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3課 湖心亭看雪 導學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3課 湖心亭看雪 導學案

資源簡介

第13課 湖心亭看雪
2022年課程標準 學習目標
培養熱愛中華文化的文化自信;培養積累、梳理、整合文言語匯和具有良好語感的能力;培養求知欲、創造性,養成積極思考的習慣;感受、理解、欣賞、評價古代語言文字,涵養高雅情趣,具備健康的審美意識和觀念。 1.熟讀成誦,積累文言實詞、虛詞。 2.了解作者、寫作背景以及雪后西湖的奇景、作者游湖的雅趣等。 3.理解內容,了解白描手法,賞析課文熔敘事、寫景、抒情于一爐的寫作特色。 4.理解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不隨流俗的生活態度和深沉的故國之思。
第一課時
活動一:積累文言字詞
1.正音正字
崇禎( )     是日更定( ) 拏一小舟( )
毳衣爐火( ) 霧凇沆碭( )( )( ) 鋪氈對坐( )
焉得更有此人( ) 余強飲三大白( ) 喃喃( )
2.文言字詞梳理歸類。
(一)一詞多義。
1.一:①上下一白 ( )
②長堤一痕 ( )
2.更 ①更定 ( )
②更有癡似相公者 ( )
3.是 ①是日更定 ( )
②問其姓氏,是金陵人 ( )
4.絕: ①湖上人鳥聲俱絕 ( )
②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 )
5.余: ①余住西湖 ( )
②江干上下十余里間 ( )
(二)古今異義。
1.余住西湖 古義: 今義:
2.余強飲三大白而別 古義: 今義: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古義: 今義:
4.余強飲三大白而別 古義: 今義:
(三)詞類活用
①大雪三日 ( )
②是金陵人,客此( )
③擁毳衣爐火 ( )
④與余舟一芥 ( )
(四)重要虛詞
1.問其姓氏 ( )
2.余強飲三大白而別 ( )
(五)重點詞語
1.湖中人鳥聲俱絕 絕: 。
2.是日更定 是: 更定: 。
3.挐一小船: 挐: 。
4.用毳衣爐火 毳cuì衣: 。
5.霧松沆碭 : 。
6.上下一白 一白: 。
7.惟長堤一痕 惟: 。
8.芥 。
9.鋪氈對坐 對: 。
10.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焉: 。 更: 。
11.余強飲三大白而別 強: 。 白: 。
12.客此 客: 。
13.及下船 及: 。
14.喃喃: 。
(六)特殊句式
1. 判斷句
是金陵人 (用“是”做判斷動詞,表判斷。)
2.省略句
見余大喜 (省略主語“他們”,指湖心亭上“鋪氈對坐”的人。)
3.倒裝句
更有癡似相公者 (狀語后置句,應為“更有似相公癡者”。)
活動二:積累文學常識
湖心亭:
湖心亭位于中國杭州西湖上,原名湖心寺,是中國十大名亭之一,也被列為清代西湖十八景之一,環島環水,環山環抱。
走近作者:
張岱(1597—1689),字 ,號 ,山陰(今浙江紹興)人, 文學家。少為富貴公子,愛繁華,好山水,曉音樂、戲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書以終。他的散文以清淡率真之筆,寫國破家亡之痛,寓情于景,意趣深遠,成就較高。著有《 》《 》等。
3.寫作背景。
《湖心亭看雪》是張岱收錄在回憶錄《陶庵夢憶》中的一篇,寫于明朝滅亡以后。張岱在明亡以后,消極避居浙江剡溪山中,專心從事著述,窮困以終。《陶庵夢憶》即寫于他避居剡溪山后。書中緬懷往昔風月繁華,追憶前塵往事,字里行間流露出深沉的故國之思和滄桑之感。
活動三:文章朗讀
要求: 讀準字音,讀準停頓、節奏,讀出情感。
朗讀指導: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驚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活動四:疏通文意,感知內容。
1.掌握翻譯文言文的方法,根據課下注釋疏通文義,并將不懂之處畫出來。
2.四人小組討論交流,解決自己未能解決的問題。
3.全班討論交流,解決小組未能解決的問題。
原文:
翻譯:
活動五:探究理解
1.開頭第一句“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有什么作用?
答:
2.文中寫雪后湖中寂靜氛圍的句子是哪一句?
答:
3.文中寫雪景的句子是那幾句?(用原文回答)
答:
4.“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一句有什么表達效果?
答:
5. 本文開頭說“獨往湖心亭看雪”,后來又寫到“舟中人兩三粒”,況且文章末尾還出現了舟子,顯然不止一人,這與“獨”是不是相矛盾?
答:
6.如何理解文中“莫說相公癡”中的“癡”?他的“癡”表現在何處?
答:
主題思想:
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筆墨記敘了作者 的經歷,描繪了 和 ,
表達了作者癡迷于天人合一的 ,癡迷于世俗之外的 以及 。
1.比較下面的句子,哪一個表達效果好些?
原句: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改句:霧凇沆碭,天云山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條,湖心亭一座,與余舟一艘,舟中人兩三個而已。
答:
2. 本文題目為《湖心亭看雪》,為何第2段卻詳寫湖心亭的奇遇?
答:
3.“問其姓氏”,“客”卻未答姓氏,僅寫其籍貫及來由,這是為什么?
答:
4.本文是如何融情于景于事的?
