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美麗文字 民族瑰寶》學生能夠了解漢字的發展歷程,包括不同時期漢字的特點和演變過程。掌握漢字的造字規律,理解漢字背后的意蘊和智慧。認識漢字對漢字文化圈國家的影響,了解漢字在國際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學會欣賞漢字的優美,感受漢字的藝術魅力。(一)教學重點探究漢字奧秘,了解漢字的深意,產生熱愛漢字的積極情感。了解漢字對漢字文化圈國家的影響,認識漢字在國際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學會欣賞漢字的優美,感受漢字的藝術魅力。(二)教學難點理解漢字背后的智慧和內涵。認識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對漢字的影響,以及漢字在新時代的活力。教師準備:收集有關漢字的圖片、視頻、故事等資料,制作教學課件;準備書法作品、毛筆、宣紙等教學用具。學生準備:收集有關漢字的資料,準備筆記本和筆。(一)導入新課播放一段關于漢字的視頻,展示漢字的美麗和神奇。視頻內容可以包括漢字的書法作品、漢字的演變過程、漢字在國際上的影響力等。提問學生:“看完視頻,你對漢字有什么新的認識和感受?” 引導學生思考漢字的價值和意義,引出本節課的主題 —— 美麗文字 民族瑰寶。(二)豐富多樣的文字談話導入,引發思考(1)提問學生:“同學們在假期里經常會跟著父母游歷祖國的大好河山,你都在哪里見到過我們國家少數民族的文字?”(2)學生交流后,教師總結:“我國是多民族、多語言、多文種的國家,除漢字外,還有藏文、蒙文、維吾爾文、朝鮮文等幾十種文字。這些文字共同書寫了祖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感受豐富多樣的少數民族文字(1)教師展示我國部分少數民族文字書寫的同一句話:“我是中國人!”(2)提問學生:“看到這些不同的文字,你有什么感覺?”(3)學生交流后,教師總結:“雖然這些文字的形狀不盡相同,但它們表示著同一個意思,體現了我國各民族之間的團結和統一。”介紹藏族文字(1)教師介紹:“如果把世界上的文字按它們家鄉的海拔排成隊,那么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我國的藏文,有人稱它是‘世界屋脊的文字’。藏文是一種古老而獨特的文字,它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2)請學生介紹自己對藏文的了解。(3)教師總結:“藏文是藏族人民的寶貴財富,它記錄了藏族人民的歷史、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內容,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介紹相關法律法規內容(1)教師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的相關規定:“國家推廣普通話,推行規范漢字。”(2)講解 “推廣和規范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 的重要意義,引導學生增強語言文字規范意識,提高語言文字應用能力。(三)感悟漢字的古老古文字猜猜看(1)教師展示一些古文字圖片,讓學生猜猜這些古文字是哪些漢字,并把它在田字格中工整地寫出來。(2)學生交流后,教師公布正確答案,并講解這些古文字的演變過程和含義。十二屬相猜猜看(1)教師展示一些十二屬相的圖片,讓學生猜猜這些圖片分別是哪個屬相。(2)學生搶答后,教師公布正確答案,并講解十二屬相在中華文化中的意義。看視頻,找答案(1)教師播放一段關于漢字演變過程的視頻,讓學生觀看視頻,想一想復雜的漢字如何表示。(2)學生交流后,教師總結:“漢字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是世界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漢字是表意體系的文字,特別是早期漢字,直觀形象,生動多姿。漢字的這種寫意形體使得人們很容易根據字形去判斷它所表達的意義。”提問與討論(1)提問學生:“為什么說漢字是祖先給我們留下的珍貴的文化遺產呢?”(2)學生交流后,教師總結:“漢字是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它記錄了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思想等方面的內容,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漢字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文化價值,是世界文化寶庫中的瑰寶。”