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義務教育學校課時教案備課時間: 上課時間:課題 第一節 微生物的分布 主備人教學目標 1. 觀察比較細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特點,能從菌落的形態、大小和顏色等方面大致區分細菌和真菌;2.掌握細菌和真菌的培養方法,嘗試培養細菌和真菌,探究細菌和真菌的分布特點,檢測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3.通過探究周圍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實驗,了解細菌和真菌無處不在,從而養成良好衛生習慣。核心素養 科學思維:觀察比較細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特點,能從菌落的形態、大小和顏色等方面大致區分細菌和真菌;探究實踐:掌握細菌和真菌的培養方法,嘗試培養細菌和真菌,探究細菌和真菌的分布特點,檢測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態度責任:通過探究周圍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實驗,了解細菌和真菌無處不在,從而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德育滲透 德育范疇 實施建議(具體策略)培養學生珍惜糧食,注重健康的生活觀。 牛奶放時間長,會發酸;米飯放時間長會餿;水果放時間長會長毛,這些現象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通過日常生活中的現象來讓學生們了解細菌和真菌的分布,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和衛生習慣。教學重點 1.細菌和真菌的培養方法;2.檢測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探究細菌和真菌的分布特點。教學難點 探究活動“檢測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學情分析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請學生閱讀教材資料:空間站中的水資源極為珍貴。我國空間站設有冷凝水收集與處理系統、尿處理系統等,以實現水的循環利用。但在使用回收水之前,航天員需要檢測水樣,其中一項是檢測水中的微生物,并將結果作為判斷水質的重要依據。此外,航天員還會檢測空間站內空氣、設備表面的微生物。聯系生活實際思考:①什么是微生物?②航天員為什么要檢測回收水中和空間站內的微生物?微生物與人類健康有什么關系?二、問題引導 探究新知(一)微生物的主要類群1.多媒體展示幾種常見現象:面包存放時間久了為什么會長毛?埋在土壤中的糞便為什么會消失?醫生給病人做手術前為什么要洗手?敞口的牛奶為什么一會就變質了?2.展示細菌、真菌和病毒圖片,介紹微生物的類群:我們周圍分布著很多個體微小、結構簡單的生物,它們統稱為微生物。微生物數量眾多、種類龐雜,主要包括細菌、真菌和病毒等。(二)觀察菌落1.提出問題:細菌的個體微小,大部分真菌的個體也很微小,不能直接用肉眼進行觀察,那么我們如何觀察呢?2.提出菌落的概念:由一個或多個細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見的子細胞群體。3.出示幾組“細菌菌落”的圖片:金黃色葡萄球菌菌落、大腸桿菌菌落、沙門氏桿菌菌落。引導學生歸納細菌菌落的特點。4.出示幾組“真菌菌落”的圖片:煙曲霉菌落、青霉菌落、酵母菌菌落。引導學生歸納真菌菌落的特點。5.請學生比較細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不同,指導學生填寫表格。(三)檢測不同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1.指導學生閱讀教材第104 頁實驗·探究部分的探究思路,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培養細菌、真菌的一般方法可分為幾個步驟?提示瓊脂、牛肉汁的作用。2.參照剛才我們歸納的步驟,根據教材105頁的提示,請學生分組設計檢測不同環境中細菌和真菌的探究活動。(課件展示探究案例)3.組織學生討論探究活動細節:①制作好的培養基在接種前為什么要高溫滅菌?為什么要用無菌棉棒?②接種細菌和真菌前為什么要先冷卻?③教材105頁上的第3條提示相當于細菌和真菌培養的一般方法中的哪一個步驟?④什么環境條件下可能沒有細菌和真菌?在這個探究中,有這樣的情況嗎?(四)細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圍和條件1.根據上面的探究活動,引導學生歸納細菌和真菌生存的范圍和條件。2.教師補充某些特定條件:有些細菌必須在無氧條件下才能生存。