答:
5.寫作特色:
(1)白描手法。
全文不足二百字,卻融敘事、寫景、抒情于一體,尤其令人驚嘆的是作者對數量詞的錘煉功夫,“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一組合,竟將天長水遠的闊大境界,甚至萬簸無聲的寂靜氣氛,全都傳達出來,令人拍案叫絕。
(2)對比手法。
文章大與小、冷與熱、孤獨與知己,對比鮮明,有力地抒發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揮之不去的故國之思。
小品文
小品文文體并無定制,尺牘、日記、游記、序跋等均可包含,其特點有三:一是通常篇幅不長;二是結構松散隨意;三是文筆輕松而富于情趣。小品文在文學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尤其在明代。晚明小品文是當時社會生活的產物,它的核心為“性靈”,與唐宋古文的核心“道統”恰好相對,使散文得到了一次解放。
白描手法
白描手法:用最精練、最節省的文字線條勾勒出人或物的面貌。準確地把握住人或物最主要的特征,不加渲染、鋪陳,而用傳神之筆加以點化。本文寫西湖的景、亭中的人用的就是白描手法,不施濃墨重彩,不加渲染烘托,只用寥寥幾筆,就勾勒出鮮明生動的風景來。
1.下列加點字的注音全對的一項是( )
A.霧凇(sōng) 長堤(dī) 毳衣(cùi)
B.沆碭(dàng) 拏(ná) 喃喃(nǎn)
C.金陵(lín) 芥(jiè) 崇禎(zhēn)
D.更定(gēng) 鋪氈(zhān) 癡(chī)
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
A.余住西湖 余拏一小舟
B.是日更定矣 更有癡似相公者
C.是金陵人 是日更定矣
D.上下一白 余強飲三大白而別
3. 下列加點字不是詞類活用的一項是( )
A.大雪三日 B.與余舟一芥
C.客此 D.更有癡似相公者
4.下面句子的翻譯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霧凇沆碭:(湖面上)冰花周圍彌漫著白汽。
B.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裹著裘皮衣服,圍著火爐,獨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C.問其姓氏,是金陵人:(我)問他們的姓氏,原來是一個叫金陵的人。
D.一童子燒酒爐正沸:一個童子正把酒爐里的酒燒得滾沸。
5.下面句子朗讀節奏劃分有誤的一項是( )
A.湖中/人鳥聲/俱絕 B.余拏/一小舟
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D.一童子/燒酒
6.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獨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獨”字充分表現了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俗流的生活方式。
B.湖心亭巧遇雖是敘事,但重在議論。
C.作者以舟子的喃喃自語來收束全文,畫龍點睛,深化意境。對此迷人雪景,“癡”人不止“我”一個,這是一種巧妙的側面描寫。
D.文章敘事時的情緒變化是一波三折,但是都與“看雪”有關,是“看雪”的延伸。
7.用課文原句填空。
(1)文中從聽覺角度寫冰天雪地,呈現出一股肅殺、冷寂的寒意的句子是“ , ”。
(2)文中用白描手法描寫湖上景物悠遠脫俗,創造出一種恬淡清雅的意境的句子是“湖上影子, 、 、 、 ”。
(3)文中借舟子的喃喃自語來表現作者情趣的句子是“ , ”。
8. 綜合性學習:
閱讀完《湖心亭看雪》,九年級(1)班擬組織“走進西湖,走近文化”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請你完成下列任務。
(1)【活動一:搜集詩詞】請你寫出有關西湖的連續兩句詩詞及作者。
(2)【活動二:補寫對聯】梁衡在《秋月冬雪兩軸畫》中說,《記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是我國古典文學寶庫中的兩軸精品。如果以“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為上下聯,請從兩文中分別選取一個字,兩個字合起來作為這副對聯的橫批,并闡釋一下理由。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動三:挑選對聯】蘇軾任杭州刺史時,經常泛舟西湖,品茗賦詩,寫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詩詞。如果現在有人要在西湖邊開一間“東坡茶社”,請你從下面蘇軾的詩作中挑選兩句作為茶社的對聯。(只填序號)
①從來佳茗似佳人 ②日高人渴漫思茶 ③欲把西湖比西子 ④嘗盡溪茶與山茗
上聯: 下聯:
文言文閱讀
(2024·山東菏澤·三模)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甲】
①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 ),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②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節選自《湖心亭看雪》)
【乙】
①近臘月下,景氣和暢,故山殊可過①。足下方溫經②,猥不敢相煩,輒便往山中憩感配寺與山僧飯訖而去。
②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華子岡,輞水淪漣,與月上下。寒山遠火,明滅林外。深巷寒犬,吠聲如豹。村墟夜舂③,復與疏鐘相間。此時獨坐,僮仆靜默,多思曩④昔攜手賦詩步仄徑⑤臨清流也。
③當待春中,草木蔓發,春山可望,輕絳出水,白鷗矯翼,露濕青皋,麥隴朝雊⑥,斯之不遠,倘能從我游( )?非子天機清妙者,豈能以此不急之務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
(選自《山中與裴秀才迪書》)
【注】:①故山殊可過:舊居藍田山很值得一游。故山,舊居的山,指王維的“輞川別業”所在地藍田山。殊,很。過,游覽。②經:經書。③夜舂(chōng):晚上用臼杵搗谷(的聲音)。谷,這里指搗米,即把谷物放在石臼里搗去外殼。④曩(n ng):從前。⑤仄徑:狹窄的小路。⑥朝雊(gòu):早晨野雞鳴叫。雛,野雞鳴叫。
1.下列對詞語和句子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是日更定”的“更定”指晚上八時左右。“更”,古代夜間計時單位,一更約為一小時。
B.【甲】文“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中的“焉得”與【乙】文“豈能以此不急之務相邀”中的“豈能”,意思相近。
C.“露濕青皋”的“皋”是“水邊高地”的意思。
D.“猥不敢相煩”中“猥”是自謙之詞。
2.在【甲】【乙】兩文中括號內依次填入下列詞語,正確的一項是( )
A.也 矣 B.矣 也 C.也 乎 D.矣 乎
3.【乙】文中畫橫線的部分有兩處需要斷句,請用“/”劃出。
輒 便 往 山 中 憩 感 配 寺 與 山 僧 飯 訖 而 去
4.把【甲】【乙】兩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足下方溫經,猥不敢相煩。
5.甲文寫“獨往湖心亭”所見之景,乙文寫“夜登華子岡”所見之景,都抒發了真情實感。請結合文章內容談談作者如何借景抒情的?