(四)體會漢字的優美感受書法作品的優美(1)教師展示一些書法作品圖片,讓學生欣賞書法作品的優美。(2)提問學生:“你覺得這些書法作品美在哪里?” 引導學生從書法的字體、筆畫、結構、章法等方面進行欣賞。(3)教師總結:“在書法的表現形式中,篆書、隸書、楷書,用筆內斂平和,更多地表達一種靜穆平和的秩序感;行書、草書,則用筆跌宕飛動、變化莫測,追求猶如交響樂般的強烈節奏。書法作品不僅是一種藝術形式,更是一種文化傳承和精神表達。”體會書法作品的深刻內涵(1)教師選擇一些具有深刻內涵的書法作品,如 “厚德載物”“寧靜致遠” 等,讓學生體會書法作品的深刻內涵。(2)提問學生:“你從這些書法作品中體會到了什么?” 引導學生從書法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價值觀等方面進行思考。(3)教師針對學生的發言進行點評,引導學生理解書法作品所蘊含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文化精神。(五)探究漢字的造字規律了解造字方法(1)教師提問:“這個字形很簡單,但是飽含著豐富的含義,那這是什么字呢?” 教師展示一個甲骨文的 “手” 字圖片。(2)學生看回答并觀察圖畫與文字之間的聯系。(3)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推理,找到手的特征,講解甲骨文的 “手” 字是用象征性書寫符號記錄信息的文字,體現了漢字凝結著先人的智慧和靈感。感受漢字中蘊含的智慧與美德(1)活動一:智慧創造【友】教師出示圖片,展示兩個手互相幫助的畫面,詢問學生這幅圖明白了什么。學生回答后,教師提升學生認知:這就是表意。表意文字,就是用象征性書寫符號記錄信息的文字,漢字獨一無二。現在學生就懂了,帶 “又” 的字,一開始都跟 “手” 有關系。教師考考學生,展示 “友” 字圖片,引導學生用已學知識理解,祖先為什么這樣造字?這其中傳遞的含義是什么?學生回答:待人如己、待人寬厚,還要能夠做到助人為樂,我幫你一把,我們交好,我們一起加油,才是朋友。【監】教師出示圖片,讓學生猜字。學生討論后閱讀書上資料。教師小結:漢字自古至今一直頑強地堅持自己獨特的表意性,每一個漢字都蘊含著豐富的古代文化信息。一個個字符就如同中華文化的活化石,傳遞著來自古代社會的音訊,描繪了中華文化發展的軌跡。提升學生認知:《大學》“德者,本也。財者,末也。不能是利益關系,是美好的品質互相吸引。【孝】教師播放視頻,展示 “孝” 字的演變過程。教師提問:我們祖先是怎樣創造漢字,從這些漢字中我們能讀到什么呢?學生回答:我看到 “孝” 字上邊是 “老” 字,表示老人。下邊是 “子”,表示子女。這個字表示孩子攙扶著老人。教師講述一個關于孝的小故事,用實際行動演繹 “孝” 這個字。教師引導學生趣味漢字查一查 “信”“忠” 等漢字,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哪些傳統美德。教師小結:孝敬、誠信、忠誠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漢字是我們的祖先在生產勞動中創造出來的,每個漢字都熔鑄著先人的智慧和靈感,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偉大的創造力,蘊含著祖先的聰明才智,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2)活動二:傳統美德【德】教師出示圖片,讓學生猜一猜。教師拆字分析 “德” 字,再思考:看書第 68 頁,分析 “德” 這個字。看左側,這個字原來的寫法。這是一個十字路口,代表什么?深入學習轉動教材,看看到底還有怎樣的深意?右側有一只眼睛,告訴我們要看清楚方向,上面的豎,其實就是告訴我們不要有什么 “直”,正直的直。教師播放視頻深度理解 “德” 字。教師小結:“德” 這個字。甲骨文 “德” 以 “行” 和 “直” 的組合,表示人要走正道,不要誤入歧途,這是道德 “德” 的最初含義,反映出古人遵照正確的原則行事的道德觀念。【和】教師思考:一個家庭和諧了,社會就和諧了,談到和諧,這個 “和” 字也很有意思。教師讓學生閱讀相關鏈接,讀一讀第 68 頁下面的 “和” 字。找同學來讀一讀。學生回答:同學來自 40 個不同的家庭,大家在一起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班級就像一曲和諧的樂章,我們班是團結向上的優秀班集體。