敗 之 道 也
【甲】文中范仲淹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但有人認為【乙】文有“憂”無“樂”,【丙】詩有“樂”無“憂”,請結合【乙】文和【丙】詩中的具體內容,闡述【甲】文中作者的“憂樂觀”。
【答案】
不同 因為 抵御 等到
(1)沒有這種人,我和誰一道呢?
根據敵軍的多少,派遣他們輪流出戰抵御敵軍。
將 不 擇 人 /以 官 為 先 后 /取 敗 之 道 也
示例:乙文中范仲淹親自訓練兵將,制訂出出戰迎敵的方案,革除了弊端;并為建議朝廷春后討伐西夏;這些都是“先天下之憂而憂”的具體體現;丙詩通過燕子歸來,桃花盛開,描繪出春日湖光美景,充分體現了“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懷。
【解析】
15.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
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象。
(1)句意:或者不同于以上兩種人的心情。異,不同。
(2)句意:是由于不因外物和自己處境的變化而喜悲。以,因為,由于。
(3)句意:遇到敵人侵略需要抵御時。御,抵御。
(4)句意:不如等到春天深入敵境。俟,等待。
16.本題考查文言翻譯。
要求:完整,流暢,準確。注意: (1)微,如果沒有;歸,同道; (2)量,衡量;使,派遣;御,抵御;更,輪流。
17.本題考查斷句。
根據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可先梳理句子大意,然后依據句子意思進行斷句。再結合語法結構輔助斷句。句意為:對戰將不加以適當選擇。而只以官品的高低來作為出陣的先后順序,這是自取失敗的辦法。 “將不擇人“是行為,”以官為先后“是選擇將領的標準,“取敗之道也”是對以上行為和標準的評價。因此斷句為:將不擇人/以官為先后 /取敗之道也
18.本題考查內容理解。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意思是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后才樂”,作者范仲淹雖身居江湖,但心憂國事,雖遭貶責,仍然不在意自身的安危,他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的情懷令人動容;從乙文延州周圍各要塞大多失守,范仲淹主動請求前往延州御敵,大批檢閱本州軍隊,分部訓練士兵,提出建議這些做法可以看出他憂心國事,為國家做貢獻。
《春日游湖》通過描寫詩人在春日游玩西湖所見的景象,西湖美景煙雨朦朧,百姓在其間追逐春風,欣賞歌舞,一派和樂的景象令詩人感到愉悅歡喜。結合詩下注釋“北宋皇祐二年,吳中發生饑荒。此時范仲淹任杭州知府,他發動各地整修寺院,翻修官倉,借工程雇傭大批饑民。因措施得力,兩浙災區唯有杭州安定無事,百姓平安度過災荒。”可知,范仲淹是在人民安居樂業之后才快樂,以人民的快樂為自己的快樂,符合“后天下之樂而樂”。
【參考譯文】:
【甲】唉!我曾經探求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者不同于以上兩種人的心情,這是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和自己處境的變化而喜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應當心系百姓;處在僻遠的江湖間也不能忘記關注國家安危。這樣來說在朝廷做官也擔憂,在僻遠的江湖也擔憂。既然這樣,那么他們什么時候才會感到快樂呢?大概一定會說“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后才樂”。唉!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
【乙】康定元年時,元昊反叛,延州周圍各要塞大多失守,范仲淹主動請求前往延州御敵。范仲淹到延州之前,朝廷詔令規定將領分別統轄邊境駐軍:總管統轄萬人,鈐轄統轄五千人,都監統轄三千人。遇到敵人侵略需要抵御時,那么官品低的將領將先出擊(迎戰)。范仲淹說:“對戰將不加以適當選擇。而只以官品的高低來作為出陣的先后順序,這是自取失敗的辦法。”于是他大批檢閱本州軍隊,得到一萬八千人,并分為六部,每位將領各自率領三千人,分部訓練士兵。根據敵軍的多少,派遣他們輪流出戰抵御敵軍。
第二年正月,仁宗皇帝下詔命令各路軍隊討伐西夏,范仲淹說:“正月塞外天氣十分寒冷,我軍露宿挨凍,不如等到春天深入敵境,敵軍馬瘦人饑,憑我軍的勢力容易將其制服。應當占據險要之地,開拓疆界抵御侵略,這是上等的策略。”仁宗皇帝全部采納了他的建議。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义市| 天等县| 靖西县| 弋阳县| 沧州市| 东宁县| 巴彦淖尔市| 琼结县| 大宁县| 西昌市| 大同县| 新蔡县| 基隆市| 赞皇县| 太仆寺旗| 大新县| 随州市| 南木林县| 山西省| 乡宁县| 克什克腾旗| 于都县| 固阳县| 行唐县| 南投市| 成武县| 朝阳市| 夹江县| 藁城市| 平邑县| 襄垣县| 济源市| 乌拉特前旗| 南溪县| 澎湖县| 曲阳县| 瑞丽市| 潜江市| 临江市| 临夏县| 扎囊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