三、課堂總結 盤點收獲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微生物的主要類群包括細菌、真菌和病毒。了解了細菌和真菌菌落的特點。學會了培養細菌、真菌的一般方法(配制培養基、高溫滅菌、冷卻接種、恒溫培養)。利用培養細菌、真菌的一般方法,通過探究細菌、真菌的分布。還知道了細菌、真菌的生存需要適量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有機物等。四、鞏固運用 拓展提升見課件 二次備課板書設計 微生物 個體微小、結構簡單的一類生物,包括細菌、真菌、病毒等 菌落概念:由一個或多個細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見的子細胞群體 觀察菌落 細菌菌落:菌落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 真菌菌落:菌落較大,霉菌落常呈絨毛狀狀或蜘蛛網狀有時還能呈現不同的顏色 培養細菌、真菌的一般方法 配制培養基、高溫滅菌、冷卻接種、恒溫培養 細菌和真菌的分布特點 分布廣泛 細菌和真菌的生存條件 水分、適宜的溫度、有機物等。有的還要求某些特定的條件,如有些細菌必須在無氧條件下生存。作業設計與布置 作業類型 作業內容 試做時長基礎性作業 基本性作業(必做)鼓勵性作業(選擇)挑戰性作業(選擇)拓展性作業作業反饋記錄教學反思備課組長審核簽字 教研組長審核簽字 年級部審核簽字 黨支部審核簽字時間 時間 時間 時間微生物的分布義務教育學校課時教案備課時間: 上課時間:課題 第二節 細菌 主備人教學目標 1.了解細菌的形態和結構特點及生殖方式等,通過與動植物細胞比較,推測出細菌的營養方式,提高邏輯推理能力;2.認識細菌與人類的關系,意識到講究衛生的必要性;3.理解巴斯德鵝頸瓶實驗,學習作出假設、驗證假設的探究方法,嘗試分析得出科學結論,培養學生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核心素養 生命觀念和科學思維:了解細菌的形態和結構特點及生殖方式等,通過與動植物細胞比較,推測出細菌的營養方式,提高邏輯推理能力;態度責任:1.認識細菌與人類的關系,意識到講究衛生的必要性;2.理解巴斯德鵝頸瓶實驗,學習作出假設、驗證假設的探究方法,嘗試分析得出科學結論,培養學生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德育滲透 德育范疇 實施建議(具體策略)學習科學家的探索精神,樹立科學嚴謹的科學態度,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情感。 了解“微生物學之父”巴斯德,巴斯德發現了乳酸菌、酵母菌,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術感染的方法,讓學生通過了解科學家的故事,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情感。教學重點 1.細菌的形態特點和結構特征;2.細菌的營養和生殖方式。教學難點 1.理解巴斯德實驗;2.細菌的結構及其與動植物細胞的比較;細菌的生殖及分布廣泛的原因。學情分析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 (可替換教材導入)我們班最近舉辦了一次戶外活動,在草地上玩耍的時候,小明同學在玩耍過程中不小心被一個尖銳的物體刺傷了手指。盡管傷口不大,但老師趕緊帶小明去醫院打了針。大家知道為什么我們會對這個小傷口感到擔憂嗎?我們已經觀察過細菌的菌落,那么單個細菌長什么樣子?有什么樣的結構?是怎樣進行繁殖的?這些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二、問題引導 探究新知(一)細菌的形態、結構和生殖1.回顧菌落,引出單個細菌十分微小,需要用高倍顯微鏡或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到細菌的形態。請學生閱讀教材第107 頁第二段正文內容,觀察圖2-32細菌基本形態模式圖,課件同步展示。提出問題:①根據細菌外部形態的不同,大致可分為哪幾類?②細菌具有多細胞個體嗎?2.課件展示細菌的結構圖、動植物細胞模式圖。請學生閱讀教材108頁觀察·思考的內容,提出問題:①根據教材“觀察·思考”中的細菌結構示意圖,請說出細菌細胞有哪些結構?②觀察植物細胞模式圖和細菌結構示意圖,討論細菌與植物細胞相比有什么異同,請以表格的形式展示出來。3.教師強調:細菌和動植物細胞的主要區別是它雖然有DNA集中的區域,卻沒有成形的細胞核。這樣的生物稱為原核生物。4.根據細菌細胞結構引導學生思考討論:①植物是怎樣制造有機物獲得營養物質的?植物制造有機物的條件和場所分別是什么?②從細菌的結構上看,細菌的體內沒有葉綠體,你能推測細菌的營養方式嗎?5.教師總結補充:大多數細菌只能利用現成的有機物生活,這種營養方式為異養。但在自然界中,也有少量細菌屬于自養型細菌,如硝化細菌、鐵細菌、硫細菌、光細菌等。細菌還會形成度過不良環境的休眠體——芽孢。6.細菌的生殖:展示細菌的分裂生殖圖片與視頻,結合教材109頁第一段內容,引導學生思考并完成下面的問題:①細菌的生殖方式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這種生殖方式的?