(2024·山東德州·一模)
閱讀下面文言文選段,完成題目。
【甲】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乙】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丙】
憶王子立(蘇軾)
仆在徐州,王子立、子敏皆館于官舍,而蜀人張師厚來過,二王方年少,吹洞蕭飲酒杏花下。明年余謫黃州對月獨飲,嘗有詩云: “去年花落在徐州,對月酣歌美清夜。今日黃州見花發,小院閉門風露下。”蓋憶與二王飲時也。張師厚久已死,今年子立復為古人,哀哉!
6.下列畫線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湖中人鳥聲俱絕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B.名之者誰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C.而蜀人張師厚來過 及魯肅過尋陽
D.問其姓氏,是金陵人 不知木蘭是女郎
7.用“/”給下面句子斷句。(限兩處)
明年余謫黃州對月獨飲。
8.翻譯下面句子。
二王方年少,吹洞蕭飲酒杏花下。
9.【丙】文中的四句詩運用對比手法抒發了情感,請聯系詩文作具體賞析。
10.下面對三則材料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甲】【乙】【丙】三文都寫了飲酒,但作者借酒抒發的感情各不相同。
B.【甲】【乙】兩文寫景上都采用了由整體到局部、由遠及近的順序。
C.【甲】文寫湖心亭邂逅金陵客,【丙】文寫聚散離合、人事變遷,敘事都很簡潔。
D.【乙】文“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直接抒發寄情山水之樂:【丙】文則以“哀哉”一詞含蓄地抒發對友人的情感。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第13課 湖心亭看雪
2022年課程標準 學習目標
培養熱愛中華文化的文化自信;培養積累、梳理、整合文言語匯和具有良好語感的能力;培養求知欲、創造性,養成積極思考的習慣;感受、理解、欣賞、評價古代語言文字,涵養高雅情趣,具備健康的審美意識和觀念。 1.熟讀成誦,積累文言實詞、虛詞。 2.了解作者、寫作背景以及雪后西湖的奇景、作者游湖的雅趣等。 3.理解內容,了解白描手法,賞析課文熔敘事、寫景、抒情于一爐的寫作特色。 4.理解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不隨流俗的生活態度和深沉的故國之思。
第一課時
活動一:積累文言字詞
1.正音正字
崇禎(chóng zhēn)     是日更定(gēng) 拏一小舟(ná)
毳衣爐火(cuì) 霧凇沆碭(sōng)(hàng)(dàng) 鋪氈對坐(zhān)
焉得更有此人(gèng) 余強飲三大白(qiǎng) 喃喃(nán)
2.文言字詞梳理歸類。
(一)一詞多義。
1.一:①上下一白 (全 副詞)
②長堤一痕 (數目,最小的正整數,大寫是“壹”)
2.更 ①更定 (古代夜間的計時單位,音gēng)
②更有癡似相公者 (還,音gèng)
3.是 ①是日更定 (這,代詞)
②問其姓氏,是金陵人 (判斷動詞,是)
4.絕: ①湖上人鳥聲俱絕 (消失)
②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與世隔絕)
5.余: ①余住西湖 (我,指作者)
  ②江干上下十余里間 (多)
(二)古今異義。
1.余住西湖 古義:我 今義:剩余,多余
2.余強飲三大白而別 古義:酒杯 今義:白色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古義:還 今義:更加
4.余強飲三大白而別 古義:竭力,盡力 今義:勉強
(三)詞類活用
①大雪三日 (名詞活用作動詞,下大雪)
②是金陵人,客此(名詞活用作動詞,客居)
③擁毳衣爐火 (名詞活用作動詞,帶著爐火)
④與余舟一芥 (小草,這里名詞用作狀語,像小草一樣的微小)
(四)重要虛詞
1.問其姓氏(代詞,他們的)
2.余強飲三大白而別(連詞,表承接,可不譯)
(五)重點詞語
1.湖中人鳥聲俱絕 絕:消失
2.是日更定 是:這 更定:指晚上八點左右
3.挐一小船: 挐:撐船
4.用毳衣爐火 毳cuì衣:用毛皮制成的衣服
5.霧松沆碭 : 寒氣彌漫,白茫茫一片。霧淞,霧氣和水氣。霧是從天空下罩湖面的云氣,淞是從湖面蒸發上升的水氣。沆碭,白氣彌漫的樣子。
6.上下一白 一白:全白。
7.惟長堤一痕 惟:只。
8.芥jiè:小草。引申為細微的事物。這里指船。
9.鋪氈對坐 對:相對
10.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焉:哪里 更:還
11.余強飲三大白而別 強:痛快 白:指酒杯
12.客此 客:客居
13.及下船 及:等到
14.喃喃:小聲地不斷念叨
(六)特殊句式
1. 判斷句
是金陵人 (用“是”做判斷動詞,表判斷。)
2.省略句
見余大喜 (省略主語“他們”,指湖心亭上“鋪氈對坐”的人。)
3.倒裝句
更有癡似相公者 (狀語后置句,應為“更有似相公癡者”。)
活動二:積累文學常識
湖心亭:
湖心亭位于中國杭州西湖上,原名湖心寺,是中國十大名亭之一,也被列為清代西湖十八景之一,環島環水,環山環抱。
走近作者:
張岱(1597—1689),字宗子,號陶庵,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明末清初文學家。少為富貴公子,愛繁華,好山水,曉音樂、戲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書以終。他的散文以清淡率真之筆,寫國破家亡之痛,寓情于景,意趣深遠,成就較高。著有《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等。
3.寫作背景。
《湖心亭看雪》是張岱收錄在回憶錄《陶庵夢憶》中的一篇,寫于明朝滅亡以后。張岱在明亡以后,消極避居浙江剡溪山中,專心從事著述,窮困以終。《陶庵夢憶》即寫于他避居剡溪山后。書中緬懷往昔風月繁華,追憶前塵往事,字里行間流露出深沉的故國之思和滄桑之感。
活動三:文章朗讀
要求: 讀準字音,讀準停頓、節奏,讀出情感。
朗讀指導: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驚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活動四:疏通文意,感知內容。
1.掌握翻譯文言文的方法,根據課下注釋疏通文義,并將不懂之處畫出來。
2.四人小組討論交流,解決自己未能解決的問題。
3.全班討論交流,解決小組未能解決的問題。
原文:
翻譯:
活動五:探究理解
1.開頭第一句“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有什么作用?