教師小結:漢字形體與其所表達意義之間的密切關系,使得它與中華文化的眾多元素相互融通、神合意隨,在中華文化史具有崇高的地位。從漢字的形體中,我們往往可以體味出中華民族傳統的思想觀念。(六)漢字對漢字文化圈國家的影響視頻導入,設疑激趣(1)教師播放視頻,通過視頻內容再結合學生的學習生活,讓學生說說對漢字文化圈的認識。(2)教師讓學生在地圖上找出朝鮮半島、日本、越南的地區和位置。(3)結合學生查找的資料,提問漢字曾對漢字文化圈這些國家的文字產生了哪些重要影響嗎?小組合作,進行匯報(1)活動一:促進了文化發展提問:漢字曾對朝鮮半島、日本、越南文字產生了哪些重要影響?漢字在日本教師出示一句日語,讓學生猜猜意思。學生發現日語中有很多字和漢字長得很像,有的時候僅憑幾個漢字,就能推斷出這句話的意思。教師出示: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講述漢字傳入日本的歷史。教師播放漢字博物館視頻。教師展示 1000 多年前日本高僧空海的書法作品《風信貼》局部。教師小結:漢字是隨著漢語文獻一起大規模傳入日本的。最早傳入日本的漢語文獻有《論語》,傳入的時間是在公元 3 世紀前后。漢字在朝鮮半島教師通過小組匯報和補充,讓學生了解從很多古建筑的牌匾看到過漢字,和我們的漢字一模一樣,看來漢字很早以前,就傳入到了朝鮮半島。漢字在越南教師通過交流匯報,讓學生知道越南街頭漢語隨處可見,越南河內舊城區,周邊村落分布大大小小的建筑上都是漢字對聯碑文。視頻介紹新加坡教師播放視頻介紹新加坡,讓學生了解新加坡文字與文化和中國文明一脈相承,在世界上中華文明會繼續發揚光大。(2)活動二:小組匯報展示教師讓學生通過小組匯報展示,了解漢字對周邊國家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朝鮮半島、越南、日本和新加坡,都曾使用漢字來記錄本民族語言,在漢字的基礎上創造發展自己的文字。教師小結:漢字很早就傳入朝鮮半島、日本、越南等國家和地區,對促進中國與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周邊也逐漸形成了以漢字為媒介的 “漢字文化圈”。漢字文化圈新的認識和看法(1)教師提問:通過學習,再來談談對漢字文化圈有哪些新的認識和看法?(2)學生通過學習,知道漢字對周邊國家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對漢字文化圈有了更深入的認識。(3)教師提問:想一想,隨著科技的進步,古老的漢字還會煥發出怎樣的活力?(4)教師播放孔子學院視頻,讓學生了解到,世界各地已有 500 多所孔子學院和 1000 多個中小學孔子課堂。學生分析懂得:寫毛筆字在不知不覺中拉近了與外國人之間的距離,營造了積極向上、健康文明文化氛圍,同時也促進了中國書法文化的傳播。(5)教師講述王選與漢字激光照排系統的故事,讓學生了解王選就是當代畢昇,它使我們告別了鉛與火,在漢字信息處理領域,掀起了一場革命。(6)教師補充五筆輸入法,讓學生了解這一發明又一次在世人面前展示了中國人的智慧和創造力。(7)教師小結:在今天這個信息化、全球化的時代,古老的漢字正煥發出新的活力。隨著中國文化在海外的影響日益增強,漢字將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七)總結全課教師總結:漢字影響深遠,促進了文化發展,增進了國際交流,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瑰寶,是我們終身的良師益友,每個人的精神家園。讓我們用自身的行動來維護漢字的活力。隨著中國文化在海外的影響日益增強,漢字將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布置作業:讓學生回家后練習書法,或者創作一幅漢字作品,感受漢字的藝術魅力。同時,讓學生收集一些關于漢字的故事或趣聞,下節課與同學們分享。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學生對漢字的發展歷程、造字規律、文化內涵以及對世界的影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激發了學生對漢字的熱愛和自豪感,培養了學生的民族文化認同感和文化自信。在教學過程中,我采用了多種教學方法,如講授法、討論法、案例分析法、欣賞法、實踐法等,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效果。同時,我也注重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讓學生在生活中感受漢字的美麗和價值。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