②芽孢是怎樣形成的?芽孢形成對細菌有什么意義?③細菌有哪些特點和它們分布廣泛有密切的關系?7.同步練習:假設你手上此刻有100個細菌,細菌的繁殖速度按每30分鐘繁殖一代計算,在沒有洗手的情況下,4小時后你手上的細菌數目是多少?這對你搞好個人衛生有什么啟示?8.老師請學生總結細菌的哪些特點和它們的分布廣泛有關?(二)細菌與人類的關系細菌引起我們注意時,往往是因為它們引發了疾病,其實很多細菌對人類是有益的。請學生閱讀教材109頁圖2-34和110頁正文內容,引導學生從正反兩方面充分地了解細菌與人類的關系,辯證地看待細菌。(三)思維訓練:作出假設,驗證假設1.指導學生閱讀教材第110頁巴斯德鵝頸瓶實驗相關內容,教師講解該實驗,提出問題:請同學推測,巴斯德作出的假設是什么?這個實驗能夠驗證他的假設嗎?2.鏈接生活:介紹巴氏消毒法。三、課堂總結 盤點收獲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細菌的不同形態,知道細菌的基本結構及特殊結構,與動植物細胞相比,細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細菌沒有葉綠體,大多數細菌只能利用現成的有機物生活,是生態系統的分解者。細菌都是單細胞個體,靠分裂繁殖。在不良的環境中能形成芽孢。還知道了細菌對人類是既有害也有利的,我們應該辯證地看待。 二次備課板書設計 形態 單細胞;球形、桿形、螺旋形基本結構 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DNA集中的區域(無成形的細胞核)特殊結構 莢膜、鞭毛、菌毛營養方式 利用現的有機物生活(異養)生殖 分裂生殖芽孢 抵抗不良環境的休眠體有益 制作食品,生產轉基因藥物,生產清潔能源,凈化污染,人的腸道內的某些細菌細菌與人類的關系有害 引起動植物患病鵝頸瓶實驗 細菌不是自然發生的,而是由原來已經存在的細菌產生的作業設計與布置 作業類型 作業內容 試做時長基礎性作業 基本性作業(必做)鼓勵性作業(選擇)挑戰性作業(選擇)拓展性作業作業反饋記錄教學反思備課組長審核簽字 教研組長審核簽字 年級部審核簽字 黨支部審核簽字時間 時間 時間 時間細 菌義務教育學校課時教案備課時間: 上課時間:課題 第三節 真菌 主備人教學目標 1.觀察比較真菌細胞與細菌的區別,描述真菌的結構、營養和生殖特點;2.進行“觀察酵母菌和霉菌”實驗,提高觀察分析和動手實踐能力;3.能夠正確認識日常生活中的真菌,辯證看待真菌與人類的關系。核心素養 生命觀念和科學思維:觀察比較真菌細胞與細菌的區別,描述真菌的結構、營養和生殖特點;探究實踐:進行“觀察酵母菌和霉菌”實驗,提高觀察分析和動手實踐能力;態度責任:能夠正確認識日常生活中的真菌,辯證看待真菌與人類的關系。德育滲透 德育范疇 實施建議(具體策略)宏觀與微觀相統一的思想,愛護生物,保護珍稀動植物的情感觀。 講述冬蟲夏草的形成,冬蟲夏草的形成離不開真菌,真菌感染蝙蝠蛾幼蟲后使幼蟲僵化死亡,形成“冬蟲”,到了夏天,真菌再從蟲體頭部生長出棒狀的菌體,形成“夏草”。讓學生了解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認同生物圈是統一的整體。教學重點 1.真菌的主要特征;2.真菌與人類的關系。教學難點 利用顯微鏡觀察酵母菌和霉菌,總結歸納真菌的結構特點。學情分析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閱讀教材113頁“想一想,議一議”,提問:長滿“毛毛”的豆腐可被制成風味獨特的腐乳,橘子若保存不當,也會發霉長毛,豆腐和橘子上的“毛毛”事什么呢?今天就帶大家了走進真菌的世界。二、問題引導 探究新知(一)多種多樣的真菌展示各種各樣的真菌圖片,指導學生閱讀教材113頁對應的內容,結合生活常識思考:①你都見過哪些真菌?②真菌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影響?③從細胞組成上來看,真菌可以分成哪幾類?(二)真菌的結構和生殖1.教師講解:我們常見的這些真菌,雖然形態各異,但基本結構都是一樣的。我們以酵母菌和青霉菌為例,來認識真菌的結構特點。播放觀察酵母菌和霉菌演示實驗視頻。2.請學生閱讀教材114 頁“觀察酵母菌和霉菌”實驗內容。指導學生按照教材上114頁方法步驟一觀察酵母菌。提醒學生注意以下兩個問題:①如何取材?②在顯微鏡下觀察到哪些現象?3.展示實驗結果和酵母菌的結構示意圖,教師講解酵母菌細胞的結構特征,請學生對比酵母菌和細菌,找出它們的結構差異。4.指導學生按照教材上114頁方法步驟二觀察青霉。提醒學生注意以下三個問題:①觀察霉菌需要借助哪些工具?②青霉的菌絲有哪兩種?③頂端青綠色的物質是什么?著生狀態有什么特點?(教師補充講解曲霉)5.引導學生閱讀教材115第一、二段正文內容,觀察圖2-36青霉的結構示意圖和蘑菇的結構示意圖,提出問題:和植物細胞相比,真菌細胞沒有葉綠體。不能自己制造有機物,那么它們是怎么獲得營養物質的呢?6.指導學生閱讀教材115頁最后一段,提問:真菌無處不在,它是如何進行生殖呢?教師補充:個別種類的真菌如單細胞的酵母菌,主要進行出芽生殖,在營養狀況不好時,酵母菌可進行孢子生殖。7.