答:
交代了看雪的時間和地點。不著痕跡地引出下文的大雪和湖上看雪。作者在寫此文時已是清朝初年,但仍使用明朝“崇禎”年號,含蓄地表達了他的故國之思。
2.文中寫雪后湖中寂靜氛圍的句子是哪一句?
答:
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3.文中寫雪景的句子是那幾句?(用原文回答)
答:
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4.“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一句有什么表達效果?
答:
采用白描手法。生動地寫出了天、云、山、水白茫茫一片、渾然難辨的景象,突出天地茫茫、闊大遼遠之勢。視野由遠及近,由大變小,讓人頓生一種天地之大、人生之微的感慨。
5. 本文開頭說“獨往湖心亭看雪”,后來又寫到“舟中人兩三粒”,況且文章末尾還出現了舟子,顯然不止一人,這與“獨”是不是相矛盾?
答:
作者去賞雪,帶著閑情雅致去了,在作者心里,這里只有他自己,他忘記一切俗念,只想著賞雪,這是一種脫俗的想法,所以“獨”字表現他的超凡脫俗。
他認為舟子不可能跟他志趣相投,也進不了他的內心,舟子對“相公”的行為和心中所想是不理解的,也是不可能理解的,“獨”字表現他的孤傲清高。
“獨”字充分展示作者與眾不同的情趣,遺世獨立、不隨俗流的高潔情懷,也反映了他內心深處的孤獨與落寞。
6.如何理解文中“莫說相公癡”中的“癡”?他的“癡”表現在何處?
答:
(1)“癡”于行:不尋常的天氣,不尋常的時間,不尋常的行蹤。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獨往湖心亭看雪——與眾不同、不隨流俗。
(2)“癡”于景: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人生天地間如“滄海一粟”,既癡迷,又備感孤寂落寞。
(3)“癡”于情: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他鄉遇知己,天涯遇知音。
癡行——癡景——癡情:癡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癡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
主題思想:
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筆墨記敘了作者夜賞西湖雪景的經歷,描繪了雪后西湖寧靜清絕的景象和游湖人的雅趣,表達了作者癡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癡迷于世俗之外的閑情雅致以及深深的故國之思。
1.比較下面的句子,哪一個表達效果好些?
原句: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改句:霧凇沆碭,天云山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條,湖心亭一座,與余舟一艘,舟中人兩三個而已。
答:
三個“與”字,營造了一種天人合一的癡迷境界,給人以天地之間茫茫一片、渾然一體的感受,如果去掉,“天云山水”就好像有了明顯的界限似的。
“痕”“點”“芥”“粒”既寫出了堤、亭、舟、人的渺小,又反襯出天地的遼闊,而且符合所形容之物的外形,用詞新穎,讓人眼前一亮。“條”“座”“艘”“個”沒有這種表達效果。
2. 本文題目為《湖心亭看雪》,為何第2段卻詳寫湖心亭的奇遇?
答:
本文主要內容是看雪,這是作者計劃之中的樂事,可是未曾想到在湖心亭還能有此奇遇,三人情懷契合,相逢何必曾相識,自然令作者喜不自禁。這是看雪事件的延續,又是令作者大喜的事,自然要寫。
3.“問其姓氏”,“客”卻未答姓氏,僅寫其籍貫及來由,這是為什么?
答:
客人未答姓氏,可能有難言之隱。可能如作者一樣孤高傲世,不屑與他人相識,因此回答時故意語焉不詳。也可能是明代遺民,客居在這里不便明言。(君子之交淡如水,注重精神的溝通,心靈的交融,其它次要。)
4.本文是如何融情于景于事的?
答:
敘事是行文的線索,寫景是游記的表現重點,敘事、寫景都是為了更好地抒情。源事而寫情,源景而抒情,情是景的靈魂,景是情的載體,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5.寫作特色:
(1)白描手法。
全文不足二百字,卻融敘事、寫景、抒情于一體,尤其令人驚嘆的是作者對數量詞的錘煉功夫,“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一組合,竟將天長水遠的闊大境界,甚至萬簸無聲的寂靜氣氛,全都傳達出來,令人拍案叫絕。
(2)對比手法。
文章大與小、冷與熱、孤獨與知己,對比鮮明,有力地抒發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揮之不去的故國之思。
小品文
小品文文體并無定制,尺牘、日記、游記、序跋等均可包含,其特點有三:一是通常篇幅不長;二是結構松散隨意;三是文筆輕松而富于情趣。小品文在文學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尤其在明代。晚明小品文是當時社會生活的產物,它的核心為“性靈”,與唐宋古文的核心“道統”恰好相對,使散文得到了一次解放。
白描手法
白描手法:用最精練、最節省的文字線條勾勒出人或物的面貌。準確地把握住人或物最主要的特征,不加渲染、鋪陳,而用傳神之筆加以點化。本文寫西湖的景、亭中的人用的就是白描手法,不施濃墨重彩,不加渲染烘托,只用寥寥幾筆,就勾勒出鮮明生動的風景來。
1.下列加點字的注音全對的一項是( )
A.霧凇(sōng) 長堤(dī) 毳衣(cùi)
B.沆碭(dàng) 拏(ná) 喃喃(nǎn)
C.金陵(lín) 芥(jiè) 崇禎(zhēn)
D.更定(gēng) 鋪氈(zhān) 癡(chī)
【答案】D
【解析】此題考查學生對字音的掌握情況。這就要求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注意字音的識記和積累,特別是形近字、多音字,這樣才能輕松應對該種題型。A項,“毳”應讀“cuì”;B項,“喃”應讀“nán”;C項,“陵”應讀“líng”。
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
A.余住西湖 余拏一小舟
B.是日更定矣 更有癡似相公者
C.是金陵人 是日更定矣
D.上下一白 余強飲三大白而別
【答案】A
【詳解】考查對文言實詞的理解。A項,“余”都是“我”的意思。B項,“更”古代夜間的計時單位/還;C項,“是”判斷動詞/指示代詞,“這”;D項,“白”白色/古人罰酒時用的酒杯,這里代指“酒”。
3. 下列加點字不是詞類活用的一項是( )
A.大雪三日 B.與余舟一芥
C.客此 D.更有癡似相公者
【答案】D
【詳解】本題考查文言詞語詞類活用辨析能力。
A.句意為:大雪接連下了多天。雪:這里是名詞用作動詞,下雪。
B.句意為:和我的一葉小舟。芥:本義指小草。這里是名詞作狀語,像一根小草般微小。
C.句意為:客居在這里。客:名詞活用作動詞,客居。
D.句意為:還有像相公您一樣癡迷的人啊!癡:動詞,癡迷。
故選D。
4.下面句子的翻譯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霧凇沆碭:(湖面上)冰花周圍彌漫著白汽。
B.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裹著裘皮衣服,圍著火爐,獨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C.問其姓氏,是金陵人:(我)問他們的姓氏,原來是一個叫金陵的人。
D.一童子燒酒爐正沸:一個童子正把酒爐里的酒燒得滾沸。
【答案】C
【詳解】C.翻譯有誤。“金陵”是地名,不是姓名。故選C。
5.下面句子朗讀節奏劃分有誤的一項是( )
A.湖中/人鳥聲/俱絕 B.余拏/一小舟
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D.一童子/燒酒
【答案】B
【詳解】B.劃分有誤。此項應為:余/拏一小舟。故選B。
6.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獨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獨”字充分表現了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俗流的生活方式。
B.湖心亭巧遇雖是敘事,但重在議論。
C.作者以舟子的喃喃自語來收束全文,畫龍點睛,深化意境。對此迷人雪景,“癡”人不止“我”一個,這是一種巧妙的側面描寫。
D.文章敘事時的情緒變化是一波三折,但是都與“看雪”有關,是“看雪”的延伸。
【答案】B
【詳解】本題考查對文章的理解及賞析。
B.“重在議論”說法錯誤,湖心亭巧遇雖是敘事,但同時也運用人物描寫方法體現了兩人的特點,例如見到“我”的驚喜,與“我”同飲則體現志趣相投等特點。議論的表達方式作用在于表達作者的態度觀點。在敘述湖心亭巧遇這一事件中沒有體現。
故選B。
7.用課文原句填空。
(1)文中從聽覺角度寫冰天雪地,呈現出一股肅殺、冷寂的寒意的句子是“ , ”。
(2)文中用白描手法描寫湖上景物悠遠脫俗,創造出一種恬淡清雅的意境的句子是“湖上影子, 、 、 、 ”。
(3)文中借舟子的喃喃自語來表現作者情趣的句子是“ , ”。
【答案】
(1)大雪三日 湖中人鳥聲俱絕
(2)惟長堤一痕 湖心亭一點 與余舟一芥 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3)莫說相公癡 更有癡似相公者
【詳解】默寫題作答時,一要透徹理解詩文的內容,二要認真審題,找出符合題意的詩文句子,三答題內容要準確,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錯字。本題中應注意“惟、痕、芥、癡”這幾個字的寫法。
8. 綜合性學習:
閱讀完《湖心亭看雪》,九年級(1)班擬組織“走進西湖,走近文化”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請你完成下列任務。
(1)【活動一:搜集詩詞】請你寫出有關西湖的連續兩句詩詞及作者。
(2)【活動二:補寫對聯】梁衡在《秋月冬雪兩軸畫》中說,《記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是我國古典文學寶庫中的兩軸精品。如果以“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為上下聯,請從兩文中分別選取一個字,兩個字合起來作為這副對聯的橫批,并闡釋一下理由。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動三:挑選對聯】蘇軾任杭州刺史時,經常泛舟西湖,品茗賦詩,寫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詩詞。如果現在有人要在西湖邊開一間“東坡茶社”,請你從下面蘇軾的詩作中挑選兩句作為茶社的對聯。(只填序號)