請學生列表比較三種真菌:再請學生列表比較細菌和真菌:(三)真菌與人類的關系請學生閱讀教材116頁內容,從正反兩方面歸納真菌與人類的關系,引導學生辯證地看待真菌與人類的關系。三、課堂總結 盤點收獲這一節課我們認識了真菌的種類和結構。真菌細胞內有細胞核,沒有葉綠體,必須以現成的有機物生活。真菌通過孢子生殖,酵母菌還可以進行出芽生殖。通過學習能夠辯證地看待真菌與人類的關系。四、鞏固運用 拓展提升見課件 二次備課板書設計 第三節 真菌作業設計與布置 作業類型 作業內容 試做時長基礎性作業 基本性作業(必做)鼓勵性作業(選擇)挑戰性作業(選擇)拓展性作業作業反饋記錄教學反思備課組長審核簽字 教研組長審核簽字 年級部審核簽字 黨支部審核簽字時間 時間 時間 時間義務教育學校課時教案備課時間: 上課時間:課題 第四節 病毒 主備人教學目標 1.說出病毒的形態結構特點、種類和生命活動特點。2.會描述病毒對植物、動物和人體的危害以及病毒在生物防治上的作用。 3.關注病毒與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的關系,辯證地認識病毒和人類的關系,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核心素養 生命觀念:1.說出病毒的形態結構特點、種類和生命活動特點;2.會描述病毒對植物、動物和人體的危害以及病毒在生物防治上的作用。 科學思維和態度責任:關注病毒與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的關系,辯證地認識病毒和人類的關系,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德育滲透 德育范疇 實施建議(具體策略)培養學生的團結精神,同時滲透團結建疆的精神。 通過講述火蟻在遇到洪水時,一些工蟻彼此用身體搭成一個“筏子”,讓蟻后、雄蟻、幼蟻搬到“筏子”上,一旦有缺口,總有工蟻義無反顧的補上去,讓學生感受團結精神,同時聯系到新疆民族團結教育上,滲透民族團結的重要性。教學重點 1.病毒的結構與生命活動特點; 2.病毒與人類的關系。教學難點 病毒的生命活動特點。學情分析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新冠病毒似乎一夜之間從我們身邊消失了,現在很少有人再討論新冠,如果提起談論主題也只有一個:“新冠病毒去哪兒了?為什么突然憑空消失了?”其實新冠病毒哪兒也沒去,仍在人群中傳播!新冠疫情由什么引起病毒的結構有什么特點呢?二、問題引導 探究新知(一)病毒的發現1.展示病毒被發現的有關資料。指導學生閱讀教材第118頁內容,了解病毒的發現史。注意:伊萬諾夫斯基發現了病毒的存在,他觀察到病毒了嗎?(二)病毒的種類、形態和結構1.請學生自主學習教材第119頁的正文第一、二段,了解病毒是如何分類的。2.請學生觀察教材119頁圖2-40,了解幾種典型的病毒結構模式圖,小組討論:①這三種病毒共有的結構特征有哪些?②病毒屬于生物,它與其他生物相比何差異?3. 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但它作為生物,也要繁衍后代,延續種族,那么病毒是如何繁殖的呢?請同學們觀看動畫,理解病毒的增殖過程。4.補充講解:病毒離開活細胞以病毒顆粒的形式存在,一有機會侵入活細胞生命活動就會重新開始,由此可以看出病毒的生命力很強。(三)病毒與人類的關系請學生自主閱讀教材第120頁分析·討論中的三則材料,完成材料后的討論題:①說說病毒對人類的危害主要有哪些?②為什么要對感染了病毒的家禽進行消殺?③簡述病毒與人類生活的關系。提示:應從正反兩面辯證地看待病毒與人類的關系。三、課堂總結 盤點收獲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病毒的發現史,了解了病毒的種類和形態結構。病毒是一類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只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病毒必須寄生在活細胞里,利用寄主細胞內的物質,通過自我復制的方式繁殖。病毒雖然能夠對人造成危害,但它對人類也有有利的一面。四、鞏固運用 拓展提升見課件 二次備課板書設計 第四節 病毒作業設計與布置 作業類型 作業內容 試做時長基礎性作業 基本性作業(必做)鼓勵性作業(選擇)挑戰性作業(選擇)拓展性作業作業反饋記錄教學反思備課組長審核簽字 教研組長審核簽字 年級部審核簽字 黨支部審核簽字時間 時間 時間 時間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三章第一節 微生物的分布.doc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三章第三節 真菌.doc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三章第二節 細菌.doc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三章第四節 病毒.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