①從來佳茗似佳人 ②日高人渴漫思茶 ③欲把西湖比西子 ④嘗盡溪茶與山茗
上聯: 下聯:
【答案】
(1)示例: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2)示例: 橫批:閑癡
理由:“閑”字,表現蘇軾安閑自適,樂觀曠達的心境;“癡”字,點明張岱鐘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獨特個性。“閑”“癡”二字為兩文的點睛之筆,是二人閑情逸致、天人合一境界的高度概括。
(3) ③ ①
【詳解】
(1)考查古詩詞的識記積累。解答時,結合自己的識記積累,寫出有關西湖的連續兩句詩詞及作者即可。
示例一: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
示例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2)考查對文章主旨的理解。
橫批指掛貼在一副對聯上頭的橫幅。所謂“橫”,指的是橫寫的書寫方式;“批”,含有揭示、評論之意,指的是對整副對聯的主題內容起補充、概括、提高作用。解答時,要在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找到兩文中最能顯示作者心境的詞語。
《記承天寺夜游》對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繪,真實地記錄了作者被貶黃州的一個生活片段,作者以“閑人”自比,透露出作者在貶低中雖感慨幽微,而又隨緣自適、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現了作者的安閑自適、樂觀曠達;
《湖心亭看雪》通過寫湖心亭賞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現了作者癡情于山水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緒,突出了作者遺世獨立、淡泊孤寂的情趣。所以甲文“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的“閑”和乙文“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的“癡”為兩文的點睛之筆,選取這二字作為橫批即可。
示例:甲文中的“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的“閑”能夠解釋出作者安閑自適,樂觀曠達的心境;乙文中“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中的“癡”字能夠體現作者鐘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獨特個性。
故橫批為:閑癡。
(3)考查擬寫對聯。
對聯應符合以下要求:①字數相等;②詞類相當;③結構相應;④平仄相對,仄起平收;⑤內容相關。很明顯“欲把西湖比西子”與“從來佳茗似佳人”都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結構相同;“欲把西湖比西子”中的“西湖”切合茶社的地點;“佳茗似佳人”,強調了茶葉之好。對聯還應該符合“仄起平收”的原則,“子”讀作“zǐ”,為三聲,為仄聲,“欲把西湖比西子”應為上聯;“人”讀作“rén”,為二聲,為平聲,“從來佳茗似佳人”應為下聯;
“日高人渴漫思茶”中“思茶”為動賓短語;“嘗盡溪茶與山茗”中“山茗”為偏正短語;“日高人渴漫思茶”與“嘗盡溪茶與山茗”無法組成對聯。
故上聯選③,下聯選①。
文言文閱讀
(2024·山東菏澤·三模)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甲】
①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 ),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②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節選自《湖心亭看雪》)
【乙】
①近臘月下,景氣和暢,故山殊可過①。足下方溫經②,猥不敢相煩,輒便往山中憩感配寺與山僧飯訖而去。
②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華子岡,輞水淪漣,與月上下。寒山遠火,明滅林外。深巷寒犬,吠聲如豹。村墟夜舂③,復與疏鐘相間。此時獨坐,僮仆靜默,多思曩④昔攜手賦詩步仄徑⑤臨清流也。
③當待春中,草木蔓發,春山可望,輕絳出水,白鷗矯翼,露濕青皋,麥隴朝雊⑥,斯之不遠,倘能從我游( )?非子天機清妙者,豈能以此不急之務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
(選自《山中與裴秀才迪書》)
【注】:①故山殊可過:舊居藍田山很值得一游。故山,舊居的山,指王維的“輞川別業”所在地藍田山。殊,很。過,游覽。②經:經書。③夜舂(chōng):晚上用臼杵搗谷(的聲音)。谷,這里指搗米,即把谷物放在石臼里搗去外殼。④曩(n ng):從前。⑤仄徑:狹窄的小路。⑥朝雊(gòu):早晨野雞鳴叫。雛,野雞鳴叫。
1.下列對詞語和句子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是日更定”的“更定”指晚上八時左右。“更”,古代夜間計時單位,一更約為一小時。
B.【甲】文“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中的“焉得”與【乙】文“豈能以此不急之務相邀”中的“豈能”,意思相近。
C.“露濕青皋”的“皋”是“水邊高地”的意思。
D.“猥不敢相煩”中“猥”是自謙之詞。
2.在【甲】【乙】兩文中括號內依次填入下列詞語,正確的一項是( )
A.也 矣 B.矣 也 C.也 乎 D.矣 乎
3.【乙】文中畫橫線的部分有兩處需要斷句,請用“/”劃出。
輒 便 往 山 中 憩 感 配 寺 與 山 僧 飯 訖 而 去
4.把【甲】【乙】兩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足下方溫經,猥不敢相煩。
5.甲文寫“獨往湖心亭”所見之景,乙文寫“夜登華子岡”所見之景,都抒發了真情實感。請結合文章內容談談作者如何借景抒情的?
【答案】
1.A
2.D
3.輒便往山中/憩感配寺/與山僧飯訖而去。
4.(1)湖中哪能還能碰上這樣的人!(2)您正在溫習經書,不敢貿然打擾。
5.【甲】文作者通過寫雪后西湖景色的清新雅致,表達了自己超然物外的情感,不媚不俗的精神追求和淡淡的故國之思;【乙】文作者通過寫山中冬夜的寂靜清幽,把冬景寫得詩情畫意、生趣盎然,既表達了作者期望閑適山水中、追求田園生活的心理,也暗含對朋友邀請。
【解析】
1.本題考查文言詞語詞義辨析。
A.“是日更定”的“更定”指晚上八時左右。“更”,古代夜間計時單位,一更約為一個時辰,相當于現在兩個小時;
故選A。
2.本題考查文言虛詞的用法。
“是日更定( )”交代時間,為陳述句,選用“矣”用于句末,表示陳述語氣,且表示時間已經到了更定時分;“倘能從我游( )?”可知,此句為疑問句,因此可選用“乎”用于句末表示疑問語氣的詞語;
故選D。
3.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根據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大意,結合語法,然后斷句。
“輒便往山中憩感配寺與山僧飯訖而去”的意思是:就自行到山中,在感配寺休息,跟寺中主持一起吃完飯,便離開了。“輒便往山中”“憩感配寺”同為動賓結構,并“與山僧飯訖而去”為三個連續的行為,每句都表達完整的意思去,因此其間需要斷開;故正確的斷句為:輒便往山中/憩感配寺/與山僧飯訖而去。
4.本題考查對文言句子的翻譯能力。我們在的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代語序疏通,如遇到省略句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重點詞有:
(1)焉:怎么,哪里。更:還。此人:(您)這樣的人。
(2)足下:您。方:正。溫:溫習。經:經書。猥:鄙賤,自謙之詞。煩:打擾。
5.本題考查寫作手法。
結合甲文第①段“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可知,作者采用白描手法,寥寥幾筆,由遠及近、由大到小描繪了一幅渾茫無際的湖山雪夜圖,寫出了大自然的蒼茫遼闊的和眼前景物和人的渺小微弱。表現了作者喜愛自然風景,癡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和狂放不羈,灑脫任性,率真自然,孤高自賞的情懷;由“崇禎五年十二月”“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等表明作者的故國之思。
結合乙文第②段“清月映郭……輞水淪漣,與月上下。寒山遠火,明滅林外。深巷寒犬,吠聲如豹。村墟夜春,復與疏鐘相間”可知,月色清朗,輞水蕩漾,月影流動,燈火闌珊,深巷中狗叫聲、村子里的舂米聲,與稀疏的鐘聲相互交錯。本段從視覺和聽覺的角度,采用動靜結合的手法,描繪出了藍田冬夜的靜謐和清幽。結合第③段“草木蔓發,春山可望,輕絳出水,白鷗矯翼,露濕青皋,麥隴朝雛,斯之不遠”可知,鯀魚輕躍,鷗鳥飛翔,春日將至,萬物萌發。本段又以明快的筆調展現出春日萬物勃發,生機盎然的景象。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田園生活的向往之情,暗含對朋友的邀請。
【參考譯文】:
【甲】崇禎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邊。大雪接連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飛鳥的聲音都消失了。這一天晚上八點左右,我撐著一葉小舟,穿著毛皮衣,帶著火爐,獨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彌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皚皚的。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長堤的痕跡,一點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一葉小舟,舟中的兩三粒人影罷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見有兩個人鋪好氈子,相對而坐,一個小孩正把酒爐里的酒燒得滾沸。他們看見我,非常高興地說:“想不到在湖中還會有您這樣的人!”他們拉著我一同飲酒。我盡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們道別。我問他們的姓氏,得知他們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時候,船夫喃喃地說:“不要說相公您癡,還有像相公您一樣癡的人啊!
【乙】農歷十二月的末尾,氣候溫和舒暢,舊居藍田山很值得一游。您正在溫習經書,倉猝中不敢打擾,就自行到山中,在感配寺休息,跟寺中主持一起吃完飯,便離開了。
我向北渡過深青色的灞水,月色清朗,映照著城郭。夜色中登上華子岡,見輞水泛起漣漪,水波或上或下,水中的月影也隨同上下。那寒山中遠遠的燈火,火光忽明忽暗在林外看得很清楚。深巷中狗叫,叫聲像豹叫一樣。村子里傳來舂米聲,又與稀疏的鐘聲相互交錯。這時,我獨坐在那里,跟來的仆人已入睡,多想從前你與我攙著手吟誦詩歌,在狹窄的小路上漫步,臨近那清澈流水的情景。
等到了春天,草木蔓延生長,春天的山景更可觀賞,輕捷的鯀魚躍出水面,白色的鷗鳥張開翅膀,晨露打濕了青草地,麥田里雉雞在清晨鳴叫,這些景色很快就來了,(您)能和我一起游玩嗎?如果你天性不是與眾不同的話,我怎能以這樣閑適的事情來邀請您呢?而這當中有很深的旨趣啊!
(2024·山東德州·一模)
閱讀下面文言文選段,完成題目。
【甲】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乙】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丙】
憶王子立(蘇軾)
仆在徐州,王子立、子敏皆館于官舍,而蜀人張師厚來過,二王方年少,吹洞蕭飲酒杏花下。明年余謫黃州對月獨飲,嘗有詩云: “去年花落在徐州,對月酣歌美清夜。今日黃州見花發,小院閉門風露下。”蓋憶與二王飲時也。張師厚久已死,今年子立復為古人,哀哉!
6.下列畫線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湖中人鳥聲俱絕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B.名之者誰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C.而蜀人張師厚來過 及魯肅過尋陽
D.問其姓氏,是金陵人 不知木蘭是女郎
7.用“/”給下面句子斷句。(限兩處)
明年余謫黃州對月獨飲。
8.翻譯下面句子。
二王方年少,吹洞蕭飲酒杏花下。
9.【丙】文中的四句詩運用對比手法抒發了情感,請聯系詩文作具體賞析。
10.下面對三則材料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甲】【乙】【丙】三文都寫了飲酒,但作者借酒抒發的感情各不相同。
B.【甲】【乙】兩文寫景上都采用了由整體到局部、由遠及近的順序。
C.【甲】文寫湖心亭邂逅金陵客,【丙】文寫聚散離合、人事變遷,敘事都很簡潔。
D.【乙】文“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直接抒發寄情山水之樂:【丙】文則以“哀哉”一詞含蓄地抒發對友人的情感。
【答案】
6.D
7.明年/余謫黃州/對月獨飲。
8.二王正年輕,在杏花下喝酒吹洞簫。
9.去年花落時在徐州朋友歡聚、對月酣歌和今日花開時在黃州對月獨飲、小院閉門兩個場景相對比;抒發了因友人已逝和自己遭際不幸而產生的孤獨(思念)和悲傷。
10.D
【解析】
6.本題考查一詞多義。
A.動詞,消失,停止/形容詞,與世隔絕的;
B.動詞,命名,給……取名/動詞,出名,有名;
C.動詞,拜訪,探望/動詞,經過,路過;
D.都是動詞,表肯定判斷;
故選D。
7.本題考查文言斷句。
句意是:第二年,我被貶謫到黃州,對月獨飲。
“明年”通常表示時間上的轉換,它標志著接下來要描述的事件或狀態是在未來的某個時間點發生的。因此,“明年”應該與后面的句子分開,形成一個獨立的時間狀語。“余謫黃州”是一個完整的句子,其中“余”是主語,“謫”是謂語,“黃州”是賓語。這個句子表達了“我(蘇軾)被貶到黃州”的意思。因此,“余謫黃州”應該作為一個獨立的句子來理解。“對月獨飲”是另一個獨立的句子,它描述了蘇軾在黃州時的一個行為,即“對著月亮獨自飲酒”。
據此可斷句為:明年/余謫黃州/對月獨飲。
8.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翻譯。重點詞語有:
方:正,正在。年少:年輕。“吹洞簫飲酒杏花下”省略介詞“于”,翻譯時調整為“吹洞簫飲酒(于)杏花下”。
9.本題考查表現手法。
前兩句詩“去年花落在徐州,對月酣歌美清夜”描述了蘇軾在徐州時與王子立、子敏以及張師厚一同歡聚的場景。那時他們年輕氣盛,吹洞簫、飲酒、賞花,享受著美好的時光。這里的“花落在徐州”和“對月酣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突出了當時歡聚的快樂和幸福。后兩句詩“今日黃州見花發,小院閉門風露下”則描繪了蘇軾被貶到黃州后的孤獨和寂寞。他獨自一人在小院里,看到花兒再次綻放,但已經沒有了昔日的歡聲笑語。這里的“花發”與“閉門風露下”形成了對比,突出了蘇軾內心的孤獨和凄涼。通過前后兩句的對比,我們可以看到蘇軾生活情境的巨大變化。從前的歡樂和幸福與現在的孤獨和寂寞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種對比使得蘇軾的情感更加深刻和強烈。同時,這種對比也表達了蘇軾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懷念和對現在生活的不滿和無奈。
10.本題考查內容理解。
D.【乙】文中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確實直接表達了歐陽修寄情山水的樂趣。而【丙】文中,“哀哉”一詞并不是含蓄地抒發對友人的情感,而是直接表達了蘇軾對逝去友人的悲痛之情。故該選項表述錯誤;
故選D。
【參考譯文】:
【甲】崇禎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邊。大雪接連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無,連飛鳥的聲音都消失了。這天初更時分,我撐著一葉小舟,穿著細毛皮衣,帶著火爐,獨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彌漫,天與云與山與水,渾然一體,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長堤的痕跡,一點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一葉小舟,舟中的兩三粒人影罷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見有兩人鋪好氈子,相對而坐,一個童子正把酒爐里的酒燒得滾沸。他們看見我,非常高興地說:“想不到在湖中還會有您這樣有閑情逸致的人!”于是拉著我一同飲酒。我盡情地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們道別。問他們的姓氏,得知他們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時候,船夫喃喃地說:“不要說相公您癡,還有像相公您一樣癡的人啊!”
【乙】環繞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幾座山峰,樹林和山谷尤其優美。遠遠望過去樹木茂盛,又幽深又秀麗的,是瑯琊山。沿著山路走六七里,漸漸聽到潺潺的流水聲,是一股水流從兩峰之間飛瀉而下,是釀泉。泉水沿著山峰折繞,沿著山路拐彎,有一座亭子像飛鳥展翅似的,飛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這亭子的是誰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給它取名的又是誰呢?太守用自己的別號(醉翁)來命名。太守和他的賓客們來這兒飲酒,只喝一點兒就醉了;而且年紀又最大,所以自號“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賞山水的美景。
【丙】我在徐州,王子立、子敏都住在官舍中,恰逢蜀人張師厚來拜訪我。王子立、子敏當時正年輕,吹著洞簫在杏花下飲酒。第二年,我被貶謫到黃州,對月獨飲,曾寫詩說:“去年花落在徐州,對月酣歌美清夜;今日黃州見花發,小院閉門風露下。”大概是回憶與兩位王姓少年飲酒的時光吧。當時一起歡聚的人,張師厚已逝去多年,今年王子立又不幸英年早逝,真是令人悲傷啊。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桃园县| 鄄城县| 马龙县| 海原县| 米林县| 宁津县| 中山市| 图木舒克市| 报价| 泌阳县| 吉林省| 保定市| 石林| 商丘市| 健康| 博罗县| 肃北| 新宁县| 尚义县| 武城县| 贺兰县| 盘山县| 岳西县| 大同县| 秀山| 行唐县| 白山市| 舞阳县| 崇阳县| 肥城市| 龙里县| 武城县| 徐汇区| 罗城| 石门县| 华坪县| 阳城县| 通化市| 七台河市| 余庆县| 靖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